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总结肢体经络

时间:2019-05-14 04:3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内总结肢体经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内总结肢体经络》。

第一篇:中内总结肢体经络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第一节 痹症六个证型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类病证。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基本病机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

风寒湿痹

(1)行痹---祛风通络 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散寒通络 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 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风湿热痹---清热通络 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

痰瘀痹阻证---化痰行瘀 蠲痹通络---双合汤

肝肾亏虚证---培补肝肾 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

第二节 痉证六个证型

病理变化主要在于阴虚血少,筋脉失养。

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 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

肝经热盛证---清肝潜阳 熄风镇痉---羚角钩藤汤

阳明热盛证---清泻胃热 増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心营热盛证---清心透营 开窍止痉---清营汤

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 熄风止痉---导痰汤

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 熄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第三节 痿症五个证型

治痿独取阳明主要指采用补益脾胃的方法痿症。临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一是不论选方用药,针灸取穴,都应重视补益脾胃。二是独取阳明尚包括清胃火、祛湿热,以调理脾胃。三是临证是要重视辨证论治。

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 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

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 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

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 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

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 滋阴清热---虎潜丸

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 活血化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第四节 颤证五个证型

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

风阳内动证---镇肝熄风 舒筋止颤---天麻钩藤汤合镇肝熄风汤

痰热风动证---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

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 濡养筋脉---人参养荣汤

髓海不足证---填精益髓 育阴熄风---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

阳气虚衰证---补肾助阳 温煦筋脉---地黄饮子

第五节 腰痛四个证型

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腑失养。病因主要为外感内伤跌仆闪挫。

寒湿腰痛---散寒行湿 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湿热腰痛---清热利湿 舒筋止痛---四妙丸

瘀血腰痛---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肾虚腰痛

(1)肾阴虚---滋补肾阴 濡养筋脉---左归丸

(2)肾阳虚---补肾壮阳 温煦经脉---右归丸

二草汤:茜草30克仙鹤草30克(槐米30克)

厚枳散:厚朴30克黄芩30克枳实30克陈皮30克 柴茵散:柴胡30克茵陈30克厚朴30克元胡30克 白公散:白花蛇舌草30克蒲公英30克半枝莲30克夏栀散:夏枯草30克栀子20克 杜仲30克元参30克 二玉汤:玉竹30克玉米须50克枸杞30克丹参100克山泽散:山楂50克泽泻60克桑白皮20克大黄20克 二防汤:防风20克汉防己15克银柴胡30克秦艽30克

第二篇:中医内科学讲稿肢体经络第五节 腰痛

中医内科学讲稿肢体经络第五节 腰痛

痛 【概说】

一、概念: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等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二、沿革:

(一)《内经》首先提出了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首先提出了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

《素问·刺腰痛论》根据经络循行,阐述了足三阴、足三阳以及奇经八脉为病所出现的腰痛病证,并介绍了相应的针灸治疗。

(二)《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论述了寒湿腰痛的发病、症状与治法。

“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三)《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在发病方面强调肾虚风寒着于腰部,劳役伤肾,坠堕伤腰及寝卧湿地等因素。认为腰痛是由于“肾经虚,风冷乘之”;“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在发病方面强调肾虚,风寒着于腰部,劳役伤肾,坠堕伤腰及寝卧湿地等因素,并以突然发作者,称卒腰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久腰痛。

(四)《丹溪心法·腰痛》“肾气虚”是腰痛的病机关键。“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认为“肾气一虚,凡冲寒、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堕伤与失志、作劳,种种腰痛,叠见而层出矣”。

(五)《七松岩集·腰痛》对腰痛常见的病因和虚实作了概括。

“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浸,闪肭挫气之所得,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六)《张氏医通》、《杂病源流犀烛》归纳为风腰痛、寒腰痛、肾虚腰痛、气滞腰痛、瘀血腰痛等,使腰痛在辨证及治疗上更为系统。

(七)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腰痛》指出治疗上应分清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三、讨论范围

西医学的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腰部病变以及某些内脏疾病,凡以腰痛为主要症状者,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如因外科、妇科疾患引起的腰痛,应参照相关教材辨治,不属本篇讨论范围。【病因病机】

腰痛病因不外内伤、外感与挫伤,筋脉痹阻、腰府失养为基本病机。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部痛。

一、病因

(一)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着单薄,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凉,腰府失护,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腰痛。

(二)体虚年衰: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役负重,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之精气虚亏,腰府失养。诚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言:“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斵丧,或七情忧郁所致者,则悉属真阴虚证。”

(三)跌仆外伤:举重抬舁,暴力扭转,坠堕跌打,或体位不正,用力不当,摒气闪挫,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瘀血留着而发生疼痛。

二、病机

(一)病因分为外伤与内伤,病位在腰,与肾及足太阳,足少阴、督、带等经脉密切相关。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代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不外乎肾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外二因,相互影响,风寒湿热诸邪,常因肾虚而客,痹阻经脉发生腰痛。诚如《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曰:“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跌仆、挫闪、扭伤,多导致气血瘀滞,经脉气血失畅而发腰痛。

(二)外感腰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外感腰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寒为阴邪,其性收敛凝闭,侵袭肌肤经络,郁遏卫阳,凝滞营阴,以致腰府气血不通,阳气不温,筋脉拘急疼痛;湿邪侵袭,其性重着、粘滞,留着筋骨肌肉,闭阻气血,碍滞气机,可使腰府经气不通,阳气不运,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痛;感受热邪,常与湿合,或湿蕴生热而滞于腰府,造成经脉不畅而生腰痛。

经脉以通为常,跌仆、挫闪、扭伤,影响气血运行,以致气滞血瘀,壅滞经络,凝涩血脉,气血阻滞不通而痛。诚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说:“跌蹼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

(三)内伤腰痛多由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内伤腰痛多关乎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滋润、濡养、温煦是主要病机。肾精亏虚则肾气不充,偏于阴虚则腰府不得濡养,偏于阳虚则腰府不得温煦,故发生腰痛。【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一)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二)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三)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病史。

二、病症鉴别 腰痛与腰软的鉴别

腰痛与腰软在病机上有相似之处,主要以肾虚房劳及感受湿邪最为多见。腰软是指腰部自觉软弱无力,多伴有体虚和发育迟缓征象,表现为头项软弱,手足瘫痿,甚则鸡胸龟背等,多发生于青少年。

三、相关检查

(一)腰痛是一种多病因疾病,进行血常规、抗溶血性链球菌“O”、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等检查,有助于风湿和类风湿等疾病的诊断;

(二)拍摄腰椎、骶髂关节X光或CT片有助于腰椎病变引起腰痛的诊断;

(三)部分内脏疾病也可引起腰痛,血、尿检查和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泌尿系统疾病引起腰痛的诊断;妇科检查可排除妇科疾病引起的腰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一)腰痛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内伤与外伤。

外感者,多起病较急,腰痛明显,常伴有感受寒湿之邪的症状;

内伤者,多起病隐袭,腰部酸痛,病程缠绵,常伴有脏腑虚损症状,多见于肾虚;

外伤者,起病急,疼痛部位明显,瘀血症状明显,常有外伤史可鉴。

(二)审察脏腑虚实:

肾精亏虚,腰府失养,见腰痛缠绵,酸软无力;

肾阳不足,见腰膝冷痛、畏寒。肾虚日久,不能温运脾土,常伴脾气亏虚,见有腰酸乏力,神疲纳呆,或有水肿,或有泄泻,或有肢冷脘寒等脾肾亏损症状。一般说来,内伤脏腑腰痛多为虚证,也有虚中夹实,伴有寒湿、湿热、瘀血者。

二、治疗原则

(一)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

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散寒行湿、清热利湿;

外伤腰痛属实,治宜理气通络,活血祛瘀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二)治疗腰痛应注意补肾固本。

但在外感偏盛时,则应急则治其标,先祛邪,后治本。诚如《杂病源流犀烛》指出:“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

三、证治分类

(一)寒湿腰痛证

1、症状: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

兼症: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证机概要: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3、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4、主方:甘姜苓术汤加味。本方有温中、散寒、化湿作用,适用于寒湿闭阻经脉,腰脊疼痛。

5、常用药:干姜、桂枝、甘草、牛膝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杜仲、桑寄生、续断补肾壮腰。

6、加减:

若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可加熟附片、细辛以温经散寒;

若湿邪偏胜,腰痛重着,苔厚腻,可加苍术、薏苡仁以燥湿散邪;

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而兼见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等症,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二)湿热腰痛证

1、症状:

主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

兼症: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舌脉: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2、证机概要: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不舒。

3、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4、主方:四妙丸加味。本方有清利湿热,疏筋通络,强壮腰脊作用,适用于湿热壅遏,经脉不舒,腰脊疼痛。

5、常用药:苍术、黄柏、薏苡仁清利下焦湿热;木瓜、络石藤舒筋通络止痛;川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腰膝。

6、加减:

热象偏重,舌质红、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加栀子、萆薢、泽泻、木通以助清利湿热。

湿热之邪,蕴蓄日久,或热邪偏盛,耗伤阴津,腰痛伴咽干、手足心热,治当清利湿热为主,佐以滋补肾阴,酌加女贞子、旱莲草,选用药物要注意滋阴而不恋湿;

湿热之邪留恋不去,腰痛兼有肾亏者,可选用既能清热利湿,又有补肾健腰的七味苍柏散。

(三)瘀血腰痛证

1、症状:

主症: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

兼症: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2、证机概要: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阻滞经脉。

3、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4、主方:身痛逐瘀汤加减。本方有活血通络止痛作用,适用于腰部外伤,瘀血阻脉腰痛如刺。

5、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蟅虫活血祛瘀,疏通经脉;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祛瘀消肿;牛膝活血化瘀,引药下行并能强壮腰脊。

6、加减: 若兼有风湿者,肢体困重,阴雨天加重,加独活、秦艽、狗脊;

腰痛日久肾虚者,兼见腰膝酸软无力,眩晕、耳鸣,小便频数,加桑寄生、杜仲、续断、熟地黄;

腰痛引胁,胸胁胀痛不适,加柴胡、郁金;有跌仆、扭伤、挫闪病史,加乳香、青皮,行气活血止痛;

瘀血明显,腰痛入夜更甚,加全蝎、蜈蚣、白花蛇等虫类药以通络止痛。

(四)肾虚腰痛证 肾阴虚

1、症状:

主症:腰部隐隐作痛

兼证: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

舌脉:舌红少苦,脉弦细数。

2、证机概要:肾阴不足,不能濡养腰脊。

3、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4、主方:左归丸加减。本方有滋阴补肾,强壮腰脊作用,适用于肾阴亏虚,腰脊失于濡养,腰痛绵绵,五心烦热。

5、常用药: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山药、龟版胶以滋补肾阴;菟丝子、鹿角胶、牛膝温肾壮腰,阳中求阴。

6、加减: 肾阴不足,常有相火偏亢,可酌情选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加减化裁;

虚劳腰痛,日久不愈,阴阳俱虚,阴虚内热者,可选用杜仲丸。肾阳虚

1、症状:

主症:腰部隐隐作痛;

兼症: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白,肢冷畏寒。

舌脉: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证机概要:肾阳不足,不能温煦筋脉。

3、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4、方药:右归丸加减。本方有补肾壮腰,温养命门火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筋脉失于温煦,腰痛绵绵,拘急肢冷。

5、常用药:肉桂、附子、鹿角胶、杜仲、菟丝子温阳补肾,强壮腰脊;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滋阴益肾,阴中求阳。

6、加减:

肾虚及脾,脾气亏虚,证见腰痛乏力,食少便溏,甚或脏器下垂,应补肾为主,佐以健脾益气,升举清阳,加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白术。无明显阴阳偏盛者,可服用青娥丸,补肾治腰痛;房劳过度而致肾虚腰痛者,可用血肉有情之品调理,如河车大造丸、补髓丹等。【预防调护】

一、预防腰痛,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确的坐、卧、行体位,劳逸适度,不可强力负重,避免腰部跌仆、闪挫。避免坐卧湿地,暑季湿热郁蒸时,亦应避免夜宿室外,贪冷喜凉。涉水冒雨或身汗出后即应换衣擦身,或服用生姜红糖茶,以发散风寒湿邪。

二、急性腰痛,应及时治疗,愈后注意休息调养,以巩固疗效。慢性腰痛除药物治疗外,注意腰部保暖,或加用腰托固护,避免腰部损伤。

三、避免劳欲太过,防止感受外邪,经常活动腰部,或进行腰部自我按摩、打太极拳等医疗体育活动,有助于腰痛的康复。【结语】

一、腰为肾之府,肝肾同系,乙癸同源,肾之精气,源出于脾,湿邪又易于困脾,故腰痛常与肾、肝、脾等脏密切相关。

二、腰痛病因有外感、内伤、跌仆挫闪。其发病常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挫闪为标。肾虚或为肾阳不足,或为阴精亏虚,腰府失养,属虚;寒湿、湿热、瘀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属实。实证延久可致正虚,虚证又易感邪致病。

三、治疗时实证重在祛邪通脉活络,寒湿腰痛当温经散寒袪湿;湿热腰痛当清热利湿舒筋;瘀血腰痛当活血化瘀通络。虚证重在扶正,补肝肾、强腰脊、健脾气是常用治法。

四、腰痛日久,虚实夹杂,治疗应掌握标本虚实,选用祛邪和培本的方法。一般初起以祛邪为主,病久则予补益肝肾、健脾培本,或祛邪与扶正并用,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用药亦需互参。

五、治疗本病,除内治外,尚可配合针灸、按摩、理疗、拔火罐、膏贴、药物熏洗等方法综合治疗,疗效较好。【临证备要】

一、善用活血化瘀药物

活血化瘀药可用于腰痛的不同证型,疾病不同的阶段所选取的药物和用量也应有别。初发急性期,常选用小剂量的当归、川芎,养血和血,温通血脉;病情相对缓解期,可加重活血化瘀药物的剂量与作用;腰痛日久,屡次复发者,可选取大剂量活血化瘀,搜风通络的药物,如虻虫、水蛭、蜂房、全蝎、蜈蚣等。

二、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

腰痛的病因很多,感受外邪、内伤、外伤均属常见,腰痛又与许多疾病相关,因此临床既要根据病因辨证治疗,还要针对原发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办法。泌尿系统的感染、结石可引起腰痛,治疗可参考淋证、水肿病证;肝胆系统疾病、妇科生殖系统疾病等,也可累及腰部引起疼痛,治疗时首先应考虑原发疾病的治疗,切忌腰痛治腰,以免贻误病情。

三、临证当强调综合治疗

根据病情选用牵拉复位、推拿、针灸、拔罐、理疗、穴位注射、药物外敷、中药离子透入等方法,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寒湿腰痛、肾虚腰痛、瘀血腰痛在内服药物的基础上,可配合熨法治疗,以肉桂、吴萸、葱头、花椒,上四味捣匀、炒热,以绢帕裹包熨痛处,冷则再炒熨之,外用阿魏膏贴之,可提高治疗效果。

【复习思考题】

一、试述腰痛各个常见证型之间的病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二、如何掌握腰痛的辨治原则?为什么要重视补肾培本?

第三篇:中内 总结考点

加味桔梗汤:桔梗甘草贝母橘红金银花薏苡仁葶苈子白及

加减葳蕤汤:玉竹葱白桔梗白薇豆鼓薄荷灸甘草大枣

半夏白术天麻散: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黄连大枣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紫苏茯苓生姜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灸甘草

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四物汤:当归白芍药枳壳甘草

四逆汤:附子干姜灸甘草

四逆散:柴胡白芍药枳壳甘草

失笑散:五灵脂蒲黄

左归丸:熟地黄山药山吴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

归脾汤:人参黄芩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灸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玉女煎:石膏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

玉屏风散:黄芩白术防风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

安宫牛黄丸: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冰片珍珠山栀雄黄黄芩麝香金箔衣

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百合固金汤:百合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甘草炒芍药玄参桔梗当归贝母

竹叶石膏汤:淡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

至宝丹:朱砂麝香安息香金银箔犀角牛黄琥珀雄黄玳瑁龙脑

芎芷石膏汤: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藳本羌活

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牛膝枳壳桔梗

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

杏苏散:杏仁苏叶桔梗半夏茯苓甘草前胡橘红枳壳生姜大枣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生甘草天花粉生扁豆

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藳本防风灸甘草川芎蔓荆子

良附汤:高良姜香附

苏子降气汤:苏子橘皮半夏当归前胡厚朴肉桂甘草生姜

苏合香丸:麝香安息香丁香青木香白檀香沉香香附荜拔诃子朱砂白术犀角苏合香油冰片乳香 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芩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补阳还五汤:黄芩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附子理中汤: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灸甘草

麦门冬汤:麦冬人参半夏甘草粳米大枣

沉香散:沉香石苇滑石当归橘皮白芍冬葵子甘草王不留行

参苏散: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半夏茯苓甘草桔梗枳壳木香陈皮生姜大枣

参附散:人参附子

定喘汤:白果麻黄桑白皮款冬花半夏杏仁黄芩甘草

实脾饮:附子干姜白术甘草厚朴木香草果槟榔木瓜生姜大枣茯苓

第四篇:中内总结

一,感冒证: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证: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表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证: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

1.发作期

1)冷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消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气,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2.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闭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五,肺痈证:

1.初期证: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成痈期证: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

金解毒散

3.溃脓期证: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证: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

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

1)痰浊雍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

5)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八,心悸:

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合参附汤

4)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

朱砂安神丸

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甘龙牡汤

7)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九,胸痹:

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不寐:

1)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4)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5)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十一,癫狂:

癫证:痰气郁结证: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心脾两虚证: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

狂证:痰火扰神证: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

火盛阴伤证: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

痰热瘀结证: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

十二,痫病:

1)风痰闭阻证: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

补心丹

十三,痴呆:

1)髓海不足: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 2)脾肾两虚: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 3)痰浊蒙窍: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涤痰汤 4)瘀血内阻: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

十四,厥证:

1.气厥

1)实证:开窍顺气开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 2)虚证:补气回阳醒神------四味回阳饮 2.血厥 1)实证: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或通

瘀煎

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十五,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

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

草汤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十六,痞满

1)饮食内停证: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 2)痰湿中阻证: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汤 3)湿热阻胃证: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

4)肝胃不和证: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

5)脾胃虚弱证: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 6)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

十七,呕吐

1)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2)食滞内停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5)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6)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 7)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十八,噎膈

1)痰气交阻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 2)津亏热结证: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3)瘀血内结证: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 4)气虚阳微证: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

十九,呃逆

1)胃中寒冷证: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证:清胃泄热,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证:顺气解郁,降逆止呃------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证: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

5)胃阴不足证: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和橘皮竹茹汤

二十,腹痛

1)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证: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 6)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二十一,泄泻

1)寒湿内盛证: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证: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3)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保和丸 4)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二十二,痢疾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或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二十三,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 4)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 5)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 6)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 7)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

二十四,胁痛:

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证: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4)肝络失养证:养阴柔肝------一贯煎

二十五,黄疸:

阳黄1)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胆腑郁热证: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

阴黄1)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

2)脾虚湿滞证: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消退后1)湿热留恋证: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证: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

散或归芍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二十六,积聚:

聚证1)肝气郁滞证: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 木香顺气散

2)食滞痰阻证:理气化痰,导滞散瘀------六磨汤 积证1)气滞血阻证: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2)瘀血内结证: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3)正虚瘀结证: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

二十七,鼓胀:

1)气滞湿阻证:疏理肝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水湿困脾证: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水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瘀结水留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5)阳虚水盛证: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

6)阴虚水停证:滋养肝肾,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二十八,头痛

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证: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证: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证: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

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证: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

2)血虚头痛证: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

3)肾虚头痛证: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

4)痰浊头痛证: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头痛证: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二十九,眩晕

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3)肾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4)痰湿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阻窍证: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

三十,中风

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

2)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

3)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

中脏腑 闭证:1)阳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

藤汤

2)阴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

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

汤合生脉散

恢复期证:1)风痰瘀阻证: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

语丹

2)气虚络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三十一,疟疾

1)正疟证: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或截疟 七宝饮

2)温疟证: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或白 虎加人参汤

3)寒疟证: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4)瘴疟:1.热瘴:解毒除瘴,清热保津------清瘴汤

2.冷瘴:解毒除瘴,芳化湿浊------加味不换金

正气散

5)劳疟证: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

三十二,水肿

1)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证: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5)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6)肾气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7)瘀水互结证:活血化瘀,行气化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三十三,淋证

1)热淋证: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血淋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3)石淋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 4)气淋证: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

5)膏淋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 6)劳淋证: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三十四,癃闭

1)膀胱湿热证: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证:清泻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 5)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

三十五,郁证

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4)心神失养证: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6)心肾阴虚证:滋阴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十六、血证 1.鼻衄

1)热邪犯肺证:清热泄肺,凉血止血——桑菊饮 2)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证:补气摄血——归脾汤 2.咳血

1)燥热伤肺证: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证: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3.吐血

1)胃热壅盛证: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证: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证: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4.便血

1)肠道湿热证: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

2)气血不摄证: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证: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5.尿血

1)下焦热盛证: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证: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6.齿衄

1)胃火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 7.紫斑

1)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3)气不摄血证:补气摄血——归脾汤

十七、痰饮 1.痰饮

1)脾阳虚弱证: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证: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证: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证:泻肺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

3)络气不和证:理气和络——香附旋复花汤

4)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3.溢饮

表寒里饮证:解表化饮——小青龙汤 4.支饮

1)寒饮伏肺证: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十八、消渴

1)上消(肺热津伤)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中消(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气阴亏虚)证: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3)下消(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

十九、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证: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心血不足证:养血补心——归脾汤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肺证: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十、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证:滋阴清热——清骨散 2)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

3)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证: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 5)气郁发热证:疏肝理气,解郁泄热——丹栀逍遥散 6)痰湿郁热证: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7)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十一、虚劳 1.气虚

1)肺气虚——补肺汤 2)心气虚——七福饮

3)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养心汤 2)肝血虚——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沙参麦冬汤 2)心阴虚——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益胃汤 4)肝阴虚——补肝汤 5)肾阴虚——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拯阳理老汤 2)脾阳虚——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右归丸

十二、痹症

风寒湿痹:1)行痹证: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证: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症: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风湿热痹证: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合宣痹汤

痰瘀痹阻证: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 肝肾两虚证: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

十三、痉证

1)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盛湿汤

刚痉——葛根汤;柔痉——瓜蒌桂枝汤

2)肝经热盛证:清肝潜阳,熄风镇静——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证: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4)心营热盛证: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 5)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熄风镇痉——导痰汤

6)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熄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十四、痿病

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 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

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生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

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十五、腰痛

1)寒湿腰痛证:散寒行湿,温经通络——干姜苓朮汤 2)湿热腰痛证: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四妙丸 3)瘀血腰痛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证:

肾阴虚证:滋补肾阴,润养筋脉——左归丸

肾阳虚证: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

十六、阳痿

命门火衰证——赞育丸 心脾亏虚证——归脾汤

惊恐伤肾证——启阳娱心丹 肝郁不舒证——逍遥散

湿热下注证——龙胆泻肝汤

十七、癌症

1.脑瘤:痰瘀阻窍证——通窍活血汤

风毒上扰证——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

阴虚风动证——大定风珠 2.肺癌:瘀阻肺络证——血府逐瘀汤

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阴虚毒热证——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3.大肠癌:湿热郁毒证——槐角丸

瘀毒内阻证——膈下逐瘀汤

脾肾双亏证——大补元煎

肝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 4.肾癌,膀胱癌:

湿热蕴毒证——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

瘀血内阻证——桃红四物汤

脾肾两虚证——大补元煎

阴虚内热证——知柏地黄丸

第五篇:肢体康复总结

伏龙坪街道皋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2012年是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我中心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提升康复服务水平,使全县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一年来,我辖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康复公益宣传,普及康复知识,提高全社会预防知识和残疾人自我康复意识。同时利用“全国助残日”、“世界助残日”、“爱眼日”、“爱耳日”、“精神卫生日”、“防治碘缺乏日”、“防治麻风病日”等重大节日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重点加强遗传、中毒、意外伤害、有害环境等主要致残因素的防范宣传教育。

二、开展免费为残疾人体检活动。今年,我中心与甘肃省康复中心、城关区医院合作,在全辖区范围内开展免费为残疾人体检。

三、认真开展截肢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矫形器工作。我中心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实行将上级分配我中心的残疾人假肢、矫形器安装工作纳入县政府综合目标管理内容,实行了全面筛查、建档,有计划的组织有需求的残疾人到市假肢中心安装假肢。

四、认真开展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和辅助器具的免费发放工作。为残疾人配发助听器、拐杖、助视器、轮椅等辅助器具。

五、发挥社区和家庭的作用,以政策为保障,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大力开展社区康复、建立社区康复服务队伍和完善社区康复设施。开展智障儿童、肢残儿童及盲人定向行走康复训练。

六、加强跟踪服务。一年来,在城关区卫生局领导和上级残联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按照“建网络、抓筛查、重预防、强康复、见效益”制定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方案。

七、积极组织参加培训。我中心培训康复协调员在工作中起到很大作用。

总之,2012年我中心残疾人康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坚信,在城关区卫生局领导和上级残联的指导,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中心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必将再上新台阶!

伏龙坪街道皋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下载中内总结肢体经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内总结肢体经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络馆学习总结

    经络馆学习总结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来经络馆将近一月。这些日子,承蒙法云师兄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同时感恩明果师兄和杨群师兄在我的学习中耐心的指导,和生活上细心的照顾,不知几......

    经络腧穴学_总结

    1、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2、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3、十二经......

    经络美容知识点总结

    膀胱经美容原理及应用: 1、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眼睛:视力(近视、老花、疲劳),黑眼圈,眼袋 面部:调理局部气血,用于面部美容保健及疾病的调治。如面色不华、皮肤油腻或干燥,皮肤过敏,痤......

    社交中的肢体语言

    眼神:与陌生人初次交谈,视线落在对方的鼻部是最令人舒服的,直接注视对方眼睛的时间反而不宜过久,因为长时间凝视对方会令人不自在。当然,如果完全不注视对方的眼睛,会被认为是自高......

    2016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肢体经络病证考点总结

    2016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肢体经络病证考点总结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肢体经络病证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学员易于丢分的内......

    中经堂经络养生运营策划书

    中经堂中医经络养生馆 运营策划书(初稿) —— 2015.04 ——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要 ……………………………… 2 第二章 市场分析 ……………………………… 3 第三章 项目定......

    经络腧穴总结2(定稿)

    ㈠ 足太阳经络 1. 经脉循行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之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

    经络用药总结温补

    经络用药总结 经络用药总结 手少阴心经 补 仁山药莲肉圆眼肉人参红蓝花 泻 苓玄胡索 大黄芒硝栀子乌药 温 麻黄 大附子肉桂干姜沉香川芎白豆蔻柏子仁乌药 凉 石膏 黄连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