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北部湾滨海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打造广西北部湾特色滨海旅游业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滨海旅游业是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而且
滨海旅游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分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异军突起。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首先对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进行阐述,进而了解广西北部湾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的解决,打造特色北部湾滨海旅游业。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特色滨海旅游业发展概况
滨海旅游业主要是指活动在滨海地区、海上、海底、海岛的旅游业,以旅游者为主体,以滨海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客体,通过旅游者的流动表现出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产品具有特殊性,主要通过服务形式表现出来,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等,其中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滨海旅游业具有高效益、轻污染、与多种旅行活动兼容等优势,被称为“无烟产业”。滨海旅游业属于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一、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
(一)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发展基础好。北部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品位高、组合好。具有自然风光优美、海岛半岛众多、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民俗风情浓郁、边关历史神秘、历史文化厚重等资源特征。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实施区域经济、开放带动和重点突破战略,旅游经济总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旅游业连续多年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和先导产业。其阶段特点表现在:
一是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水平不高,不少优秀旅游资源处于待开发和浅开发状态,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旅游文化和旅游社会环境亟待加强开发建设,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尚处在编制当中。
二是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区域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国家战略和政策聚焦带来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为发展旅游服务配套提供支撑和有效衔接;旅游业发展得到高度重视,旅游本身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发展速度快;区位优势和旅游价值得到全面彰显,同时面向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三是面临全面转型升级。从以观光为主的门票经济向综合收益为主的产业经济转变;从观光产品为主向滨海休闲度假、城市商务旅游等为主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跨越;着眼于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强化区域整合,实现向和谐旅游、统筹发展跨越;着眼于城市群和大工业发展,强化公共设施向优化整合转变,实现向社会资源旅游化跨越。
广西属沿海地区,北部湾海域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东起粤桂交界处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1500多公里。海岸类型分冲积平原海岸和台地海岸两种。沿海岛屿有697个,岛屿岸线长600余公里,岛屿总面积84平方公里。涠洲岛是广西沿海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8平方公里。广西滨海地处热带北缘,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0-26℃,是适宜人类居住、旅游的地方。区域内洁净的海水、优质的海滩、形态各异的岛礁火山群、良好的原生态海洋系统等等,无处不体现出高品位的、多样性的优良环境体系特征。所以广西发展滨海旅游业是占有极大的地理优势的。
因此,如何打造广西特色北部湾滨海旅游业,首先了解其沿海的旅游景点。大致有:北海银滩、涠洲岛、星岛湖、钦州三娘湾、国家海洋保护动物白海豚、七十二泾景区、沙井港、茅尾海、八寨沟、防城江山半岛、怪石滩、大平坡白浪滩、金滩、以及有“龟蛇守水口”之称的白龙炮台、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东兴口岸。再加上铁山港、廉州港、三娘港、钦州港、防城港、珍珠港等港湾,形成“天然港群海岸”。这样从东到西就组成了一条旅游路线。
二、打造广西北部湾特色滨海旅游业
一是旅游开发与建设现代工业相结合。在加快推进钢铁、核电两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挖掘其工业旅游的潜质,以钢铁、核电基地为依托,规划建设参观平台,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充分展示现代工业生产流程,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考察,提高知名度,促进更多工业落户,实现旅游开发与建设现代工业良性互动发展。对于现代化工业,钦州引进了中石油、防城有核电站。
二是旅游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在推进城镇建设的同时,因势利导、因地制
宜,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滨海自然资源等,通过一流的设计理念和高品质的建设水准,大幅度提高城镇的城市综合面貌及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从而带动城区的扩展,实现旅游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钦州有名族英雄冯子材、刘永福故居,可开辟特色历史文化教育,使游客能够了解到 名族英雄的爱国精神。
三是旅游开发与弘扬港口文化相结合。广西有众多港口,在每个大港区设立港口文化展厅、观光线路、配备观光车、完善停车场、购物店等配套设施,让游客了解到港口的建设发展史、港口文化风俗。同时,依托企沙渔港,多方筹措资金规划建设灯塔景观走廊、海堤广场、渔港观光平台等旅游设施,加快形成渔家生活体验、海鲜美食等疍家风情体验区。
四是旅游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相结合。以旅游开发为手段,加快岸线、岛屿及海洋渔业等海洋资源开发,整合现有的火山岛、白鹭园、万亩蚝排等景点,按照国家AAA级景区标准,进一步完善火山岛、万亩蚝排的旅游配套设施,扩建景区道路,力争在2010年前使火山岛景区达到国家AAA级标准。而且开设旅游度假基地,吸引外来游客的居住,如北海涠洲岛就是一个很好的度假基地。
五是 旅游开发与高档星级宾馆建设相结合。引进一批投资商前来投资建设,推动星级宾馆建设蓬勃发展,反过来又带动旅游业的开发,达到“双赢”的目的。预计到2015年,建成三星级以上星级宾馆10多家。
六是旅游开发与摄影拍摄相结合。北海银滩、涠洲岛、三娘湾、怪石滩等都是很好的拍摄基地,以拍摄为前提,吸引外来游客的驻足广西,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广西北部湾在打造特色旅游时会存在许多问题,如环境的污染、设施基础的落后、服务质量的不足等等。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区位优势还未变成交通优势,地缘优势还未变成市场优势和产品优势,极具发展潜力的都市支撑还未形成现实优势;区域旅游合作比较脆弱,合作层次不够深入,北部湾旅游区域的客源、市场、人才、企业、项目等合作不足;整体形象不鲜明,知名度有待提高,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产品不多;旅游资源开发分散、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旅游要素资源短缺,发展活力不足,资金、人才和项目储备缺乏等,影响了旅游业整体的发展速度。
三、对于提升广西北部湾旅游业的发展
一、加强产品开发。要依托各类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滨海旅游产品。这些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高乐夫运动系列产品、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节庆旅游产品、专项类旅游产品等,以丰富的产品增强广西滨海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力。如:依托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等大港口与大工业基地的现代大型建设成就观光游览产品;依托北部湾疍家风情、京族哈节、海上丝绸之路的少数民族文化、滨海民俗风情观光旅游产品。依托北海涠洲岛、冠岭,钦州三娘湾、茅尾海,防城港江山半岛、京
岛等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北海老城、刘冯故居、灵山大芦古村、合浦汉墓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推出北部湾海上实景演出。形成固定的北海国际海滩文化旅游节、钦州国际海豚节和观潮节、防城港京族哈节等大型旅游节庆。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要加强北部湾三市的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强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码头、口岸、联检大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星级宾馆建设和滨海风味餐饮、滨海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加强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旅游信息咨询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打造精品线路,这是促进广西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亮点。要着力开发如下滨海旅游线路:广西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线、连接中国海岸线邮轮旅游线、海上丝路历史文化旅游线、滨海跨国邮轮旅游线、山水生态观光游线、温泉健身休闲游线。
四、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市场宣传促销工作。要按照“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开展多层面多区域的旅游合作,加强北海、钦州、防城港滨海三市间的旅游合作,加强自治区内的旅游合作,加强省际间滨海旅游合作,加强与泛北部湾旅游合作,共同营造“市场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塑”的良好旅游市场环境,形成推动广西滨海旅游快速发展合力。实施积极的滨海客源市场开发战略,针对国外国内不同客源市场采取不同措施,将更多游客吸引到广西滨海地区旅游。挖掘广西滨海独有的文化和自然元素,彰显“亚热带海滨”、“阳光海岛”、“风情”、“边境”、“海湾”、“生态”特色和功能,树立和传播广西滨海旅游新形象。
五、提升服务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出发点,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以“制度规范、设施便利、服务到位”为保障,建立、健全广西滨海旅游服务体系,向游客提供周到高效的旅游服务和旅游安全保障,使“一流的产品”有“一流的服务”相匹配。
六、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要加强海滩海岸资源、海岛资源、海洋生物等海洋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历史文物古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滨海旅游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做好海岸线、海湾环境线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制定北部湾旅游人才资源战略规划,建设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对海洋旅游等方面的旅游人才培训,与泛北国家加强滨海旅游人才培训交流合作。组织行业从业人员到国际、国内滨海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请国家旅游局为广西举办滨海旅游发展人才培训班;利用国家旅游局将涠洲岛作为全国滨海旅游发展联系点的机会,争取包括人才培训在内的多种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2][3][4]
朱坚真_海洋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百度百科,滨海旅游业 陈宜瑜,近海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李兆华,广西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80-84
第二篇:浅谈广西北部湾生态城市建设(写写帮推荐)
浅谈广西北部湾生态城市建设——以北海市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北部湾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的了解,以北海市为例,针对北海市建设生态城市中的城市生态系统、产业发展与土地开发利用、城市景观建设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本次关于北海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希望能给该市相关的城市建设机构在解决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生态城市建设北海市生态化
1.概述
1.1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也没有关于生态城市的明确
[1]界定.许多专家学者都发表过自己的见解。1987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Yanitsky
认为生态城市是一个理想城市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管理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财富、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而在1992年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上,组织者澳大利亚的唐顿认为:生态城市不仅要在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的平衡,而且也应包括道德伦理和人们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计划。中国城市规划专家黄光宇则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还有其他学者认为生态城市主要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5个特点。以上3个定义虽各自侧重于不同学科领域,但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共赢。1.2广西北部湾生态城市发展战略
1.2.1广西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老路
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群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工业增长模式在缔造财富神话和城市帝国的同时,也酿成了生态恶化的现代“城市病”。空气和水的质量下降、绿地减少、自然资源枯竭、能源紧张和废弃物排放,以及对稀缺、拥挤的城市空间的激烈竞争等种种迹象表明,环境退化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人们深刻反思工业文明弊端的结果,催生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和《我们共同的未来》三部著作和研究报告的问世,反映了环境与生态问题已经从学者个人关注演变成全球共识,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并提升为全球性发展战略。由于环境与生态问题集中表现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化建设模式逐渐受到全球关注。[2]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首次提出生态城市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
1974年国际生态学会专门成立了一个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来协调各国的城市生态研究;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倡导必须把更多的城市栖息地问题放到最重要位置。
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生态城市规划被公认为各国政府向可持续发展努力的一个具体行动。
1.2.2 广西北部湾的抉择—走城市群发展生态化道路
广西北部湾作为后发展地区,面临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走城市群发展生态化道路是化解发展难题、实现新跨越的唯一正确选择。[3]北部湾生态城市建设既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与特色,实施建设生态广西战略,又要通过区域协调与发展,使北部湾区域形成一个空间结构合理、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北海市作为广西北部湾城市之一,在“十一五”期间,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绿色发展,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增强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在经济发展中,转变发展方式,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北海市历届党委、政府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奋斗目标,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和谐之城的步伐,从来都不曾停歇。尤其是近年来,北海市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城市列入2010年至2012年“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既要 “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更要“碧海银滩”。由此看来,研究北海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北海生态城市建设概况
2.1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urban ecosystem)指的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于人工生态系统。[4]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是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又是人类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大力提倡建设生态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2.1.1北海市自然环境系统
北海市地处广西北部湾东北部,位于108°50’~109°47’E,20°26’ ~21°55’N之间,总面积3337km2,市区南北西三面环海,有渭州、斜阳2个海岛,海岸线东起与广东廉江县交界的英罗湾,西至与钦州市交界的大风江港,全长500km。[5]北海市的主要生态系统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滨海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间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量最高和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6]北海市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浅海水域、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质海岸、红树林沼泽及海岸性咸水湖,具有大气调节、蓄水调节、净化水质、消浪促淤护岸、休闲憩息、生物多样性维护、教育科研等重要价值。各湿地面积如下表所示
[7]
在以滨海湿地为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北海自然生态系统中,海岸港湾水道多,天然屏障良好,依托优越的建港自然条件可建成现代化大型组合港;海洋生物多,且生态保护良好的红树林和珊瑚礁具有极大的科研和生态价值;拥有列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北海银滩、火山岩地质地貌景观涠洲岛、斜阳岛、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等特色旅游资源。这些优越的环境与资源优势为北海全面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
2.1.2北海市人口结构及分布
2010年文章 《关于北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说明》显示北海市10年间,北海人口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表现出一些新的人口发展特点:十年间人口总量实现平稳增长;各县区人口变化明显,人口继续向市区聚集;人口性别比(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8.46)有所下降;少年人口比重减少,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文盲人口减少,人口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2.2产业发展与土地开发利用
2.2.1产业发展
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北海市产业的生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东盟战略合作伙伴的建立和北部湾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带动了北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北海产业不再仅是捕捞业和种植业,而是以捕捞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基础,以产品加工为阶梯,以对外销售为目的的物质产业。物质产业的增长同时带动了服务业、餐饮、旅游、物流等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
2.2.2土地开发利用
为紧跟时代步伐,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北海市制定了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为指导方针,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紧密衔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北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160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95800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58500公顷,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2400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79平方米/人以内。并指出,要构建以中心城和合浦县城形成的经济增长核心为依托,以重要交通线路、经济走廊为发展主轴线的城镇空间布局发展形态,形成“一中心城一辅城两带四区”的城镇结构与
用地空间格局。重点保障国家和自治区级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重点保障主城区和铁山港工业区以及合浦县城用地,兼顾重点乡镇和一般乡镇用地;规划期间,重点建设工业园区和集中区,保障工业园区和集中区用地;构建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架,以一级、二级公路为主干,以港口码头建设为轴线,以北海福成机场为支点的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形成与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交通运输体系相衔接的物流与客运中心。
近年来,北海市不断开发和利用土地,建造了许多商品房、工业区、公共娱乐场所等现代化建筑,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保留了一定的物质文化遗产用地,如北海老街,合浦汉墓群等。而八九十年代的瓦房已成为了北海历史的建筑符号,迎面而来的林立的高楼大厦。
2.3城市景观建设 北海实行多项目结合,顺利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成功完成通道绿化、城镇绿化、村屯绿化“三大战役”。至2011年7月,全市通道绿化落实绿化用地66.6公里,完成绿化48.4公里,任务完成率72.7%;城市绿化完成立项和规划设计项目各15个,完成绿化面积462万平方米,植树40万株,任务完成率66.1%;村屯绿化已全部落实绿化用地,完成绿化村屯6个,任务完成率66.7%;山上造林完成3万亩,占工作目标任务的100%。[8]
“森林”进市区。西南大道是连接北部湾和贯穿北海市区东西方向的主干道。自2009年以来,北海市采用乔灌花草模式进行立体绿化,完成栽植乔木数量1.47万多株,形成绿化长度为7200米,绿化宽度为75米,绿化总面积为54万平方米的绿化带。林苗一体化。该市兼顾城市绿化和通道绿化要求,采取林苗一体化模式,沿北铁一级公路南侧实施200多米的绿化示范带,绿化面积达300多亩:50亩主要种植香樟、秋枫、凤凰树、榕树、金丝楠等各种绿化大苗;其余250亩绿化用地全部栽植各种规格的绿化小苗,实现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
3.生态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
近年来,因为速生桉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回报周期短,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其它经济林木难以与其竞争,速生桉俨然成了北海各大小山头的山大王。但速生桉不在安于山上,一些耕地也被它占据了。种植速生桉给种植承包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木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但大量种植却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破坏。速生桉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如同水泵一般,长期大面积种植将导致土地蓄水水能力下降,土地贫瘠,土地沙化等现象从而使土地退化。土壤强度侵蚀比例逐年升高,山体滑坡和干旱灾害增多对当地乡土的原产、原生物种具有极大的抑制性。速生桉生长了,其他物种就会慢慢地萎缩,最后造成速生桉种植地是地表光秃秃的,地上草、灌木和小乔木及各种中草药材等少之又少,难觅动物踪影!
3.2 楼房建筑泛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造楼的声势浩浩荡荡。投资商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不惜将竣工五六年的楼房摧毁,再重金投资建造,这不仅浪费了财力物力,而且浪费了能源和资源。此外,由于一些地区出于用房紧张或利益驱使等原因,非法占用耕地建造楼房严重。
3.3城市环境污染
存在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水产运输车辆撒漏鱼汁问题,影响市容及空气质量。
二是城市南部的污水未经截留,一些新老城区排污管道未铺设或管道堵塞,污水浸出地面。
三是鱼粉厂生产的废气均为未达标排放,气味难闻。
四是晒鱼场和鱼虾加工点乱搭乱建,不符合环保要求,无经营执照、无生产许可证和QS生产许可证,生产区域卫生状况差,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五是城市噪声污染问题,主要是建筑噪声污染,具统计投诉案件已占全市环保投诉案件的40%左右。
六是垃圾处理污染问题。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和焚烧的方式,对重金属等不易降解的污染物并不适用,或含硫物质的燃烧会产生SO2,混入积雨云或云层云,形成酸雨降落,产生二次污染。
3.4解决办法 3.4.1产业生态化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海洋开发等生态高技术产业及出口加工业。北海靠近广东的佛山、东莞等电子工业区,可借鉴其生产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的大量劳动力;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复杂多样,海洋资源丰富,充分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的优势,招揽优秀人才,引进先进科技,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
3.4.2环境生态化
把集约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建设山川秀美的宜居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是对土地、矿产和油气等不可再生资源集约和节约利用,科学规划城市布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推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促进各城市区域之间形成共生互动的循环型产业。二是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实行补偿开采,防止和治理河海水域污染,控制渔业资源捕捞强度,严格保护珍稀动植物种群,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样性。三是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四是发挥亚热带滨海资源优势,对北海银滩、斜阳、涠洲岛火山岩进行生态开发、精心保护英罗红树林保护区和海底珊瑚礁生态状貌,突出“天下第一滩”和滨海湿地特色。同时,生态旅游区不能无限制开放,客流量一旦超出景区的承载能力就会对景区造成一定的破坏。五是强化道德规范约束,制定和完善调解人与自然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转变人的社会行为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六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整治城市内河、湖泊、近海生活和工业污染,恢复生态和景观功能,净化、绿化、美化城市空间,构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和环境优美有机统一的城市体系。
3.4.3文化生态化
积极开发体现北部湾山水、民族、人文特色和普及生态知识,保护北海骑楼老街和合浦汉墓群,追溯海上丝绸之路文脉印迹,彰显中外文化交汇蕴含,挖掘南珠文化、胥家民俗和“咕哩村”、“咕哩寨”地域特色,汇聚浓郁的北部湾海洋风情,形成生态与休闲旅游融为一体、历史文化和海洋文化内涵丰富,渔家民风民俗文化独具特色、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的海滨生态商贸旅游城市,倡导生态文明的文化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世界目前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2025年将会有2/3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 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城市中集中了大量社会物质财富、人类智慧和古今文明;同时也集中了当代人类的各种矛盾,产生了所谓的城市病。诸如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以及城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被污染、名城特色被破坏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人们的环境意识正不断得到提高。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下一轮 城市竞争的焦点,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北海以建设“生态和谐之城”为奋斗目标,顺应了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明智之举,更是现实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展安,宗跃光.浅谈生态城市理论[J].广东农业科学,2007(12)
[2]
[3]
[4]杨小波,吴庆书,邹伟,罗长英,郭涛,林帼贞.城市生态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海年鉴(2009)[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6]翟金波,田伟君.滨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历程及主要利用模式分析[J].安徽农业
科学,2010,38(19):10186-10188
[7]彭在清,孟祥江,吴良忠,黄勇,朱小龙.广西北海市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07-5511
[8] http://news.bh.soufun.com/2011-08-03/5570956.htm
第三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探讨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探讨
[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在交通网络、保税物流体系、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国家物流业振兴规划的机遇,基于广西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开启物流市场需求,重点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8-0117-03
[作者简介]葛莉,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李闷管,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宋海宁,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广西桂林541004)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调整期。为促进物流业的发展,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目前,危机与机遇并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重点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得益于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的发展在短期内取得了突出成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绩。北部湾经济区处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过去受限于交通基础设施等软硬件投资条件的欠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实施及深化受到极大的影响。近几年,广西加大了对北部湾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了“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建设工程。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具备了发展大物流的基础条件。
中越边境的友谊关高速公路、南宁通往沿海3个港口的高速公路与铁路均已建成。广西南宁至越南河内线路将成为中国一东盟铁路主通道,从而促进泛亚铁路加快建设,推进中国一东盟铁路网建设。近年来,南宁陆续开通了至东盟各国主要城市的航班。飞行区等级由原来的4D级上升为4E级,机场定位由原来的干线机场上升为“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
港口方面,拥有防城港、钦州、北海3大港口,防城港已建成20万吨级码头。2008年底,沿海港口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生产性泊位191个,总吞吐能力达9420万吨,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特别是加强了与越南、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等东盟国家港口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了广西与东盟的双边贸易。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框架形成。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配套政策更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2月11日,海关总署、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外汇局联合发文批准设立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至此,包括此前已经批准设立的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设立的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已获准设立4个,经济区的保税物流体系框架已经形成。体系框架的形成为经济区吸引国内外资源、提高开放合作质量,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增强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获得了新的强大动力。物流园区建设提升了物流服务能力。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将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乃至整个广西以及大西南的物流水平,成为服务广西、服务全国、服务东盟枢纽型的国际物流服务平台。
安吉物流园区、金桥物流园区、沙井物流园区、吴圩空港物流园区等加快了建设步伐,吸引越来越多的境内外资金投向物流业,玉柴南宁国际物流中心、金源国际汽车城、东盟国际工业原料产品物流城、广西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一批项目已经人驻园区。
投资34亿元的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和投资11亿元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是重点建设项目。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位于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建材、食品、饲料、制糖机械、医药工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可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支撑,并形成前物流、后加工的比较完备的产业链系统。物流企业发展较快,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近年来,物流企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服务功能逐步增强。超大、玉柴等大物流企业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物流增值服务,已经具备了提供运输、仓储、配送、包装等多种服务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加快,形成了各类物流企业竞争的格局。
但是,目前北部湾总体物流市场仍以自营物流为主,现代物流企业偏少,规模偏小,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及技术装备落后。多数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运作成本高,企业的服务功能和手段比较单一和落后,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市场竞争力有限,难以提供专业化、规范化、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在物流信息化发展方面,北部湾港口群及其辐射西南地区的联运信息尚处在起步阶段,甚至不少物流企业仍未建立有效的网络,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极低。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环境分析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开启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09年2月25日,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振兴规划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但是,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在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指导下,各地必将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尽快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业获得平稳较快发展,并以物流服务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从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物流业建设的思路,并确定了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涉及到目前物流企业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九大重点工程的建设将完善物流业发展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为进入调整阶段的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广阔的空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物流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物流业的发展是港口经济和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大港口只有与大工业相互依托,才能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进而激活物流业。因此,广西北部湾区域物流的腾飞,离不开广西沿海工业的大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自2006年3月成立以
来,增长明显提速,GDP年均增长16%左右,高于广西全区平均2.5个百分点以上。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GDP为2219.7亿元,增长15.5%,比广西全区高2.7个百分点,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8%。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中心测算,2005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8.6%。若按此估算,2010年广西物流成本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物流市场空间巨大。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建和拟建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000亿元,其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达到32个。“前港后厂、前港后库”的临海型工业布局,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冲击。全球经济衰退和欧美消费市场需求下降对亚洲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金融危机已经渗透到实体企业,很多公司的业务都在萎缩,订单取消,各个国家的贸易额在下滑,整体出货量下降,物流业必然受到影响。2008年全国的物流总额达到了近90万亿元,虽然同比增长了19.5%,但增速还是回落了6.7%。物流需求下滑,物流公司的业务量急剧下降,各种货运方式的货运周转量增速在全面回落,目前已有超过4成的物流企业利润在下降,不少物流企业利润下滑幅度达到20%或30%,甚至亏损,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开始退出物流市场。可见,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影响不小。专家表示,2009年有可能是我国物流业发展30年来最为困难的1年,我国物流业必将进入一个增长趋缓、结构调整的阶段。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指出在交通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交通设施依然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内的铁路运输管理体系还未理顺;公路交通收费过高;广西至周边部分省份的高速公路仍未接通;码头利用率低,岸线资源存在浪费的现象;码头堆场容量严重不足。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运输配送成本无法降低,同时直接导致了货源的减少。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交通建设在资金投入、理顺管理体系方面仍须加快步伐。在2008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自治区主席马飚提出,未来数年内,广西将斥资3000亿元人民币,优先发展交通,力争至2012年,与越南等周边国家、邻近省份建成10余条高速公路通道。同时,共同打造泛北部湾港口联盟,初步建成中国一东盟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2009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广西沿海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统一使用“广西北部湾港”名称。整合后的广西北部湾港被纳入国家规划建设的5大区域港口群之一,按照规划,2010年北部湾港吞吐能力将达到1亿吨,初步建成面向东盟的亿吨现代化枢纽港和国际航运中心。搭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缺乏公共信息平台将使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成为“信息孤岛”,阻碍了第三方物流的潜在需求转为现实需求,特别是对于中小物流企业而言,自身缺乏足够的相关信息,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数据交换中心、电子商务认证中心、金融结算中心、企业信用评级信息中心等。
根据《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关于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思路,将重点构建公益物流信息平台、专业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公共商业性平台。公益物流信息平台将建成为物流企业服务,提供统一标准、征信真实准确的开放性的电子信息平台。专业物流信息系统目标是根据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情况和重要物流节点发展趋势,完成现有主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同时,结合物流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物流信息公共商业性平台建设,鼓励由社会投资具有相互协作性质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此形成公益性、专业性、商业性相结合的公共物流信息系统。鼓励制造业外包物流业务,有效提升市场需求。在行业利润率不断走低的大背景下,我国不少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很早就将物流作为挖掘利润潜力的一大源泉,在物流需求扩大、成本上升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以更加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如上汽集团将其零部件供应、整车组装、整车销售等核心环节外包给安吉天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上汽在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提升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整体物流成本达35%以上。
目前,制造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企业延伸。加快汽车制造、钢铁等主导产业内部主辅业务的分离步伐,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务有效分离,鼓励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深层次、战略性的合作关系,实现生产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重点发展能源、矿产、汽车、医药等领域的专业物流。有效释放物流市场需求,有利于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积极引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为了实现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以参股、兼并、联合、合作、合资等多种形式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促进物流企业功能的整合和服务的延伸,推动企业向规模化运作、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发展和培育出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综合性物流企业,参与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园区的建设,参与沿海港口的开发建设。
另一方面,应积极培育、壮大本地物流企业,以此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要在金融危机中经受住冲击,就得提高经营能力,扩展新的市场和服务。引导和鼓励广西物资集团、广西超大、广西万通、防港物流、玉柴物流、北流三环物流、翁氏八达等重点物流企业装备先进设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技术,改造提升物流功能和服务,促进其业务进一步做强做精,推动企业拓展物流服务,使之成为竞争力强、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企业,在物流企业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物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除了上述方面之外,现代物流人才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物流业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目前,经济区内专业物流人才严重缺乏,企业的从业人员对现代物流的认知程度十分有限。只有加快培养与引进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才能为经济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资源保障。
责任编辑 陈瑾
第四篇:文成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文成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上的应用,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以自然环境为主要活动舞台所进行的一种对生态和文化负责的旅游。简单地讲,生态旅游就是把旅游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的旅游。检验生态旅游的标准有三条:一是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特色,二是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三是要有当地居民
参与。它与一般观光旅游比较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如旅游活动场所的自然性、以生态文明观为基础的高品位性、可持续性及活动项目的参与性与教育性等。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指出:“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三个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经济方面要刺激经济活力、减少贫困;社会方面要为最弱势人群创造就业岗位;环境方面要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现在适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大多数处在经济不发达、开发力度很小甚至是无人问津的地方。
文成县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大的工业污染源,县境植被繁茂,山峻谷幽,座座湖泊如珍珠散落,条条江河似项链缠绕,拥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体、奇妙的景致和保存完好的历史名人庙、墓遗迹,是一处难得的生态旅游处女地。按照生态经济学和旅游经济学等规律,去开发利用,给当地的人民扩大就业门路带来经济实惠,以摆脱长期的落后现象,无疑是逐步走向富裕的最佳选择。因此,对文成生态旅游业发展进行研究,促进欠发达的文成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文成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⒈动植物资源。文成县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以上,森林覆盖率达,人口大多聚居于河谷平畴之处。境内山峦绵延起伏,沟谷纵横交错。深山密林处,人迹罕至,成了鸟兽的乐园,各种野生植物的天堂。县境内现存很大一部分次天然植被,有各种木本植物科,属,种。其中连香树、钟鄂木、福建柏、鹅掌楸、香果树、天竺桂、沉木樟等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闽楠、南方铁杉、天目木兰、天女女、银鹊树等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野生名贵药材有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云豹、黑麂、黄腹角雉、短尾猴、猕猴、金钱豹、金猫、白颈长尾雉、穿山甲、水獭、大鲵等种。其它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等动物余种。比我省临安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还要丰富。所具备的这些基本条件,既属于生态资源,又是令人沉醉的生物景观,是揽胜探幽,乃至开展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
⒉山水资源。文成县地处洞宫山脉之罗山余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县境诸多俊秀绮丽的山川。最高的杨顶岗海拔米,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峰就有座,几乎遍布全县各地,高旷绝尘的朱阳九峰景区,九座奇峰比肩傲立,犹如倚天巨剑直插霄汉。其中海拔米的亢五峰,壁险崖危,尤为雄浑,游客到此,无不叹为观止。座座山峰和丰茂的植被孕育条条河流,由于落差巨大,河流中瀑布相连,蔚为壮观。被誉为“神州第一瀑”的百丈飞瀑,由头漈、二漈和三漈三级相连构成。形成了总高米的壮美景象。其中头漈高米,比全国著名的雁荡山大龙湫瀑布还高米。此外还有众多深藏于大山幽谷之中风姿迥异的大小瀑布数百处。具有开发价值的有峡谷景廊、朱阳九峰、铜铃山峡、岩门大峡谷景区内的“山坑三瀑”、“阴阳瀑”、“三叠瀑”、“百折瀑”、“九龙瀑”、“三潭三瀑”以及“中曲瀑”、“含羞瀑”、“三重漈瀑”、“虎口双瀑”等,瀑瀑皆飞珠溅玉、气象如虹、风光无限。国内旅游专家考察后称文成为“百瀑之乡”。飞瀑狂泻,日夜不息,亘古至今。悬瀑之下,皆形成深潭。其水明净如镜,其境幽荫可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国家级森林公园——铜铃山景区,景区内丛林蔗天,峡谷幽深,溪涧潺潺,空气新鲜,壶穴奇形怪状,目不暇接,令人叫绝,全国著名风景专家北大谢凝高实地考察,定位于“壶穴奇观,华夏一绝”。
文成之山峰俊崖危,文成之瀑雄浑壮美;文成之峡幽深奇幻。高山间,飞瀑下,奇峡幽谷浑然天成。峡谷中清流激湍,鸢飞鱼跃;两岸奇峰壁立,古木参天,危崖兀突,兽戏鸟鸣,一步一景,引人入胜。经有关部门勘探,具有开发价值的峡谷达多处。尤以铜铃山峡,岩门大峡谷,峡谷景廊为最具特色。其中最壮观的岩门大峡谷,被国内旅游专家称为“华东第一峡”。峡谷中飞瀑高悬,壶穴珠连,碧潭秀水美不胜收,使人留连忘返。
文成秀水孕育了一批神奇的湖泊,具有代表性当属飞云湖与天顶湖。飞云湖,其集湖面积达平方公里,属浙南第一大湖,湖水清澈如明镜,四周青山屏列,茂林修竹绵延数十公里。湖光倒映山色,堪称人间仙境。天顶湖座落于海拔米的高山之上,集湖面积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相仿,湖中有岛,岛上鹭飞兽走,木秀花香,泛舟碧水,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该湖由于地势较高,夏可避暑,冬可赏雪,被誉为人间瑶池,极具开发价值。
⒊人文旅游资源。文成县是我国历史上被誉为“大明第一功臣”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封诚意伯)故里。刘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精通天文地理,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巩固了当时社会的稳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历史界公认其为一位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刘基故里的明代建筑有庙宇、墓葬、民居、祠堂、牌坊、亭台廊阁,以及部分的书籍、文献真迹。其中刘基庙、墓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和弥足珍贵的旅游财富。此外,还有富相国(富弼,宋相)祠,赵超构故居,及一批古民居、古村落、摩崖石刻、红军挺进师创建的武装斗争根据地等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历史遗迹,文化积淀极为深厚。
文成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畲、壮、回、满、布依、蒙古、高山、土等个少数民族长期在此繁衍生息,共计有万人口,其中畲族在县境生活历史最长(始迁于明嘉靖年),现有人口万,是浙南地区重点畲民聚居地。县内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积淀深厚,各种民俗表演精彩纷呈,风情独具,特色鲜明。从而为文成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⒋景区开发初具规模,交通、服务、接待能力日趋提升。文成风景旅游业起步较晚,年才开始资源调查和风景区规划,年月日,百丈漈景区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年组建风景旅游管理局。十年间,从资源保护、景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诸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态旅游进入了较好的发展时期。目前省级风景区已开发了峡谷景廊、百丈飞瀑、天顶湖、朱阳九峰、刘基故里、铜铃山峡、飞云湖等景区。初步构成了文成南北黄金旅游线。在浙江省“游客喜爱的乐园”评选活动中,荣获全省第五名;被评为温州市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
经过几年的建设,文成县的综合接待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已拥有三星级宾馆一家,较为高档的旅游饭店、宾馆余家,客房多个;各类上档次的餐馆多家,文化娱乐场所余处,国内旅行社家,各种出租车多辆,游船多艘。⒍两条省道贯穿县境,目前正在拓宽、改造,完工后到温州、青田仅需一个小时,到杭州只需个多小时。现已基本解决了“吃、住、游、行、购、娱”等诸要素。年全县各生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达万人次,社会综合创收达万元。××年接待游客达万人次,社会综合创收万元。
总之,文成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接待等条件初步完备,已具备开发生态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二、文成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文成县现有的生态优势出发,中共文成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打造生态旅游县的奋斗目标,从旅游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无疑是振兴文成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造福子孙后代的正确选择。但从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来看,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⒈规划滞后,引发行业间利益之争,导致珍贵的自然资源得不到保护。文成风景旅游业起步较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做筹备工作,发展生态旅游,更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开发口号,因而造成了旅游规划的落后,使一些珍贵的自然资源逐渐流失。例如,被国内风景旅游专家誉为“壶穴奇观”的铜铃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区的壶穴景观,因前几年建造高岭头水电站,上游水源被截流,下游流量不足,导致泥沙淤泥,久而久之,大有千年壶穴被填埋,整个景观消失之虞。同样原因,百丈飞瀑景区,由于年代建造了水电站,水源被截断。使得高米的“神州第一瀑”,因无水而象个丧失了灵魂的躯壳,失去九天悬河的气势和魅力,令游客深感失望的同时又甚为惋惜。并由此而引发了一场到底该不该废电站而还百丈飞瀑以本来面目的大争论,旅游与电力部门以各自的利益出发,各执一词,唇枪舌剑,到头来费力又耗财,弄得莫衷一是,争无定论。
⒉宣传推介力度不足,使文成景区的知名度不高,影响了文成旅游业的发展。文成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落后于周边地区。古往今来,文成人为生存,大多采取走出山门,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或务工或投资,以谋求发展。而外界很少有人到文成投资兴业,因而外人缺乏对文成的了解,文成的秀山丽水,奇妙风光,犹如一位久养深闺的绝色佳人,而未为世人所知。文成打造生态旅游县,其对外宣传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由于宣传力度不足,使得国内乃至省内的旅游机构及游客,多数不知文成地处何方,更不知文成的生态资源和旖旎风光,导致少有人问津涉足。既使有所耳闻者,也往往了解不透彻而闹出笑话,其中有一批游人,因慕名文成的铜铃山风光,却把车子开到了瑞安桐岭山,遍找桐岭山而无景可赏,无假可度,弄得高兴而来,扫兴而去。
⒊环保意识淡薄,景区污染加剧,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文成生态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各地游客慕名而至的与日俱增。但有关部门目前着重于景点的开发与建设工作,忽略了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与落实工作。因而造成了景区环境的污染。笔者走访了铜铃山森林公园,峡谷景廊,飞云湖等景区,随处可见被丢弃的饮料罐、塑料袋、纸屑等杂物,有的游人甚至随处便溺,有的景区内还存在开山采石,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等现象,凡此种种,给景区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文成生态旅游业良性发展的对策
⒈科学规划生态旅游,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旅游规划是旅游业有序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旅游规划工作是适应旅游发展自身内在要求和市场发展需求,合理保护、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进行旅游基本建设及行业管理等的有效手段。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总谱,是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措施和各方面工作的总成,是旅游业发展基本格局与产品结构的系统表述,一个好的规划是事业实现有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并通过提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管理,实现对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对于促进旅游业快捷、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一是保证生态旅游的有序性,避免发展中的盲目性,二是保证生态旅游业和相关行业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三是保证生态旅游资源有效的利用和结构上的合理性,四是保证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成的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的生态旅游资源也较多,但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有一个有效利用的问题。在一定地域内,在一定的时期中,并不是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得越多越好,要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与一定的客流量相适应。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偏少,不能构成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会造成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阻碍;超越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就会导致所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闲置。目前与文成生态旅游与之相配套的交通条件、通信、接待、购物、娱乐等设施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造成游客的不满意感受。因而影响了游客对文成生态旅游业的总体形象。文成的生态旅游业属初创阶段,必须设计一套科学合理,高起点、高水平,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开发方案。统筹全县生态旅游资源,以优美的自然景区为中心,以旅游交通线路为廊道,逐步形成飞云湖——岩门大峡谷——铜铃山——刘基故里——朱阳九峰——百丈漈——峡谷景廊的旅游黄金线,并以旅游区(点)为节点,建构旅游资源区域体系。根据文成的实际,以铜岭山、百丈漈为核心,周边飞云湖、岩门大峡谷、朱阳九峰、峡谷景廊、伯温故里等个各具特色的风景旅游区与核心区形成互补的第二圈层结构,再辅以生物与环境互补,造就国家级森林公园;植物补动物,大环境之静补飞禽之动,使生态系统结构完善。
从生态旅游规划开始,政府必须承担起保证健康与安全、维护公平贸易、保护消费者利益和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有责任为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项目提拱财政资助,在县财政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应该转变投资理念,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逐步完成规划目标。
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地理环境的偏僻,影响了文成在外部世界的知名度。文成初打生态旅游品牌,境内的明媚风光,优雅环境,更是养在深山人未识。发展生态旅游业有良好资源的基础上,关键是客源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各阶层的人们迅速地富裕起来。其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中用于生态旅游,度假休闲的支出日益增多。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都急切需要寻找一方幽静宜人的自然山水环境来放松心境。温州乃至整个浙江及上海等地经济发达,富人众多。据调查,本省的富裕人群中,了解文成生态佳境的人寥寥无几,每逢节假日,他们舍近而求远,结伴前往国内其它知名景区度假,而置较近的文成山水胜境于不顾。究其原因,就是我县对生态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不足。因此,必须彻底放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酒香也应勤吆喝。以百丈漈飞云湖晋升国家级风景区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争取客源。去年,县委宣传部邀请国内十余家晚报社记者来文成采风。各报记者无不被文成的风光所倾倒。个个拍案惊奇。尔后,介绍文成生态风景的报道,游记纷纷见诸报端,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笔者认为,今后的宣传推介工作,还应不定期邀请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作家、书画家、摄影家、影视剧组来文采风和创作,利用他们的作品作媒介,宣传文成的生态旅游风光,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文化,崇尚名人,名人名家对事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庐山香炉峰瀑布远没有文成百丈飞瀑雄壮,却因李白一句:“飞瀑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蜚声海内外,令几多游人心驰神往,至今凭吊诗仙遗踪,求一睹瀑布芳颜的游客络绎不绝。文成古道上的红枫,完全可以与爱晚亭之枫媲美,却寂立道旁,少有人问津。原因是文成之枫没有爱晚亭之枫那样幸运,没有象杜牧那样的诗人光顾,没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么美丽诗句的点染,缺乏的正是景区的文化内涵。游爱晚亭的人与其说是去看枫赏叶,还不如说是去品味诗的意境。其诗句之美,已远远超越了自然景色之美。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人文化的影响,就是景区的“仙”与“龙”,有着极大的感召力。
加强文成生态旅游风光的宣传,还应动用另外一支大军。文成是个著名的侨乡,近百年来,累计有万移居世界各地的文成籍侨民。改革开放以来,文成有十万多人到全国各地投资创业,或打工谋生。不妨把文成的生态环境美景,制作成精美的画册、光盘,通过这支人马带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让这支大军人人都成为宣传员和业余导游,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⒊加大保护和执法力度。保护一直是生态旅游的一大特点,保护生态环境是为了维护生态旅游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份与环境条件,使其较好地相互适应,相互融合。各种生物都各得其所,共同繁荣。这也恰恰是生态旅游区环境对游人的吸引力所在。因此,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就是保护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生态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一定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做到先保护后开发。当外界的干扰超出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就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所以,保护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平衡,消除人为破坏与污染,显得十分重要与急切。
一方面,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文成生态旅游景区的环保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一些景区内几乎找不到果壳箱,几百米内没设置供游人们“方便”之所。这些都非难事只需加以投入便可解决。另一方面,鼓励旅游区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为保护提供动力。同时,加强环保宣传,可采取在门票或旅游指南上印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章、警句,在旅游区适当树立一些警示牌,提高游客注意环保,也可对导游人员进行环保知识培训,使他们既讲解景点构成特色,又对游人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等措施。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自觉消除不文明行为,是保持生态旅游景区免受污染的关键。
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的制度管理与执法力度尤为重要,它是维护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生态旅游景区应制订相应的管理规章,落实国家有关环保,森林、水资源保护等法律、法规、坚决打击盗伐森林,污染水源,偷猎野生动物,在景区内开山采石等违法违规行为,以确保文成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某某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某某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上的应用,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以自然环境为主要活动舞台所进行的一种对生态和文化负责的旅游。简单地讲,生态旅游就是把旅游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的旅游。检验生态旅游的标准有三条:一是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特色,二是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三是要有当地居民参与。它与一
般观光旅游比较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如旅游活动场所的自然性、以生态文明观为基础的高品位性、可持续性及活动项目的参与性与教育性等。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指出:“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三个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经济方面要刺激经济活力、减少贫困;社会方面要为最弱势人群创造就业岗位;环境方面要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现在适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大多数处在经济不发达、开发力度很小甚至是无人问津的地方。
文成县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大的工业污染源,县境植被繁茂,山峻谷幽,座座湖泊如珍珠散落,条条江河似项链缠绕,拥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体、奇妙的景致和保存完好的历史名人庙、墓遗迹,是一处难得的生态旅游处女地。按照生态经济学和旅游经济学等规律,去开发利用,给当地的人民扩大就业门路带来经济实惠,以摆脱长期的落后现象,无疑是逐步走向富裕的最佳选择。因此,对文成生态旅游业发展进行研究,促进欠发达的文成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文成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⒈动植物资源。文成县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以上,森林覆盖率达,人口大多聚居于河谷平畴之处。境内山峦绵延起伏,沟谷纵横交错。深山密林处,人迹罕至,成了鸟兽的乐园,各种野生植物的天堂。县境内现存很大一部分次天然植被,有各种木本植物科,属,种。其中连香树、钟鄂木、福建柏、鹅掌楸、香果树、天竺桂、沉木樟等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闽楠、南方铁杉、天目木兰、天女女、银鹊树等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野生名贵药材有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云豹、黑麂、黄腹角雉、短尾猴、猕猴、金钱豹、金猫、白颈长尾雉、穿山甲、水獭、大鲵等种。其它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等动物余种。比我省临安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还要丰富。所具备的这些基本条件,既属于生态资源,又是令人沉醉的生物景观,是揽胜探幽,乃至开展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
⒉山水资源。文成县地处洞宫山脉之罗山余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县境诸多俊秀绮丽的山川。最高的杨顶岗海拔米,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峰就有座,几乎遍布全县各地,高旷绝尘的朱阳九峰景区,九座奇峰比肩傲立,犹如倚天巨剑直插霄汉。其中海拔米的亢五峰,壁险崖危,尤为雄浑,游客到此,无不叹为观止。座座山峰和丰茂的植被孕育条条河流,由于落差巨大,河流中瀑布相连,蔚为壮观。被誉为“神州第一瀑”的百丈飞瀑,由头漈、二漈和三漈三级相连构成。形成了总高米的壮美景象。其中头漈高米,比全国著名的雁荡山大龙湫瀑布还高米。此外还有众多深藏于大山幽谷之中风姿迥异的大小瀑布数百处。具有开发价值的有峡谷景廊、朱阳九峰、铜铃山峡、岩门大峡谷景区内的“山坑三瀑”、“阴阳瀑”、“三叠瀑”、“百折瀑”、“九龙瀑”、“三潭三瀑”以及“中曲瀑”、“含羞瀑”、“三重漈瀑”、“虎口双瀑”等,瀑瀑皆飞珠溅玉、气象如虹、风光无限。国内旅游专家考察后称文成为“百瀑之乡”。飞瀑狂泻,日夜不息,亘古至今。悬瀑之下,皆形成深潭。其水明净如镜,其境幽荫可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国家级森林公园——铜铃山景区,景区内丛林蔗天,峡谷幽深,溪涧潺潺,空气新鲜,壶穴奇形怪状,目不暇接,令人叫绝,全国著名风景专家北大谢凝高实地考察,定位于“壶穴奇观,华夏一绝”。
文成之山峰俊崖危,文成之瀑雄浑壮美;文成之峡幽深奇幻。高山间,飞瀑下,奇峡幽谷浑然天成。峡谷中清流激湍,鸢飞鱼跃;两岸奇峰壁立,古木参天,危崖兀突,兽戏鸟鸣,一步一景,引人入胜。经有关部门勘探,具有开发价值的峡谷达多处。尤以铜铃山峡,岩门大峡谷,峡谷景廊为最具特色。其中最壮观的岩门大峡谷,被国内旅游专家称为“华东第一峡”。峡谷中飞瀑高悬,壶穴珠连,碧潭秀水美不胜收,使人留连忘返。
文成秀水孕育了一批神奇的湖泊,具有代表性当属飞云湖与天顶湖。飞云湖,其集湖面积达平方公里,属浙南第一大湖,湖水清澈如明镜,四周青山屏列,茂林修竹绵延数十公里。湖光倒映山色,堪称人间仙境。天顶湖座落于海拔米的高山之上,集湖面积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相仿,湖中有岛,岛上鹭飞兽走,木秀花香,泛舟碧水,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该湖由于地势较高,夏可避暑,冬可赏雪,被誉为人间瑶池,极具开发价值。
⒊人文旅游资源。文成县是我国历史上被誉为“大明第一功臣”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