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国经济林高产优质的发展思路
浅谈我国经济林高产优质的发展思路
【摘要】 经济 林产业的 发展 目前已成为我国农业增产、资源增殖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政府制定政策及规划、经济林的 科学 种植管理、产品的深加工、走品牌路线、建立经济林的产业化等多方面入手,保障经济林高产优质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林 高产优质 发展思路经济林已成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为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 农村 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政策扶植,科学规划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 历史 时期,经济林的发展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大作用。但经济林的发展不是个短期的盈利项目,不能给农民带来即时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政府切实政工期刊/zgsfb/加强对经济林发展的宏观管理,合理制定规划,联合相关部门从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两方面双管齐下。2007年8月,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等7个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从税收、财政、金融 等多方面实施优惠政策积极扶持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其中对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建设,经济林果品储运、保鲜、分选、包装、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及 现代 物流配送产业等给予明确的产业扶持。从良种的引种、繁育到科学种植、规模化推广,从招商引资到产—供—销一条龙的基地建设,到各项目资金的投入到品牌的建立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二、科学种植,提高品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产业化步伐的加快,经济林产品的供给在整体上已从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产品的优势正在由以前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目前我国果品品质虽然已有大幅度提高,但仍存在由于提前采摘而造成的果品成熟度不足、果品颜色和光泽不正、形状不一致,大小不均匀、果实口感较差、风味不正等问题。并且,在果品的生长管理阶段仍存在着使用农药不当、滥用生长激素等问题,不可避免的造成果品品质低、农药残留超标,与国际产品标准相差甚远。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水果的优质果率约在35%左右,果品产量中仅有5%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还有近15%是属不合格产品,而发达国家的优质果率已达到70%,符合出口标准的高档果品占50%以上。因此要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使科学种植理念融入到经济林产业管理的各个阶段。引导农民对低产园改造和老品种进行改良,选用新优品种,建立新品种种植基地,优化品种布局。根据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名特优经济林新品种,保证优良品种的供应,推广栽培新技术,及时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无公害栽培管理经营理念,多施有机肥,适期疏花疏果,多用系列促产增收增质技术,少用、不用植物生长激素,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市场需求适时采收、贮藏、运输,有利地提高经济林产品质量,保障了经济林产业较快发展。
三、产品深加工,品牌促 发展在我国,重生产轻加工、重造林轻管理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我国是 经济 林产品生产第一大国,但创造经济效益方面多为原料直接出口,产品加工率较低,经济林产品加工是当前生产中薄弱环节。比如,水果深加工比例仅占水果总体产量的11%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果品加工占果品产量的比例一般都在35%以上,有的品种甚至达到80%~90%以上。因此为使产品增值,提高经济效益,要加强深加工环节的力度。建设经济林产品加工 企业 要按 工业 投资建设程序进行,依托当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可行性论证,切忌盲目性投资。开展深加工、精加工,把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在深加工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自有资金与引进资金相结合,科技支撑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结合当前形势与长远利益,注重发挥地域优势,发展区域化生产,扩大规模效益,形成基地经济新格局。
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产品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品牌的竞争.特别是在信息社会,产品从诞生之日起就应当拥有自己的品牌。因此要不断加大对品牌建经济论文发表/jjlwfabiao/设的投入,推进品牌型建设。健全市场机制,转变产品重加工,轻销售的现状,做到生产—品牌—销售三项接轨,增加品牌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引导农民走产业化路子,调整产业结构,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地域特色,避免注册商标的重复性竞争,避免“一种特色产品,多个注册商标”的分散局面。我们要开拓经济林产品市场必须要创经济林产品名牌,实施品牌战略。
第二篇:浅谈原州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浅谈原州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原州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经果林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建议及重点建设的内容、保障措施。
[关键词] 特色经济林产业 现状及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5)10-0141-01
近年来,在原州区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林业部门依托地方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以自治区林业特色产业政策为契机,以市场为引导、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不断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规模,提升产量和质量。特色经济林产业概况
2000年以来,我局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积极培育和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形成了以北部清水河流域川塬区为主的枸杞产业带,以西大路和东部黄土丘陵河谷台塬区为主的桃李杏及小杂果产业带。全区现有经果林面积8.5万亩,其中枸杞种植面积2.5万亩,以红梅杏、早酥梨为主的特色小杂果6万亩;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作物在生态移民迁出区示范种植1000亩以上,长势良好。
1.1 枸杞产业
枸杞是我区主要经果林产业,主栽在彭堡、头营、三营、黄铎堡等乡镇,涉及茨农2万余户;已成为宁夏枸杞主产区之一。目前面积2.5万亩,全面采取无公害生产,实现年产优质枸杞干果产量达到39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56亿元。培育宁夏正杞红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个,种植面0.5万亩。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左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2010年,原州区已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这为全区枸杞产业标准化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早酥梨产业
主要集中在河川乡上黄等村,面积0.7万亩,平均亩产量2800kg,早酥梨年平均总产量300万公斤,年总产值达到600万元。
1.3 红梅杏产业
红梅杏个小、味道甜、色泽好、存放时间长、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主要集中在河川乡上黄、黄河村;头营镇徐河、马园村;彭堡、中河、官厅、寨科等乡镇,面积近10000亩,种植方式多以农户散种为主。集中连片约为4000亩,其中红梅杏挂果面积约为2000亩,平均亩产量2240kg,年总产量达到450万公斤,年总产值达到2600万元。经果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在枸杞基地建设上,无公害生产控制力量有限,枸杞采摘、烘干基础配套设备条件有限。
2.2 早酥梨、红梅杏晚霜冻危害严重,限制了产业化发展。早春晚霜冻频繁发生。极大挫伤农民的积极性,造成果农对果园管理不够,使早酥梨、红梅杏等小杂果产业发展缓慢。经果林产业发展规划及建议
3.1 “十三五”期间,经果林特色产业发展思路
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富区”的发展理念,以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前提,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创新机制,推进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技术服务,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建设科技示范点,示范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好枸杞和小杂果“两大林业产业基地”;大力推广优新经济林树种,逐步更新枸杞品种;培育壮大林业优势特色产业,构建我区林业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原州作出积极贡献。
3.2 “十三五”期间,经果林特色产业发展建议
3.2.1加大林业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市区两级整合资金对枸杞栽植进行补贴,地方资金每亩再补助200元,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以带动原州区枸杞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3.2.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对枸杞集中产区新建烘干温室,并给予相应补贴,建议每处补助15万元。
3.2.3鼓励扶持红梅杏、牡丹等其它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3.2.4增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大力推进农村农业经营管理实用人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经营水平。
3.2.5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林果产品市场流通。建设重点
4.1 特色经济林
发展特色经济林1万亩,其中:彭堡镇种植枸杞0.05万亩,头营镇种植枸杞0.2万亩,三营镇种植枸杞0.15万亩,黄铎堡镇种植枸杞0.1万亩,河川乡种植红梅杏0.2万亩,古树林场种植红梅杏0.1万亩,马渠林场种植红梅杏0.2万亩。
4.2 重点推广油用牡丹、苦水玫瑰、文冠果等经济林树种
发展木本油料产业2.8万亩,建成油用牡丹基地1.7万亩,文冠果基地1.1万亩;培育木本油料种苗0.15万亩,其中培育油用牡丹种苗0.1万亩,文冠果种苗0.05万亩。科技推广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普及标准化、设施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在职技术人员新技术培训力度,鼓励技术骨干学习深造、异地交流学习,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加强技术交流。同时,不断强化新型农民技术培训。保障措施
6.1 科学规划
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科学布局,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原州区经济林产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
6.2 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大力推广普及标准化、设施生产技术,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特色产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
6.3 加大绿色有机生产,保障市场畅销
积极提倡统防统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应用,科学施肥,大力生产绿色、有机产品,加强市场调节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优势特色林果产品的市场流通。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将特色林果产业建设与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建设内容丰富多样的特色观光林果庄园、农家乐、休闲垂钓中心、民俗观光村等。
参考文献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段俊平撰写的《商南县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2]《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22期高科撰写的《固原市原州区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三篇:经济林发展之作
从提高人民收入角度分析经济林发展前景
总体而言,经济林发展的前景广阔。经济林兼有经济和生态等多种效益,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更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它不仅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创造比经效益大十几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经济林发展现状
以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为例,退耕还林工程区大部分为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贫困后进区,当地农民以耕种为主,无就业门路,经济收人低,生活困难。但我国现行公益林补偿制度存在法律制度的缺陷、政策制定的缺陷、地方执行过程中表现的缺陷 等,以致于在具体工作中难以有效的开展和实施,挫伤了人民管林护林的积极性。单纯的生态公益林无法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如果是营造生态经济林可以有效的提高人民收入,人民收入水平因发展经济林得到了提高,又反过来促进生态经济林长远发展,生态效益也更高。
目前,我国有2610万贫困人,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区。山区的脱贫致富,优势在山,希望在济林。许多实践证明,在山区发展林果业是现阶段最直接、最有效并能迅速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许多贫困县把发展经济林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把林果业办成了山区经济的技术产业,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不少山区群众靠林果业脱了贫,发了家,致了富。
经济林以其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收益期长和家家户户都能干的特点,深受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兴林致富,致富必须首先发展经济林,已形成社会的普遍共识。河北省果品业已经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产业之一,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一些经济林大县依靠经济林的发展,由过去的“财政穷县”变成了“财政富县”。在有些地方实施生态经济林工程造林模式,在建成5^“6 a后产值可达1 500^-3 000元/666.7 m2,直接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每年辐射推广近0.7万hmZ,则年经济收人可达15^-30亿元。我国经济林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我国经济林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经济林提高其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1)重造轻管,重面积轻质量的问题仍然存在。(2)经济林生产的产业化程度低,综合效益不高。(3)经济林产品安全性。
针对第一点,经济林,尤其是果树发展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使先进适用的技术进入更多的农户。大力引进、培育名优新品种,筛选优良乡土树种,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苗木标准化建设,提高苗木质量;规范苗木市场管理。大力发展森林食品和工业原料等名特优经济林种植基地;依靠技术进步,开发适销对路的经济林新品种,提高经济林产品的单产和品质。
针对第二点,经济林产品加工是当前林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为使产品增值”提高经济效益“仍要重视加工产业特别是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过去”我国森林食品大都是以原料直接出口的“让别人转化增值”加工成各类商品转销世界各地“甚至回销到中国。例如”我国特产的银杏、杜仲以果、叶、皮等原料出口“银杏叶售价0.4美元每千克。初加工成饮料则其价值便增至3.7美元每千克,转化增值8.2倍。如果提取能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特效成分—银杏黄酮和银杏双黄酮,那么其增值将达几十倍。当前”经济林生产主要依靠个体农户分散经营“并未组建成健全的产业化体系”科技含量低“产品产量和质量不稳定”销售价格变化起伏很大“经不起市场风浪的吹打。因此”在丘陵山区要组织经济林产业化建设"注意引导农户组成一村。数村或一乡建设成生产基地#一个经济林树种可被建设成为一个乡、一个县甚至一个省的支柱产业,组建产业集团,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产业体系。
其工作重点是:发展区域经济主导产业,注重设施栽培的发展,抓好高效优质果园的建设。充分利用高效优质果园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和促进果树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要以经济林产品深加工为龙头,带动经济林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带动面和辐射面广、注重产品的贮藏保鲜与加工,实现转化增值搞好经济林产品的贮藏保鲜,是产后保值增值的一条重要途径。重视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经济林产品的初加工与深加工,不断开发新产品、优质名牌产品及绿色食品,极大地提高其经济价值,是现代经济林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抓好经济林的产前产后各项工作,高度重视贮藏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培养,多种途径促进经济林产业化进程。深入研究我国原产的以枣果为代表的高Vc含量果品的贮藏保鲜实用新技术,扩大出口数量,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要加大投资,突出搞好经济林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真正实现加工转化增值之目的。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系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扩大果品贮藏、加工、运输、保鲜和创汇能力,逐步形成产供销、贸工林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针对第三点,现在,消费者对健康问题的广泛重视,也促使人们将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定位在无公害、无污染的农副产品的生产上,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和质量标准。森林有机食品便是这一趋势的必然产物。“安全、优质、营养”体现的是绿色食品的质量特性。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特别强调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这种食品在国际上被称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一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可以使用磷肥、钾肥,但禁止使用硝酸盐化肥,按规定可以使用一些毒性不大、残效期短的农药。
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的有机食品生产体系,尽管在产量上会有所下降,但其效益却能得到极大地提高,因为有机食品的价格通常会高出非有机食品价格的2~3倍。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市场上,有机食品均处于迅速发展的势态。据国际贸易中心预测,近年主要市场有机食品年增长率为25%~30%,有机食品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消费主流。我国加入WTO后,农林产品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受关税和配额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小,已有许多国家提高食品的安全卫生标准,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安全壁垒”,控制普通食品进口。广西应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森林有机食品,拓宽有机食品市场,推进森林有机食品产业化进程,提高经济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森林食品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生产地多处于大山深处,环境质量较高,只要遵循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按特定的方式生产,以无公害林产品标准,较容易达到有机食品标准。研究、推广森林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质量标准,组织森林有机食品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将我国林产品推向世界市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我相信经过品质化、产业化、有机化发展之后,经济林发展将越来越好,也能更好的促进人民收入增加。参考文献:
[1] 陈建华,吕芳德,谷战英.我国现代经济林产业体系建设的成就[J]经济林研究,2010(03)[2] 陈金海,胡健全.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经济林研究,2010(02)[3] 赵思东,王旭, 张琳.我国经济林应对绿色技术壁垒的战略[J]经济林研究,2004(03)[4] 杜兰英,杜红岩.我国中西部生态经济林工程造林及其配套技术[J]经济林研究,2006(01)[5] 聂祥永,张敏,葛宏立.我国经济林资源发展问题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2(04)[6] 张颖,金笙.公益林生态补偿[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09 [7] 彭镇华等.北京林业发展战略[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09,2007 [8] 彭方仁.经济林栽培与利用[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9]朱积余,廖培来.广西名优经济树种[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第四篇: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
一、什么是高山茶
通常把海拔600米以上地区所产茶叶通称为高山茶。高山茶以其品质优、无污染、低(甚至无)农药残留等特点,正日益深人人心,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首选茶叶饮晶。
茶叶起源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带,在其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荫好湿、喜漫射光特性。高海拔地区植被茂盛、山高云雾多,因此湿度大、漫射光多,有近似其起源区生态特点,利于茶树生长发育。高山茶区一般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日夜温差大,利于茶树光合物质的积累转化,具备了制出好茶的鲜叶原料基础。但高山地区日照时数少,热量条件较差,茶树生长时间较短,易受霜冻危害,降雨量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有时夜温较低,不利乌龙茶制作。
二、茶园高标准建立有何技术要点
1、严格选地。新建茶园应据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土壤 PH4.5—6.5的结构良好的红黄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度以下,水源充足,交通电力通讯方便的缓坡地带。并按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进行大气、土壤、水质的检测。
2、统一规划。要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平衡这个中心,因地制宜,以茶为主,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认真做好道路排灌系统的设计,合理布局茶行及茶园遮荫树配置(一般亩植8—10棵柿、梨为宜)。
3、表土回沟开垦。在规划好的的茶行上挖种植沟,先将表土约10—20cm左右,挖去放在两种植行间或内壁,再将新土挖去 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间或在外埂,再把底土心土挖松25cm左右,施人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将表土翻人种植沟,拣去石块、树根,做成种植条行以备种茶。利用老茶园开垦条沟进行种植的,须用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处理。
4、施足基肥。要求亩施有机肥500kg以上,磷肥50kg左右。
三、茶树定植有何技术要点?
1、选用良种壮苗。
2、适时栽植。种植时期一般以幼苗休眠期为宜,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移苗时尽量多带土不损伤根部,茶苗太高可于移栽前离地15—20cm处进行修剪作为第一次定剪,应浇足定根水;再覆盖一层松土。其后做好防冻抗旱保苗全苗工作。
四、如何搞好茶园秋冬季管理?
对幼龄茶园和抗寒性较差品种茶园应进行铺草覆盖或种植紫云英等冬季绿肥作物,以提高抗寒能力又增加有机肥来源;以波美0.5—1度石硫合剂进行全园喷施以减少越冬病
虫基数;对多花茶树,在其盛开季节用300ppm乙烯利喷施一次以减少花量;密切注视冬季春初天气变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茶园冻害发生。
五、如何搞好茶园施肥?
1、幼龄茶园:一般在每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结合深耕施人 1.5—3吨厩肥等作基肥;而追肥则根据苗龄不同各有差别,一龄茶树全年亩施标准N肥5公斤左右或稀人粪尿250—400公斤于春茶前或春茶后一次施人;二龄茶树全年亩施标准N肥10公斤左右或稀人粪尿400—500公斤,春茶前施60%,春茶后施40%;
三、四龄茶树全年亩施标准N肥15公斤左右,可于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分别施50%、30%、20%;NPK三要素比例1—2年生为 1:1:1.3—4年生则为2:1:1;施肥方法应以相对集中的浅沟或穴施为主。
2、生产性茶园:实践上亩产干茶250公斤以内按0.5公斤纯 N生产干茶3.5公斤计算,亩产干茶250—400公斤则以1:6计,若亩产干茶400公斤以上则要以1:5计。NPK三要素比例,绿茶区一般2—4:1:1,乌龙茶区2—3:1:1。推广“一基”、“三追”、“多喷”的施肥方法,即在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行茶园深耕结合施人全年施肥量40—50%的N肥和全部磷钾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如饼肥、人粪尿、堆沤肥、猪牛栏肥、土杂肥、塘泥等,配合施用磷钾肥、复合肥等,此为“一基”;“三追”是在春茶开采前一个月,春茶采摘后及秋茶采摘前15—20天,结合茶园浅耕除草分别追施速效性化肥,这三次施肥量占全年N肥用量的50—60%,其余夏秋茶各占追肥总量的25%左右;“多喷”是指在茶树生产季节,尤其在夏秋茶季节用化肥及其它叶面营养液等作根外追肥,一般都在晴天早晨露水干后,傍晚或阴天喷施,一定要喷湿叶面叶背以便吸收,喷施时期以茶树一芽一叶初展期效果最好。
六、茶树如何修剪?
1、幼龄茶树定型修剪
幼树一般要进行3—4次定剪,春夏秋季都可进行,以春茶茶芽未萌发之前的早春3月为最好。第一次定剪在茶苗高30cm以±时,离地15—20cm处水平剪去,第二次在原剪口提高15— 20cm左右即离地30—40cm处剪去,第三次在离地55—60cm左右剪去,第四次在离地60—70cm左右处剪成弧形并培养树冠,第二至第四次定剪都是对在上次定剪基础上所萌发的茎粗0.4cm以上、展叶数达7—8片叶以上、已达半木质化的枝条进行的修剪,幼龄期间贯彻“以养为主,适当打顶”的采养方法,即在茶梢生长达到定剪高度以上进行打顶采,坚决防止早采、强采和乱采。
2、生产性茶园树冠更新秋末茶季结束,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前及时进行轻修剪,水平略带弧形地剪去树冠以上3—5em的茶枝,并同时剪去突出枝、病虫枝、衰老枝等枝条;而对由于经多次采摘后树冠面参差不齐,形成许多鸡爪枝的青壮年茶园,在春茶前或在春茶后或在茶季结束后进行深修剪,水平略带弧形地剪去树冠面上10—15cm以鸡爪枝为主的茶枝。对衰老茶树,待春茶结束后,离地10cm处用利刀或锯齿进行台刈,以促发新梢重新养蓬。
七、茶园如何合理采摘适时封园?
春季当茶蓬上有10—15%、夏秋季有10%左右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即行开采,后及时分批采摘,采用“春秋留鱼叶、夏留一叶”的采摘方法,尤要注意夏季采净该季极易形成的对夹叶。霜降节气前后至迟11月上旬前即行结束茶季进行封园。
八、什么是无公害茶(低残留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
无公害茶是一个科学名词,指这种茶叶不含污染物质,或即使有少量污染物,但低于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对消费者没有公害,因此,它是一个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总称。在无公害茶生产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过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和低残留茶等名称,事实上它们都属于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是我国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统称,分为A级和AA级两种,由我国农业部和各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对生产地进行环境检测和质量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低残留茶是近几年来针对欧盟制订新的农药最大残留量(MRL)标准而提出的;有机茶是有机食品的一种,由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认定的单位才有资格颁证,我国有机茶由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及其批准的有机茶开发分中心(在杭州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内)审批和检测,证书有效期不超过一年,第二年必须重新进行检查颁证,绿色食品的AA级茶和有机茶相仿。
九、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叶是今后茶叶消费的必然要求。实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与管理已成为广大茶叶生产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新技术。
(一)严格选地建新园对准备建园的荒山在建园前进行水、大气、土壤测试,确保茶园条件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选择空气、土壤、水源无污染的地点,茶园周围5公里内,不得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等,并与一般生产茶园、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距离1公里以上,且有隔离带。
(二)引进种苗须检疫当要从外地引进茶苗或茶籽、穗源等种质材料时,须经植检部门检疫认可后方能引进,以防止外地有而本地没有的病虫侵入本地。
(三)规范基地建设对现有一定规模基础茶园进行无公害茶园基地建设时,首先要择该茶园及周边环境符合标准要求,并进行水源、大气、土壤的检测以获得定量数据;其次,在对现有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时,一定要按“三改一补”即“改园、改土、改树和缺株补植”技术规程因地制宜来操作,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为目标进行山水园林路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四)合理施肥茶苗移栽前后以施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肥使用;须用经过有关部门登记许可生产的不含合成化学调节剂的商品有机肥和矿物肥料,农家有机肥必须是无工业污染、且经过高温发酵后杀死了各种寄生虫和病原菌及杂草种子、除去了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的;生产季节可少量使用无氯速效化肥,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全年肥料施用总量的20%。
(五)综合防治病虫
l、强化农业防治。无公害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提高茶树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发生与危害。①选用抗病虫良种,角质层厚的、茶单宁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抗病虫能力强。②合理密植,采用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条植,亩植3000株左右。③适时修剪。据不同树势在每年的茶季结束或春茶前进行轻修剪、春茶结束后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并同时剪去枯弱枝、病虫枝和徒长枝。④平衡施肥。据生产茶类和土壤肥力合理配比N、P、K三要素比例,保持茶树营养平衡,增强抗病虫能力。⑤中耕除草。⑥分批多次采摘。⑦冬季清园封园。茶季结束,应将茶园以及茶园四周的枯枝落叶、杂草蒿杆清理出园烧毁或深埋,同时喷施0.5—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以减少病虫越冬基数,减轻来年危害。
2、推广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它防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为害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871”防治茶丽纹象甲、茶毛虫病毒“8010”防治茶毛虫、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椰园蚧,杀鳞精防治茶尺蠖、天霸防治茶小绿叶蝉、农抗101防治云纹叶枯病。
3、合理进行化学防治。指定专人负责茶园病虫监测预报,在病虫发生初期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茶树和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并把农药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进行防治,绝对禁止在茶树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遵循交替轮换复配用药原则,并改进喷药技术和方法提高喷药效果。
(六)重视茶叶加工与包装 严格要求加工设备及环境卫生整洁、无污染,禁止使用色素、防腐剂、品质改良剂等化学添加剂,杜绝有害金属包括铅锡锰镉等金属材料作为加工工具,选用阻氧、无味无毒、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在包装贮运及其它流通媒介除了不能接触以上金属外,汞、砷、铜等也要杜绝,同时要严格监测有害细菌如大肠杆菌和其它致病菌、黄曲霉素等的发生状况使之完全符合无公害茶叶的检测标准。
第五篇: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定稿)
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0-06-18
近年来,红小豆已成为市场上非常畅销的杂粮作物之一。红小豆又称红豆、赤豆、赤小豆,富含淀粉、蛋白质、钙、铁和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食用和药用价值都比较高。我国是世界上红小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年产量一般为30万~40万吨,产区主要分布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方部分地区也有少量种植,相当一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各地红小豆面积正在逐年增加。为使红小豆种植得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合理选茬、精细整地
红小豆为一年生豆科作物,其前茬应选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为宜,避免与豆科作物重迎茬,以免感染病虫害而减产。其轮作方式和大豆一样应宜采用三区轮作或四区轮作:麦、玉、豆(红小豆);麦、麦、豆(红小豆);麦、杂、豆(红小豆);麦、麦、玉、豆(红小豆)。应选较瘠薄茬口而不宜选肥茬。可以与玉米、高粱、向日葵等高秆作物间作,这样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还可在田埂、地边、树空等地种植。
红小豆是喜温作物,不耐涝。所以,应选择岗、平排水良好的中等肥力的地块种植,低湿地必须注意防涝。最好伏、秋翻,整平耙细,采取秋起垄加深施肥方式,将有利于提高地温,防旱排涝,可使幼苗生长健壮。
二、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选育红小豆品种,应选适期早熟、高产、粒大的品种。如“宝清红”、“龙垦红”、“大纳言”等。
2、种子处理
为防治苗期病虫害,用种子质量0.2%多菌灵+用种子质量0.1%辛硫磷拌种,同时加多元微肥效果更好。
三、适时播种
在黑龙江省,红小豆播种期宜为5月10~20日。5月10日前后2~3天为高产播期,播期过早或过晚均明显减产。红小豆种子发芽最低温度是14℃以上,播期过早,种子吸水后由于温度还不到14℃,种子在土壤中时间过长,营养消耗大易感病害,出苗时间延长4天左右,造成苗黄、苗弱、幼苗生长不良、底荚过低且易烂荚,因而直接影响产量。播种晚于5月20日,生育期缩短,营养生长不充分,上部荚不能充分成熟,株粒数减少3~5个,百粒重下降0.2~0.6g,所以显著减产。此外,要求同一块地一天内播完,以保证成熟期一致。
秋起垄地块可采用垄上穴播或气吸点播机点播;岗地白浆土,不宜起大垄。春整地不宜采用边起垄边播种一次完成的方法,这种作业方式不易控制播深,易造成深浅不一,出苗不齐不全。若采用垄上穴播,则垄距70cm,穴距20~25cm,播深3cm,每穴播3~4粒;若采用气吸点播,则垄距70cm,垄上双行(行距12cm)点播,公顷保苗15~20万株。
四、合理施肥
经济有效的施肥量,既可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又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合理的氮磷比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发展,使植株既茎叶繁茂,又花多粒多产量高。钾肥和多元微肥,使植物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增强光合效率,子粒大、成熟早,可提高产量10%以上。
以种肥为主,叶面追肥为辅。一般地块施磷酸二铵50~100kg/hm2、氯化钾45kg/hm2;肥力较低的沙土地施复合肥(氮l5%、磷15%、钾 l0%)100kg/hm2、生物钾肥20kg/hm2、尿素l0kg/hm2;肥力较高的黑土地施复合肥50kg/hm2、磷酸二铵30kg/hm2;玉米原茬卡种地块,施磷酸二铵50kg/hm2。叶面追肥:在花荚期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3~5kg/hm2或891植物促长素300ml/hm2,促进早熟。
五、田间管理
1、杂草防除
播后苗前药剂处理可选用以下配方:① 5%普施特水剂1.5L/hm2(专用于防治龙葵,可用5%普施特1.0L/hm2)。②48%仲丁灵乳油3.00~3.75L/hm2。③72%都尔乳油2.0~2.8L/hm2或72%都尔乳油2.0~2.8L/hm2+70%赛克津0.3~0.4L/hm2(也可根据杂草基数酌情加入72%2.4一滴丁酯0.8~1.0升/公顷)进行化学除草。
苗后药剂处理可选用以下配方进行茎叶处理:①在禾本科杂草4叶期前用12.5% 拿捕净1.2~1.5L/hm2兑水300 kg/hm2(对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效)。②每公顷用5%普施特水剂2.0~3.0L。
未化学除草的地块,要在幼苗出齐后及早进行人工铲地2~3遍,在封垄前结束。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各进行1次人工拿大草。
2、中耕
红小豆是喜温作物,由于春季气温低,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锄草、铲趟、松土,提高地温保墒,促根系发育,加速幼苗健壮生长。开花前进行3次中耕,第1次在2片对生真叶完全展开时进行 ;第2次在第1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第3次在第3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封垄前进行,以利于防旱、排涝、防倒伏。
因红小豆秆弱易倒伏,而且下部结荚很低,有时触到地面,在7月下旬,气候高温多湿,田间通透性差,下部荚易霉烂,封垄前应培垄1~2次,以利于防旱排涝、防倒伏。
3、灌溉
红小豆生长期需水较多,尤以开花前后是需水最多时间,这时如过分干旱,则显著减产,因此在干旱年分有条件的应灌水。
4、化学调控
如果氮肥施用过多、降水量较大时,红小豆顶上部生长旺盛,需进行化学调控,使株高不超过80cm,防止倒伏,可用多效唑900g/hm2在花荚期喷施。
5、病虫害防治
危害红小豆的害虫主要是蚜虫及红蜘蛛,蚜虫防治:每公顷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30g+2.5%敌杀死乳油600ml兑水喷雾防治。红蜘蛛防治:每公顷用8%中保杀螨乳油750ml+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30g、40.7%毒死蜱乳油750ml+24.5%阿维•柴油乳油600ml+2.5%敌杀死乳油600ml对水喷雾。
红小豆病害主要是褐斑病和萎缩病,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每公顷再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1~2遍。
六、收获
红小豆上部和下部荚成熟不一致,有的品种易炸荚,不能等豆荚全部成熟再收割。因子粒可后熟,故可在有2/3的豆荚变成灰黄色时即可收割。因红小豆结荚很低,只能人工收割,田间晾晒,割晒时每6条垄放一铺(放鱼鳞铺),铺下不能有未割的红小豆,在田间晒2~3天,待豆荚成熟,子粒变成固有形状和颜色,水分16~17%时,选择早晚、最好是阴天或刚下过小雨后进行机械脱粒。
红小豆质地脆,机械脱粒子粒破碎率往往较高。而且破碎的绝大多数是成熟好的大粒,降低了产量和商品价值,因此,机器的选择与改装尤为重要。一是将打稻机装上行走轮,用小四轮拖拉机牵引在田间行走脱粒;二是1075型联台收割机装上带式拾禾器,调整滚筒转速为280~300r/min,滚筒间隙滑至最大,进行拾禾作业,也可将拾禾器卸掉,选用人工杈子喂入割台,破碎率在3%以下。此外,收获回来的红小豆要及时进行精选,以免因水分过大出现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