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州工业的发展谈工业的起步

时间:2019-05-14 03:0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温州工业的发展谈工业的起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温州工业的发展谈工业的起步》。

第一篇:从温州工业的发展谈工业的起步

从温州工业的发展谈工业的起步

从温州工业的发展谈XX工业的起步

阔别十三年之后,重新踏上温州这片热土,目睹十三年来的巨变,无不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而赞叹,无不为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而折服。温州市2004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402.57亿元,工业增加值796.14亿元,财政总收入182.43亿元,分

别是衡阳市的2.6倍、4倍、7倍。单从数据上看温州的发展与广东四小龙相比并无过人之处,但是温州的成就是在“三少一差”(即:国家投资少、外资少、资源少,交通差)的条件下取得的,相比珠三角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回顾其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之处,结合我市的情况,给我们提供以下启示:

一、坚持发展巩固已有的产业板块,形成XX工业支柱产业。温州从发展初期百花齐放的作坊式工业发展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众多中小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而实行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协作的管理模式,制鞋、服装、工业电器、打火机、汽摩配件等行业基本上形成了以区域为轴心、以市场为依托、以名牌产品或强势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格局。我市通过多年的发展,资源利用型产业即煤、电、冶炼,农副产品加工,制鞋等产业已初具雏形。要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现有产业板块,首先就要做大企业规模。相对集中的生产同类产品企业要形成群体规模,如煤碳要整合资源,形成上规模的大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的制鞋企业落户XX;挖掘开发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具有XX特色的农副产品深化加工。其次要做强现有板块中的强势企业,形成龙头和品牌效应。制鞋业要在招引大企业下功夫,力促如生产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高档鞋类的标志性企业尽快落户XX;绿海米业要在近期内提高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将绿海的品牌推向全国。第三要延伸产业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条。温州围绕其支柱产业形成一大批规模较小,分工更细的上、下游企业,这些企业因龙头企业而生,反过来又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壮大和发展,形成大、中、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内容丰富的产业链条。因此,我们不能只被动地引进企业,而应立足于现有支柱企业,引进、发展其相关产业,如立足于煤碳行业,引进、发展采煤机械制造业、煤碳深精加工业;立足于电力行业,引进、发展工业电器、电力电缆生产企业;立足于制鞋行业,带动包装、皮革、物流、印刷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不仅为企业找到了市场,减少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形成了高水平的产业集群。

二、坚持扶持、培育本土企业,形成以我为主,外来为辅的产业格局。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固然离不开外来资本的注入,但归根到底还得依靠本土企业和资本。温州发展初期的本质特征是把发展经济的主要力量放在千家万户:家家户户开发产品,家家户户开拓市场、家家户户经营管理、家家户户承担风险。经过近二十年的风雨历程淘汰了一批,壮大了一批,完成了家族式生产到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的转轨。温州现共有个体工商户20多万户、民营企业6万多户,民营经济比重占全市经济的79,全市经济成本以民营为主、以本地为主。发展XX经济需要外资、外商,更需要耒资、老乡。既要坚持“把外商当老乡、更要把老乡当外商”。发展XX工业,第一要“舞起龙头”,即扶持、壮大现有的一批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如绿海、金利、金悦等企业,以达到示范、带动的龙头效应。第二要“挺起龙身”,即引导XX资本进入到工业投资领域。要改变XX人热衷于办煤矿、搞房产的投资趋向,就必须为XX资本进入工业领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顺畅的通道,除享受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外,还要允许干部兼职兴办工业企业;重奖本地纳税先进企业和个人;要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方便和担保;要在工业区、开发区设立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创业园,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平台。第三要“稳住龙尾”,即要推进外资、外商本土化。力争人力资源本土化、资本本土化、生活本土化,让外商在XX扎根成长。

三、坚持发挥园区在工业发展中的平台作用,形成民营工业的洼地。温州市目前园区分成三个档次:国家级园区一个(温州市经济开发区),省级开发区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园区),乡镇工业园区291个,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规模效应。相比之下我们XX乃至湖南开发区(工业园)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大了(面积)而是小了。我们的开发区在XX的城市建设、拓城过程是领头雁,工业区在发展工业、招商引资更是领头羊,目前已引进入区企业20个,已超过XX近几年招商引资的总和。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大投入,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我们的园区与温州相比,缺乏特色,所以下一步园区的发展要在“特色”上做文章,利用目前已形成的产业特色雏形,主动招引关联企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设立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同时,发展园区要进一步优化环境,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温州经济开发区供地起点价为10万元,温州的征地价

第二篇:从温州工业的发展谈XX工业的起步

从温州工业的发展谈XX工业的起步

阔别十三年之后,重新踏上温州这片热土,目睹十三年来的巨变,无不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而赞叹,无不为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而折服。温州市2004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402.57亿元,工业增加值796.14亿元,财政总收入182.43亿元,分别是衡阳市的2.6倍、4倍、7倍。单从数据

上看温州的发展与广东四小龙相比并无过人之处,但是温州的成就是在“三少一差”(即:国家投资少、外资少、资源少,交通差)的条件下取得的,相比珠三角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回顾其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之处,结合我市的情况,给我们提供以下启示:

一、坚持发展巩固已有的产业板块,形成XX工业支柱产业。温州从发展初期百花齐放的作坊式工业发展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众多中小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而实行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协作的管理模式,制鞋、服装、工业电器、打火机、汽摩配件等行业基本上形成了以区域为轴心、以市场为依托、以名牌产品或强势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格局。我市通过多年的发展,资源利用型产业即煤、电、冶炼,农副产品加工,制鞋等产业已初具雏形。要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现有产业板块,首先就要做大企业规模。相对集中的生产同类产品企业要形成群体规模,如煤碳要整合资源,形成上规模的大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的制鞋企业落户XX;挖掘开发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具有XX特色的农副产品深化加工。其次要做强现有板块中的强势企业,形成龙头和品牌效应。制鞋业要在招引大企业下功夫,力促如生产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高档鞋类的标志性企业尽快落户XX;绿海米业要在近期内提高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将绿海的品牌推向全国。第三要延伸产业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条。温州围绕其支柱产业形成一大批规模较小,分工更细的上、下游企业,这些企业因龙头企业而生,反过来又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壮大和发展,形成大、中、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内容丰富的产业链条。因此,我们不能只被动地引进企业,而应立足于现有支柱企业,引进、发展其相关产业,如立足于煤碳行业,引进、发展采煤机械制造业、煤碳深精加工业;立足于电力行业,引进、发展工业电器、电力电缆生产企业;立足于制鞋行业,带动包装、皮革、物流、印刷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不仅为企业找到了市场,减少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形成了高水平的产业集群。

二、坚持扶持、培育本土企业,形成以我为主,外来为辅的产业格局。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固然离不开外来资本的注入,但归根到底还得依靠本土企业和资本。温州发展初期的本质特征是把发展经济的主要力量放在千家万户:家家户户开发产品,家家户户开拓市场、家家户户经营管理、家家户户承担风险。经过近二十年的风雨历程淘汰了一批,壮大了一批,完成了家族式生产到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的转轨。温州现共有个体工商户20多万户、民营企业6万多户,民营经济比重占全市经济的79,全市经济成本以民营为主、以本地为主。发展XX经济需要外资、外商,更需要耒资、老乡。既要坚持“把外商当老乡、更要把老乡当外商”。发展XX工业,第一要“舞起龙头”,即扶持、壮大现有的一批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如绿海、金利、金悦等企业,以达到示范、带动的龙头效应。第二要“挺起龙身”,即引导XX资本进入到工业投资领域。要改变XX人热衷于办煤矿、搞房产的投资趋向,就必须为XX资本进入工业领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顺畅的通道,除享受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外,还要允许干部兼职兴办工业企业;重奖本地纳税先进企业和个人;要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方便和担保;要在工业区、开发区设立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创业园,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平台。第三要“稳住龙尾”,即要推进外资、外商本土化。力争人力资源本土化、资本本土化、生活本土化,让外商在XX扎根成长。

三、坚持发挥园区在工业发展中的平台作用,形成民营工业的洼地。温州市目前园区分成三个档次:国家级园区一个(温州市经济开发区),省级开发区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园区),乡镇工业园区291个,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规模效应。相比之下我们XX乃至湖南开发区(工业园)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大了(面积)而是小了。我们的开发区在XX的城市建设、拓城过程是领头雁,工业区在发展工业、招商引资更是领头羊,目前已引进入区企业20个,已超过XX近几年招商引资的总和。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大投入,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我们的园区与温州相比,缺乏特色,所以下一步园区的发展要在“特色”上做文章,利用目前已形成的产业特色雏形,主动招引关联企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设立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同时,发展园区要进一步优化环境,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温州经济开发区供地起点价为10万元,温州的征地价格在6万元左右,针对企业规模、产业技术含量还可以再

第三篇:全省工业发展大会

全省工业发展大会提出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支撑

栗战书赵克志讲话 王富玉主持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引领工业发展;把 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是认识上的绝对化;新型工业的发展将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

●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是: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高速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到201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5万亿元以上,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20户以上

●干部的开放意识、开放水平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环境,首先是各级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

金黔在线讯 10月26日,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作出部署。会议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满怀忧患重工业;进一步理清思路,满怀信心谋工业;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激情抓工业;进一步增强耐力,满怀执著兴工业,全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主持会议。省委常委王晓东、龙超云、李军、张少农、张群山、黄康生、崔亚东、谌贻琴、宋璇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华祥,副省长禄智明、蒙启良、孙国强、刘晓凯、谢庆生,省政协副主席陈海峰出席会议。

栗战书强调,要统一对工业强省战略在全省发展全局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就我省目前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必须把工业强省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第一,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实现现代化。工业上

不去,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城镇化、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现代化进程必然滞缓。第二,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一、二、三产相互提供需求,相互提供供给,其中最大的创造和产品供给是第二产业。第三,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将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唯一的途径就是推进工业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工业在贵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产业代替不了的。现在我省站在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起始线上,一定要抓住机遇,果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助推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

栗战书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我省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贵州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当前,我省工业发展存在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创新能力极弱、工业总量太小等四个突出问题,主要矛盾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把做大总量放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在做大总量中完善结构,通过完善结构实现结构优化。因此,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应是: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解决总量、结构、布局、动力等问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工业同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是认识上的绝对化。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而不是损害生态的生态主导型工业,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持续发展的路子,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能给后人留下赞叹,而不是造成遗憾。

栗战书强调,要强化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导,在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加以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党政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要学习工业、钻研工业、熟悉工业,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把熟悉工业、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放到抓工业的第一线,把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是进一步坚定信心。必须敢闯、敢试、敢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推进发展。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解决交通、用地、水利、信息、环保等贵州工业发展瓶颈问题上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利政策,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保障和服务意识,改进为企业的服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相关配套政策,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加强要素支撑。解决工业用地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工业运行保障措施。五是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让工业强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省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坚决破除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绩就守、小挫就收等思想的束缚,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务实求新、开拓奋进。

赵克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工业持续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对照新形势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丰富内涵和总体要求,我省工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要统一思想认识,全面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要坚持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统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全过程,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两个重点,加快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变,膨胀总量,做优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加快从原材料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配套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确保到2015年全省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

赵克志强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着力点。围绕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一是要把扩大产业投资作为膨胀工业总量的前提,加快工业项目库建设,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拓宽投资渠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抓好工业项目的推进。二是要围绕原材料精深加工、生物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我省现有机械制造业的基础,着力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把发挥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在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与民营企业在资源精深加工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精深加工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提高加工配套能力,切实拓宽产业幅。三是要科学编制规划,加快园区建设,加强园区管理,促进东西合作,实现工业经济集群发展、集聚发展和集约发展。四是要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通过扩大招商引资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五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化科技平台支撑、科技人才支撑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支撑,不断提高我省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六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

赵克志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的共同使命,要调整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执行力。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加强学习研究,做抓工业经济的行家里手;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考核;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充分发挥工业的带动作用,拉动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王富玉要求,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栗战书和赵克志同志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要高度统一思想,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栗战书和赵克志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工业发展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工业发展在缩小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工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制定措施,把工业经济发展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谋划本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要真抓实干,做到“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空论”,在真抓实干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解决问题、创新经验、求得实效。要强化服务,各级领导机关要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服务理念,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各市(州、地)、县党委、政府(行署)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工业的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各人民团体、省政府驻外办事机构,部分中央驻黔单位,部分企业、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省委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第四篇:工业发展情况总结

xxx工业发展情况总结

近年来xxx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两推六抓一加强”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xxx实际,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盘活闲臵资产为突破口,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推进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

一、xxx工业发展情况

(一)、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xxx总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11.09亿元。2010年,石化工业区规模以上企业及市属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5.3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3.2%;完成工业增加值39.8亿元,增长4.5%;完成销售收入124.15亿元,增长12.4%;上交税金19亿元,增长24.4%;其中市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55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38亿元;上交税金2540万元。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亿元,其中市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占下达任务2.57亿元的100.1%;油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2010年,石化工业区完成原油产量50万吨,加工量230万吨。

“十一五”期间,石化工业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

产值11.4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37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0.75亿元,上交税金1.07亿元,石化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4亿元。

(二)、企业数量增加,总体实力增强

2006年xxx市属企业共有3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350万元,工业增加值3950万元,销售收入8520万元,上缴税金218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250万元。至2010年底,市属企业共有9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2050万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483.11%;工业增加值61230万元,增长1450.56%;销售收入63840万元,增长694.69%;上缴税金2540万元,增长16.14%;固定资产投资32340万元,增长1337.33%,各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市属规模以上企业由2006年的6家上升为2010年的14家,为xxx各项经济指标的提升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传统石化产业主导地位明显,其他产业崭露头角 2010年底xxx完成工业总产值118.53亿元,占2010年xxx工业总产值的94.5%,占有明显主导地位。其他产业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6年的1.25%上升为2010年的5.5%,取得较大进步。以xxx、xxx、xxx、xxx等公司为代表的铁合金、机械加工、矿选冶炼、建筑建材等一批发展强劲的生产项目,为xxx的经济发

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新上项目规模小,档次不高,难以提供抵押担保,贷款和融资比较困难,影响企业的规模扩张。二是闲臵资产权属问题影响招商引资。业主利用闲臵资产新上项目只能租用,无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影响业主的投资信心和发展壮大企业的决心。三是企业运行质量不高,生产开工不足。企业发展受资金、原材料供应、运输成本、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不能满负荷生产,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扩大规模。四是项目安评、环评等手续办理难度加大,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二、今后五年的思路、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发展思路

以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与管理并举”的总体要求,实行“相对独立、封闭运行、一站式服务”,依托资源、运输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建材、冶炼、选矿等重点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带动二、三产业发展。通过扶强扶大现有企业,招商引资新建企业;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优质服务等措施,为投资者创业、建项目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构建以石化、建材、矿产品加工和运输为一体的工业体系,把xxx

建设成为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经济运营质量较高的新型工业区。

(二)发展目标

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015年达到15亿元。

2、项目建设10年内建设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个,投资仟万元以上项目2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

采取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方式,在2009年以前完成工业区总体规划,建成四十万吨特种水泥技改项目、5000吨燃料油生产建设项目、2万吨蜡油生产项目和玉门油田水电厂、炼油厂16项技改项目并投入运营。今后五年,xxx、xxx、xxx、xxx等重大项目,逐步扩大xxx项目建设规模,使工业区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到2015年把工业区初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齐全,集石化、建材、冶炼、铸造、矿产品加工、运输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区。

(三)发展重点

依托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周边矿藏资源和闲臵资产,积极发展石化、建材、冶炼等工业项目。“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石化、建材业,扶大扶强xxx、xxx、xxx等重点企业,指导、协助其做好产品的更新换代;扶持建成以四十万吨特种水泥生产线技改、5000吨燃料油生产线、2万吨蜡油生产线为主的龙头企业;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和xxx的技术优势,完成炼化厂8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工程,8万吨/年苯分离项目,15万

吨/年气体分馏和液化气脱硫项目,西部管道玉门支线汽、柴、原油三条管线工程等16个项目,重点争取实施xxx、xxx、xxx项目、xxx等重大项目,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建立起集石化、建材、冶炼、运输为一体的新兴工业体系。

三、2012年工业经济方面的重点工作

2012年,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xxx按照市委、市政府“两推六抓一加强”的总体部署和“三城一区”、“五翻番三突破一提高”的目标任务要求,紧密结合xxx客观实际和辖区单位、市民的期望,谋划整体工作及重点,策划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争取市上及各部门关心给力,紧紧围绕项目建设不动摇,强力推进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借力中石油、玉门油田帮助支持,不断推动xx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

三、签约项目全面跟进。

四、闲臵资产盘活力度不断加大。

第五篇:云南工业发展情况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工业始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战胜了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工业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引擎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

5年来,我省启动了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不断采用世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烟草、电力、化工、矿产冶金等支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企业集团实力不断增强。今年1至8月,17户省属企业累计销售收入1756.08亿元,同比增长32.6%;实现利润59.19亿元,同比增长87.2%;累计完成增加值275.67亿元,同比增长25.95%。云天化集团等5户企业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效显著。云南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疫苗研发和制造商;建成了全球最大、技术领先的锡化工加工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基地;以民营企业云南锗业为核心的国家锗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正在推进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实效,去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44亿元,其中,制造业54.8亿元,软件服务业52.64亿元,软件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43%,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的金融IT设备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工业园区的集约功能开始凸现,40个省级工业园区和40个工业强县建设取得成效。启动了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推进重点产业创新、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创新型企业培育等8大工程。全省工业企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强化创新意识,完善政府投入引导机制、企业投入激励机制和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实施了工业强省战略和质量兴省战略,制定出台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5年行动计划等12个配套政策措施,启动工业发展“双万亿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双百工程”,实现100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100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示范项目。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考验了云南工业抗风险的生命力。在金融危机的寒风中,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实际,先后研究出台了11个方面共350多条政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在全国率先实行的重要商品收储措施,当年实现动态收储有色金属63万多吨、化肥50万吨,迅速提振了全国有色金属市场信心,遏制住了一泻千里的有色金属价格,并对全球有色金属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

化危为机的实践深化了云南工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调结构、强科技、重人才、促发展的自觉性更加增强。从2006年1402亿元到2010年2606亿元,云南工业增加值取得了年均增幅达14.1%的骄人成绩。全省三次产业比重从18.2:42.8:39调整为15.3:44.7:40,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体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

记者 李继红(云南日报)

云南省2007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云南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发〔2006〕155号),现制定云南省2007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一、当前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近年来,全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质量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一是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5年三次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19.3:41.2:39.5,呈二、三、一结构,工业在经济发展中仍然起主导作用。预计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800亿元以上,与2001年相比,年均增长9.6%,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人均增加500美元。工业增加值达1430亿元,占GDP比重达37.6%;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50%提高到67%,烟草产业再创辉煌,两烟利税达500亿元以上,矿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4%,生物产业发展迅速,医药、制糖、造纸、饮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主要生物产业工业增加值达92.4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力装机容量是2001年的2.2倍,增加值达165亿,占全省GDP的4.2%;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达164亿元,比上年增长64.9%;钢铁工业稳步增长

按照国家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全省分期分批、有步骤、有重点地对黄磷、水泥、铁合金、钢铁、电石等行业进行了清理整顿,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装置,促进了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自2004年以来,我省共淘汰铁合金炉近30台,生产能力约8万吨;关闭电石企业17家,淘汰17台装置(5000KVA以下),约6.3万吨能力。至2005年底,全省拆除立窑105座,淘汰熟料生产能力约411万吨,立窑水泥比重由2000年的74%下降到50.8%;全省土法炼焦、土法炼锌已全部取缔,年产5万吨以下小机焦基本关闭;2000吨以下的黄磷生产能力已全部淘汰完毕。

经过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虽逐步趋向合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三是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五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等。

二、2007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主要目标

(一)调整方向。根据《云南省“十一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工业总体发展思路,2007年我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一是巩固壮大矿产业,着力提高我省重化工业的竞争力。积极推进以矿业为重点的重化工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来,不断延伸产业链。围绕建设国家有色金属、磷化工、煤化工、能源基地,进一步提高我省重化工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竞争力;二是加快轻纺工业发展,进一步协调轻重工业比重,努力提高轻工业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继续抓好糖、茶、胶等传统生物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生物能源、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和纺织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拓展新领域;三是大力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等瓶颈产业,优化能源结构,着力消除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四是加快培育光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我省产业素质,实现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五是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我省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矿产资源、环境容量、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相结合,有选择地重点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二)调整目标。2007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0%以上,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左右 ;工业投资力争增长30%以上,全省万元GDP能耗降低3.8%,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5.6%,争取实现节能250万吨标煤。

2007年全省预计淘汰落后产能为:水泥熟料250万吨以上,黄磷10万吨左右,生铁50万吨,铁合金10万吨。并关停单机10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30万千瓦。

下载从温州工业的发展谈工业的起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温州工业的发展谈工业的起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发展情况解说词

    城关街道工业发展情况解说词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城关街道工业发展情况,工业发展情况解说词。今年,我们把加快"转调创"作为推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快转调,重创新......

    模具工业发展

    模具工业发展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 ;美国工业......

    太平镇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太平镇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2012- 一、发展总体情况 总体规划:太平镇充分发掘荒坡地、丘陵的资源潜力,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工业发展严格按照“一园三区”的模式推进,即太平工业园、马......

    工业发展会议讲话稿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推进“工业强区”战略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孙政才书记强调“工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筋骨”。 第一,实施“工业......

    米易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

    米易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工业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分析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工业空间布局 (一)重点工业园区及功能集聚......

    张家界市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张家界市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张家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0年10月12日) 一、工业发展概况 建市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短腿在不断拉长,新型工业化步伐逐步加......

    我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我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大力实施“抓项目、建平台、强服务、工业兴县”举措,逐步......

    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工业现状。我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工业微小企业共有74户,主要是油菜种植加工,茶叶加工,水力发电、木材加工几大类。 500万元以上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