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某市农村经纪人的分析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农村悄然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农副产品销售的农村经纪人,他们既代表着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又是对传统小农经济的重塑,而且包含着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转型,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范文大全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范文大全
帮您找文章]
一、农村经纪人是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
农村经纪人起步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后期其发展呈加速之势。农村经纪人的出现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是资本和经验的积累为农村经纪人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使农村一批勤劳智慧者先富裕起来,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又使一大批“弄潮儿”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于是一批农村经纪人应运而生。二是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发展,迫使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民连年丰收,剩余的农户产品出现了大量积压,这些产品急需进入市场流通,客观上要求应有一批农副产品销售者。三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规律孕育了一大批农副产品经纪人。如市场行情、品牌信息、价格导向、国内外市场动态等,遵循规律,抓住时机,使农村产品的推销恰到好处,需要有一批懂行情、会经营、专业化的经纪人。四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没有全部形成,所以必须加大农产品的推销力度。从吉安市情况看,虽然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局限在农民一家一户独立性生产,规模狭小,不具备占领大市场的能力,尤其是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不易长期保存的农副产品越来越多,这就迫切需要有一个中介组织,连接在生产和市场之间,衔接农副产品销售。在农业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农村经纪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打小闹到规模经营,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村经纪人的出现就农村大多数地方而言,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刚刚冒头的“贩运户”就是农村经纪人的先行者。十多年后的今天,虽然不少农村经纪人前身就是当年的“贩运户”,但经过多年市场风浪的洗礼,今天的农村经纪人与过去的“贩运户”已不可同日而语,其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经纪人的观念在不断更新。经纪人的思想普遍比较开放,观念更新快,易接受新生事物,具有不甘贫困,不甘落后的思想,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正是有这种观念,农村经纪人才敢于洗尽泥腿闯市场。如今,在绝大多数经纪人身上已找不到过去“万元户”中那种“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以致贪图享受的“暴发户”心态,他们不图享受只求发展,相信科学,锐意开拓,不断进取,具备了现代农民的良好思想素质。
2、农村经纪人的文化在不断提高。经纪人之所以能成为能人,关键在于他们有平常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有较高文化素质。如吉安市农村经纪人大多数都具有初中文化程度,65%以上是高中毕业生,不少还参加了农函大学习,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较高的文化素质为他们开阔视野,获得信息,开在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3、农村经纪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从吉安市的情况来看,上世纪80年代初,全市农村称得上经纪人的仅有百余户,而且其收入仅在万元上下。而目前全市农村经纪人数量达5000余户,销售额已在5万元以上;其中,销售额在20万元以上有700余户,100万元以上的有300余户。不少经纪人平均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有的经纪大户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上交国家税收达几十万元。同时,经纪人还辐射带动农户10万余人从事农副产品的贩运活动。
5、农村经纪人的能力在不断增强。经纪人经过多年市场风浪的摔打,对市场运行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较多的经营经验,既能规避市场风险,积极开拓市场,不但开拓县内市场,还努力开拓县外、省外市场,使农副产品真正参与大市场流通;又能以市场为载体,通过市场自觉调节产加销能力;还能较快地获取市场信息,判断市场行情变化,把握市场机会。吉安市遂川县泉江镇板鸭加工运销大户刘有民为不断开拓市场,曾多次到广东、浙江等地考察,对市场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了市场潜力,毅然自行投资30多万元扩大再生产,获得了丰厚回报。去年产值500多万元,为国家创税5万余元。农村经纪人之所以能实现由普通农民到农村经纪能人质的飞跃,关键是经纪人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有相当的经济基础和产业规模。吉安市不少经纪能人的资本积累超过了几十万元,达100万元的也不乏其人,正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农村经济
能人才能进行规模生产经营,才能经得起一般的市场风浪。6、农村经纪人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农民的生活比较艰苦,农村经纪人发展生产经营富裕了,其影响力有的时候在特定的情况和条件下,往往大于政府号召力。农民讲求实惠,怕冒风险,在没有找到自己认为可靠的路子之前,无论政府怎样号召要调整种植业结构,多种经济作物,多数农民还是下不了决心,宁愿作田种水稻。而农村经纪人生活在农民中间,他们的影响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潜移默化。吉安市新干县金川镇中药材生产经营大户李林根近几年生产销售药材额2千万元,获得很好效益,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既扩大了药材销售人员,又促进了全县的药材生产,全县不少农民自觉调减水稻田种药材,扩种药材面积达10万亩,品种达30多个,亩纯收入在千元以上。
二、农村经纪人是现代农业发展中坚力量
农村经纪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农村经纪人在不断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有效的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进步,已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农村经纪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转变。农村经纪人大多是头脑活络的本地经济能人。他们走南闯北,眼界开阔,接受新事物较快。他们在不断把农民生产的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也不断把农民推向了市场。这些经常“在外跑”的人时常将外地的最新信息和好的做法及时输送给本地农民;本地农民把他们当作致富的“带头人”,时常向他们打听市场需求和市场行情,在经常相互接触过程中把农民的市场意识逐渐增强。不少农民能够说出自己所种所养的农产品的品种特色、在全国各地的大体价格、区域总量在全国或全省中的比重等话题,有的农民甚至还能讲一些绿色产品、绿色农业的新知识,农民的市场观念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
2、促进了农副产品运输销售。过去农民习惯于依靠政府,按国家的订购计划安排生产。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无情地把农民推向了市场,政府
不能靠指令性计划指挥农业生产,也不再对农产品统购统销。在新的形势下,农民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充分表现出来,一些农民既无信息,又无销售门路,往往增产不增效,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完全依靠政府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乏力的情况下,活跃在各地的农村经纪人主动积极在农产品的销售、运输方面牵线搭桥,帮助农民把产品转化为效益。如这些年来,吉安市泰和县的生猪、肉牛、乌鸡、车前籽、花生、蔬菜、竹木等农产品90%由当地经纪人运销广东、广泛、北京等地,有效地缓解了全县农产品卖难的矛盾。
4、促进了农村产品结构调整。农村经纪人的购销活动一方面要立足于农产品的生产,农民生产什么,他们才能收购什么,销售什么,通过他们的中介活动,既满足了市场需要,又引导了市场消费。另一方面,受利益的趋动,他们又必须牢牢把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将市场的需求信息不断反馈给农民,使农民根据这些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以获取更大的效益。通过这些农村经纪人作用,使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与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达到了有机结合。近年来,在农村经纪人的带动影响下,吉安市粮食生产早稻面积逐渐减少,早稻优质率达85%,晚稻优质率达95%,经济作物稳步上升,蔬菜、花生、果品、中药材产品分别比上年增长17.5%,12.9%,16.9%和37.2%。
三、农村经纪人发展要有一个宽松环境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纪人,农村经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宽松的社会和市场环境。尽管农村经纪人具有较强的活力,适应市场能力强,但他们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和许多困难,如
一些人素质不高,组织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宏观上难以把握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同时还受政策、环境、市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农村经纪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1、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离不开正确舆论导向。社会上对经纪人仍有不同看法,比如什么“二道贩子”,“投机钻营”,使得经纪人发展不畅。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要彻底改变“倒买倒卖”、“无商不奸”,把经纪人视为“投机倒把”分子的旧观念,正确认识经纪人是现代商品流通和市场经济中有益的、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应给农村经纪人定名、正名、扬名,让这些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相应的社会地位。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要大力宣传经纪人的好做法、好经验;采取不同宣讲形式宣传经纪人的先进事迹,定期表彰经纪人,授予他们“贩销大五”、“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真正做到广播里有他们的声音,报纸上有他们的事迹,电视里有他们的形象,劳模中有他们的名字,在全社会造成一个争当“经纪人”光荣的氛围。
2、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大力扶持。目前,经纪人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资金上的不平等待遇。国家和地方对于大中型企业都采取了一系列的资金扶持政策,资金渠道多、总量大。但对于农村经纪大户,则几乎是铁板一块,不要说无偿资金,即使是贷款,也是困难重重,于是一些经纪人在资金紧缺时被迫在民间高息融资。二是国家某些政策的不合理因素。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粮食政策及其价格原因,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使传统种值业在工农交换中处于劣势,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导致粮食生产经营的经纪人大幅度减少,其获利空间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粮食种值效益的大幅度滑坡,导致农民对农机、植保、种子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大幅萎缩,这些方面的经纪人正在逐步失去发展空间。三是农村税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各地的税费政策政出多门,标准不一,而且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不据实征收、平均分摊税费的情况比较普遍,经纪人的负担较重。为此,政府要通过与银行联系协商,解决部分贷款;要加强专项资金发放的针对性,对那些经营大户要给予适当倾斜,税收上要给经纪人予以优惠,从政策上给经纪人一种实际有效的支持。
3、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离不开公平竞争市场。目前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市场波动频繁,供求上忽冷忽热,价格上忽上忽下。经纪人今年赚、明年亏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且,同行之间、同业之间往为争夺市场相互排挤、搞无序竞争,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对阴晴难测的市场,经纪人感到难以把握,导致该投入时不敢投入,该扩张时不敢扩张,该转向时不敢转向。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调控,强化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协调管理,防止和杜绝恶性竞争的行为,确保市场的相对稳定。同时,要通过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加强行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他们的行业竞争力水平。
4、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信息网络。近些年来,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极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四级”农科网线断、人散、网破的问题日益严重。新品种、新技术难以推广,农产品质量不高,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信息服务作为市场农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还只是刚刚开始,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农村经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决策或操作的失误,往往被迫东奔西走跑信息,搞市场调研,付出很高的信息成本,而且由于经纪人本身的局限性,其信息的准确度也非专业人员所能比。一条不准确的信息,往往给经纪人带来较大的损失。这种无助而无奈的处境让他们倍感焦虑。这就要求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农技推广网络,农技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业务技能,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让农民能够为经纪人提供质优量足的农副产品,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好农业经济信息网络的作用,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为经纪人了解掌握市场行情,及时提供可靠、准确的农经信息,使经纪人销售农产品快,农民增收多。
5、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离不开引导服务工作。农村经纪人由
无序向有序、由松散向紧密型、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引导、科学管理。但要注意的是,政府对农村经纪人的管理,不能靠行政命令,更不能拔苗助长,农村经纪人的成长应该由市场来完成。对一些已有深厚的社会和经济基础,已经成熟、定型的经纪大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不断提高其层次;对一些刚刚起步的小户则不要有过多的干预,而要因势利导,帮助其不断扩大行业规模和经营水平。同时,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及农技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有关专家为经纪人开展咨询服务,增强经纪人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购销水平;要不定期组织经纪人到生产经营发展快的开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取长补短;要加强对经纪人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经营教育,强化道德修养和诚信意识。另外,随着农村经纪人队伍的成长,还要及时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使农村经纪人的活动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二篇:对某市农村经纪人的分析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农村悄然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农副产品销售的农村经纪人,他们既代表着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又是对传统小农经济的重塑,而且包含着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转型,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经纪人是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
农村经纪人起步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后期其发展呈加速之势。农村经纪人的出现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是资本和经验的积累为农村经纪人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使农村一批勤劳智慧者先富裕起来,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又使一大批“弄潮儿”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于是一批农村经纪人应运而生。二是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发展,迫使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民连年丰收,剩余的农户产品出现了大量积压,这些产品急需进入市场流通,客观上要求应有一批农副产品销售者。三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规律孕育了一大批农副产品经纪人。如市场行情、品牌信息、价格导向、国内外市场动态等,遵循规律,抓住时机,使农村产品的推销恰到好处,需要有一批懂行情、会经营、专业化的经纪人。四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没有全部形成,所以必须加大农产品的推销力度。从吉安市情况看,虽然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局限在农民一家一户独立性生产,规模狭小,不具备占领大市场的能力,尤其是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不易长期保存的农副产品越来越多,这就迫切需要有一个中介组织,连接在生产和市场之间,衔接农副产品销售。在农业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农村经纪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打小闹到规模经营,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村经纪人的出现就农村大多数地方而言,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刚刚冒头的“贩运户”就是农村经纪人的先行者。十多年后的今天,虽然不少农村经纪人前身就是当年的“贩运户”,但经过多年市场风浪的洗礼,今天的农村经纪人与过去的“贩运户”已不可同日而语,其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经纪人的观念在不断更新。经纪人的思想普遍比较开放,观念更新快,易接受新生事物,具有不甘贫困,不甘落后的思想,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正是有这种观念,农村经纪人才敢于洗尽泥腿闯市场。如今,在绝大多数经纪人身上已找不到过去“万元户”中那种“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以致贪图享受的“暴发户”心态,他们不图享受只求发展,相信科学,锐意开拓,不断进取,具备了现代农民的良好思想素质。
2、农村经纪人的文化在不断提高。经纪人之所以能成为能人,关键在于他们有平常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有较高文化素质。如吉安市农村经纪人大多数都具有初中文化程度,65%以上是高中毕业生,不少还参加了农函大学习,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较高的文化素质为他们开阔视野,获得信息,开在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3、农村经纪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从吉安市的情况来看,上世纪80年代初,全市农村称得上经纪人的仅有百余户,而且其收入仅在万元上下。而目前全市农村经纪人数量达5000余户,销售额已在5万元以上;其中,销售额在20万元以上有700余户,100万元以上的有300余户。不少经纪人平均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有的经纪大户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上交国家税收达几十万元。同时,经纪人还辐射带动农户10万余人从事农副产品的贩运活动。
4、农村经纪人的经营在不断拓宽。上世纪90年代,农村经纪人经营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项目上,而目前他们的生产经营范围几乎覆盖了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方方面面,其生产经营正逐渐地从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有一些经纪人已经走上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路子,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模式。吉安市泰和县生猪运销大户刘招财经过14年的发展壮大,已形成一个集繁育、饲养、收购、运销于一体的生猪营销大户,下属从业人员120多人,运输车辆20多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
5、农村经纪人的能力在不断增强。经纪人经过多年市场风浪的摔打,对市场运行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较多的经营经验,既能规避市场风险,积极开拓市场,不但开拓县内市场,还努力开拓县外、省外市场,使农副产品真正参与大市场流通;又能以市场为载体,通过市场自觉调节产加销能力;还能较快地获取市场信息,判断市场行情变化,把握市场机会。吉安市遂川县泉江镇板鸭加工运销大户刘有民为不断开拓市场,曾多次到广东、浙江等地考察,对市场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了市场潜力,毅然自行投资30多万元扩大再生产,获得了丰厚回报。去年产值500多万元,为国家创税5万余元。农村经纪人之所以能实现由普通农民到农村经纪能人质的飞跃,关键是经纪人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有相当的经济基础和产业规模。吉安市不少经纪能人的资本积累超过了几十万元,达100万元的也不乏其人,正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农村经济能人才能进行规模生产经营,才能经得起一般的市场风浪。
6、农村经纪人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农民的生活比较艰苦,农村经纪人发展生产经营富裕了,其影响力有的时候在特定的情况和条件下,往往大于政府号召力。农民讲求实惠,怕冒风险,在没有找到自己认为可靠的路子之前,无论政府怎样号召要调整种植业结构,多种经济作物,多数农民还是下不了决心,宁愿作田种水稻。而农村经纪人生活在农民中间,他们的影响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潜移默化。吉安市新干县金川镇中药材生产经营大户李林根近几年生产销售药材额2千万元,获得很好效益,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既扩大了药材销售人员,又促进了全县的药材生产,全县不少农民自觉调减水稻田种药材,扩种药材面积达10万亩,品种达30多个,亩纯收入在千元以上。
二、农村经纪人是现代农业发展中坚力量
农村经纪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农村经纪人在不断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有效的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进步,已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农村经纪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转变。农村经纪人大多是头脑活络的本地经济能人。他们走南闯北,眼界开阔,接受新事物较快。他们在不断把农民生产的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也不断把农民推向了市场。这些经常“在外跑”的人时常将外地的最新信息和好的做法及时输送给本地农民;本地农民把他们当作致富的“带头人”,时常向他们打听市场需求和市场行情,在经常相互接触过程中把农民的市场意识逐渐增强。不少农民能够说出自己所种所养的农产品的品种特色、在全国各地的大体价格、区域总量在全国或全省中的比重等话题,有的农民甚至还能讲一些绿色产品、绿色农业的新知识,农民的市场观念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
2、促进了农副产品运输销售。过去农民习惯于依靠政府,按国家的订购计划安排生产。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无情地把农民推向了市场,政府不能靠指令性计划指挥农业生产,也不再对农产品统购统销。在新的形势下,农民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充分表现出来,一些农民既无信息,又无销售门路,往往增产不增效,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完全依靠政府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乏力的情况下,活跃在各地的农村经纪人主动积极在农产品的销售、运输方面牵线搭桥,帮助农民把产品转化为效益。如这些年来,吉安市泰和县的生猪、肉牛、乌鸡、车前籽、花生、蔬菜、竹木等农产品90%由当地经纪人运销广东、广泛、北京等地,有效地缓解了全县农产品卖难的矛盾。
3、促进了农村专业分工协作。从吉安市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比重偏大,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经纪人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充当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的链接纽带,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没有了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从而能够专心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农村经纪人也能够专心从事农产品的销售,不断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闻名全国的吉水县八都大米营销集团随着销售大户的发展壮大,推进了该镇农村生产经营的分工协作,目前,该镇从事优质米加工专业户48户,优质稻生产专业户1000余户,运输专业户200户,农药、化肥销售等专业户50余户。
4、促进了农村产品结构调整。农村经纪人的购销活动一方面要立足于农产品的生产,农民生产什么,他们才能收购什么,销售什么,通过他们的中介活动,既满足了市场需要,又引导了市场消费。另一方面,受利益的趋动,他们又必须牢牢把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将市场的需求信息不断反馈给农民,使农民根据这些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以获取更大的效益。通过这些农村经纪人作用,使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与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达到了有机结合。近年来,在农村经纪人的带动影响下,吉安市粮食生产早稻面积逐渐减少,早稻优质率达85%,晚稻优质率达95%,经济作物稳步上升,蔬菜、花生、果品、中药材产品分别比上年增长17.5%,12.9%,16.9%和37.2%。
5、促进了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农村经纪人的生产活动、销售能力、中介作用对农民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受这些贩运大户的影响,自然容易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如吉安市安福县运销大户杨初雁是一位有名的生产经营大户。他的生产经营效益引起了本地农民的浓厚兴趣,他的生产经营门路和本地中小生产经营户与市场之间的中介作用,又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邻近乡村形成了西瓜专业村、花生专业村、药材专业村。此外,对那些专门从事农产品购销活动的经纪人来说,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吸引了他们从事这种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他们的购销活动又会进一步活跃和剌激这种农产品的规模生产。永新县文竹镇之所以形成全国四大鸡毛集散地,每年发往广东、香港等地的鸡毛加工产品100余吨,鸡毛大王虞修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每年由他中介销售出动的鸡毛就近50吨,带动农村从业人员2000余人,使鸡毛加工规模越来越大。
三、农村经纪人发展要有一个宽松环境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纪人,农村经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宽松的社会和市场环境。尽管农村经纪人具有较强的活力,适应市场能力强,但他们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和许多困难,如一些人素质不高,组织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宏观上难以把握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同时还受政策、环境、市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农村经纪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
1、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离不开正确舆论导向。社会上对经纪人仍有不同看法,比如什么“二道贩子”,“投机钻营”,使得经纪人发展不畅。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要彻底改变“倒买倒卖”、“无商不奸”,把经纪人视为“投机倒把”分子的旧观念,正确认识经纪人是现代商品流通和市场经济中有益的、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应给农村经纪人定名、正名、扬名,让这些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相应的社会地位。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要大力宣传经纪人的好做法、好经验;采取不同宣讲形式宣传经纪人的先进事迹,定期表彰经纪人,授予他们“贩销大五”、“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真正做到广播里有他们的声音,报纸上有他们的事迹,电视里有他们的形象,劳模中有他们的名字,在全社会造成一个争当“经纪人”光荣的氛围。
2、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大力扶持。目前,经纪人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资金上的不平等待遇。国家和地方对于大中型企业都采取了一系列的资金扶持政策,资金渠道多、总量大。但对于农村经纪大户,则几乎是铁板一块,不要说无偿资金,即使是贷款,也是困难重重,于是一些经纪人在资金紧缺时被迫在民间高息融资。二是国家某些政策的不合理因素。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粮食政策及其价格原因,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使传统种值业在工农交换中处于劣势,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导致粮食生产经营的经纪人大幅度减少,其获利空间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粮食种值效益的大幅度滑坡,导致农民对农机、植保、种子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大幅萎缩,这些方面的经纪人正在逐步失去发展空间。三是农村税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各地的税费政策政出多门,标准不一,而且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不据实征收、平均分摊税费的情况比较普遍,经纪人的负担较重。为此,政府要通过与银行联系协商,解决部分贷款;要加强专项资金发放的针对性,对那些经营大户要给予适当倾斜,税收上要给经纪人予以优惠,从政策上给经纪人一种实际有效的支持。
3、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离不开公平竞争市场。目前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市场波动频繁,供求上忽冷忽热,价格上忽上忽下。经纪人今年赚、明年亏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且,同行之间、同业之间往为争夺市场相互排挤、搞无序竞争,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对阴晴难测的市场,经纪人感到难以把握,导致该投入时不敢投入,该扩张时不敢扩张,该转向时不敢转向。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调控,强化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协调管理,防止和杜绝恶性竞争的行为,确保市场的相对稳定。同时,要通过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加强行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他们的行业竞争力水平。
4、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信息网络。近些年来,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极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四级”农科网线断、人散、网破的问题日益严重。新品种、新技术难以推广,农产品质量不高,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信息服务作为市场农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还只是刚刚开始,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农村经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决策或操作的失误,往往被迫东奔西走跑信息,搞市场调研,付出很高的信息成本,而且由于经纪人本身的局限性,其信息的准确度也非专业人员所能比。一条不准确的信息,往往给经纪人带来较大的损失。这种无助而无奈的处境让他们倍感焦虑。这就要求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农技推广网络,农技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业务技能,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让农民能够为经纪人提供质优量足的农副产品,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好农业经济信息网络的作用,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为经纪人了解掌握市场行情,及时提供可靠、准确的农经信息,使经纪人销售农产品快,农民增收多。
5、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离不开引导服务工作。农村经纪人由无序向有序、由松散向紧密型、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引导、科学管理。但要注意的是,政府对农村经纪人的管理,不能靠行政命令,更不能拔苗助长,农村经纪人的成长应该由市场来完成。对一些已有深厚的社会和经济基础,已经成熟、定型的经纪大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不断提高其层次;对一些刚刚起步的小户则不要有过多的干预,而要因势利导,帮助其不断扩大行业规模和经营水平。同时,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及农技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有关专家为经纪人开展咨询服务,增强经纪人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购销水平;要不定期组织经纪人到生产经营发展快的开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取长补短;要加强对经纪人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经营教育,强化道德修养和诚信意识。另外,随着农村经纪人队伍的成长,还要及时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使农村经纪人的活动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三篇:对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的思考(定稿)
农村经纪人行业是活跃农副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行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经纪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动农村经纪人发展的大趋势下,**市如何发展农村经纪人行业,并使之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一、宣传要广泛
由于**处边疆
民族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存在着对农村经纪人行业不熟悉、认为离自己很远不会干、当地农副产品数量少不想干、农村经纪人行业收入差不愿干、自己无门路关系不敢干等问题,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农村经纪人在当地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负有服务和监管职责的行政部门及相关媒体的宣传工作显的尤为重要,行政部门要站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不断增收的高度,加大在农村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农村经纪人的有关概念、政策、法规、条件、作用、收入等情况,使农民群众明政策、懂法规、清收入、无顾虑,从而提高农民群众“经纪有为、经纪增收”的意识,增强从事农村经纪人行业的信心。同时,在城镇居民区也要大力宣传,力争人人了解农村经纪人行业的政策法规等内容,使那些有门路、有能力的城市居民也加入到农村经纪人行列中来,进一步扩大农村经纪人执业人员的范围,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就业渠道。
二、准入要放宽
在起步阶段,各级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在农村经纪人的市场准入方面要降低标准、减免税费、放宽条件、主动服务,尽量降低其投入成本,减轻其怕亏损的负面心理,树立其“干就赚、不干也不会亏”的信心,鼓励广大的农民群众和城市居民加入到农村经纪人这个行业中来。通过允许农民兼营、季节性经营、注册与备案相结合、免收税费及政府部门主动上门服务解难等举措,增加农村经纪人的就业数量。
三、目标要明确
促进农村经纪人行业的发展,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途径仅限于农副产品能卖出去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卖出去的农副产品要能给农民带来真正的较大收入。为此,发展农村经纪人的目标不能只盯在发展的数量上,重点应盯在发展的效益上,只有明确农村经纪人发展的目标并付诸实施才能真正达到发展的目的。
一是经纪地域要走向外地。农村经纪人的活动范围不应停留在当地,而应走出去,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因为交通和信息不畅,影响了**当地农副产品的外运、销售及价格,这就要求农村经纪人站出来解决购销双方的困难,把农副产品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进行推销,让外地的企业和市场了解**的产品,从而解决**产品无销路、外地企业无原料的两难境况,通过农村经纪人的运作,从而使而**的农副产品能以较好的价格外卖,从而达到农户、企业、经纪人三方共赢的结果。如江苏盐城市滨海县正红草柳编经纪人协会副会长陈乃良,通过农村经纪人平台,为以10万多亩芦苇、100亩蔺草、1.5万亩杞柳为资源的两万多家编织户牵线搭桥,使得乡亲们的产品远销16个国家和地区,年撮合成交总额8000余万元。
二是经纪商品要富有特色。经纪商品的特色和数量是决定经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特色的、对路的、优质的农副产品才能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纪人发展的“为炊之米”。凡是能被当地企业全部消化吸收的农副产品,不必再经农村经纪人的中间之手,完全可以采取“企业+农户+政府”的模式运作,企业可直接向农户进行订单收购,也可通过村委会协助与农户签订订单农业合同,从而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支出,这里的政府包括村委会,从事的是无偿的、纯服务性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市场行情,对企业拟定的农副产品收购价进行必要的干预,通过采取“保底价+市场浮动价+二次利润分配”等形式,防止企业低价收购,从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害。所以,经纪商品的范围要重点锁定在外销商品上,如果当地没有对路适销的特色产品,就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等条件,引进适销对路的产品,如特色水果、优质蔬菜、基础原料等,再通过订单种植、养殖、加工等形式,使对路适销的产品在当地进行推广、普及,扩大受益农户的覆盖面,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政府部门要在引进工作中发挥服务作用,利用信息、人际、行政等优势,帮助当地农民引进好的项目,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经纪业务要不断创新。农村经纪人的业务范围不仅要面对农副产品,还应不断扩大范围,只要法律不禁止的,均可成为农村经纪人的经营业务范围。同时,要注重品牌的创建,通过不断增加业务量和宣传力度,打响自身品牌,特别是要打响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个人信誉等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增加业务量,提高自身信誉程度,加强市场抗风险能力,提高因知名品牌而产生的附加值,不断扩大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能量。
四是经纪水平要不断提高。农村经纪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应该是“有
第四篇:农村经纪人的现状和发展的思考
编号29 农村经纪人的现状和发展的思考
农村经纪人作为桥梁和纽带,把农民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在带动农产品种养、加工、储藏、运输业的发展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在我县培育和扶植了一大批农村经纪人,他们积极为农产品的买卖双方牵线搭桥,促进了农产品流通,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对于开拓农产品市场,引导农民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产品,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与滞后性,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有市场意识,敢闯敢干的新型农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展农业,加快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发展新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农村经纪人的作用。
(一)农村经纪人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
在农村经纪人的作用下,农业生产结构得以不断地按市场需求导向进行调整。农村经纪人涉及的行业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苗木、棉磨、牲畜、禽蛋、手工艺及工业品、水产品、劳动力等。各地农村经纪人和各类经纪组织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
(二)农村经纪人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保证。
农村经纪人在引导和调整农民生产的同时,另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市场资源将农民的产品推销出去,使农民的生产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转变为不断增长的现金收入。据统计,2009年我县通过农村经纪人组织将本地方农户生产的如: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达1.4万吨;番茄、黄瓜等蔬菜作物7000吨;以及鸡、鸭、猪、羊等禽类2万余只等等销往外地,促进了本地农户的增收。
(三)农村经纪人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重要渠道。
农村经纪人一般采用“市场+基地+经纪人+农户”的模式从事经纪活动。在这种模式下,一个经纪人都联系着若干户农民,少的几户,多的上百户甚至上千户。由于经纪人为众多农户提供必要的生产信息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户销售产品,这就保障了众多农村劳动力在生产活动的连续性,既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如屏锦镇农村经纪人已发展到222人,今年以来经纪业务总量已达4500万元,农村经纪人为当地农民实现增收2500多万元,转移和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200多人。
二、我县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4月底,我县有登记在册的农村经纪人1473户,比上年增加700户,增长43.5%,今年我县农村经纪人业务量达已达7000万元,农村经纪人经纪业务量在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例达到12%,农村经纪人转移和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农村经纪人的经纪活动提高农民纯收入4500多万元,农村经纪人的经纪活动极大地活跃农村市场。虽然近几年我县在农村经纪人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同周边县相比,我县的农村经纪人的发展形势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三、目前我县对农村经纪人发展的措施。
(一)各工商所对农村经纪人、经纪组织建立登记台帐,实行登记与备案管理。
(二)定期组织农村经纪人进行各种农村经纪知识的培训。
四、我县农村经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经纪人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目前,我县的经纪组织规模小、较单一,队伍力量薄弱,大部分属当地农民自发地产生,农村经纪人队伍整体存在着文化低、业务技能差、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发展也不平衡,经纪的商品品种简单,基本都是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有限;农村经纪人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未建立起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经纪人协会。
目前,我县还未建立起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经纪人协会。缺少行业协会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农村经纪人以及他们农村经纪活动仍处于无序状态。使得农村经纪人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缺乏生机和活力。现在还存在还有少数的农村经纪人利用虚假信息,引导农民签订合同,坑农害农的行为。由于我们目前采取的是“被动式”的监管模式,没有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农村经纪人的台帐和备案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及规范,还有很多在农村从事农业经纪活动的人或组织还处于“游离”状态,新的经纪行为和活动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发现和开发。
(三)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我县农村经纪人经营的大部分农产品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除家禽养殖业、粮食加工业等好一些外,产业链短、市场窄、增值率低,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产增收问题。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农村经纪人受多方制约,面对波动频繁的市场,忽冷忽热的供求,忽上忽下的价格,感到难以把握,导致该投入时不敢投入,该扩张时不敢扩张,致使经营难以形成规模,在信息获取、科技水平提升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具体困难。
(四)信息闭塞,缺乏沟通,市场竞争力差。
目前,我县农村经纪人还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经纪信息网络系统。经纪活动局限于本村或本镇,不能及时了解外界信息和掌握外界市场的供求信息,也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经纪活动,从而导致市场竞争能力低下。
(五)政策的支持缺乏力度。
虽然,在近几年来,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对农村经纪人在活跃农村经纪发展的作用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也认识到农村经纪人在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的重要作用,但是就如何促进农村经纪人的发展与壮大,仍处于一种模糊的意识形态中。目前还没有出台有力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农村经纪人的发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农村经纪业的成长和发展,怎样才能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壮大和素质的提高等诸多情况。都成了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就如何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的思考
为加快发展我县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促进本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笔者认为发展农村经纪人应该以“因势利导、服务优先;典型引路、重点扶助;利用优势、品牌开道;强化监管、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思路。具体应落实以下几点工作。
(一)提高认识,积极引导。
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应重视农村经纪人发展,把它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摆上重要日程,尽快出台一套发展农村经纪人优惠政策。开展对农村经纪人、农村经纪人组织的专题调查研究,制定发展农村经纪人的规划和措施。要重点培育为当地优势农副产品衔接市场需求的农副产品经纪人、为农村加工企业跑市场或为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牵线搭桥促成订单的农村经纪人、推广农业技术的农业科技经纪人、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经纪服务的农村劳动力经纪人,改变农村经纪人的素质和结构。
(二)继续加强农村经纪人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经纪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能力,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在培训中,注重引导提高品牌意识,使之充分发挥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创造区域特色,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经纪人从业素质,对农村经纪人要从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礼仪道德知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采取集中办班,聘请专家讲座、会员网上服务、分批分类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特别应该加强对农村经纪人技能培训和管理工作。各工商所要在摸清农村经纪人底子的基础上,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分门别类地制订培训经纪人计划,每年举办1——2期技术培训,提高农村经纪人经营效能和讲信誉重合同的自觉性
(三)完善培育和规范农村经纪人的制度
应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部分农民季节性或临时性从事经纪活动给予相应登记。对于农民从事季节性的短期农产品经纪业务,可以“零门槛”准入,免费办照,免收税费。支持并引导农民设立农村经纪合伙企业、农村经纪合作社、农村经纪公司等组织。支持农村经纪组织扩大经纪辐射范围,引导农村经纪人开展特色经纪、品牌经纪。坚持发展农村经纪人与发展城乡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通过多帮助,不设阻的方式,采取先准入,后培训;先发展,后规范;先扶持,后管理等措施积极扶持,大力推进农村经纪人的培育和发展。指导农村经纪人建立自律组织、制订发展规划。农村经纪人经纪活动分散、经营规模小、信息闭塞,他们亟需建立相互了解和沟通的平台。各地有关部门要有效地组织农村经纪人建立自律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村经纪人自律组织建立起政府和经纪人之间、经纪人和经纪人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通过自律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咨询,传递市场信息,开展经纪行为自我管理,维护农村经纪人的合法权益。在制订农村经纪人的发展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四)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加强农村经营人监管。
在对农村经纪人的的监管中应实行自律管理。按照“自愿、互助、合作”的原则,把经纪人组织起来,逐步走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轨道。要规范经纪行为。对从业人员发证办照,持证上岗,规范管理。要加强日常监督。充分发挥工商、行业主管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对欺诈行为予以打击、曝光,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违法乱纪的要依法严惩。还应实施信用分类管理制度,打击违法经营。特别是认真清理农村无证照经纪人,积极引导他们从“地下”转为合法经营,加大对农村经纪人利用虚假信息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经纪行为,严厉打击照经营的地下经纪、欺诈、强买强卖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农村经纪人合法权。
(五)制定政策加强扶持。
一是制定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规划和预期目标;二是建立基金。政府可在业务管理机构设立专项扶持奖励基金,用于营销技巧培训、信息服务、贷款贴息、表彰奖励;三是改革信贷。从经济性方面讲,要强化在市场竞争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意识。可积极探索承租地价值评估抵押、承租地上投入的不动产以及种养户联合资产担保等信誉贷款新机制,以解决经纪人重大项目急需资金“贷款难”的问题;四是农业科技推广部门要定期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向广大农民、农村经纪人提供科持咨询、技术指导、信息交流,为经纪人从事农产品购销活动创造条件。
(六)积极探索开发农村经济监管新领域。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新的农村经济活动也将随之产生。各级监管部门应该与时俱进,创新监管思路,改革监管模式,这样才能适应新的监管形势。
结束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关农村经纪人发展和创新的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不能停止探索的步伐。如何促进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壮大,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监管,更加有利的加快新农村经济的建设,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工商执法人员在日常的监管工作中不停的去发现、总结并完善。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农村经纪人呈现六大特点,其中也凸显了伴随着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而必然附带的一些缺陷。
经纪人员数量迅速扩大,经纪组织形式、经纪业务方式已呈多样化,经纪的业务量越来越大,经纪科技含量日益增多,经纪效率明显提高。
尽管大部分农村经纪人从事粮食、蔬菜、水果、水产品等经纪活动,但就趋势而言,经纪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已开始涉及经纪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等领域。
农村经纪人的发展很不平衡。一方面,农村经纪人在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发展得很快;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农村经纪人则发展得较慢。
农村经纪人活动的季节性、区域性明显。农村经纪人的经纪活动一般随农产品的生产季节而变化。
农村经纪人以个体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偏低。在农村经纪人实体中,个体经营占了很大比重,合伙型、公司型等经纪人实体较少,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经营信誉、经营资质、抗风险能力都比较低。
农村经纪人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由于个体经纪人所占比例较大,他们信息采集手段比较落后,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经纪人相互之间缺乏信息联系和交流,经纪活动大多呈松散型,更缺乏自律管理及权益的自我保护机制。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倍加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扎实开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大决策。加强农村经纪人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重大举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农民经纪人,在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各级组织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说:“农村经纪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繁荣农村市场的重要力量。”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是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的现实之需,也是深化和完善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战略之举。把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作为一个突破口,是工商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方面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农村经纪人作用
农村经纪人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为促成农产品流通,以实现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的对接为目的,通过居间、行纪或者代理等形式,为广大农民提供经纪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上连市场、下接农户,构建了农民走向市场的有效组织载体,驾起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成为沟通产销的重要牵线人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带头人,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能动因素,是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小康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经纪人可以帮助建立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的通道,使传统的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之间实现快速连接;可以打破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与现代开放市场之间的障碍,使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形成有效对接,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有效组织载体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密切产销联系,搞活农产品流通;有利于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有利于传递市场信息,带动农户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有利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形成产销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现阶段,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竞争力增强的重要途径,是处理好农村先富与共同富裕关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农村经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经纪人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与广大农村群众的愿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农村经纪人有待进一步解放思想。缺乏闯市场、干事业的热情,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长远干事业打算,缺乏市场经济风险意识、存在蛮干现象,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与市场脱节。
(二)农村经纪人文化程度低。对政策和法律条文理解不透,为争夺市场相互排挤、搞无序竞争。少数经纪人无视商业信用和职业道德,经营中不择手段地压级压价、欺行霸市,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自身形象。
(三)农村经纪人信息采集手段比较落后。宏观上难以把握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及发展趋势等,往往还受政策、环境、市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发展后劲不足。
(四)农村经纪人规模较小。农村经纪人大多数自发形成,以个体经营为主,季节松散型、家庭单干型所占比例较大,组织化程度偏低,其行为多少带有随意性、盲目性,缺乏约束力,抗风险能力弱。
(五)农村经纪人品牌意识不强,很少注册商标,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缺少必要的营销知识。
(六)农村经纪人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手段滞后,农村经纪人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目光短浅,服务意识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纪人的发展。
(七)农村经纪人注册办证少,无照经营多。按法律要求,从事经纪行为的必须到工商部门登记办证,但大多没有经纪人资格证书,没有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直接进入市场经营。
三、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农村产业优势发展农村经纪业。农村丰富的物产为农村经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平台,通过培育和发展,引导农村经纪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经纪人+农户”、“市场+行业协会+农户”等模式,走贸工农一体化的道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依托剩余劳动力优势壮大农村经纪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村产生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农村经纪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生力量,应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农业经纪业务。
(三)依托市场区位优势做强农村经纪人。各类批发市场是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市场形成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联系着众多的农副产品经纪人,是经纪人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培育各类批发市场,可以吸引更多的经纪人进场从事经纪业务,从而有效地推动农副产品的流通。
(四)依托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农村经纪人。把发展农村经纪人作为发展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总体规划,把农村经纪人纳入个体私营经济范畴,享受个体私营经济待遇。发展农村经纪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在“放活”上下功夫。采取先准入,后培训;先发展,后规范;先扶持,后管理等措施积极扶持,大力推进农村经纪人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农民从事季节性的短期的农产品经纪业务,可以“零门槛”准入,免费办照,免收管理费。
(五)依托“订单农业”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推行合同制、代理制,规范合同管理,要先找市场销路,再组织引导农民进行生产,稳定产销关系,建立互利互惠稳定的供需关系。
四、积极扶持,大力规范,促进农村经纪人健康发展
(一)、加强调查研究,完善培育和规范农村经纪人的制度措施。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对农村经纪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状况、经纪业务规模、经营方式以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等情况进行调研,认真研究和制定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的有关政策措施。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工商部门在培育和发展经纪人过程中,要积极给予政策扶持,开通“绿色通道”,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农村经纪人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强对市场的调控,强化对农村经纪人的协调管理,防止和杜绝恶性竞争。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竞争力增强的总体目标,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狠抓农村经纪人培育工作责任落实,要将农村经纪人的培训工作列为对农民整体培训的重点部位,积极予以支持,确保农村经纪人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击无照经营的“地下”农村经纪人,对农村经纪人利用虚假信息,诱导农民签订合同,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
(三)打造以农村经纪人为纽带的产业化链条,形成“市场+经纪人+传统产品+农户”的产业模式。要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支持,自愿创办,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规范管理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经纪人加入行业协会,使其成为中介组织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点支持农村经纪人牵头创办产销联合体、股份公司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四)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开辟农副产品信息渠道。发挥好农村经纪人在扩大农产品销售、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有效进入市场方面的作用。扩大农村经纪人销售农产品的范围,逐步由以本地营销为主转向本地与外地、国内与国际营销并重,实现销售市场多元化。
(五)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村经纪人在申请办理经营执照时,要简化审批手续,按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允许部分农民季节性地从事经纪活动,进行季节性经营或临时性经营等相应的注册登记;允许农村经纪人既从事农产品的购销,又从事经纪活动。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业、经营项目和经营方式外,农村经纪人的经营范围不受限制,其经营收入或佣金收入为合法收入。
(六)发挥商标注册、广告、合同、市场管理等优势,引导农村经纪人开展品牌经营、特色经纪;争创一批著名商标以及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在农村经纪人中开展“重信用守合同”活动,规范合同文本,积极发展“订单农村”,加强合同备案,加强纠纷调解,提高合同履约率。实行专业化和系列化服务,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高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七)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学习,为农村经纪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经纪人作用、法律法规及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农村经纪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农村经纪人的行业中来。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经纪人典型的宣传,发挥经纪能人的带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都关注和支持农村经纪人培育和发展的氛围。
市场管理法定职责及应重点抓哪些工作?当前商品交易市场监管中存在哪些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府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三年来,城区菜市场建设得到加强,针对这些菜市场的监管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农村经纪人监管的现状及问题;城区经纪人监管的重点及建议?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建议?商品展销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五篇: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
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
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两年来,我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不足和问题。本文就此作些分析,供参考。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
现状
2005年是我市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第二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超额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1.51万人,完成市计划的130.77(完成省计划的270.76)。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2.48万人,完成市计划的124.82(完成省计划的580.56);农民转移技能培训4.49万人,完成省、市计划的128.5(省、市计划相同);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98万人,完成市计划的149.09(完成省计划的159.45);后备劳动力培训1.56万人,完成市计划的164.47(完成省计划的367.65)。转移培训就业率达到了75.75。总结各地的工作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加强领导与落实责任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领导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落实责任是搞好培训工作的保障。市委、市政府把农民素质培训纳入了今年的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市委专门下发了丽委〔2005〕1文件,对今年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市政府把它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个方面实事之一,分解给相关市领导。2005年上半年,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市里及时调整了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成人员。县(市、区)也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及时调整了领导和办公机构。八月份市委、市政府在云和县召开了培训转移工作现场会,各县(市、区)分管书记、县长、素质培训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陈荣高,副市长肖建中分别进行了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多次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行调研和检查指导。12月27日又召开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协调小组会议,就2005年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对2006年的培训工作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还把素质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丽委〔2005〕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把农民素质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部门。为了鼓励和调动各县(市、区)的工作积极性,市里专门拿出资金,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进行单独考核,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各县(市、区)也把这一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对乡镇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云和县召开乡(镇)和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并与乡镇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各乡镇又将任务分解到各行政村和驻村干部,明确了奖罚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落实。莲都区除了把素质培训纳入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外,还与农业局、劳动局、教育局、经贸局等部门签订目标责任制,对乡镇进行考核评比,给予一定奖励。缙云县为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多次召开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领导小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出台了《缙云县职业技能培训券管理实施办法》、《缙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缙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乡镇考核办法》等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培训内容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做到“五个针对,五个突出”。
我市属欠发达地区,财政实力不强,二、三产业相对落后,山多地少,人员居住分散,农村外出劳动力多,家中妇女、老人、小孩多,但拥有生态、侨乡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因此,各地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呈现出明显的“五个针对,五个突出”的特征。
1、针对务农劳动力素质提高,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培育的实用技术培训。**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林产品等产业和产品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把这些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做大做强,各地围绕这些产业,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庆元县是中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地和销售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香菇城”和世界“香菇之源”。全县有2万多劳动力从事食用菌产业。为了提升这一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该县除了对农户进行面上良种和原辅材料选用、制菇场地要求、规范管理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外,还聘请省、市专家对骨干农户按出口卫生标准等要求,进行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目前该县50以上的产品出口日
本、欧洲等国和地区。茶叶是松阳的支柱产业,农业部门就邀请专家对农户进行茶叶种植和制作前沿技术培训,使松阳茶叶上了一个档次,并建起了10万亩的名茶基地;同时,这些经过系统培训的种植和经营大户,以松阳茶叶市场为依托,在县外建立基地和承包经营,做大了松阳茶叶产业,促进了松阳农村经济的发展。
2、针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突出以来
料加工为重点的就地就业转移培训。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的58从事一产,为实现农闲季节的充分就业、解决妇女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各地突出抓了来料加工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业。目前全市有近5万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如庆元县针对农村和社区闲散妇女劳动力多的情况,以政府埋单方式邀请外地优秀经纪人、工商和法律等部门的专家对经纪人进行培训,然后由经纪人再对这些妇女进行加工技术培训。同时,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扶持意见》,制定了发展规划,目前该县已有1.3万多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务,加工费达1400多万元。缙云、云和、松阳、遂昌等地也以政府埋单的方式开展来料加工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业。
3、针对增强农民外出开发创业能力,突出**传统优势产业的技能培训。我市农民历史上就有外出创业的传统,龙(泉)庆(元)景(宁)菇农、缙云的鸭农等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各地围绕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云和县聘请省农科院和本地知名专家,不间断地对各乡镇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并对各乡镇推荐的有5年以上实际操作经验的农民进行重点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全国统一的技术职称证书和技术合格证书。同时,把这些获得证书的农民冠以“云和师傅”,极力加以宣传,把他们的信息资料制作成网页,为“云和师傅”走向全国搭建信息平台。异地开发的领域已从最初的单一的食用菌延伸到了茶叶、玩具、水电、运输等八大行业,有6000多人,足迹遍布全国25个省的135个县。
4、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低的现状,突出职业技能培训。从我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看,大多属简单的体力型劳动,劳动报酬低,转移稳定性差,而劳务市场上技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工人十分紧缺。为此,我市各地努力克服资金紧、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档次。全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1.79万人,占农民转移技能培训的41.01,比去年底提高近3个百分点。如遂昌县以“电工、车工、钳工、焊工”四大特色工种为培训重点,着力打造“遂昌技工”品牌。对参加电工、车工、钳工、焊工等技工类培训的农民,允许其参加再次培训,即“取得初级资格证书的,可参加中级培训;取得中级资格证书,可参加高级培训”,不受职业技能培训券1人只能享受1次的规定限制。同时,调整并提高了对“遂昌技工”品牌培训项目的政府补贴标准。由原来每人最高补贴600元,调整提高为:电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700元;电焊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1200元;车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800元;钳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700元。
5、针对**侨乡优势的发挥,突出以跨国就业为重点的劳务输出技能培训。青田县依托华侨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出国务工,全面实行国际劳务免费培训,县财政对经培训达到初级职业技能标准的每人补贴300元,属欠发达乡镇的,每人补贴400元。加强技能培训机构建设,对县职业技术学校、总工会、县劳动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的师资进行全面摸底、充实、登记和造册,鼓励社会兴办了18家英语、厨师等国际劳务技能培训机构。根据农民出国就业需求,通过定向、委托等培训形式,着力抓好基础外语、厨师和服装等国际劳务培训,发放了5889本职业技能证书,为农民出国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培训模式与转移就业相结合,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自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围绕如何有效地开展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进行了探索,摸索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
1、培训券制度。遂昌、缙云县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实行培训券制度。他们的具体做法:由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劳务办)统一制作“职业技能培训券”发放到各乡镇,再由乡镇政府在组织村、社区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培训券发放给需要培训的农民,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学习时间、培训学校。各培训机构凭培训券向县财政兑现培训经费。由于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学校,各培训机构之间为争取更多的培训券,增加了培训设施,聘请好的师资,开设适应农民需要的专业,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提高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政企联合。近年来,我市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各地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政府在人员组织发动方面的优势,企业有良好的设施、师资等优势,实施政企业合作搞培训。青田县工业重镇温溪,制鞋业发展较快,他们就委托意尔康、格瑞斯等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企业,招收本地劳动力,实行车间授课,岗位实习,定期考核鉴定,并根据合格人数给企业支付必要的培训费。培训合格的人员,去留自由,愿意留在企业务工的,企业优先安排岗位。今年已培训387名学员,经统一考核后,384名合格人员被代培企业聘用,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深受企业和农民的欢迎。青田县飞鹤度假山庄以前经常招不到员工,自从设立了餐饮服务技能委培点后,已有20多位学员结业后直接留在山庄工作。企业负责人说,举办培训班不仅能创收,而且成了招收员工的最佳途径,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定点招收学员、定点培训、定点就业“一条龙”。云和县云丰乡与本县最大的玩具企业建立长期的政企合作关系,实行“五个定”的方式(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岗位、定技能)开展培训。缙云、遂昌、莲都等地也与本地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政企培训就业合作关系。
3、定向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转移,为此我市各地加强了市场需求调研,围绕企业需要,进行定向培训。缙云县今年初专门组织人员,对18家不同产业的代表性企业进行员工素质情况和用工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到本地企业有大量的用工空间,为此,他们召集了县内100多家上规模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的用工方向和标准要求,与企业商谈合作定向培训,今年为这些企业定向培训电子电工、服装车工、焊工、保安、超市管理人员、宾馆服务等人员2000多人。
4、订单培训。各县(市、区)充分利用职业高中、就业中心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就业渠道开展订单培训。如松阳县与省火电公司、省送变电公司、新安江电力公司订有长期合同,是三家公司的经济协警培训基地,每年为他们培训上百名保安员。这种方式有利解决农村劳动力怕培训后就业难的后顾之忧。
5、来料加工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培训、就业都在家门口,上可敬老下可顾小,方便群众,文化程度要求又不高,比较符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失为解决当前“招生难”的一种良好方法。
由于我市的培训模式比较贴近市场、贴近农民、贴近实际,深受群众欢迎。
(四)监督管理与跟踪服务相结合,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农民就业转移。
自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各地始终把提升培训质量、优化培训效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
1、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按照“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方便农民”的原则,各地整合教育、劳动力、经贸等部门及社会上的各种培训资源,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主,以乡村成校或其他社会办学渠道为教学培训点,以相关企业为技能培训实习依托的培训网络。同时各地还制定了考核培训机构绩效的评价标准,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达不到要求的及时取缔,考核不合格员不予发放相关证书。对培训项目实行招标,根据专业、费用、培训后就业率等条件在定点培训机构中进行招标,招标书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公布,由素质培训办公室进行评标,确定中标单位,签订有关协议,明确双方义务、责任。通过规范培训基地行为,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2、加强监督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为了促进各地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市时加大了对各地培训情况的核查力度,今年下半年(机构调整后)组织人员以电话随机抽查、到学员就业地召开座谈会、培训现场等方式向学员了解学习、就业、费用,以及学习、就业过程中有那些困难等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各地共同搞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各地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力求做到训前有计划、训中有检查、训后有核查。云和县对定点培训基地不仅认真抓好每期培训班的训前计划审核,而且做到训中跟踪检查,坚持普遍督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公开明查与临时暗访相结合,对培训机构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有力地推动了培训质量的提升。同时,对技能培训,除了来料加工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无等级的专业外,鼓励其考取等级证书,财政按取得等级证书的人数与培训机构结算培训经费,这样就迫使培训机构注重提高培训质量。
3、创新培训服务,促进农民就业。茅临生副省长在全省“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开展农民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使农民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而做好培训服务工作,是实现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的关键。我市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和经验。如云和县组建了63个各类服务组织,其中异地联络服务机构就有49个,为外出创业农民提供维权、信息、帮助协调经营过程中的困难等服务;成立了14个县乡(镇)两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援助服务中心,为滞留在农村的老人、小孩提供帮助,以解决外出创业农民的后顾之忧;组建了一支170人的村级转移工作联络员队伍。一年来为农民解决了各种纠纷120多件次,该县领导还先后八次120多名各级领导前往河南、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市慰问外出转移开发的农民,做了大量的改善开发环境、维护合法权益的工作。遂昌县强化了培训后的服务网络建设,把工作网络向乡镇、企业延伸,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乡镇配合、企业参与”的服务工作体系;通过乡镇建劳动保护站,加强了劳动力市场建设,举办大型劳务招聘会等方式促进农民转移。缙云县今年拿出50万元资金奖励给介绍农民就业成绩突出的中介组织。巾帼公司是坐落在青田县海口镇的一家缝纫工培训基地,每年培训缝纫工在600人以上,周边乡镇的农民都慕名而来,除了该基地与外地服装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就业不成问题外,巾帼公司在向企业输送工人时,会代替企业和工人签订用工合同,明确企业在工人上班一个月后,将工人全年工资总额的70打入巾帼公司的工人专用账户,由巾帼公司代发,合同还规定了用工企业和缝纫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劳资双方的权益。农民缝纫工认为,通过巾帼公司介绍出去打工,在工资上有保障,他们也放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素质培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培训档次还较低;培训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宣传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加强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建议
1、突出培训重点。一是要围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抓好实用技术培训。以农村合作社社员、经营大户为重点,加大标准化和新技术推广培训力度。二是围绕异地开发,开展创业能力提高培训。进行农业异地开发是我市的传统,也是**的优势,加大对经营户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实用技能提高的培训。三是围绕就地就业开展技能培训。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加强合作力度,根据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针对农村妇女多、外出难的问题,开展来料加工培训,使农村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四是围绕特色劳务输出,开展有针对性的转移技能培训,如出国务工培训,工业园区用工培训等。
2、调整培训结构。12月1日省政府在诸暨市召开全省“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工作经验交流会。茅临生副省长在会议上指出:当前的重点仍然要放在主攻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上,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从这两年培训情况看,我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比重偏高,尤其是一些一两个小时的一事一训、以会代训,时间短、技术含量不高的培训占了很大的比例,长期以往将不利于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从2006年开始要调整培训结构,提高转移技能培训的比重,由2005年占全部培训计划的21,提高到占40。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农业专业技能培训的标准,提高培训质量,重点加强对农村种养业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产品贩销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农民
3、强化培训措施。一是加强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培训。加大对获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农民的补助力度,降低考级费用,强化考级服务,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二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组织认定一批市级培训基地,对认定的市级培训基地,整合投入资源,进一步改善硬件设施,提高培训档次。三是创培训品牌。从**实际出发,提高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层次,打造农业实用技术品牌,按照农业产业分类,制定标准,达到要求发给专业证书,如食用菌专业证书、缙云养鸭专业证书等;以市级培训基地为依托,着力打造**技工品牌。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交流县(市、区)的工作经验,以便相互借鉴提高;报道一批经培训致富的农民典型,以此吸引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报道一批办得好的培训示范基地,以调动培训基础的积极性;宣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有关政策,让农民了解、理解培训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宣传面,在省级和中央级的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发表介绍“**品牌”和培训工作的报道。五是理顺工作机制。六加大培训投入。各县(市、区)财政投入要逐年增加,对培训所需的工作经费要给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