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狠抓专合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县把发展专合组织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紧扭住产业化链条中这一枢纽和关键,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能人牵头、自主经营”的运行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
经济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04年底,全县共建各类农村专合组织189个,参与农户23679户、6.9万人,带动农民近10万人,2004年助农增收2230万元,组织内农民人均增收310多元。其中,81家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社团登记和工商注册,8家专合组织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21家专合组织年销售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协会被评为“全国百强协会”,**养兔协会、**种植协会跻身“全省百强协会”。2003年,**县被列为全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
二、基本做法
该县农村专合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种运作形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二是股份合作型;三是行业协会型;四是社区服务型。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具体发展过程中,其做法是:
(一)培育依托主体,增强生命力。坚持用抓产业化的思路,因地制宜,培育依托主体,不断增强农村专合组织的生命力。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围绕广益食品、漓山实业、梨山面业、**种业等省、市级龙头企业,建立了食用菌、粮油两大协会,建立了40余家专业生产合作社。如歧坪粮食协会围绕漓山实业公司,建优质粮食基地3.5万亩,现有社员17000人,带动农户1万户,2004年以每公斤高于市场0.10元的价格收购社员粮食9690吨,年终协会又拿出利润的30对社员进行了“二次分红”。二是依托特色产业。围绕水果、畜牧、中药材、罐藏原料和蚕桑五大特色产业,分别组建雪梨、柑桔、猕猴桃、生猪、毛兔、川明参、蚕桑等专业协会128个。如龙山是川明参的主产区,1999年成立了川明参协会,现有会员252名,带动了3000户农户,年购销川明参1000余吨。三是依托专业市场。围绕东溪兔毛市场、龙山苗木市场、元坝水果市场、五龙小家禽市场、东青花生市场等专业市场建立毛兔、花生等23个专业协会。如东溪兔毛协会依托西南最大的兔毛交易市场(东溪兔毛市场),带动4万农户养殖毛兔120万只。四是依托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专合组织上”。如店子乡鲜家沟村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就是村党支部、村委会、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实现了党员、干部、群众共同致富。
(二)拓展组建方式,增强带动力。为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农村专合组织,该县不断探索农村专合组织的组建方式。一是农村能人领办。充分利用农村能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积极鼓励农村专业大户、技术能手、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能人以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牵头领办专合组织。如苗木运销大户赵子明联合苗木专业生产户和重点苗木经纪人筹办了龙山苗木协会,年购销苗木1.1亿株,销售额7500多万元。二是龙头企业联办。为满足加工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组建专合组织。如鸿宇食品公司为解决出口猪肉无公害基地问题,在永宁镇兰池村、五里乡紫练村建立了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带动580户农户年供无公害生猪5700头。三是涉农部门兴办。涉农部门以其技术专长和信息优势组建专合组织,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如县科技局牵头,组织全县红阳猕猴桃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科技人员于2003年组建了“红猕王”协会,已发展会员456人,建猕猴桃基地3000亩,带动农户1万多户。
(三)强化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动力。坚持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入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推动其健康发展。一是落实融资优惠政策。对部分发展好的农村专合组织,县财政实行专项资金贴息支持,2004年为元坝镇天井村华丰公司罐藏原料基地建设贴息贷款20余万元。同时,放宽对农村专合组织的贷款抵押担保条件,近两年来共为各类专合组织提供小额贷款1560万元,为12.1万户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1.3亿元。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专合组织经营视为农户经营征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专合组织经营自产农产品的增值税按有关政策给予了免征或减征,2004年共为专合组织减免税收58万元。三是落实用地优惠政策。对农村专合组织的临时用地按农业设施用地办理,专合组织新建加工、流通企业用地优先办理用地手续,除缴纳规费外,三年内免收用地有偿使用费。
(四)创新发展机制,增强竞争力。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各类专合组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交流经验等形式,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近两年共培训28批2000多人(次)。二是完善民主管理机制。积极引导专合组织完善章程和制度,并建立组织内部监督机构,促
第二篇:**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狠抓专合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县把发展专合组织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紧扭住产业化链条中这一枢纽和关键,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能人牵头、自主经营”的运行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04年底,全县共建各类农村专合组织189个,参与农户23679户、6.9万人,带动农民近10万人,2004年助农增收2230万元,组织内农民人均增收310多元。其中,81家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社团登记和工商注册,8家专合组织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21家专合组织年销售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协会被评为“全国百强协会”,**养兔协会、**种植协会跻身“全省百强协会”。2003年,**县被列为全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
二、基本做法
该县农村专合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种运作形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二是股份合作型;三是行业协会型;四是社区服务型。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具体发展过程中,其做法是:
(一)培育依托主体,增强生命力。坚持用抓产业化的思路,因地制宜,培育依托主体,不断增强农村专合组织的生命力。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围绕广益食品、漓山实业、梨山面业、**种业等省、市级龙头企业,建立了食用菌、粮油两大协会,建立了40余家专业生产合作社。如歧坪粮食协会围绕漓山实业公司,建优质粮食基地3.5万亩,现有社员17000人,带动农户1万户,2004年以每公斤高于市场0.10元的价格收购社员粮食9690吨,年终协会又拿出利润的30%对社员进行了“二次分红”。二是依托特色产业。围绕水果、畜牧、中药材、罐藏原料和蚕桑五大特色产业,分别组建雪梨、柑桔、猕猴桃、生猪、毛兔、川明参、蚕桑等专业协会128个。如龙山是川明参的主产区,1999年成立了川明参协会,现有会员252名,带动了3000户农户,年购销川明参1000余吨。三是依托专业市场。围绕东溪兔毛市场、龙山苗木市场、元坝水果市场、五龙小家禽市场、东青花生市场等专业市场建立毛兔、花生等23个专业协会。如东溪兔毛协会依托西南最大的兔毛交易市场(东溪兔毛市场),带动4万农户养殖毛兔120万只。四是依托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专合组织上”。如店子乡鲜家沟村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就是村党支部、村委会、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实现了党员、干部、群众共同致富。
(二)拓展组建方式,增强带动力。为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农村专合组织,该县不断探索农村专合组织的组建方式。一是农村能人领办。充分利用农村能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积极鼓励农村专业大户、技术能手、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能人以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牵头领办专合组织。如苗木运销大户赵子明联合苗木专业生产户和重点苗木经纪人筹办了龙山苗木协会,年购销苗木1.1亿株,销售额7500多万元。二是龙头企业联办。为满足加工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组建专合组织。如鸿宇食品公司为解决出口猪肉无公害基地问题,在永宁镇兰池村、五里乡紫练村建立了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带动580户农户年供无公害生猪5700头。三是涉农部门兴办。涉农部门以其技术专长和信息优势组建专合组织,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如县科技局牵头,组织全县红阳猕猴桃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科技人员于2003年组建了“红猕王”协会,已发展会员456人,建猕猴桃基地3000亩,带动农户1万多户。
(三)强化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动力。坚持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入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推动其健康发展。一是落实融资优惠政策。对部分发展好的农村专合组织,县财政实行专项资金贴息支持,2004年为元坝镇天井村华丰公司罐藏原料基地建设贴息贷款20余万元。同时,放宽对农村专合组织的贷款抵押担保条件,近两年来共为各类专合组织提供小额贷款1560万元,为12.1万户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1.3亿元。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专合组织经营视为农户经营征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专合组织经营自产农产品的增值税按有关政策给予了免征或减征,2004年共为专合组织减免税收58万元。三是落实用地优惠政策。对农村专合组织的临时用地按农业设施用地办理,专合组织新建加工、流通企业用地优先办理用地手续,除缴纳规费外,三年内免收用地有偿使用费。
(四)创新发展机制,增强竞争力。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各类专合组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交流经验等形式,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近两年共培训28批2000多人(次)。二是完善民主管理机制。积极引导专合组织完善章程和制度,并建立组织内部监督机构,促使其规范运作。三是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以资金入股,农户以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和劳动力入股,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三者形成利益紧密连结的共同体。四是健全服务机制。在继续号召县级各职能部门为专合组织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同时,今年5月县委、县政府又新组建了粮油、肉食品、罐头食品、猕猴桃、中药材、茧丝绸、毛兔等8个农业产业化专业办公室,专门负责相关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原料基地建设等具体规划、统筹、督查、协调与服务工作,努力为专合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主要成效
第三篇:加快农民专合组织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加快农民专合组织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邹思程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阶段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在“两个带动”中的主力军作用,为推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现状及成效
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224个,比2011年增加202个。其中:工商登记注册781个,民政登记注册393个。按行业划分,种植业408个,养殖业309个,林产业124个,水产业78个,其他305个;按类型划分,股份合作型456个,合同订单型276个,技术服务型291个,其他201个。全市农民专合组织成员达18.87万户,带动农户34.73万户,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农民专合组织达到55个。全市省级示范农民专合组织达到26个,市级示范农民专合组织150个,县级示范农民专合组织169个。农民专合组织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带动了农民增收。以“支部+协会”、“支部+协会+信合”等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模式,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对接,找到了干部经常受教育与农民长期得实惠的连接点。党支部政治优势、专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信用合作联社的资金优势在农民专合组织的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呈现出强大的发展生机与活力,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二)促进了结构调整。农民专合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各类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迅速发展。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由过去一家一户小生产转变为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效益的特色种、养殖业生产和实现就地务工增加其收入。
(三)拓宽了致富渠道。农民专合组织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产品加工、运销、服务的发展,使之由单一向生产环节要效益,变为向农产品加工运销业、服务业要效益,从而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改变了农村一家一户小生产的经营方式,组织带领千家万户共同闯市场,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了农业向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五)推进了产业化进程。农民专合组织一头连接市场、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基地和农户,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连接起来,推广种、养植技术,引进推广新品种,并带动农户掌握相应的实用技术,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基本做法
(一)突出“五专”,促进做实。立足生态、绿色、有机、富硒特色,突出“五专”发展重点。一是培育专业合作社,依托特色支柱产业,培育建立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基地。二是培育专业协会,已初步建立了涵盖以生猪、巴山土鸡、优质粮油、食用菌、果蔬、干果等为重点的专业协会和组织。三是培育专业市场,选择在交通便利和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方,建立一批畜牧、水产、果蔬、粮油
等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培育专业园场,农业、畜牧、林业、供销等涉农部门下设的场、所、公司,通过转变服务职能,建立了“技术与物质”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的专业园区、专业场站、科技物资推广中心连锁经营部等。五是培育专业大户,全市已有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大户以及非农产业的劳务开发大户10余万户。
(二)探索“五式”,促进做大。一是“支部+协会”模式,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托协会带动服务农户。二是“支部+协会+信合”模式,主要依托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资金优势,在“支部+协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三是“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四是“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由专业合作组织能人直接创办,带动农户增收。五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相互利益关系,发展产业化经营。
(三)抓好“五优”,促进做强。一是优化政策服务,通过召开农民专合组织先进代表座谈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在电视台、报社开办专栏,广泛宣传扶持政策、先进典型经验,调动农民入社、入会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优化引导服务,坚持“民办、民有、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建立农民管理制度,实行自主管理、自主决策和自主监督。按照“重引导、少干预、多服务”的思路,引导而不强制,支持而不干预,扶助而不包办。三是优化环境服务,协调各方力量,严禁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帮助解决区域封锁、条块分割、行业限制、办证设卡、权益保护等问题。四是优化科技服务,通过科技讲座、结对子等形式,对农民专合组织开展科技服务。五是优化信息服务,对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公布栏,及时提供市场动态信息。
三、存在问题
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财力制约,仍然存在着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总量不少但实力较弱。全市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少,“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发展经营模式不多,多数专合组织经济实力不强,上规模、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合组织在总数中所占比例较低,品牌控制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不高。部分专合组织缺乏科学引导,发展较盲目。
(二)运行管理不够规范。部分农民专合组织只注重外部发展,忽视内部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章程和办法,运行比较混乱;少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仍按协会模式进行管理,新瓶老酒,发展缓慢;有的农民专合组织理事会、监督机制形同虚设,缺乏民主管理和正常监督。部分农民专合组织未按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缺乏必要的会计人员,财务运行不规范。
(三)缺乏科技人才支撑。一方面,由于专合组织的参与者基本以农民为主,加之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成员结构老化,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专业知识、政策水平、管理经验比较缺乏。另一方面,受自身条件限制,农民专合组织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进来,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产前产中产后连接不够。农业产业规模太小,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产品过剩和脱销现象仍然存在,生产经营被动。缺乏强有力的龙头带动,从事生产加工的规模企业不多,大多以原料供应和初加工为主,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同时,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不过硬,影响壮大发展的基础。
四、对策与建议
(一)抓规范,严管理。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做到边发展边规范。支持培养一批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的专业实用人才,指导农民专合组织制定完善组织章程,建立完善民主管理和平等决策机制、制度约束和财务管理
机制、合同约束和利益联结机制、基金积累和风险调节机制,严格内部运行管理,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健康快速发展。
(二)抓产业,夯基础。立足生态、绿色、有机、富硒特色,以标准化示范园区为建设平台,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特色林产业、特色水产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结合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整体打造一批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明商标)和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争创品牌,申请“三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动产业发展,为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促进做多、做强、做实。
(三)抓市场,畅流通。积极搭建市场平台,构建电子商务网,宣传农民专合组织的产品、服务、特色,收集发布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相关信息。以国内外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为契机,加强宣传,推销特色产品;以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等形式,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做出标准、做响品牌、做优品质。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与农民专合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荐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提供高效、安全、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四)抓扶持,帮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多措施并举、多方式并取扶持发展。强化自身融资功能,以农民为主体,按自愿民主原则,引入非农户投资人或跨区域的农户入社。积极制定税收、信贷等支持措施,对农民专合组织在印花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征收方面依法给予减免优惠,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合组织在进行信贷评估调查的基础上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对农民专合组织生产、加工、销售农副产品所需用电、用地、用水给予优惠和支持。
(五)抓提升,强科技。立足于生产能力、经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深入开展农民专合组织“万人帮扶行动”,切实加强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合组织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开办专栏、拍摄专题片、组织专家讲座、辑印典型、组织典型入乡入村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加大基本知识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着力培育一批组织健全、章程规范、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作用发挥突出的农民专合组织,重点指导、培养、总结一批学得了、推得开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宣传优秀农民专合组织及其带头人的好做法、好经验,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用典型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开展,形成培育一批、强化一批、提升一批的梯次上升的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格局。单 位:中共巴中市委统筹办(农工委)
第四篇:代市镇农业专合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代市镇农业专合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区扶贫办:
根据区上文件和会议精神,我镇积极开展农业专合组织建设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已于近日成功注册了“金堂植保专业合作社”、“精真种养专业合作社”,我镇申报的“袁龙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因工商部门要求提供环评报告,现尚未办妥。
合作社现有成员159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中级农艺师7人,技术员21人,机手76人,管理人员10人,三农物质经营服务人员43人,服务点16处。固定资产28.26万元,其中:远程高喷植保机具4台,机动喷雾机33台,手动喷雾器17台,耕田机19台。现有资金56.75万元。技术服务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户平均2成以上,增收190余万元。
二、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将农村专合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与农业、农村工作同规划、同安排、同检查。
(二)精心组织,广泛宣传。我镇在全面总结创办农民专业 1
合作组织的做法、成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各村广播、板报、农民工培训、农村电影放映、三农物质经营服务门市、合作社定期与不定期会议、田间现场宣传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耐心细致的技术宣传。合作社建成以来,共办专栏61期处、广播宣传110余次、室内和田间现场技术培训讲解93次,受训农户3.5万人次,打印发放技术资料5.6万余份,签定各种服务协议4.565万份。
(三)创新方式,大力实施。一是充分培育和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农村能人、专业大户的作用,领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依托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带动,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三是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形成“村支部+合作社”的新模式。
(四)业主引导,农户参与。我镇引进重庆业主10余户,共种植莲藕3000亩(产值220万元)、韭菜300亩(产值600万元)、海椒200亩(产值6万元),引导农户种植海椒2600亩(产值780万元),其中贫困人口300人600亩(产值18万元)。上述业主共雇佣本地劳动力1200人,做工7.2万个,劳务收入180万元,其中贫困人口200人30万元。
三、工作成效
(一)发挥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根据全镇产业发展状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筛选出跑山鸡、波尔多山羊、龙安柚、海椒、莲藕、韭菜等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发展效益较好的主导特色产业,作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点,共养殖跑山鸡1.2万只,种植农安柚3000亩、海椒5800亩、莲藕6100亩、韭菜1150亩,其产值将达到项目村农业总产值的55%,实现农户人均增收1200元。
(二)规范运作,增强服务能力。按照积极稳妥、注重质量和实效的要求,重点从组织机构、民主管理、服务功能、利益联结等入手,优化经营机制,规范财务管理,明晰成员与合作社、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产权界限;建立健全合作社总账、分类账、固定资产账等账簿,依法实际财务公开;增强经营管理透明度,规范服务内容;规范利益分配,采取以成员与合作社之间按交易量比例返还和股份分经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建立起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培育典型,促进产业发展。坚持典型引路,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示范建设,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合作社。我镇以组建的“金堂植保专业合作社”、“精真种养专业合作社”为平台,与区内能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紧密结合,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通产业链条,努力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四、下步打算
(一)大力引进业主,积极培养本地业主,以业主带动农户发展产业,拓宽产业链条。
(二)加大对专合组织的扶持力度,打造亮点,树立典型,推动专合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搞好专合组织的各类培训工作,将培训工作作为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培训专合组织的领导和农村专业技术能人,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管理水平和科学种养水平。
(四)落实后续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促使各类农业优势资源形成循环产业链,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镇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广安区代市镇人民政府
二○一○年九月六日
第五篇: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留守学生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经商的人们越来越多,使得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辈照看,有的托付亲戚朋友代管,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是农村未成年人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他们也是外出务工人员最牵挂的人群。所以留守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也关系到社会稳定。本课题的研究,将对在校寄宿生活的农村留守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状况。探索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进行积极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留守学生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学生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奠定良好的人生发展基础。
关键词:留守学生 寄宿制学校 问题 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si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more and more migrant workers and business people, make their children at home, some look after, some entrust the grandparents entrusted with relatives and friends, which make these children into “left-behind students.” They are also the most concerned about migrant workers crowd.So left-behind whether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linked to the future of population quality and labor, but also related to foster social stability.This topic research, will on the boarding life of rural left-behind student survey and study on a comprehensive grasp their family life, school life condition.Explore education and social, family education of joint positive effective methods and ways to enjoy education rights, unattended students get their uniqu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make left-behind students can better perfect personality, forming good quality, lay the good life development foundation.Key words: Left-behind students Boarding schools issue policy
正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主要的办学方式。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尤其是轻壮年劳动力外流发达城市、农村合乡并镇的行政政策、农村家长为孩子追求高质量的教育,以及国家追求教育事业的效率和效益等等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它的出现及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上述因素引起的农村学校教育中的诸如农村学校生源不足、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更多的农村儿童能够更加集中和便利地接受教育。另外农村寄宿制更直接地体现出一种和谐社会的关怀精神,它在让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方便地接受教育的同时,更为农村多达2000万的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情感关怀的港湾。“然而,这个港湾,正日益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其中人们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情感缺失的批判尤其①显得犀利和沉重”。这就为学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新时期学校管理的新难题,我们做了细仔调研分析,并结本地区实际进行了大胆探索,收益良多,现就我们近段时间来的研究探讨成果交与各位同仁商榷,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对农村学校寄宿学生管理存在问题调研分析
(一)、学校管理的困惑与思考
麻城博达学校是一所于1996年8月8日落成的新学校,为打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从第一届学生进校起,博达便采用了以教师管理为主的学生规范化管理。但运作过程中,我们产生了很多困惑:
寄宿制学校的晚自习管理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为了确保晚自习纪律,学校除派行政领导值班外,还派教师轮流值班,每层楼一个教师,每幢楼三个教师,每天晚上学校有十几个老师在值班。这样好像晚自习很“太平”,但教师成了“监工”,学生成了“学奴”。时间一长,不但同学们不愿被监视,老师们也不堪重负,学校经费开支也日益增大;
为了学生管理的规范性,学校强调学生工作的计划性。学校在开学初即事先设计了学生每月的主要活动,甚至包括班会的内容安排。这种上对下的安排,由于内容的陈旧,形式的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以致在组织各项活动中,老师热火朝天、忙得要死,学生却无动于衷、恭维不多。结果是老师怨同学、同学怨老师。学生活动计划虽完成了,但效果却不如意;足球是博达学生的伙伴。但博达的足球场草皮是引进的优良品种,为了养护,必须对同学活动有所限制。传统式的简单命令、控制又让学生耿耿于怀。学生虽慑于学校的明令禁止,但学生暗地里的破坏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些困惑,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看来,这已不仅仅是学生管理的技巧、方法问题,它说明构建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学生观已成为博达的重要研究课题。2010年秋,我辅导区共合并村初小5所,教学点一个,为了让被拆学校学生能上学,上好学,我们对75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意见征寻,调研发现,66.7%的学生离现在就读学校均在4.5公里以上,且都是要经过崎岖的山路,学校住校率达100%;2010年10月,我们对西片4所乡镇中心小学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大致相同。经过多方走访分析发现:
①林崇德著:《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版,第52页。
1、独立生活能力差。寄宿学生大部分家居偏远,为了上学,他们不得不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开始独立生活,自制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生活习惯,卫生意识等比较差,如:早晨起来不整理内务,不会正确刷牙,不会摆放洗漱用具,不会正确使用卫生间,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及时洗刷餐具,不及时打扫宿舍卫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学生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山区,受家庭环境影响所致,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当然也与学校及教师的管理有关
2、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差,文明礼貌意识差,合作意识差。如:出口脏话,随地乱扔纸屑果核,不讲普通话,不写规范字,容易和同学为一点小事发生冲突,不能互相谅解、互相帮助,甚至打架等。独生子女的出现是一方面的原因,造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谦让和合作意识;受家庭教育影响是主要原因,家长自身素质差,对子女的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的常规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有效的矫正和引导,家长学校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待于提高。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主动性不够强,方法不够科学,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休息、活动之间的时间关系,学习盲目性、随意性大,没有计划和目标。这与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有关,学习常规落实不好,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课下和学生接触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课堂上引导不够,讲的知识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4、缺少家庭的温暖。由于居住条件相对偏远,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经济收入很低,部分家庭支付学生在校费用存着一定困难。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许多寄宿生家长选择了外出打工,孩子一般请亲戚朋友托管,或者是由学生的爷爷奶奶照看,这样缺少了家庭教育,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巩固和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多寄宿生在校期间思念家人却无法与家人进行情感交流,寄宿后感觉内心孤独、寂寞。在所调查的寄宿生中, 58.7%的学生在心情不好时会告诉朋友„„15.5%的学生选择告诉老师,最后是告诉父母;据一些生活教师反映,一年级的学生住校时由于想家往往要哭闹一两周之后才能适应。新学期刚开始时高年级学生都会因为想家而偷偷哭。寄宿生在校期间普遍有想家情绪。值得注意的是,仍有37%的寄宿生在想家时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排解,既无法与家人联系,又不能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诉说,只能憋在心里,不少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常在想家的时候“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二)学校管理方面的困难
1、学校软、硬件设施捉襟见肘。住宿学生数量增加,学校宿舍紧张,即使有也很拥挤,故学校宿舍管理的难度加大,学校没有专职的生活教师,也无管理寄宿生的编制,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培训孩子们自主生活能力的任务加重了!此外,学生休息时段的安全保卫工作日显重要,但相对分散,难以管理。特别是学生上放学途中的安全难有保障。
2、“寄宿制学校机器”的运行和管理缺乏人文情怀的关爱。各种形式的寄宿制学校在我国各地迅猛地建立起来,其管理模式大多实行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寄宿制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寄宿制带来的问题却令人始料未及。就农村寄宿制学校自身的运行和管理而言,在许多方面,它加重了寄宿制学生情感缺失的程度。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功利性、目的性强, 忽视教育的细节和过程, 对教师考核和激励不足。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设计和执行存在偏差, 政策注重学校硬件工程建设, 缺少管理
上的制度约束。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水平滞后可以概括为三点: “重制度轻细节, 重结果轻过程, 重‘管’轻‘育’”。①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多且年龄小、自律性较差, 因此学校往往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看管学生”的低层次上。在寄宿生日常管理中, 任课教师负责学生课上的学习, 生活教师负责学生课后的休息照顾, 教师之间分工明确却缺少沟通交流, 没有充分认识并发挥他们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寄宿生的情感问题便成了教师管理工作中的真空地带。
二、解决策略探究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让学生住得开心,家长放心”的管理目标,经过反复摸索研究,现就探索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观念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学生观呢?从上述学生管理行为可以看出,目前,学生管理中的最大弊端在于不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是以完成计划、便于管理为目的。我们仍然把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仍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用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去要求学生。这种由上至下的控制式管理的结果使得学生个性心理处于压抑的状态。
我们认为,要改变原有的“教育中无学生”的状况,就必须彻底根除传统线性的师生关系,建立网络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建构学习、建构知识、建构自我。在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指导下,我们提出了由下至上的、低重心的学生自主管理设想。自主管理是建立在视学生为独立个体的基础上,它强调研究学生的需要、兴趣、性向,主张学校适应学生,一切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的追求上。自主管理所改变的个体行为不是主要依赖外部的控制和管理实现,而是依赖于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是一种自我设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
目前,博达学生自主管理重在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框架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自身资质和孕育“拔尖”人才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在运作上我们推出了学生管理的五项重大举措:
1、三级学生助理制度。学校为学生设立了学生校长助理、学生处主任助理和班主任助理。学生校长助理由学生会主席、部长以及值周班长轮流担任,他们参与学校决管理研究策层的活动,向校长直接反映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学生处主任助理由值周班的同学轮流担任,他们协助学生处参与值周班管理、劳动以及全校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班主任助理由各班干部轮流担任。
长期以来,学校的食堂为规范管理,采用了快餐制的方式,食堂为了方便操作,饭菜总是同一品种。学生校长助理上任后提出要增加饭菜花色品种,给学生以选择。学校采纳了这一建议。目前,学校每餐均有三种菜肴供师生选择。足球场使用问题,同样由于学生校长助理、自主管理委员会体育部长的参与而变得很容易解决。他们召开了年级学生体育部长会,商议了各年级操场使用时间,同时协助学校加强管理。这种局面是学校当初就希望的,但由于我们一直是硬性规定,单方面的、上对下的控制式的管理,学生很反感,甚至在《博达人》报上用漫画向学校提意见。目前的这种结果是“他管”向“自管”的结果,是管理主体转换的结果。
目前,学生助理制度已成为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博达学生的“低重 ①中国辅导学会:《辅导学大趋势》心理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博达的校园里,从早锻到就寝,从课间操到晚自习,从教室到宿舍,从食堂到绿化,到处都有学生参与管理和劳动的身影。
晚自习管理过去一直让学校头疼。本学期,我们通过值周班牵头,通过学生班主任助理对各班进行管理。学校每个年级只派一个值班人员巡视。这种管理再次把学生推上了自主管理的舞台。学生宿舍管理也是值周管理的主阵地。上午值周同学参与寝室卫生检查和劳动;中午,他们协助老师值班;晚上就寝时,他们又参与就寝纪律检查。
2、学生互助委员会。“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人际关系淡漠、独生子女的增多、青少年学生中自我中心者日益增多”。①他们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家庭环境以形成自己的合作社会。而利用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培养同学们的互助合作意识,倒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博达不仅有学生学习互助、班级结对互助、寝室结对互助、“爱心”基金帮困互助,同时还将爱心互助延伸到校外。博达进才学生管理中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将学生推上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舞台。教育者通过暂时的“隐退” 而张扬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获得了超越与自我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摆脱监护,运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在能动的活动与实践中走向自律,实现自我的自由。
3、利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的良好机遇加强硬件建设。这一工程的实施,使学生和教师的住宿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寄宿制工程”带动了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极大发展,减轻了由于宿舍紧张给学校带来的管理上的压力。
4、生活教师担当重任。为解决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的问题,我们为每个宿舍安排了兼职生活教师,生活教师由各班班主任轮流担任,为了所实有效,学校每周安排一名学校领导带班,确定了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为生活能力培训日,为巩固成果,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自我劳动服务竞赛,经过培训,学生已经养成了起床叠好被子,将生活用品摆放整齐,简单地钉纽扣,洗小件衣物、每天打扫寝室卫生、同室相互帮助的良好生活习惯。
5、晚自习制度。为了让学生在校安全有保障,学习有人辅导,我校实行了住宿学生晚上集中学习制度,我们将一至四年级的住宿学生合编为一个班,五、六年级各班进行专人辅导学生学习,为住宿生课后巩固和预习有了良好学习环境。
(二)、寄宿生“联动管理机制”
1、宿舍管理实行“三清一公示联动管理”制度。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安全为首”的工作思路,在安排住宿时,学校分管领导、治保主任、班主任都做到了“三清”,一是住宿人数清,学生信息清、学生所住宿舍和床位清。“一公示”是为加强直观管理,学校为每个宿舍编号,将每个宿舍的舍长,住宿学生名单、指导学生日常生活训练的教师名单予以公示,这样值勤领导和教师在值周期间很容易了解每个宿舍的情况。并实行晚间进出登记制度,确保住宿区的安全。同时实行夜间点名制度,及时了解住宿学生的归宿、当天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及时为住宿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2、宿舍实行“学校领导——班主任——执勤教师——舍长四维一体”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每天至少检查一次,班主任全天检查,执勤教师负责夜间纪律和安全,舍长是该宿舍的信息报告员,宿舍如果发生应急事件,这一管理网络会在第一时间开始有节奏快速运行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①林崇德等著:《学校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3、实行学生有病急时救治制度。在校住宿生生病,执勤教师接到信息员报告后马上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并即刻将患病学生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实施救治,病情严重的在与家长取得联系的同时做好转院的相关准备工作。
4、住宿学生离校实行请假报告制度。住宿学生请假后,该班班主任老师要将其学生离校情况全面详实地向执勤领导和值班教师反映,以便值勤教师夜间查房时心中有数。学校实行学生无请假离校追查制度,学生无请假离校由执勤教师与该班班主任共同寻找,切实摸清学生去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三)、生活教师队伍的优化
要想做好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支过得硬的生活教师队伍。生活教师是随着民办教育的不断深化而应运而生的新的教育队伍,目前还没有专业的从业人员。现在的生活教师来自不同的岗位,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尤其是寄宿制学校教育的需要,应聘用那些懂教育、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生活教师。在构建学习型学校时,加强对生活教师的培养。要转变生活教师的观念,由生活管理为生活教育。
①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成为受社会尊敬的人。”由此可见,作为教育者的道德品质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生活教育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文明高雅的举止和高度的责任感,给学生起到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给学生以良性的导向。
实践告诉我们,生活教师的相对稳定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生活教师对学生德育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是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每位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各异,中途突换生活教师,学生感到茫然,另外新的生活老师大多是新手,没有从事过这项工作,遇到问题总有些不知所措。因此在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上常出现混乱。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新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有磨合期的,学生对新老师的心理相容也是要有个过程的。在这期间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就显露出来了,所以说,生活教师最好是跟班走。要稳定生活教师队伍,除了待遇留人、工作环境留人外,要更多地给予她们人文关怀,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评价机制。如:评比职工标兵、学校发展奖等。
一学年中,我们除了利用开家长会来到达与家长沟通外,还要求各班班主作老师每学期要做好一次全班学生的家访工作,对学困生、“双差生”、“问题生”、“生活困难生”、“留守生”进行建档转化与帮扶工作,对这些学生教师做到周转化不间断帮扶,每月家访一次,与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工作,对生活存在特殊困难的及时予以解决,力争达到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不让每一个孩子失学。
三、效果总结及建议
博达学生管理中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将学生推上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舞台。教育者通过暂时的“隐退” 而张扬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此同 ①江泽民:《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5.月,第3页。
时,教师自身也获得了超越与自我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摆脱监护,运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在能动的活动与实践中走向自律,实现自我的自由。生活处已初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整洁、温馨的生活环境和一种文明、向上、健康、活泼的生活氛围;基本实现了生活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经过近段时间的努力,我校寄宿生管理工作已走上科学、有序、有效的轨道,在校住宿生安全得得到了很好保证,做到了家长放心,学生开心。在多次接受市、县领导的检查中均受到领导的好评。
“当前新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改革”①。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作为寄宿制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感悟。围绕寄宿生的吃、穿、住、行、育充分开发生活教育校本课程资源,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生命的成长。让学生走向生活、热爱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我们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拓展生活教育 作为寄宿制学校,在对学生评价方面更应对生活教育方面给予拓展。如:在评比三好学生的基础上,可开展评比注重学生身体等全面素质发展的“阳光少年”活动、及以学生自理能力为主,凸现生活层面的“五星级寄宿生”评比活动等。
(二)、增加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 最好配有专职保安和生活教师,这样职责分明,会更好地为寄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好务。宿制学校的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应具备一颗“母亲”般的心灵。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使每位教师都具有“母亲”的本领和“爱心”„„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上都要对孩子关怀备至,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像“母亲”、学校是“家庭”。
(三)、加大对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保障学生能住得进,住得好。在营造绿色花园式校园的基础上,校园的一些景点要特意布置“家庭式”的景点„„这样从局部到整体的育人环境都能表现家庭的内容,体现家庭的品味,让学生体味到家庭的温暖。
总之,素质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事实上,寄宿制学校并不是缓解原有义务教育困境的唯一途径。对原有教学网点师资加强培训、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校车系统措施,以及合理引入社会力量等均应纳入决策选择视野。应更加强调“因地制宜”的重要性,鼓励基层教育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义务教育发展模式。此外,尽快加强现有寄宿制学校的政策配套工作,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师资配备、经费投入体制,保证农村学龄儿童真正因此受益,亦是教育部门刻不容缓的要务。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8.1,第5页.参考文献: [1] 俞国良著:《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2] 佐斌主编、郑晓边副主编:《心理素质教育<高中学生、教师用书>》华中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3]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4] 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5] 汪向东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6年增订版。
[6] 冯忠良 著:《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版。
[7] Bubb, Sara.The insider's guide to earl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succeed in your first five years as a teacher / Sara Bubb.London : RoutledgeFalmer, 2004
[8] Curtis, Kathleen A.The PTA handbook : keys to success in school and career for the physical therapist assistant.Thorofare, N.J.: Slack, 2004
[9] Rothwell, W.J.: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Career Development System, Spring semester.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