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火炬物流配送中心工程
厦门火炬物流配送中心工程
班
前
安
全
活
动
记
录
班组名称:
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火炬物流配送中心项目部
第二篇: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工作报告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工作报告
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管委会2010年的工作情况及高新区“十一五”建设和发展主要成效、“十二五”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工作及管委会2011年工作安排作报告。
第一部份:2010年工作情况
2010年,高新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视察福建、厦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按照中央、省、市的重要部署,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主题,认真融入“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在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上加快发展。
一、经济运行呈良好态势,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地位凸显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98.51亿元,同比增长390亿元,增长42.8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5%,成为福建省首个工业产值上千亿元的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43亿元,增长77.96%;地区生产总值272.94亿元,增长42.16%;出口创汇113.1亿美元,增长40.71%;合同利用外资2.82亿美元,增长24.97%;实际利用外资2.77亿美元,增长4.92%;合同利用内资23.69亿元,增长123.48%;财政总收入28.26亿元,增长36.6%;区级财政收入9.8亿元,增长40.01%。
高新区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全市培育十三条百亿产业链、产业集群中积极作为,参与培育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平板显示、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等产业链,园区企业戴尔、友达、宸鸿、景智、冠捷等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尤其一批平板显示产业龙头企业产值增势强劲,为全市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平板显示产值上500亿元作出重要贡献。戴尔(中国)、华侨电子和宸鸿科技分列 “厦门制造业企业十强”排行榜第1位、第8位第10位。全市4家100亿企业高新区拥有3家,分别是戴尔(中国)、友达和宸鸿。
二、积极拓展空间,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促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积极谋划能承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平台搭建。积极参与全市经济结调整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服务我市岛内外一体化、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为目的,积极推进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域——厦门科技创新园规划和建设,按照“四高”的要求,谋划该区域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打造低碳示范区。目前,科技创新园的规划编制、征地拆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已经启动,核心区3#、4#楼正加快装修以便投入使用。进一步做好火炬(翔安)产业区的发展规划,按照园区配套更齐全,利于企业入驻生产,科学安排项目的用地,以加强成片规模效应。火炬创业广场主体已进入二次装修阶段,创业园三期主体已封顶,东部孵化园正抓紧装修。
成功吸引一批对产业发展有极大带动和促进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审批入区企业419家,企业总数达2168家,全年新增规上企业29家。其中有核心技术生产节点、龙头企业,也有上下游配套企业、关联产业链企业。有一批央企、跨国公司、台资企业新投项目或增资扩产:中航深圳及厦门公司与我市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共同投资70亿元建设第5.5代低温多晶硅TFT-LCD及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建成后年产值可达60多亿元。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亿冠晶(福建)光电有限公司共同投资4.9亿美元的“开发晶”LED项目落户高新区。宸鸿三期实现年初动工当年投产收益,四期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投资2亿美元的五期项目在产业区开工建设。戴尔继续在厦门扩大投资和发展新业务。施耐德将其中压中国总部放在高新区。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与中广核集团签署协议联手进行核级中压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向核电配电设备市场发起进攻。ABB低压将在产业区新建厂房,打造生产、研发、销售、出口一条龙的ABB低压产品产业链的总部基地。中兴软创在火炬高新区独资成立厦门中兴软创软件有限公司,建设中兴软创重要厦门研发基地。中国动漫集团制作运营公司入驻高新区。
三、更高站位,促进自主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积极争取科技部批准同意厦门火炬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厦门火炬高新区建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内涵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规划方案也已通过了科技部火炬中心委托的专家论证,获得试点批复。二是进一步提供发展支撑平台和财政扶持资金。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授牌,LED检测中心投入使用,着手与台湾国际认证机构合作建立LED和光电产品出口国际认证平台。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市财政扶持资金共8000多万元。园区有5家企业上榜“2010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三是进一步实施吸引高层次人才的“515”工程。加大力度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已成功引进17位高层次人才在高新区投资项目建设,其中汽车EPS电子助力转向系统项目和微型旋转压电马达项目被选为“618”高新区参展项目,产生很好的反响。高新区入选2010年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8名,入选2010年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1个,入选省软件杰出人才也有4人。四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利用取得新进展。三五互联、易联众、三维丝、乾照光电等五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科华恒盛登陆中小板,已累计募集资金30.35亿元,占全市募集资金的83.33%。全年上市企业数占全省66%,占全市83%。三五互联成为福建省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宸鸿科技登陆台湾股市成为台湾史上单日涨幅最大的股票。积极引导企业股改,区内上市后备企业已超过30家。着力“新三板试点”工作,目前已有10家企业签订在新三板挂牌协议,有6家企业完成券商内核。风投创投事业取得新成效,市区财政安排上亿元资金设立厦门科技创业投资机构,带动社会资本,为企业自主创新予以支持。与深创投等合作,设立红土创业投资基金,利用双方创投力量,开展投融资服务。
四、产业区景观和配套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一是实施绿化美化工作。区财政投入4000万元在园区道路、重要部位加强多层次绿化景观建设,提升了园区品位,同时加强产业区临时摊点的引导,加强对违章建筑的处理和管理。火炬(翔安)产业区被评为我市“绿色开发区”。二是加强生产设施配套。继续完善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的设施配套,积极创新业务模式,为园区友达、冠捷等企业提供仓储、关务、物流配送服务,运营成效显著,业绩考评进入全国同业17家前三名,得到海关总署的通报表扬。着手建设非保税物流中心,以满足产业区日益突出的物流仓储需求。三是继续完善住宿、交通、食堂、文化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启用二期通用厂房配套公寓,开办通用厂房三期员工食堂,与市图书馆共建阅览室和投影室,增加两路公交车入园。
五、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企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加强与国、地税、工商等部门沟通互动,做好园区企业税务管征关系调整工作,有效扩大了税源。积极协调落实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年共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7.98亿元,有力充实了高新区财力,为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夯实基础。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全年累计拨付企业技改项目财政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财政扶持、人才扶持及创新基金等各项扶持资金约1.06亿元。组织财税联席单位深入企业调研,加强与高新区重点企业的沟通联系。
六、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建设和谐高新区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服务高新区发展。坚持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促进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提升观念,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自主创新、企业服务等方面创先争优,为全面完成高新区“十一五”规划任务和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贡献力量。加强干部培养与调配工作,调整充实部分委属单位领导班子。开展推优评先工作,推荐获得市级以上先进个人表彰3人次、先进集体7次,市直各系统先进个人6人次、先进集体5次,其中省部级先进集体表彰1次。
狠抓党风廉政,深入反腐倡廉。以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重点,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和勤政廉政意识。重点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督,充分发挥廉政监督员作用,确保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抓好非公党建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开展“百日集中组建”活动为契机,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基层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覆盖面。抓好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举办两次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网上党校培训班,共有24名入党积极分子结业。
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构建和谐园区。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管委会系统形成争创文明单位的浓厚氛围。管委会顺利通过了2008—2009市级文明单位复查,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并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软投公司加入市级文明单位行列,创业中心和招商中心保持市直机关文明单位称号,火炬集团和财政服务中心即将加入市直机关文明单位行列。
加强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活动,积极推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我省率先启动创建“安全工业园区”。成立洪塘片区保卫组,加强园区安全保卫工作。注重事前排查预测,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保持高新区安全稳定。
第二部份:“十一五”建设和发展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厦门火炬高新区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提升国家级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创新要素聚集,进一步将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创新创业等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2008—2009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报告,厦门火炬高新区以84.45分名列全国投资环境竞争力十强高新区的第4位。
五年间,高新区实现工业年总产值增长716亿元,占厦门全市的40%;固定资产投资204.95亿元;吸引国内外投资136.27亿元,其中外资11.17亿美元。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清晰,光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产业招商,高新区在光电显示、计算机及移动通信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光电产业发展最为显著。同时在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取得了新成效。在全市十三条产业链(群)中,高新区三大支柱产业贡献突出。光电显示产业涵盖了光显示、光照明、光电子器件、光通信、光存储、光输入输出及其他光电产品等各个领域,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从2005年的65.58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639.35亿元,已集聚企业150多家,占全市的60%强,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7家。计算机及移动通信设备产业形成了以计算机、手机、数码相机等整机产品为龙头,向基础元器件、配套件、外部设备、IT服务等方向逐步延伸的产业链,全力打造海峡西岸日用电子消费品研发生产基地,年产值已突破500亿元。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进一步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形成以ABB、施耐德等为龙头,同时吸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专业配套能力强、分工协作、富有竞争力的配套企业,行业本地配套率达到60%以上。ABB开关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全国质量奖的企业,同时也成为全国首批向全球作出质量承诺的企业。ABB低压获得福建省质量奖。软件产业在IC设计、动漫游戏及文化创意产业、软件外包和系统集成等全方位铺开发展。生物科技产业以生物工程制药和生物工程农业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构建中国最大规模的神经系统药物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包括钨系列产品、碳素纤维复合材料、膜材料及组件等,发展势头良好。
二、成功实施扩区,提升高新区发展竞争力
经过五年集约利用土地开发建设,火炬高新区由1.17平方公里拓展到13.75平方公里,成功建设高新区最大的综合性园区——火炬(翔安)产业区,把世界第三大、台湾第一大的面板企业友达吸引过来,友达系配套项目不断入驻发展,产业区光电聚集成效明显,为厦门市光电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十一五”期间高新区重要的增长极。作为厦门市“十二五”重要发展区域——厦门科技创新园由火炬管委会推动建设,既是高新区在开发建设中愿为、能为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的表现,也是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有可为的新机遇。目前火炬(翔安)产业区光电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成为光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引进的重点项目中,友达、达运、峻凌、安台科技、冠捷、乐捷等已建成投产。同集园基本完成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科技。园区重点引进的APC、特伦生物等项目已竣工投产。信息光电园已完成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联想、龙净环保、宸鸿科技等重点项目已陆续竣工、投产。软件园二期高新区招商入驻的项目数位居各区前茅,软件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三、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获得多项基地建设、试点资格和认证。继先前获得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厦门国家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厦门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命名,“十一五”期间高新区又获得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电力电器产业基地、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荣誉。其中,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是全国唯一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截止“十一五”末,高新区拥有19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1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各类科技计划专项400项以上。建成6家博士后工作站。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2项。2009-2010年新增各类专利达到500多项,授权各类专利达到260多项。
不断充实和完善孵化、创新平台。通过在技术创新资金的管理使用、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实施、鼓励设立研发机构、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企业专利申请、鼓励发展名牌产品、引进境外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面出台政策和完善措施,营造比较好的投资环境,为园区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已建设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600家。拥有国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试验室、厦门光电检测实验室、厦门市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平台等。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同时鼓励、促进企校(院)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开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推进企校人才互聘及共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及共建实习(训)基地,培养企业急需、适用的各类专业人才。建立北京大学工学院厦门创新创业中心等创业创新载体。
四、形成一套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体制和机制
高新区着力打造一个服务最佳、效率最高的体制创新先行区。在承担厦门重要发展区域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广大干部职工集思广益,强力配合,采取超常规不违规的办法,把一个个项目拿下来,为全市跨越式发展当先锋、打头阵、当主力,展现了团结奋进、创新的精神面貌,并形成了一套作为厦门市新片区建设借鉴的经验。建立了与园区所在行政区联席会议制度以及与相关政府部门良好的协作沟通机制。成立企业服务专门小组,建立政企定期沟通联系制度,为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营造良好的区域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积极为企业提供投资咨询、技术转让、人才交流等各种特色中介服务,并在知识产权、技术创新、项目申报、资金担保、改制上市等方面给予专项扶持。成立福建省首家政府引导的创业投资基金——厦门红土创业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在全省率先推出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工程。成立境外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领导小组和领军人才专家评议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管委会财政出资、以招商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软件投资公司为主的专业服务团队,构建面广专业性强的服务网,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提供高效、便捷、规范、优质的免费服务。
同志们!“十一五”火炬高新区所取得的成就,是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体高新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管委会机关、委属各单位、火炬(翔安)产业区建设指挥部、火炬国税、地税、工商以及驻区海关、国检等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三部份:“十二五”建设和发展主要工作
“十二五”是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建设和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高新区将坚持走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道路,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为新使命,始终当好厦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力,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龙头项目带领、核心技术引领、优势产业高度集聚的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区,成为厦门“两个先行区建设”的示范带动区。
一、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实现“五个翻番” 进一步发挥高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流力量作用,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做大产业规模上狠下功夫,一切有利于产业科学发展,有利于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的政策和措施力求先行先试,努力保持并进一步发挥高新区作为厦门经济发展龙头和率先示范的地位和作用,争取各项经济指标以高于15%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实现“五个翻番”:2015年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力争占有全市50%的比重,出口创汇220亿美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财政收入65亿元,区级收入20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吸引国内外投资150亿元。
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参与厦门市百亿元产值产业链培育,高新区要打造10家百亿元产值企业,拥有3-4个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成1个千亿产业集群。光电显示产业在平板显示和LED两个领域向高端化、集成化发展。围绕触控显示器件产业链和数字视听产业链,引进中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前道玻璃制造及OLED等高附加值项目,积极引进LED芯片、LED封装等新项目,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争取2015年末集聚企业300家,产值超过1500亿元。
计算机及移动通信设备产业以DELL、松下、宸鸿和联想移动为龙头,发挥计算机和新型通信设备、移动通讯和个人移动综合信息设备及消费性网络设备、消费性数码影音设备等行业企业优势,培育体系健全、重点突出、配套合理的消费电子产业集群。争取2015年末集聚150家企业,产值达1000亿元。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在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多个领域打造、提升品牌效应,增强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集聚,打造世界级高质量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2015年产值争取达到200亿元。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生产、高端软件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等方面引进和发展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再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创业板、新三板上市企业。
现代服务业方面,着重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依托科技创新园发展空间,打造海峡西岸最大软件基地和创意城。集中组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创新资本金融区,打造以投融资为主体的区域性创新金融资本中心。
三、积极拓展承载空间,建设厦门火炬高科技走廊
借势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市及“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新区发展优势,形成火炬园、创业园、信息光电园、厦门科技创新园、火炬(翔安)产业区等链接的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完整、具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特征的厦门火炬高科技走廊。
争取拓展十多平方公里发展新空间。在翔安、同安区开展高新区扩区10平方公里工作,以满足产业区日益扩大的吸附力,积极在产业区周边谋划建设新区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拓展区和企业加速成长园区,用于配套承载高成长中小型科技企业、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项目以及光电产业链关键技术配套厂商。以建设厦门科技创新园为契机,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低碳示范园区。同时壮大高新区产业创新驱动力量,积极吸纳企业总部、大型科研机构分支、高校科研院所分部、软件及IC设计等高端研发力量入住园区。
完善园区功能,打造高新区的智能集中区。按照知识型社区的内涵要求提升园区功能定位,集中配套一些包括创新载体、科技地产、人才公寓、休闲交流场馆等在内的项目,形成集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商贸商务、生态休闲、教育培训、人文交流、居住生活于一体的创新型社区,营造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的优越条件,为向国家一流园区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着力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
强化开放创新发展理念,以确保厦门火炬高新区成功建成国家创新型园区目标为要务,更加主动地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与协作,构建具有创新凝聚力和辐射引领作用的两岸创新与交流战略性平台,打造高新技术聚集地,进一步发展品牌经济。
(一)做实国家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发挥两岸科技创新合作枢纽作用。积极跟踪台湾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转移动向,积极创造条件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以国家光电产业集群为阵地,深度对接台湾光电产业转移。依托台湾企业育成中心,大力吸引台湾高层次人才,促进对接两岸科技合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
(二)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引进产业研发机构。充分发挥国家LED检测与认证中心作用,搭建海西半导体照明及光电显示产业国际认证服务平台。积极支持北大、中科院、中国电子集团转化基地在园区发展。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强新产品研发。
(三)鼓励企业设立技术中心,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力争拥有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5家,省级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30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50家;争取新增各类专利3000余件。
(四)发展孵化器和加速器,培育壮大一批企业。沿着新生企业成长路线,结合创业创新需求,依托3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2家专业孵化器,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创业项目,抢占产业战略制高点。大力建设现代企业加速器,帮助 “瞪羚企业”快速扩张。
(五)持续推进创业创新人才工程。建设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持续推进“515”工程,进一步完善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和一揽子保障支撑措施。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项目,吸引优质创业团队;建设“台湾科技人才交流基地”,引进台湾的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建立覆盖吸引落户、事业发展、教育培训、居住生活等全方位的创新人才服务工作体系。
(六)不断完善园区金融资本环境。积极吸引台湾天使资本、风险投资、产业基金、证券服务、科技保险等金融资本机构落户;出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发展种子基金、科技银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信誉担保联盟融资等多种融资渠道,积极利用新三板、创业板对科技型企业扶持。
第四部份:2011年管委会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年,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厦门火炬高新区成立20周年,高新区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我市获得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服务外包试点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围绕高新区“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总结高新区建设和发展20年的经验,进一步融入到“五大战役”之中,大干开局之年,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的开门红。
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实现工业总产值1530亿元,出口创汇133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合同利用内资10亿元;财政总收入32.5亿元,区级财政收入11.27亿元。
着力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抓好项目建设,增强高新区产业发展实力
一是促大项目开工建设。抓好厦门天马5.5代低温多晶硅项目、LED开发晶项目、ABB低压、宸鸿科技等新建扩建项目的动工建设,争取早投产早达产,发挥龙头项目的引领作用。二是继续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突出支柱产业链的引领作用,引进技术创新水平高、附加值高、涵盖关键技术环节、综合实力强的大项目,加快肖特玻璃制造项目的落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一批事关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配套项目,包括著名的央企、跨国公司及台资企业、民营企业。跟踪富士康投资项目,力求早落地。三是抓好配套项目建设。加快迎接高新区成立20周年的重要建设项目火炬创业广场投入使用,抓好创业三期早日建成交付使用。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生产、研发、经营和员工生活、娱乐、交谊的配套设施,建设高新区的城市综合体。
二、积极开展扩区工作
一是着手翔安内厝、同安五显高新区光电产业10平方公里扩充区建设。精心规划内厝光电产业园开发建设。二是建设厦门科技创新园。打造低碳高新技术示范区,提升产业创新实力,吸引产业研发机构、企业总部等入住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新片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及电力设施建设,打通下潭尾南、北片区的联接通道,特别是翔安西路中段,形成初步完善的道路主干网和市政管网。
三、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
一是进一步做好孵化器工作,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加强研究院所带产业研发,强化集成创新孵化。继续以创业中心和软投公司为主力,抓好孵化器和加速器管理服务工作。加快东部孵化园投入使用。积极搭建服务功能强大、服务手段丰富,且能整合配置资源的科技企业加速器,满足快速增长的高成长性企业的服务需求。二是加强服务。以着力增加高新区研发机构、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企业技改资金支持、创新资金、科技重大专项数、驰著名商标及名优产品为出发点,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创新项目申报、人才中介、技术合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专利申报等服务力度;建立企业服务综合性平台——企业服务呼叫中心,试运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继续抓好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继续引进20名领军人才,做好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和服务工作,推动领军人才创业项目顺利开展。
四、进一步完善园区金融资本环境
继续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吸引风险投资、产业基金、证券服务、科技保险等金融资本机构落户园区。在大力发展红土基金的同时,加快搭建厦门科创这一创投、融资平台,成立若干个子基金,形成10亿元的基金规模,更好地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一是利用华夏学院打造风投、创投的资本集聚区。管委会出台政策,吸风投、创投落户高新区,形成百亿基金规模。二是积极抓好火炬高新区进入“新三板”扩容试点工作。三是积极培育并促成更多的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
五、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园区的和谐稳定
一是抓好党建工作。加强机关和委直属单位党建,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服务型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抓好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基层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覆盖面。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探索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抓好干部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三是继续抓好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先争优、服务发展”为主题,创新活动载体,营造良好氛围,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适时宣传和总结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梳理机关内部处室职能,加强委属单位之间互动、协同的工作机制。五是抓好廉政勤政工作。继续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加大防治腐败的力度,提升机关效能,确保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六是深化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厦门市争创第三届文明城市活动。按照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标准,进一步深化文明机关创建活动,提升高新区文明建设水平。群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七是扎实抓好园区的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完成安全目标责任制的任务。
同志们!让我们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为全面完成高新区“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局年开门红努力拼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厦门火炬高新区成立20周年。
第三篇:物流配送中心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为了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本学期末,由学校统一组织到陕西省海星物流配送中心实习,实习时间共计十天,物流配送中心实习报告。在这十天时间里我们主要感官物流业的宏观和微观发展以及主要的物流流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
二:实习要求:
了解物流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依据学习的理论提出自己的意见.了解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流程。
三:实习单位概要:
1.物流配送中心简介:
物流配送中心是社会物流网络中处于主要位置的结点,但不是所有物流结点都能称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必须是具有较大规模的物资集散或转运地点。属于物资集散类型的如大型物资仓库,它主要在物流系统中起调节和缓冲作用,解决供需节奏或批量不平衡的矛盾。又如商业连锁系统的配送中心,主要是为了降低物流系统的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物资输送末端系统效率等,实习报告《物流配送中心实习报告》。属于转运类型如港口码头、空港等,其作用是实现运输方式的转换(海一陆。空一陆)。又如,铁道货车编组站和汽车货运终端站,其作用是将货物重新组合,进人下一阶段的输送。也有一种大规模的仓库群,形成以存储功能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
2.陕西海星物流配送中心介绍:
陕西海星物流配送中心是一个中等规模的物流配送基地,是综合性的物流配送中心。兼有转运和集散功能,也可以扩展至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因此在规划与设计方面可操作性更高。陕西海星物流配送中心主要分为:收货、分货、验货、退货四大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密不可分!陕西海星物流配送中心在选址上也有其独特的一面,之所以选在西安市凤城三路是因其交通方便,西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南止西安绕城高速,濒临西安地铁,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好地段。进出城市方便,便于给各个超市和便利岛供货。提高了海星物流的作业水品!
四:实习感想:
刚到海星物流配送中心,至于物流的概念,仅仅是停留在浅显的书本知识。对于物流的本身感到很神秘,不敢想象现实中的物流业和心目中的物流业有那些不同之处。对于物流,我只是知道它是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但没有想到它的实际操作却没有这么的简单。通过十天的简单了解,使我对于物流配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中国的物流业虽然没有国外发达,但这并代表中国物流业的落后,一些原则性严重的制约了中国物流业信息技术化的发展速度。这一点作为国人的物流人士有着切肤的体会。货物运转速度慢,货差货损率高难以避免,高层货架利用率严重低下。野蛮的装卸态度更是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第四篇: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方案
物流建设中心建设方案
(一)·项目名称: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
项目单位:大连及时雨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建设内容
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建立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
1、建35.7吨位气调式恒温库一座;
2、建蔬菜包装车间14.3平方米;
3、购无公害蔬菜检测仪器1套;
4、建无公害蔬菜化验室4.3平方米;
5、购保鲜物流车辆2台。
(三)、建设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膳食结构也有了很大改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呈现出乐优质化、安全化的消费需求,北京、上海、深圳等许多城市已经需先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将农残超标的蔬菜市场拒市场之外,对蔬菜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更为严格,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已经转向了绿色壁垒,对提高蔬菜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蔬菜生产模式已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民对新兴的特种高档蔬菜、水果、食用菌、鲜花的需求剧增,拉动了各地高科技的推广。为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我公司正全面推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蔬菜产品正在不断优化升级,但还没有建立起无公害蔬菜检测与监控中心,致使没有科学准确的数据来指导蔬菜生产,对外销蔬菜不能进行无公害检测,特别是对我们按照标准化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因没有检测报告和准确的数据,无法确定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标准,在长期的蔬菜外销过程中,我们的无公害蔬菜产品一旦被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不但是外销产品被销毁,而且直接关系到我们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尽快组建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建设是构筑我们蔬菜新优势的关键,是指导菜农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基础,是保证蔬菜质量的根本。
(四)、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优越的自然条件。及时雨无公害蔬菜公司坐落于华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大连市东北部,东经121°、北纬39°,多山地丘陵,海岸线130公里,海域宽阔,地理位置重要,距大连市中心27公里,距机场25公里,距火车站27公里,距沈阳398公里,交通十分方便,为产业转移和市场连动的必经地带,具有承载中心城市要素传输的功能,有利于商品集散、物资交流和技术扩散。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具有较强辐射,拉动广大农村腹地经济的优势,能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的作用。
2、理想的生态环境。该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平均温度10℃、平均降雨量68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64-72%、平均风速3-6m/s、日照时数2600小时、全年无霜期190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种植地块的土壤应土层深厚肥沃,结构性好,有机质含量达2-5%,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要求。按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规定的项目采样和分析方法,经有关单位检验,水质、土壤、空气环境质量均属清洁,符合绿色食品基地水质、土壤、空气环境质量标准,适宜发展A级、AA级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
3、及时雨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的建立,可以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品进行全程监控,这为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和技术保障,确保配送的蔬菜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标准。
(五)、技术方案
方法是将收获的新鲜蔬菜经过检测合格后,进行初加工,剔除残根、老叶、虫伤株,再洗净包装干净的新鲜蔬菜上市销售。此菜的特点是新鲜洁净,消费者购买后可以直接加工食用,十分方便快捷。
1、蔬菜配送中心工程体系示意图
农业园区或其它资源→收购站(检测、验收、分类)→气调仓库→原料处理区(清洗、除杂、去残叶、去黄叶)→有机肥制取调理区(修整、分级、切段、切块、切片、过秤)→净菜上市
理化、卫生、安全检测室、冷藏仓储间→配送、分发中心→发运
2、各环节简要说明 收购站: 任务:业务往来,收菜检斤、付款、信息数据统计存储;技术操作,按企业要求将购进蔬菜分门别类送往不同的出货口。
规模:收购站规模可根据当地情况而定,一般要求使用面积在旺季也能堆放四小时内所接收的产品。
规格:收购站前后设门,前门设业务办公室、磅房、收验室等到厅,尽可能通风良好,有调节冷暖的手段,接收的原料检验合格后,立即送入气调库进行贮藏。气调仓库
气调仓库应设在收购站与生产区附近,贮存过程中应该严格将加工过蔬菜与原料菜区分开。原料处理区
冷却浸泡池:利用机械制冷或融冰法将池内水温降至0℃左右,(对低温过于敏感的蔬菜除外),水池采用12~15米隧道式结构,产品在低压大流量的水中移动,或沉浸在一个可搅动的冷水池内,一般根茎瓜果类适用,叶菜类采用在传送带上冷水喷淋。清洗和分选:经过浸泡冷却后的蔬菜再经过清洗机进一步清洗。分选工艺与清洗同步进行,工人站于分选线两侧,每侧设有水槽式货架通道,上方有水喷淋。分选过程中,将不可食的杂物,残叶、黄叶等次品分别收入在不同的垃圾桶或水槽内,可食的蔬菜送入下一工序。次品送饲料加工间,进行有机肥生产。调理
修整:将清洗消毒后的鲜菜按进一步加工要求进行修整,主要使规格均匀一致。
切制:进行净菜生产时,可将蔬菜按实际品种及规格要求,切制成片状、块状、丝状等不同规格。进行其它产品生产时,则按不同品种要求切制相应规格及形状。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总投资28.5万元人民币。
1、恒温库21.4万元;
2、净菜包装车间1.07万元;
3、无公害蔬菜检测仪器4万元;
4、化验室0.14万;
5、物流车辆1.93万。
资金来源:采取自筹和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办法。
(七)、经济效益分析
1、该配送中心计划每天配送蔬菜1.43吨,每年按360天计算,每年配送514吨,2、成本估算
按年配送蔬菜514吨计,其总成本费用为51.4万元
(八)、结论
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项目是一个极有前途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它不仅可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对我县经济发展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等均产生巨大影响,既宣传了沂南蔬菜,有增加了菜农收益,同时,又经营、丰富、保护好我县组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蔬菜生产效益。
第五篇: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实验报告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物流管理
实验目的:分析企业自建配送中心带给企业的影响指导老师:
开课时间: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实验目的: 分析在当今形势下,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带给企业的影响。
实验内容:
本文选择苏宁电器集团为自建配送中心的企业代表,分析其自建配送中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实验结果:
据浙江苏宁物流负责人介绍,杭州的这个第二代物流基地占地50亩,其中纯仓储面积约1万平方米,总投资达数千万元。
据专家介绍,这种现代化管理模式将使苏宁物流体系运作效率的几个指标发生以下变化:多层立体机械库货架将使相同仓储面积下库存数量相比传统库存方式提高一倍;自动作业机械的使用将使装卸货效率提高三倍左右;标准化操作将使坏机率削减90%;WMS库存管理系统对机械操作的自动管理将使进货和出货的差错率几乎为零;信息管理下的配送车辆将使反应和送货能力大大提高,而与此同时物流工作人员数量则将减少2/3以上。“按目前来看,第二代物流基地的启用,可以减少苏宁至少一半左右的物流成本。”该专家测算。
据苏宁电器总裁孙卫民介绍,目前家电行业存在的大量服务问题都是由于基础投入不足、服务平台偏弱造成的。延时送货、安装困难、重复维修等问题不能仅从端正服务人员的态度上来简单解决,必须要有服务的物质条件。
以苏宁电器目前的发展为例,每年发生1500万人次的销售、1000万人次的配送、2000万人次的售后作业、5000万人次的客户回访、500万人次的电话受理,这么大的服务业务量,没有充足的硬件服务平台支持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包括第二代物流基地在内的苏宁5315服务工程计划将打造这样一个足以支持苏宁全国服务需求量的硬件平台。
由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关于物流配送链的建设,苏宁向来非常重视。在创业之初,苏宁在企业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仍旧投入相当资金建立了在当时颇为超前的物流中心。经过10多年的磨练和积累,如今的苏宁不但拥有着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而且已有
40多个物流配送中心,其中还有一个占地40亩的中央立体式的配送中心。由此可见,配送中心在苏宁的运行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苏宁电器一边忙于圈地扩张,另一面也加紧物流配送链的建设。苏宁电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次苏宁选择南京、北京和杭州三地作为一期投资地点,主要考虑到销售额和地缘因素,对三地的投资额度基本均等。而北京物流中心的选址初步意向定在通州,整个中心占地60亩,库存面积近4万平方米。该物流中心建成后,将辐射东北、山西和京津冀地区。目前,该物流中心不日即将开工建设。自此,苏宁电器商品的物流配送彻底告别租赁时代。因此,苏宁能够有效、安全、准确、及时地实现物流配送,从而适应企业快速扩张的步伐。
按照以前的规划,苏宁几乎在每个地级市都有一个分公司,一个物流基地。但是各分公司的平台不统一,各自为政,相互流通困难,无论商品好卖与否,仓库都得存上一部分。有些商品在不发达地区仓库内甚至放上半年。这使得苏宁大量的资金堆在了仓库,甚至直接导致了苏宁在一些二三级城市亏损,致使苏宁在全国地级市扩张的步伐减缓。为了打破这种地域和部门分散的困局,苏宁就开始着手物流系统的改造。一直以沃尔玛为追赶目标的苏宁首先想到的就是“高科技武装”。但是,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系统,几经周折后才谨慎地选择了SAP/ERP,构建同一平台。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库存堆积的问题。
苏宁以财务为中心,将营销、物流和采购等统一在一个平台之下,以前以业务为中心,各部门都有一笔账,如果账涉及两个部门就很难扯清。而以财务为中心,统一了平台,物品在部门之间流动根本不用做手工账,各种信息能一目了然销售信息能通过系统实时传送到仓库。同时,操作工人不用等订单汇总后再装车,可以全天候工作。仓库也不再空置出来提防随时到来的采购货物了,因为采购信息也是同步传达到物流部门的,物流部门可以根据仓库情况让货物分批到达。从而大大提高物流效率。
为了加速产品流通,苏宁在2002年3月份开始建立了自己的智能配送中心,以配送中心为核心,上与供应商相联,下与连锁超市相接,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联盟,并把它们纳入自己的供应链中加以管理,从而使产品可以实现及时生产、及时交付、及时配送、及时送达到消费者手中。难怪苏宁电器连锁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高军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如果你在苏宁的销售前台买了一台空调,要
求立刻送装,很可能在你还没有到家的时候,新的空调就已经送到你的住处,随后安装工人也很快站到了你的家门口。”
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压缩供货时间2个半小时,中午10点下订单购买冰箱,不到中午十二点,苏宁的送货人员后脚就紧跟着把彩电送到家了。经过粗略估算,苏宁完全处理这次订购仅需90多分钟就已完成。家电卖场物流的平均耗时是4个小时(两小时配装、两小时运输),在此基础上每压缩60分钟,都需要对企业中与供应链系统相关方面的工作流程进行大幅改进。而要缩短2小时,意味着物流系统的精细程度不止提升一个层次。但苏宁硬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将销售信息发到仓库,后者又迅速派工装车,2小时内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样的订单处理速度在国内绝对处于领先地位。
有人说“苏宁提前进入了第三代物流。”苏宁将物流网络、信息系统布局在中国,投递的货物是家用电器。苏宁强大的物流硬实力和信息化在5年内难有对手。苏宁实现了订单管理、库存管理、收货管理、拣选管理、盘点管理、移库管理,实现了管理条码化和仓库作业的实时监控;通过TMS系统,提高配送服务响应时间,提高车辆资源利用率,将电子地图、GPS全面用于零售等配套的服务行业,实现准时配送。
由此可见,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对于想苏宁这样有实力的大型零售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自建物流配送中心是实现企业自身独立地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有助于企业增强市场风险对抗能力和风险应变能力。
尽管前期投资巨大,维护成本也较高,但是这有助于节省企业长期的运营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自建强大的配送中心后,苏宁结合自己拥有众多店铺的也优势,逐步实现了销售、物流与采购的紧密衔接,从而提高苏宁物流效率。庞大的物流配送中心有力地支持者苏宁这个中国零售帝国的运行。
当然,是否自建物流配送中心也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决定。自身实力较强,且物流需求较大的企业可以考虑建设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并且实行适合自己的物流配送模式,不可千篇一律或是可以模仿成功企业如沃尔玛的模式。否则,物流配送中心则会成为企业的负担,而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