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论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白沙县七坊中学王启明
内容摘要:游戏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学和锻
练的主要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是非常适合初中生体育课教学的。游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巨大作用,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就游戏教学中的目的任务、特点和教法等进行探讨,以期创新,从而促进学生体力、智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体育游戏体育教学关系
体育游戏是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以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为特征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为传统体育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体育教学注入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竞争因素,因此游戏教学已成为开发中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体力和智力的有效手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中学阶段有的放矢地穿插游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本人就如何开展体育游戏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体育游戏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体育游戏熔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特别是它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差的乡镇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体育游戏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从而提高他们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教学手段,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青睐。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简单易行,可多可少,便于普及和开展,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它能够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并且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品行的发展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1、体育游戏活动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品质。
体育游戏一般都是集体活动,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他们能在分工合作,各尽其责中,不知不觉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如游戏“老鹰抓小鸡”“猎人打猎”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
结合作精神;“胯下头上传球”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俯卧撑接力”“背推角力”等可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
2、体育游戏活动能体现出课堂的趣味性、娱乐性。
趣味性、娱乐性是体育游戏的又一特征。如果体育游戏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将从根本上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反之,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游戏活动内容将会让学生从中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这比那些沉闷死气、活泼不足的传统体育课,其效果可想而知。如在训练快速应变时采用“大球小球”,在准备活动中,把以前的跑几圈变为“跟着跑”或“带头跑”等游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效果也更好。同一内容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玩”的心理得到满足,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活动中身体得到锻炼,性情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
3、体育游戏活动能体现出竞争性。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都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潜在的竞争意识,游戏活动本身是以争夺最后的胜负而告终的,这种胜负实质上是体力和智力的竞争,因而在游戏教学中,每个学生往往都最大限度地把身心投入竞争和自我表现中去,以确保竞争的连续和发展,获取最终的胜利,体验成功的快感。已经有人在这方面做过研究: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经常处于一种游戏或竞争状态之中,对形成人的竞争意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双杠追逐”、“跳背接力”等 竞争性游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4、体育游戏中能融入技术技能的学习。
游戏教学就是把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锻炼揉合在游戏活动之间,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技术动作、技能与技巧,并牢固地掌握。如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可以采用“长传快跑接球”、“运球接力”、“传球接力”等体育游戏;在实心球投掷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掌握出手角度的技能,可以利用学校的围墙,在墙上离地一定高度的地方做各种标记,让学生在离墙一定距离的位置依次进行练习,在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进行投中或投远比赛。学生有了明确地投掷目标,提高了练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自然就有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运用好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教学
中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特征。中学阶段,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走、跑、跳、跃、投以及各项球类、体操、武术等。学生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启发、调动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并根据每次课题,巧妙地用体育游戏配合体育教学,就可以打破沉闷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使他们在紧张活跃的竞赛中提高练习次数,既解决了课堂活动的单调性、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又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1、选择好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游戏。
选择游戏应与教学计划相吻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内容选择上应考虑到不同素质的提高,教材内容应多样化。例如应选择服务于一般身体发展的游戏作为准备活动(如“拉网捞鱼”);应选择配合基本教材的游戏作为辅助的练习(如“迎面接力跑”)等等。各个年龄阶层的学生对游戏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选用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游戏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例如 “丢手绢”游戏,初一学生活动起来会生动活泼,而初三学生就不会有同样的效果,更不用说更高年级的学生了。因而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游戏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要随之不同,并要考虑游戏的时间、负荷等,在组织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必要的示范,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尽量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既无拘无束,轻松自如,又有规范地进行,以期取得预期的活动效果。有时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创新游戏,使得体育课更加的丰富多彩。
2、适时合地理安排体育游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按以往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和乏味。在编写教案时,应该适当地插入一定量的相关游戏内容,使学生在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时,能感受到新鲜感,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如在进行中长跑教学时,一改以往绕跑道练习的训练形式,让学生在“原地闭目跑”、“折回跑接力”、“绕过障碍追逐跑”等游戏中去进行练习,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体育游戏教学。
教师除了做好课堂的准备外,还应该在游戏进行中,密切注意游戏活动的强度、训练情况、学习氛围等,并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应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变换游戏的方法、手段。如“两传一抢”游戏,教师既要注意观察两位同学传球情况,又要注意抢新球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暗示或指出一些隐蔽动作,以便使
传接球的同学球传得准、接得稳,又让抢球的同学抢断积极,位置合理。教师在上课时要面带微笑,这样能消除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掌握技术技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4、教师要公正的做好体育游戏教学中的裁判工作。
只有客观地评定游戏结果和认真监督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才能确保游戏的教育作用;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甚至发生互相争执。裁判员通常是由教师担任,也可以由学生担任,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教师要全面观察整个游戏的过程,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并及时做好总结。游戏提前或延迟结束,其效果都不好,而应在规定的时间或规定的次数完成后,或当学生比较满足,但又不太累的情况下结束。游戏结束后,教师首先要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对整个游戏与个别人做出奖评,指出各队在发挥集体力量和遵守、执行规则方面;在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上存在的优缺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总之,在活动中裁判要认真、公正、准确地做出合理的评定,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知识和技术技能。
结论:在体育课教学中有效的贯穿游戏教学,既能使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生动活泼,又能让学生乐学、易学,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7年第6期
第二篇:浅析体育与游戏的关系
浅析体育与游戏的关系
摘要:有针对性地运用游戏为体育教学服务,以“玩”促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发展心理和素质技能。所以体育游戏可以为教材服务,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体育游戏的界定可使体育教学有助于实现人文关怀,为学生自身健康服务,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只要我们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体育游戏的内容,将体育游戏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条件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身心健康
1、前言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是非常适合初中生体育课教学的,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且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学教改上的一条新路,很值得我们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加以探索和研究。同时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2研究结果
2.1、处理好游戏与上课内容的结合
运用游戏要讲究针对性,使游戏为教材服务,以“玩”促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某种技能。因为在现实教学中,单纯的教学活动往往缺乏足够的活力,学生只能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若把教材练习融入到游戏中去,能巧妙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情感体验与运动乐趣的和谐统一,如篮球滑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做基本技术的练习;这样不仅改变了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还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不应把体育游戏只当作一堂课的热身准备,还要让游戏为教授内容打好基础,在球类活动中运用“拍球抓人”游戏,把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游戏的选择一定要具有针对性,要紧扣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要求和实际能力,使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
2.2、体育游戏为教材服务 体育课中安排游戏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教材而变。在运动技术教学时,可以开发各种适合专项运动的教学游戏,如篮球和足球的球类游戏开发等等,这些游戏既可以促进学生技术的提高,又可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游戏的创新要为教育教学服务,因为游戏的创新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更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体育游戏的创新要注重安全性,在安排游戏时要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去设计,尽量设计自然而富有竞争性的游戏,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锻炼效果。
2.3、体育游戏的特点
2.3.1体育游戏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任何一种体育游戏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或是为了传授生活和劳动的技能,或是为了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身体教育和身体娱乐。由于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因而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人们可以创造性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的规则,传授游戏的经验以及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游戏。2.3.2第二信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信号系统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是和人类的语言机能密切联系的神经活动,是在婴儿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是在第1信号系统或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产生对现实的概括化,出现了抽象思维,并形成概念、进行推理,不断扩大认识能力。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发现并掌握它们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有人类才有游戏,动物虽也有一些类似游戏的嬉戏,但那只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游戏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2.3.3体育游戏具有虚构和假想成分及非生产性
游戏时人们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可以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毫无联系。所谓游戏的非生产性,主要是指游戏是非功利的,它并不产生游戏本身目的以外的其它实用价值。正因为游戏的假想成分和非生产性的特点,在游戏之前,无需做更多系统训练的准备。2.3.4体育游戏具有竞赛的因素和一定的情节 在体育游戏当中掺入进奖惩和竞赛等因素,这样就能增加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制约,规则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有助于游戏的发展。
2.4、体育游戏特点
2.4.1游戏的严肃。
游戏不等同于玩笑,与严肃不是对立的。游戏者的严肃是游戏之严肃产生的必要条件,“谁不严肃地对待游戏,谁就是游戏的破坏者”。当游戏者严肃地进入游戏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游戏者与游戏才能最终合为一体。这时游戏者就会由逐渐“偏离自己”发展到“失去自我”,游戏的严肃就是指游戏者的自我偏离。
2.4.2游戏的团队协作。
处在游戏中的人,需要超越自我,和他人共同完成游戏,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和沟通。合作表现为:一方面游戏总是游戏者之间的活动。游戏者被游戏活动规定为“朋友般”或“对手般”的“同戏者”,他们之间的相互活动使游戏得以进行和发展。另一方面,集体游戏总是在主体间的一致中进行。“游戏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一切游戏者作为主体是平等的,一旦没有了“一起思考”,游戏者便会逐个退出游戏,预示着游戏正走向结束。游戏赋予全体游戏者共同的意义,是要依靠合作才能取得的。2.4.3游戏的整体。
首先,游戏者与游戏不是一种主客关系,“游戏的存在方式不允许游戏者像对待一个对象那样去对待游戏”。这表明,游戏一旦开始,人不过是一个参与者,游戏活动把人吸纳于其中,让人在它的规则之内自由活动,游戏本身才是主宰者才是隐蔽的主体。这时“一切游戏活动都是一种被游戏过程”。这样游戏与游戏者就处于一个整体中。其次,游戏者的目的被完全消解在游戏过程之中,游戏者只为自己“享乐”游戏,“一般来说游戏并不为某人而表现”,游戏自成为一个整体。
2.4.4游戏的创新。
自由表现为:游戏者自由地安排和规划游戏活动本身,不受外力的支配;游戏始终是游戏本身,在游戏过程中,游戏者摆脱外在的目的和压力,沉迷在游戏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心理上充分表现出自由和轻松;自由并不意味着 混乱和自我放任,游戏者自由接受的规则具有绝对的约束力。创新包含了游戏者的自我表现和自我超越这两层递进关系。游戏者在游戏中首先充分表现自身的各种能力,然后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寻求多种途径弥补,更新不足,获得新经验,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就意味着创新的实现。2.4.5游戏的潜在因素。
游戏过程就是在规则内的自由活动。作为自由活动,游戏就是偶然性的不断发生,这种偶然性是游戏者难以预谋的,也是游戏规则所无法规定的。游戏的风险还指游戏者疏远自我。游戏中游戏者的经验存在差异,游戏过程充满偶然性,是探求未知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因此,游戏者就具有了疏远自我的风险
2.5、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2.5.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一般准备活动中是慢跑、行进操、定位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专门性准备活动,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2.5.2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 4 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
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材。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的跑,使学生跑出恐惧,跑出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降低球风、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异,使学生充分体现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2.5.3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2.5.4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我们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游戏方法,对学生实施健身教育,这也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又一发展方向和改革途径。
2.6、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方面,体育教学的属性就应该围绕着人(游戏者)和教学过程(游戏过程)来说明。从而揭示了体育教学中应抓住体育教学中的人和教学过程这两个要素。教学中的人又可以分为教师、学生以及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又可以分解为课程解读、展开状态、目标达成等。不能说这些要素就完全等于作为复杂事件的教学,但可以说,抓好这些要素就抓住了教学的“核心”。
另一方面,游戏几个属性之间的关系是围绕着认识和交往来说明的,严肃是游戏者合作的基础;合作、自由意味着游戏者之间的对话交往;创新、风险意味着一种认识上的超越;由此而构成的游戏整体意味着目标在过程中达成。这样,揭示着游戏既是认识过程,又是交往过程。相应地,推断体育教学也既是认识过程,又是交往过程。而这一推断正是揭示了体育教学的本质。“教学过程的本质首先在于这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这种相互作用就没有教学”,“教学是有知识和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和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
首先,它有助于实现人文关怀。新世纪体育作为培训知识型劳动力的手段,转化成为自身健康服务。这势必带来体育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其重要标志是体育人文精神的复归。二十一 世纪是“以人为本 ”的世纪,强调健康第一,人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虽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还是注重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发展体质,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意义更多是为了掌握体育技术、知识,却不是为自己、为当下而活着。提出“体育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是建立在学生本体存在的基础之上,突出当下现实生活的价值。因为游戏就是为了“享乐”、“自我满足”,它没有外在目的。这时,技术、知识则退居到次要的位置,而是人成为了目的。尤为重要的是,把体育教学看作游戏,凸显了体验的地位,是人与社会的彼此交融。此时的技术、知识获得,是一种“存在性的获知”,其实质上就是对存在意义的感悟与追问。换句话说,体育教学只有作为游戏,才真正关注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意义。
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游戏是游戏者在“自由”中安排和规划活动。学生在自由享受游戏的同时,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和自由,无疑是有利于学生身体、智力的发展。尤为重要的是,体育教学成为游戏,突出了体验的价值,从而为学生道德、审美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道德的养成、审美素质的发 展关键在于形成学生的道德、审美情感体验。通过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与对象之间处于主-主交融之中,从而产生道德、审美情感体验。总之,体育教学成为游戏,是对传统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作为认识活动)偏重生物学和生理学意义的超越。这里既有理智的探究,还有情感的陶冶、美的欣赏,它蕴涵着对学生人格整体的关怀,从而为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了保证。
2.7.正确处理好体育与游戏的关系
体育课中安排游戏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教材而变。在运动技能教学时,可以开发各种适合专项运动的教学游戏,如篮球和足球的球类游戏开发等等,这些游戏既可以促进学生技术的提高,又可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游戏的创新要为教育教学服务,因为游戏的创新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更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体育游戏的创新要注重安全性,在安排游戏时要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去设计,尽量设计自然而富有竞争性的游戏,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锻炼效果。
3结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体育游戏的内容,将体育游戏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孟刚.体育游戏与人的社会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5,(5). [2] 吴忠海.我国现代体育教育观的思考[J].体育教育研究,1992,(1)[3] 陈云 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新课程(中学版)2009(3)[4] 刘明辰 耐久跑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中学版)2009(1)[5] 张金慧 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几点探索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1)[6] 刘振邻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的原则 新课程(教育教学版)2009(4)
第三篇: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2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3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二。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三。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1必须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2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3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4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5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 6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首先应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教材的选用应生动有趣,适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个性特征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1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的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2学生的性格类别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性格可分为两种:内倾型和外倾型。属于外倾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性格的人则性格孤僻,反应较慢,运动能力也较弱。如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做不到合理化,就会造成前者“吃不饱”后者“吃不消”的情况,结果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五、高质量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为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得到统一,应按学生的个性分组进行教学(可以兴趣或性格分组)。1兴趣分组法即按学生兴趣选择,组成各教学小组。由于整体成员都是因为喜爱某一项运动才自愿参加学习的,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无疑是积极的。这样,教师在课上的组织与安排,就能得到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尽情运动、享受,身心都会得到有益发展。2性格分组法即按照性格类型(内、外向型),结合他们的运动能力,分组教学。由于该法是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进行因材施教,这就使教师能较容易地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而且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从而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得到统一。
第四篇:浅谈体育游戏与排球教学的关系
浅谈体育游戏与排球教学的关系
象山石浦
新港中学
蔡海成
摘要: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在排球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研究体育游戏和排球教学的内在关系,总结出提高提高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的若干思路,使排球教学显得更加灵活、轻松快乐。关键词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Abstract:Physica game is one of games,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volleyball teaching.Analysing and studying the inherent relations between physical game and volleyball teaching,and conduding some methods of improving physical game during.volleyball teaching ,sothat it can be more flexible、relaxedandenjoyable.Key words: Physical game , Volleyball teaching
前言
排球运动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尤其是中国女排在夺取雅典奥运会女排冠军以后,人们对排球运动的热情更是达到了空前高涨的地步。排球运动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一直被列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据笔者了解,在很多中小学甚至是高校在排球教学中一成不变的采用传统教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甚至有些学生存在厌倦的情绪。随着这种不良的反应的反复出现,直接影响排球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质量。通过横向比较研究发现体育游戏在各种教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学习目标。游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人类身心需要引发的。人们自由选
[1]择以人类自身为对象,不产生社会意义产物的娱乐、健身活动的总称。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具有体育的特征,它是以身体联系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游戏方法,也是一种有 意识的,创造性和[2]主动的活动。所以体育游戏的运用体现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各个领域的需要。
本文通过研究体育游戏和排球教学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一些相关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的粗浅看法,供排球教育工作者参考。
1、体育游戏与排球教学的内在联系 1、1 体育游戏对排球教学中的作用 1、1、1 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的教育作用
排球运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集体性、教育性强。如果还是按照常规教学,学生连喜欢排球都谈不上,更何况于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在排球教学采用体育游戏。可以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培养良好的集体观和良好的品行,因为在游戏中竞赛因素较多,教师在教学运用中严格规划和道德规范。要求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做好每项练习,使学生在活动中以轻松的态度看待胜负,合理的判断是非,正确地分辨诚实与欺骗,树立高尚的情操和品德。排球教学中的采取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热爱集体等优良品德和作风,“育德于游戏中”。1、1、2 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可以起到健身作用
各种各样的游戏,或个人或集体或器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偶积极作用。排球教学中,运用排球可以提高灵敏、速度、弹跳等各方面素质,对学生的身体都有好处。1、1、3 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
和游戏相连的是胜利概念。什么是胜利?胜利意味着在游戏结局中显示出自己优越。然而,这种优越的标志很容易赋予获胜者各方面都很优越的假象,就
[3]这一点来说,他们比游戏赢得了更多的东西。
心理素质训练是排球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心理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技术、战术的发挥,而游戏在一定规则限制内的竞争激活了参与者的原始动机,使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更深刻的体验着游戏过程中随场景变化而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遇到困难是的意志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和欢欣,遭受挫折时的沮丧,因失误和不慎导致失败的遗憾和惋惜。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提高了排球课教学的心理负荷,有利于教师及时观察到每个学生的个性趋向特征,并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帮助。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以良好的发展,从而逐步达到塑造学生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学目标。1、1、4 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的益智作用
体育游戏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发射过程,它取决于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体育游戏多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的。对启发人的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培养活泼、愉快的有着积极作用。在排球教学中采用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运动表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更加敏捷发达。认识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的得到锻炼和增强。1、1、5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的准备、引导作用以及有利于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及掌握的作用
在排球教学中准备阶段,适当运用体育游戏这一有效手段,可以起到伸展关节、提拉韧带作用,有利于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能力,克服各种技能惰性,使机体进入工作状态,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排球教学中,单纯学习各项基本技术,学生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也不集中,但他们好动、荣誉性强。结合体育游戏,使学生借助想象,运用体育器材设备,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生动而自然地在欢乐有趣的活动中学习领会排球的技术技能。1、2 排球教学对体育游戏的促进作用
各种形式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排球教学中特殊的场地、器材、组织教学中可以用徒手操、双人操、球操以及一系列游戏,极大丰富了教学课堂。尤其是利用排球改进和创新了许多其有排球特点的体育游戏。如何提高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 2、1 提高体育游戏在排球身体素质练习中运用[4]
身体素质练习很苦、单调,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练和抵触情绪,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适应学生身体素质要求,对于同一训练内容教师也要不断改革训练手段与方法,提出不同要求。如果采用游戏性训练方法,大大可以激发学生的训练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愤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加体质的效果,如:发展腿部力量的“两腿夹球跳”“蛙跳接力”;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发展灵敏性有“三米移动接力”“蛇行跑运球接力”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2、2 提高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准备活动中的作用
在排球教学中,准备活动是一堂课的关键。注意力集中练习(报数、口令左右转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学生在兴奋愉快中进入下一阶段。
准备部分主要是学生热身活动阶段,它能把学生处欲抑止状态的中枢神经系统得以充分舒展,以减少运动创伤。准备活动方法很多,比如:慢跑、徒手操等都能起到热身的效果,但是这些常用的准备活动被反复的采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不能完全达到热身的目的。如果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游戏教学。例如:用不同方式运球比赛、结合球指人、躲避击球等,也可以采用一些兴趣性的体育游戏,例如:贴膏药、长江黄河、捕鱼等,通过这些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达到适宜状态,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2、3 提高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基本部分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基本部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的基本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2、3、1 提高学生脚步移动能力的传、垫球趣味练习
排球运动中对脚步移动十分讲究,脚步移动的快慢、灵活直接影响传、垫球的质量。例如:采用“愚公移山”“三人在移动中垫球”练习,“前后移动传、垫球”,采用“拦网接力”等游戏,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提高练习效果。2、3、2 提高控球能力的传、垫球趣味练习
控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球出手的高度、远度及准度,提高控球能力的趣味方法有:传球步步高(不同高度传、垫球)背垫球练习、对墙垫球比准、自传自垫高低球等游戏。2、3、3 提高学生在灵敏素质的传、垫球趣味练习灵敏性是排球运动中比较强调的一个身体素质。在排球教学中采用的趣味方法有:竞赛摸中线端线,返身摸地移动传、垫球练习。2、4 提高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结束部分的应用
游戏法用于放松活动,有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技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度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层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放松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心里得到放松。
以上介绍了一些发展移动、控球、灵敏等趣味排球联系法,其实在排球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可以采取更多的方法,如:还有在发球中可以采取比准的游戏,在扣球中可以扣近体快球比赛、摸高比赛,在串联技术中采用“一发一接”“接发球对抗”“四对四”“六对六”等游戏,将排球技术、战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但是,排球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的采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与要求。一般来讲,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各种能力,建立动作定型。
总之,体育游戏与排球教学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创编与实施游戏时要根据学生特点创造性完成,同时接受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为学生健康的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更加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变得更加主动化。
参考文献:
[1] 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0-3 [2] 胡依青佳.人,游戏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8.62 [3] 胡依心.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0
第五篇:体育教学论
体育教学论
第一章
1、自1954年起,在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体育系中,体育教学法便作为《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容之一。
2、今天,体育教学已不限于学校体育,它还兼及竞技运动和群体体育的教学。
3、体育教学论这门学科所要研究的客体领域就是体育教学活动。
4、体育教学论是研究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是以教学论、心理学、解剖生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探讨体育教学的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等具体问题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5、最早提出体育教学法的是瑞典体育教师斯卡斯特罗姆,他在1914年出版了《体育教学论》。
6、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体育之研究》。
第二章
1、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贯穿人的素质各部分、能动地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
2、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即要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
3、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开始在全国各试验区进行试行。2002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这些文件与大纲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教育观由增强体质向健康第一、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多数向
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转变。
(2)课程价值更加强调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3)课程目标由“三塔”向体质健康标准、培养体育兴趣、人际社交健全、培
养合作精神、健全生活方式转变。
(4)教学内容由国家一级管理向三级管理方向发展,并注重新课程开发。
4、队列指挥中口令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1)短促口令:只有东陵,发音短促有力,中间不拖音、不停顿
(2)断续口令:预令与动令之间有停顿
(3)连续口令:预令的拖音与动令相连
(4)复合口令:兼有断续和连续口令
5、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5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
6、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4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7、美利坚大学的国家健康中心研究指出,个体只有在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会5个方面都健康(也称健康五要素说),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或称之为完美状态。
第三章1、2001年,我国在全国推广了《体育健康课程标准》。
2、体育课程目标是指对体育教学活动所应促成的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总的设想或规定。
3、体育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超学段体育教学目标(4)学期体育教学目标
(2)学段体育教学目标(5)单元体育教学目标
(3)学年体育教学目标(6)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4、一般体育课分为哪几个部分:开始部分(4分钟)、准备部分(7分钟)、基本部分(30分钟)、结束部分(书本的66页有案例)
第四章
1、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是长期体育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
2、当前我国的基本体育教学原则有哪些?
(1)合理运动负荷原则(4)集体性教育原则
(2)体验运动乐趣原则(5)安全性教育原则
(3)巩固提高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
3、本书把体育教学方法界定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方式、途径和手段。
4、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1)主题教学法(5)信息教学法
(2)探究教学法(6)激励教学法
(3)对话教学法(7)留空法
(4)讨论教学法
第五、六章
1、小学生游戏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种:趣味性游戏、智力性游行、活动性游戏、竞争性游戏。
2、体育教学评价组织是指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评价目的,选拔一定数量的评价人员,组成结构合理、权责分明、精干有效的评价机构。
3、进行体育教学评价一般按以下五个步骤实施:
(1)确定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2)成立评价小组或评价机构
(3)制定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4)收集体育教学评价的信息
(5)判断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果
4、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原因:
(1)认识不足(5)身体状况不佳
(2)缺乏准备运动或准备运动不充分(6)场地、设备、着装的缺陷
(3)动作技术不合理(7)运动量过大
(4)天气、光线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8)动作受外力影响
第七章
1、课程资源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侠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2、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共享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
3、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1)人力资源的开发
(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3)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4)课外和校外资源的开发
(5)自然资源的开发
第八、九章
1、教师角色包含以下三种含义:教师行为、教师社会地位、对教师的期望。
2、体育教师参与社会、社区体育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与改革
(2)有利于缓解社区体育人力资源紧缺的状况
(3)有利于社区体育活动的科学化、合理化
(4)有利于学生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协调发展
3、体育教学研究是为完善体育教学理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以体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揭示体育教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并探索体育教学规律所进行的探究工作。
小学音乐教学论
第一章
1、音乐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
2、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审美性。
3、音乐教育的价值:审美体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个体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
4、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1)注重审美体验,培养音乐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4)突出音乐特点、提倡学科综合(5)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5、音乐教育目标具有以下作用:
(1)导向——明确音乐教学方向,主导音乐教学过程,提示音乐教学方法,决
定音乐教学效果。
(2)规划——明示音乐教学计划,界定音乐教学范围,规范音乐教学进度,提
出音乐教学要点。
(3)调控——调节音乐教学过程,制约音乐教学方式,变化音乐教学方法,调
整音乐教学操作。
(4)评价——检测与评价音乐教学过程与效果。
6、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音乐性原则、情感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综合性原则(12页)
第三章
1、小学音乐教学的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2、感受与鉴赏领域:
(1)《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觉能力与鉴赏
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感受与鉴赏领域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3、表现领域:
(1)《标准》确定了 “表现”的性质、地位及作用: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
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领域内容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艺术语言,形成良好、稳定的乐感,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对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表现”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表现领域包含了演唱、演奏、综合性
艺术表演和识读乐谱四项内容。
4、创造领域:
(1)《标准》明确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
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创造领域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
5、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
(1)《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
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觉,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教学领域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学科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四章
1、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2)合理运用音乐知识技能
(3)注意相关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2、在音乐新课程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可细化为五个具体目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3、阶段式音乐教学过程设计:起始阶段、展开阶段、结束阶段。
第六、七章
1、音乐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强调情感体验、注重探究学习、重视合作交流、加强综合实践。
2、音乐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
3、音乐教学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调控功能。
4、音乐教学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5、对教师的音乐教学评价主要是从课堂音乐教学、课外音乐活动、音乐科研成果三方面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