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铝重要的化合物试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1)

时间:2019-05-14 03:1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2.2铝重要的化合物试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2.2铝重要的化合物试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1)》。

第一篇:3.2.2铝重要的化合物试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1)

3.2.2铝重要的化合物解析

一、选择题

1.对氧化铝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

C.两性氧化物D.不成盐氧化物(像CO一样)

解析: 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答案: C

2.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A.Al(OH)3―→Al2O3B.Al2O3―→Al(OH)

3-+C.Al―→AlO2D.Al3―→Al(OH)3

-+解析: Al(OH)3加热分解可直接得Al2O3,Al与强碱溶液反应可得AlO2,Al3遇碱可直

接得Al(OH)3,Al2O3难溶于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Al(OH)3,应将Al2O3与酸或碱反应得

+-Al3或AlO2,再与碱或酸反应,才能得Al(OH)3。

答案: B

3.以氧化铝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铝,最好的方法是()

A.将氧化铝溶于水

B.将氧化铝先溶于盐酸中,之后滴加氨水

C.将氧化铝溶于盐酸中,之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将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钾

解析: 由氧化铝制取氢氧化铝,首先应将氧化铝转化为铝离子,然后加碱转化为氢氧化铝。考虑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若过量会有部分氢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盐,故选用弱碱溶液氨水更好。

答案: B

4.要除去Fe2O3中混有的Al2O3,最好的方法是()

A.用盐酸洗涤过滤B.加热用H2还原

C.加热用CO还原D.用NaOH洗涤、过滤

答案: D

+5.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A.NaOH溶液B.Ba(OH)2溶液

C.盐酸D.氨水

解析: 盐酸和AlCl3溶液不反应,Al(OH)3可溶于强碱如NaOH溶液、Ba(OH)2溶液,但不溶于弱碱如氨水中。

答案: D

6.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A.AlB.Al(OH)3X k b 1.c o m

C.AlCl3D.Al2O

3解析: 四种物质与NaOH反应无固体剩余时,均生成NaAlO2,四种物质中含Al量越高,消耗碱量越多,显然Al消耗碱量最多。

答案: A

7.现有MgCl2、AlCl3、CuCl2、FeCl3、KCl五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A.氨水B.AgNO

3C.浓NaOHD.NaCl

解析: 可各取五种溶液少量,向其中分别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不消失的是MgCl2;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是AlCl3;生成蓝色沉淀的是CuCl2;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FeCl3;没有明显现象的是KCl。

答案: C

8.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A.NaHSO4和Ba(OH)2B.AlCl3和NaOH

C.NaAlO2和H2SO4D.Na2CO3和H2SO

4解析: A中将NaHSO4滴入Ba(OH)2发生反应:NaHSO4+Ba(OH)2===BaSO4↓+NaOH+H2O,将Ba(OH)2滴入NaHSO4时,反应为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尽管反应原理不同,但实验现象是相同的。将AlCl3滴入NaOH或将NaAlO2滴入H2SO4,开始无沉淀后来有沉淀生成,而将NaOH滴入AlCl3或将H2SO4滴入NaAlO2时,开始有沉淀,后来沉淀溶解,现象不同,B、C错误;D中将Na2CO3滴入H2SO4立即有气体生成,而将H2SO4滴入Na2CO3,开始无气体生成,后来才有气体,故现象不同,D错误。

答案: A

9.有Mg、Al混合粉末10.2 g,将它溶于500 mL 4 mol/L的盐酸里,若要使沉淀质量达

-到最大值,则需加入2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A.1 000 mLB.500 mL

C.100 mLD.1 500 mL 解析: 因为Mg――→Mg――→Mg(OH)2,Al――→Al――→Al(OH)3,沉淀的量达到最大值时Al元素全部形成Al(OH)3沉淀而不被溶解,此时NaOH消耗的物质的量恰好等于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即n(NaOH)=n(HCl)故2mol/L×V=4 mol/L·500×10-3L所以V=1 000 mL。

答案: A

10.若100 mL 0.1 mol/L硫酸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1.17 g沉淀,则需0.5 mol/L的NaOH溶液体积为(多选)()

A.130 mLB.100 mL

C.90 mLD.50 mL

解析: 设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V

+若Al3过量:

+-Al3+3OH === Al(OH)3↓mol78 g

V/1 000×0.5 mol/L1.17 g

解得V=90 mL。

-若OH过量:

+-Al3+3OH === Al(OH)3↓mol3 mol78 g

0.02 mol0.06 mol1.56 g

--Al(OH)3+OH===AlO2+2H2O

g1 mol

(1.56-1.17)g0.005 mol

则:V/1 000×0.5 mol/L=0.06 mol+0.005 mol

V=130 mL

答案: AC

二、非选择题

11.(2010·杭州高一检测)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见胃药的说明摘要。甲:(1)白色结晶状粉末,可缓缓分解;

(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

(3)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

(4)胃酸过多患者服用多见胃胀气,甚至有引起胃溃疡穿孔的危险。

乙:(1)与胃酸作用是中和反应,作用缓慢而持久,可维持3~4小时。

(2)凝胶本身覆盖于溃疡面上,具有保护作用。

(3)可溶于稀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

(1)请你推测,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乙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试写出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引起胃胀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写出乙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2H+2+2OH-3H+3+3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据题目信息对甲、乙性质的描述可知甲为NaHCO3,乙为Al(OH)3,NaHCO3与

-+-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Al(OH)3溶于OH的反应为Al(OH)3+OH

--===AlO2+2H2O

答案:(1)NaHCO3 Al(OH)

3-+(2)HCO3+H===H2O+CO2↑

--(3)Al(OH)3+OH===AlO2+2H2O

12.A、B、C是单质,其中A是金属,各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乙________,丁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定量的A加入到NaOH溶液中,产生的C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L,则消耗的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 常见金属单质中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只有Al,所以A是Al,乙是NaAlO2,C是H2,甲是Al的化合物,可和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可能是Al2O3,则丙是H2O,B即是O2。根据NaAlO2+CO2+2H2O===NaHCO3+Al(OH)3↓得丁是Al(OH)3。

答案:(1)Al O2 NaAlO2 Al(OH)3xkb1.com

(2)①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②Al2O3+2OH===2AlO2+H2O

(3)0.1 mol 0.3 mol

--13.在50 mL b mol·L1的AlCl3溶液中加入50 mL a mol·L1NaOH溶液。

(1)当a≤3b时,生成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当a、b满足________条件时,无沉淀产生。

(3)当a、b满足________条件时,先有沉淀生成,后又有部分沉淀溶解,此时Al(OH)3 的质量为________g。

解析: 在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生成Al(OH)3沉淀,由于Al(OH)3是两性

+-氢氧化物,在NaOH溶液过量时会溶解。因此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与Al3和OH的物质的量的比值有关。

0.05a答案:(1)mol(2)a≥4b(3)3b<a<4b 3.9(4b-a)

314.向20 mL某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加2 mol/L的NaOH溶液时,所得的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大沉淀量为________g。

(3)B点表示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用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5)当所得沉淀量为0.39 g时,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mL或________mL。解析: 本题是AlCl3与NaOH反应与图象相结合的问题,考查了大家对图象的解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计算能力等。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明确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lCl3溶液中的反应情况:开始AlCl3与NaOH生成Al(OH)3沉淀,NaOH量逐渐增多,Al(OH)3量逐渐增大,当将AlCl3恰好完全沉淀时,Al(OH)3沉淀达到最大量,随后再加NaOH,沉淀量又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由于A→B消耗的氢氧化钠为0.01 mol,则n(AlCl3)=0.01 mol,A处生成Al(OH)3

-0.78 g,所用AlC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5)当NaOH溶液不足时,生成0.39 g Al(OH)3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0.015 mol,当NaOH溶液过量时,还剩余0.39 g Al(OH)3共消耗NaOH 0.035 mol,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7.5 mL和17.5 mL。

答案:(1)AlCl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最大沉淀量(2)0.78(3)Al(OH)3与NaOH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lO2,沉淀完全溶解(4)0.5 mol·L1(5)7.5 17.5

第二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2.2对数函数教案

课题:§2.2.1对数 教学目的:(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对数的起源)价绍对数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对数的兴趣,培养对数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尝试解决本小节开始提出的问题. 新课教学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那么数叫做以为底的对数(Logarithm),记作:

— 底数,— 真数,— 对数式

说明: 注意底数的限制,且;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思考: 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且;

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

设计意图:正确理解对数定义中底数的限制,为以后对数型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作准备. 两个重要对数:

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以10为底的对数;

自然对数(natural logarithm):以无理数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对数式

指数式 对数底数 ←

→ 幂底数 对数

指数 真数

幂 例1.(教材P73例1)巩固练习:(教材P74练习1、2)

设计意图:熟练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加深理解对数概念. 说明:本例题和练习均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完成,并指出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数的性质(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P73例2,指出其中求的依据;

独立思考完成教材P74练习3、4,指出其中蕴含的结论 对数的性质

(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2)1的对数是零:;(3)底数的对数是1:;(4)对数恒等式:;(5).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对数的基本性质. 作业布置

教材P86习题2.2(A组)第1、2题,(B组)第1题. 课题:§2.2.1对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的:(1)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

(2)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3)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教学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 教学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的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对数的定义:; 对数恒等式:; 新课教学

1.对数的运算性质

提出问题:

根据对数的定义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解答下列问题:

设,求;

设,试利用、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解答,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评析,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得出对数的运算性质1,并引导学生仿此推导其余运算性质)

运算性质:

如果,且,,那么:

·+;

-;

(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叙述上面的三个运算性质)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P75例3、4,;

设计意图:在应用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完成教材P79练习1~3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反馈学生对对数运算性质掌握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利用科学计算器求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值

设计意图:学会利用计算器、计算机求常用对数值和自然对数值的方法.

思考:对于本小节开始的问题中,可否利用计算器求解的值?从而引入换底公式. 换底公式

(,且;,且;). 学生活动

根据对数的定义推导对数的换底公式.

设计意图:了解换底公式的推导过程与思想方法,深刻理解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思考完成教材P76问题(即本小节开始提出的问题);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

(2).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并熟练掌握换底公式的应用.

说明:利用换底公式解题时常常换成常用对数,但有时还要根据具体题目确定底数. 课堂练习

教材P79练习4 已知

试求:的值。(对换5与2,再试一试)

设,,试用、表示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节主要学习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在教学中应用多给学生创造尝试、思考、交流、讨论、表达的机会,更应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作业布置

基础题:教材P86习题2.2(A组)第3 ~5、11题; 提高题:

设,,试用、表示;

设,,试用、表示;

设、、为正数,且,求证:. 课外思考题: 设正整数、、(≤≤)和实数、、、满足:,求、、的值.

课题:§2.1.2对数函数

(一)教学任务:(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1.(知识方法准备)

学习指数函数时,对其性质研究了哪些内容,采取怎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指数函数,让学生熟知对于函数性质的研究内容,熟练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借助图象研究性质.

对数的定义及其对底数的限制. 设计意图:为讲解对数函数时对底数的限制做准备. 2.(引例)教材P81引例

处理建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填写下表: 碳14的含量P 0.5 0.3 0.1 0.01 0.001

生物死亡年数t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体会“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生物死亡年数t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是P的函数” .(进而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新课教学

(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定义: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且. 巩固练习:(教材P68例2、3)

(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问题: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研究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探索研究: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可用描点法,也可借助科学计算器或计算机)(1)

(2)

(3)

(4)

类比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填写如下表格: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

函数的定义域为(0,+∞)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1)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思考底数是如何影响函数的.(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共同总结)

规律:在第一象限内,自左向右,图象对应的对数函数的底数逐渐变大.

(三)典型例题 例1.(教材P83例7). 解:(略)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对对数函数定义中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制,加深对对数函数的理解.

巩固练习:(教材P85练习2). 例2.(教材P83例8)解:(略)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熟悉对数函数的性质,渗透应用函数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注意:本例应着重强调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对数值的大小的方法,规范解题格式. 巩固练习:(教材P85练习3). 例2.(教材P83例9)解:(略)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题意的理解,把具体的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 注意:本例在教学中,还应特别启发学生用所获得的结果去解释实际现象. 巩固练习:(教材P86习题2.2 A组第6题).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小节的目的要求是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在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小节的重点. 作业布置

必做题:教材P86习题2.2(A组)第7、8、9、12题. 选做题:教材P86习题2.2(B组)第5题. 课题:§2.2.2对数函数

(二)教学任务:(1)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熟练应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3)通过例题和练习的讲解与演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对数函数的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回顾与总结

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哪个函数对应于哪个图象,并解释为什么?

(2)函数与

且有什么关系?图象之间 又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3)以的图象为基础,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的图象.

(4)已知函数的图象,则底数之间的关系:

. 教 完成下表(对数函数且的图象和性质)

图 象

定义域

值域

性 质

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填空.

已知函数,则当时,;当时,;当时,已知函数,则当时,;当时,;当时,当时,. 应用举例

比较大小:,且;,. 解:(略)

例2.已知恒为正数,求的取值范围. 解:(略)

[总结点评]:(由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共同归纳概括).

例3.求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解:(略)

注意:函数值域的求法.

例4.(1)函数在[2,4]上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1,求的值;当时,.当时,;

(2)求函数的最小值.

解:(略)

注意: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复合函数最值的求法.

例5.(2003年上海高考题)已知函数,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讨论它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解:(略)

注意:判断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方法,规范判断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步骤.

例6.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解:(略)

注意: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求法及规律:“同增异减”. 练习: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作业布置 考试卷一套

课题:§2.2.2对数函数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依赖关系,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图,体会两种函数的单调性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体会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内在的对称统一.

教学重点:

重点

难两种函数的内在联系,反函数的概念. 难点

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环节

呈现教学材料 师生互动设计

材料一:

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些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碳14含量P与生物死亡年数t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求生物死亡t年后它机体内的碳14的含量P,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和t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

(2)已知一生物体内碳14的残留量为P,试求该生物死亡的年数t,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和t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3)这两个函数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4)用映射的观点来解释P和t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何种对应关系?(5)由此你能获得怎样的启示?

生:独立思考完成,讨论展示并分析自己的结果.

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得出结论:(1)P和t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2)P关于t是指数函数;

t关于P是对数函数,它们的底数相同,所描述的都是碳14的衰变过程中,碳14含量P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对应关系;

(3)本问题中的同底数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描述同一种关系(碳14含量P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不同数学模型.

材料二:

由对数函数的定义可知,对数函数是把指数函数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对调位置而得出的,在列表画的图象时,也是把指数函数的对应值表里的和的数值对换,而得到对数函数的对应值表,如下:

表一

环节

呈现教学材料 师生互动设计

„-3-2-1 0 1 2 3 „

„2 4 8 „

表二

„-3-2-1 0 1 2 3 „

„2 4 8 „

在同一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出图象. 生:仿照材料一分析:与的关系.

师:引导学生分析,讲评得出结论,进而引出反函数的概念.

组织探究

材料一:反函数的概念: 当一个函数是一一映射时,可以把这个函数的因变量作为一个新的函数的自变量,而把这个函数的自变量作为新的函数的因变量,我们称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 由反函数的概念可知,同底数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材料二:以与为例研究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什么特殊的联系? 师:说明:

(1)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是定义域、值域相互交换,对应法则互逆的两个函数;(2)由反函数的概念可知“单调函数一定有反函数”;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是描述同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关系的不同数学模型.

师: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材料二.

生:分组讨论材料二,选出代表阐述各自的结论,师生共同评析归纳.

尝试练习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

(2)生:独立完成.

巩固反思

从宏观性、关联性角度试着给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作一小结.

作业反馈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2 3 4 5 7 9

环节

呈现教学材料 师生互动设计2 3 4 5 7 9 2.(1)试着举几个满足“对定义域内任意实数a、b,都有f(a·b)= f(a)+ f(b).”的函数实例,你能说出这些函数具有哪些共同性质吗?

(2)试着举几个满足“对定义域内任意实数a、b,都有f(a + b)= f(a)·f(b).”的函数实例,你能说出这些函数具有哪些共同性质吗?

答案: 1.互换、的数值. 2.略.

课外活动

我们知道,指数函数,且与对数函数,且互为反函数,那么,它们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呢?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探索下面几个问题,亲自发现其中的奥秘吧!

问题1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指数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特殊的对称性吗?

问题2 取图象上的几个点,说出它们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并判断它们是否在的图象上,为什么? 问题3 如果P0(x0,y0)在函数的图象上,那么P0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函数的图象上吗,为什么?

问题4 由上述探究过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5 上述结论对于指数函数,且及其反函数,且也成立吗?为什么? 结论: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第三篇:精品教案--人教必修1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案例

一、《课标》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象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生对抗日战争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但是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教学要在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历史地位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性思考。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回顾—讨论—探究—反思”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六、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什么?(日本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

1、侵华事变:

(由于高中生对抗战史的主要事实比较清楚,本目主要采取学生回顾的方式进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最惨无人道的野蛮侵略,同学们,你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抗日战争史,请你们回顾:日本帝国主义在三四十年代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事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在学生回答后,课件打出:《中华民国图》,在图中相应位置闪动出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变,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思考】:“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

(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课件打出“国策基准”的材料)。

(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脱经济危机。

(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和国共内战。

(过渡)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滔天罪行。

2、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出示相关图片如累累白骨、杀人比赛(向井和野田在进南京城前谁先杀100人,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突出遇难者300000人。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诵下列这首诗)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o”(零)吗?

不——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正面对屠刀,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0”(圈)吗?

不——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东条英机们 ,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凝视300000,——

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

多行不义必自毙,血债定要用血来偿还!

3、潘家峪惨案:现场一角等图片,死难者1200余人。

4、七三一细菌部队:出示活体实验、2003年中毒后李贵珍等相关图片。

27万——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日本学者认为,这是相当保守的数字,他们认为,死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的中国人多于日军于1937年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人数);

3000公斤——侵华日军“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每135克的纯细菌就可以使400平方公里之内的所有水源遭到污染,每年的生产量足以污染全中国的水源);

3000人——侵华日军“731”部队用活人作试验人数(仅日方承认的);

【讨论】同学们在看了这些图片之后一定深有感触,请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学生回答)。【学思之窗】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野兽?

(武士道精神、灭亡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抗战意识)。

我们经常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我要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中日两国是一衣带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战败投降,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以最野蛮、最残暴、最惨绝人寰、最没有人性的手段进行着大破坏、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神州在流血,中华在哭泣。偌大的中国乌云密布,哀鸿遍野。泱泱中华,面临亡种灭国的危机。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那个时代有血性的中国人,你该怎么做(学生回答)?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课件打出: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年7月8日)材料二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探究历史——不屈不挠地抗争

1、探究一: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新闻发布会:将班级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国共双方】请分别代表国共双方阐述自己对抗战的贡献。

材料一:

正面战场:从1937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先后有70余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等32名少将。材料二:

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同时,敌后抗日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队伤亡60余万人,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材料三: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生发言后小结:

国民党正面战场:(1)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播放有关影象资料);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2)评价:积极抗日,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节节败退(片面抗战路线)。(先在课件上打出证明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抗战的有关数据,让学生总结概括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最后打出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国民党抗战的评价加深学生印象。)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根据地;重大战役:平型关战役(抗战初期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回民支队的抗战。(课件展示有关中国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两大战场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2、探究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谜语大家猜】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屈原、苏武、共工)(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2)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3)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5)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3、探究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学生阅读后发言)。材料一: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二: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学生发言后总结:

(1)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感悟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60多年过去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到底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中日两国的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又如何?

课件:展示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图片、西德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下跪图片

(图片配文字:同样是祭拜,相似的事件,不同的形式,迥异的内容。德国人跪下了,跪在了受难者墓前,跪得是那么的坦诚;日本人却站着,站在了凶手的牌位下,站得是那么的孤傲。同样举起过屠刀,也同样放下了凶器。德国人正视历史、尊重历史,用真诚换取理解,融入欧洲,强大自身;日本人无视历史、歪曲历史,用丑恶掩盖罪恶,一意孤行,伤害四邻。有的人下跪了,他显得更崇高;有的人还站着,他看着更卑微;有的人为尊严,有的人为生存;有的人毫无廉耻,有的人荒诞不经……下跪,意味着什么?你又为什么而下跪?参拜,又意味着什么,惨死在日本屠刀下的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同样的忏悔?)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不愿正视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之一。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

中国: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我不懂这段历史)

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兼总代表、2002年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选图片

(颁奖词:“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下一个“王选”,会是你吗?)

【课堂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感悟? 我们应该怎么做?

(历史不能忘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课后探究(两题任选一题): 1、2005年,香港人大代表朱幼麟向全国人大递交了《我国国家级、国际化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议案。请你就抗日战争设计一项国家级、国际化的纪念活动(包括活动形式、设计理念及设计理由等)。

2、阅读下列材料: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对日本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纪念活动进行了记录,现摘抄一些: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广岛:2001年,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4万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广岛:参加纪念大会人数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人左右,最多不到一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2800或1/500……

第四篇:高中化学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本文由http://tjh1.taobao.com/整理搜藏

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三章

第三章第三章 第三章

《 《《

《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 》》 》

第二节第三课时

第二节第三课时第二节第三课时 第二节第三课时《 《《

《铁的重要化合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铁的重要化合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 》》 》教案 教案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铁的氧化物,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能对铁的氢氧化物的变化进行探究;探究Fe3+的检验及了解 Fe3+的氧化性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实验学习的一般方法:将实验探究与讨论交流密切结合;

学习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亚铁盐和铁盐的鉴别和相互转化

难点: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亚铁盐和铁盐的转化

教学仪器与试剂

教学仪器:

多媒体投影仪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药匙、胶头滴管、氯化铁、硫酸亚铁、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氯水、硫氰化钾、铁粉、氧化铁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利用问题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1.浏阳一中红墙上红色油漆中的红色物质是什么?

2.红砖为什么呈现红色?[ 来源:学+科+网Z+X+X+K]

二、学生自学铁的氧化物并加以归纳

【成果交流】

称 FeO Fe2O3 Fe3O4[ 来源:学科网ZXXK]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与酸反应

FeO + 2HCl= Fe2O3 + 6HCl =Fe3O4 + 8HCl=2FeCl3+ 本文由http://tjh1.taobao.com/整理搜藏

用心

爱心

专心

2FeCl2+ H2O 2FeCl3+ 3H2O FeCl2 +4H2O 物质类别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

三、铁的氢氧化物

【讨论】利用离子反应的条件分析: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原理

【实验探究1】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及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2】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化学性质

【实验总结】两种操作现象对比

【讨论】滴管为什么要伸入溶液内,强调其化学原理

【总结】制取氢氧化亚铁的正确操作(操作要领因情况而动)

【问题1】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得到较纯的Fe(OH)2,并且能较长时间保存?

【成果交流】

Fe(OH)2 Fe(OH)3 制法

FeCl2 + 2NaOH =

2NaCl + Fe(OH)2↓(白 色)

FeCl3 + 3NaOH = 3NaCl + Fe(OH)3↓(红褐色)

色态

白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转化 4Fe(OH)2+ O2 + 2H2O= 4Fe(OH)3

热分解

产物复杂 2Fe(OH)3 = Fe2 O 3 +3 H2O 与酸反应

Fe(OH)2 +2HCl =

FeCl2 + 2 H2O

Fe(OH)3 + 3HCl = FeCl3 +3 H2O

四、铁盐和亚铁盐

【提问】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Fe3+和

Fe2+?

【讨论】根据前面的实验,归纳总结:二价铁盐、三价铁盐的鉴别方法

Fe3+ Fe2+

①水溶液的颜色 黄色 浅绿色

②加入NaOH溶液 红褐色沉淀 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3】硫氰化钾溶液加入铁盐和亚铁盐溶液中的现象

滴入KSCN溶液后的现象

FeCl3溶液

溶液颜色变红 尴本文由http://tjh1.taobao.com/整理搜藏

用心

爱心

专心

3FeCl2溶液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实验探究4】

FeCl3溶液中加入

现象 结论

铁粉,KSCN溶液

溶液无明显变 化

2FeCl3+Fe=3FeCl2[来源:学科网ZXXK] 氯水,振荡

溶液变成红色

2FeCl2+Cl2=2 FeCl3

【小结】

【实验探究5】红砖中是否含有+3价的铁元素?

【问题2】朴雪(酱油)里面是否含有亚铁离子?

【问题3】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的实验探究?

【作业】离子方程式的的巩固和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物

FeO

FeO + 2HCl=FeCl2+ H2O Fe2O3

Fe2O3 + 6HCl =2FeCl3+ 3H2O

Fe3O4(FeO

·Fe2O3)Fe3O4 + 8HCl=2FeCl3+ FeCl2 +4H2O

2、氢氧化物

FeCl3 + 3NaOH = 3NaCl + Fe(OH)3↓(红褐色)

FeCl2 + 2NaOH = 2NaCl + Fe(OH)2↓(白色)

Fe(OH)3 + 3HCl = FeCl3 +3

H2O Fe(OH)2 +2HCl = FeCl2 + 2H2O

3、铁盐和亚铁盐

2FeCl3+Fe=3FeCl2

2FeCl2+Cl2=2FeCl3 第三章

《金属化合物》

Cl2等较强氧化剂

Fe 2 +

Fe3+

Fe、Cu等较强还原剂 列本文由http://tjh1.taobao.com/整理搜藏

用心

爱心

专心

4第二节第三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铁的氧化物,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能对铁的氢氧化物的变化进行探究;探究Fe3+的检验及了解 Fe3+的氧化性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实验学习的一般方法:将实验探究与讨论交流密切结合; 学习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亚铁盐和铁盐的鉴别和相互转化

难点: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亚铁盐和铁盐的转化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

一、利用问题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1.浏阳一中红墙上红色油漆中的红色物质是什么?

2.红砖为什么呈现红色?

二、自学铁的氧化物并加以归纳

【成果交流】

称 FeO Fe2O3[ 来源:学&科&网Z&X&X&K]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 来源:Z,xx,k.Com]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与酸反应

FeO + 2HCl= FeCl2+ H2O

Fe2O3 + 6HCl =

2FeCl3+ 3H2O Fe3O4 + 8HCl =2FeCl3+ FeCl2 +4H2O 物质类别

碱性氧化物 [ 来源:学,科,网

Z,X,X,K]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

二、铁的氢氧化物

【实验探究1】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及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2】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化学性质

【成果交流】 勰?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俗称

铁红

磁性氧本文由http://tjh1.taobao.com/整理搜藏

用心

爱心

专心 Fe(OH)2 Fe(OH)3 制法

FeCl2 + 2NaOH =

2NaCl + Fe(OH)2↓(白 色)

FeCl3 + 3NaOH = 3NaCl + Fe(OH)3↓(红褐色)

色态

白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转化 4Fe(OH)2+ O2 +2 H2O= 4Fe(OH)3 热分解

产物复杂 2Fe(OH)3

= Fe2 O 3 +3 H2O 与酸反应

Fe(OH)2 +2HCl =

FeCl2 + 2 H2O

Fe(OH)3 + 3HCl = FeCl3 +3 H2O

三、铁盐和亚铁盐

【提问】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Fe3+和

Fe2+?

【讨论】根据前面的实验,归纳总结:二价铁盐、三价铁盐的鉴别方法

Fe3+ Fe2+

①水溶液的颜色 黄色 浅绿色

②加入NaOH溶液 红褐色沉淀 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3】硫氰化钾溶液加入铁盐和亚铁盐溶液中的现象

滴入KSCN溶液后的现象

FeCl3溶液

溶液颜色变红

FeCl2溶液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实验探究4】 FeCl3溶液

中加入 现象 结论

铁粉,KSCN溶液

溶液无明显变 化

2FeCl3+Fe=3FeCl2

氯水,振荡

溶液变成红色

2FeCl2+Cl2=2 FeCl3

【小结】

Cl2等较强氧化剂

Fe 2 +

Fe3+

Fe、Cu等较强还原剂 ?列本文由http://tjh1.taobao.com/整理搜藏

用心

爱心

专心

【实验探究5】红砖中是否含有+3价的铁元素?

【问题2】朴雪(酱油)里面是否含有亚铁离子?

【问题3】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的实验探究?

【作业】离子方程式的的巩固和课后习题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铝的重要化合物》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二课时 铝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目的】1.了解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理解Al(OH)3的两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Al(OH)3的两性。【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品】:KAl(SO4)2·12H2O晶体、石蕊试液、试管、滴管、蒸馏水、0.5mol·L-1 Al2(SO4)3溶液、氨水、2 mol·L-1 HCl 2 mol·L-1 NaOH 【教学过程】

[提问]加热铝锅中的水,水跟铝为什么不反应?未打磨的铝片放到碱溶液中,为什么不即刻冒出气泡? [多媒体展示]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板书]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难溶的固体,其熔点很高,是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

[复习]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概念,Al2O3是哪类氧化物?

[实验]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取氧化铝粉末,分别滴加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结论]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

[学生活动]写出Al2O3与强酸、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 Al2O3+2OH-== 2AlO2+H2O [板书](2)化学性质:

和酸反应: Al2O3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 + 6H+ ==2Al3+ + 3H2O 和碱反应: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Al2O3 + 2OH-=== 2AlO2-+ H2O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

[讲述]氧化铝可用来制造耐火坩锅、耐火管、耐高温的实验仪器。[板书](3)用途:用来制造耐火坩锅、耐火管、耐高温的实验仪器。[过渡]氧化铝对应的水化物是什么?实验室如何制氢氧化铝? [演示][实验3—4]在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板书]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物质,几乎不溶于水,有强的吸附性,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2)制备: Al3++3NH3·H2O = Al(OH)3↓ + 3NH4+

[实验3—8]将上面制得的Al(OH)3分装在两支试管里,向一支试管中滴加2mol·L-1 HCl,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1 NaOH,边加边振荡。[讲述]Al(OH)3既可溶于HCl,又可溶于NaOH溶液。

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l(OH)3只能溶于强酸、强碱,不能溶于弱酸或弱碱。

[提问]根据Al(OH)3以上性质,可以用什么方法制备Al(OH)3? 结论:用铝盐和弱碱溶液(氨水)反应。[板书](3)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Al(OH)3 + 3H+ = Al3+ + 3H2O 与碱反应: 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 + OH-= AlO2-+ 2H2O 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氢氧化铝只与强酸、强碱反应,不与弱酸、弱碱反应(4)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Al(OH)3 = Al2O3+3H2O [过渡]下面我们再介绍一种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铝盐 [板书]3.硫酸铝钾[KAl(SO4)2] [展示]明矾晶体

说明:明矾就是带有12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铝钾,即KAl(SO4)2·12H2O [讲述]明矾水解产生的胶状Al(OH)3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中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常用作净水剂。[课时总结]“铝三角”

下载3.2.2铝重要的化合物试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3.2.2铝重要的化合物试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