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最近在看美国安迪生著有一书,书名即为《态度决定一切》,很受启迪。所谓职业,涵盖专业与敬业的内容,要有一副做事的样子,要不满足于现状,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要有自律性,要有主动性,要有原则性;职业化,即在任何场合,处理任何事情,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谈吐,都要随时随地体现一个职场女性的气质。这个年代说爱岗敬业很不容易。如果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和基础。爱岗敬业,简单地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再说白一点,就是忠诚、热爱、学习、钻研、精通。看起来很简单的几个字做起来却很难。因为爱岗敬业,最生动的体现,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实施,就是要在日复一日的平常工作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然后能够坚持到最后。坚持,是爱岗敬业中很难的特质,它需要忠诚作铺垫,更需要热爱作底蕴。那么,即使刻苦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具备了更丰富的业务素质,甚至达到登峰至极的境界,如果没有一颗爱岗敬业的心,没有一颗准备坚持到底的信心,那么,再好的人才,也不能为单位做出积极的贡献。这一点,在我们目前改革的时期,尤其重要。与单位共患难,共奋进,不抛弃,不放弃,应该是爱岗敬业的中心内容。我想: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爱岗敬业,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增强职业意识,深化职业角色,遵守职业规范,重视工作技能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通过具体复杂的工作,培养自己的职业情感,做到学、做结合,知、行统一。经常反省自己的工作,学习自己周围的榜样。把职业道德的修养和知识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用以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
第二篇: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爱岗与敬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
如何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呢?
爱岗敬业作为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要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一生一世的坚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必须要学会处理好现实生活与理想期望的平衡关系。一个人对工作岗位的需求是随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是多样性的,是不断变化的。某一个时期可能对某一个工作岗位感到比较满意,但随时事的变迁,其满意度就将会不断的发生着新的变化,现实与期望随时随地都会处在不平衡状态。所以说,要做到爱岗敬业,就必须要学会调整和处理好自己的理想期望与现实工作及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权衡,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对待工作,找准自己的定位,切实立足本职,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
俗话说,“人往处高走,水往低处流”。人有不同的需求,社会有不同的分工。一座城市,上要有市长,下要有清洁工。想当市长的人比想当清洁工的人多。但实际上是,一座城市里,只有一个市长,而清洁工却有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还是当清洁工的多。无论是心甘情愿的,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只要当了市长应该把自己负责的城市管好;当了清洁工,就应该尽心尽力地把自己负责的卫生区打扫好,保持好。这就是职业道德对每个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叫“干一行”,“爱一行”。从个人角度来讲,自己的成长进步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并不是说自己认为自己适合什么岗位,就想干什么岗位,社会对从业人员也是有着选择权的。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从业人员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也能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合适人选。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为更好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了条件。所以,现在提倡的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并不是要求人们终身只能干“一”行,爱“一”行,也不排斥人的全面发展。它要求工作者通过本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做到全面发展,不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成为多面手。我们不能把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片面地理解为绝对地、终身地只能从事某个职业。而是选定一行就应该爱一行。合理的人才流动,双向选择可以增强人们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意识,促使大多数人更加自觉地忠于职守,更加爱岗敬业。实行双向选择,开展人才的合理流动,使用人单位有用人的自主权,可以择优录用,实现劳动力、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劳动者又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和爱好选择职业,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所强调的爱岗敬业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第三篇: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爱岗敬业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随时代的变迁,人们不断给它赋予了新的内涵。美国吉姆.柯林斯的《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把“敬业”作为了第一项修炼项目,说明了虽然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都是相通的。敬业精神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什么是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属于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主要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爱岗敬业,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尊重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履行自己岗位职责。这是社会对每个社会成员个体的普遍性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爱岗与敬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敬业的基本意思就是恪尽职守,大致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敬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引以为自豪;二是深入钻研探讨,力求精益求精。
为什么要爱岗敬业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从个生存和发展空间上看,爱岗敬业是人类生存本能的的需要。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必要的环境空间和必要的展示平台。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就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环境空间和展示平台。所以,一个人有了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就应该加倍的珍惜它,加倍的利用好它。每个人现实拥有的工作岗位,要让都每个人都感到很满意是绝对不现实的。其满意与不满意都是相对的。另一方面从一个工作岗位的客观存在上看,爱岗敬业也是人类社会化分工和发展的需要。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发展越高,社会化分工就越细,对从事工作的人员素质就要求越高。就一座城市来说,没有人当市长是不行的;同样,如果没有人去扫地、清除垃圾也是不行的。各行各业都要有人去干,都要有明确的职业工作标准去把工作干好。所以,爱岗敬业不仅能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能满足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敬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业就必须敬业,敬业才能更好地从业。如何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呢?
爱岗敬业作为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要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一生一世的坚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必须要学会处理好现实生活与理想期望的平衡关系。一个人对工作岗位的需求是随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是多样性的,是不断变化的。某一个时期可能对某一个工作岗位感到比较满意,但随时事的变迁,其满意度就将会不断的发生着新的变化,现实与期望随时随地都会处在不平衡状态。所以说,要做到爱岗敬业,就必须要学会调整和处理好自己的理想期望与现实工作及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权衡,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对待工作,找准自己的定位,切实立足本职,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
俗话说,“人往处高走,水往低处流”。人有不同的需求,社会有不同的分工。一座城市,上要有市长,下要有清洁工。想当市长的人比想当清洁工的人多。但实际上是,一座城市里,只有一个市长,而清洁工却有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还是当清洁工的多。无论是心甘情愿的,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只要当了市长应该把自己负责的城市管好;当了清洁工,就应该尽心尽力地把自己负责的卫生区打扫好,保持好。这就是职业道德对每个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叫“干一行”,“爱一行”。从个人角度来讲,自己的成长进步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并不是说自己认为自己适合什么岗位,就想干什么岗位,社会对从业人员也是有着选择权的。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从业人员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也能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合适人选。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为更好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了条件。所以,现在提倡的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并不是要求人们终身只能干“一”行,爱“一”行,也不排斥人的全面发展。它要求工作者通过本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做到全面发展,不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成为多面手。我们不能把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片面地理解为绝对地、终身地只能从事某个职业。而是选定一行就应该爱一行。合理的人才流动,双向选择可以增强人们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意识,促使大多数人更加自觉地忠于职守,更加爱岗敬业。实行双向选择,开展人才的合理流动,使用人单位有用人的自主权,可以择优录用,实现劳动力、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劳动者又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和爱好选择职业,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所强调的爱岗敬业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其次,必须要学会把握好现实生活与实现理想的内在联系。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为从业人员提供了个人发展的选择机会和空间,但从业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也是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用人单位往往愿意录用哪些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人,哪些干一行,专一行的人。有爱岗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人,才能称的上是人才。是人才的人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理想和期望。如果是“干一行,厌一行”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见异思迁,不但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会给工作带来损失,失去很多成长进步的机会。理想与现实有着辩证内在联系。理想和现实虽然是一
对矛盾,但理想是来源于现实的,是对现实的某种反映。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不能实现为现实的理想或背离现实的理想都是毫无意义的理想。只有善于珍惜现实的人,才有可能抓住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个人的理想实现是与个人的现实努力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存与就业压力都非常大,只有立足本职,干一行专一行,凭过硬的技术,才有可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再次,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找到自己理想职业的人必定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必须要勇敢的面对现实,从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自觉不自觉地从事社会所需要的而不是自己内心十分愿意干的工作。在此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甚至差距非常大的种情况下,要做到安心本职工作,就非常需要由敬业奉献精神来给我们做精神支柱。工作顺心时容易激发我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工作不顺心时更需要有敬业奉献精神来做我们的精神支柱。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以理想来否定现实,也不能以现实来否定理想。有的人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有的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但时间长了就不以为然,甚至有可能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对理想失去信心和热情,产生了“告别理想”、“告别崇高”,热衷于“实惠”,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做从业态度和人生态度。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奉献是伟大的。面对现实,挑战自我,奉献社会,应该说是大多数人的现实选择。奉献精神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需要必要的敬业奉献精神。如果一个从业人员,没有敬业奉献精神,就不可能被社会所容纳,更不可能会有自己选择职业岗位的机会。所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挑战自我,奉献社会,是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必须要做到的基本要求。
第四篇: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爱岗敬业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随时代的变迁,人们不断给它赋予了新的内涵。美国吉姆.柯林斯的《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把“敬业”作为了第一项修炼项目,说明了虽然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都是相通的。敬业精神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什么是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属于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主要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爱岗敬业,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尊重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履行自己岗位职责。这是社会对每个社会成员个体的普遍性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爱岗与敬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敬业的基本意思就是恪尽职守,大致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敬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能引以为荣,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感到自豪;二是深入钻研探讨,力求精益求精,感觉到自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全身心的投入与追求。
为什么要爱岗敬业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从个生存和发展空间上看,爱岗敬业是人类生存本能的的需要。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必要的环境空间和必要的展示平台。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就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环境空间和展示平台。所以,一个人有了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就应该加倍的珍惜它,加倍的利用好它。每个人现实拥有的工作岗位,要让都每个人都感到很满意是绝对不现实的。其满意与不满意都
1是相对的。另一方面从一个工作岗位的客观存在上看,爱岗敬业也是人类社会化分工和发展的需要。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发展越高,社会化分工就越细,对从事工作的人员素质就要求越高。就一座城市来说,没有人当市长是不行的;同样,如果没有人去扫地、清除垃圾也是不行的。各行各业都要有人去干,都要有明确的职业工作标准去把工作干好。所以,爱岗敬业不仅能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能满足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敬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业就必须敬业,敬业才能更好地从业。
如何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呢?
爱岗敬业作为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要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爱岗敬业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精神上讲的理想信念因素,另一方面是从物质上讲的薪水待遇因素。个人职业与个人理想方向一致或距离越近,人们追求的积极性也就越高,爱岗敬业的热情也就越高。反之,当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个人的理想方向不一致或相反时,从业而是单纯地为了解决个人生饥问题,精神因素就失去了主导作用。在此情况下,单纯地从精神上谈爱岗敬业已没有多大意义。个人职业与个人的理想方向不一致或相反时,能够稳定人心的将是物质的引诱。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转化为精神。薪水待遇的诱惑作用也能在一定时间内发挥着重要稳定的作用。
从职业道德角度上讲,要坚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必须要学会处理好现实生活与理想期望的平衡关系。一个人对工作岗位的需求是随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是多样性的,是不断变化的。某一个时期可能对某一个工作岗位感到比较满意,但随时事的变迁,其满意度就将会不断的发生着新的变化,现实与期望随时随地都会处在不平衡状态。所以说,要做到爱岗敬业,就必须要学会调整和处理好自己的理想期望与现实工作及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权衡,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对待工作,找准自己的定位,切实立足本职,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
俗话说,“人往处高走,水往低处流”。人有不同的需求,社会有不同的分工。一座城市,上要有市长,下要有清洁工。想当市长的人比想当清洁工的人多。但实际上是,一座城市里,只有一个市长,而清洁工却有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还是当清洁工的多。无论是心甘情愿的,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只要当了市长应该把自己负责的城市管好;当了清洁工,就应该尽心尽力地把自己负责的卫生区打扫好,保持好。这就是职业道德对每个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叫“干一行”,“爱一行”。从个人角度来讲,自己的成长进步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并不是说自己认为自己适合什么岗位,就想干什么岗位,社会对从业人员也是有着选择权的。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从业人员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也能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合适人选。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为更好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了条件。所以,现在提倡的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并不是要求人们终身只能干“一”行,爱“一”行,也不排斥人的全面发展。它要求工作者通过本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做到全面发展,不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成为多面手。我们不能把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片面地理解为绝对地、终身地只能从事某个职业。而是选定一行就应该爱一行。合理的人才流动,双向选择可以增强人们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意识,促使大多数人更加自觉地忠于职守,更加爱岗敬业。实行双向选择,开展人才的合理流动,使用人单位有用人的自主权,可以择优录用,实现劳动力、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劳动者又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和爱好选择职业,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所强调的爱岗敬业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其次,必须要学会把握好现实生活与实现理想的内在联系。要立足于足下,兼顾好长远发展。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为从业人员提供了个人发展的选择机会和空间,但从业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也是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用人单位往往愿
意录用哪些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人,哪些干一行,钻一行的人。有爱岗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人,才能称的上是人才。是人才的人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理想和期望。如果是“干一行,厌一行”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见异思迁,不但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会给工作带来损失,失去很多成长进步的机会。理想与现实有着辩证的内在联系。理想和现实虽然是一对矛盾,但理想是来源于现实的,是对现实的某种反映。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不能实现为现实的理想或背离现实的理想都是毫无意义的理想。只有善于珍惜现实的人,才有可能抓住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个人理想的实现是与个人的现实努力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存与就业压力都非常大,立足本职,干一行,钻一行,坚持岗位成才,凭过硬的技术,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是最有效奋斗途径。至于其它途径也是建立在一个人的现实实力上的。如果一个人技术不精,能力不强,再不珍惜现有岗位,既使有很多个人发展机会,也会与已擦肩而过,错失良机,终生无缘。把握好现实生活与实现理想的内在联系,就是要干一行,钻一行,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立于足下,兼顾长远,有了机会再发展。
从物质需要角度上讲,物质生活需要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人类的物质生活需求是受社会发展制约的,是有限的。而人们在物质生活上的追求是无限的,其满足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供给,无限的需求将永远伴随着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物质可以满足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但无法满足人们无止境的物质欲望。人们对物质的满足是相对的,是暂时的。物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精神,但真正能够解决敬业问题的还是要靠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当人们在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方面得到基本满足的之后,还是要通过培养自己的敬业奉献精神,来调解激励自己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以健康的生活状态面对人生。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找到自己理想职业的人
必定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必须要勇敢的面对现实,从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自觉不自觉地从事着社会所需要的而不是自己内心十分愿意干的工作。在此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甚至差距非常大的种情况下,要做到安心本职工作,就非常需要由敬业奉献精神来给我们做精神支柱。工作顺心时容易激发我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工作不顺心时更需要有敬业奉献精神来做我们的精神支柱。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以理想来否定现实,也不能以现实来否定理想。有的人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有的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但时间长了就不以为然,甚至有可能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对理想失去信心和热情,产生了“告别理想”、“告别崇高”,热衷于“实惠”,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做从业态度和人生态度。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奉献是伟大的。面对现实,挑战自我,奉献社会,应该说是大多数人的现实选择。奉献精神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需要必要的敬业奉献精神。如果一个从业人员,没有敬业奉献精神,就不可能被社会所容纳,更不可能会有自己选择职业岗位的机会。所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挑战自我,奉献社会,是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必须要做到的基本要求。
第五篇:爱岗敬业是一种职业道德.修改稿doc
爱岗敬业以立身无私奉献以提升
爱岗敬业是一种职业道德,无私奉献是一种人格魅力。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爱岗敬业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只有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工作才能获得大家的肯定与信任。教育“无我”的精髓在于无私奉献,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在知识的海洋中劈波斩浪是毕生的使命。我们以爱岗敬业撑起远航的风帆,以无私奉献作为永恒的动力——责任艰巨、任重道远——一路上,有过扬帆起航时的热忱与豪情、有过风雨骤来时的动摇与退却、有过风平浪静时的欢喜与惬意、有过漫漫征途的寂寞与煎熬、也有过身为人子的愧疚与歉意——可我们清楚我们赤热的、年轻的心需要在风雨中锤炼,只有反思与自勉才能前行,只有沉着与坚定才能处变不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昨日我们在求学路上以它自勉奋进,今天在教育工作岗位上要以它自勉育人,只有我们的“勤”与“苦”,才能引领孩子们走向书山,架舟学海。昔日的文人墨客或游历于山岭,或荡舟于江湖,其乐融融、心旷神怡,这就是超脱、淡定的心态,我们如果能以这种心态去工作,视教育如游历山岭、荡舟江湖,“爱岗敬业”自然是水到渠成。
教书育人犹如游历之迈步、荡舟之划桨——是我们最寻常的工作。教书我们做到了爱岗敬业,可育人做的并不到。古人云:“有德有才为圣人,有德无才为君子,有才无德为小人,无德无才为废人”,古人尚且明白育人胜于教书的道理,更何况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的我们!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我们的学生纵然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对社会的发展只会是有害而无益。因此我们的爱岗敬业不仅要体现在教书上,更要体现在育人上。在工作中,不但要提高自身的认识,还要努力创设育人的氛围,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使育人社会化、多元化。
无私奉献作为一种人格魅力,与“爱岗敬业”密不可分,无私奉献是爱岗敬业的升华,它将工作与精神贯通融合,使工作的价值得以最大化。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足以谈“无私奉献”,只有以“公心”为圆心,以专业技能为半径,才能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圆画的更大。
工作使我们容颜变得沧桑、言语变得啰嗦。在家长的不解与辱骂中,我们想呐喊、想愤怒、想宣泄,可理智告诉我们要忍耐,不能夹杂个人的情感——因为我们的使命是在为社会教育孩子、培养人才,不是为哪个家长教育孩子。社会需要文明,人类需要和平,教育的精神是无私、是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态度,人生的价值不是我能拥有什么,而是我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我们的工作是百年大计,无私奉献才能引领精神导向,我们的形象是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才能代代相传不熄。
总之,爱岗敬业才能立身,无私奉献才能提升。只有正视自己的工作,生命的价值才能得以升华。待到古稀之年,再回首昔日的时光,才不会有碌碌无为的遗憾与感叹,只有生命价值的充实与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