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全部经络穴位总结(完整版)

2021-06-07 01:0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针灸全部经络穴位总结(完整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针灸全部经络穴位总结(完整版)》。

常用“骨度”折量寸表

部位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法

说明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直寸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直寸

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

直寸

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

穴的纵向距离

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

直寸

棘突下(大椎)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

横寸

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横寸

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直寸

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经穴的纵向距离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

直寸

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直寸

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两乳头之间8

横寸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

直寸

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

横寸

用于确定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横寸

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直寸

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

直寸

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

直寸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臀沟至腘横纹相当14寸)

腘横纹至外踝尖

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一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

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与肺脏有关的疾患,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

《灵枢·经脉》:原文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1.中府

肺之募穴

【定位】

在胸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

隙,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满痛;②肩背痛。

【操作】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2.云门

【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②肩背痛。

【操作】

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3.天府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鼻衄;②肩及上肢内侧痛

【操作】

直刺0.5~l寸。

4.侠白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②干呕;③上臂痛。

【操作】

直刺0.5~l寸。

5.尺泽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疾;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尤其用于治疗急性咽喉肿痛及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

6.孔最

郄穴

【定位】

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

①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l寸。

7.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

【操作】

向上斜刺0.3~0.5(0.5~0.8)寸。

8.经渠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l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②手腕痛。

【操作】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9.太渊

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

①咳嗽,气喘;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操作】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10.鱼际

荥穴

【定位】

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①咳嗽,咳血;②咽干,咽喉肿痛,失音;③小儿疳积。

【操作】

直刺0.5~0.8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11.少商

井穴

【定位】

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②高热,昏迷,癫狂。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一、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灵枢·经脉》:原文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1.商阳

井穴

【定位】

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②热病,昏迷。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二间

荥穴

【定位】微握拳,当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前凹陷中

【主治】①鼻衄,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

【操作】

直刺0.2~0.3寸。

3.三间

输穴

【定位】

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②身热;③手背肿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4.合谷

原穴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口。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③热病,无汗,多汗;④经闭,滞产。

【操作】

直刺0.5~l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5.阳溪

(Yángxī,LI

5)

经穴

【定位】

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①手腕痛;②头痛,目赤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操作】

直刺0.5~0.8寸。

6.偏历

络穴

【定位】

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主治】①耳鸣,鼻衄等五官疾患;②手臂酸痛;③腹部胀满,水肿。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7.温溜

郄穴

【定位】

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

①急性肠鸣腹痛;②疔疮;③头痛,面肿,咽喉肿痛;④肩背酸痛。

【操作】

直刺0.5~l寸。

8.下廉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主治】

①肘臂痛;②头痛,眩晕,目痛;③腹胀,腹痛。

【操作】

直刺0.5~l寸。

9.上廉

【定位】

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主治】

①肘臂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②头痛;③肠鸣腹痛。

【操作】

直刺0.5~l寸。

10.手三里

【定位】

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

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

直刺0.8~1.2寸。

11.曲池

(Qūchí,LI

11)

合穴

【定位】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

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腹痛,吐泻;③五官疼痛

【操作】

直刺0.5~l寸。

12.肘髎

【定位】

屈肘,曲池穴外上方

l寸,当肱骨边缘处

【主治】

肘臂部疼痛、麻木、挛急。

【操作】

直刺0.5~l寸。

13.手五里

【定位】

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

【主治】①肘臂挛痛;②瘰疬。

【操作】

避开动脉,直刺0.5~l寸。

14.臂臑

【定位】

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自然垂臂时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

【主治】

①肩臂疼痛,颈项拘挛,瘰疬;②目疾。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15.肩髃

【定位】

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②瘾疹。

【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16.巨骨

【定位】

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主治】

①肩臂挛痛,臂不举;②瘰疬,瘿气。

【操作】

直刺,微斜向外下方,进针

0.5~l寸。

直刺不可过深,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

17.天鼎

【定位】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直下1寸

【主治】

①暴喑气梗,咽喉肿痛;②瘰疬,瘿气。

【操作】

直刺0.5~0.8寸。

18.扶突

【定位】

在结喉旁约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

①咽喉肿痛,暴喑;②瘿气,瘰疬;③咳嗽,气喘;④颈部手术针麻用穴。

【操作】

直刺0.5~0.8寸。注意避开颈动脉,不可过深。一般不使用电针,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应。

19.口禾髎

【定位】

在上唇部,水沟穴旁0.5寸,当鼻孔外缘直下

【主治】

①鼻塞,鼽衄;②口歪,口噤。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

20.迎香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

①鼻塞,鼽衄;②口歪;③胆道蛔虫症。

【操作】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二、足阳明胃经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灵枢·经脉》:原文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1.承泣

足阳明、阳硚、任脉交会穴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①目疾;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2.四白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

①目疾;②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③头痛,眩晕。

【操作】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可过度提插捻转。

3.巨髎

足阳明、阳硚之会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

①口角歪斜;②鼻衄,齿痛,唇颊肿。

【操作】

斜刺或平刺0.3~0.5寸。

4.地仓

【定位】

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

①口角歪斜,流涎。②三叉神经痛。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5.大迎

【定位】

在下颌角前下方约1.3寸,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闭口鼓气时,下颌角前下方出现一沟形的凹陷中取穴

【主治】

口角歪斜,颊肿,齿痛。

【操作】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6.颊车

【定位】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按之凹陷

【主治】

①齿痛,牙关不利,颊肿;②口角歪斜。

【操作】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l寸。

可向地仓穴透刺。

7.下关

足阳明、少阳交会穴

【定位】

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主治】

①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②口眼歪斜;③耳聋,耳鸣,聤耳。

【操作】

直刺0.5~l寸。留针时不可作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8.头维

足阳明、少阳、阳维交会穴

【定位】

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

①头痛;②目眩,目痛。

【操作】

平刺0.5~0.8寸或横刺透率古

9.人迎

足阳明、少阳交会穴

【定位】

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之后)

【主治】

①瘿气,咽喉肿痛,瘰疬;②高血压;

【操作】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慎灸

10.水突

【定位】

在颈部,当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主治】

①咽喉肿痛;②咳嗽,气喘。

【操作】

直刺0.3~0.8寸。

11.气舍

【定位】

人迎穴直下,在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

①咽喉肿痛,瘿瘤,瘰疬;②气喘,呃逆;③颈项强

【操作】

直刺0.3~0.5寸。本经气舍至乳根诸穴,深部有大动脉及肺、肝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12.缺盆

【定位】

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②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图翼》:孕妇禁针。

13.气户

【定位】

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呃逆;②胸胁满痛。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14.库房

【定位】

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咳唾脓血;②胸肋胀痛。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15.屋翳

【定位】

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咳唾脓血;②胸肋胀痛;③乳痈。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16.膺窗

【定位】

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②胸肋胀痛;③乳痈。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17.乳中

【定位】

在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

【附注】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18.乳根

【定位】

当乳头直下,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①乳痈,乳汁少②咳嗽气喘,呃逆③胸痛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19.不容

【定位】

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呕吐,胃痛,纳少,腹胀等胃疾。

【操作】

直刺0.5~0.8寸。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20.承满

【定位】

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胃痛,吐血,纳少等胃疾。

【操作】

直刺0.8~l寸。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21.梁门

【定位】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

【操作】

直刺0.5~1.0寸。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22.关门

【定位】

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腹胀,腹痛,肠鸣腹泻等胃肠疾。

【操作】

直刺0.8~1.2寸。

23.太乙

【定位】

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

①胃病;②心烦,癫狂。

【操作】

直刺0.8~1.2寸。

24.滑肉门

【定位】

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①胃痛,呕吐;②癫狂。

【操作】

直刺0.8~1.2寸。

25.天枢

大肠募穴

【定位】

脐中旁开2寸

【主治】

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②月经不调,痛经。

【操作】

直刺

l~1.5寸。孕妇不可灸《千金》

26.外陵

【定位】

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①腹痛,疝气;②痛经。

【操作】

直刺

l~l.5寸。

27.大巨

【定位】

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①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②遗精,早泄。

【操作】

直刺

l~1.5寸。

28.水道

【定位】

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②痛经,不孕

【操作】

直刺

l~1.5寸。

29.归来

【定位】

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小腹痛,疝气;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

【操作】

直刺

l~l.5寸。

30.气冲

【定位】

在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①肠鸣腹痛,疝气;②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

【操作】

直刺0.5~l寸。

31.髀关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

下肢痿痹,腰痛膝冷。

【操作】

直刺

l~2寸。

32.伏兔

【定位】

在大腿前面,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主治】

①下肢痿痹,腰痛膝冷;②疝气,脚气。

【操作】

直刺

l~2寸。

33.阴市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

【主治】

①下肢痿痹,膝关节屈伸不利;②疝气。

【操作】

直刺

l~l.5寸。

34.梁丘

郄穴

【定位】

屈膝,在大腿前面,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底上2寸,(髌骨外上缘上3寸)

【主治】

①膝肿痛,下肢不遂;②急性胃痛,乳痈,乳痛。

【操作】

直刺

l~1.2寸。

35.犊鼻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

【操作】

向后内斜刺0.5~l寸。

36.足三里

合穴;胃之下合穴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

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诸疾;②下肢痿痹;③心悸,高血压,癫狂;④乳痈;⑤虚劳诸症,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

直刺1~2寸。强壮保健用,常用温灸法

37.上巨虚

大肠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①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等肠胃疾患;②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

l~1.5寸。

38.条口

【定位】

上巨虚穴下2寸

【主治】

①下肢痿痹,转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操作】

直刺

l~1.5寸。

39.下巨虚

小肠下合穴

【定位】

上巨虚穴下3寸

【主治】

①腹泻,痢疾,小腹痛;②下肢痿痹;③乳痈。

【操作】

直刺l~1.5寸。

40.丰隆

络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中指)

【主治】

①头痛,眩晕,癫狂;②咳嗽痰多;③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l~1.5寸。

41.解溪

经穴

【定位】

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①下肢痿痹,踝关节病,垂足;②头痛,眩晕,癫狂;③腹胀,便秘。

【操作】

直刺0.5~l寸。

42.冲阳

原穴

【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主治】

①胃痛;②口眼歪斜;③癫狂痫;④足痿无力。

【操作】

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43.陷谷

输穴

【定位】

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第2、3跖趾关节后凹陷处

【主治】

①面肿,水肿;②足背肿痛;③肠鸣腹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

44.内庭

荥穴

【定位】

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

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②热病;③胃病吐酸,腹泻,痢疾,便秘;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45.厉兑

井穴

【定位】

第2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主治】

①鼻衄,齿痛,咽喉肿痛;②热病,多梦,癫狂。

【操作】

浅刺0.1寸,或用三能针点刺出血。

四、足太阴脾经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灵枢·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1.隐白

井穴

【定位】

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

【主治】

①月经过多,崩漏;②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③癫狂,多梦,惊风。④腹满,暴泄。

【操作】

浅刺0.1寸。

2.大都

荥穴

【定位】

足大趾内侧,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①腹胀,胃痛,呕吐,便秘;②热病无汗

【操作】

直刺0.3~0.5寸。

3.太白

输穴;原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第1跖指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①肠鸣,腹胀,腹泻,胃痛,便秘;②体重节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4.公孙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定位】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

【操作】

直刺0.5~1.0寸。

5.商丘

经穴

【定位】

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①腹胀,腹泻,便秘,黄疸;②足踝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6.三阴交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

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症;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③心悸,失眠,高血压;④下肢痿痹;⑤阴虚诸症。

【操作】

直刺

l~1.5寸。孕妇禁针。

7.漏谷

【定位】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内踝尖上6寸

【主治】①腹胀,肠鸣;②小便不利,遗精;③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

l~1.5寸。

8.地机

(Dìjī,SP

8)

郄穴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主治】

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②腹痛,腹泻,小便不利,水肿。

【操作】

直刺

l~1.5寸。

9.阴陵泉

合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②膝痛。

【操作】

直刺1~2寸。

10.血海

【定位】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②瘾疹,湿疹,丹毒。

【操作】

直刺

l~1.5寸。

11.箕门

【定位】

在血海穴与冲门穴的连线上,血海穴直上6寸

【主治】

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腹股沟肿痛。

【操作】

避开动脉,直刺0.5~l寸。

12.冲门

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主治】

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操作】

避开动脉,直刺0.5~l寸。

13.府舍

足太阴、厥阴、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冲门穴上方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腹痛,积聚,疝气。

【操作】

直刺

l~1.5寸。

14.腹结

【定位】

府舍穴上3寸,大横穴下1寸

【主治】

腹痛,腹泻,疝气。

【操作】

直刺

l~2寸。

15.大横

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仰卧,在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

【主治】

腹痛,腹泻,便秘。

【操作】

直刺

l~1.5寸。

16.腹哀

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操作】

直刺

l~1.5寸。

17.食窦

【定位】

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

①胸胁胀痛;②噫气,翻胃,腹胀,水肿。

【操作】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本经食窦至大包诸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

18.天溪

【定位】

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

①胸胁疼痛,咳嗽;②乳痈,乳汁少。

【操作】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19.胸乡

【定位】

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

胸胁胀痛。

【操作】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0.周荣

【定位】

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

①咳嗽,气逆;②胸胁胀满。

【操作】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1.大包

脾之大络

【定位】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主治】

①气喘;②胸胁痛;③全身疼痛,急性扭伤,四肢无力。

【操作】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三、手少阴心经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灵枢·经脉》:原文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

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1.极泉

【定位】

上臂外展,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

①心痛,心悸;②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③瘰疬,腋臭;④上肢针麻用穴。

【操作】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2.青灵

【定位】

臂内侧,在极泉穴与少海穴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尺侧缘

【主治】

①头痛,振寒,目黄;②胁痛,肩臂疼痛

【操作】

直刺0.5~l寸。

3.少海

合穴

【定位】

屈肘举臂,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①心痛,癔病;②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腋胁痛;③瘰疬。

【操作】

直刺0.5~l寸。

4.灵道

经穴

【定位】

腕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

①心痛,悲恐善笑;②暴喑;③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作屈腕动作。

5.通里

络穴

【定位】

腕横纹上

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

心悸,怔仲;②舌强不语,暴喑;③腕臂痛

【操作】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作屈腕动作。

6.阴郄

郄穴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主治】

心痛,惊悸;②骨蒸盗汗,吐血,衄血

【操作】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作屈腕动作。

7.神门

输穴;原穴

【定位】

在腕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变;②高血压;③胸胁痛

【操作】

避开尺动、静脉,直刺0.3~0.5寸。

8.少府

荥穴

【定位】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

【主治】

①心悸,胸痛;②阴痒,阴痛;③痈疡;④小指挛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9.少冲

井穴

【定位】

小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

心悸,心痛,癫狂;②热病,昏迷。③胸胁痛。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四、手太阳小肠经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灵枢·经脉》:原文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1.少泽

井穴

【定位】

手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角旁0.l寸

【主治】

①乳痈,乳汁少;②昏迷,热病;③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孕妇慎用。

2.前谷

荥穴

【定位】

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前尺侧,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

①热病;②乳痈,乳汁少;③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3.后溪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②耳聋,目赤;③癫狂痫;④疟疾。

【操作】

直刺0.5~l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4.腕骨

原穴

【定位】

在手掌尺侧,第5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主治】

①指挛腕痛,头项强痛;②目翳,黄疸;③热病,疟疾。

【操作】

直刺0.3~0.5寸。

5.阳谷

经穴

【定位】

腕背横纹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①颈颔肿,臂外侧痛,腕痛;②头痛,目眩,耳鸣,耳聋;③热病,癫狂痫。

【操作】

直刺0.3~0.5寸。

6.养老

郄穴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以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缘中)

【主治】

①目视不明;②肩、背、肘、臂酸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强身保健可用温和灸。

7.支正

络穴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主治】

①头痛,项强,肘臂酸痛;②热病,癫狂;③疣症。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8.小海

合穴

【定位】

微屈肘,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

①肘臂疼痛,麻木;②癫痫。

【操作】

直刺0.3~0.5寸。

9.肩贞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腋后纹头上l寸

【主治】

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②瘰疬。

【操作】

直刺

l~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10.臑俞

手、足太阳、阳维脉、阳硚脉交会穴

【定位】

在肩部,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主治】

①肩臂疼痛,肩不举;②瘰疬。

【操作】

刺或斜刺0.5~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11.天宗

【定位】

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主治】

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②气喘。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l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12.秉风

【定位】

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主治】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l寸。

宜向锁骨上窝上方刺,不宜向胸部深刺。

13.曲垣

【定位】

肩胛骨冈上窝内侧端,在臑俞穴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肩胛疼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l寸。宜向锁骨上窝上方刺,不宜向胸部深刺。

14.肩外俞

【定位】

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操作】

斜刺0.5~0.8寸。

不宜深刺。

15.肩中俞

【定位】

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②肩背疼痛。

【操作】

斜刺0.5~0.8寸。

不宜深刺。

16.天窗

【定位】

扶突穴后,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约喉结旁开3.5寸

【主治】

①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暴喑;②颈项强痛。

【操作】

直刺0.5~l寸。

17.天容

【定位】

在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主治】

①耳鸣,耳聋,咽喉肿痛;②头痛,颈项强痛。

【操作】

直刺0.5~l寸。注意避开血管。

18.颧髎

手少阳、太阳近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齿痛,三叉神经痛

【操作】

直刺0.3~0.5寸,斜刺0.5~l寸

19.听宫

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

①耳鸣,耳聋,聤耳等诸耳疾;②齿痛。

【操作】

张口,直刺

l~1.5寸。

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五、足太阳膀胱经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症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灵枢·经脉》:原文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zhuan)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1.睛明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硚、阳硚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

①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等目疾;②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③心动过速。

【操作】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l寸。遇到阻力时,不宜强行进针,应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针具宜细,消毒宜严。禁灸。

2.攒竹

【定位】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约在目内眦直上

【主治】

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眼睑目闰

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③呃逆。

【操作】

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禁灸。

3.眉冲

【定位】

攒竹穴直上,入发际0.5寸

【主治】

①头痛,目眩;②鼻塞,鼻衄。

【操作】

平刺0.3~0.5寸。

4.曲差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神庭穴),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

【主治】

①头痛,目眩;②鼻塞,鼻衄。

【操作】

平刺0.5~0.8寸。

5.五处

【定位】

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即曲差穴上0.5寸

【主治】

①头痛,目眩;②癫痫。

【操作】

平刺0.5~0.8寸。

6.承光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即五处穴后1.5寸

【主治】

①头痛,目眩;②鼻塞;③热病。

【操作】

平刺0.3~0.5寸。

7.通天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即承光穴后1.5寸

【主治】

①头痛,眩晕;②鼻塞,鼻衄,鼻渊。

【操作】

平刺0.3~0.5寸。

8.络却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即通天穴后1.5寸

【主治】

头晕,目视不明,耳鸣。

【操作】

平刺0.3~0.5寸。

9.玉枕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约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

①头项痛,目痛;②鼻塞。

【操作】

平刺0.3~0.5寸。

10.天柱

【定位】

在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②鼻塞;③癫狂痫,热病。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11.大杼

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咳嗽;②项强,肩背痛。

【操作】

斜刺0.5~0.8寸。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12.风门

足太阴、督脉交会穴

【定位】

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感冒,咳嗽,发热,头痛;②项强,胸背痛。

【操作】

斜刺0.5~0.8寸。

13.肺俞

肺之背俞穴

【定位】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

【操作】

斜刺0.5~0.8寸

14.厥阴俞

心包背俞穴

【定位】

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呕吐。

【操作】

斜刺0.5~0.8寸。

15.心俞

心之背俞穴

【定位】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盗汗等心与神志病变;②咳嗽,吐血。

【操作】

斜刺0.5~0.8寸。

16.督俞

【定位】

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心痛,胸闷;②寒热、气喘。

【操作】

斜刺0.5~0.8寸。

17.膈俞

八会穴之血会

【定位】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症;②贫血;③瘾疹,皮肤瘙痒;④潮热,盗汗。

【操作】

斜刺0.5~0.8寸。

18.肝俞

肝之背俞穴

【定位】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肝疾,胁痛,目疾;②癫狂痫;③脊背痛。

【操作】

斜刺0.5~0.8寸。

19.胆俞

胆之背俞穴

【定位】

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黄疸,口苦,胁痛等肝胆疾患;②肺痨,潮热。

【操作】

斜刺0.5~0.8寸。

20.脾俞

脾之背俞穴

【定位】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疾患;②背痛。

【操作】

斜刺0.5~1寸。

21.胃俞

胃之背俞穴

【定位】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操作】

斜刺0.5~1寸。

22.三焦俞

三焦背俞穴

【定位】

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肠鸣,腹胀,呕吐,腹泻,痢疾,水肿等脾胃疾患;②腰背强痛。

【操作】

直刺0.5~l寸。

23.肾俞

肾之背俞穴

【定位】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腰痛;②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带下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耳鸣,耳聋。

【操作】

直刺0.5~l寸。

24.气海俞

【定位】

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肠鸣腹胀;②痛经,腰痛。

【操作】

直刺0.5~1寸。

25.大肠俞

大肠背俞穴

【定位】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腰腿痛;②腹胀,腹泻,便秘。

【操作】

直刺0.8~1.2寸。

26.关元俞

【定位】

在要不,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腹胀、腹泻;②腰骶痛;③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操作】

直刺0.8~l.2寸。

27.小肠俞

小肠背俞穴

【定位】

在骶部,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1骶后孔

【主治】

①遗精,遗尿,尿血,尿痛,带下;②腹泻,痢疾,疝气;③腰骶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8~1寸。

28.膀胱俞

膀胱背俞穴

【定位】

在骶部,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骶后孔

【主治】

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腰骶痛;③腹泻,便秘。

【操作】

直刺或斜刺0.8~l.2寸。

29.中膂俞

【定位】

第3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3骶后孔

【主治】

①腹泻,疝气;②腰骶痛。

【操作】

直刺

l~1.5寸。

30.白环俞

【定位】

第4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4骶后孔

【主治】

①遗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疝气;②腰骶痛。

【操作】

直刺

1~1.5寸。

31.上髎

【定位】

第1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

【主治】

①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萎;②腰骶痛。

【操作】

直刺

l~1.5寸。

32.次髎

【定位】

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患;②小便不利,遗精,疝气;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

l~1.5寸。

33.中髎

【定位】

第3骶后孔中,次髎穴下内方,约当中膂俞与后正中线之间

【主治】

①便秘,腹泻;②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③腰骶痛。

【操作】

直刺

l~1.5寸。

34.下髎

【定位】

第4骶后孔中,中髎穴下内方,约当白环俞与后正中线之间

【主治】

①腹痛,便秘;②小便不利,带下;③腰骶痛。

【操作】

直刺

l~1.5寸。

35.会阳

【定位】

尾骨端旁开0.5寸

【主治】

①痔疾,腹泻;②阳萎,带下。

【操作】

直刺

l~1.5寸。

36.承扶

【定位】

臀横纹的中点

【主治】

①腰骶臀股部疼痛;②痔疾。

【操作】

直刺

l~2寸。

37.殷门

【定位】

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

l~2寸。

38.浮郄

【定位】

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穴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

①股腘部疼痛、麻木;②便秘。

【操作】

直刺

l~2寸

39.委阳

三焦下合穴

【定位】

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

①腹满,小便不利;②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操作】

直刺

l~1.5寸。

40.委中

(Wěizhōng,BL

40)

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

【操作】

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41.附分

【定位】

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操作】

斜刺0.5~0.8寸。

42.魄户

【定位】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肺痨;②项强,肩背痛。

【操作】

斜刺0.5~0.8寸。

43.膏肓

【定位】

在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肺痨,②肩胛痛;③虚劳诸疾。

【操作】

斜刺0.5~0.8寸。

44.神堂

【定位】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闷;②脊背强痛。

【操作】

斜刺0.5~0.8寸。

45.譩譆

【定位】

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②肩背痛;③疟疾,热病。

【操作】

斜刺0.5~0.8寸。

46.膈关

【定位】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①胸闷,嗳气,呕吐;②脊背强痛。

【操作】

斜刺0.5~0.8寸

47.魂门

【定位】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①胸胁痛,背痛;②呕吐,腹泻。

【操作】

斜刺0.5~0.8寸。

48.阳纲

【定位】

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肠鸣,腹痛,腹泻,黄疸,消渴。

【操作】

斜刺0.5~0.8寸

49.意舍

【定位】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腹胀、肠鸣、呕吐、腹泻。

【操作】

斜刺0.5~0.8寸

50.胃仓

【定位】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①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水肿;②背脊痛。

【操作】

斜刺0.5~0.8寸

51.肓门

【定位】

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①腹痛,痞块,便秘;②乳疾。

【操作】

斜刺0.5~0.8寸

52.志室

【定位】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又名精宫。

【主治】

①遗精,阳萎,小便不利;②腰脊强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53.胞肓

【定位】

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①肠鸣,腹胀,便秘;②癃闭;③腰脊强痛。

【操作】

直刺

l~1.5寸。

54.秩边

【定位】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②小便不利,便秘,痔疾。

【操作】

直刺1.5~3寸。

55.合阳

【定位】

委中穴直下2寸

【主治】

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疝气,崩漏。

【操作】

直刺

l~2寸。

56.承筋

【定位】

合阳穴与承山穴连线的中点,腓肠肌肌腹中央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

【操作】

直刺

l~1.5寸。

57.承山

【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操作】

直刺1~2寸。

不宜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58.飞扬

络穴

【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主治】

①头痛,目眩;②腰腿疼痛;③痔疾。

【操作】

直刺

l~1.5寸。

59.跗阳

阳跷脉郄穴

【定位】

昆仑穴直上3寸

【主治】

①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②头痛。

【操作】

直刺0.8~1.2寸。

60.昆仑

经穴

【定位】

在足部外髁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②癫痫;③滞产。

【操作】

直刺0.5~0.8寸

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61.仆参

【定位】

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①下肢痿痹,足跟痛;②癫痫。

【操作】

直刺0.3~0.5寸。

62.申脉

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失眠;③腰腿酸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63.金门

郄穴

【定位】

申脉穴前下方,骰骨外侧凹陷中

【主治】

①头痛,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②癫痫,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0.3~0.5寸。

64.京骨

原穴

【定位】

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①头痛,项强,腰痛;②癫痫。

【操作】

直刺0.3~0.5寸。

65.束骨

输穴

【定位】

第5跖骨小头的后缘,赤白肉际处

【主治】

①头痛,项强,目眩,腰腿痛;②癫狂。

【操作】

直刺0.3~0.5寸。

66.足通谷

荥穴

【定位】

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①头痛,项强,鼻衄;②癫狂。

【操作】

直刺0.2~0.3寸。

67.至阴

井穴

【定位】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趾甲角旁0.1寸

【主治】

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操作】

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六、足少阴肾经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咽喉、舌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它病症。

《灵枢·经脉》:原文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1.涌泉

井穴

【定位】在足底,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①昏厥,中暑,癫狂痫,小儿惊风;②头痛,头晕,目眩,失眠;③咳血,咽喉肿痛,喉痹;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豚气;⑥足心热。急救要穴之一。

【操作】直刺0.5~0.8寸。降邪宜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2.然谷

荥穴

【定位】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

【主治】①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②遗精,阳痿;③消渴,腹泻,小便不利;④咳血,咽喉肿痛;⑤小儿脐风,口噤。

【操作】直刺0.5~1寸。

3.太溪

输穴;原穴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②咳嗽,气喘,咳血,胸痛:③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④月经不调,遗精,阳痿;⑤腰脊痛,下肢厥冷。

【操作】直刺0.5~1.5寸。

4.大钟

络穴

【定位】太溪穴下0.5寸,当跟骨内侧前缘

【主治】①痴呆;②癃闭,遗尿,便秘;③月经不调;④咳血,气喘;⑤腰脊强痛,足跟痛。

【操作】直刺0.3~0.5寸。

5.水泉

郄穴

【定位】太溪穴直下1寸,当跟骨结节内侧上缘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阴挺;②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0.3~0.5寸。

6.照海

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定位】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①失眠,癫痫;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③月经不调,带下,阴挺,小便频数,癃闭。

【操作】直刺0.5

~0.8寸。

7.复溜

经穴

【定位】太溪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

【主治】①水肿,汗证;②腹胀,腹泻;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

~1寸。

8.交信

阴跷脉之郄穴。

【定位】太溪穴上2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约当复溜穴前0.5寸

【主治】①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疝气,五淋;②腹泻,便秘,痢疾。

【操作】直刺0.8

~1.2寸。

9.筑宾

阴维脉之郄穴。

【定位】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直上5寸,约当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处

【主治】①癫狂;②疝气;③呕吐涎沫,吐舌;④小腿内侧痛。

【操作】直刺1~1.5寸。

10.阴谷

合穴

【定位】屈膝,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主治】①癫狂;②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小便不利;③膝股内侧痛。

【操作】直刺1~1.5寸。

11.横骨

足少阴、冲脉交会穴

【定位】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际,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①少腹胀痛;②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③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12.大赫

足少阴、冲脉交会穴

【定位】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遗精,阳痿,阴挺,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3.气穴

足少阴、冲脉交会穴

【定位】脐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①奔豚气;②月经不调,带下;③小便不利;④腹泻。

【操作】直刺1~1.5寸。

14.四满

足少阴、冲脉交会穴

【定位】脐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①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净;②遗精,小腹痛;③脐下积、聚、疝、瘕,水肿。

【操作】直刺1~1.5寸。利水多用灸法。

15.中注

足少阴、冲脉交会穴

【定位】脐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月经不调,腹痛,便秘,腹泻。

【操作】直刺1~1.5寸。

16.肓俞

足少阴、冲脉交会穴

【定位】脐旁0.5寸(见图3-58)。

【主治】①腹痛,腹胀,腹泻,便秘;②月经不调;③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17.商曲

足少阴、冲脉交会穴

【定位】脐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腹中积聚。

【操作】直刺1~1.5寸。

18.石关

足少阴、冲脉交会穴

【定位】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胀,便秘;②不孕。

【操作】直刺1~1.5寸。

19.阴都

足少阴、冲脉交会穴

【定位】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胃痛,腹胀,便秘。

【操作】直刺1~1.5寸。

20.腹通谷

足少阴、冲脉交会穴

【定位】脐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胃痛,呕吐;②心痛,心悸,胸痛。

【操作】直刺0.5~1寸。

21.幽门

足少阴、冲脉交会穴

【定位】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善哕,呕吐,腹痛,腹胀,腹泻。

【操作】直刺0.5~1寸。不可向上深刺

22.步廊

【定位】第五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胸痛,咳嗽,气喘,乳痈。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23.神封

【定位】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胸胁支满,咳嗽,气喘,乳痈。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24.灵墟

【定位】第三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胸胁支满,咳嗽,气喘,乳痈。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25.神藏

【定位】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胸胁支满,咳嗽,气喘,乳痈。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26.彧中Yù

【定位】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胸胁支满,咳嗽,气喘,痰涌。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27.俞府

【定位】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七、手厥阴心包经

本经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它病症

《灵枢·经脉》:原文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1.天池

【定位】在胸部,乳头外侧1寸,当第四肋间隙中

【主治】①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胸痛;②乳痈;③瘰疬。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2.天泉

【定位】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

【主治】①心痛,咳嗽,胸胁胀满;②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操作】直刺1~1.5寸。

3.曲泽

合穴

【定位】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主治】①心痛,心悸,善惊;②胃痛,呕血,呕吐;③暑热病;④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4.郄门

郄穴

【定位】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心烦胸痛;②咳血,呕血,衄血;③疔疮;④癫痫。

【操作】直刺0.5~1寸。

5.间使

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池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胃痛,呕吐;③热病,疟疾;④癫狂痫。

【操作】直刺0.5~1寸。

6.内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池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胃痛,呕吐,呃逆,③胁痛,胁下痞块;③中风,失眠,眩晕,郁证,癫狂痫,偏头痛;④热病;⑤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7.大陵

输穴;原穴

【定位】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胃痛,呕吐,口臭;③胸胁满痛:④喜笑悲恐,癫狂痫;⑤臂、手挛痛。

【操作】直刺0.3~0.5寸。

8、劳宫

荥穴

【定位】掌心横纹中,第二、三掌骨中间(见图3-65)。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中风昏迷,中暑;②心痛,烦闷,癫狂痫;③口疮,口臭;④鹅掌风。

【操作】直刺0.3~0.5寸。为急救要穴之一。

9、中冲

井穴

【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①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②热病。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为急救要穴之一。

八、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腧穴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它病症。

《灵枢·经脉》:原文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1.关冲

井穴

【定位】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舌强;②热病,心烦。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为急救要穴之一

2.液门

荥穴

【定位】第四、五掌指关节之间的前缘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②疟疾;③手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

3.中渚

输穴

【定位】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当液门穴后1寸

【主治】①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②热病;③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

【操作】直刺0.3~0.5寸。

4.阳池

原穴

【定位】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主治】①目赤肿痛,耳聋,喉痹:②消渴,口干;③腕痛,肩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

5.外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③瘰疬,胁肋痛;④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直刺0.5~1寸。

6.支沟

经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①便秘;②耳鸣,耳聋,暴喑;③瘰疬,胁肋疼痛;④热病。

【操作】直刺0.5~1寸。

7.会宗

郄穴

【定位】支沟穴尺侧约1寸,当尺骨桡侧缘

【主治】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

【操作】直刺0.5~1寸。

8.三阳络

【定位】支沟穴上1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耳聋,暴喑,齿痛,手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

9.四渎

【定位】尺骨鹰嘴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耳聋,暴喑,齿痛,手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

10.天井

合穴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尺骨鹰嘴上1寸凹陷中

【主治】①耳聋;②癫痫;③瘰疬,瘿气;④偏头痛,胁肋痛,颈项肩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

11.清冷渊

【定位】屈肘,天井穴上1寸

【主治】头痛,目黄,肩臂痛不能举。

【操作】直刺0.8~1.2寸。

12.消泺

【定位】肩髎穴与天井穴连线上,清冷渊穴上3寸

【主治】头痛,赤痛,项背痛。

【操作】直刺1~1.5寸。

13.臑会

【定位】肩髎穴与天井穴连线上,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后缘

【主治】①瘰疬;②瘿气;③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1~1.5寸。

14.肩髎

【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与肩峰后下方呈凹陷处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

【操作】直刺1~1.2寸。

15.天髎

【定位】肩井穴与曲垣穴连线的中点,当肩胛骨上角凹陷处

【主治】肩臂痛,颈项强急。

【操作】直刺0.5~1寸。

16.天牖

【定位】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平下颌角处

【主治】①头痛,头眩,项强,目不明,暴聋,鼻衄,喉痹;②瘰疬;③肩背痛。

【操作】直刺0.5~1寸。

17.翳风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乳突前下方与耳垂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耳聋:②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③瘰疬。

【操作】直刺0.8~1.2寸。

18.瘈脉

【定位】耳后,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界处

【主治】①头痛,耳鸣,耳聋;③小儿惊风。

【操作】平刺0.3~0.5寸;或点刺静脉出血。

19.颅息

【定位】耳后,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主治】①头痛,耳鸣,耳聋;③小儿惊风。

【操作】平刺0.3~0.5寸。

20.角孙

【定位】当耳尖发际处

【主治】①头痛,项强;②目赤肿痛,目翳;③齿痛,颊肿。

【操作】平刺0.3~0.5寸。

21.耳门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②齿痛,头颔痛。

【操作】微张口,直刺0.5~1寸。

22.耳和髎

【定位】鬓发后际,平耳廓根前,当颞浅动脉后缘

【主治】①头痛,耳鸣;②牙关紧闭,口歪。

【操作】避开动脉,平刺0.3~0.5寸。

23.丝竹空

【定位】眉梢凹陷处

【主治】①癫痫;②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睑瞤动;③齿痛。

【操作】平刺0.3~0.5寸。

十一、足少阳胆经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它病症。

《灵枢·经脉》:原文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1.瞳子髎

手太阳、手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目外眦外侧0.5寸,眶骨外缘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②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内障,目翳等目疾。

【操作】直刺或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2.听会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②齿痛,口眼歪斜。

【操作】微张口,直刺0.5~1寸。

3.上关

手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下关穴直上,颧弓上缘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②齿痛,面痛,口眼歪斜,口噤。

【操作】直刺0.3~0.5寸。

4.颔厌

【定位】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惊痫,瘈疭;③耳鸣,目外眦痛,齿痛。

【操作】平刺0.5~0.8寸。

5.悬颅

【定位】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齿痛。

【操作】平刺0.5~0.8寸。

6.悬厘

手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下1/4与上3/4交界处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

【操作】平刺0.5~0.8寸。

7.曲鬓

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迹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平角孙穴

【主治】头痛连齿,颊颔肿,口噤。

【操作】平刺0.5~0.8寸。

8.率谷

【定位】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小儿急、慢惊风。

【操作】平刺0.5~0.8寸。

9.天冲

【定位】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

【主治】①头痛,癫痫;②牙龈肿痛。

【操作】平刺0.5~0.8寸。

10.浮白

【定位】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横量1寸

【主治】①头痛,耳鸣,耳聋,齿痛;②瘿气。

【操作】平刺0.5~0.8寸。

11.头窍阴

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乳突后上缘,当浮白穴与完骨穴的连线上

【主治】①头痛,眩晕,颈项强痛;②耳鸣,耳聋。

【操作】平刺0.5~0.8寸。

12.完骨

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癫痫,头痛,颈项强痛;②喉痹,颊肿,齿痛,口歪。

【操作】平刺0.5~0.8寸。

13.本神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入前发际0.5寸,督脉(神庭)穴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主治】①癫痫,小儿惊风,中风;②头痛,目眩。

【操作】平刺0.3~0.5寸。

14.阳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①头痛;②目眩,目痛,视物模糊,眼睑瞤动。

【操作】平刺0.3~0.5寸。

15.头临泣

足少阳、太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当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②目痛,目眩,流泪,目翳;③鼻塞,鼻渊,④小儿惊痫。

【操作】平刺0.3~0.5寸。

16.目窗

【定位】目正视,瞳孔与风池穴连线上,头临泣穴后1寸

【主治】①头痛;②目痛,目眩,远视,近视;③小儿惊痫。

【操作】平刺0.5~0.8寸。

17.正营

【定位】目正视,瞳孔与风池穴连线上,目窗穴后1寸

【主治】头痛,头晕,目眩。

【操作】平刺0.5~0.8寸。

18.承灵

【定位】目正视,瞳孔与风池穴连线上,正营穴后1.5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目痛;②鼻渊,鼻衄,鼻窒,多涕。

【操作】平刺0.5~0.8寸。

19.脑空

【定位】目正视,瞳孔与风池穴连线上,承灵穴后1.5寸,与督脉脑户穴相平处

【主治】①热病;②头痛,颈项强痛;③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④惊悸,癫痫。

【操作】平刺0.5~0.8寸。

20.风池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平风府穴,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等内风为患者;②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羞明流泪,耳聋,口眼歪斜等外风为患者;③颈项强痛。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21.肩井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②难产,乳痈,乳汁不下;③瘰疬。

【操作】直刺0.5~0.8寸。内有肺尖,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22.渊腋

【定位】举臂,腋中线上,第四肋间隙

【主治】①胸满,胁痛;②上肢痹痛,腋下肿。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23.辄筋

【定位】渊腋穴前1寸,第四肋间隙

【主治】①胸满,气喘;②胁痛,呕吐,吞酸;③腋肿,肩背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24.日月

胆之募穴

【定位】乳头(4寸)直下,第七肋间隙

【主治】①黄疸,呕吐,吞酸,呃逆等胆府病;②胁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25.京门

肾之募穴

【定位】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肿;②腹胀,肠鸣,腹泻;③腰痛,胁痛。

【操作】直刺0.5~1寸。

26.带脉

足少阳、带脉交会穴

【定位】在侧腹部,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处

【主治】①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②疝气;③腰痛,胁痛。

【操作】直刺1~1.5寸。

27.五枢

【定位】侧腹,髂前上棘前0.5寸,约平脐下3寸处

【主治】①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②疝气;③少腹痛,腰胯痛。

【操作】直刺1~1.5寸。

28.维道

【定位】五枢穴前下方0.5寸

【主治】①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②疝气;③少腹痛,腰胯痛。

【操作】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1.5寸。

29.居髎

【定位】侧卧,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腰腿痹痛,瘫痪;②疝气,少腹痛。

【操作】直刺1~1.5寸。

30.环跳

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主治】①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②遍身风疹。

【操作】直刺2~3寸。

31.风市

【定位】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7寸。或垂手直立时,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②遍身瘙痒。

【操作】直刺1~1.5寸。

32.中渎

【定位】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5寸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操作】直刺1~1.5寸。

33.膝阳关

【定位】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外上方凹陷中

【主治】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

【操作】直刺1~1.5寸。

34.阳陵泉

合穴;胆之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胆腑病;②膝肿痛,下肢痿痹、麻木;③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1~1.5寸。

35.阳交

阳维脉之郄穴

【定位】外踝高点上7寸,腓骨后缘

【主治】①惊狂,癫痫,瘈疭;②胸胁满痛;③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0.8寸。

36.外丘

郄穴

【定位】外踝高点上7寸,腓骨前缘

【主治】①癫狂;②胸胁胀满;③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0.8寸。

37.光明

络穴

【定位】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①目痛,夜盲;②胸乳胀痛;③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0.8寸。

38.阳辅

经穴

【定位】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处

【主治】①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腋下肿痛,胸胁满痛;②瘰疬;③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0.8寸。

39.悬钟

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①痴呆,中风,半身不遂;②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0.8寸。

40.丘墟

原穴

【定位】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生翳膜;②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外踝肿痛;③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0.8寸。

41.足临泣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定位】第四、五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

【主治】①偏头痛,目赤肿痛,胁肋疼痛,足跗疼痛;②月经不调,乳痈:③瘰疬。

【操作】直刺0.5~0.8寸。

42.地五会

【定位】第四、五跖骨间,当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处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②乳痈;③腋肿,胁痛,足跗肿痛。

【操作】直刺0.5~0.8寸。

43.侠溪

荥穴

【定位】足背,第四、五趾间纹头上凹陷处

【主治】①惊悸;②头痛,眩晕,耳鸣,耳聋;③颊肿,目外眦赤痛,胁肋疼痛,膝股痛,足跗肿痛;③乳痈。

【操作】直刺0.3~0.5寸。

44.足窍阴

井穴

【定位】第四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②胸胁痛,足跗肿痛。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十二、足厥阴肝经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它病症。

《灵枢·经脉》:原文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

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1.大敦

井穴

【定位】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主治】①疝气,少腹痛;②遗尿,癃闭,五淋,尿血;③月经不调,崩漏,缩阴,阴中痛,阴挺;④癫痫,善寐。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2.行间

荥穴

【定位】足背,当第一、二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主治】①中风,癫痫;②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③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中痛,疝气;④遗尿,癃闭,五淋;⑤胸胁满痛;⑥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操作】直刺0.5~0.8寸。

3.太冲

输穴;原穴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①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②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③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④胁痛,腹胀,呕逆,黄疸;⑤癃闭,遗尿:⑥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操作】直刺0.5~0.8寸。

4.中封

经穴

【定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内踝前1寸),胫骨前肌腱内侧凹陷中

【主治】①疝气,遗精,小便不利;②腰痛,少腹痛,内踝肿痛。

【操作】直刺0.5~0.8寸。

5.蠡沟

络穴

【定位】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①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②小便不利,疝气,睾丸肿痛。

【操作】平刺0.5~0.8寸。

6.中都

郄穴

【定位】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①疝气,小腹痛;②崩漏,恶露不尽。

【操作】平刺0.5~0.8寸。

7.膝关

【定位】胫骨内上髁后下方,阴陵泉穴后1寸

【主治】膝髌肿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8.曲泉

合穴

【定位】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股骨内侧可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中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产后腹痛;②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③膝髌肿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寸。

9.阴包

【定位】股骨内上髁上4寸,缝匠肌后缘

【主治】①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遗尿;②腰骶痛引少腹。

【操作】直刺0.8~1.5寸。

10.足五里

【定位】曲骨穴旁开2寸,直下3寸

【主治】①少腹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②瘰疬。

【操作】直刺0.8~1.5寸。

11.阴廉

【定位】曲骨穴旁开2寸,直下2寸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少腹痛。

【操作】直刺0.8~1.5寸。

12.急脉

【定位】耻骨联合下缘中点旁开2.5寸,当气冲穴外下方腹股沟处

【主治】少腹痛,疝气,阴挺。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13.章门

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定位】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

【主治】①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呕吐;②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疾。

【操作】直刺0.8~1寸。

14.期门

肝之募穴

【定位】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胸胁胀痛,乳痈;②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③奔豚;④伤寒热入血室。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一、督脉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病症。

1.长强

督脉络穴

【定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取法:跪伏或胸膝位,【主治】①腹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疮,脱肛;②癫狂痫,瘈疭,脊强反折。

【操作】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8~1寸;不宜直刺,以免伤及直肠。

2.腰俞

【定位】在骶部,后正中线上,正当骶管裂孔处

【主治】①腹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疮,脱肛;②月经不调,经闭;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3.腰阳关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③遗精,阳痿。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4.命门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③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④小腹冷痛,腹泻。

【操作】直刺0.5~1寸。多用灸法。

5.悬枢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腰脊强痛;②腹胀,腹痛,完谷不化,腹泻,痢疾。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6.脊中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癫痫;②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疾;③痔疮,脱肛,便血;④腰脊强痛。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7.中枢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黄疸;②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③腰背疼痛。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8.筋缩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癫狂痫;②抽搐,脊强,背痛,四肢不收,筋挛拘急;③胃痛,黄疸。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9.至阳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黄疸;②胸胁支满,咳嗽,气喘;③腰背疼痛,脊强。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10.灵台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脊痛,项强;③疔疮。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11.神道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心痛,心悸,怔忡,失眠,健忘;②中风不语,癫痫;③咳嗽,气喘;④腰脊强,肩背痛。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12.身柱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两侧肩胛冈高点相平

【主治】①身热头痛,咳嗽,气喘;②惊厥,癫狂痫;③腰脊强痛;④疔疮发背。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13.陶道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热病,疟疾;②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③癫狂,脊强。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14.大椎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热病,疟疾;②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③癫狂痫,小儿惊风;④项强,脊痛;⑤风疹,痤疮。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15.哑门

【定位】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发际上0.5寸

【主治】①暴瘖,舌缓不语;②中风,癫狂痫,癔病;③头重,头痛,颈项强急。

【操作】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16.风府

【定位】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发际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中风,癫狂痫,癔病;②眩晕,头痛,颈项强痛;③咽喉肿痛,失音,目痛,鼻衄。

【操作】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17.脑户

【定位】风府穴直上1.5寸,当枕骨粗隆上缘凹陷处

【主治】头晕,项强,失音,癫痫。

【操作】平刺0.5~0.8寸。

18.强间

【定位】脑户穴直上1.5寸;或当风府穴与百会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眩,项强,癫狂。

【操作】平刺0.5~0.8寸。

19.后顶

【定位】强间穴直上1.5寸;或百会穴直后1.5寸(【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

【操作】平刺0.5~0.8寸。

20.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①中风,痴呆,癫狂痫,癔病,瘈疭;②头风,头痛,眩晕,耳鸣;③惊悸,失眠,健忘;④脱肛,阴挺,腹泻。

【操作】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21.前顶

【定位】百会穴前1.5寸;或额前部发际正中直上3.5寸处

【主治】中风,头痛,眩晕,鼻渊,癫痫。

【操作】平刺0.5~0.8寸。

22.囟会

【定位】前顶穴前1.5寸或额前部发际正中直上2寸

【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痫。

【操作】平刺0.5~0.8寸。小儿前囟未闭者禁针。

23.上星

【定位】囟会穴前1寸;或额前部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①头痛,目痛,鼻渊,鼻衄;②热病,疟疾;③癫狂。

【操作】平刺0.5~0.8寸。

24.神庭

【定位】额前部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①癫狂痫,中风;②头痛,目眩,失眠,惊悸;③目赤,目翳,鼻渊,鼻衄。

【操作】平刺0.5~0.8寸。

25.印堂

[定位】

在额部,当两眉

头的中间

[主治]

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失眠。

[操作]

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26.素髎

【定位】鼻尖正中

【主治】①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②鼻渊,鼻衄,喘息。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为急救要穴之一。

27.水沟

(人中)

【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主治】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癔病,癫狂痫,急慢惊风;②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③闪挫腰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掐按。为急救要穴之一。

28.兑端

【定位】上唇正中的尖端,红唇与皮肤交接处

【主治】①昏迷,晕厥,癫狂,癔病;②口歪等

【操作】向上斜刺0.2~0.3寸。

29.龈交

【定位】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

【主治】①口歪,口噤,口臭,齿衄,齿痛,鼻衄,面赤颊肿;②癫狂,项强。

【操作】向上斜刺0.2~0.3寸;或点刺出血。

任脉

本经腧穴主治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症和相应的内脏病症,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1.会阴

【定位】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溺水窒息,昏迷,癫狂痫;②小便不利,遗尿,阴痛,阴痒,脱肛,阴挺,痔疮;③遗精,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0.5~1寸;孕妇慎用。

2.曲骨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

【主治】①少腹胀满,小便淋漓,遗尿;②阳痿,阴囊湿痒;③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3.中极

膀胱募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癃闭;②遗精,阳痿,不育;③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止,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4.关元

小肠募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①中风脱证,虚劳冷惫;②少腹疼痛,腹泻,痢疾,脱肛,疝气;③五淋,便血,尿血,尿闭,尿频;④遗精,阳痿,早泄,白浊;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

【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5.石门

三焦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2寸

【主治】①腹胀,腹泻,痢疾,绕脐疼痛;②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③遗精,阳痿;④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6.气海

肓之原穴

【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①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②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③小便不利,遗尿;④遗精,阳痿,疝气;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⑥水肿,气喘。

【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7.阴交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寸

【主治】①腹痛,水肿,疝气,小便不利;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8.神阙

【定位】在腹中部,脐窝中央

【主治】①阳气暴脱,形寒神惫,尸厥,风痫;②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③水肿,鼓胀,小便不利。

【操作】一般不针,多用艾炷隔盐灸法。

9.水分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1寸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痛,腹泻,胃反吐食。

【操作】直刺1~1.5寸;水病多用灸法。

10.下脘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腹泻,呕吐,食谷不化;②小儿疳疾,痞块。

【操作】直刺1~1.5寸。

11.建里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

【主治】①胃痛,呕吐,食欲不振;②腹胀,腹痛;③水肿。

【操作】直刺1~1.5寸。

12.中脘

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疳疾,黄疸;②癫狂痫,脏燥,尸厥,失眠,惊悸,哮喘。

【操作】直刺1~1.5寸。

13.上脘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

【主治】①胃痛,呕吐,呃逆,腹胀;②癫痫。

【操作】直刺1~1.5寸。

14.巨阙

心之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6寸;或胸剑联合下2寸

【主治】①癫狂痫;②胸痛,心悸;③呕吐,吞酸。

【操作】向下斜刺0.5~1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肝脏。

15.鸠尾

任脉络穴;膏之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7寸;或剑突下,胸剑联合下1寸

【主治】①癫狂痫;②胸满,咳喘;③皮肤痛或瘙痒。

【操作】向下斜刺0.5~1寸。

16.中庭

【定位】胸剑联合的中点处

【主治】①胸腹胀满,噎嗝,呕吐;②心痛,梅核气。

【操作】平刺0.3~0.5寸。

17.膻中

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嗝,呃逆;②产后乳少,乳痈。

【操作】平刺0.3~0.5寸。

18.玉堂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三肋间隙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闷,胸痛,乳房胀痛;②喉痹,咽肿。

【操作】平刺0.3~0.5寸。

19.紫宫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隙(【主治】咳嗽,气喘,胸痛。

【操作】平刺0.3~0.5寸。

20.华盖

【定位】前正中线上,胸骨角的中点处,平第一肋间隙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喉痹。

【操作】平刺0.3~0.5寸。

21.璇玑

(Xuánjī,RN

21)

【定位】前正中线上,胸骨柄的中央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

【操作】平刺0.3~0.5寸。

22.天突

【定位】仰靠位,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①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②暴瘖,瘿气,梅核气,噎嗝。

【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23.廉泉

【定位】微靠位,在喉结上方,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

【主治】①舌强不语,暴瘖,喉痹,吞咽困难;②舌缓流涎,舌下肿痛,口舌生疮。

【操作】向舌根斜刺0.5~0.8寸。

24.承浆

【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①口歪,齿龈肿痛,流涎;②暴瘖,癫狂。

【操作】斜刺0.3~0.5寸。

常用奇穴

一、头颈部穴

1.四神聪

[定位]

在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主治]

①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②目疾。

[操作]

平刺0.5~0.8寸;可灸。

2.鱼腰

[定位]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

①眉棱骨痛;②眼睑瞤动、眼睑下垂、目赤肿痛、目翳;③口眼喎斜。

[操作]

平刺0.3~0.5寸。

3.上明

[定位]

在额部,眉弓中点,眶上缘下

[主治]

目疾。

[操作]

轻压眼球向下,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

4.太阳

[定位]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

①头痛;②目疾;③面瘫。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5.耳尖

[定位]

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

①目疾;②头痛;③咽喉肿痛。

[操作]

直刺0.1~0.2寸;可灸。

6.球后

[定位]

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主治]

目疾。

[操作]

轻压眼球向上,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

7.上迎香

[定位]

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主治]

鼻渊、鼻部疮疖。

[操作]

向内上方平刺0.3~0.5寸。

8.内迎香

[定位]

在鼻孔内,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的粘膜上

[主治]

①目赤肿痛、热病、中暑;②鼻疾、喉痹;③眩晕。

[操作]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9.夹承浆

[定位]

在面部,承浆穴旁开1寸处

[主治]

齿龈肿痛、口喎。

[操作]

斜刺或平刺0.3~0.5寸。

10.金津、玉液

[定位]

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主治]

①口疮、舌强、舌肿;②呕吐、消渴。

[操作]

点刺出血。

11.牵正

[定位]

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

[主治]

口喎、口疮。

[操作]

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

12.翳明

[定位]

在项部,当翳风后1寸

[主治]

①头痛、眩晕、失眠;②目疾、耳鸣。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13.安眠

[定位]

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

①失眠、头痛、眩晕;②心悸;③癫狂。

[操作]

直刺0.8~1.2寸;可灸。

二、胸腹部穴

1.子宫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

阴挺;②月经不调、痛经、崩漏;③不孕。

[操作]

直刺0.8~1.2寸。

2.三角灸

[定位]

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

[主治]

疝气、腹痛。

[操作]

艾炷灸5~7壮。

三、背部穴

1.定喘

[定位]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

①哮喘、咳嗽;②肩背痛、落枕。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2.夹脊

[定位]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主治]

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操作]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3.胃脘下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胃痛、腹痛、胸胁痛;②消渴。

[操作]

斜刺0.3~0.5寸;可灸。

4.腰眼

[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主治]

腰痛;②月经不调、带下;③虚劳。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5.十七椎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

[主治]

腰腿痛、下肢瘫痪;②崩漏、月经不调;③小便不利。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7.腰奇

[定位]

在骶部,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

[主治]

①癫痫、头痛、失眠;②便秘。

[操作]

向上平刺1~1.5寸;可灸。

四、上肢穴

1.肩前

[定位]

在肩部,正坐垂臂,当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

肩臂痛、臂不能举。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2.肘尖

[定位]

在肘后部,屈肘当尺骨鹰嘴的尖端

[主治]

①瘰疬;②痈疽;③肠痈。

[操作]

艾炷灸7~15壮。

3.二白

[定位]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1穴,一臂2穴,左右两臂共4穴

[主治]

痔疾、脱肛;②前臂痛、胸肋痛。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4.中魁

[定位]

在中指背侧近侧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握拳取穴。

[主治]

噎膈、呕吐、食欲不振、呃逆。

[操作]

针刺0.2~0.3寸;艾炷灸5~7壮。

5.腰痛点

[定位]

在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及第4、第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穴,左右共4穴

[主治]

急性腰扭伤。

[操作]

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5~0.8寸;可灸。

6.落枕穴

[定位]

在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主治]

①落枕、手臂痛;②胃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7.外劳宫

[定位]

左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指寸)

[主治]

①落枕、手臂肿痛;②脐风。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8.八邪

[定位]

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至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主治]

①手背肿痛、手指麻木;②烦热、目痛;③毒蛇咬伤。

[操作]

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9.四缝

[定位]

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

[主治]

①小儿疳积;②百日咳。

[操作]

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色透明粘液。

10.十宣

[定位]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主治]

①昏迷;②癫痫;③高热、咽喉肿痛。

[操作]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五、下肢穴

1.环中

[定位]

在臀部,环跳穴与腰俞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

坐骨神经痛、腰痛、腿痛。

[操作]

直刺2~3寸;可灸。

2.百虫窝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即血海上1寸

[主治]

①虫积;②风湿痒疹、下部生疮。

[操作]

直刺1.5~2寸;可灸。

3.鹤顶

[定位]

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主治]

膝痛、足胫无力、瘫痪。

[操作]

直刺0.8~1寸;可灸。

4.膝眼

[定位]

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主治]

①膝痛、腿痛;②脚气。

[操作]

向膝中斜刺0.5~1寸,或透刺对侧膝眼;可灸。

5.胆囊

[定位]

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陵泉)直下2寸

[主治]

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②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2寸;可灸。

6.阑尾

[定位]

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主治]

①急慢性阑尾炎;②消化不良;③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5~2寸;可灸。

7.内踝尖

[定位]

在足内侧面,内踝凸起处

[主治]

①牙痛、乳蛾;②小儿不语;③霍乱;④转筋。

[操作]

常用灸法。

8.外踝尖

[定位]

在足外侧面,外踝凸起处

[主治]

①脚趾拘急、踝关节肿痛;②脚气;③牙痛。

[操作]

常用灸法。

9.八风

[定位]

在足背侧,第1至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足4穴,左右共8穴

[主治]

①足跗肿痛、趾痛;②毒蛇咬伤;③脚气。

[操作]

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END

下载针灸全部经络穴位总结(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针灸全部经络穴位总结(完整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针灸穴位总结

    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 中府→少商 主治概要: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11穴,左右22穴)尺泽 孔最 列缺 太渊 鱼际 少商 1.尺泽合穴 [定位] 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核80个针灸穴位总结

    20130419整理考研者1 手太阴肺经穴: 尺泽 孔最 列缺 鱼际 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穴: 商阳 合谷 手三里 曲池 肩髃 迎香 足阳明胃经: 地仓 下关 头维 天枢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条口 丰......

    2016年中医考研--针灸穴位总结(精化基础复习版本)(精)

    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 中府→少商 主治概要: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 11穴,左右 22穴 尺泽 孔最 列缺 太渊 鱼际 少商 1. 尺泽 合穴 [......

    针灸总结

    头痛(1)外感头痛治法 祛风通络,止痛。以督脉及手太阴经、足少阳穴为主。主穴 列缺 百会 太阳 风池 配穴 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

    经络美容知识点总结

    膀胱经美容原理及应用: 1、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眼睛:视力(近视、老花、疲劳),黑眼圈,眼袋 面部:调理局部气血,用于面部美容保健及疾病的调治。如面色不华、皮肤油腻或干燥,皮肤过敏,痤......

    经络馆学习总结

    经络馆学习总结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来经络馆将近一月。这些日子,承蒙法云师兄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同时感恩明果师兄和杨群师兄在我的学习中耐心的指导,和生活上细心的照顾,不知几......

    《筋膜学说解读中医经络实质及针灸作用机制》

    筋膜学说解读中医经络实质及针灸作用机制筋膜学是近年来由我国学者原林教授提出的新学说。该学说理论源于对筋膜的发育生物学溯源,并受中国传统医学中针灸经络理论及其现代生......

    常用穴位功效总结(合集)

    常用穴位功效总结 尺泽喘咳痛肋胸,列缺头痛咽肿宁, 合谷面口鼻齿患,曲池肩臂痛必松, 肩禺臂痛无力举,迎香鼻塞即时通, 地仓口歪不能语,颊车齿痛与中风, 下关耳鸣上牙痛,天枢泻痛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