论经济人假设中的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20:5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经济人假设中的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经济人假设中的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

第一篇:论经济人假设中的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

论经济人假设中的理论逻辑与价值

逻辑

摘要:经济人假设作为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假设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从经济人假设的内涵与历史背景、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等方面着手,重点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理论与功利利己主义哲学、宗教伦理相统一、经济人假设理论与财富最大化、欲望过渡膨胀相统一、经济人假设理论与价格分析、金钱理性相统一、经济人假设理论与理性的形式主义倾向相统一等,指出理性经济人既是市场繁荣的前提, 也是市场混乱的根源。并强调应辩证地看待和运用该理论服务于现代经济建设。

关键词:理性经济人;理论逻辑;价值逻辑

一、经济人假设的内涵与历史背景

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抽象,经过长期的争论和演化,至今仍然是西方

[1]经济学的基石。其主要内涵是: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它来自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一段话,即“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

[2]他们有好处。其指出理性经济人的行为特点主要有: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完全理性;即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亚当·斯密在吸收孟德维尔和爱尔维修关于利己心是人的本性和社会进步动力思想的基础上,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提出关于“经济人”假定的理论雏形。19世纪50~70年代的边际革命则把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经济分析思想发展完善为追求效用最大化,从而把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个人确立为经济分析的另一个出发点,为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主流经济学奠定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基本范式。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伦理学界和经济学界对经济人假设的持续批判和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经济人假设又逐步被理性人假设所取代, 为此做出杰出理论贡献的是萨缪尔森。20世纪30~50 年代,萨缪尔森出于经济学数理化的需要,对许多传统经济学概念进行了重新表述,而效用的重新表述导致对理性和理性人的重新定义,并最终确立了它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地位。然而,从亚当·斯密到阿玛蒂亚·森近300年间,经济学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道德的研究和该理论的争论。现今对理性经济人的认知和争论也未停息,使理性经济人的理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解释力。

二、经济人假设的理论逻辑

(一)经济人假设理论与功利利己主义哲学、宗教伦理相统一

现代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就是脱胎于早期的功利主义哲学,而早期功利主义实际上又与基督教道德伦理密切相关,它强调的是公益。正如《圣经》教导说:“谨防任何形式的贪欲,因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财产的多少并不能确保其生活的安宁,即使他拥有的远比他需要的[3]多”。在西方文化中,理性经济人假设显示了历史的、逻辑的一致性。虽然看来与宗教所强调的伦理观念相背而行,但事实上特定的历史环境,如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膨胀使得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上升到欲求层次,从而产生资源的稀缺性与欲望的无穷性之间的紧张,以致经济学转向了资源配置的研究;货币拜物教式的金钱理性之崛起为经济人假设披上了理性的外衣和逻辑上的合理性,并将古典经济学强调的“自利”和“理性”蜕变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自私”和“工具理性”;最后,形式逻辑的兴起将丰富多样的追求转变为可量化的效用单

[4]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兴建基于理性的数理模型。

(二)经济人假设理论与财富最大化、欲望过渡膨胀相统一

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同时,西方社会开始将之都归结为物质一项,如后来的G.S.贝克

[5]尔所称,这些快乐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通过从市场获得的产品“生产”出来。因此,经济

人假设和经济学的财富最大化研究形成了相互强化的共生关系:正是为了确定性的财富分析,经济学舍弃了其他因素而集中关注节俭动机;同样,正是凭借经济人假设,古典经济学家才将追求财富的人类行为从人类的其他社会行为中分离出来,并确立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别是,受孔德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社会科学开始向“科学化”方向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学。而为了使这种科学化分析具有确定性结果,就必须舍弃其他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正如凯恩斯指出的,除了自利的财富动机外,其他的动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力和方向都是不确定的。正因如此,到了古典主义时期,经济学就逐渐排除伦理学等因素而开始专注于工程学方面的论述。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催生的不是人类的实际需要(needs),而是不断膨胀的欲求(wants),因此,随着功利内涵的内缩和形式主义的僵化,以及人类将多样化的快乐越来越局限在物质利益上,就使得功利主义的膨胀逐渐到达了危险的边缘。斯蒂格勒就指出,在20 世纪中期的美国,一份虽然可能是难以下咽但却足以满足身体营养需要的饮食的年支出大约是60美元;而包尔丁进一步指出,即使今天,这样水平的饮食年支出也

[6]就是200美元多一点。然而,正如加尔布雷斯在《丰裕社会》中指出的,由于生理上的需

求早已获得了满足,人们越来越容易受到广告和推销术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对华而不实的小

[7]玩意的需求,消费者主权已经被生产者主权所取代;而且,市场上的需求本身就是难以确

定和量化的,因此,当人们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回事时,就已经陷入了欲求而不是需要的泥潭。显然,当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就逐渐膨胀为是无限的要求,此时,人们所追求的已不再是满足实在需要的那些效用,而是社会攀比、争斗以及相互压榨等相对的效用。与此相适应,社会也不再被看作是人的自然结合,有着共同目标,而成了单独的个人各自追

[8]寻自我满足的混杂场所。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在强调物质积累的同时,逐渐将物质积累活

动变成了自身的目的,结果,物质文明不断膨胀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日渐空虚。

(三)经济人假设理论与价格分析、金钱理性相统一

物质文明的过渡膨胀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内在统一性不容忽视,同时,货币拜物教式的金钱理性的崛起也为该理论披上了逻辑合理的外衣。正是由于货币的引入,人类劳动满足自身需求的动机转变成了对货币的追求,最大化效应的理性假设也就转变成了某种金钱理性。结果,随着社会制度系统的发展,人类的交往理性以及日常生活逐渐被扭曲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金钱化和官僚体制化,越来越不以语言媒体而以金钱和权利为媒介进行交往,以致工具理性也成为经济学所理解的理性内涵。钱理性的盛行也催生了人类行为的自我实现或者自我预期效应:如果我们认为大多数人是功利主义的,那么我们自己也就会功利主义地行事。不但金钱理性强化了经济人的研究路径,而且经济人的这种理论假说又进一步推动了实践中金钱理性的膨胀。

(四)经济人假设理论与理性的形式主义倾向相统一

理性的形式主义倾向为经济人假设进入理论分析提供了分析上的有用工具,从而进一步使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得以确立。经济学中的形式化起源于对经济学研究的抽象化发展,这种抽象化路径从李嘉图开始,经过西尼尔、穆勒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学的主流。为了更好地进行形式化的表达,效用论又作了发展:基数效用被序数效用所取代,从而避免了效用之间比较的困难。同时,在序数效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帕雷托改进和优化的概念,这个概念进一步鼓噪了“拔一毫而利天下吾不为”的理念,因为这损害了自身而不符合帕雷托优化的原则。正是在建立形式理性的基础上,经济学将人类的行为作了一系列的分界,并基

于经济人来进行解释。

三、经济人假设的价值逻辑

关于价值逻辑,可以这样把握它的特征,价值逻辑属于一种交叉学科,它是有关价值的,又是有关逻辑的,它是有关价值思维的逻辑学。价值逻辑研究力图说明人们价值思维与非价值思维的异同,从逻辑的角度说明不同的价值体系的差异与变化,揭示人类价值思维中最一

[9]般的规则和原理。它具有实践性,源自人们具体的历史的价值生活实践, 是生活实践中价

[10]值思维的格式、方法、规则、规律等的提炼与升华。还具有主体性,是一种主体自我相关、自我指涉的逻辑。此外,还具有具体性与生成性,它将人类价值生活实践的全部内容和基本特征都纳入思考的范围, 探讨其中的逻辑结构、形式、规则和规律。价值逻辑不仅考虑主客体之间静态的价值关系, 更要以时间、条件、环境为转移, 将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动态性、生成性、过程性, 作为理性思考的重心。总体来说,理性经济人既是市场繁荣的前提, 也是

[11]市场混乱的根源。首先,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研究的必备前提。果缺少经济学的假设就很

难进行经济分析,也很难得出正确的经济学理论、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任何一门学科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都要进行某些理论上的假设和抽象。经济学研究更是如此,因为社会经济现象是纷繁复杂的,人们的经济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单纯地从实际经济现象得出正确的经济结论。要得出正确的经济结论,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对人进行经济学的抽象是很有必要的。其次,经济人假设对促进社会财富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人思想的提出,推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同时,“理性经济人”思想为政治稳定和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提供了理论指导。“经济人”思想提出过程中的主要初衷是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竞争不等于自由主义,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竞争和经济自由已经无所不在,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能够从中吸收其理论精华,借鉴西方的经验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理性经济人”假设的重要思想是认为人在经济活动中是有理性的,他们在参与某种经济活动的时候会经过理性思考,从而趋利避害。

四、结语

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孕育了经济学的重要思想—“理性经济人”理论,它的内涵与发展历史具有连贯性与一致性,在古典经济学、利己主义哲学等基础上,理性经济人理论从人的行为动机上科学分析了经济行为,对经济理论的开拓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对经济人假设的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进行探讨和研究后,能为我们更清晰地展现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经济学理论埋下伏笔。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经济人理论也将面临更多批判性的思考和讨论,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视角去理解和发展这个理论,让它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经济社会。

参考文献:

[1] 龙游宇,李晓红.利己,利他与经济人假设[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9-32.[2]张丽娟.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3]转自多蒂:《资本主义与贪婪》,载J.L.多蒂、D.R.李编:《市场经济:大师们的思考》,林季红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4]朱富强.经济人假设如何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石:历史背景和内在逻辑[J].改革与战略,2010,(04).[5]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业宇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4页.[6]参见卢兹和勒克斯:《人本主义经济学的挑战》,王立宇等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导言.[7]布劳格:《凯恩斯以后的100位著名经济学家》,冯炳坤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04页.[8]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68页.[9]周农间,余跃进价值理论的演变与价值逻辑的提出[J].求索,1995,(5).[10]孙伟平.逻辑学的革命:从形式逻辑到价值逻辑[J].自然辨证法研究.2011,(5).[11]黄晓东.试论理性经济人与制度的关系[J].知识经济,2011(3),15-16.

第二篇:事例逻辑价值

辩论赛之“要你命三板斧”战术剖析:事例+逻辑+价值的三位一体打法

作者: 史广顺

南开大学校长杯辩论赛进入到复赛阶段了,只剩八支队伍了,谁赢谁就进四强,到这个份上的比赛往往非常激烈紧张,但是也往往因过于在乎结果而限于紧张,主要表现在于语速过快、现场对抗情绪过于激烈,甚至许多技巧性的手段开始出现,比如说回避问题啊,逻辑反套啊,价值批判啊之类的。

我近日一直在总结辩论赛的通用战术,偶有心得,写在这里聊做备忘吧。

辩论赛的等级越高,意味着观众和评委的口味越高,进而要求辩论的双方要有更高的立论体系、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好的现场表达、更佳的团队配合,只是许多辩论队从初赛甚至预选赛一路打过来,到了第三轮乃至第四轮比赛,总会面临身体透支、精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困难,就跟中长跑一样,四强赛就是个坎,冲过去也许就一鼓作气杀到底了,一不小心也许就结束了。

到了这个时候,所谓强队和弱队的区别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辩论素养比拼了,更强调的是大赛战术素养和团队配合了,强队往往用基本战术就能打垮弱队,而战术方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弱队前进的障碍,我的建议是,你们都熟练使用“要你命三板斧”战术体系,这样能比较有效的提升团队作战能力。

我认为,一场辩论赛中,一支队伍的整体战术体系都依托于“事例+逻辑+价值”的三层架构,示意图如下:

在以上三位一体的体系中,“价值观念”属于顶层结构,是一方观点的起源,如果没有了价值观念的支撑,所有的逻辑和事例都容易限于口舌之争,辩论的战场也非常混乱。“论证逻辑”属于支撑结构,是一方观点的构建支撑,如果没有了严谨的论证逻辑,那么价值将走向虚空,事例将走向无聊,辩论的过程也就乏善可陈。“事例”属于展现结构,是用以佐证本方价值观念和论证逻辑的例证,如果没有充分的详实的事例,那么整场辩论就会变得比较抽象甚至飘忽,观众没啥兴趣,评委也难以认同。

据我的经验统计,对于本科低年级的辩论队伍而言,“价值观念”不多于2点,“论证逻辑”不多于4条,“事例”不多于6个是比较合理的配置,因为无论是知识积累、思维模式还是临场经验,低年级本科生都难以驾驭过于复杂的立论体系,有1-2点价值观念、3-4条逻辑论证、5-6个真实事例用于现场发挥,如果这个体系结构在辩论赛的过程中被完整呈现出来了,那么比赛的效果已经很好了,甚至可以说“无往而不胜”了。

在“事例-逻辑-价值”的三位一体体系中,最关键的是“化简”,何谓化简呢?就是去掉细枝末节的、孤立的事例或者论证逻辑,使得每一个逻辑都能支撑所有的价值观念,每一个事例都能用所有的论证逻辑解释,这样就能获得“事例-逻辑-价值”的最小集,如下图所示。

和第一个图相比,这幅图中的“价值观念”、“论证逻辑”、“事例”三层之间形成了全联通关系,也就意味着每一条论证逻辑都能解释所有的价值观念和事例,每一个事例也都能用任何一条论证逻辑来解释。

也许有些辩手会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化简”处理呢?看似化简的背后,实际上是建立价值、逻辑、事例之间更为复杂的关联,这是不是对辩手的要求更高呢?其实之所以追求“全联通”,其目的即在于提升攻击力,也在于提升防御力。

提升攻击力的体现在于,任何一个事例都能使用多条论证逻辑,从多个角度阐述价值观念,用一个事例就能向对手发起全方位的攻击,而且把一个事例说透,那么对观众和评委会有很好的引导效果,使其能完全明了本方的立论体系。

提升防御力的体现在于,当对手攻驳本方的一个事例时,可以使用多条论证逻辑,使用多个价值观念进行防御,这样既能提高抗攻击能力,更能借助对手的攻击展示本方理论体系,所谓“寓攻于守”。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有了这样的全联通体系,才能实现灵活多样的“战场转移”,每一个事例换个角度解释就实现了论证逻辑的转移,每一条论证逻辑换个论证内容就实现了价值观念的转移,在这样的多变式论证中,对方很难跟上你的论辩节奏,而你就像在钢琴上跳舞一般,全面完整的展示着本方的立论。

如果你的立论体系中存在孤立的论证逻辑或者孤立的事例,这就给了有经验的对手以可乘之机,他会用你的“孤立逻辑”去解释你的其他事例或价值观念,由于“孤立逻辑”无法顺畅的解释其他事例或价值观念,必然造成本方浪费时间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然后对手再用你的“自相矛盾”送你上西天.......所以,全联通是对一个立论体系来说非常重要的特性,即便你做不到全联通,也要做到大部分联通,然后把辩论战场牢牢控制在联通区域内。

辩论赛的训练过程,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提炼总结“全联通”的事例-逻辑-价值体系过程,在立论过程中,辩论队全体成员以各种方式建立起一个初步的立论体系,并对其进行化简,形成“种子”式的立论体系。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和陪练有意识的压迫辩手必须使用已有的价值观念和论证逻辑来解释事例,如果实在无法操作,就说明现有的立论体系有残缺,通过调整或者增补价值观念、论证逻辑与事例,最终形成完整的“全联通”立论体系。

经过这样的训练准备之后,辩论赛场上的比赛方法就可以总结为一句很好玩的话,套用手机术语,那就是“联通的体系、移动的打法、低廉的话费、短信的骚扰”。

“联通的体系”是指本方所有辩手都要依附于准备好的“全联通”立论体系,全面的展现出本方观点背后的价值观念、论证逻辑和事例,说的越全越有利。

“移动的打法”是指当对方进攻本方事例时,对方进攻的如果是论证逻辑1,那么就选择用论证逻辑2、3或者其他逻辑解释同一个事例,使得对方陷入到本方的“论证逻辑网络”,当对方被绕迷糊的时候,再回到论证逻辑1的线路上,这样对方的攻击就显得虚弱无力,而且借助对方的攻击展现本方立论体系。当本方用一个事例进攻对方是,本方辩手分别使用不同的论证逻辑阐述同一个事例,分别使用不同的价值观念解释同一个事例,逼着对方也要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进行回答,从而把进攻的事例变成一个“特种兵”,把对方的立论体系冲垮。“低廉的话费“是指如果采用了“移动的打法”,那么在辩论的正面交锋过程中,非常容易的实现“话锋一转”的现场效果,话锋一转的奥秘在于论证逻辑的更迭和价值观念的跳跃,这种转移会大大节省本方的表达时间,对方如果思维的节奏没你快,就会被你拖着走,等到你绕回到起点的时候,对方已经被打趴下了。

“短信的骚扰”是指在正常的论辩过程中,通过语言技巧和队友配合,不断向对方抛出骚扰式的短信,诸如调侃对方逻辑单

一、事例失实、自相矛盾等等,没经验的辩手最怕对手说本方观点不好,你说他哪里有毛病他就给你解释,这样他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没有空闲去完整的描述本方观点。试想一下,本方三个辩手如果用三条不同的论证逻辑向对方的一个点发出三条“骚扰短信”,对方被动的解释了三次,他的自由辩论还有时间吗?

基于这样的比赛战术,本方立论体系必然得到全面展示,只要选定一位辩手作为灵魂进行战场转移,其他辩手迅速跟进,那么本方队伍的整体配合能力将大大高于崇尚单兵作战的对手,这样的队伍很恐怖啊。

当然,还有若干问题,比如说如何进行战场转移、如果进行自由辩论的攻防,以及如何建立起这样的立论体系。

嘿嘿,下回分解!

第三篇:数字逻辑理论

参考书(华中科技大学康华光主编第五版)

第一章 数字逻辑理论

1.1掌握占空比的概念(04年第九题提到占空比)。

1.2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关系和各自的概念,以及二进制的优点。另外熟悉串行和并行两种传输方式,后面学到组合逻辑电路的时候可能会出把串行电路变成并行电路的题,1.3另外二进制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以及原码。反码和补码的变换,以及带符号减法运算两种方式。后面设计加法器和减法器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1.4编码的那一块掌握8421码5421码2421码,能写出来,记得一年的真题中写到了要写出来这几个码,所以要掌握他们的形式,另外要知道什么是有权码,什么是无权码另外就是重点要掌握格雷码的性质和特点,并且能写出从0到15各自的格雷码形式,这是一年的考题!

1.5掌握与或非三种基本的逻辑运算和符号表示,另外就是会用开关法表示与或的关系,有一年的考题三分就是这些简单的内容,而且重复会出现。另外就是掌握与非,或非,异或,同或之间的关系和符号表示方法。这是基础,1.6了解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不用特别的看,明白即可!提到哪种方式要知道,会表示。这一章一般都是考概念的题,不过他也是后面要学习的许多东西的基础。掌握了才能更明白后面的一些东西,下面把考题写下,2003 第八题第四个,2004年第八题第一个05年的第八题第一个,06年第八题第一个08年第八题第一个07年第八题第一个第三个。

第二章

2.1 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定律。,和三个基本规则,带入规则,反演规则和对偶规则。逻辑代数的化简方法这个重点看自己掌握程度吧,第二节就是讲的是卡诺图的化简方法,2.2卡诺图的化简方法要重点掌握,因为到后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时候用的很多,所以2.1和2.2要做适量的题目,并且要多看几遍,增强印象,另外卡诺图的化简,书上只涉及到2个变量,3个变量,4个变量,你可以参考其他书,还有5个6个变量的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因为我没有看过,而且做每年的真题,也没有遇到变量很多的情况。另外书上只提到最小项,其实还有最大项的说法,这个要参考其他的书,因为考试的时候好像有最大项的提法,这点给的建议是参考那本学校指定的书,不过内容不多,可以大致看看,很容易明白的,还有就是可以参考重邮的那本数字电路,这个方面也有介绍,另外我的那个讲义上也讲到了自己要看明白,和那些人一起商量搞懂这些知识,另外就是卡诺图的化简方法及注意的原则要注重掌握,以及卡诺图画圈的时候应该注意的规则,把课后习题相关内容做完,明白即可。还有就是多余项的处理。要根据情况去化简。这个在设计逻辑电路的时候经常用得到,在讲义上叫随意向,记住叫法的不同。还有最大项和最小项之间的关系,就是最小项的取反,记住 本章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因为再设计逻辑电路的时候都要涉及到

这张有些东西要是你逻辑思维好的话不难,要掌握方法,因为几乎后面的每道大题基本上都要涉及到逻辑函数的化简,所以要重点掌握。否则大题中你的化简做错的情况下,电路就全错了,要注意这一点,一般情况下单独出题的情况很少,只有简答题中有几个吧,不过大体都要涉及到化简,03年第八题第五个,04年第八题的第二个05年第八题的第二个。第三个。

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这个最好根据讲义和题目去看,因为我也没有看明白,这一章不算是重点,常考的内容我已经写到了讲义上。这章有许多题目我也不会,建议去听一下优酷中的那个老师讲的,是哈工大的老师讲的,在搜索中输入哈工大数字电路即可出现。下面我把这张重点考得东西写一下,有些考的我也不是很懂,三极管的原理一定要掌握,分清基极b,集电极c,和发射极e,还有就是当基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压大于0.7V的时候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是导通的,就是相当于短路,如果发射极接地的话那么集电极就相当于接地。一般复杂的电路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去推断的,其他的我也不太懂,还有就是开门电平和关门电平,这个定义在重邮的那本书上有定义和详细的解释,详细的解释我已经写到了那本将以上了,认真看一下吧,开门电阻和关门电阻的含义,关门电阻就是当电阻小于0.91K欧姆的时候相当于低电平,这个就是关门电阻,开门电阻就是当电阻大于3.2k欧姆的时候相当于逻辑一,这个就是开门电阻。另外就是与非门的伏在输出特性这个是一年的考题,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意思,还是重邮的那本书上有这个讲解,那个讲义上也有,也就是当与非门的发射极的电阻高于2k欧姆的时候则输出的电压时1.4V2008年的第八题的第二个就是这个题目和对应讲义上的图的解释,另外要掌握扇出系数的概念,就是讲义上的,门电路的扇出数就是在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所能带同类门电路的最大数目,还有扇出系数的计算方法,下面就是两类特殊的门,(1)集电极开路门,OC门,这个掌握的主要是国标的画法。功能,和特点,我已经写

到讲义上了,另外就是上拉电阻的计算,我没有看懂。也没有碰到类似计算的考题,所以建议看不懂的话就别看了,不过那个公式要了解,(2)三态门,三态门的特点和功能已经写到讲义上了,(3)另外就是课本116页那个讲了多余端口(空余输入端)的处理,要记下来因为好像

重复考了几次,课本上我已经用红线表示出来了。

2007年第八题第五个说明OC门的特点和应用,08年就是与非门输出特性,05年简述三态门的特点和应用,04年第八题第四个说明与非门和或非门空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03年第六个已输入低电平为例说明TTL门电路为什么会有扇出限制(我不会,可以看看优酷上的讲解把这一章的内容搞懂)03年第八题的最后一个是简述OC门的特点和功能用途(07年重复该题)还有讲义上讲到的例题。

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

4.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自己会分析即可,把课本上的看完,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后再分析此类问题的时候按照书上的步骤做即可,4.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类似吧,按说应该是先讲完组合逻辑电路中的原件后再讲这些,呵呵,再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时候要按照此章的内容的步骤去设计即可,4.3竞争冒险,明白竞争冒险的原因,然后掌握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要记下来,可能会考概念的问题,一共有三个:

(1)发现并消去互补相乘项。

(2)增加乘积项以避免互补项相加,(3)输出端并联电容器

4.4

(1)编码器:知道什么叫编码,编码的位数和符号数之间的关系要掌握,2的n次幂要大于N,n为编码位数,N为要编码的符号数。掌握42编码器和83编码器优先编码器理解即可,不需要记住,另外就是编码器的扩展要看懂,理解并掌握。还有编码器的真值表还有功能要掌握。

(2)译码器,和编码器正好相反,要掌握24译码器和38译码器和他们的功能,还有就是使能端的作用,还有要会怎么两个38译码器扩展到416译码器,这个是很重要的,书中一个例题是用1个24译码器和4个38译码器组合成一个532译码器,这个要掌握,看懂,其他的原理类似。还有就是用译码器实现一个逻辑函数,就是148页的例题。210进制译码器不需要掌握,还有七段显示译码器也不需要看。然后就到了数据分配器,其实就是一个译码器。看懂数据分配器的原理,并要记住数据分配器的应用,可能会考概念的问题,(3)数据选择器,掌握数据选择器各个端口的功能,要理解并会应用156页输出的那个表达式4.4.7,明白其中的含义,另外就是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几个应用,第一:扩展,两种扩展方式,一个是位的扩展一个是字的扩展,学了储存器以后容易理解了。一般字的扩展应用比较广泛。考题中比较多。字的扩咱就是用两个八位的数据选择器扩展为16位的数据选择器。第二:就是逻辑函数产生器,这个要掌握例题4.4.7,另外就是数据选择器的优点是无需对函数进行化简,第三个应用就是实现并行数据到串行数据的转换。这个其实要用到定时器为实现其功能。这个要看看,要明白怎么转化的,以后的考题中可能会遇到这个问题。

(4)数据比较器

掌握一位数值比较器和两位数值比较器的真值表和各个端口的作用。看看理解数值比较器的扩展,这个数值比较器出一般都是很简单的,不会涉及太深的内容。两种扩展方式要掌握。理解。

(5)加法器

第一 半加器的定义没有考虑低位进位的加法运算称为半加。掌握半加器的真值表和表示方法,以及符号中各个符号代表什么,第二:全加器的定义就是能进行加数,被加数和低位来的进位进行相加。要掌握全加器的真值表以及各个端口代表数的什么意思,163页4位串行进位全加器要掌握其中的原理,如果给出四个一位的,变成四位的就是这样变。165页加法器的扩展方式要弄懂,(6)减法器

有一年好像考过吧,不过这个比较难理解,要把167页的那个图理解了,主要是根据图相关的讲解进行理解了,好像有过要设计减法电路。要注意这方面。

4.5组合可编程逻辑器件属于存储器那一部分的内容,(暂时先省略)

这部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大概有20分左右的题目是单纯的组合逻辑电路的,还有一部分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综合的,所以这部分掌握好很重要。这部分的例题就不一一列举了,看讲义上的那些题目弄懂。建议把课本上的习题做一遍,第五章锁存器和触发器

5.2 锁存器

锁存器是对脉冲电平敏感的存储单元电路,而触发器是对边沿敏感的电路,可以分为上升沿触发和下降沿触发。这是锁存器和触发器的区别,另外就是在讲义上根本没有锁存器的概念,只是重点讲解了各个触发器的功能。所以这一章根据历年考题来看。SR锁存器还是看看,为了防止意外考试,然后这一节重点我都用红笔画在书上了,那些就是我感觉的重点。209页消陡电路时怎么工作的,我记得当时考重邮的那位同学问过我,最好看看吧,其他的可以跳过不看。掌握了D锁存器的特点就行。至于那些传输门不用也别了解

5.3 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触发器的类型根据将以上看吧,可能会考简答题,书上分为三种,讲义上分为四种,以讲义为主吧。主从触发器中的功能表中有一个S和R一个是置0一个是置1,这个以后再设计电路的时候可能会用到这两个按钮的作用。其他的不用看了,5.4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这是重点,好好看看0

(1)首先区分什么是现态什么是次态(225页课本中有定义)

(2)掌握D触发器,特想表特性方程和状态图都要掌握

(3)JK触发器同上

(4)T触发器(还有T’触发器)

(5)SR触发器(这个不是常考,但是还是要掌握看懂)

(6)各个触发器之间的转化。这个不仅仅是书上的D触发器转化为别的触发器,以后做题的过程中会用得到,掌握转换的过程,讲义上也特别的写明了。

这一章主要的内容就是掌握各个触发器的功能,并在实现逻辑功能的时候用得上。

这一章的习题就不一一写了,许多设计的题目要自己看懂。这是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基础。

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

6.1 明白什么是次态,什么是现态。另外理解什么是输出方程,什么是激励方程。,什么是状态方程。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主要特征。明白什么是异步时序电路和同步时序电路。

(2)248页的例题要弄懂,三个逻辑方程组要回列,这个要做题明白是什么,会写状态表,画状态图和时序图,这个一般是分析时序电路逻辑功能的必要的步骤。

6.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这一节要掌握怎么分析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多做题去明白。

6.2.1和6.2.2的例题不错,看懂明白,可能会有问题说最后判断电路的逻辑功能这个刚开始做题时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书上会那么想。等你做很多题目的时候你就能理解了,多做题对比答案,增强分析能力。多见见这种题型,一般逻辑功能就那么几个。

6.3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这个是重点中的重点,一般将近=一半的分数和答题都在这。一半后面的两道答题会设计和存储器有关或者和组合逻辑电路综合的题目,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这个过程不是很麻烦,但是后面化简的时候要仔细认真,在建立原始状态表和状态化简的时候这方面一定要仔细,一半此类题目考的就是你的耐心和细心,10年倒数第二道就是一个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题,我花了20多分钟才写完,那道题25分。

6.3.1 设计步骤这个要仔细明白每一部的内容。重点我已经划到我的书上了。

6.3.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举例。这一届要重点掌握它的分析方法。以及每一个步骤这个东西要多做题自己去明白和体会其中的道理。另外就是要重点明白什么是具有自启动能力,还有就是状态化简的哪一方面,有两种不同的化简方法,现在我不太清楚了,但是有一种就是不需要检查状态就是做出来就具有自启动能力,这个一定要重点掌握。因为考试的时候无论怎么样都不要做这方面的检查,因为你已经写上了,再改的话很麻烦,所以一定要掌握那种不需要检查是否具有自启动能力的化简方法。还有就是6.3.2例题中那个JK触发器的状态确定要参考书上的,但是好像讲义上给出了另外一种化简方法,要掌握讲义上的那个,因为那个就是具有自启动能力的那种。书上的化简方法也要掌握,但是做题的时候尽量多的使用讲义上的。另外就是原始状态图化简的时候出了书上的那种方法以外还有就是重邮上的那本上也有的另一种方法,有时间的话最好参考看一下,没时间的话掌握现在课本上的即可,这个要靠做题去体会了。许多问题要自己去明白了。这一节可是重点,要把课本上的题目做了,做多了才能明白。

6.4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这个要明白什么是异步时序逻辑电路,另外就是要会分析,这个不要求会设计,这一定要自己看明白,虽说题目考的不多甚至不考,但是有许多情况下会考的到,比如异步二进制计数器的设计什么的,很多的,学会分析即可。

6.5 若干典型的时序逻辑集成电路

(1)寄存器,这个要看看吧,主要看看每个端口的功能是干什么的,看懂功能表即可,但是好像在我记忆中没有考到这方面的设计内容。

(2)移位寄存器这个要是重点掌握的。首先掌握单项移位寄存器的特点。和基本原理,还

有多功能寄存器的特点,另外就是双向寄存器的功能表要重点掌握。还有看看环形计数器的特点

(3)计数器,这个算是每年必考的一个东西,首先掌握简单异步二进制计数器的特点和基本原理。另外就是掌握二进制计数器的状态表。还有就是74161计数器要重点掌握它们的功能。掌握各个端口放入名称,这个你们做历年真题就明白了,这个是每年都要涉及到的东西。所以要重点看看,必须掌握。另外就是计数器的扩展,这个自己要会,并且明白怎么扩展。非二进制计数器不需要掌握,看懂即可,没时间可以不看。

用集成计数器构成任意进制的计数器这个296页的要看懂,明白,要明白反馈清零法和反馈置数发的不同之处。6.5.3和6。5.4的例题 要掌握。后面涉及这方面的题目很多要重点掌握。(4)环形计数器和扭环形计数器要明白它们的状态有多少,这个我在讲义上写了,要重点看看。好像有一年的考题涉及到了。

这算是数电中最重点也是最难的一章了,一般后面的大题都要涉及到设计电路,不是组合就是时序,所以重点的这几章内容要好好掌握,这个最好要把后面的习题做一遍,自己好好掌握。不然你看一遍不做题是没有感觉的。看懂不一定代表你会了或者你会做题了。

第七章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这个要看看讲义上的东西了,讲义上的总结很好,掌握不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特点,有的或门固定与门可编程,有的相反,有的都可以编。另外就是还要掌握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电路,或者实现一个逻辑表达式,这个在组合逻辑电路第五章最后的内同要涉及到,那节自己看看,这一章不算是很重点,但是他会考察一些概念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也不明白。比如08年第四题的第四个,04年EPLD和FPGA的特点。这些问题都很难的,这个靠自己去总结。

7.1.1 明白ROM的组成。333页上面明白什么是数据线和地址线,什么是字长即可,其他的不用看,7.2.4存储量扩展,这个算是这张比较重点了,因为后面有的答题就是要么扩展字数,要么扩展位数,分值也很大吧。

7.3.2 CPLD的特点看看

7.3.3FPGA的特点也要看看

这章也就是这么多了,另外就是讲义上的东西要看看,还有就是那个优酷上的视频,这章建议有些东西参考老师讲可能会更明白吧,第八章就是脉冲波形的变化与产生

说实话这章以前我看了看只是考了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比如单稳态触发器有几个状态,单稳态触发器的分类等等吧,不过10年的考题中有一道是设计一个脉冲波,好像应该用到这个章的内容,这章在大纲上没有要求但是为什么会考到我也不清楚,不过当时我们考重邮的那些同学他们是把这一张作为重点,我的建议是大家还是看看吧,我也说不清楚该怎么办。毕竟我已经考上了,我感觉即使看也要有重点的看看电路设计的哪一方面吧,关于什么参数计算的应该考不到,而且我的建议是参考一下别人的数电的教材吧,毕竟我考试的时候还没有看到关于555定时器的应用。

第九章 数模模数转换

9.1DA转换这个看看讲义把,对比课本看。因为不同的转换方式可能叫法不同,这一章占得分值不多,可能会考一些概念的问题,大家可以参考每年的真意出题的重点复习。

DA转换器的分类另外就是转换器的一些参数的比如电流或者电压的计算方法大家要掌握。还有就是他们的优缺点。也要掌握。

转换器的技术指标就是分辨率的计算应该算是考的,要掌握,课本上和讲义上的计算好像不一样要参考讲义上和他说的那本参考书上的内容。

9.2 AD转换器的一般过程掌握名字即可。量化的方法课本上和讲义上不太一样。还是要把课本上先掌握在理解将以上的东西,10年好像没有涉及到大题是关于这章的。量化的方法要掌握。并行转换的优缺点要掌握,另外就是用的几个比较器,448页我用红笔写了,要仔细看看。并且要掌握并行转换的优缺点。449页上面我用红笔画了

逐次比较型的要掌握怎么比较的,这个好像后面有题,并且写出转换后的编码,这个要看懂。理解掌握。

双积分的我把各个参数的计算方法看了看,并理解掌握了。不过好像考的题目不会过多涉及到,而且也比较难理解,我的建议是打击有时间的话看看,没有的话就了解几个参数的计算方法死记下来也可以,虽说没有考过,但是不一定以后不考。

AD转换的精度也要会计算。

这一章考点不算多,但是唯一比较难的是就是可能以前学的简单,学起来还有点费劲。数字电路的重点不算是很多而且学起来相对信号容易,因为信号需要计算和理解记忆的东西太多了,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要在不同时候参考不同的参考书,还有要和别的学校考数字电路的人多商量题目,这样对提高你的水平大有帮助,还有就是要多和考同一学校的资料要分享并且相互商量一些问题,这对提高你们自身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第四篇:概述西方文化逻辑与理论

概述西方文化逻辑与理论

大家常说的文化逻辑是指一种文化中,以逻辑体系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思维方式与认识方式。文化逻辑是文化活动的中枢,制约着文化创造的进程,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都与深深隐藏在其下面的文化逻辑有密切的关系。

在世界各地,文化因为地域或人文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些就构成了各个地域的可区分性和差异性。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不仅要分析其饮食、建筑、生活习俗、诗歌等各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事物的、怎样思考的、以及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不能从文化表面看的出来,真正的答案在文化逻辑里面,文化逻辑就是这些答案的源头。且,西方的文化在世界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样,他的文化逻辑也对其他的民族有重大的影响,这些构成他们独特文化逻辑的特色。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世界上形成了三大逻辑体系,他们分别是--中国古典逻辑、印度古典逻辑、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虽然从古至今,各界学者对这三大逻辑体系充满了争议但是他们依旧是在人们的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各个领域都得到最广大的应用。

其中,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的确立对于西方文化发展的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最为突出的是,它对人类理性发展的价值方面。虽然,在亚里士多德之前,在西方,理性就已经被提倡。但是,由于当时的思想还不够成熟,理性思想也只是以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出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恰好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他把前人提出的理论具体化,使它作为一种规律被建立起来,让当时的人们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同样,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对于这个逻辑体系的反思也在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看到这种逻辑体系的不足之处。他们认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包含所有的规律,万物都有它们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会依照他的规律来发展,世界没有万能的规则。事物都是双面性的,有利有弊,没有万能的理论,总有局限性。然而,总体来说,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在西方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中都起着关键的一部份。

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的文化具有逻辑思维传统。中国的逻辑强调辩证理性,原则是抽象与具体在理论思维中的统一,同时以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存的原则,这是与西方文化逻辑完全不同的体系。先想出抽象的理论,再通过各种实践使之前的理论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运用不同的文化,这就是中国的“和而不同思想”。

对于同样的理论,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科学认识,看法都是有所差异的。神学逻辑的独断导致了学者们对它的激烈的批判,有学者提出,人们正确的认识是建立在历史的经验上,而不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这一说法,是对当时人们一直崇拜的神学逻辑学的一大挑战和怀疑。于是,在当时社会又有一个新的文化逻辑学出现,该文化逻辑学的核心是认识客观的世界。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使得传统的文化逻辑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更加推崇的方法是综合归纳与演绎法。但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应用于所有的现象、也不能解释所有的状况,不能克服自身的局限性是它们最大的弊端。

理性不但是西方文化的思想核心,还是它的精神源泉。而逻辑体系就是西方理性的形式化,逻辑思维的建立也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进步。西方文化注重人类对于自然的征服,以人为中心,是他们认为对人存在的价值的肯定。同时西方还重

视个性的自由与公平竞争,人类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认为,个人作为个性的具体代表,以争取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西方一直以法治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林,在他们的体制下,重视物质利益的分配着表现在工商业经济型社会中,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律来节制贪污和侵占,保护所有公民的合法权利。最早的宪法与人权宣言就是产生于西方国家。在民主政治的原则下,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博爱的社会风尚。虽然,这一原则会引起很多国家的**不安,但是,仍有许多人士追求这一原则。

在公正且科学的文化史观提出的同时,也有相应的不科学的文化史观。代表有意大利的维科,他提出的文明传播论和自然种族论,都与事实情况有很大的差别。黑格尔自认为是对哲学的研究,但他运用相当多的是政治观点,这显然与他的初衷有很大的出入,同时他也忽略了最基本的逻辑。

文化的进步有多种方法,从康德开始,文化批判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的思想。不断的反思自身的问题,在批判中不断的改进和发展。而最终的批判是对西方逻辑的批判。对西方的文化和西方的逻辑,我们既要坚持他们的进步的、科学的观点,又要改进其中的一些不足,使它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一个理论的提出,其中包含了对社会有利的想法,同时也兼容了一些不利于社会进步的错误的观点。时间可以检验出它的长处,使该想法得到发扬,也会检查出它的弊端,后人对它的修改和重整,使它更适合当时的社会制度。文化逻辑作为文化活动的中心部分,在提出的时候,总是会包含当时的社会状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活动会有所改变,文化逻辑必须与之同步。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归根结底是文化逻辑的不同。在对比两个不同的文化的时候,要从其根源出发,再考虑其他的方面的不同之处。在分析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系时,要从不同时期出发,因为社会的发展时期不同,文化逻辑都有所差别,即文化有所差异。

第五篇:论逻辑与逻各斯思想比较

——海德格尔逻辑思想

摘 要:基于对存在的追问,海德格尔回溯到古希腊,探讨逻各斯的各种含义及其在后来的流变。进而,揭示了在这一变化中,逻各斯最始源的意义已迷失。逻各斯成为了逻辑,思想被逻辑所遮蔽。因此,只有在克服逻辑的基础上,思想才能成为存在之思。

关键词:逻各斯;逻辑;遮蔽;思想;克服;存在

Abstract: Based on questioning Being, tracing back to Greek , Heidegger inquired many meanings in logos and their changings.Moreover, he revealed that logos’ original significance was lost in this variation, logos became logic, thought was covered by logic.refore, only on the basis of overcoming logic, thought can become thought of Being.Key Words: Logos;Logic;Cover;Thought;Overcome;Being

逻各斯如何成为了逻辑,逻辑对思想产生了什么样的,以及在存在被遗忘的情况下,如何克服逻辑,思想的任务又是什么。这一系列,一直是海德格尔逻辑思想的根本方面。传统的形而上学、和已不能思,甚至更有损于思。从早期开始,海德格尔以追问存在为宗旨,对存在的追问乃是思存在。海德格尔极为关注从逻各斯到逻辑的性变化,这种变化也是一个思想不断地与存在相分离的过程,此分离表明,哲学与形而上学兴旺起来后,思想却步入了衰落之历程。真正的思不是对象性的,而是期待性的。海德格尔一直致力于让思想回到自身,回到存在,这正是思想自身的任务。

一、逻各斯本源含义和规定

对逻辑与逻各斯和思想的关系的探讨,一直是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的重要方面。在早期,他的这一努力,基于基础存在论。在中晚期,尤其是晚期,海德格尔虽然不再使用“基础存在论”一词,但并未脱离存在论基础。走向存在之思是海德格尔最终的思想目标,这种存在之思不是专横与独断的,更与思想之强暴无关。这种存在之思,不是刚发见到的,而是失去后之期盼,即失而复归。真正的思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最本性的生存方式,它表明了人与存在的真切关联。在思之开端,那思是纯粹的,并不象后来那样错综复杂。海德格尔通过对前苏格拉底思想的回溯,去寻求思之源头,以弄清楚后来的思缘何和如何发生了流变。这就要远离思想的现成状况,而追溯到希腊思想的源头。其实,这种远离是为了更好地穿透,以切近思想的本性。

这不得不回到希腊语Logos(逻各斯),该词源于希腊语Legein,意为“说”。后来“逻各斯”有了“理性”、“理念”、“谈话”、“判断”、“概念”、“定义”、“根据”、“关系”和“词”等多种含义。由于含义丰富,难以把握,时常陷入混乱之中。对此海德格尔说:“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λονοξ 这个概念具有多重含义。而且,在每种方式中,这些含义相互抗争,没有一个基本含义在积极地主导它们。事实上,这只是假象。只要我们的阐释不能就其本来内涵适当把握λονοξ 的基本含义,这种假象就会持续下去。”[1]众多含义似乎表明,它们都同样程度地与逻各斯相关。这种假象遮蔽了逻各斯最本源的含义。

逻各斯在后世的流变之意,如柏拉图的“理念”、笛卡儿的“我思”、斯宾诺莎的“实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胡塞尔的“先验自我”等等。逻各斯有无基本含义?它又是如何演变成如此众多的含义?这种含义的衍生在思想上又意味着什么呢?海德格尔在逻各斯意义上讨论思,把思与逻各斯联系起来。后世的形而上学正是从源出于逻各斯而后又与其分离的逻辑来规定思想的。逻各斯的基本含义相关于言谈,“λογοξ 是让人看某种东西,让人看话语所谈及的东西,而这个看既是对言谈者(中间人)来说的,也是对相互交谈的人们而言的。” [2] 逻各斯是聚集,是人与万物的规定。

展示出来让人看,也即“使……公开”,逻各斯具有αποφανσιξ(展示)的结构。正是话语把所涉的东西通过言谈公开出来,使人通达所涉之东西,语言的本性向希腊人开显为逻各斯。“这里‘逻各斯’意为‘言谈’,尤其是在陈述的意义上,作为谓语。” [3]话语让人看具体化为说,即以词语方式付诸声音。逻各斯把某种东西展示给人看,因此,具有某种综合的结构形式。当然,这种综合既无关于表象的联结,也不涉心理方面,更不存在内在的东西与外在的东西相符合的问题。如果说真理相关于无蔽,让人看的逻各斯作为让人看之一种确定样式,并非真理的始源处所。尽管逻各斯是思想的早期形态,但古希腊意义上的真理却比逻各斯更源始。逻各斯朴素地让人看某种东西,让人觉知存在者。真与觉知相关,纯粹认识是最纯粹、最原始意义上的真。

二、逻各斯何以成为逻辑

但这种变化发生在,让人觉知存在者,这关联到在着眼于存在谈及存在者时,作为根据摆在那里的东西,这种根据相关于ratio即理性。同时,在这种谈及存在者的过程中,又涉及到了相关性。因而,逻各斯又具有了关系与相关之含义。在这里,海德格尔展示了逻各斯的本来含义及其各种演历。哲学也是如此,“哲学在本性上是历史地定位的,这不仅针对许多哲学家只探求哲学史而言,而是特别指康德或亚里士多德为哲学探索提供了方向。” [4] 这种历史性变化发生在思想的一切领域,而形而上学的历史就是其重要方面。把逻各斯的意义理解为命题,但命题又被翻译、领会为判断,这判断却与逻各斯的本意相差甚远。在现代逻辑中,命题是充任推理成分的判断,判断则是对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任何判断都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既对事物有所断定,又有真假之别。也就是说,判断是与对象即存在者的一种“联结”,其真假的鉴别却有赖于符合。后世的逻辑是从逻各斯演变而来的,当然,逻辑概念的涵义也各有不同。一般指思想、概念、理性与性等,在斯多亚学派那里,逻辑指命运与世界理性;新柏拉图主义的逻辑用以指上帝、造物主、精神实体;而逻辑在黑格尔那里指概念、理性和绝对精神等。海德格尔对逻辑与思想的关系作了独到的辩析,他说:“逻辑是思想的科学,是关于思想的规律和所思的形式的学说。” [5] 这表明,逻辑(学)作为一种学说,一门学科具有的特质,其研究对象为思想。

与其它科学一样,逻辑(学)也着力探求规律,但有别于其它科学的地方在于,逻辑(学)探求的是关于思想的形式的规律。但总的说来,逻辑(学)成为了科学。同时,应科学之需要,逻辑学成为科学的工具,也随科学一道向着数学化、形式化与符号化方向。科学关注作为认知对象的存在者,技术用座架去设定存在者,哲学则关联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本性揭示。逻辑(学)还是哲学框架内的学科,它与世界观的东西没有什么关联。不仅如此,而且“现象学哲学与世界观是相互对立的。” [6] 逻辑(学)在一般人看来,乃是保证确定性的学问,其所涉总是同一内容。问题在于,这种逻辑学正在替代思想。

这表现在,“逻辑为我们消除了要费事去追问思想之本性的一切努力。” [7] 从而,对思想的追求被规范化与固定化了的逻辑学科的按部就班的工作所代替,逻辑的运作就是思想的探求。逻辑决定了语言的文法和人们的语言观,这一点是逻辑作为思想的又一弊端。进而,逻辑还规定了思想,一种对确定性的追求成为近代以来决定性的思维方式。对此,海德格尔认为:“逻辑在今天也还统治着我们的思想和说话,而且从早期开始,逻辑就从根本上附带规定着语言的语法结构以及西方人对一般语言的基本态度。” [8] 这种影响并非始于近代,其实,早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开始了。海德格尔把逻辑的成因归结为学院派教师的发明,而非哲学家的创造。

三、逻辑及其对思想的遮蔽

思想在拉丁文里叫做intelligere,由此思想变成了理智的事情。理智也称为悟性或知性,它指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推论,它赋予了思维以严密性和确定性。理智主义则是形而上学对思想的建构的产物。同时,“这些关于思想的形式和类型的人类学的和心的问题肯定不是哲学的问题。” [9] 海德格尔否定了心理学能为逻辑价值提供保证的观点。[10] 在这一点上,他维护了胡塞尔反心理主义的立场。逻辑对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现在我们看到,传统逻辑是命题的科学,是思想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为思想和陈述确定法则。” [11] 莱布尼兹、康德和黑格尔等人在克服传统逻辑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莱布尼兹用数学改造传统逻辑,为后来的数理逻辑奠定了基础。康德把认识论引入逻辑,认为逻辑知识的圆满性建立在主客体的一致的基础之上,即在普遍有效的规律之上,力求克服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康德那里,关于范畴的知识,作为对存在者的存在的规定,即所谓形而上学,“在根本意义上,就是关于λονοξ(逻各斯)即‘逻辑’的知识。” [12] 而在黑格尔那里,“形而上学就包含着‘逻辑’这个名称。” [13] 形而上学是本体论、逻辑学与神学的合一。问题在于,“凭借于形而上学自身表达为本体-神学-逻辑学,已经发生了思想与存在的分离。” [14]因为黑格尔看到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形式逻辑存在的许多缺陷。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充足理由律都是不科学的、片面的。同时他也认为,即使莱布尼兹的逻辑也陷入了数学化与形式化。

似乎只有,辩证逻辑之于普通逻辑才是高级的。“对黑格尔来说,思想的事情就是:思想作为思想。” [15]在黑格尔那里,思想是观念,思想是理性的,它规定自身,思想观念发展到绝对理念,而只有绝对理念才存在的。在黑格尔那里,思想与存在的同一,表明的是存在从属于思想,存在受理念规定,而这里的思想则表达为主体哲学。而且,正是绝对理念统一了存在与思想、主体与客体。在海德格尔看来,“精确的思想决不是最严格的思想。” [16] 真正的思想的严格性决不能被束缚和理解为一种逻辑上的精确性。“而这种思想的真理是任何‘逻辑’都不能把握的。” [17] 逻辑和理性不仅无关于思想之本性,而且还有害于思想自身。

逻辑的符号化也不能解决逻辑对思想的遮蔽,反而强化了这种遮蔽。“然而,表示道说的同一词语逻各斯,同时也是表示存在即在场者之在场的词语。道说与存在,词与物,以一种隐藏的、几乎未曾被思考的、并且终究不可思议的方式相互归属。” [18].与形而上学不同,海德格尔把根据放到存在层面,他说:“我们试图把根据律当作从存在到思想的道说。该律说:存在与根据是同一的。” [19]哲学在不断地终结自身,哲学自身一直在宣告或实现它自己的终结,不论它把那终结理解为是绝对知识的完成,是与它的实际实现相联系的的压制,以及所有的价值被卷入的虚无主义的运动。还是最终通过形而上学的终结,以及还没有一个名称的另一种可能性。与这些终结相关的重要思想家有黑格尔、尼采和海德格尔。当然,他们终结的方式显然又是不同的。形而上学借助于逻辑,把哲学和思想规定在理性之中。看来,形而上学已是西方哲学不可避免的最终宿命。

四、逻辑的克服与思想的任务

理智与思想的偏差,必须通过回归始源的思想来克服。克服逻辑是要消解逻辑与思想的偏差,保持思想的纯正。进而,为思想确立自身的任务。在海德格尔那里,思想的事情是同一的事情,这表明一切思想在本性上是思存在。这与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是不一样的,西方形而上学把同一性看成是一种等同性,即思维与其指涉的对象的同一,遮蔽了事物自身的同一。海德格尔认为同一的本性是让共属,即思想与存在的共属一体。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单调,“思同一事情,思其同一性之丰富。” [20] 思想与存在的关系,不再是追问,而是倾听。何谓同一性呢?“我们必须把同一性理解为共属一体。” [21] 同时,海德格尔把同一与相同作了区分,“但同一(das Selbe)并不是相同(das Gleiche)。在相同的东西中,区分消失了。

而在同一的东西中,区分显现出来。一种思想越是明确地以同一方式被同一事情所关涉,区分则越是驱逼地显现出来。” [22] 有区分的同一才是真正的同一,思想的同一。海德格尔把思想与区别开来,哲学就存在者的存在,去探索存在者是什么。哲学行进在通向存在者的存在的途中,也即关联于存在而通达存在者。哲学往往与理性关联,“另一方面,哲学不仅是某种理性的东西,而且是理性的真正守护人。” [23] 而思想则是思存在,关切存在自身。当然,两者也会发生转化,就存在者存在而言,当追问存在者是什么时,思想成为哲学。是,“我们从未走向思,思走向我们。” [24] 思向我们逼来,迫使我们去思。思想与哲学的区分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旦我们熟识了思之本源,我们可能冒险将脚步从哲学中退出,迈进存在之思。” [25] 无疑,这是思想的冒险。

在近代,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语言也被技术化和逻辑化。同时,海德格尔认为哲学由于不再思存在必然终结,这乃是由于思想被座架所支配。回到思想的事情自身,就是摆脱受语法和逻辑规定的因果律,把存在自身作为思想的根据。“从‘思想的事情的规定’出发,博德尔看到了智慧和哲学的思想结构的明显不同:前者是‘规定——事情——思想’,后者是‘规定——思想——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哲学中的思想比智慧中的思想在思想结构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智慧中事情优先于思想,而哲学中则是思想优先于事情。而这种差异在于:智慧是关于人的规定,亦即关于人的居住的话语;但是哲学是关于理性的规定,是思想的逻辑。” [26]思想的事情是同一的事情,“思就是使你凝神于专一的思想。” [27] 真正的哲学作为爱智慧,是对智慧的纯粹之思的不断的切近。

对存在和意识的不同强调,是海德格尔与胡塞尔思想的一个重要差异。在海德格尔那里,走向事情自身,就是走向存在自身,也就是走向语言自身。由逻辑返回逻各斯,思想乃思存在,思想在存在的规定下成其自身。思想的事情也各有不同,海德格尔的思想及其独特表达本身,就是一种从哲学走向智慧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努力。“克服流传下来的逻辑并不是说要废弃思想而让感情统治一切,而是说要进行更加始源、更加严格的与存在相归属的思。” [28] 在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之中,语言具有规定性的作用,但这却不同于一般地建立根据。“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很早就开始了的对原因或根据的探讨,在后来的著作中最终也被抛弃,或者说被当作一种形而上学的遗产被否定和克服了。” [29]语言是最为本源意义上的无。退出哲学之范围,而返回到存在之思中,“因此思想就失去了它作为一种自发性活动的性质,思想只是接受和聆听存在的声音。” [30] 这是海德格尔克服形而上学的努力,也正是思想的根本任务。

[1]、[2] Martin.Heidegger.Sein und Zeit [M].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 1977, 43.43.[3]、[9]、[11] Martin.Heidegger.Metaphysical Foundations of Logic[M].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4,1.19.217-218.[4]、[6] Martin.Heidegger.Towards the Definition of philosophy[M].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2000,14.187.[5]、[7]、[8]、[28] Martin.Heidegger.Einfuhrung in die Metaphysik[M].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1983, 128.128.129.131.[10]靳希平.海德格尔早期思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85.[12]、[13]、[16]、[17] Martin.Heidegger.Wegmarken[M].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1976,253.253.308.309.[14] 彭富春.无之无化——论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核心问题[M].上海:三联书店,2000,69

[15]、[22] Martin.Heidegger.Identität und Differenz[M].pfullingen: Neske Verlag,1990, 31.35.[18].Martin.Heidegger.Unterwegs zur Sprache [M].Stuttgart: Neske Verlag, 1993, 237.[19] Martin.Heidegger.Der Satz vom Grund,[M].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 1997,156.[20] Martin.Heidegger.Aus der Erfahrung des Denkens, 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 1983, 223.[21] Martin.Heidegger.Seminare[M],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 1986, 23.[23] Martin.Heidegger.What is philosophy?[M].New Haven: College & University press,1958,23.[24]、[25]、[27] Martin.Heidegger.poetry, Language, Thought[M].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1, 6.10.4.[26] 彭富春.走出后话语[J],哲学研究,1999,(1).[29] [德]比梅尔.海德格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39.[30] [美]赫伯特·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524.

下载论经济人假设中的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经济人假设中的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逻辑与演讲

    逻辑与演讲 摘要:思维是演说的根本。思维方式恰当,语言准确,是演说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思维混乱,语言暧昧,即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听众也会不知所云,不明其意。演讲者必须做到思路......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理论逻辑和价值意蕴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理论逻辑和价值意蕴 【摘 要】 一个时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围绕奋斗、幸福以及奋斗与幸福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奋斗幸福......

    读逻辑哲学论有感

    读哲思小册有感 寒假在家,想着走亲访友之外,找点时间充实一下自己,顺便打发一下时间。所以在放假之前,便在图书馆找找书,想找一本哲学方面的书。看到图书馆的书不少,并且在网上寻......

    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应用价值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应用价值 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应用价值 【摘 要】我国当前的新闻学界对新闻评论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它是一......

    集合与逻辑知识点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 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

    逻辑与语文学习

    逻辑与语文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辨析概念和运用......

    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与经验

    吕来明作者简介: 吕来明,法学硕士,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工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商法理论、票据法、公司法、物权法等。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过......

    缠论哲学的逻辑分析

    缠论哲学的逻辑分析(一) 在这一刻,思绪如潮水般涌动,所谓的《缠论哲学的逻辑分析(一)》也许不能排在第一。只因刚好想到这,就写出来了。以后各位再慢慢整理吧。 缠论哲学的逻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