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困难策略

时间:2019-05-14 21:0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困难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困难策略》。

第一篇: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困难策略

文章标题: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困难策略

一、经济案件侦查的难点

1、办案经费紧缺,这是长期困扰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问题。

①在打击经济犯罪过程中,这个问题更显突出。经济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往往携带了大笔不义之财,多逃往外地(有的甚至逃往境外、国外),犯罪所得转移隐匿地点多,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外出追逃、取证、查帐次数多,范围大,费用支出大;

②公安部又明文强调办案干警不准同受害人同吃、同住、同办案,不准索取办案经费等;

③对追缴的地产、设备等固定资产需鉴定、评估,对有的帐目需要中介机构审计,而公安机关又无鉴定、评估等专项经费来源,需要从有限的办案经费中垫付,公安机关有限的通讯交通工具和办案经费,与侦办此类案件实际需要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大要案的查办更是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必然软化了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

2、取证难:经济犯罪行为取证难主要表现在取证的时间、空间跨度大,涉及的单位和人员多,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如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为隐匿罪证,往往跨省市、跨区域虚开,甚至几十个、十几个省市的不法分子相互虚开,公安机关如要获取“有货虚开”亦或“无货虚开”、“善意取得”、“恶意取得”的证据,往往需要依据发票线索,查明最初销货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和抵扣联是否一致,是否有所提供货物的能力,货物的来源是否真实等关键问题,而这些跨省市、跨区域的调查取证,所需周期较长,查证难度大。特别是有些案件对把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主观故意、危害后果、犯罪行为与后果的因果关系的侦查和证明就更难了。

3、发现难:经济犯罪的隐蔽性、预谋性及作案时间长的特点,使经济犯罪较普通刑事犯罪发现难。大多数经济案件不是发生在现在,只是事情败露在现在。作案的过程往往是

一、两年或更长的时间,所以说经济犯罪引发的后果具有滞后性。案情只有发展到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来偿还以前投资者的本金时,犯罪结果才会骤然爆发,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其次经济犯罪多与内部腐败问题紧密相连,许多部门是先掩盖起来,尤其是金融案件,先不报,实在包不住了,才报案,这样时过境迁,犯罪证据查起来就相当困难了。

4、法律适用难:当前法律、法规不完善,司法解释滞后,以致对部分案件性质的认定难以统一。有的行为有社会危害性,甚至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但法律无明文规定;有的法律规定过于抽象,表述概括性强,又无相关司法解释相辅,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如当前的传销是一种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大、影响坏、受害人多的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以法律规定按“非法经营罪”论处。但在具体的查办过程中,往往是有人无物,经营数额和财产损失很难认定,客观上削弱了打击的力度。再有公安机关的案前初查法律地位不明确。公安机关的案前初查由于没有立案,不在法律规定的侦查活动范畴之内,因此也不能行使侦查活动的职权和采取相应的法律强制措施和手段,如不能查询银行存款等,制约了侦查的开展。另外经济犯罪形式多种多样,手段狡猾隐蔽,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案件定性难度大。如实践中对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承包中经济纠纷与职务侵占往往难以区分,造成了公、检、法机关对此类案件的定性认识不一致,影响了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处理。

二、对策:

1、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搞好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保证。经济犯罪的特征和经侦的实践证明,无论是部署打击经济犯罪还是侦办具体案件,没有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都难以顺利开展和深入进行。公安机关对有关打击经济犯罪重要部署、重大行动和大要案件的侦办,以及在执法办案中遇到的重要困难和突出问题,要及时、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报告,对涉及有关部门和难度大的问题,及时请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出面协调,解决困难,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

2、统一思想,切实加强打击经济犯罪的组织领导。各级公安机关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研究新情况,积极探索防范打击经济犯罪的新思路、新方法。要认真贯彻落实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抓紧建立防范、打击经济犯罪的预警机制、防控机制和协作机制,探索建立以信息情报为主导,以案件侦破为核心,专群结合的打击经济犯罪体系,全面提升防范和打击犯罪的整体水平。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要充分认识到在改革开放和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最具体、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依法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经济安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打击经济犯罪的摆上突出位置,认真抓紧抓好。

$$

第二篇: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困难策略

文章标题: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困难策略

一、经济案件侦查的难点

1、办案经费紧缺,这是长期困扰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问题。

①在打击经济犯罪过程中,这个问题更显突出。经济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往往携带了大笔不义之财,多逃往外地(有的甚至逃往境外、国外),犯罪所得转移隐匿地点多,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外出

追逃、取证、查帐次数多,范围大,费用支出大;

②公安部又明文强调办案干警不准同受害人同吃、同住、同办案,不准索取办案经费等;

③对追缴的地产、设备等固定资产需鉴定、评估,对有的帐目需要中介机构审计,而公安机关又无鉴定、评估等专项经费来源,需要从有限的办案经费中垫付,公安机关有限的通讯交通工具和办案经费,与侦办此类案件实际需要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大要案的查办更是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必然软化了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

2、取证难:经济犯罪行为取证难主要表现在取证的时间、空间跨度大,涉及的单位和人员多,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如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为隐匿罪证,往往跨省市、跨区域虚开,甚至几十个、十几个省市的不法分子相互虚开,公安机关如要获取“有货虚开”亦或“无货虚开”、“善意取得”、“恶意取得”的证据,往往需要依据发票线索,查明最初销货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和抵扣联是否一致,是否有所提供货物的能力,货物的来源是否真实等关键问题,而这些跨省市、跨区域的调查取证,所需周期较长,查证难度大。特别是有些案件对把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主观故意、危害后果、犯罪行为与后果的因果关系的侦查和证明就更难了。

3、发现难:经济犯罪的隐蔽性、预谋性及作案时间长的特点,使经济犯罪较普通刑事犯罪发现难。大多数经济案件不是发生在现在,只是事情败露在现在。作案的过程往往是

一、两年或更长的时间,所以说经济犯罪引发的后果具有滞后性。案情只有发展到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来偿还以前投资者的本金时,犯罪结果才会骤然爆发,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其次经济犯罪多与内部腐败问题紧密相连,许多部门是先掩盖起来,尤其是金融案件,先不报,实在包不住了,才报案,这样时过境迁,犯罪证据查起来就相当困难了。

4、法律适用难:当前法律、法规不完善,司法解释滞后,以致对部分案件性质的认定难以统一。有的行为有社会危害性,甚至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但法律无明文规定;有的法律规定过于抽象,表述概括性强,又无相关司法解释相辅,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如当前的传销是一种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大、影响坏、受害人多的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以法律规定按“非法经营罪”论处。但在具体的查办过程中,往往是有人无物,经营数额和财产损失很难认定,客观上削弱了打击的力度。再有公安机关的案前初查工作法律地位不明确。公安机关的案前初查由于没有立案,不在法律规定的侦查活动范畴之内,因此也不能行使侦查活动的职权和采取相应的法律强制措施和手段,如不能查询银行存款等,制约了侦查工作的开展。另外经济犯罪形式多种多样,手段狡猾隐蔽,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案件定性难度大。如实践中对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承包中经济纠纷与职务侵占往往难以区分,造成了公、检、法机关对此类案件的定性认识不一致,影响了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处理。

二、对策:

1、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搞好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重要保证。经济犯罪的特征和经侦工作的实践证明,无论是部署打击经济犯罪工作还是侦办具体案件,没有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都难以顺利开展和深入进行。公安机关对有关打击经济犯罪重要工作部署、重大行动和大要案件的侦办工作,以及在执法办案工作中遇到的重要困难和突出问题,要及时、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报告,对涉及有关部门和工作难度大的问题,及时请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出面协调,解决困难,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

2、统一思想,切实加强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公安机关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研究新情况,积极探索防范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要认真贯彻落实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抓紧建立防范、打击经济犯罪的预警机制、防控机制和协作机制,探索建立以信息情报为主导,以案件侦破为核心,专群结合的打击经济犯罪体系,全面提升防范和打击犯罪的整体水平。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要充分认识到在改革开放和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最具体、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依法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经济安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打击经济犯罪的工作摆上突出位置,认真抓紧抓好。

3、进一步建立适应现代经济犯罪特点的经侦模式责、权、利明晰的办案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经济犯罪案件一般案情比较复杂,办案环节多,存在一些案外干扰,必须制定出比较规范、严密的规章制度,从案件分工,案件受理、办案程序、赃款赃物管理到侦查员、大队长、支队长在案件办理中的责任都应用制度的模式规范下来,做到有章可循,以制度规范

执法行为,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要认真落实执法办案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不断增强经侦民警的法治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时效意识,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同时建立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竞争激励机制,围绕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经常性地开展破案竞赛,对工作实绩突出的,破获重特大案件的都要给予一定奖励,并及时报功请奖,以充分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

4、强化协作意识,建立符合实际,紧密高效的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①要建立、完善相关案件移送制度,明确办案单位、协作单位的权利和职责,各级工商、税务、烟草专卖、人民银行等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经济犯罪线索的,应及时向有管辖权的经侦部门移送,严禁以罚代处,经侦部门对有关部门移送的犯罪线索,应立即开展调查。决定立案侦查的,要与有关部门做好衔接工作,紧密配合,依法查处;决定不立案、侦查的,也应将结果及理由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②经侦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通过采取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设置联络员等方式,互通情况,交流经验,变松散型为紧密型协作。

③建立全方位地区间的协作机制,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形成全方位的犯罪信息和经侦办案协作机制,排除阻力和干扰,杜绝办案中的利益驱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困难策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困难策略。

第三篇:《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课程.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课程

《侦查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学》则是奠基在其之上正在蓬勃发展的一门新型学科,是一门大有发展前途的特色学科,是亟待研究探讨和加强人才培养的学科。《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学》内容新颖,内涵丰富,在高校课程中,在侦查学科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教学队伍

1、整体实力雄厚,综合素质高。课程负责人任克勤教授,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主任,侦查学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客座教授,“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全国《侦查学论坛》编委,广东省警察学会侦查专业委员。在公安高校从事侦查学科《刑侦》和《经侦》教学25年。教学评估多次获奖,科研成果丰硕,出版著作教材20多部,发表《经济犯罪侦查学基础论纲》,《广东经济犯罪问题初探》等经侦论文10多篇,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其中主持完成的省级课题《广东经济犯罪研究》获广东省“九五”规划优秀成果三等奖。多次立功受奖,是全国公安院校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经济犯罪侦查方面的学者。

主讲教师徐洪江、赵芳、李卫平等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李樱杕教授是我院专门为经侦专业教学引进的经济学专家,赵芳副教授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工行系统优秀教师”。多名教师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教学中,获教学评估一、二等奖,有的被评为“优秀教师”。五年来,共发表本专业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课程组教师积极参与了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规划教材”的编写,多人担任主编、副主编,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许多教学科研项目获得各种奖励。理论教学与模拟经侦实战教学相结合,特色鲜明。

2、团队精神强,总体结构合理。本课程教师知识结构合理,既有从事侦查学研究和教学多年的专家,也有从事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多年的学者,专业教学上不仅具有丰富的侦查教学经验,同样也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和实践经验。

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助教1 名;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占比为66.7%。

学历层次较高,有经济学硕士2名,法学硕士1人,在读法学硕士2名,在读会计学硕士1名,经济管理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2人。

年龄结构上中青年教师占优势。45岁以下的教师5人,占55.6%,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4名,占44.4%。年龄结构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

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参与经侦实践,实现“教官”和“警官”的角色融合。有3名中青年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4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指导了4名青年教师,有1人晋升为副教授,2人晋升为讲师,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3、教研促教改,教改出成效。从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特点出发,实施经济学、法学与侦查学知识及能力衔接的教学内容设计,推行“案例教学法”,强化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实战能力训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程组合作完成的《电化教育试验课程“刑事侦查学”》获得广东省高校第六批电教试验优秀课程二等奖。发表了《经济犯罪侦查学教学设计难点分析》、《广东经济犯罪侦查专业人才培养方略探析》等多篇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二、教学内容

1、内容设计上,经济学、犯罪学和侦查学融为一体,基础性与现代性相 统一。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体现了经侦课程内容的先进性。科学地把握经济学、犯罪学、刑法学与经济犯罪侦查学的关系。

2、内容安排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相互促进,教书育人效果明显。传授理论知识与侦查基本技能,课堂讲授和参与实践相统一,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熟练掌握经侦技能和提高执法能力相并重。

3、实践教学中,既有单项实验,又有综合模拟实训。针对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的特点,突出该课程的知识性、实战性、应用性,以提高经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和提高经侦能力为核心,重点采用模拟案件侦查的方式,具体采用经济犯罪侦查教学配合单项和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侦查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各项侦查技能得到有效地锻炼和提高。

三、教学条件

1、教材自编与合编相结合、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相配套,本课程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从1997年开始,由任克勤教授主编,由主讲教师徐洪江副教授、张玉海讲师等和实践部门人员参加,编写出版了具有高水平、并结合了广东特色的《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教材,供我院公安专业学生使用。

2003年徐洪江等又与刑警察学院合编了面向全国经侦学生的《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作为辅助教材。大部分主讲教师积极参与了6部公安部统编的“经济犯罪侦查系列教材”的编写。为学生自主学习,编辑了《经侦办案程序》教学光盘、搜集了教学录像近300盒(碟)音像资料,作为教学辅助资料;从实际部门复制了30多个经济犯罪经典案件侦破录像资料,作为案例分析教学资源。配合课程教学,编写《经侦实验训练案例教材》。具有鲜明特色的完整的教材体系。

2、实践教学环境具有先进性和开放性。我院近年来投资数百万元,在两个校区为侦查专业建立了实验训练场地,如模拟犯罪现场、模拟侦查实验室、模拟审讯实验室,心理测试实验基地,形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总面积400多平方米的侦查训练场地,为侦查专业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经济犯罪侦查专业作为目前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再次加大了专业建设投入,规划三年投入60万。已有完备的经济犯罪侦查课程、实验室、实践基地和网络教学的建设规划,正在分步骤地进行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综合训练实验室的建设。并与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佛山等公安机关的经侦部门建立经侦教学研究实践合作基地,从而为经侦专业教学提供优良的开放性实践教学环境。

3、网络教学资源开始启动,逐步发挥作用。校园局域网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先进的技术,我们依托校园网搭建的网络平台和提供的技术支持,有计划分步骤地将制作成熟的经济犯罪侦查课程资源和经侦相关的电子文献资料发布在网上,开展网上解疑、网上提交作业,拟建立网上BBS论坛,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自由互动交流,活跃思维、增长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查询信息、开展交流,拓展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经济犯罪侦查课程,涉及经济学、法学、犯罪学、侦查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交叉性学科课程,属多元化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学科,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因此,教学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1)实物照片、模型展示法。(2)案例讨论教学法。(3)诉讼卷宗阅读分析法。(4)模拟侦查实训法。(5)观摩见习教学法。

2、充分恰当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本课程的教学在2001年已全面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解决经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多媒体课件与案件资料演示法、案例教学结合,理论考试与实务能力考核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教学效果

1、同行评价较高,社会声誉很好。本课程教师在多年经侦教学过程中,同事反映本课程组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专业基础扎实,积极钻研业务,努力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得到同行一致好评。本课教师还承担了许多校外讲学任务,受中山大学、公安大学、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和基层公安经侦部门邀请,进行讲学和经侦业务培训,获得了校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得到了经侦同行的好评。特别是在2003年全省经侦执法大轮训和2004年大练兵活动中,本课教师受到省公安厅高度评价,有的受到嘉奖。

本课程在专业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条件、科研成果等方面,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我院是全国公安高校开设《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课程最早的学校之一,(1998年)也是公安高校成立经侦查教研机构最早的学院之一,更是全国公安院校开设经侦专业最早的院校之一。本课程现有2名教授、4名副教授。既有共享的侦查综合实验室;又正在建司法会计鉴定、假钞识别等经侦课程专用的经侦实验室。并有多个经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承担了多项省部厅级校级科研教研项目,成果丰硕。

2、学生评估优良。在教学评估中,多位教师获教学评估一、二等奖,多人位于班级前几名。依据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主讲教师教学效果满意,印象深刻。

3、课堂教学效果好。录像资料反映任克勤教授等主讲教师授课警容规范,仪态端庄、声音清晰洪亮、富有教学激情;备课充分,重点突出,难点分析透彻,逻辑结构严谨,结合案例,联系实战;语言形象生动;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六、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坚持教学科研办案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模式

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经侦实践办案。近年来,先后有7位教师参加办理经济犯罪案件100多起。教学服务经侦实践,服务队伍建设。负责人任克勤教授等主讲教师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为经侦实践部门讲课。经常应邀参加“经侦疑难案件会诊”。2003年参加了全省公安经侦部门“执法大轮训”的教学,2004年担任全省经侦部门“大练兵”指导工作。通过办案实践,更新充实教学内容,提炼研究课题,为领导决策服务。如赵芳副教授在参与经侦实践中,写出了关于《我省连续发生多起利用商业承兑汇票诈骗银行巨额资金案件》的调研报告,作为广东省公安厅《重要情况专报》报给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公安部,并通报全省公安机关,对领导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2、实践教学条件优越,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经侦教学既有共享的大侦查综合实验室;又在建设司法会计鉴定、假钞识别等经侦课程专用的经侦实验室。并有多个稳定的经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侦查能力培养。采取课堂讲授、实物演示、案例教学,特别是单项实验指导、模拟综合实训等多样 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成为经侦教学的显著特色。

3、主教材质量高,教材建设成效显著

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是本课程一大主要特色。课程负责人任克勤教授主编的《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是本课程指定的主教材,该教材在全国同类教材中出版早、水平高,被西南政法大学等政法公安院校采用。还被省公安厅指定为2004年全省公安机关经侦“大练兵”业务用书。该教材获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广东省九五优秀规划课题三等奖。分别被公安大学出版社、广东警官学院和广东省公安厅推荐参评“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材”。我国著名侦查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侦查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立根教授为本教材作序,给予高度的评介。课程组教师还参编了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规划教材”,并有多部合编教材。具有鲜明特色的完整的教材体系。

第四篇:谈谈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原则

文章标题:谈谈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原则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刑法》规定的经济犯罪行为,根据《刑事诉讼法》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依法进行侦查的一项专门工作。它是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保驾护航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我国,经济犯罪活动出现较迟,在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经济犯罪案件本身的特殊性,即无论是犯罪活动的方式、方法,犯罪主体构成上,还是犯罪后果的表现形式上,都对经济犯罪侦查机制与运行等等方面提出了有别于一般刑事案件,或者说传统侦查方法的诉讼要求。为此,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对经济犯罪侦查的原则作一些探讨。

一、主动进攻的原则。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一定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开展工作。要积极开展经侦基础业务建设,努力提高获取经济犯罪情报线索的能力和线索的质量。对已注册公司企业的背景要进行调查,已发现各种违法经济犯罪活动,并积极开展侦查,保持主动进攻的态势,强化打击措施,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同时,认真研究经济犯罪活动的规律性和特点,及时掌握情况,对不同时期突出的经济犯罪类型,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斗争。

二、依法办案的原则。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公正严格执法作为立身之本。既要严格执行实体法,又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经侦案件,准确定性是关键,所以尤其要注意掌握政策与法律,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去惩治罪犯,保护人民;无论在办案的任何环节,采取任何侦查措施,都要符合法定程序和要求,做到程序合法,手续完备,文书规范,处理适当。严禁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插手经济纠纷,要坚持原则,排除干扰,不徇私情,禁止办人情案、关系案,不搞任何形式的降格处理或以罚代刑。一定要坚持先立案,后侦查,尚未立案之前,不得采取任何强制措施和侦查手段。

三、注重证据的原则。证据是确保办案质量的关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全,就无法结案,无法移送起诉,达到实现刑法的目的。经侦民警要有强烈的证据意识和诉讼意识,从受案时起,就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以后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移送起诉等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仍然要依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全面地搜集证据,把证据搞扎实,不得轻信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对与案件有关的各种票证、印章、文书必须妥善保管,不能丢失、损失,使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济案件尤其要注重把握下列证据:1.书证和物证。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主要以大量的票证和合同为载体,以资金和物质的流动为主要形式,这些票证和合同往往可能直接反映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和过程,作案手段以及动机。因此,书证和物证的搜集和分析对经济犯罪案件的侦办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经济类犯罪嫌疑人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时,往往打着合法的幌子,把其违法犯罪行为掩饰为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在其供述中,犯罪行为人对这一点总是特别强调,也正是这一点上,往往容易暴露马脚。因而,应注意分析其供述与其现实行为之间的差异,发现破绽。3.软件等视听资料。

四、协同配合的原则。各级公安机关要树立整体作战意识,增强全局观念,排除干扰,主动加强联系,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协作办案,充分发挥打击经济犯罪的整体合力作用。要保证政令、警令的统一和通畅,上级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执法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下级公安机关必须认真执行上级的指令和决定,坚决摒弃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提出书面报告,但不得停止执行,拒不执行或者有意拖延的,追究领导者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人赃并重的原则。经济犯罪活动在给国家、集体、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打击经济犯罪工作必须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也只有从经济上打垮犯罪分子,才能真正起到惩一儆百,釜底抽薪,使经济犯罪分子不能东山再起,继续作恶的作用。对涉案的犯罪嫌疑人,要认真查明其犯罪事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禁以罚代刑,降格处理。对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特别是重要逃犯,无论其逃到哪里,即使是国外,都要千方百计将其缉拿归案,决不让其逍遥法外。在严惩罪犯的同时,要积极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保护其合法权益;对于与犯罪无关的财物,不得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更不得因办案而影响涉案单位的合法正常经营活动。

六、打击保护并重的原则。经济犯罪主要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往往与正常的经济活动交织一起,以合法的外衣掩盖着犯罪的实质。因此各级公安机关要善于把握政策和法律的界限,妥善的处理进与退、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既要严把经济犯罪立案关,积极侦查,坚决采取必要的侦查措施,依法严惩犯罪分子,决不姑息犯罪活动。同时也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着眼,无论在对企业法人代表采取强制措施上,还是在对企业存款汇款采取查询、冻结措施都要慎重,不能因查案而中断企业正常的生产和流通,尽量做到在办好案件,有

力打击经济犯罪的同时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的运转。对于企业一些偏离经济改革的行为或因经验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和失误,不构成犯罪的,决不追究,积极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对涉案的资产,要积极做好保全工作和追赃工作,全力挽回经济损失,以保护经济发展

《谈谈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原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谈谈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原则。

第五篇: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

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3-01-31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概念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义

念是1997年修改后的我国刑法第224条对合同诈骗罪所做的规定。这也是修改后的刑法新增加的关于合同诈骗罪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发展和完善中,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但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各种诈骗,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曾于《关于当前办理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中,对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刑事责任作了司法解释,但是未能反映利用罪的全部情况和法律特征,因此修改后的刑法增立合同诈骗罪是十分必要的。在对合同诈骗罪的理解中,关键词之一是应对合同的基本知识要有所了解。合同的概念

同也称契约,是民事主体即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消灭)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一词含义广泛,来看,它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这也正是本文中所提的合同的意思。合同的特征

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属于民事法律。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消灭)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一种合法行为,它能形成当事人律意义的事实后果。而这种行为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规定的条件,因此,它只有具备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才能预期的后果。而这种后果依当事人的意思由法律确定其效力。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协议。民事法律行为有单方和多方的区别,合同属于后者,是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同法》规定合同各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凌驾他方之上强迫他方为意思表示或接受意思表示。再次,合同并产生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合同是合同签约各方当事人的合约,一经成立,既受法律的保护又受法律的约束,因此各守。除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事先约定的以外,合同一经成立,任何一方就不得擅自变更、解除。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即的约定履行义务,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合同是商品交换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法律制度是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商品经济关系的内在要求和一般规则,供的基本行为模式。合同的种类

同的标准,可以将合同分为不同的种类。

偿合同和无偿合同。依据当事人双方有无对价给付关系为标准,可将合同划分为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有偿合同是指对价给付关系的协议。对价,即双方所作给付财产利益上的交易关系,一方作出给付后,有权要求对方进行给付。给括金钱财产,也包括工作成果、技术、劳务等。双方的对价给付必须存在于同一个法律关系中。无偿合同,是指当事给付关系的协议。该种合同一方提供他方财产利益后无权要求他方作出相应的回报。成性合同和实践性合同。依据合同成立是否应交付实物或为其他实践行为为标准,可将合同划分为诺成性合同和实践诺成性合同,又称诺成合同,是指只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且须核准登记,即能成立的合同。核准登记是该种合同的卖、承揽等大多数就是诺成性合同。实践性合同,又称践成合同,是指除意思表示一致以外还须实施实践行为后(如能成立的合同。借贷就属于这种合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依据合同双方的义务有无对价关系为标准可将合同划分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双务合同是指双方系的合同。一方只有义务而无权利,或他方虽有权利而无义务,或者双方都只有义务,但没有对价关系的是单务合同有偿合同虽然均以对价关系为前提,但前者对价关系定位于合同双方的义务,后者的对价关系定位于双方的给付。准合同和非标准合同。依据合同的必要条款之内容是否由法律直接规定为标准可将合同划分为标准合同和非标准合同指合同的必要条款之内容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合同,既由法律所规定,因此,标准合同的必要条款及其内容是不得由改的。非标准合同是与标准合同正相反,法律未对合同的内容作出直接规定的就是非标准合同。实践中,绝大多数合准合同。

头合同和书面合同。依据合同的形式可将合同划分为书面合同和口头合同。合同的形式是指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双方所表现形式。口头合同是当事人只用语言进行意思表示达成的协议。集市上的现货买卖就多是采用口头合同的形式交易便易行。书面合同是指用文字表示双方达成的协议。书面合同可以是用口头方式或通讯方式订立,但双方协议的内容文字固定下来,其优点是有据可查,因此重要的合同都是书面的合同。书面合同也可以分为普通的和特殊的两种,需要鉴定的则是特殊的书面合同。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依据合同是否须具备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将合同分为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合同必须具备法为要式合同,房屋买卖、信贷等合同就是要式合同。由当事人自由选择的形式形成的合同是不要式合同。

合同和从合同。依据合同是否有从属性为标准,可将合同划分为主合同和从合同。主合同是不依赖其它合同而独立存之,以其它合同的存在为前提的为从合同。

类除了上述的以外,还有其它的分类标准和类型。如依据合同的名称是否为法律所规定的为标准,可将合同分为有名同以及混合合同。依据合同内容是否是当事人一方预先确定为划分标准,可将合同分为附合合同和非附合合同。依据三人设定权利为标准,可将合同分为为本人设立的合同和为第三人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订立、担保和履行

同的订立。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的法律行为,必须是双方合意才能成立,因此合同的订立是一个相互协商的过程。签订多,但一般都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是一方(要约人)向他方(受要约人)所为签定合同的定约的提议。思表示的三个要素,即一是追求一定法律后果的效果意思;二是决定表露效果意思的表示意思;三是要有表露效果意。承诺是受要约人为使合同成立所进行的完全同意要约内容的答复,承诺和要约的结合,即为合同。同的担保是法律规定的或者合同当事人双方约定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履行合同的保证手段。它是确保因合同所形成的的一种保证措施。保证合同履行的措施有保证、抵押、定金、留置以及违约金等多种。

履行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依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全面地正确地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实现合同规定的权利。这种履行,不能是部分地履行而只能是全部地履行,凡是法律或合同中对于主体、标的、地点、时间期限、方式、价款或质量的规定等都要正确地、适当地履行,否则要承担违约责任。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同的变更是指合同不改变主体而变更内容,或不改变内容而改变主体的行为。

同的解除是指享有合同解除权的一方所进行的终止(消灭)合同关系的行为,解除是一种单方面的法律行为,是一种除的效力是合同的消灭。二)合同诈骗罪的法律特征 客体方面 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亦称双重客体。本罪一是侵犯了国家对经济合同管理的秩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合同。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就是对国家管理经济合同秩序的侵犯。二是,本罪是对公私财产所有权的侵犯。如前所述,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合同进行的欺诈他人财物的行为,所以,它也侵犯了对方当事人的公私财产所有权。体方面

骗罪的主体是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法人组织和非法人组织)。在犯罪主体的认识上,对自然人一般不难认识和对单位犯罪的认识和把握。我国刑法第三十条对单位犯罪作如下的规定:公司、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法律责任。因此,作为实施合同诈骗罪主体的单位,是指公司、企事业单位、机关、的企业不仅包括国有、集体等性质的企业,也包括私营、三资企业等。因为,对实施犯罪的单位,我国的刑法并没有制性质作出是否是国有、集体、私营的限定。

合同实施诈骗犯罪的单位主体的认定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单位合同诈骗行为必须是经单位决策机构决定或在其职权范围内决定实施的,这是单位合同诈骗与个人合同诈骗的主要区别点。所谓单位决策机构是指单位有权作出如公司的董事会。单位负责人一般是指单位的正职行政领导,或正职领导不在时,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人。如果单位在没有得到单位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以该单位的名义对外签定合同实施合同诈骗的,不认为是单位合同诈骗,而认定骗。二是单位合同诈骗必须是利用合同实施诈骗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如果仅是为单位的负责人或某个人、某些人位全体谋取非法利益,也不认定为单位合同诈骗,而认定为是个人合同诈骗。观方面

主观方面,本罪属于故意犯罪,且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行为人实施犯罪应是出自非法占有他人的公私财物的直接犯罪意或过失均不构成本罪。在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的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的直接故意与普通诈骗的犯罪故意有区别。普行为人实施犯罪前就已经形成了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故意,而合同诈骗犯罪则不完全是这实施犯罪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犯罪意向,与他人签定合同就是为了骗取他人的钱财。有的却不是。在签定合同时对于是在其内心深处是处于并不清楚,或说是游移不定的心理状态。履行合同和不履行合同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思想准备处于随机状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签定合同之后或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其内心的意图才逐渐清晰并确定下来,者是不履行合同而骗取他人财物。在正确区分经济合同纠纷和经济合同诈骗中,要考虑这一情况,对行为人在合同的至案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认真地考察、分析研究其内心动机、目的的演变及其客观外在的表现,以予以正确地把握。观方面

诈骗罪的客观方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第一从概括的角度,来认识其基本特征。第二从刑法的规定来认识其具体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基本特征

方面,合同诈骗罪必须是利用合同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基本特征有三点。骗行为是在签订合同或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实施的,也就是说是利用了合同的形式实施诈骗犯罪。这是区分合同诈骗式诈骗犯罪的重要标志。具备合同诈骗罪的首要因素是当事人之间签订了合同,犯罪嫌疑人以合同的形式骗取了对方的种已经签订或正在履行的合同是否是按法律规定的有效合同,则又另当别论。因为,在合同诈骗犯罪中的合同,有的效的。凡是不符合合同法规定的、不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条件的,绝大多数都是无效合同。也有的是有效的,在订,但在履行过程中,犯罪嫌疑人采取了欺诈手段而不履行合同的约定,并具备了非法占有的目的,则也构成了合同诈征。

为人必须是采取了欺诈的手段。虽然在刑事欺诈和民事欺诈两者之间有区别,但就欺诈的行为方式而言是没有什么不具体表现概括地说都是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在合同诈骗中,虚构事实是行为人采用的积极作为的欺诈手段,使得订当事人信以为真,自愿交出财物、上当受骗。隐瞒真相是行为人采用的不作为的欺诈手段,即行为人向对方当事人有情况而不告知,遂使对方被骗,当然如果按法律、合同约定或交易惯例没有义务告知的,则原则上不应认定为欺诈行为人骗取的财物价值较大。因为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或履行合同中,骗取他人较大财物的行财物没有达到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定数额,则其社会危害性尚达不到定罪科刑的程度。因此,这一条也是合同诈骗罪基本特征之一。

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具体表现

骗罪的具体表现应从刑法的规定来认识。依据我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有五种具体表现。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它虚假的产权证明做担保的;

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条具体表现中,前四条基本涵盖了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合同诈骗的行为方式,而第五条,则是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在前确的骗取他人财物的“其他方法”,留有余地,以利于在适用法律中与合同诈骗犯罪作斗争。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特性

同诈骗犯罪是经济诈骗犯罪的一个类型,它既有与其他经济诈骗犯罪如金融诈骗相类似的特点,即都是利用欺诈的手,同时,它也有自己固有的、基本的特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合同诈骗还呈现出不断发展、蔓究这些特性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加强对合同诈骗犯罪的斗争。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特性 行为的复杂性

放以来,在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贯彻“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合同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经济活动中使用最频繁的概念之一。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经济环境相对复杂、经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而合同的类型、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犯罪分子就利用了这些情况,在领域中利用合同进行欺诈、实施犯罪,以谋取非法利益。这就造成了合同诈骗犯罪行为的复杂性。这种犯罪行为的复表现为与各种经济合同纠纷相互交叉、纠缠,难以区分。在合同诈骗犯罪的侦查中出现的定性难,也正源于此。形式的“合法性”

前所述,在合同诈骗过程中,犯罪分子是利用了签订或履行合同这一“合法”外衣,实施诈骗犯罪。在形式上,或从是合法的,有的合同在签定、履行中亦有部分是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的,这就使得对方当事人容易上当受骗。手段的多样性

诈骗犯罪中,犯罪行为人多具有较高的智力,他们在相关的经济领域中,利用自己的专长、知识等实施犯罪,根据经,新兴经济行业的兴起,不断变化作案的手段方法,使得合同诈骗犯罪的手段日趋多样、隐蔽和智能化,为的是既能罪,尽快获取非法利益,又能逃避法律的制裁。犯罪区域的流窜性

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在市场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支配下,人口、资金、物资、信息等各种市场资源的配置和前的活跃、变动不居的态势。而经济合同诈骗犯罪分子,为了既使犯罪得逞,又妄图逃避法律制裁,故要千方百计地,在甲地诈骗、乙地销赃、丙地藏身是其惯用的手法。而利用前述市场经济的人、财、物大流动的态势,经济合同诈犯罪区域的流窜性就愈益明显。会危害的严重性

市场经济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一种纽带,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正常有序的运行,起着极其巨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经济法制还不够健全,市场经济运行还不够规范,市场经济主体对了解等,大肆进行合同诈骗,使得这类经济诈骗犯罪呈现不断发展、蔓延的趋势,对社会的危害也日益加剧。经济合危害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严重违反了国家对市场经济中合同管理的制度,侵犯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 骗犯罪是对国家的经济合同管理的制度和秩序的严重侵犯和破坏。这类犯罪愈演愈烈,导致了在我国经济领域里出现遍的合同信誉危机,这种合同信誉危机表现为两大方面。

是合同的签约率降低。目前书面签定的合同越来越少,只占交易总额的50%。而其他交易方式则退化到一手交钱一手易方式上,这对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一种严重的阻碍。究其原因,就是对合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度,在合同诈骗犯场经济主体对合同的不信任,认为是没有意义的白纸,不能保障其合法利益。

是合同的履约率降低。由于欺诈性合同的增加,合同履约率也在降低。根据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统计,各种欺诈合同总数的3%,合同履约率已从九十年代初的70%下降到目前的50%,而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一些不法分子在合同的备合同签定的要件,而形成虚假合同,并主观上存在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犯罪故意,最终造成合同诈骗犯罪案的本身没有履约能力,签定合同后并不否认自己是欠帐,但就是不打算履约,致使履约率越来越低。严重侵犯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公私财产所有权

骗犯罪活动的产生、存在和蔓延,使得国家、集体和公民私人的合法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合同诈骗的受害人中国有企事业单位损失最重。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积累,我国的国有企业已经亿元的固定资产。合同诈骗分子正是看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巨额资产,利用合同实施诈骗,以鲸吞国家的财产。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合同诈骗中国有企事业单位占受骗单位总数的八成以上。国有企事业单位受骗金额,占受骗总上。每年国有企事业单位由于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中上当受骗,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数百亿元。合同诈骗犯罪案件在当前形势下的新特点

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扩大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合同诈骗犯罪也随着形势的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动向和发展趋势。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罪主体的变化

骗犯罪的主体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就自然人而言,团伙犯罪、集团犯罪有所增加,而单个人犯罪减少。一般来犯罪若是单个人作案,不容易得手,若是多人实施,事先预谋,明确分工,则相对易于得逞,所以在合同诈骗犯罪中是自然人的,犯罪团伙或有组织的犯罪集团作案逐渐增多,就成为新形势下自然人实施的合同诈骗犯罪的主体特点之位而言,过去以法人、单位实施合同诈骗的案件相对较多,有一些单位钻经济的或刑事的法律不够健全的漏洞或空子骗犯罪。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在立法方面不断地注重对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单位、法人实施度有所增加,致使单位犯罪的案件增加幅度不大,有的省区还会有所减少。但是受能获取巨额非法经济利益的驱动,业单位仍敢冒违法犯罪的危险实施合同诈骗犯罪,所以单位犯罪仍占一定的比例。地域的变化

骗犯罪是经济诈骗犯罪的一种,经济诈骗犯罪以往多发生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或大中城市,而今,中央提出并战略前后,合同诈骗犯罪正向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蔓延,使本来就不富裕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经在合同诈骗中上当受骗、损失惨重,经济发展更加困难。这是犯罪地域变化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合同诈骗犯罪在化是逐步与境外相连,形成犯罪的国际化趋势。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与国际的经济交往日益扩大或频繁。在世,在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境内外的犯罪分子或犯罪集团跨国(边)境,相互勾结,使合同诈骗犯罪呈现趋势,这也应该引起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的足够重视和注意。同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要点 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立案

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中,立案是第一个重要工作环节,也是顺利开展侦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该类案件的立案工作受理案件、初步调查和依法立案三个方面的工作。合同诈骗案件的受理

骗案件的受理,首先要明确这类案件的来源。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它们一是被骗事主的报案;二是人民群众(包举报;三是犯罪嫌疑人的自首;四是上级机关(包括党政领导机关)的交办;五是工商管理、人民法院(主要是经济能部门或司法部门的移送等。不同来源渠道的案件受理内容也不尽相同。

对被害人报案的受理

诈骗犯罪案件报案人的询问是此类案源受理的主要方式。询问要围绕三个主要方面展开。一是对被害人本人情况的了是自然人的,要了解、掌握其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对单位被骗的也要了解其名称、经营范围住所地以及所有制性质等基本情况。二是要了解并掌握报案人所报的案件情况。要让报案人对所报案件的发生时间、后果(主要指直接经济损失)以及所涉及的人员(除了犯罪嫌疑人外,还应包括与案件有关的知情人、证人、交易中介在询问中要注意问清合同正式签订的或合同涉及钱款交易的具体地点,因为这涉及到案件的管辖问题。三是对犯罪嫌所指控的诈骗行为人的情况。对被害人所指控的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的询问和了解,内容上与被害人所问的基本一然人还要问清其体貌特征、衣着打扮、口音方言等以利于侦查中对其抓捕或查找。在询问中要求所述情况应当真实、对群众(包括知情人)举报的受理

众(包括知情人)对合同诈骗案件的举报是合同诈骗案件来源的重要方面之一。这种举报的方式既可以是来信、来访电话等其它方式。举报的方式方法可以有所不同,但我们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的民警对群众的举报都应当予以认真地接论是对来访者的询问,还是对群众来信的审阅,亦或是对电话举报的受理,都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和掌握举报人所知道的涉及合同诈骗案件的或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有关情况。是其本人自己耳闻他人所言,是谁所言等,以及举报人对其所了解情况的分析判断;

了解举报人本人的基本情况,有些举报人是单位犯罪中涉案单位的职员,又是匿名举报,在信访或电话举报时尤其应调查时要避开涉案人员,又要通过相关途径去弄清举报人的真实身份; 了解举报人与所报案件的被害人或犯罪嫌疑人的关系; 了解向公安机关举报的真正动机、目的等。对犯罪嫌疑人自首的处理

骗犯罪的嫌疑人若到公安机关经侦部门自首时,负责处理的民警要注意通过讯问了解掌握的内容有: 解自首者本人的基本情况;

解他实施合同诈骗的时间、地点、过程、后果,若是多次作案,每一次的作案事实都要了解清楚; 是单位作案或团伙作案,还要了解他所知道的涉案的同伙或单位犯罪的其他涉案人员的情况; 作案已经得逞,则要了解作案所得的非法利益、赃款赃物的去向等。

首人所交代的作案情况的讯问后,还要注意分析判断其所交代的是否其全部作案的事实。因为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事实,不能以自首论处。此外也还要分析确定其所坦白的作案情况是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还是相反。这也涉及到的刑事处罚。

对党政领导机关交办案件的受理

同级或上级党政领导机关交办的涉嫌合同诈骗的案件,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应当认真对待,因为这些案件一般都是大要领导机关不会轻易做出交办的批示。对这些交办的案件,不仅要对案件的当事人需要仔细询问(调查询问的内容与上举报人等询问的内容基本相同),而且要认真领会上级领导对案件的处理的指示精神,在受理工作告一段落后,应及导机关进行汇报,以利于征得领导的进一步指示和侦查工作的开展。对有关部门移送案件的受理

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移送的合同诈骗案件的部门主要有工商、技术监督、产品质量管理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人民法院、司法机关。这些部门和机关在其日常工作中若发现合同诈骗犯罪案件,则按照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移送的案件时,公安机关经侦部门要按照刑法对合同诈骗的有关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及最高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对经济犯罪案件相互转交、移送的相关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要特别注意对所移送案件及对案件性质的认定,看是否是合同诈骗案件以及是否是应由本部门管辖、侦查的合同诈骗案件,若材料不全或性质,应与移送的部门或其它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协商解决。对合同诈骗案件的初步调查

受理案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初查,重点仍然是在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审查基础上对案件性质的正确认定。为求报案人、举报人或案件移送者等向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提供能证明合同诈骗犯罪成立的各种证据材料。这些证据材料明被害人的单位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合同诈骗发生过程的情况、涉案赃款、赃物的有关情况等等,有时就已经进行了调查,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有的则尚未涉及到,在初查中应基本完成,为正确立案提供必要的条件对合同诈骗案件的立案、后侦查是刑事案件侦查(包括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程序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而在合同诈骗案件的侦查中,正确后侦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经济合同诈骗和经济纠纷往往交织在一起,如果弄不清案件性质,仓促立案,就很可能犯的错误,而该立的案件不立,也会放纵犯罪。因此要在前述受理、初查工作完成后,按照侦查程序的规定,正确填写的相关表格,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领导批准后,方可立案侦查。

对合同诈骗犯罪事实的侦查

案件的侦查中,主要应侧重对犯罪嫌疑人及其作案的手段、方法、结果以及案件过程等事实情况进行调查。合同诈骗虚假和欺诈。作案人的身份假(如伪造身份证、伪造法人证件、营业执照等);签定合同过程虚假(如伪造合同书、供他人所有的货品以隐瞒其无货的假象等)等等,对这些诈骗活动的情况都要通过运用侦查措施手段予以调查核实。下几方面。

犯罪嫌疑人真实情况的调查

诈骗中,作案人很少使用其真实身份,有的即使是使用真实身份,但在其职业、住址等方面也是隐瞒真相,若以单位诈骗,则单位的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件等也有不少是虚假的,为的是在作案得逞后逃避法律的制裁。为此,经侦部通过对被害人以及其他有关知情人的询问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年龄、原籍、住所、职业等真实情况,有条件的还商行政管理、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调查了解情况或发现侦查线索。作案过程的调查

诈骗的作案过程来看,犯罪嫌疑人大多是在合同的签定、履行等方面进行欺诈。因此,在作案过程的调查中主要应对在这些方面的情况进行认真地调查了解。具体有以下几点工作内容: 查清嫌疑人的主体资格是否真实 正常的经济交易活动中,签约是为了履约,因此必然要求签约双方的主体资格是真实的,如果签约时就以假的身份、虚构的单位或者假冒他人名义签定合同”,则即可说明其有实施欺诈、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目的。为此要查清嫌格是否真实。

查清嫌疑人客观上有无实际履约能力或担保

力是指合同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在约定的时间、地点,以合同约定的方式,完成合同约定的民事法律行约担保是指合同当事人为履行合同而向对方当事人提供的担保物权,或有第三者为其履约提供保证。实际履约能力是件和基础。合同诈骗犯罪的目的是以签定合同的形式非法占有对方财物,所以一般在客观上犯罪嫌疑人不具备实际履约应的担保或虽有担保却是虚假的。因此对这方面情况的调查也是很有必要的。查清嫌疑人有无实际履约行为

观上有无实际履约能力既是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合同诈骗的主观目的前提,也是调查的工作内容,这在前面已经论及够,因为即便客观上有实际履约能力而不履约,为了是将对方的预付款、定金或其它合同标的物弄到手后就逃之夭夭诈骗犯罪的伎俩之一,因此还应查清嫌疑人有无实际履约行为 4)查清犯罪嫌疑人不履约的原因以及事后态度 的履行中,毁约的或不履约的,不一定全是合同诈骗行为,要看行为人是否为履约作出过实际的努力,查明其主观上的诚意。如果事后拒绝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甚至“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诈骗犯罪。反之,则不构成合同诈骗,因此要对这方面情况调查清楚。查明涉案资金和财物的流向

诈骗行为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一般在取得对方当事人的资金、财物后,根本不用于履约活动,而是大肆挥霍,或挪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款、财物的犯罪目的,为此也应对此进行调查。个方面既是调查犯罪嫌疑人作案过程时应了解掌握的内容,也是分析案件的性质以及犯罪嫌疑人罪行轻重的事实依据查清楚,还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证据。犯罪证据的发现、收集

证据的发现、收集、获取,应采取多种措施和广辟途径进行。具体工作要点有: 对侦查初期阶段已获取的证据材料的分析研究和补充 的工作有两点。一是对被害人或举报人提供的证据材料的分析研究和补充。在这些人员报案或举报时就已经按经侦部、提供了一些犯罪证据材料,但有些还不准确、全面,因此要对此分析研究,需要补充和完善的,一方面可以安排被律师、法律顾问等以其职业身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调查取证,另一方面由经侦人员采取调查等措施解决之。二移送的证据材料,在合同诈骗案件侦查初期阶段的受理案件和初查中,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或司法机关就已经向公安机供、移送、转交了一些犯罪证据材料(无论其是否移送合同诈骗案件)。对这些证据材料,侦查员要认真分析研究,有关部门的办案同志介绍工作情况,以确定其已经获取的证据材料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有不尽完善的,应采取措施补采取搜查、扣押等措施获取证据

成熟或有必要时,应对犯罪嫌疑人的住所、藏匿地点、涉案物品的隐藏地点进行搜查、并对已获取的涉案物品等物证封和扣押。涉案证据材料需要进行鉴定的应该由刑事技术等有关部门进行鉴定。采取查帐措施获取证据

合同诈骗犯罪的单位其经营活动的帐目中,存有很多能证据其诈骗行为的票据、单证等证据,因此对涉案单位的帐目要时进行司法会计鉴定,能获取有关的证据。采取查询、冻结措施获取证据 合同诈骗犯罪活动中,犯罪嫌疑人多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入、流转骗得的资金。因此,对涉案赃款、资金及时既能获取证据,也能减少被害人的经济损失。采取审讯与调查、搜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证据

犯罪嫌疑人被缉捕归案后,要及时讯问获取口供,在调查中对其口供进行核实和甄别;在审讯中了解了赃款、赃物等点以及犯罪同伙的藏身地时,要采取调查和搜查等措施,继续缉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和获取犯罪证据。

合同诈骗案件侦查的终结

合同诈骗案件侦查中,犯罪嫌疑人已经悉数缉捕归案、应获取的证据材料也已获取,侦查就可以进入终结阶段,侦查主要有:对侦查中所获取的证据材料进行整理、审核,注意侦查工作在法律手续上是否完备、在程序上是否合法、诉范等,若无需要继续工作的,就可移送人民检察院。

下载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困难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困难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侦查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存在的困难与完善途径

    商业贿赂犯罪是一种新型经济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的出现,破坏了公平竞争和正常交易秩序,破坏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妨碍社会主......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讯问的三阶段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讯问的三阶段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犯罪嫌疑人不仅有一定的权力和社会地位,而且文化素养比较高,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甚至有的犯罪嫌疑人自恃位高权重和具有强有......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难点及侦查机制建设doc

    目录 引言 …………………………………………………………………………2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概念以及犯罪类型 ………………………………2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现状以及......

    实训项目总结报告:逃税犯罪案件侦查

    实训项目总结报告:逃税犯罪案件侦查【实训目的与要求】通过案例,掌握逃税犯罪案件的立案审查、犯罪特点、侦查途径和基本证据要求。【实训对象】经侦专业【实训课程分组及课时......

    实训项目总结报告:合同诈骗犯罪案件侦查

    实训项目总结报告:合同诈骗犯罪案件侦查【实训目的与要求】通过模拟侦查,掌握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立案审查、司法认定、侦查途径、证据规格。【重点和难点】合同诈骗犯罪的侦查......

    从侦查的角度破解渎职侵权犯罪案件

    从侦查的角度破解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取证难”冯昌燕渎职侵权犯罪实际上就是职务犯罪的一部分,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实训项目总结报告:串通投标犯罪案件侦查

    实训项目总结报告:串通投标犯罪案件侦查 【实训目的与要求】 通过案例,了解串通投标犯罪案件主要犯罪手法,针对性地选择侦查途径开展工作,围绕犯罪构成进行调查取证。 【实训对......

    经济犯罪案件举报报案须知

    经济犯罪案件举报、报案须知 一、发生在我市范围内的经济犯罪案件,可以向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举报、报案,也可以向案发地公安分局经侦大队举报、报案;发生在我市各区(包括葛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