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读红楼(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20:0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悔读红楼(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悔读红楼(范文模版)》。

第一篇:悔读红楼(范文模版)

悔读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

程雨亭

近日,谨遵师嘱,粗读了《红楼梦》。虽只是草草翻完,不少情节已然忘记,但是心里却总是颇不宁静。

我亦并非如同鲁迅所言,将自己当成了贾宝玉,其实我对宝玉、宝钗、黛玉等等诸人还颇怀轻蔑,甚至觉着厌烦,觉着恶心。可不知为什么,总是觉着心中不宁静,而且还好难受,却又道不出为什么难受。

看来真是“少不读《红楼》”吧!悔读红楼。

不过仔细一想,这作者功夫果然了得,如此令人生倦的复杂情节。真读起来,即便是草读,也是伤心得很。

到真是: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实我之所以难受,是因为几个答案早已注定的问题,为什么花开易败?为什么月满则亏?为什么好景不常在,真爱不相依?但越想越难受,悔读红楼!

而现在,市场上解读《红楼梦》的书多如牛毛,甚至《红楼》如何映射历史,如何意义高深之说都不绝于耳。

可我却浅薄地认为。《红楼梦》只需看一遍哭一遍,再看再哭便可。无需研究。

也许《红楼梦》最动人之外只在于,作者胸中,缠绕千古,错综迷离而结局早已注定的情思吧!那才是令人为之动容之处,动人之处,也是扼腕痛惜之处。

可惜,碍于颜面,我没哭。

希望,将来阅历增长后,再读再哭。

此时,悔读红楼!

第二篇:读《红楼》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句话描绘的就是曹雪芹的巨作:《红楼梦》,一曲红楼蕴含多少悲欢情愁,有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红楼梦这本书讲的主要是多情潇洒的贾宝玉与和娇弱多病的林黛玉的故事,作者曹雪芹揭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与他的不满。看到林黛玉葬花的一段,不禁让我想入非非,这是个怎样的女子啊?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这本书里好多句子写的很妙、寓意也十分令人难忘,于是,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红楼梦的前几回让我见识到了贾府的荣华富贵,在贾府,不光穿衣讲究、做事讲究、发型讲究,就连吃饭都那么的讲究,注重样式。贾府中的事看似简单、人看似单纯,可却处处充满了勾心斗角。里面的人物被曹雪芹描写的栩栩如生,光丫鬟就描写了好多,还有娇弱的林黛玉、泼辣的王熙凤、多情的贾宝玉,湘云、薛宝钗、贾母、刘姥姥的幽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看到最后贾府的衰败后,我不禁又想起了以前的贾府,那个荣华富贵的贾府,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让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谁能想到最后的结局啊?林黛玉因过度伤悲而死、贾宝玉出家当了和尚、王熙凤当上了叫花子……

《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各不相同,但我觉得这是一本好看的、很有阅读价值的书,要读出名著的精华所在,我们就要做圈注、仔细品读、用心体会!所谓读书有三到,心到、手到、眼到,做到这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名著之旅中找到无比的快乐。教师评语:习作从《红楼梦》中贾府的兴衰入手,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悟,结尾中阅读名著的态度,值得同学们推广。

第三篇:读红楼有感

<红楼梦>我想大家大抵都看过吧?就算没看过最起码也应该听说过了吧?原来一开始我也只是听说过它的名气,可是并未读过,一来觉得太长了浪费时间,二来则是觉得我应该不会喜欢上这类文章的,因此一直没有读.直到有一次偶然到图书馆接到了一个小本的<红楼梦>,才逐渐喜爱上的.那个小本是一个儿童读物,删减的厉害(因此内容也大大减值,而这也正是我一开始借这本书的原因吧!),因而我就决定把原本找来读一读,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找来找去,翻遍了图书馆也没有找到,只有很多其他人的评书,或者就是关于曹雪芹个人生平的,正好快要放假了(原本带回去回家慢慢看的),没有找到书,心里面闷闷的然而从这也可以反映<红楼梦>的魅力之处,不愧为中华几千年文化史的瑰宝啊!记得看过一个评书,上面就是把历朝历代的有名的作品作家总结了起来做个评论,说到<红楼梦>时用了“伟大”两个字,全书就仅用两处“伟大”,另一处则是说鲁迅的,这也正是我现在观看鲁迅作品的重要原因吧!在书中作者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灿烂的奇葩.如果说整个中国文学史仅仅只有<红楼梦>这一部作品,那么也足以表现中国文学史的辉煌了,可见他对<红楼梦>的评价是极其高的,我觉得他评价的并无过错,我想喜欢<红楼梦>的读者都会这样觉得吧!评<红楼梦>的人数不胜数,红学热也不止一天两天了,然而我还是情不自禁的喜欢上了<红楼梦>.深深沉迷故事中去不能自拔,宝黛的爱情,细腻的笔法,鲜明的人物,家族的兴衰无不吸引着我.曾经听一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先生为描写一棵树,却把整座森林都拥到我们眼前来了,说的是宝黛的爱情.我也承认赞同一种说法,就是如果描写爱情,全文是不需要一个“爱”字的但却处处流露着爱,每一字每一词全都是爱,这才是描写爱情的最高手法,我想曹雪芹先生是达到了这种程度,他不愧为大师不愧称为伟大.细看<红楼梦>你会觉得一切的一切好像冥冥之中都有安排,貌似这就是命运吧!宝玉的命运黛玉的命运,以及其他所有人的命运好像都已注定了,命运无疑是反抗不了的,可是我们也不可以顺从命运任岁月飘零啊!我们既然知悉了结局,那么我们就不要再去在意,我们无疑可以做的就是充实这个过程,让过程完美,这样也就不往来了一趟,走了一遭啊!我知道关于<红楼梦>的读者感悟可定多的不胜枚举,既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我就可以毫无顾虑的说出我的一点拙劣看法了,也不会觉得造次了.我自从借了一本绣像全本<红楼梦>,我就坚持不懈的在阅读,有事会想一下子全部读完它一贯究竟,可有时又怕读完,怕的是后来的结局命运,更怕的是少了<红楼梦>后的孤寂,所以看了很久还是没有看完.我没看一章一节一段一句无不是一字一句反复推敲琢磨读完的,方怕一不小心不留神就错过了一句好话一段好句一个细小的情节.我现在能够体会为什么清朝时一个女子沉迷于<红楼梦>而被其父夺书而烧之时大呼:“为什么杀害我的宝玉”那样的胡话了.倘使是我的话我也会很难过的.然而也许正是爱之深才会体会到“恨'之切,我不喜欢后来续写的结局,也就是高鹗续写的后几十回.我曾有一段时间好纠结心想到底后来发生了什么?即真实的,曹雪芹所想的,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会不会给我惊喜或者失望?想到这确实让我难过了一阵子,惋惜针剂的遗失啊!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曾有段时间还妄想自己也去续写后几十回,把它写成自己所期望的,不要说我痴人说梦,你瞧现在的”红楼哥“不是很火吗? 初读<红楼梦>告诉你绝很奇妙.但当你们慢慢地品读下去时,你会发觉这真的是人生的一件乐事.读<红楼梦>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收获,我想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它至少会是我的精神支柱之一吧!不管再读个几百遍,我想我也不会厌倦的吧!从<红楼梦>中我学会了太多人生命运爱情历史沧桑,真不得不说它是一步瑰宝.我爱上<红楼梦>了,这爱绝不做作,觉悟半点掺假,它全是我内心的一种真实的感想,我想把这种感想书法出来,就像一个过分喜悦的人迫不及待地像把悦事分享给别人一样;也像一个郁郁的人想把内心的不快与不满统统倾诉出来一样.你会觉得你爱上跟别人分享你的心得,你会不经意去关注并刻意想去获得更多的消息关于它,你做这件事时不会有任何不满和牢骚,相反好像每天吃饭那样自然必要.它赋予你的是一种全新的意义,一种境界,只有你才会懂得,只有懂你的人才会想去了解.这一切我想不用多说就是”爱"了吧!发自肺腑,言之于口,行之于心,魅之以眼,倾之以耳,吻之以唇,闻之以鼻,触之于手.你会发觉你全身都在不经意的迎合着它,你会觉得世上最奇妙的事情莫过于此.我想这时的你一定升华了吧!你是否有觉得你变得的优雅高尚起来,像是脱胎换骨重新做了一个人似的.此时你不会有多少渴求与奢望,也许一瞥你就心满意足了.如果能永久的属于你,我想你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也许就是偷着乐吧!像遇见一个你心目中的女神,而她又正好以命运的方式来与你相会了.你不需要表达什么说什么?一个眼神一个悸动就足以表达你的心,你会沉醉于这种享受中,绵绵不绝的快感.仿佛这世界只有你和她而你们俩又是如此的彼此相爱,像是前世的轮回,注定如此一样.我对<红楼梦>亦如此,前世有个约定,今生来了愿!

第四篇:读红楼探春有感

读红楼探春有感

林黛玉的确是一位超凡脱俗的美人,而且具备所有大家闺秀和中国古代美女梦想的气质。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探春。我觉得探春有更优于其他人物的职业素养。探春无论是在行事、为人、还是在机构地位方面的进退尺度都是科学合理并且具有艺术性的。探春是红楼整部书中一个唯一被曹雪芹和胭脂斋评价可以力挽狂澜的人物。这一点是让我非常佩服的。

关于探春在书中有两处出场描写是专门写她职业素养的,一出是探春当家,她舅舅去世她妈妈要求多付丧葬费那回。探春和王熙凤完全不是一回事。王熙凤在书中对探春是这样评价的,她是咱们家的正人,书也念过,嘴里心里都能来利的了,比我们是强多了。李纨在书中是这样评价探春的,让她当家多一步不肯走,多一事不肯越。就是说 探春在大家的眼中是一个既有能力,又能讲出道理,既守规矩也不会以权谋私的人。有些人不喜欢她,因为她从心里头看不起她娘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赵姨娘能像周姨娘一样少事有礼,探春对她的态度都不会是那个样子。

探春在大的礼仪格局方面是非常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一入侯门深似海,在贾府这样的大家庭当中,一个庶出的女孩子是没有多少地位可言的,如果要保证自己能够存活下去并且能够在核心领域有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母亲不仅不能提供帮助还要给自己施压甚至使坏,任谁估计也好不到哪去。!君不见在抄拣大观园一章中,随便一个陪房就可以在探春屋里大吵大嚷甚至动手动脚,这个环境不是一般人能活下去的。

探春也有探春的无奈啊!纵观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荣华富贵搭上自己的生家性命,搭上人伦尊严,搭上纲常天理。又何苦难为一个庶出的女孩儿?这么美丽的灵魂难道就不能有一点点瑕疵?

就像我们在职场当中,一个不给力的下属又没办法摆脱掉,状况层出不穷。我们自己还自顾不暇还得给他收拾烂摊子,谁受的了!呵呵,这一点上我还是觉得探春也是真性情。就像探春自己说的一样,打量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非得过几个月就闹出来,什么意思。这里头包含着非常多的无奈。她的远嫁,本身就是集团利益的交换,对于一个庶出的女孩子是没有资格在这个事情上有所挑选的。而且对于像探春这样能清醒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并且有勇气和能力改变生活现状的人来说,为家族利益牺牲很愿意,另外她也很期待自己的新生活能由自己来改变而不是选择。这也是我很欣赏她的地方之一。当你面对人生已经定局方位的时候你是大哭大闹寻死上吊去改变方向,还是气定神闲泰然处之改善生存环境,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而探春就是后者那种能将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这一点很多人都不及她。

至于林黛玉,她是一个很精致的女子,世间有这样的奇女子是很难得的,君不见黛玉从收拾屋子到泣诉葬花到和史湘云斗诗无不体现着优雅从容,那种精致劲不是一朝一夕的精致生活能养就的。这跟她的出身、她与生俱来的气质和她不入泥蹈的独特思维角度有很大关系的。她的生活价值观和所有的思维思路都在脱离世俗的地方,她的灵空清隽是每个女孩子的梦想。她的一尘不染也是很多男人渴求的梦想。可以说林黛玉是几千年文人对美好女子的唯一标准。

探春是我欣赏的那种人,林黛玉爱的人太多了,就让我用我这微薄之心关注一下没人喜欢的世俗偏激的探春吧呵呵!

第五篇:读刘心武红楼有感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评刘心武绪红楼

因为要写评论文章,我想我有必要认真的阅读刘心武先生的红楼相关著作,由于资源有限,我仅认真翻阅了《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刘心武所续四十回,观看了全集刘心武的《百家讲坛》。

在此,我给出我的总体态度:刘心武所续红楼梦与我心中经典相去甚远,但是其穷其心血钻研学问的态度令人钦佩。“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观看他的《百家讲坛》的时候,刘心武谦逊的姿态让我肃然起敬。不论质量如何,一个热爱红楼梦的人,做着他热爱的事,是万万谈不上亵渎经典一说的。刘心武主要的学术方向是在“探佚”、“秦学”,他找出曹雪芹“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蛛丝马迹,批驳高鹗续本,试图靠近曹雪芹的愿意,情节安排煞费苦心,对原书伏线进行了精心梳理,大抵也算得“十年辛苦不寻常”了。但正是太专注于自己的探佚,太在意自己的成果,导致他的续书有“生拉硬套”之嫌,似乎努力把自己的毕生所得都强调一遍,但探佚只是一些细琐的东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他并没有把握到曹雪芹的精华。且看“苔米”开的如何:

(一)语言生硬,文法苍白,用字不严谨。

1.出现宋人语言。在八十九回,贾琏私访审案之官,说:“只求仁兄遮掩则个。”第一百零四回,宝玉对贾敕说:“伯父莫勉强我则个。”在八十八回,薛宝钗对薛姨妈说:“我过门后离得凭近,相互照应实在方便”

2.男性使用女性语言“也是有的”。在曹雪芹的前八十回里,只有贾宝玉使用过。但宝玉经年混在姐姐妹妹中,说话腔调这样也不足为奇;在高鹗的续书中,只有女人说过这话,再没有男人说过;在刘续本里,贾芸一人就在八十四回讲了两次。对比在前八十回里,曹雪芹写贾芸与小红的爱情,贾芸一次也没有说过这话;在九十一回,写忠顺王在左思右想的时候:“那圣上对元妃一时冷淡,也是有的„„”这就像甄嬛传里“也是极好的”这种话,皇上王爷是断断不会讲的。3.经常出现“哩”,这个语气词读来甚感不习惯。4.称谓问题很多。不符身份和先前人物性格。

袭人称王子腾为“舅舅”,以袭人的身份和谨慎态度,她一定会称呼王子腾“舅老爷”;

周瑞家的称呼薛姨妈为“姨娘”,她怎么能这样称呼薛姨妈呢?她称呼赵姨娘、周姨娘为“姨娘”还说的过去,她应该称呼薛姨妈为“姨太太”。

87回里:贾蓉对贾蔷说话,:“„„哄好皇帝老儿„„父亲并那府琏二爷宝二爷„„赦老爹„„政老爹„„”。“皇帝老儿”令人大为吃惊,前八十回说到皇上都称什么啊?是“圣上”。并且,口口声声“赦老爹”“政老爹”深觉不妥,放着一贯的称呼“大老爷”“二老爷”不用而去模仿冷子兴的口吻?

“凤姐道:‘„„ 如今可到那里找林如海那家去?’”凤姐放着现成的“林姑父”不叫,倒要直呼其表字,恐怕不妥。

贾琏对薛蝌说:“„„二老爷,你姨父,虽未免官,也正丁忧中,„„”称呼累赘,一般没这么说话的,除非所说之人较生分,可能引起歧义才会这么说。

第89回,贾珍对贾琏说:“你父亲并那邢夫人„„”语气不妥,似仍以“大老爷大太太”为宜。

贾琏对贾珍说,我们“荣国府”你们“宁国府”等语也很别扭,不及以前总说的“西府”“东府”顺溜。贾珍口称“政老爷”亦不妥,理由同前。

邢夫人对儿子贾琏说:“我先去你住的地方„„”很别扭,一般人通常都说:“我先去你那里„„” 第93回,贾芸说“那贾宝玉„„”称呼不妥,以前一直称作“宝二爷”或者“宝叔叔”。

第94回,薛蝌对宝钗说“你哥哥你母亲,昨日相继过世了„„”称呼不妥,应称“大哥和伯母”或者“蟠大哥和伯母”为宜。

卫若兰欲和湘云吻别,说“让我香一个吧。”特别突兀离奇。5.其他

二十五、第101回,板儿为赎巧姐,向李纨、贾兰借钱,纨、兰冷酷无情、面目狰狞,不仅不借反恶语相加,令人难以置信。唯一依据就是红楼十二曲中《晚韶华》中有一句“也须要阴鸷积儿孙”,显然证据不足;至于“狠舅奸兄”之奸兄,是否就是贾兰,红学界争议很大。如果一定要定义在贾兰身上,也须得一些过渡情节,突然间就让纨、兰翻脸不认人,让人难以接受。

二十六、第104回,贾宝玉到金陵祭拜祖墓,拜了贾源贾演贾敬贾珠等,此时应有贾母之墓,不该漏掉。

二十七、第104回,妙玉为救宝玉,委身忠顺王爷,以此来照应红楼十二曲中“风尘肮脏”,似不妥帖,所谓“风尘肮脏”应该是好了歌注解中的“流落在烟花巷”更恰当。

二十八、第108回,贾宝玉突然撇下史湘云独自归隐,无因无由,过于突兀离奇,也不象宝玉做派。

(二)“真事不隐”和“假语不存”

首先,曹雪芹在开卷第一回就明确宣告,《红楼梦》是一部“真事隐”、“假语存”的书,书中甄士隐、贾雨村两人,就是为此用谐音命名的。刘心武自己也多次谈到过这个问题。照理,续书应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可是恰恰相反,在不少地方,他把曹雪芹在书中所隐的事揭开了。例如秦可卿的身世问题,本是众所周知的事,因为周汝昌在“评红”文章中早有揭示。现在,刘心武把周汝昌的考证成果搬到他的续书中,就把曹雪芹在十三回以前的“真事隐”翻为“真事明”了。这样,同一个人,一部书里就出现两次交待,而且是两种不一样的交待,这显然是不符合曹雪芹的原作原意的。

其次是真和假、有和无的问题。这个问题,曹雪芹在书中同样有明确的说明。如太虚幻境的对联上写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就告诉我们:太虚幻境是虚拟的,是假的,是没有的,不要把它当成真的了。他又告诉我们,“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是荒唐的;“灵通宝玉”、“绛珠仙草”之类从女娲补天延伸出来的故事,是“又向荒唐演大荒”,都是不可信以为真的。有了这些提示,我们在续《红楼梦》的时候就应当去思考荒唐里边的潜台词了——都是寓言性质用来作隐喻的,不可视为实有。刘心武的续红楼梦,在这个问题上又弄反了。例如,他把太虚幻境中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当做真的,而现实生活中富有的矛盾斗争都看不见了,结果就把宝黛钗的爱情故事演变成“神仙传”了。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意在演绎自主婚姻与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和斗争。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是自主婚姻的代名词;而贾宝玉与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则是强加在他俩头上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锁。

最后说一说,行刺圣上这一节。《红楼梦》第一回怎么写的?“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凡例中亦有语:“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是啊,“毫不干涉时事”,“不敢干涉朝廷”,书中说的多明确啊,那为什么还会有行刺圣上一说?即便是有,能写的这么明白吗?况且还有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于情景描写。曹雪芹在开篇第一回就写明了《红楼梦》是一部“真事隐”,“假语存”的书,而刘先生续的红楼梦却在不少地方把曹雪芹在书中所隐的事揭开了,从而将曹雪芹的“真事隐”翻成了“真事明”,如此怎么看都不像是续书,倒像是考证文。

(三)风格难续。

先说风格。续书不是揭秘,讲真故事也要按曹雪芹的风格讲。原书的妙处,艺术上最出类拔萃的地方,就是对人类微妙情感细致入微的刻画。最为典型的就是对妙玉的描写。曹雪芹在这个时候没有旁白式的交代,而是通过对神态、动作、语言等传神的描写,让人感觉得到妙玉对宝玉那种似有似无、不可琢磨的情愫。毕竟人非草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难免流露出内心情感。但这种男女间的复杂情感微妙之极,只有内心极其丰富细腻的性情中人,同时又是最高明的文字驾驭者才能传达出来。在细细思量中,读者会品位一种朦胧的、奇妙的阅读美感,领略到极高的、真实的艺术享受。而刘心武在续书的一百零五回是这样写的:“妙玉进贾府大观园后,为何格外厚待那贾宝玉,因他从宝玉的谈吐做派中,设想出了离别后的陈也俊那应有之品格;且他从冷眼旁观中,窥破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那悖与名教的彻腑情爱,他对之艳羡已极;表面上,他心在九重天上,视人间情爱如污事秽行,其实,他常常忍不住将那贾宝玉当作陈也俊的影子,对之别有情愫;又比如说斥责黛玉,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心中想的是:宝玉对你那样痴情,你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实在该败一败你的兴头。”我以为,即使刘心武的研究成果正确,妙玉果真为宝玉而死,曹雪芹笔下也断不会出现这样直白的文字。

黛玉来到人间,是为了还泪,这在第一回宝黛下世时的曹雪芹就有交待,前书有一回黛玉还纳闷自己哭的次数没少,怎么泪竟少了,可见并不自知还泪。每每读到这里,读者心灵都一颤,可怜黛玉一生的还泪苦旅,感慨他时日无多还不自知。曹雪芹这样写,艺术感染力强,传达信息量大。而刘心武写道:她的泪是红的,紫鹃接在手里,先还是软的,搁在白玉盘里,渐渐就变硬了,成了红色泪珠子。黛玉还对紫鹃说:“我的泪是还给一个人的,如今还完了,不欠债了。”这种揭秘式的直白写法,实际上没有遵从曹的原笔原意,毫无意趣,味同嚼蜡,乃刘心武续书中的第一大硬伤。

(四)情节生硬、死法离奇。

在高鹗所续的《红楼梦》中,第九十回是“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第九十七回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第九十八回是“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接连三回书,一步步把自主婚姻与封建婚姻的斗争推向了高潮。第九十六回写到宝玉病了,黛玉去探,问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寥寥数语,情意绵长。临终,猛听她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做声了,这便是高鹗的悲金悼玉,字字悲天呛地,十分深刻动人。

刘先生续书读起来那个惊心动魄,实在不像是《红楼梦》,更像是一部传奇,一部演义。更可笑的是黛玉之死。他写道:“那时一轮冷月倒映在水塘中,那黛玉站在塘边,望那天上月,望那水中月,良久,转过身,从容解下腰上那嵌有青金闪绿翡翠的玉带,将其挂在岸边矮树的树枝上„„,她用‘玉带林中挂’告诉人们,她是从这个水域里消失的。„„她一步步走进水中„„当水深到她腰上时,忽然她的身体化为烟化为雾,所有穿戴并那月云纱披风全都绵软的落在水里,林黛玉的肉身没有了„„”多么奇幻啊!的确,我们知道林黛玉是天上的“绛珠仙草”,但也不能这样描写她的死亡啊。秦可卿也是天上的仙子,而且是警幻仙姑的妹妹,可曹雪芹并没有过多描写她是怎么个死法,只说她是病死的(虽然秦可卿之死颇有疑点),即便写她给凤姐托梦有那么点玄幻,也是可以接受的。

再看薛宝钗之死。刘心武写道:那天大雪,又闻雁鸣之声。麝月道:“天降大雪,何来雁鸣?”宝钗道:“可知是吉祥福音,宝玉要归来了!”宝钗要出门观看,麝月紧扶着她,略行几步,宝钗仰头朝天上眺望,就在那一刻,胸痹发作,麝月只觉她身子沉重起来,扶托不住,连自己一起倒下。那宝钗一倒,发髻上金簪掉在厚雪中直插朝天,闭目咽气,„„那宝钗香魂已经出窍。麝月等三人将宝钗连抱带抬送至房中榻上,彼时两只秋后陨落在花棚中的玉色蝴蝶,忽然苏醒过来,从气口飞出,在宝钗头上蹁跹。麝月等惊奇不已,那一双团扇般大的蝴蝶,随即从风斗中飞了出去。就这样薛宝钗化蝶归天了。

刘心武这样理解宝黛钗三者关系是很出人意外的。曹雪芹对这三个人有两句判词,即“玉带临终挂,金簪雪里埋”。按常人的理解,宝玉虽与宝钗结了婚,但他的心始终挂在林黛玉身上,薛宝钗是得不到宝玉的爱情的。现在刘心武把这两句判词分割了开来。“玉带临终挂”,是黛玉把自己的玉带挂到林中。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她是从这里消失的。“金簪雪里埋”,是宝钗临死把金簪直插在雪地里,与宝玉无关。

这样,不但红楼梦应有的积极意义荡然无存,读来连一点意趣也没有了

其实,如何再评刘心武的续本,我们都缺少最根本的评判标准,因为除了曹雪芹自己,别人写不出他的原笔原意。刘心武用心揣摩,根据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批语,探佚出一些成果,复原了一些故事情节。“我这么一个卑微的生命,要千古之名干什么,我只要问心无愧就行,写得不好就不好吧” 他已经尽力了。我在听他的百家讲坛的时候还是挺喜欢的,觉得自己漏掉了好多细节,有些情节还可以再细细揣摩,还想去书架上拿出原著翻上一翻。如此,我想这样激发大家对红楼的重新关注,重新回味经典,有着积极的作用。红学应该开放,不能固步自封,不应神秘化,什么东西成了“学”之后总是被变得高深莫测,其实大可以各抒己见,广泛与读者大众交流。越是经典的东西越是值得大家讨论。作为现象,刘成功了,作为文学,刘失败了。而吾辈仍敬之。

下载悔读红楼(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悔读红楼(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悔》有感[大全5篇]

    读《悔》有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悔》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漫步红楼——读《红楼梦》有感

    漫步红楼——读《红楼梦》有感钱雪琪《红楼梦》,一篇流传于世的动人奇缘,一场璞玉与仙草的奇妙邂逅,一支玉与锁的爱世奇歌。低吟着《枉凝眉》,我仿佛又回到了红楼之中。“一个是......

    红楼梦里梦红楼——读《红楼梦》有感

    充满了纸自怜的标题的怨,,谁谈论了心的堕落?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给了我太多的眼泪,但她的青春美丽,更加可疑,更嫉妒的气质,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能说大宇的生活是悲剧,她和宝玉两个小......

    董红楼读《羊皮卷》心得

    读《羊皮卷》有感 客户经理—董红楼 12年前,我曾经在一次传销中度过了30天,在那30天里,几乎每天都在和一群人在一起听课、唱歌、谈理想、讲事业。但这些都是梦想,不过在这些天里......

    读《红楼梦》有感:梦断红楼

    梦断红楼——读《红楼梦》有感颜锦绚(七年11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夜色凉如水,月色清如许。枕着悠悠玉笛声,浸着淡淡木兰香,入烟雨幻境,红楼一梦。纤纤素指......

    读《红楼梦》有感:红楼三悲

    红楼三悲——读《红楼梦》有感李文一凡读红楼者无不为其"悲凉之雾"所迷、所感、所叹,皆因其把"悲"字写到极处,使人恍惚间生死两忘,唯余悲情萦绕胸口且三日不绝。此种悲情源自何......

    红楼小议

    红楼小议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短短二十字道出曹雪芹的写作心境。甲戌本《红楼梦》脂砚斋有评语曰:“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可见曹公写......

    红楼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您此次红楼之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朱。在这里,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最热烈的欢迎。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