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求生存求发展——关于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3:3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改革求生存求发展——关于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改革求生存求发展——关于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以改革求生存求发展——关于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调查报告

以改革求生存求发展——关于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调查报告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邱立强

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始建于1983年(其前身是铁岭地区文工团),是一个以演出二人转、小品、小戏、民间歌舞为主的全民所有制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也是辽宁省唯一从事民间艺术的表演团体。八十年代中后期,市民间艺术团曾组团参加东三省文艺汇演,囊括所有一等奖;又东渡日本参加国际青年演剧节,取得2金3银的优异成绩,创造了历史的辉煌。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席卷全国,九十年代末,随着全国演出市场的低糜,市民间艺术团走入低谷。从2002年开始,他们以改革求生存求发展,全团上下齐心协力勇闯演出市场,年平均商业演出达200余场,在2004年第二届中国铁岭国际民间艺术节暨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上,市民间艺术团再次取得骄人成绩。特别是在2004年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上,其创作、编排、演出的大型秧歌戏《年年岁岁关东谣》获得优秀剧目奖,实现了铁岭市18年来在省艺术节上夺取最高奖项的目标。

一、以政府做后盾

2002年改革前的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共有演职员工147人,体制僵化、队伍老化、设备陈旧、入不敷出,有80多人处在不开资、交不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困窘状态。在萧条的演艺市场中它就像一艘年久失修的帆船,无力博击演艺市场的风浪。困难虽大,但市民间艺术团仍然在艰难中前行,他们依靠崔凯、张超、张惠中、乔杰、李春明、逯贵、赵本山、李静、潘长江等享誉全国的铁岭籍创作编导表演人才,把一批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有浓郁辽北地方特色、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推向了全国舞台。2002年,铁岭举办了首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暨“赵本山杯”小品大赛,民间艺术团在打造“小品之乡”这张名片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市领导认为民间艺术团是铁岭的“镇市之宝”和“掌上明珠”,对其发展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极大的支持。

市财政在保证民间艺术团每年107万事业性经费支出的前提下,一次性拨付70万元,用于补交拖欠多年的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连续两年拨付4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职工减少了后顾之忧,工作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投身到剧目创作、排练演出、开发市场等工作中去,艺术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

二、向改革要效益

“靠在政府的身上终不是长久之计”。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艺术生产力,市民间艺术团大胆进行了改革。首先,重组表演团体。2002年3月前,全团员工总数为14人,其中退休20人,停薪留职11人,不开资的闲散人员14人,在岗职工102人。根据当时国家政策,由本人申请,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通过提前退休、提前离岗、放长假、停薪留职四种方式对人员进行分流和重新定位。改革后,能够胜任演出任务的73名职工重新上岗,其中一级演员3人,二级演员10人,三级学员47人,四级演员13人。其次,改革了用人制度。全团通过综合考核,打破年龄限制,不拘一格选选聘领导班子成员;通过自由竞聘,群众评议的方式选拔中层领导干部;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方式确定职工的工作岗位。第三,改革分配制度。他们确立了三个分配标准:一是工资待遇分类。演职人员月出满勤,享受30%的工资待遇。在出满勤的基础上,每月参加演出和排练1至5天享受40%工资待遇,5至10天享受50%工资待遇,10天以上享受60%的工资待遇。行政人员除60%工资外实行岗位津贴,津贴标准为:团长200元,副团长160元,科长130元,普通干部110元。下岗人员如临时调用,与上岗人员同等待遇。二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对少数表演技能优秀、知名度高、贡献突出的拔尖人才和业务骨干,实行明星政策。如赵本山虽然不坐班,不顶岗,但每年给团里创造一定效益,每月享受100%工资待遇。对李静等知名度较高的演员只要能按时完成团里的指令性演出,常年享受60%的工资待遇。对李海、王娟这样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在对外营业性演出时,每场演出补贴200元。对团其他业务骨干也有一定程度的补贴。对于普通演员,每场演出补贴50元。三是制定奖励政策。为了开发演出市场,弥补不足经费,他们又制定了对外联系演出奖励政策。即,对外联系演出30场以下者,提取演出收入的10%,联系演出30场以上者,提取演出收入的20%。这些政策一经执行,职工们热情高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年平均演出场次达200场,创收30多万元。

三、靠品牌闯市场

由于市民间艺术团是以创作演出二人转、小品、小戏为主,根植民间,有着广阔的演出市场,因此面向农村,面向社会,服务基层和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他们的市场定位。而著名笑星赵本山、潘长江等演员更是把铁岭这个城市,辽北这个地域乃至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推到全国老百姓的面前。这是个品牌,而品牌是无形资产,它能够产生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依托品牌,擦亮品牌,让品牌产生更大的效益成了他们的明智选择。

在平稳完成体制改革后,民间艺术团的每一位员工的观念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创新排演出最优秀的剧目,想方设法找市场多演出,力争把“小品之乡”的牌子,把赵本山的牌子,把民间艺术团的牌子在全国叫响。他们在编演时特别突出了幽默、火爆的东北地方特色,在演出时克服诸多困难,力争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一年之中,除了完成公益性演出外,全团演职员工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常年深入到基层和农村演出。在外地演出时,他们有时会连续坐24小时的车,遇到一天有两场演出,而演出地点又相距很远时,半夜就要起身。而一旦到达演出现场,上至团长下至十几岁的小演员都参与到装台、卸台这样的重体力工作中,真正做到了爱业敬业。近年来,随着电视剧《刘老根》在全国的播出,二人转吸引了南方的一些观众,市民间艺术团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他们的足迹踏遍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河南等几个省,所到之处,群众们都争相传告:“较大城市的剧团来了,赵本山的剧团来了!”演职员们受到极大的鼓舞,更加尽心尽力地把节目演好,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让铁岭民间艺术团的牌子更响更亮。

四、靠发展出成绩

为了让市民间艺术团真正融入市场经济当中去,他们没有原地踏步等饭吃,而是积极走出去抢饭吃。对于演出市场的开发,他们主要采取三种方法:一是主动找个体演出经纪人和演出公司联系,建立长期互惠的关系,为双方演出提供市场。二是同市内五家骨干企业联姻,在各种大型庆典演出时为企业冠名。三是寻找长期赞助伙伴。这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使得他们的年商业演出的场次由改革前的130场攀升到200场,效益十分显著。

培育演出市场是走出去的前提,要走好还要依靠优秀的业务队伍。市民间艺术团十分注重演艺人才的培训,想方设法从各种渠道调入优秀人才,破格提拔业务骨干,对台柱子每月加发200元工资,同时还为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演员创造成名的机会。这些行之有效的留才措施,加上灵活的演出体制,实现了他们“出精品,现人才,增效益”的目标。

在改革的同时,他们也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例如,现有在岗人员中,有不能从事演出工作的大龄演职员28人,既占编制,又占经费,影响新人的及时补充,他们对这部分人员拟采取提前离岗退养的方式,继续减轻压力,激发活力;“一团一校,以团带校”的艺术事业单位的体制设置和管理方式虽已实行,但效果不明显。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综合利用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拟采取“团校统一”的运行方式,即领导班子统一、师资力量统一、训练场地和教学场所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为繁荣创作,政府已酌定设立文艺创作发展基金,以每年利息作为发展创作的奖金;为增加资金来源,准备将现存的松散的、动态的、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文企联姻的形势继续拓展,争取实现紧凑的、长期稳定的社会资助来源;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将向“演员分红制”迈进。

第二篇: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

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

临泽县城关小学体育艺术卫生工作自查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国家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体育艺术“2+1”总体要求,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体育、艺术教育,增强学生体艺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工作目标,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和体育艺术“2+1”要求,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努力将学校体育艺术卫生工作有机地融入学生各种素质培养之中,切实加强了学校体育艺术卫生工作。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是抓好工作的前提。

我校由校长主管,副校长主抓,教导处、政教处分管,实行由校长领导下的体育、艺术、卫生工作负责制。设有体艺卫综合组,工作流程为:校长——教导处——综合组组长——教师,音、体、美教师,工作由教导主任分管。卫生工作由政教主任分管,工作流程为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级(班主任)。学校体育艺术卫生领导机构健全,制定并及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体育课上课制度、体育活动课制度、体育课安全制度、卫生室各项制度、音乐教学管理制度、美术课管理制度,各种常见病的预防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紧急预案等,使学校的体育、艺术、卫生工作有章可循。学校领导定期研究布置学校的体育、艺术、卫生工作,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并将体育、艺术、卫生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及各处室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师工作考核当中。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参加各类比赛、维护场地以及购置器材,确保了学校体育、艺术、卫生工作的健康运行。

二、课程设置,开齐开足,是做好工作的保障。

学校按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艺术、健康教育课程,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并且每天有课间操和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将体育、艺术系列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坚持周周开展活动,学校有专兼职结合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能够满足现有教学的需要,学校重视体育、艺术教师的管理与培训,音乐、美术按计划开设,学校不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音、体、美育课时间,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要求授课,每天保证活动一小时以上。在品德课、科学课、成长课、人文课、校本课、班会课等课程中不同比例的安排了健康教育课时。学校定期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橱窗、宣传板、黑板报、广播、校园网、讲座、学习园地、手抄报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健康卫生知识教育。课堂教学狠抓“三个一”养成教育,常规检查突出两操与卫生检查,落实周评比通报制,形成了每学年广播操、眼保健操竞赛的工作惯例,保障工作通过后勤工作予以落实。

三、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是拓展工作的关键。

我校坚持开展“两操一活动”,每天坚持做好课间操和两遍眼保健操,并坚持检查评比,有详细的评比细则和检查记录。学校每学年坚持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人人参与的大型体育运动会和校园艺术节活动,两次全校性按年级的单项比赛,如乒乓球、拔河、跳大绳、打沙包、放风筝、踢毽子、换物接力等竞赛活动,每项活动都做到了有方案、有总结、有记录。认真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专人负责,时间固定,项目丰富,定期更换,并制定了有关体育活动的安全要求与措施,确保了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组建了田径队、武术队、乒乓球队、书法、足球队、绘画等校级代表队,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并将各项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常年坚持训练,近年来,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认 2

真组织学生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建立了一生一卡健康档案,并认真做好了测试项目的统计上报工作。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检查的基础上,同时开展统计分析、评价,改革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其中,校运动会的“三个转变”(变少数学生参与为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变学生个人参与为师生共同参与;变竞技体育为游戏性的综合运动会)为我校今后的体育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其中足球队得到进一步加强,成立了男女足球校队,每班成立了班级足球队,将足球纳入到体育课教学之中,在校本课程中开设了足球练习,我校的乒乓球做为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普及,成为学生课间活动的重要内容,学生参与乒乓球代表队的极积性高涨,突现了我校乒乓球的特色。在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中,我校学生积极参与,每人都掌握2项以上的体育健身训练项目,掌握了一项以上的艺术活动技能,去年有12名同学通过了体育艺术等级测试。

四、设备设施,标准配置,是促进工作的基石。

近几年来,我校在已有基础上,先后投资

60万元,修建了健身园,逐年添置新体育、艺术、卫生器材。体育场地平整、整洁,设施布局合理,器材有安全保障,基本上能满足体育教学、业余训练及活动课的需求。体育艺术器材、场地和管理有专人负责,每学年对器材数量、品种、添置、损坏都有明确记载。同时倡导学生人手一件随身携带的小体育活动器材,让学生在课间充分活动。

学校逐年加强了教学卫生条件和生活设施建设。卫生室面积18平方米,除紫外线灯以外的其他消毒设备配齐,并购置了常用的药品,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学生每人一席,每间教室只有一种型号的课桌椅;黑板完整无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教室采光好,安装了照明灯,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分别达到150XL以上;学校厕所基本能满足需要。

五、疾病防控,卫生整治,是展示工作的亮点。

近年来,我校以养成教育为平台,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教育学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勤剪指甲、的良好生活习惯,入口食物必须保证干净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教育学生不挑食、不偏食,摄取多种营养,保持营养均衡,提高生长发育质量。

根据季节变换和传染病特点,及时开展防控工作。在流感、传染病等方面,狠抓宣传知识教育,开展应急演练,加强晨午检及时检查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提高了师生的健康意识与防范能力。

为营造洁净幽雅的育人环境,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提出了“责任到人,物放有序,一尘不染,处处亮点”的卫生“十六字”要求,规范个人行为。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分区域、分班级包管卫生责任区,由值周教师、校卫生组人员负责检查督促,加强管理,坚持每周末的大扫除和每月一次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大型的室内外卫生检查清扫活动,保证了责任区内无死角,无各类暴露性垃圾,无纸屑、无瓜皮果壳、无其它各种杂物;校园内无乱涂乱画现象,无其它足迹,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墙壁上无蜘蛛网、电灯吊扇无积尘,窗明几净。

在今后的体育艺术卫生工作中,我们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进一步坚持全面发展,预防为主,增进健康的原则,把学校体育艺术卫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三篇:数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

数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

黑龙江大学

张晓光

来华留学生工作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工作发展的好坏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而留学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数量是这项事业的生存之本,质量是这项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多年来黑龙江大学一直坚持一手抓数量,一手抓质量,学校留学生规模从1998 年的年接收各类留学生不足500人发展到现在的年接收留学生1500 余人,留学生规模居黑龙江省高校之首,位于东北各高校的前列,我们认为重数量、抓质量是留学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与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一体化”管理体制更有利于留学生工作的开展

黑龙江大学位于高寒地带、东北边陲,往往使很多留学生望而却步。除了有较优越的语言环境外,传统的人文景观及文化底蕴匮乏,不占地缘优势,更没有名牌大学效应。面对着这些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我们积极应对挑战,谋求发展,既然大环境改变不了,那么我们就努力打造自身的优势。

合理的管理体制是创造优越学习环境的保证。我们在长期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探索和建立了“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即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下,建立起在学校党委和学校主要领导直接领导下的,将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工作、接待工作、管理工作、服务工作等归口于外事处暨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一个管理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集管理与服务为一体,所属各部门的工作都以学校的留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为中心,统一调动指挥,彼此密切联系,互相支持,协调一致。通俗的说就是将分开的手指攥成拳头,把我们并不突出的条件集中起来打造成优势。这不仅保证了留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和时效性,管理与服务的一致性,而且能集中所管辖的各个部门的力量,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的整体优势,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矛盾。

多年实践证明,在大环境较差,自身条件不突出的情况下,“一体化”管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特别是在社会化服务不完善的地区和单位,这种优势更为明显。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明显提高,留学生的“招、学、吃、住、行”有了保障,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从而增加了学校的吸引力,推动了留学生事业的发展。

总之,我们实行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更有利于留学生工作的开展。

二、打造优势,拓展渠道,努力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在明确提出“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创新观念、开拓思路、打造优势,想尽各种办法增加学生数量。

1.发挥学校优势,积极申办国家项目,扩大学校在海外的影响。学校努力发掘自身优势,积极申办各种国家项目,自1998 年以来,学校共申办了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的“对俄汉语教材编写(含大学、中学和小学)”“俄罗斯汉语教师培训班”“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演讲比赛”“汉语桥优秀学生奖学金生”“ HSK 奖学金生”“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孔子学院”“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及商务部的“中亚及东欧国家汉语教师培训”等项目。所有这些项目的承办,不仅培养了大批对我校友好的高层次人才,而且对扩大我校在海外的彩响,对在更高层次上宣传我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积极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借推广汉语之机扩大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外的影响。为适应世界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缓解各国对汉语教师的紧缺状况,中国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 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从国内招募志愿者到国外从事汉语教学。我校积极提供国外的接收单位,并申请承担部分派往俄罗斯和韩国志愿者教师的任务,借助我校外语和中文强势学科的优势,选拔一批学习成绩优异、个人素质高的学生到俄罗斯和韩国的高校和相关教育机构任教,以此来宣传、扩大我校的影响,吸引海外学生来我校学习。

3.充分发挥和利用派出人员和海外引进人才的牵线搭桥作用。我校积极贯彻“请进来,走出去”方针,仅“十五”期间,就聘请外国专家、教师50 余名,先后向十余个国家派出各类人员近l000人次。同时,每年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还要派出大批学生,这些人都可以成为学校与国外高校合作的桥梁,成为招收留学生的有效媒介,学校鼓励他们在外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扩大学校的影响,鼓励他们为学校招收来华留学生,学校对成绩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4.积极与国外的中介机构合作,利用他们的信息资源和在海外的影响,鼓励他们为学校招收留学生。中介机构是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非常活跃的一种媒介,他们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中介机构合作是高校初期招收国际学生一种有效手段。我们对各类中介机构进行筛选,择优进行合作,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利用中介机构的信息资源宣传扩大学校的影响,利用学校优质的教学质量提升中介机构的信誉,通过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实现中介机构与学校的双赢。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带动留学生事业的发展。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与国外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利用双方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送出去,引进来”,共同培养身兼两校所长的国际性人才。我校每年与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的部分高校交换学生近百人,通过合作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也极大地扩大我校的国际学生招生规模。

6.加强后勤服务的软硬件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舒适的住宿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科学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是来华留学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对硬件建设的投入,学校现己建成留学生公寓四栋、留学生专用教学楼一栋,教学楼内装备了具有进口设备的电化教室、配臵较为先进的微机室和藏书丰富的资料室,留学生公寓内建有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室、大、小餐厅等,营建了一个融学习研究、娱乐健身、餐宿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小环境。同时学校不断加强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时刻注意软环境的建设,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学习环境。

7.利用优质的教学质量,扩大宣传和影响。优质的教学质量是来华留学生事业最好的宣传材料,如何用优质的教学质量打造自身独有的品牌,是留学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多年来我校一直把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做为留学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用优质的教学培养高素质、对我友好的毕业生,并用这些毕业生在校期间的自我感受和回国工作后表现来现身宣传,以此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留学生来我校学习。

8.利用各种宣传途径,作好宣传工作。留学生的招生具有市场的特性,我们深刻认识这一点。在有优质的教学,完善的硬件的同时,如何让有需求的人更全面地了解我们,这是我们需要通过宣传急待解决的问题。学校非常重视宣传工

作,制做多语种网页、多语种宣传材料,派团出访,参加各种教育展等等,利用各种机会、各种途径扩大我校的影响,促进留学生招生工作。

三、狠抓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留学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多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的统一体,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留学生的技能和索质的提高为目标,狠抓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提高,推进留学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留学生教师队伍,我们一方面想方设法引进高水平人才,并从省内院校和校内有关院系选调和聘用了一批专业水平较高并具有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对原有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除了定期或不定期请专家学者来给他们讲课,同时鼓励教师去重点大学进修、读学位,我校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达到90%以上。

2.狠抓教学改革。来华留学生中,有上到六七十岁的老翁,也有下至十六七岁的少年;有政府工作人员,也有家庭妇女;有教师、学生,也有工人、农民,有的是为攻读学位而来,有的只是为了进修。学生不仅年龄差异很大、阅历参差不齐,而且目的不尽相同。对此,我们狠抓教学改革,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可能满足各层次留学生的不同要求,提供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达到预期目的。

一是在班级安排上,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也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我们采取了小班教学的策略。通过分班考试,每个学期把水平相近的同学分在一个班,每班人数最多不超过20人,个别班级只有一两个人,高级进修班更是如此。这样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机会,保证课堂上每一位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时间,在客观上给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尽快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条件。

二是在课程设臵上强调教学针对性。非学历教育学生的课程设臵听说领先、兼顾读写、自由选课、各学所需,以尽快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学历教育的学生课程设臵则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提升专业水平为目的。

三是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功能与结构相结合、各种课型相配合的原则,把精讲多练的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讲清知识,而且还要想方设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让他们在主动、自觉的学习中迅速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我们还采取寓教学于娱乐之中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各得其所、学有所成。

四是在课外活动安排上我们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注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寓文化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既能更快地了解中国,又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既能消除他们远离亲人的孤独感和异国他乡的不适感,又宣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扩大了我们第二课堂教学的内容。

3.狠抓教师的科研工作。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科研立项,支持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多年来我校对外汉语教师共承担国家级项目两项,其中重点项目l项;编写对俄汉语教学教材等各类教材3 套,共计22 册;发表各类论文l00多篇,其中在国家一级刊物发表ll篇,在二级刊物发表70篇;出版专著两部;有一人获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学三等奖,两人获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一人获三等奖。

4.狠抓教学评估工作。为了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果断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人教学评估机制。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动教学改革;通过评估加强师生在教学中的沟通,让学生通过评估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让教师在评估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留学生的数量是学校留学生事业发展的生存之本,没有数量做保障,就没有提高质量的基础,就无从谈发展,而质量的提高又是推进留学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之源,又会极大地增加留学生的数量,数量和质量二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只有明晰二者的互动机制,在提升数量的同时,积极探求提高质量的思路与措施,才能实现留学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

第四篇:用管理求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 抓改革求发展 (修改)

用管理求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 抓改革求发展

彝良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 陈世春

尊敬的丁局长、刘副局长,各位领导:

大家好!

紧随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我们迎来了昭通市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受会议安排,作交流发言。面对这么多经验丰富的领导、校长、职教专家,真是班门弄斧,这不能算作什么经验,只能说是把我在彝良职高所做的工作向大家作一个陈述,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学校发展概况

彝良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是一所由彝良县政府主办,县教育局主管的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是彝良县职业教育的先导和职业技术培训的主阵地。创办于1984年,占地24.6亩,固定资产1000万余元,教师编制数138人,在职在编教职工125人,兼职教师72人,国家级专业骨干教师21人,省级专业骨干教师2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专业3个。在校学生3219名,开设有17个专业,49个教学班。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

二、学校管理概述

2008年3月,时值彝良职高办学效率走入最低谷,名声极坏,社会上形容学校最差的词句全用到职高身上,职高成为打架的代名词,每年招生不到200人,负债197万元。我被组织上派谴到彝良职高,好奇

/ 7

者说这个乡巴佬抓习惯普通教育,想用他的经验来管职业学校,这个烂滩子看他如何收拾;不怀好意者甚至用短信散发诽谤我的言论,以酒撒疯,工作中作梗,扬言不出两年就让我下课。我想,既然领导信任、重用。只有踏实勤奋,才能问心无愧。才能对得起全体教职员工,对得起组织的委托,对得起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一)找根源、抓管理

面对现实,我深知,首先要适应这所学校的环境,了解老师、学生,关键是要让人接纳你。于是开始了到新学校的三部曲:“琢磨三群体”(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摸清三状况”(财务状况、硬件状况和制度实施状况)、“理清三关系”(学校与上级关系,学校与家长关系和学校与周边关系)。

首先,教职工惰性之源在于学校管理瘫痪

一是组织讨论制订《彝良县职业高中内部改革方案》,从工作作风、工作纪律、教学教研、教师培训、实训实习、招生就业等近30个方面列出管理要求,有效地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

二是建章立制,形成制度管人的机制。学校自2010年按“全员聘任、因事设岗,竞聘上岗、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双向选择”的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实行各项工作月考核制,推动了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

其次,学生无学习动力之源在于出路不畅。

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发展和稳定大局来抓,保障出路畅通,让学生感觉到成功离我们并不远。学校秉承“服务为宗旨,就业

/ 7

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坚持“办学靠市场、管理靠改革、生存靠质量”的办学理念,探索“升学与就业并举、固定与流动相融”的办学模式,走就业与升学“两只轮子”的办学路子,让想升学者通过努力学习能成功升学,让要就业者通过技能提升能顺利就业。

一方面,我校建立“就业实习研究室”,由教学副校长当主任,主抓学生就业工作,通过结合市场的需求动态科学设置专业、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等方式开展工作。一是学校引进招聘企业到校,进行宣传讲座。通过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行业工作的苦乐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就业观。二是继续采取三年级顶岗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层次,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又使用人单位考察了学生,学生通过实习留在用人单位就业。三是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和扩宽就业渠道和市场,学校建立了“需求信息公告”制度,在信息宣传栏上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通知,真正做到快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信息发布。四是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到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签订协议。近年来,我校与长三角、深圳、重庆等多家企业建立稳定的联系,我校每年输送大部分学生到这些企业就业,就业率达100%,就业稳定率达80%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近70%,有效地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学校设立高考辅导研究室,对“三校生”高考进行研究,编印了实用的《三校生高考复习资料》语文、数学、政治等材料。

/ 7

2015年毕业生总人数为997人,升学深造人数为265人,就业学生人数730人,就业率为95%。

再次,学生流失率大之源在于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胃口。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各学校的“精英”,传统教学模式让他们觉得枯燥无味。我校倡导“赏识”教育,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地在校园文化长廊里展示自己,教学楼走道上“我自信、我能行、我成功”,“做到做不到、试试才知道”等醒目标语;开展“五声”(笑声、歌声、掌声、口号声和感恩声)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益,开展“社团活动”要求根据兴趣爱好每生至少参加一项拓展自我,每天一节“文体活动课”,各类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用赞赏的目光发现学生点滴优势,像幼儿园发小红花一样给学生发奖状。让自信成为饱受重创的中职生体验成功,找回自我。

再有,招生难之源在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太低。

首先,我校与县教育局协商达成共识,县教育局每年发文号召各中学(初中和高中)积极配合中职招生宣传、先后召开中职招生动员和总结表彰大会。由于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各中学支持职高招生的积极性,规范了招生渠道,降低生源流失(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

其次是积极组织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一是每年的5月职教宣传月,我校组织学生、教师“百人演出团”到20所初级中学进行职业教育政策文艺汇演,将职教政策融入人们

/ 7

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召开初三学生座谈会,开展职业教育学生家长专题讲座等活动,有效地介绍学校招生专业、学制、培养目标、零收费等情况以及就业前景。同时,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宣讲职业教育政策,解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打通中职、高职、研究生”的通道,使家长真正了解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放心地把子女送到学校来就读。

二是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宣传渠道。依据现代中学生特点,建立“职业教育伴我成长”QQ群,为全县中学生讨论解读职业教育政策,解答学生困惑。

三是以就业促招生,将优秀毕业生事迹作为招生宣传的亮点。通过精心策划招生简章和宣传广告,印制精美的宣传单页、画报,制作内容丰富的版面和实用的宣传手提袋、纸杯等广泛发放,制作宣传片在县政府人民广场滚动播放,加深群众对职业教育的了解。

四是每年的9月份,全校教职工奔赴乡村发动未入学的初中毕业生。我们通过走乡入户,了解到这些学生多数是因为家庭贫困,我校迅速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辍学,除做好国家助学金、县级财政中职学生补助、“雨露计划”等国家资助资金的使用和发放外,自2011年开始实行“零”费用读书,学校自筹经费为学生免除书费、住宿费、水电费、实习费等,还为学生交保险费。学校成立“爱心助学社团”,通过学生勤工俭学、教师捐赠、社会捐助筹集资金帮助家庭特别困难的孤儿、单亲子女、残疾等学生完成学业,每年平均每位学生享受近千元各类补助。2011年以来,5 / 7

共资助4000余名学生完成中职技能学习,3000余人就业,1000余人升入大学深造,为提升彝良县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做出了较大贡献。

辛勤的付出终于有所回报,我校2015年的招生不仅超额400余人完成,还拒收了不少学生。全校教职工也偿到了与重点高中一样的快乐。

(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双师”素质。一是积极派遣专业教师驻厂锻炼、企业实践,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成立“职业规划”、“就业实习”、“高考研究”、“班主任工作”四个研究室,由校长、副校长兼任研究室主任,加快职业教育管理研究。

二是建立“双师”培养计划,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所学专业外任选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采用自学、探讨和送出去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教师。每学期组织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公开课,每学期组织进行一次“创新杯”课改教学竞赛,2011年以来先后选派65名教师参加地区级以上的各类专业培训及竞赛,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素养与专业水准,学校数名教师和团队在省教厅组织的历届“全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奖,几十名教师在历年的“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获指导奖。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着力做好学校“整校迁建”工作,从2011年起,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谋求学校发展,2012年县规划局开始规划学校整体迁建,2014年1月11日,在县委政府和市县教育局的关怀下学校整体迁建工作

/ 7

正式启动,现已完成了一期工程57.3亩教育用地的征用和学校规划图纸设计,县政府已经向市政府作出贷款1.3亿还款承诺,将启动新校区建设工程,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彝良县职业高中召开职业教育专题会议,会议明确将加大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制定具体措施把职业教育规模做大,争创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到2020年在校生达10000人。

我们将认真学习和贯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精神,在巩固现有办学成果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抓好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

尊敬的丁局长、刘副局长,各位领导,我校教育教学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力量得到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和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上级领导的期望和社会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渴求还有很大差距,很多地方我们应该向兄弟学校学习。我承诺,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研究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完善学校管理和办学理念,力争彝良职业教育工作再有新突破,使职业高中真正成为彝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学校是一个大舞台,校长就是舞台上的导演,职业教育千校千面、万校万样,在座的各位校长与我们分享的肯定会更加精彩!

/ 7

第五篇:跨越速运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

跨越速运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

跨越速运快递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快递服务为主的航空快递服务公司,服务内容涉及市内、国内快递,至全国各地的航空往返货物的运输业务;提供超一流的货物包装及现代化物流快递服务。

公司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跨越速运公司发展迅速,所有员工均受过专业培训,工作态度认真,服务一流!他们均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物品的包装、拆卸等技能。跨越速运公司员工统一着装、举止得体、服务周到、使用文明规范语言。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物品的包装、拆卸等技能。

跨越公司现有一流的操作技术、高素质的配送人员及多年的仓储配送经验,可充分满足您多方面的需求,真正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的服务宗旨:客户的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多年来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及不断的探索,跨越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了一套比较完善而严谨的信息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了对您所托运货物信息的全程透明跟踪监控,保证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可管理性,安全性、可靠性。同时,我们秉着“诚信经营、热情服务”的经营理念,赢得了众多国内知名厂商与企业的好评与信赖,并将其快递、配送、货运等业务完全托付于我们,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此,我们向这些一直以来支持我们和即将要携手于我们的新老客户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愿我们的工作与服务能为您带来更多的便捷与服务。

跨越速运公司近年来,一直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客户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宗旨,严格履行“诚信为本,用户至上”的原则,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是我们的服务理念,“客户第一,服务至上”是我们对社会的承诺。

下载以改革求生存求发展——关于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改革求生存求发展——关于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逆境中求生存贯性中求发展

    漳村煤气化厂自1995年12月投产后,由于产品质量不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不久便陷入困境,职工思想涣散,企业形象滑坡。到1998年底,货款拖欠2000万元,外欠资金3000万元,......

    逆境中求生存贯性中求发展

    漳村煤气化厂自1995年12月投产后,由于产品质量不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不久便陷入困境,职工思想涣散,企业形象滑坡。到1998年底, 货款拖欠2000万元,外欠资金3000万元......

    逆境中求生存 贯性中求发展

    漳村煤气化厂自1995年12月投产后,由于产品质量不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不久便陷入困境,职工思想涣散,企业形象滑坡。到1998年底,货款拖欠2000万元,外欠资金3000万元,......

    铁岭市科研院所资源配置情况调查报告

    铁岭市科研院所资源配置情况调查报告九三学社铁岭市委员会主委赵必先我市的科研院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支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技队伍,取得了一......

    以改革求发展 以创新铸品牌2009年5篇

    以改革求发展 以创新铸品牌 滨州市滨城区清怡中学 滨城区清怡中学始建于2002年8月,区委区府为进一步落实民生工程,改善办学条件, 2008年9月8日清怡中学新校隆重奠基。2009年8......

    创新无止境改革求发展

    创新无止境改革求发展——记福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病人至上,仁德为本,融汇中西,真诚关爱“。这是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服务宗旨,近年来,围绕这个宗旨,该院强化班子建设,深化内部改革,使一......

    以质量求生存以稳定促发展

    以质量求生存以稳定促发展 ——南宁四十三中08——09学年度高三年级工作计划高考质量是展示学校办学质量的第一窗口,高考成绩最能显示学校的办学实力,最能凝聚学校的人气,最能......

    以诚信求生存 以质量谋发展

    以诚信求生存 以质量谋发展 ——福建省南安市育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先进事迹 面临驾校全面开花的市场竞争局面,如何求得一席之地,并谋求发展、这是所有驾校面临的决择。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