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2014年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一)国际经济环境
IMF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3.8%-4%,较2013年略增0.7%-0.9%。其中: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分别增长4.5%和5.1%;发达经济体中的美国增长2.6%,欧元区经济将在2014年止跌回升并增长1%;中国经济由2013年的7.6%放缓至7.3%。IMF还认为,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增长驱动力将来自先进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经济和货币高度宽松的日本,将成为世界经济加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此,根据基本面情况预计,美国提高债务上限问题终将在利益博弈中得到解决,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或为波澜不惊、震荡上扬的走势。美联储确定明年年中QE退出的时间表足以表明,美国经济复苏已经没有悬念,道琼斯指数屡创历史新高就是最好的佐证。可以预计,强势美元地位将明年中开始显现,新兴市场大量资金回流美国或为大势所趋。
在美国经济的引领下,欧洲实体经济已经趋于好转,希腊等国家破产的危机已经解除或缓解,今年欧洲股市迭创近5年来的新高最能说明问题。毋庸臵疑,明年全欧经济将在世界经济普遍向好的推动下,进一步回升3.8%-4%,为近十年来最高增长水平。IMF等诸多机构预测表明,2014年世界经济环境将持续趋好,并有可能创金融危机以来最好水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对改革发展作出的总体部署表明,经济增速战略放缓和改革进入深水区将是2014年的两大特点,也是中国钢材市场面临的大环境。基于政经改革交织、利益矛盾碰撞的考虑,初步预测,2014年中国经济将随改革推进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等,呈现出小幅波动、总体平稳的走势。
十八大报告中“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懈怠、不折腾,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成为十八大的誓言。由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要让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都发生较大变化的当今社会,全面恢复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精神,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抛弃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在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条条框框,才能够深化并光大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够以“左右逢源”的行,作“政左经右”的为。唯此,才能够在安定团结、发奋图强的良好氛围中,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宏伟目标,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因此可以预测,2014年的国内经济,一定能在改革开放新举措的推动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取得高基数上的稳定增长。
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给中华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矛盾,包括: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重大民生问题突出等问题,以及去房地产化后缺乏有影响力的支柱产业等问题。这表明,继续经济高增长已经不可持续,尤其是在高基数上的高增长根本不现实。总书记在河北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要为生产总值增长率、全国排位等纠结”。李总理在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到:“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大家都知道,恶性通货膨胀,不仅干扰或者说破坏市场,而且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和压力,甚至造成人心惶惶。”因此可以认为,这既是决心也是信号,表明现任中央政府将改变唯GDP的发展模式,切实调整适应新时期成长环境的、高质量的GDP增速。由此研判:2014年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或会定位在7%左右,经济总量60万亿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为55万亿左右;M2增长10%左右,为111万亿左右;CPI增长3.5%以内,均较2013年有所调整。
第二篇: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2009-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在强大的刺激政策与存货调整周期的作用下,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成功走出了自2008年3季度以来深度下滑的低谷,实体经济出现超预期反弹,通胀预期开始抬头,资产价格快速提升,宏观经济景气快速回升,但外需下滑严重。预计全年GDP增长8.6%、CPI增长-0.7%,贸易顺差较2008年减少874亿美元。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开始进入“政策刺激性反弹阶段”向“市场需求反弹阶段”的过渡阶段。这决定了中国宏观经济超预期反弹具有“政策主导性”、“结构不平衡性”、“动力不稳定性”、“增长要素缺少互动性”以及“总体发展方向的易变性”等特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将步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出现“双W轮动”的调整模式,面临多目标约束下的“政策有效组合困境”。依据上述判断,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总体而言,GDP全年增速将较2009年持续回升,但季度同比增速却与2009年相反,呈现出轻微的下滑趋势,呈现“倒V”型,2010年增长速度将达到9.4%。
(2)在基数效应和政策调整的作用下,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但由于中长期投资项目的惯性等因素,2010年投资增速将在25.4%左右。
(3)受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革以及收入绝对水平上台阶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速持续提升,达到18.2%,但剔出价格因素之后,消费的实际增速较2009年有轻微回落。
(4)世界经济虽然提前摆脱了经济衰退,但复苏的道路依然漫长。这决定了2010年进出口增速将得到改善,但绝对水平依然较低,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1.3%,进口增长13.3%、出口增长12.2%、贸易顺差出现小幅回升。
(5)在经济复苏和货币投放滞后效应的作用下,2010年全社会流动性依然充裕,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将出现双双提升的局面,但物价水平上涨幅度将明显低于资产价格上涨的幅度。预计2010年信贷总量将收缩至7.2-7.8万亿,狭义货币供应M1增速为17.2%,M2增速为18.3%,CPI增速为2.4%,GDP平减指数为
2.9%。2010年,中国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问题,资产价格的高涨可能成为关注的重心。
第三篇:2013-2014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
2013-2014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
一、2013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
2013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表现良好。美国经济稳步复苏,欧洲经济复苏缓慢,日本经济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实现了温和增长。
(一)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情况
美国经济稳步复苏。2013年,美国GDP季度增速分别为1.1%、2.5%、4.1%和3.2%,经济稳步增长。其中,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出口增长是拉动美国经济增速回升的主要动因,房地产相关产业继续支持美国经济增长,制造业在持续回暖,就业市场保持温和复苏。整体来看,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较稳固,消费、政府开支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支撑美国经济增长。
欧洲经济复苏缓慢。2013年,欧元区GDP季度增速分别为-0.2%、0.3%、0.1%和0.3%。自二季度以来,GDP环比增速进入正值区间,欧洲经济整体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一方面,德国经济的不断扩张为欧元区经济的复苏输出动力。另一方面,欧元区工业生产缓慢复苏,贸易持续改善。10月份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1.3,连续四个月扩张。但由于欧元区失业率高企、各国经济分化,影响了欧元区经济增长持续性,欧元区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
日本经济温和增长。2013年,日本GDP季度增速分别为4.1%、3.8%、1.9%和1.0%。2013年上半年日本GDP增速大幅上升,主要得益于在安倍经济学刺激下,消费、出口和政府开支对经济产生大幅拉动作用,制造业也在持续回暖,物价和就业情况缓慢改善。但在下半年,GDP增速出现连续下滑,主要是消费和出口增长减弱,说明在政府财政赤字日益扩大的不利环境下,债务高企、劳动力萎缩等深层次结构性难题,使得日本经济长期增长面临挑战。
(二)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风险
2013年虽然全球经济呈现缓慢复苏,但经济增速仍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多方面潜在风险。
首先,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较大风险。2013年10月1日,美国政府关门事件显示出美国政治环境存在的问题,而国会两党“债务上限”分歧可能导致再次出现财政僵局,拖累美国经济复苏,甚至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冲击。此外,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时间和具体方案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将加大跨境资本流动、全球汇市、资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性,使得金融市场风险增加。
其次,欧洲经济复苏可能相对迟缓。一是欧洲国家一直紧缩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欧洲内部需求的严重不足,重债国经济可能陷入“紧缩陷阱”,从而拖累欧洲经济增长;二是欧元区边缘国家可能存在的政治动荡以及欧洲脆弱的银行体系,使得政治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大;三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使得欧洲就业市场面临挑战,对欧洲经济复苏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第三,安倍经济学可能失效。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对于提振日本短期经济增长确实起到了作用,但是安倍经济学并没有解决日本劳工、移民等结构上的缺陷,假如没有重大的结构性改革,例如退休金制度、移民等,这种政策效应会逐渐减
弱,而一旦投资者政策信心下降,要求日本国债多支付两个百分点的利息以补偿更大风险,将迫使政府大幅削减支出,大幅提高税收,使日本经济重新陷入衰退的境地。
第四,全球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上升。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政治极端化现象严重,局部贸易摩擦易受炒作和政治化,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据统计,在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各国政府发起的贸易保障措施调查高达431起,是全球贸易预警系统建立以来最高的。此外,东亚、中东地区政治局势紧张,可能加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制约全球经济复苏。
综合来看,2013年世界经济已摆脱金融危机阴影,缓慢走向复苏,但全球经济复苏主要得益于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尤其是金融市场仍然缺乏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而一些国家的政治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增长形成不利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持续而长期的过程。
二、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
2013年我国GDP为56.8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万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万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万亿元,增长8.3%。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基本平稳。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9.6%,增速回落。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17.9%,中部地区增长22.8%,西部地区增长23.0%。分行业看,房地产投资有所回升,同比增长19.8%,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同比增长21.2%,环比回落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2%,环比持平。
消费增速稳定增长。201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3.1%,消费保持较好的扩张态势。从餐饮消费结构来看,限额以上餐饮仍然负增长,显示反腐对政府以及集团消费的打压仍然持续。主要商品中,汽车类消费成为消费亮点,住房类消费虽然呈现月间波动,但增速持续高于整体水平,成为消费的主要力量;农村消费增长14.6%,快于城镇消费增长12.9%。
进出口增速有所回升。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出口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95万亿美元,增长7.3%。全年实现顺差2598亿美元,较上年增加290亿美元。不过,鉴于我国各季度出口增速波动较大,贸易改善基础并不牢固。
消费价格和居民收入保持稳定。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四季度同比增速均值2.9%,12月份同比上涨2.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9.7%(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2.4%(实际增长9.3%)。
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货币保持适度增长。2013全年社会融资规模达17.2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3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占比51.4%,同比多增6879亿元。12月社会融资总量中,人民币信贷下降,非信贷融资较多,人民币贷款占比大幅下降至39%。12月末,广义货币
(M2)余额为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总体看来,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经济总量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其中,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资本形成、消费、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4%、50%和-4.4%),不过,经济增长整体已处于结构性减速期,全年GDP增速先抑后扬特征明显。
三、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平稳增长
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取决于宏观政策、经济改革、外部环境以及内生动能等几方面的角力。我们认为,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整体有望继续呈现平稳运行,宏观政策将趋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政策效应和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以及全球经济的回暖将支撑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一)国际经济环境好转
2014 年美国引领的全球经济趋势性回暖还将持续。美国经济在货币政策依旧宽松,财政紧缩有望减弱的情况下,景气复苏继续加强;欧洲复苏基础虽然仍不牢固,但欧债危机趋势性缓和;日本在财政与货币政策继续不遗余力、内部景气已经回暖的情况下,增速虽比2013年略有回落,但仍可保持相对乐观的复苏态势。
第一,美国经济将继续温和复苏。一是美国财政和债务上限僵局对经济造成的负面拖累在2014年将逐渐消退;二是美联储QE尽管启动退出程序,但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较长一段时间,继续刺激美国经济增长;三是美国就业形势继续改善将支持居民收入增长,同时居民部门的去杠杆过程已近尾声,美国居民消费增长将进一步提升;四是企业现金充裕、现金流改善,投资提升态势有望持续。
第二,欧洲经济复苏有望继续。一是欧元区核心成员国德国经济增长前景明朗,尤其是内需扩张和出口繁荣将支撑德国经济增长;二是德国与边缘国家经济的协动性有所修复,受德国经济增长带动,边缘国经济将出现好转;三是欧洲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大幅降低财政政策紧缩力度将有利于欧元区经济的继续复苏;四是重债国经济可能出现转机。但欧洲经济整体复苏进程仍将比较缓慢,且可能出现反复,同时欧元区失业率高企的现状也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第三,日本经济继续扩张。安倍经济学推动经济继续扩张。一是超级宽松财政货币政策已经成功推升了通胀,日本长期实际利率已经由正转负,负利率环境有望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二是日本出口情况将继续好转,主要是弱势日元及欧美经济复苏将进一步支持日本出口增长;三是企业税下调有望进一步刺激日本企业的投资和生产能力。但是,2014年消费税的上调将对日本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二)我国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通过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4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总方向的指引下,我国稳增长的宏观政策基调将保持不变,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偏紧,财政政策和房地产政策有望保持稳定。货币政策方面,鉴于近年来经济体系杠杆率快速攀升,决策层将继续推进去杠杆进程,央行可能维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平衡”,将货币市场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信贷条件基本稳定。财政政策方面,预计按现收现付计算的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不易超过2%,财政支出将主要集中在保障房和其他民生领域。房地产方面,政府将着力增加保障房供应,不易在短期内再次出台全国范围内的行政性调控措施来遏制需求。
2014年我国政府将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稳步推进改革。首先,金融改革将加快,会有民营银行获批,境外证券投资限制将有所放宽,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进一步扩大;其次,城镇化改革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一些中小城市的地方政府将放宽落户要求;第三,政府将进一步扩大营改增和资源税改革范围,并有选择地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拓宽市政建设融资渠道;第四,投资审批和商业注册手续可能进一步简化、私营部门将更多地参与医疗保健行业,养老金和医保等方面改革也将继续推进;第五,单“独”二胎政策在各地的相继放宽可能使出生人口数量出现增长等。
(三)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从经济增速来看,2014年我国经济总体仍处于中枢下移的进程之中,GDP增速可能会略低于2013年。投资将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消费增速会稳中上升,但反腐的“蝴蝶效应”仍在显现,而国际经济的回暖,会带动我国出口逐步走强。
第一,投资继续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稳投资”是稳增长的基础,预计2014年投资将平稳增长。一是在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将是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力,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污水处理、铁路地铁、智能电网等投资建设将明显加快;二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带动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三是在企业盈利改善、技术和设备更新升级需求的推动下,制造业投资增速将继续上行。此外,取消投资审批、向私人投资开放服务业、放松户籍管制,都会推动短期投资的增长。
第二,消费增速平稳回升。一是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促销费政策将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热点转换,消费增长空间会进一步扩展;二是政府在养老、医疗保健、教育及其他社会福利领域的支出预计将增多,支持2014年消费增速改善;三是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可能使出生人口数量增加,进而提高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四是2014年居民收入增速可能会随着经济增长回暖而回升,从而带动消费增长。
第三,进出口增速有望小幅回升。一是世界经济回暖明显,全球贸易增长的预期在好转,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加快回暖,有望引领世界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这将改善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二是加快自贸区的建设以及扩大内地东盟及延边地区的开放改革战略,也将进一步挖掘和培育我国经济全方位开放的优势,推动外贸进出口的增长。三是预计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将低位运行,这将有利于国内企业降低成本,加大进口的力度。四是“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带动了与投资相关产品的出口增长。
第四,CPI 可能继续回升,PPI有望转正。一是较低的基数可能会抬高2014年食品和整体通胀水平;二是经济增速回升,房价和服务成本上升以及改革计划
中的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调整也将支撑2014年整体CPI居高不下;三是信贷存量处于高位已经并将持续带来CPI上行压力。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方面,随着国内投资需求和房地产建设保持平稳,以及2014年国内原材料价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企稳,都将有助于缓解制造业部门的通缩压力,加上基数效应,2014年PPI有望由负转正。
(四)需要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
虽然2014年我国经济可能继续保持平稳局面,但制约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还在,2014年金融风险趋于增大,预计银行不良贷款额、不良率均将继续小幅上升;债券市场和信托市场不排除发生违约事件;随着金融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信用风险开始由隐形到显性,金融市场监管将加强。
第一,传统增长模式有延续的惯性。一是在传统经济运行模式下,传统产业引领经济增长的格局难以改变,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依然任重道远,为防止经济失速,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处理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过程,在资源错配的情况下甚至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二是在传统模式下,房地产很难进行及时充分调整,未来一旦出现危机,将拖累银行业出现大量坏账,地方融资平台也将受到波及,提升金融风险;三是在传统经济运行模式下,货币大量投放令金融机构期限错配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问题加剧。
第二,流动性紧缩和信贷波动。可能造成这些波动的原因包括:一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不断推进,且影子银行快速发展;二是决策层试图采取偏紧的政策基调以放慢信贷增速;三是影子银行市场的违约事件可能引起总体流动性和信贷市场的连锁反应(即便只有短期效应)。最近引起关注的中诚信托30亿元项目兑付危局,引发过去几年爆发式的融资增长积累金融风险的担忧,在较紧的资金环境中可能会继续恶化,如果偏紧政策持续,甚至有演化为区域性甚至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此外,利率升高和流动性收紧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对企业开支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第三,金融开放可能伴生金融风险。金融开放将导致金融机构追逐“价格竞争”(更高的资金收益率),而对风险重视不足,结果就是市场利率水平不断抬高,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长期面临结构性减速,这意味着长期资产回报率将呈下降趋势,利率竞争导致逐渐升高的资金成本与长期下降的资产回报率之间并不匹配,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在长期内存在收益无法覆盖成本的风险。
第四篇:2014全球宏观经济半展望
2014全球宏观经济半展望
2014-07-10 李竑,邹婧阳 国投中谷期货有限公司 中国:经济增速低位企稳,流动性有望保持宽松
今年一季度受房地产下行调整、外贸遇冷及国内需求疲弱的影响GDP增速下滑至7.4%,面对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政府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天平中渐渐倾向了稳增长,自4月份开始国务院连推多项定向微刺激政策,随着微刺激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及外贸形势回暖,5月份国内经济开始逐渐企稳,预计这种趋势将在下半年得以延续,但由于国内需求依旧十分低迷且房地产行业下行调整仍未结束,再加上去年下半年在当时的稳增长政策下基数偏高,我们对下半年经济增速并不抱有过多期望,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将在低位维稳,或出现微幅反弹,全年维持7.4%的增长预期不变。通胀方面,尽管存在肉菜价格补涨等不确定因素,但由于翘尾因素降低,预计下半年CPI同比整体仍表现温和,大概率保持在3%的政策警戒位之下。
货币政策方面,上半年在愈发沉重的经济下行压力下,货币政策悄然转向宽松,但在实现方式上加上了“定向”的限制;定向宽松货币的同时,央行严控监管,同业监管新规127号文于今年5月正式出台;此外,央行还积极探索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转型,未来,价格型指标的重要性凸显。财政政策方面,下半年财政政策仍然中性偏积极以保证经济平稳增长,政策刺激仍将以定向微刺激为主,在稳增长的同时兼顾调结构,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很小。
流动性方面,年初以来,央行一直坚持“保持适度流动性”的提法,货币供给端渐现宽松迹象;而在经济基本面改善程度有限的判断下,货币需求难有显著回升,下半年流动性仍有望保持宽松格局。对于中长端利率,尽管经济增速放缓和政策取向宽松使其重回高位的风险降低,但供需关系的疲弱将限制中长端利率在当前点位上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人民币汇率方面,随着国内经济逐渐企稳,人民币汇率急速大幅贬值已告一段落,自6月初开始人民币汇率逐渐趋于升值,考虑到下半年国内经济将在低位维稳且外贸形势持续温和改善,预计下半年人民币将震荡升值,预计年底美元/人民币汇率将升至6.15。
美国:经济加速增长,加息预期逐渐升温
一季度恶劣的天气并未损及美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能,在恶劣天气结束后,美国经济活动已恢复正常,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均出现强劲扩张,考虑到在大幅去库存后通常会伴随1-3个季度的补库存周期,再加上随着美国内生增长动能的苏醒,在私人消费触底回升、企业投资再度加速、财政紧缩拖累减弱及信贷环境改善四大因素的支撑下,预计下半年美国经济将加速增长,全年GDP增长约2.3%。
通胀方面,预计下半年通胀水平继续缓慢回升,年底核心PCE同比增速料将回升至1.6%。劳动力市场方面,预计下半年美国就业市场将继续改善,但失业率下降空间有限,年底或降至6.0-6.1%。
货币政策方面,预计QE3将在今年秋季彻底结束,美联储很可能在9月份的FOMC会议上提供“以何种方式加息”的初步计划,为了实现货币政策向正常化过度,美联储很可能不会直接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而是通过调整隔夜逆回购、定期存款工具和超额准备金率这些工具来与市场提前进行沟通,保持政策的灵活性,避免直接加息对市场造成过度冲击。随着下半年经济加速增长,预计在三季度末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将会热炒,提振美元指数上行,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首次加息时间为2015年中期。
美元指数方面,尽管上半年美元指数表现低迷,我们中长期依旧看好美元指数,认为下半年美元指数终将走高,原因有四:(1)寒冷的天气并未损及美国内生增长动能,在在私人消费触底回升、企业投资再度加速、财政紧缩拖累减弱及信贷环境改善四大因素的支撑下,预计下半年美国经济将加速增长,增加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为美元升值提供最根本的支撑;(2)随着经济加速增长,预计三季度末市场将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展开热议,提振美元指数上涨;
(3)在经济加速增长及加息预期升温的背景下,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将逐渐回升,预计年底将升至3.0-3.2%,利率走高将吸引资金流回美国,提振美元走强;(4)下半年欧洲央行货币宽松打压欧元,间接为美元指数提供支撑。欧元区:经济温和复苏,警惕通缩风险
今年上半年欧元区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一季度GDP同比增长0.9%,环比增长0.2%,增长动能略有减弱。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增长动能出现暂时性回落是正常的,因此对于PMI短期下滑无需过度担忧,预计下半年在私人部门消费支出增加、财政紧缩压力减轻、银行业大规模去杠杆接近尾声,信贷紧缩对私人部门的抑制减轻以及资本持续回流的带动下欧元区整体仍将维持温和复苏,预计全年GDP增长1%。
通胀方面,今年1-5月通胀水平均低于1%,5月CPI同比仅增长0.5%,通缩风险高企迫使欧洲央行在6月份将存款利率降至-0.1%,并计划推出一系列宽松政策组合以避免经济长期陷入通缩,预计这些政策组合向市场注入的流动性
约5000亿欧元,但是否会刺激银行向非金融私人部门放贷,改善通胀前景最终取决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否会被激发,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
欧元/美元汇率方面,下半年在美元走强且欧元区货币宽松的影响下,欧元整体趋于下跌,但由于欧元区经常帐盈余仍在持续好转且欧洲央行宽松力度有限,预计欧元跌幅有限,出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
第五篇:世界世界城市发展历程与中国城市发展展望
《世界世界城市发展历程与中国城市发展展望》听后感
为了开拓我们的视野,促进我们进步,我院今天下午邀请了罗致刚先生为我们讲解《世界世界城市发展历程与中国城市发展展望》,我有幸参加了这个讲座,从中受益匪浅,也获得了许多启发。
罗致刚先生妙语生辉,用许多有趣鲜明的例子给我们讲解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历程,列出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几个过程: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以及城市发展的过程:城市化→集中化→全球化。纵观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让我联想到当今中国城市的发展的一些问题。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我国也再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但是中国的城市化,似乎有点扭曲,可以理解为城镇化。现在的政策就是大力发展中小城镇,限制大城市的发展。这有悖于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中国的大城市集中了全国的优势资源,吸引了大批人员涌进。应该加之以正确引导,扩展规模,从而形成城市集中化现象。而不是现在的发展小城镇,限制大城市。村村点火的局面。这样浪费了许多资源,没有做到资源整合,聚集起来发挥最大作用。
从讲座中也了解到,中国现在正在开始走城市集中化,形成京津城市带,沪宁杭城市带以及珠三角城市带。我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建制也阻碍了中国城市集中化的发展。但我仍相信中国正在好的方面走,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谷孟杰2011 1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