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作坊式经济在促进生产力发展
小作坊式经济在促进生产力发展、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征管条件和征管手段的限制,加上其经营的分散性和交易的灵活性,对小作坊式经济的税源管理和税款征收,一直是税务部门较为薄弱的环节。
一、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中的主要问题
(一)漏征漏管户现象比较突出、难于制约
小作坊办理税务登记比例较低,大量存在一些未税务登记但实际已开展生产经营的个人,税务机关对他们的数量和生产经营状况也掌握得很少。如我局辖区内水泥砖制造行业,已办理税务登记只有13户,但实际从事这一行业的小作坊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从调查看,我们发现具体包括一下几种情况:
1、按规定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由于不需要发票而不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对税务机关的登记管理能躲一天算一天;
2、不如实申报纳税,采取虚假填报收入或虚假申请停歇业和隐瞒实际经营收入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
3、采取流动经营频繁更换经营地点的方法与税务人员打游击,逃避税务机关管理。
(二)纳税人意识淡薄
从目前小作坊商户整体状况看,存在经营地址分散、行业性质多样、纳税意识薄弱的普遍现象。由于其经营特点、文化素质、纳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作坊商户按照《征管法》规范地进行税务登记并按时纳税、配合征管的意识普遍比较淡薄。许多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把纳税当作生产经营所必须列支的刚性支出,而是把纳税当作弹性支出对待。因此大部分办理了税务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虽
然能按照要求主动纳税,但如实申报纳税的却很少。往往认为只要按税务部门核定的税额交纳就万事大吉了,不会因自己经营规模扩大、营业额大幅上升而来补缴申报税款,或者虽知道要按营业额交税,但是装糊涂不肯多交。
另外由于个体税收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部分小作坊业主认为自己只要能缴一点税就行了,没有照章纳税的意识,没有树立起依法纳税光荣,偷逃税可耻的观念。也因此造成他们主观了解税收政策的愿望不强,对税收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纳税户之间相互比较,不管自己交多少,反正别人交多少我也交多少,不肯主动申报纳税。
(三)小作坊经济进销项难以监控,税源流失严重
从销项看,由于小作坊业主经营活动变化频繁,内部制度不健全,不按规定开具、取得、保管发票现象较为普遍,而消费者缺乏主动索取发票的习惯,经营者以种种理由拒开发票,导致大量票外收入无从查实,失去监控。有些从事生产经营者的业主认为,开得越多,缴税就越多,不开发票则不用缴税,因此尽量不使用发票。
从进项看,由于小作坊多为个体户,进项不能抵扣。因此小作坊在购买原料时也很少主动索取发票,再加上小作坊大多没有建立健全的账务,因此既不能从原材料核实小作坊业主的实际经营水平,也使得上游原材料的偷漏税现象严重。
(四)税务机关征管力量不足。
由于小作坊点多面广,缴纳税款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小,税务机关一般很少将个体税收征管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在纳税人意识较其他纳
税人薄弱的情况下,对个体税收征管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征收、检查的手段都不够充分,与纳税人缺乏交流,对纳税人经营状况的变动所知甚少,甚至在实际工作中,明明纳税人仍在正常经营,而我们却无法及时联系、落实工作的情况不为少见。
(五)对违法行为处理力度不足。
对小作坊业主税收的稽查,往往只局限于群众检举的业主,很少从堵塞税收漏洞,整顿税收秩序,公平税收负担的角度去主动查处小作坊业主偷逃税行为。同时对有违法行为的个体工商户处理力度不足,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处罚之后没有有效的管理,处罚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小作坊经济税收管理的建议
要把小作坊的税收征管放到依法治税的大局上来看,而不能仅仅为完成税收任务而抓税收管理。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小作坊税收征管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新措施,努力增强改革意识、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在人力、物力配备上要重视小作坊税收征管。
(一)加强税源登记工作。
要组织力量对小作坊业主税务登记情况进行地毯式的检查,该办证的一户不漏。应建立并完善《税务登记证》亮证经营制度,以便于对经营者进行检查监督,提高管理效率。一是税务机关应尽可能多地收集纳税人的资料,及时了解纳税人的状况,应特别注重加强同经营业主的沟通、联系。由于小作坊经济的灵活性,这一点在加强征管方面显得尤其重要。二是积极借助社会力量,营造依法治税的外部环境。税
务机关要构建覆盖面广的协税护税网络,取得工商、公安、个体劳动者协会、街道社区等各管理部门的支持协助。同时,针对个体税收直接涉及个体利益、矛盾突出、难度较大的问题,税务部门要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司法保障体系。三是建立对纳税人涉税行为的监督机制。推行纳税人歇业、停业、注销公告制度,对经批准歇业、停业、注销的纳税人,按月在纳税服务大厅公告,接受群众监督,以减少假歇业、假停业、假注销。还应完善歇业、停业、注销抽查监督制度,可每月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各歇业、停业户和注销户进行实地抽查。对发现问题者,即时补缴税款并加以相应的处罚。
(二)改进税法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税法宣传要坚持长期性、多样性、实效性。既要讲求时间持久化,形式多样化,又要注重实效。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广大纳税人身上,以不断的教育宣传增强全民纳税意识。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得到加强,将极大地减轻税务机关的工作压力。同时,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全方位立体化协税护税网络。通过协税护税网络,解决税收征管人员相对较少,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三)科学、规范地核定税收定额,引入民主评议程序。
首先应对纳税人按行业分类,根据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确定其经营费用的主要构成。采取典型调查法,通过蹲点调查、突击抽点现金、突击抽查业户日销售帐以及利用协税护税网络侧面了解等方式测算出房租、水电费、人员工资、各种收费等可查实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之后可根据每户的可查实费用(应要求纳税人提供原始凭证)
加以计算,对纳税人的营业收入进行核定。核定时还应考虑地理位置、经营面积、从业人数等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确定影响定额的主要因索和次要因素及相对比重。另外,要发挥民主评议的作用,税务机关要在典型调查、划分等级的基础上,召开由纳税人代表、个体劳协代表、协税护税组织成员等相关人员参加的分行业民主评议会议,确定纳税等级和定额标准,以提高办税透明度,逐步形成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纳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通过定期调整纳税额,使税负不断趋于公平、合理。纳税定额确定后,要予以张榜公布,接受纳税人的监督评议。
(四)加强发票管理,促进以票管税。
管好了发票就等于管住了税源,加强发票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征管水平。因此要花大力气抓好小作坊业主在发票使用上的规范管理,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纳税人按规定使用发票,达到以票管税的目的。另外一是要广泛宣传,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消费者索取发票;二是要加强发票管理的日常辅导工作;三是要将发票管理与规范行政处罚相结合,加大对不按规定使用发票行为的处罚。从而真正发挥以票控税、加强征管的作用。
(五)建立完善的部门协调机制。
面对小作坊税收环境日趋复杂,税源状况隐蔽多变的状况,必须建立国税、工商、公安、社保、银行等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信息共
享,形成控管合力。一是提高定额核定工作的严肃性;二是提高征管效率,减少漏征漏管户,堵塞税收漏洞;三是建立协税护税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税务机关进行税收管理,对违反税收法律的业户,协助税务机关进行查处,对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小作坊业主的意见及时反馈,对税务人员的行政执法加以监督,从而促进小作坊经济健康发展,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和市场秩序。
第二篇:四,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四、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22)我们党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最终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改革开放,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以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2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生产力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生产力。对手仍然存在的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既不能脱离实际地简单化地加以排斥,也不能采取安于现状、保护落后的态度,而要立足实际,创造条件加以改造和改进,通过长期努力,逐步使它们向先进适用的生产方式转变。
(24)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首要任务。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代年轻人才,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惟有英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活力。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开创人才辈出并能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2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
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我们要牢记一条道理,这就是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有条件的领域实现突破。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对我国来说,在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大力推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极为重要。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我们在世界科技领域中的位置。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努力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科技生产力的新解放和大发展,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坚持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加强科技同经济的结合,优化科技力量的布局和科技资源的配置,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广大科技人员要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6)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敏锐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同志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第三篇: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总结
2010工作总结及2011年打算
***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2011年1月20日
过去的一年,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上级科技部门和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面向企业和业主积极开展项目申报、技术咨询、信息提供等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回顾过去的一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0年的经营工作
(一)公司的主要经营成果
(二)积极开展业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今年,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各镇、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对全区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走访摸底,对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新产品、在研产品以及企业对人才、项目、信息和产品销售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确定了一批储备项目。并根据
1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对所属项目的不同要求,随时为企业提供最佳服务,将以前企业找我们变成了我们主动去找企业服务。全年共为企业服务各类项目**项,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项,省级各类科技项目**项,省农业科技企业和农业研发中心各**家,其他项目验收和技术服务4项。
(三)创新工作,拓展经营空间
为了不断适应科技进步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主营业务经营空间上,我们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将以前只服务科技系统的各类计划项目,逐步拓展发改委、经贸委等系统的项目服务。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交流沟通,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
(四)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项目服务涉及面广、要求高、时效性强、内容更新快,对我们的员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求员工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对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的了解程度,熟悉各类服务项目的要求和流程。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业务培训班,特别是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培训。由于我中心人员较少,平时多采取集中讨论的学习方法来加强业务水平。
二、存在不足
1、中心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中心的能力建设还处起步状态,特别是在网络建设方面,信息体系不完善,信息交流与传递滞后,利用率低,影响力不够。
2、生产力促进中心对全区中小企业联系不够,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未能很好的提供全方位服务。
3、中心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和加强。
三、2011年工作打算
1、加强中心服务能力建设,扩大中心服务领域。围绕广大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提供咨询、中介、项目对接、人才培训等系列服务,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完善协调服务机制,突出服务效果,更广泛地开展科技中介服务。
2、抓好各类项目申报工作。按照项目分类,积极为企业提供国家、省、市、区计划项目的申报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本地区工农业的经济发展。
3、树立品牌,构筑特色服务。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不断充实和完善各类数据、信息,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排忧解难,为当地企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务。
4、积极完成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下达的中心工作和主管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2011年,是全新的一年,也是自我挑战的一年,我们将努力改正过去一年工作中的不足,把新一年的工作努力做好。
第四篇:财政促进经济的发展。doc
记者:此次积极的财政政策自2008年第四季度实施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请您介绍一下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情况。
谢旭人: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制定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财政部门为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大量工作。从 2010年的情况看,积极财政政策的相关措施都得到了较好落实: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了对农民的补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对城乡低保对象、企业退休人员和优抚对象等群体的补助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二是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方面。三是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巩固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成果。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审批管理。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加快发展。五是着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范围。扩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
此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央决策及时果断,综合运用多种财税政策工具进行调控,政策力度大。二是坚持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并重,促进经济均衡发展。三是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密切结合,通过调整结构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也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四是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是既坚定地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又十分注意防范财政风险,保持财政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2010年全国财政赤字占 GDP的比重在2.5%左右,债务余额不到GDP的20%,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总的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夯实了可持续发展基础;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记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2010年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的情况如何?
谢旭人:在推进各项财政工作的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2010年,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及上年财政收入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收入是支出的来源。收入增长为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19.9%。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用于民生支出。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8579.7亿元,增长18.3%。其中:支持农业生产支出3427.3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225.9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3350.3亿元,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576.2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增加了用于民生和“三农”等方面的支出。
记者:“十二五”时期,针对我国财政发展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财政工作主要有哪些考虑?
谢旭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并对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推进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
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综合来看,“十二五”时期,推进财政发展改革有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我国发展的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财政发展改革也有较好基础。同时,也面临不少不利因素和风险挑战。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十二五”时期财政
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工作的各项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税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综合素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将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平稳较快增长。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把投资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促进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二是坚持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完善强农惠农财税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推动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财税体制。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基本建立起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努力健全科学完整、结构优化、有机衔接、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税收制度。四是坚持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健全财政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增强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加强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全面强化乡镇财政建设。完善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提高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五是坚持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素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扎实推进财政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高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记者: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财政工作主要有哪些具体安排?
谢旭人: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2011年的财政工作,为全面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服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继续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二是着力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前一年完成 2010—2012年规划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增加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规模,完善涉农补贴政策。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消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健全对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三是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力度,扩大对购买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范围。继续推广并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支持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在主要牧区可利用草原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落实好相关财税政策。
四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启动学前教育发展项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免学杂费政策。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努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逐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就业扶持和援助等工作。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五是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相应调减营业税,从制度上逐步解决货物与劳务税收政策不统一的问题。完善消费税制度。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开展房产税改革试点。六是着力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水平。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认真做好拨付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扎实开展重大财税政策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积极推动财政预算公开工作。强化基层财政建设。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狠抓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压缩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行为。
记者: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收支关系是怎样的一个格局?
谢旭人: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时确立的。此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又通过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激励约束机制等,进行了局部调整和完善。“十一五”时期,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和支出结构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在52%左右,中央财政通过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对地方进行补助。1994—2010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590亿元增加到27349亿元,年均增长27.1%。
中央财政收入除一部分用于中央本级支出外,大部分是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相应形成地方财政收入,并由地方安排财政支出。2010年,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1.1%;中央本级支出 15973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7.8%,地方本级支出为73602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 82.2%。从资金来源看,地方财政支出中平均有 37.2%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平均6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有力地促进了地区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记者:最近几年我们在财政预算公开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在提高预算透明度方面有哪些考虑?
谢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实施以来,各级财政积极采取措施,加快财政预算公开工作步伐。财政部先后将财政体制、预算管理制度、相关规章政策、经全国人大批准通过的预算报告以及全国财政收支决算表
等在财政部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开。2007年,开始公布月度财政收支情况,特别是中央财政收支情况都及时进行了公布。2009年“两会”后,财政部将经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表”、“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等4张中央预算表格,通过财政部门户网站首次向社会公开。2010年公开的预算表格增加到12张,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以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基本上细化到“款”级科目。其中,2010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进一步细化为23类123款科目,比2009年增加了2类82款内容。74个中央预算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地方预算公开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专门组织编写《中国财政基本情况》,并在财政部门户网站公布,全面介绍财政职能、财政政策、预算编制、财政收支等情况。
2011年,我们将在进一步细化中央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将中央本级支出预算中的一些重点支出公开到“项”级科目。进一步促进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积极推动行政经费支出情况对外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批准的地方预算、决算要主动向社会公开,并做到完整、真实、细化。同时,要认真做好预算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
第五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
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县域经济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7日 13:02 来源:《求是》 期号:2006.3 作者:刘树琪
蓬莱仙境自古为人憧憬。今天的蓬莱市从自身优势出发,把葡萄及葡萄酒生产作为百年立市产业来发展,经过努力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就业增加,为解决“三农”问题走出了新路子。2004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这里的工作后对蓬莱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予以肯定,勉励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本地优势出发,选好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蓬莱具有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种植的葡萄可以酿造世界顶级葡萄酒;蓬莱在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市委市政府根据这些独特优势,统筹城乡发展,把种植葡萄和发展葡萄酒产业作为解决蓬莱“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全面抓好种植和加工的各个环节,壮大相关生态观光旅游业,促使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落实四大措施,全力打造“中国葡萄酒名城”。一是强化产业研究与科学规划。市政府拨出200万元专项专题研究资金,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和深圳规划设计院分别制订出了《蓬莱35万亩葡萄及葡萄酒产业规划》和《18公里“葡萄观光长廊”规划》,使产业有了科学发展的蓝图。二是强化品牌管理和行业自律。为跻身世界顶级葡萄酒“俱乐部”,提升蓬莱产区的知名度,我们专门成立了葡萄酒局和行业协会,先后制订了《蓬莱葡萄酒质量宣言》,《葡萄及葡萄酒行业生产管理办法》;每年8月定期举办“中国蓬莱·国际葡萄酒周”,整合对外宣传“中国葡萄酒名城”品牌,扩大社会影响。三是筑巢引凤,搭建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到目前为止,蓬莱市已引进6名世界葡萄酒界的技术人才,与5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全国第一家葡萄酒研发机构在这里落户;还与国内著名的食品工业学校——江南大学联合办起蓬莱学院,专门开设葡萄及葡萄酒专业。同时,引进日本最大的水产品和食品批发企业,并在蓬莱建起全国首家葡萄及葡萄酒交易专业批发市场。四是通过产业招商,迅速壮大产业实力。按照“政府引导、专家参与、企业运作”思路招商引资,引来如中粮长城、天津王朝、德国阿尔玛、英国登龙等一大批中外著名葡萄酒企业纷纷落户蓬莱。2005年,全市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利税3.61亿元,上缴税金1.69亿元,占全市税收的16%。
产业带动,工业反哺,实现“三增”,促进新农村建设。一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产出效益。蓬莱的葡萄基地建设采取“公司+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生产中全面推行品种区域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全过程都采用了国际最先进和最严格的标准。二是农民大规模进入产业工人之列,规避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而获得稳固高收入。葡萄酒产业将大量农民转成了产业工人,使得农民在葡萄种植—加工—销售—旅游的整个产业链上都可以与企业实现利益共享,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增收和就业问题。据统计,全市采取订单模式种植葡萄的农民,每种植一亩酿酒葡萄,收入可达4800元,净收入可达4000元。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10元,同比增长14.9%。三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生态化、现代化进程。蓬莱着力打造了烟台——蓬莱沿线18公里“葡萄长廊”,形成集葡萄种植、加工、观光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聚集带。同时,将位于葡萄酒产业带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建起统一规范的农民新村,加速全市农村城镇化水平进程。
(作者:中共山东省烟台市委常委、蓬莱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