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2 23:4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第一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第八组成员名单:李春燕 黄秀云 江越 李林茂 廖秋蓉 林汉斌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区域范围及功能分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和玉林、崇左两市物流等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 万平方公里,2006 年末总人口1255 万人。

主体功能区: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北部湾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按照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理念,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把4.25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划细分为1912个综合地理单元,划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地区,各占规划区总面积的9%、56%和35%。这是我国第一个体现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要求的地方规划。

按照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理念,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把北部湾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和生态地区三类,各占北部湾经济区总面积的9%、56%和35%,明确空间布局。同时,把岸线划分为港口及工业、城镇建设、旅游观光、休闲游憩、养殖、生态保护、其他等7种不同功能。规划建设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铁山港(龙潭)、东兴(凭祥)等5个功能组团,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

为了进一步发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员市的各自优势,突出发展重点,实现错位发展,《规划》改变“摊大饼式”的开发建设模式,根据空间布局和岸线功能分区,结合各城市的功能定位,采取组团式开发理念,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在经济区内重点打造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铁山港(龙潭)、东兴(凭祥)5个功能组团。

打造五大功能组团,必须突破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束缚, 建立功能区带动行政区划发展的联动机制,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南宁组团。主要包括南宁市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发挥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商贸业和金融、会展、物流,建设保税物流中心等。

钦(州)防(城港)组团。主要包括钦州、防城港市区和临海工业区及沿海相关地区,发挥深水大港优势,建设保税港区,发展临海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成为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

北海组团。主要包括北海市区、合浦县城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开发滨海旅游和跨国旅游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开发等高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业,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的海滨城市。

铁山港(龙潭)组团。主要包括北海市铁山港区、玉林市龙潭镇,充分发挥深水岸线和紧靠广东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铁山港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设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

东兴(凭祥)组团。主要包括防城港东兴市、崇左凭祥市城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发挥通向东盟陆海大通道的门户作用,发展边境出口加工、商贸物流和边境旅游,拓展凭祥经济技术合作区功能,建立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重大意义

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关系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沿边经济布局,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联系更加紧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发展定位

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把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突出了开放合作的主题,表明北部湾经济区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将担任重要角色。这一功能定位以面向东盟合作和服务带动“三南”为支点,把构建国际大通道和“三基地一中心”作为核心内容,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作为目标,凸显了北部湾经济区的地域优势,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利益。

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建设中国—东盟“三基地一中心”是构建和形成广西经济新高地的重要基础。这对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引导扶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能环保水平、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都有重大意义。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战略目标

重点发展石化、造纸、冶金、轻工食品、高技术、海洋等加工制造产业;

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海洋渔业等现代农业;

着力培育物流、金融、信息服务、会展、房地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体系;

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开放合作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全面改善的经济新高地,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逐步形成我国沿海发展的新一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到2010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广西的比重提高到45%左右。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合理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现代产业基地、区域新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协调互动发展,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开放合作不断深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基本建成,经济外向度大幅提高,外贸外经外资规模明显扩大,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服务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海陆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成为南中国海海洋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区;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资源环境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享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舒适优美,社会安定和谐进步。

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战略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功能定位,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优化国土开发,形成开放合作的空间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密切区域合作,强化城市间功能分工,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整体协调、生态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结构。

——完善产业布局,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优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投资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起点、高水平的沿海工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承接产业转移,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结构。

——提升国际大通道能力,构建开放合作的支撑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港口群,打造泛北部湾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构筑出海出边出省的高等级公路网、大能力铁路网和大密度航空网,形成高效便捷安全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拓展开放合作的新空间。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打造开放合作的新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大力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继续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动南宁—新加坡通道经济带建设,形成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深化国内区域合作,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互动,发挥沟通东中西的作用。

——加强社会建设,营造开放合作的和谐环境。大力发展教育卫生、劳动就业、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行政区和经济区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深化土地管理、投融资、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

提升国际大通道能力,构建开放合作的支撑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港口群,打造泛北部湾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构筑出海出边出省的高等级公路网、大能力铁路网和大密度航空网,形成高效便捷安全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合作的重要支撑。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能力和水平。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建设中国—东盟交通合作项目,较大幅度提高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高等级公路和大能力铁路路网密度、机场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能力。

六、国家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政策支持

国家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方面,给予北部湾经济区必要的支持,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支持在北部湾地区设立地方性银行,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发挥开放合作示范作用,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新的次区域合作,加强交通运输、海洋产业、农林渔业、能源开发、跨国旅游、生态环保等重点合作领域规划编制,加快实施合作项目。

国家的支持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各项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国家明确给予经济区的五大方面支持内容为:

一是在综合配套改革方面,《规划》提出要大胆试验,开拓创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经济区管理模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港口等资源整合力度等;二是在重大项目布局方面,国家通过对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参与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整合力度;三是在保税物流体系方面,国家支持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四是在金融改革方面,国家支持在北部湾地区设立地方性银行,对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五是在开放合作方面,国家支持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挥开放合作示范作用,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新的次区域合作,建立和完善开放合作机制,加快实施合作项目。

第二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北海市旅游局2009-09-23

一、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培育成为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促进中心”这个大方向,以旅游资源整合、景区(点)开发建设为中心,以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抓手,加快启动度假产品主导、高端产品带动战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康体旅游、温泉度假、邮轮游艇、海岛旅游、自驾车旅游等休闲度假产品,加快南中国深渊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泛北部湾邮轮游艇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滨海旅游和跨国旅游,全面提升北海旅游核心竞争力。形成大西南和环北部湾通海与跨国发展的重要国际会议旅游中心,形成具有国际化水准、大都市格局、独具亚热带风情、面向东南亚地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北部湾休闲之都”,逐步发挥北海作为北部湾旅游圈中心城市的枢纽和辐射功能。

(二)发展目标:近期目标,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度假产品为主导,以滨海度假、沙滩运动、生态探秘、避寒养生、跨国邮轮、南珠风情、休闲渔业、会议展览、美食购物、文物古迹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形象,打造出一批具有世界知名品牌的旅游精品,全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5亿元人民币,接待海外游客15万人次,实现创汇4000万美元。

远期目标至2020年,使北海成为在东南亚地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成为名符其实的“北部湾休闲之都”。全市5星级以上酒店达到20--30家;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600万人次以上,其中度假游客1/3以上,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5亿元人民币,接待海外游客30万人次,实现创汇1亿美元,旅游给北海带来新增就业人员不少于10000人。

二、战略布局

以银滩为龙头,涠洲斜阳岛、廉州星岛湖为两翼,外围配以若干衬托旅游区的空间布局形式,形成各旅游功能区主题突出、相互补充、网络联接、适应各层次客源需求,以海滨度假、康复、疗养、观光、运动、娱乐、购物、美食为主要功能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具体概括为:“159工程”,即一条黄金旅游带,冠头岭到大冠沙的银滩旅游带;五大旅游功能区,北海半岛休闲度假旅游区、涠洲-斜阳岛海岛生态旅游区、廉州-星岛湖观光度假旅

游区、山口红树林海岸生态旅游区、曲樟湖光山水客家文化旅游区;九大旅游特色产品,滨海度假旅游、海洋及沙滩运动旅游、生态探秘旅游、避寒养生旅游、南珠风情旅游、跨国邮轮旅游、美食购物旅游、文物古迹游、会议展览旅游。构架起北海旅游一个中心(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四大支柱(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商品),四大体系(旅游市场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的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国际旅游、国内旅游、边境旅游三大格局。

三、旅游资源保护。

(一)保护原则:

1.旅游业的发展建设应尽量保护自然旅游资源的原有风貌,尤其要防止建设性破坏。对于重点景观资源区采取严格的景观保护措施。

2.新开工项目要符合环境和资源保护的需要,三废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尤其是红树林、海底珊瑚、珍稀海洋生物等珍贵资源分布区,严禁任何污染物的排放。

(二)保护内容:

1.以优质沙滩为主的滨海自然资源;

2.红树林生态资源;

3.海岛海蚀与火山景观;

4.以海底珊瑚为主的海洋生物资源。

(三)保护措施

1.将海岸沙滩资源作为珍贵资源加以严格保护。滨海沙滩是海岸旅游带中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发展度假旅游的基本和必备条件。北海半岛上大部分沙滩海岸都有开展海浴活动的条件,所有沙滩都应是重点保护对象。根据条件可将沙滩分为开发沙滩、备用开发沙滩、保护性沙滩。慎重对待围滩造地,严禁建筑用地占用优质沙滩。银滩西区、东区和涠洲岛北港一带沙滩面积大,沙质很好,可作为近、远期滨海休闲度假开发区,但建设用地应退到高潮线以上,预留出50m-100m宽的滨海生态带。同时提高建筑景观环境的设计水平,防止对景观的建设性破坏。建设、使用、管理好污水排放及处理工程,对沿岸工业污水排放加强管理,必须达到国家标准方可排放。

2.严格保护海洋生物旅游资源。海洋生物旅游资源保护的重点对象是珊瑚、红树林以及珍稀海洋生物。加强对涠洲岛珊瑚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禁止出售珊瑚工艺品,坚决制止炸鱼。对于珍稀海洋生物活动区(如儒艮),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影响,保持其生存环境的良性循环。对山口红树林的旅游开发应进行合理规划,要确保红树林景观的完整性和原始性,除必要设施外,严格禁止在红树林内增修任何人工建筑。对合浦金滩至高德镇一带景观价值较高的红树林,划定保护范围,禁止进一步毁林造地,采挖土泥和滥伐红树林。对有条件的地方,采取人工培育恢复红树林的方法扩大红树林范围。

3.大力改善涠洲岛候鸟栖息环境。大力绿化海岛,增植可供鸟食类植物,为候鸟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引诱更多鸟类栖息和繁衍,同时达到防治森林病虫害的目的。

四、旅游资源整合及旅游产品开发

(一)整合资源,打造旅游精品

整合旅游资源,实施“159工程”,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知名品牌的旅游精品。

1.提升核心旅游区----银滩中区。银滩中区,是北海旅游的发祥地和窗口,银滩景区经过多次改造,环境状况大有改观。为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要求,必须对整个核心旅游区的功能定位、产品结构、空间布局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强化旅游功能,完善旅游设施,在确保4A达标的基础上,争创5A。

2.规划建设度假酒店区:在银滩西区和涠州岛北港,着力打造一个高档的度假酒店区或是度假酒店带,规划建造10-20家五星级度假酒店及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等相关旅游配套设施,按照国际旅游度假的标准和惯例规划设计,选择有实力的旅游投资者或国际旅游酒店集团进行投资和管理,打造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度假酒店带。

3.开辟建设东盟海上邮轮及国际邮轮港。北海—越南海上旅游航线,经过十年的培育,已发展成为我市具有较大市场竞争力的王牌产品,随着泛北部湾战略的推进,将发挥海上东盟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延伸到越南中部、中期延伸到越南南部、远期延伸到东盟海上各国,同时,建设专用国际游轮码头,引进国际邮轮企业及高端邮轮,作大作强东盟海上邮轮产品;

北海作为泛北部湾区域最适合建设国际邮轮母港的城市,随着泛北部湾邮轮市场的逐渐成熟,国际邮轮港及相关联检、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进程应加快推进,尽快建成国际标准的一类客运口岸。

4.打造国际游艇俱乐部及国际游艇港。北海的海岸、海岛资源非常适合建设国际游艇俱乐部及国际游艇港,也是滨海旅游城市的特色和高端产品。国际游艇港将按国际标准设计的,建设现代化国际游船码头及配套工程,集旅游、娱乐、休闲、度假、健身等功能于一体,建设五星级海港度假酒店、国际游艇俱乐部、水景别墅等配套设施;同时,设休闲渔业基地以及为游艇加油、加水、充电等配套设施,吸引国际游艇爱好者和世界各地富豪来北海旅游、度假和居住。

5.其他旅游精品。配套建设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国际钓鱼俱乐部、国际沙滩运动俱乐部、大型主题公园、国际比基尼大赛等。

(二)组合产品,发挥优势

1.丰富南珠海丝文化,深化北海旅游文化内涵。整合南珠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蛋家文化及客家文化等,推进老街修复工程、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项目,形成一台以老街或南珠为背景的独具滨海风情的大型民族歌舞节目,丰富和深化北海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2.开发高尔夫球温泉资源,引领高端休闲消费。加快北海冠岭国际旅游中心项目、红树林温泉项目、星岛湖国际旅游休闲项目、银滩西区高星级亲海型度假酒店带、水景别墅群等建设,推进高尔夫、温泉、沙滩运动等项目建设,充分吸引日韩、欧美的高端客源层,使市场增长的效果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成为北海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3.加快市郊旅游资源上档升级。加快田野生态度假村、大冠沙滨海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促进市郊旅游资源环境改善和升级;按5A级景区要求全力打造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加快人文生态度假休闲新产品建设。全面推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银滩、涠洲、冠头岭、大冠沙、南万、山口等景区要逐步规划建设成为国家级4A乃至5A景区,由此带动一批3A、2A景区建设。

4.突出发展会展节庆旅游。整合文化、体育等社会资源,吸引各类体育运动队伍到我市进行冬训、比赛,争办国际珍珠节、环球比基尼小姐大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泛北部湾城市市长论坛、国际钓鱼大赛、国际游艇大赛等全国性、国际性会展、赛事,实现“以节促旅、以赛促旅”。

5.大力开发美食购物旅游。统一规划和包装北海美食。推选1000种北海特色风味美食,形成以外沙海鲜岛为中心的海鲜美食餐饮中心区,以长青路夜市为中心的中外小吃一条街,以富贵路夜市为中心的北海小吃一条街的三大特色餐饮区。加大旅游商品的科研、策划和包装力度,扶持珍珠、海产品、贝雕等传统旅游工艺品开发,挖掘和推出一批具有北海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便携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的旅游商品。

6.着力规划、建设、开发好涠洲岛,保护好涠洲岛的原生态,做足“神奇”和“浪漫”的文章;充分利用好北海海洋资源、海岛资源、火山遗址资源等,建造各类博物馆和实景模拟博物馆,大力开发休闲渔业资源,建造知识型、观光型、体验型休闲渔业旅游基地。

7.积极发展科技工农业旅游。发挥田野农业观光园、金品农业观光园等示范作用,推动工农业旅游规范发展。推进东园家酒、北生苦瓜园、蛋家风情园、涠洲香蕉园等项目的建设,全面推动我市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以北海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为基础,创造条件,形成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区。力争在2015年,创建3处以上国家级和5处以上自治区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完善我市旅游产品,打造南中国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泛北部湾邮轮游艇基地,在滨海旅游带预留旅游建设空间,在北海市区东起大冠沙西至冠头岭深水港,在涠洲沿海地带预留出高档度假酒店群带和滨海生态旅游观光带,建设高档休闲旅游度假产品;调整、改造北海北岸和深水港码头,打造泛北部湾邮轮游艇基地,带动银滩西区--冠头岭带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

(一)建立吸引高端的旅游产品投融资体系。以新的机制、周到的服务和过人的胆识做好

旅游产品投融资工作,扩宽投融资渠道,大胆将民间资本和上市公司资本引入到高端旅游产品建设上来。政府在预算中,要增设旅游发展资金,发挥政府投资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高端旅游产品建设上。用足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入国内外金融机构和融资公司、财务公司参与北海高端旅游产品开发。可采取政府搭台,多主体多成分共同投资、利益均沾的投融资模式。打造夜北海旅游产品工程。

(二)打造主题鲜明的北海旅游营销体系。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营销的整体营销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为主,部门配合的营销方针,实施部门联动,实现全市统筹旅游宣传营销活动。加大对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开发。聘请国内一流的旅游策划机构为北海进行旅游形象策划,打造和强化“北部湾休闲之都”旅游主题形象。设立全市旅游促销专项经费,集中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统一协调、重点明确地开展旅游促销工作。

(三)推动联动高效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体系。加快旅游法制建设。抓紧制定、完善地方性旅游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旅游法制体系。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提高旅游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深化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治,采用旅游主管部门联合公安、工商、卫生、物价等部门综合执法等形式,按照“对内引导规范、对外综合治理”的方针,实施依法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和上路执法检查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途中拦截检查旅游车辆。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沿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居民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维护北海旅游的良好形象。

(四)营造诚信自律的旅游品质保障体系。在规范旅游市场中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服务、协调、自律、教育”功能,加强对协会工作的指导,结合旅游质监机构的改革,逐步营造诚信自律的旅游品质保障体系,防止出现旅游企业的管理真空。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游薪酬保障制度,加快导游等级评定工作步伐,建立导游争先创优机制,构建导游信誉档案与服务信息平台。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倡导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强化旅游应急保障机制。

(五)形成善待人才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着力建设好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经营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三支队伍;探索导游人才队伍管理的新机制,营造导游加快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充分整合各类旅游教育资源,逐步建设覆盖旅游全市的多层次旅游培训网络,有计划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旅游人才。引进旅游稀缺人才和高端人才,完善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和发展环境。

(六)积极调整北海旅游产品结构,实现两个转变,实现从国内游客为主向国内、国外并举转变,从普通游客向中高端商务游客转变。

(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市环境不求最大,但求最美,大力开展绿化、美化、亮化、清洁工程。早日开通城际列车,桂林至北海、北海至海南,夕发朝至旅游专列,开通一批旅游航线。

第三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探讨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探讨

[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在交通网络、保税物流体系、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国家物流业振兴规划的机遇,基于广西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开启物流市场需求,重点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8-0117-03

[作者简介]葛莉,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李闷管,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宋海宁,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广西桂林541004)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调整期。为促进物流业的发展,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目前,危机与机遇并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重点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得益于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的发展在短期内取得了突出成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绩。北部湾经济区处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过去受限于交通基础设施等软硬件投资条件的欠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实施及深化受到极大的影响。近几年,广西加大了对北部湾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了“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建设工程。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具备了发展大物流的基础条件。

中越边境的友谊关高速公路、南宁通往沿海3个港口的高速公路与铁路均已建成。广西南宁至越南河内线路将成为中国一东盟铁路主通道,从而促进泛亚铁路加快建设,推进中国一东盟铁路网建设。近年来,南宁陆续开通了至东盟各国主要城市的航班。飞行区等级由原来的4D级上升为4E级,机场定位由原来的干线机场上升为“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

港口方面,拥有防城港、钦州、北海3大港口,防城港已建成20万吨级码头。2008年底,沿海港口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生产性泊位191个,总吞吐能力达9420万吨,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特别是加强了与越南、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等东盟国家港口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了广西与东盟的双边贸易。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框架形成。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配套政策更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2月11日,海关总署、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外汇局联合发文批准设立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至此,包括此前已经批准设立的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设立的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已获准设立4个,经济区的保税物流体系框架已经形成。体系框架的形成为经济区吸引国内外资源、提高开放合作质量,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增强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获得了新的强大动力。物流园区建设提升了物流服务能力。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将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乃至整个广西以及大西南的物流水平,成为服务广西、服务全国、服务东盟枢纽型的国际物流服务平台。

安吉物流园区、金桥物流园区、沙井物流园区、吴圩空港物流园区等加快了建设步伐,吸引越来越多的境内外资金投向物流业,玉柴南宁国际物流中心、金源国际汽车城、东盟国际工业原料产品物流城、广西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一批项目已经人驻园区。

投资34亿元的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和投资11亿元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是重点建设项目。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位于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建材、食品、饲料、制糖机械、医药工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可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支撑,并形成前物流、后加工的比较完备的产业链系统。物流企业发展较快,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近年来,物流企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服务功能逐步增强。超大、玉柴等大物流企业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物流增值服务,已经具备了提供运输、仓储、配送、包装等多种服务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加快,形成了各类物流企业竞争的格局。

但是,目前北部湾总体物流市场仍以自营物流为主,现代物流企业偏少,规模偏小,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及技术装备落后。多数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运作成本高,企业的服务功能和手段比较单一和落后,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市场竞争力有限,难以提供专业化、规范化、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在物流信息化发展方面,北部湾港口群及其辐射西南地区的联运信息尚处在起步阶段,甚至不少物流企业仍未建立有效的网络,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极低。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环境分析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开启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09年2月25日,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振兴规划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但是,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在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指导下,各地必将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尽快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业获得平稳较快发展,并以物流服务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从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物流业建设的思路,并确定了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涉及到目前物流企业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九大重点工程的建设将完善物流业发展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为进入调整阶段的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广阔的空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物流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物流业的发展是港口经济和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大港口只有与大工业相互依托,才能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进而激活物流业。因此,广西北部湾区域物流的腾飞,离不开广西沿海工业的大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自2006年3月成立以

来,增长明显提速,GDP年均增长16%左右,高于广西全区平均2.5个百分点以上。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GDP为2219.7亿元,增长15.5%,比广西全区高2.7个百分点,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8%。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中心测算,2005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8.6%。若按此估算,2010年广西物流成本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物流市场空间巨大。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建和拟建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000亿元,其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达到32个。“前港后厂、前港后库”的临海型工业布局,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冲击。全球经济衰退和欧美消费市场需求下降对亚洲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金融危机已经渗透到实体企业,很多公司的业务都在萎缩,订单取消,各个国家的贸易额在下滑,整体出货量下降,物流业必然受到影响。2008年全国的物流总额达到了近90万亿元,虽然同比增长了19.5%,但增速还是回落了6.7%。物流需求下滑,物流公司的业务量急剧下降,各种货运方式的货运周转量增速在全面回落,目前已有超过4成的物流企业利润在下降,不少物流企业利润下滑幅度达到20%或30%,甚至亏损,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开始退出物流市场。可见,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影响不小。专家表示,2009年有可能是我国物流业发展30年来最为困难的1年,我国物流业必将进入一个增长趋缓、结构调整的阶段。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指出在交通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交通设施依然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内的铁路运输管理体系还未理顺;公路交通收费过高;广西至周边部分省份的高速公路仍未接通;码头利用率低,岸线资源存在浪费的现象;码头堆场容量严重不足。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运输配送成本无法降低,同时直接导致了货源的减少。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交通建设在资金投入、理顺管理体系方面仍须加快步伐。在2008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自治区主席马飚提出,未来数年内,广西将斥资3000亿元人民币,优先发展交通,力争至2012年,与越南等周边国家、邻近省份建成10余条高速公路通道。同时,共同打造泛北部湾港口联盟,初步建成中国一东盟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2009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广西沿海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统一使用“广西北部湾港”名称。整合后的广西北部湾港被纳入国家规划建设的5大区域港口群之一,按照规划,2010年北部湾港吞吐能力将达到1亿吨,初步建成面向东盟的亿吨现代化枢纽港和国际航运中心。搭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缺乏公共信息平台将使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成为“信息孤岛”,阻碍了第三方物流的潜在需求转为现实需求,特别是对于中小物流企业而言,自身缺乏足够的相关信息,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数据交换中心、电子商务认证中心、金融结算中心、企业信用评级信息中心等。

根据《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关于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思路,将重点构建公益物流信息平台、专业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公共商业性平台。公益物流信息平台将建成为物流企业服务,提供统一标准、征信真实准确的开放性的电子信息平台。专业物流信息系统目标是根据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情况和重要物流节点发展趋势,完成现有主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同时,结合物流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物流信息公共商业性平台建设,鼓励由社会投资具有相互协作性质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此形成公益性、专业性、商业性相结合的公共物流信息系统。鼓励制造业外包物流业务,有效提升市场需求。在行业利润率不断走低的大背景下,我国不少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很早就将物流作为挖掘利润潜力的一大源泉,在物流需求扩大、成本上升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以更加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如上汽集团将其零部件供应、整车组装、整车销售等核心环节外包给安吉天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上汽在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提升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整体物流成本达35%以上。

目前,制造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企业延伸。加快汽车制造、钢铁等主导产业内部主辅业务的分离步伐,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务有效分离,鼓励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深层次、战略性的合作关系,实现生产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重点发展能源、矿产、汽车、医药等领域的专业物流。有效释放物流市场需求,有利于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积极引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为了实现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以参股、兼并、联合、合作、合资等多种形式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促进物流企业功能的整合和服务的延伸,推动企业向规模化运作、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发展和培育出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综合性物流企业,参与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园区的建设,参与沿海港口的开发建设。

另一方面,应积极培育、壮大本地物流企业,以此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要在金融危机中经受住冲击,就得提高经营能力,扩展新的市场和服务。引导和鼓励广西物资集团、广西超大、广西万通、防港物流、玉柴物流、北流三环物流、翁氏八达等重点物流企业装备先进设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技术,改造提升物流功能和服务,促进其业务进一步做强做精,推动企业拓展物流服务,使之成为竞争力强、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企业,在物流企业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物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除了上述方面之外,现代物流人才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物流业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目前,经济区内专业物流人才严重缺乏,企业的从业人员对现代物流的认知程度十分有限。只有加快培养与引进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才能为经济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资源保障。

责任编辑 陈瑾

第四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经济发展探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经济发展探析

发布时间:2011-8-18

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张慧颖 卢润德 秦田初

摘要:物流业是渗透到所有经济领域的复合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区域经济有强大地拉动作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物流业有很多有利的因素。文章通过对该区域物流的SWOT单向和综合分析,了解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物流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对谊区域物流经济发展进行空间和时间的布局构想。最后,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物流;SWOT分析;发展布局

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广西工业企业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经转向建立高效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但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费用在GDP中的比重相对很高。因此,在新形势下,广西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选择合理的对策大力发展物流业,才能形成以物流为支柱产业支撑其他产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SWOT分析

1.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SWOT单项分析

1.1.1 优势

区位优势。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大市场,而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路通道的省区,广西拥有陆地海岸线1 595公里,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大天然良港最终开发潜力达年吞吐能力2亿吨以上,并且有8个省(市)与越南接壤,拥有1 020多公里的边境线。

政策优势。广西是我国唯一可以享受东部沿海开放地区、西部大开发及民族自治三方面优惠政策的省份,同时也是近几年全国各省区中获得的优惠政策最多的一个。在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明确了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港口优势。北部湾经济区海岸线长1 500多公里,深水条件好,港口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大,目前拥有多个大型专业泊位、集装箱泊位和深水航道。“十一五”期末,广西沿海港口将建设成为超亿吨的现代化大型组合港,到2020年吞吐量将达到3亿吨。

交通优势。以凭祥友谊关为连接点的中越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也已构成了大陆通往中南半岛和东盟各国进入大陆腹地距离最短、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以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为代表的各航空港已成为物流便捷的空中走廊。“十一五”期间,广西将投资2 000多亿元人民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综合发展海陆空现代交通体系,为广西物流业发展提供交通便利。

1.1.2 劣势

(1)该区域在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广西通往外界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都偏少,旅客和货物的中转难度较大;港口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虽然三大港口的定位分别是钦州港是临海工业港、防城港是大型货物中转枢纽港、北海港是旅游商贸港,但实际上这三个港口并没有分工如此明确,还存在着重复建设、产业同构、内部竞争等现象。

(2)广西的物流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实力薄弱,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其内部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企业的现代物流意识不足,只是从事传统的“卖方一买方”的货物运输,与集物资流通活动和信息流通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物流企业还有很大差距。

(3)广西在物流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广西高校中的物流教育还刚刚起步。由于西部地区薪酬相对于沿海地区偏低,难以吸引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尤其是政府层面的高级物流人才更是奇缺。

1.1.3 机遇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泛北部湾(广西)等重点经济区,鼓励南贵昆等区域依托交通干线,加快形成有特色的城市带,这为广西加快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2006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南宁“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想。东边一翼就是正在形成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这要求广西进一步扩大开放,发挥沿海优势。促进广西沿海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节(两会一节)在广西的成功举办,将为广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广西的物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1.1.4 挑战

(1)来自外国大型成熟物流企业的威胁。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对规模、技术、管理等都相对薄弱的广西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

(2)广西物流业的发展还要面临来自周边省份的竞争。广东省工业化进程快,经济发达,且拥有湛江等优良港口,拥有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进出口贸易机制及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群;而像云南这样的竞争对手,近年来也围绕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开展国际物流业,且发展非常迅速。

1.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经济发展SWOT综合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布局的战略构想

2.1 发展中级选择

广西的首府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广西交通中心,目前已经形成了辐射全广西、中南、西南、华南地区及至东南亚各国的立体交通网络。同时,它南接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大港口,是华南沿海和西南腹地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连接点,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同时也是南、贵、昆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已经具备了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基本条件,所以将南宁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的发展中心级。

2.2 围绕中心级的区域物流业网络结构总体布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的布局可以作如下考虑:以南宁作为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建立六个核心物流区域,首先是三大港口,即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这三大港口中,防城港是中国枢纽港之一,是西南门户,是中国西南沿海第一大港,也是东盟登陆中国内地最便捷的港口;北海是广西沿海最大的中心城市、环北部湾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国内风景旅游城市之一。可以充分发挥陆海空立体交通枢纽优势和信息化水平领先优势,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和国内区域物流服务;钦州处于南防铁路、南北高速公路交汇点,拥有深水港,有利于发展国际物流服务业。其次是东兴和凭祥,东兴是中国西部沿海沿边交汇的边境口岸城市,是中越边境贸易的重要物流中心之一;凭祥是中越边境最大的口岸城市,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边境经济合作区。最后是柳州,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工业生产基地,产业齐全,交通发达,物流基础设施较完备,是货物集散地之一,可作为物流配送中心。

2.3 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序列安排

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可以将广西物流业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扩大现有物流企业的规模。要改变现存物流业“小、散、乱”的状态,建立仓储式、运输式和综合型物流企业相互协调发展的网络结构。这个阶段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流企业要通过市场需求的刺激和相互之间的竞争来发展。

第二阶段: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完善公路、铁路、海港和航空港的建设:防城港、北海港和钦州港要各自发挥特长,避免相互竞争和重复建设,进一步将南宁、北海和桂林的机场完善为大规模的货运航空港;其次要在港口城市、口岸城市和中心城市建立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的载体和平台;最后,建立基于交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的物流平台,基本形成与广西现代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这个阶段相对较长,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阶段。

第三阶段:将物流业发展为广西的支柱产业和区域竞争中的强势产业。在物流企业的带动之下,使物流业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使广西成为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和全球现代物流业发展供应链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对策与措施的建议

3.1 制定和完善广西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

首先要完善广西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从宏观层面上指导广西物流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和领域,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避免浪费。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制定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行业规范、服务标准和相关管理条例,强化约束机制,保证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要制定出能够扶持、激励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

3.2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建立服务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

物流设施、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是现代物流的支柱。广西应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管理,建立一个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将运输业、商家、货主、中介等联系在一起,为各方提供有效的物流信息服务。

3.3 培养现代物流企业和专业物流人才

为了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必须彻底改变目前广西物流企业落后且分散的现状,通过整合社会现有资源,建立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规模合理、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先进的现代物流企业。另一方面,广西各界应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支熟悉物流业务,具有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束语

现代物流业是一种渗透到所有经济领域和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交叉和重合的复合产业,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其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物流业的增长带动GDP的增长,各国都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际上,任何一个经济领域,任何一个部门都离不开物流业,就像人离不开水和空气一样,所以发展物流业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有巨大地推动作用。广西具有发展物流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面临着很好地发展机遇,物流设施日趋完善,物流发展空间日益增大,因此,广西的物流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五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探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年第02期

[摘要]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及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构建北部湾经济区,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刻不容缓。文章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引起人们对这方面问题的深入关注。

[关键词]北部湾;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经济建设

[作者简介]海莎,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广西南宁,53000

4[中图分类号] C9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2-0006-000

3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湾顶(北面)是广西,东面为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西面是越南,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指 “4+2”,即由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加上玉林市和崇左市等6个沿海城市和周边城市构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区域,是双向沟通华南与西南的结合部,是我国实现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结点,是中国与东盟、东亚与东南亚的连结点,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是我国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战略枢纽。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成立,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工业化加速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但在风生水起的经济发展大潮中,由于结构性、体制性等深层次矛盾的制约,北部湾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和其他沿海区域。综观全局,整个经济区的人才分布存在结构性失衡,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外向型人才也严重偏缺。

区域经济要发展,人才合作是关键。因此,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我们就应积极探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途径,打造阵势强大的“北部湾人才圈”。这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的人才竞争的必然要求。

一、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人力,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包括人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等四个方面。人力资源指现实中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力即劳动者的能力。资源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而人力资源是最积极和富有创造性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

江泽民同志指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这一科学论断充分揭示了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才能更有效地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历史主体地位的科学概括。人是历史的主体,规定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就是一切活动都要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概括起来,就是以人为中心,强调创造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激励的环境。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种软管理,它注重对人的管理,注重宽松和谐的气氛,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造就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确保竞争优势地位中决定性的因素,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应放在首位。人力资源是比资金、产品更重要的资源。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要彻底改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就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

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促进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把自身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要建立动态开放的思路体系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质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目标,通过建立动态开放的思路体系,确定区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整合策略,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必须紧密围绕该区域的核心产业,尤其是沿海工业和物流产业的发展,重点抓好港口、城市群、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及航道、铁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人才专项规划,从资源整合着眼,从优势互补入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合理的合作协议与规范为基础,以项目、资金、技术为依托,以市场驱动、政府推动、产业带动、行业促动为路径,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根本目标,探索人才开发联盟运作的途径,共同推进区域内的人力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区域人才开发新模式。要紧紧围绕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目标的总体要求,编制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并着力建构相互兼容和一体化的人才政策框架、人才大市场和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区域人才开发的社会环境,以人才合作推动经济合作,以人才开发促进产业聚集,最终带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当今世界国内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劳动力队伍的结构不断变化、工作的日益复杂化和对信息技术更大程度的依赖,意味着在经济发展战略过程的执行中,必须比过去更为注重对人力资源方面问题的考虑,通过建立动态开放的思路体系,保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进一步普及教育,加大培训及投资保障的力度

西部既是欠发达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生产力水平落后,资金非常有限。实践证明,把有限资金投资在人力资源上,比投在物质资源上要好。增强西部地区的科技实力以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必须在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就是说,经济增长从由物质资本决定,转向由人力资本决定,而东、西部的差距在根本上恰在人力资源的素质上,也就是在劳动者拥有知识量的差距上。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广西作为西部地区,要积极为其人才创造受教育、受培训的机会,端正价值观导向,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才能,使科学技术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同时,要采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方式,实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正常培训与继续教育同步、在岗与脱产并举,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力资源培养新路子,并把教育培训的目的真正转到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上来,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

加大人力资本的存量就必须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这决定了光靠政府的投入是不行的,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也是不可取的,应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以社会投资、金融信贷为支撑,以国内、国外基金会等慈善机构捐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和投入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化,促进人力资源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

四、积极营造多层次、多内容的人才引进、合作、激励机制

广西北部湾地区引进外来人才,应当根据本地区人才现状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重点引进优秀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引进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人才;引进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重大工程、新兴产业、紧缺专业的急需人才,以获得较高的人才效益。

北部湾区域人才开发合作涉及面广,必须建立一个目标任务明确、合作内容清晰的范式多元化的人才开发合作体系。第一,要按照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推动人才资源的跨区域配置和协调发展。要抓住广西的特色地理优势,打破地区、行业和部门的分割,对现有人才市场进行整合和贯通,根据要素价格和地区要素价格差异,推动人才在地区、行业、部门间转移;通过人才共享、优势互补,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重点产业、重大工程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推进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二,要积极共育人才资源。要积极推进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共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合,通过协作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合作办学或办班等各种形式,为经济区核心产业输送一批紧缺急需人才,全面提升区域内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第三,要加强以东盟各国为重点的国际人才合作,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跨国界、跨地区和跨行业的利用水平,使各类人才资源在更广阔范围和更高层次上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政策优势明显,各类人才需求量大,要站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在齐头并进加快北部湾中心城市群建设的同时,形成对人才工作投入的整体合力,打造优势区域人才小高地,使之成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的国际化人才聚集基地。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尚不健全,由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仍未建立起来,导致了高技能人才总量及结构还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经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并充分重视其他精神激励机制,从而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五、进一步完善引才引智政策

加强北部湾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要求区域内各方的人才政策必须统一协调、相互衔接。只有人才政策彼此兼容,才能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人才开发合作的成效。要从整体利益出发,对区域内的人才流动、人才培养、资质互认、职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政策、教育体制、工资政策、社会保障、退休和仲裁等政策进行协调统一,建立相对稳定和互认有效的符合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的政策体系,保证人才在区域内所享受的待遇,是“同一个屋檐下”意义上的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要加强对地方性人才政策的统一清理,对不符合区域人才开发合作的政策要坚决废止,对有利于推进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的政策要全力推广,共同打造协调发展、和谐共赢的人才政策环境。

给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服务平台体系,是吸引人才的必备条件。要采取特殊政策支持广西北部湾地区人才资源的开发,尽快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与条件,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要积极开展东西部人才的余缺调剂、对口支援工作,制定灵活的政策措施,鼓励东部地区的人才向西部流动;要提高人才待遇,改善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待遇留人。特别是对于那些急需的重要人才,要实行政策倾斜,提供优厚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这其实也是人力资源开发良好环境的重要体现;要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大力推行个人择业的双向选择制、用人单位的聘用制,继续施行公开选拔、择优录用的政策。

总之,人力资源是利用自然资源、积累物质资本、建立社会经济制度、并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所有经济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的扎实推进、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步伐的加快,广西已由地处祖国边陲的民族地区成为我国与东盟各国交流合作的最前沿地区之一,正融入更大的区域合作。尤其是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成立,更使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发展战略更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以面向东盟合作和服务带动“三南”为支点,以构建国际大通道和构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的“三基地一中心”为核心内容,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

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鉴于此,积极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人力资源、积极吸引国内外人才到广西工作和生活、加强人力资源的相互交流、加强人才的联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安瑞娟,刘敏.论我国高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完善[J].北方经贸,2005,(2).[2]韩伯棠,尚赞娣.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2,(6).[3]黄素芳,顾建平.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激励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5,(3).[4]胡鞍钢.西部开发新战略[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5]罗永泰.技术工人短缺与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设计[J].经济经纬,2005,(6).[6]窦胜功,卢纪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下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