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和论生物在地质的演替》的读后感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和论生物在地质的演替》的读后感
姓名:王 学 峰
导师:王 茅 雁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遗 传 学
学号: 2009210017
没看物种起源的第十章和十一章之前,我对生物进化的的了解,只限于优胜劣汰的原则,以及一些简单的理论如:自然选择,迁移,遗传,变异等基本内容,对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以及生物在地质的演替知之甚少。刚开始看这部分内容时,感觉马马虎虎,上面的汉字都认识,但简单的汉字下面的内在含义正真的不是很懂,尤其是它把就进化生物学内容和地质学联系起来之后,对我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我对地质学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对这部分内容也不是兴趣,直到说要我做这部分的ppt及写读后感,才硬着头皮往下读。
读第一遍时,感觉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内容,生物起源是生物起源的内容,不能融会贯通。读了几次之后感觉能把二者联系起来了。才知道自己原来有一些观念是错误的如:现在存在的物种一定比原始的物种进化,它们的生存能力也比原始物种强,各方面都应优于原始物种等等。以前认为两个互不相干的物种应给没有很大的关系,而地质学记录的不完全性就纠正了我这一片面的理解。达尔文是这样解释的:首先,是缺少过渡型化石。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是一个在环境的选择下,逐渐地发生改变的过程,因此在旧种和新种之间,在旧类和新类之间,应该存在过渡形态,而这只能在化石中寻找。在当时已发现的化石标本中,找不到一具可视为过渡型的。达尔文认为这是由于化石记录不完全,并相信进一步的寻找将会发现一些过渡型化石。确实地,在《物种起源》发表两年后,从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型始祖鸟出土了,以后各种各样的过渡型化石纷纷被发现,最著名的莫过于从猿到人的猿人化石。在现在被称为过渡型的化石已有上千种,但是与已知的几百万种化石相比,仍然显得非常稀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生物化石都是偶然形成的,因此化石记录必然非常不完全;另一方面,按照现在流行的“间断平衡”假说,生物在进化时,往往是在很长时间的稳定之后,在短时间内完成向新种的进化,因此过渡形态更加难以形成化石。其次,是地球的年龄问题。既然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它就需要无比漫长的时间。达尔文认为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几亿、十几亿年。但是当时物理学界的泰斗威廉·汤姆逊(即开尔文勋爵,一个神创论者)用热力学的方法证明地球只有一亿年的历史,而只有最近的最多两千万年地球才冷却到能够让生命生存。对于物理学家的挑战,达尔文无法反击,只能说“我确信有一天世界将被发现比汤姆逊所计算而得的还要古老”。我们今天已知道达尔文是对的,而汤姆逊算错了,现在的地质学界公认地球有四十几亿年的历史,而至少在三十亿年前生命就已诞生。但是在当时,在地球的年龄问题上,人们显然更倾向于相信物理学权威。
我们知道经历了地质时代漫长的更替,生物体逐渐由低级向高级演化,低级生物体广泛地分布在地球的每个角落中,物种通过变异所遗留下来的特性,在累积中得到强化,然而,我们不知道这是由于地质层记录物种演变的过程不是完整的,故其中间过渡的特性很难从现有的条件中得到有力的证明。如果找不到间接的联系,就无法支撑其自然学说的架构,于是,寻求新物种与旧物种之间的联系,成了达尔文学说探究中的一个难点。物种的变异是缓慢进行的,新物种介入某个地区,总会引起旧物种之间的斗争,经过新的组合与选择,不适合生存的特性会逐渐走向灭绝,其灭绝的速度在不同的物种间存在着不同的表现。
物种的发展结果就是走向变异,通过优化组合,重新选择新的特性,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否则,物种就比较容易走向灭绝,因为旧的特性难以适应生存。物种一旦消失,就不能再次出现,比如恐龙的灭绝,就算是具备“完全相同的有机的及无机的生活条件”,也无法使灭绝了的物种重新出现。地质层能够反映物种在演替过程中的信息是残缺的,“每个地质层并非标志着一种新的且完整的创造作用,而仅仅是在缓慢变化的戏剧中随便出现的偶然一幕而已”(P394),为了恢复地质时代物种演替的面貌,我们必须从不同地区物种变异的过程中找到相关的联系点。
生物的繁衍与灭绝总是受其竞争对手的作用而产生的,这些抑制作用是我们难以察觉的,物种的体形不是其生与亡的决定性条件,比如古代的柱牙象等,它们庞大的身躯需要
更多的生存资料,如果周围环境不能为其提供大量的食物,其生存必定会受到影响,这是消除我们疑问的理由。物种之所以会灭绝,皆因其无法适应当时的生存环境,由繁多变为稀少,并逐渐走向灭绝的,而非突然灭绝,就像人的死亡,先由一些小疾病困扰,并演化为大病,最终才走向死亡,从这个角度看物种的更替,我们就无须再为生物体的生死感到惊讶,这是发展过程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达尔文说,“诸新变种,最终是诸新物种,因为比其竞争者占有某种优势而被产生并存活下来;而较为没有优势的类型的绝灭,几乎是无法避免的”(P399),这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新的力量逐渐淘汰旧的势力,这是发展的特定规则。物种的繁殖总是受其自身特性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体的繁殖也是有限度的,当其膨胀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逐渐减弱,并开始被另外的新物种所更替,这是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物种的生长倾向是其固有的特性,但这种生长总是受到我们无法察觉的抑制作用的限制,这是我们无须为之惊讶的现象。
由于对地质记录的研究资料少之又少,因此,我们无法对自然系统中的所有物种更替进行整体的把握,达尔文所能做的,仅是将已知的群种变异与古代地质层里的物种特性之间的联系拉近些。已知的地质纪录比起生物体的整个演变过程,显得那么渺小,而我们有限的认识能力也不可能知悉其全部,仅能够根据若干资料作出探索与推测而已。在人类的记录还没进行之前,生物体的演化早已开始,“旧物种的灭绝是新物种产生的必然结果”,这是我们永远无法否认的规律,物种的灭绝过程是漫长而缓慢的过程,新类型的出现是物种变异后逐渐累积的结果,而“少数的后代会在保护的和孤立的环境中残存下来”,从地质纪录的片段中,我们可以依稀见到某些断续的联系。
生物体变异的必然结果就是,低级的物种逐渐走向高级的物种,从整体上看,“体制是进步”的,因为经过变异之后所产生的物种,只有先击败其祖先,才能从继承中获得更有生命力的特性,从而让我们更加确信,经过变异与改造的物种,就是“最适者生存”的有力诠释。生物链的作用使物种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互相作用,共同推进了生物体的进化,可以说,自然界的发展就是生物体互相利用与斗争的结果。
物种分布范围的大小受其生存能力强弱的影响,单纯具有超越障碍的能力,还不足以使其获得广泛的分布,还必须具备与当地物种争斗的能力,只有两者互相结合,才能使其分布范围得到扩大。生存在同一范围内的物体总存在着某些相似的特性,然而,不同地区的物体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达尔文说,“物种以及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其发展的至高点”,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它可以是生命力最旺盛的群体,反之亦然。物种的变异总是连续进行的,在跟环境与其他物种的斗争过程中,不断淘汰劣质的特性,而继承新的特性,以便适应新的生存需要,因此,斗争是生存的必然结果,也是体制进步的一种途径,只是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则,而人为因素的作用则不在此列。
读了这部分的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思想上使我受益非浅。我觉得自己以前思考问题是多么的局限,视眼是多么的狭窄。以后我们在做事之前考虑问题应该全面一些,不要只局限在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局域内,这会影响我们的结果。
第二篇:《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读后感
《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读后感
由上级统一部署,我们积极参加了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刊物的阅读,取得若干体会。在此,同大家分享。本人阅读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国方正出版社共同出版,选辑的尉健行同志在一九八七年恢复并确立国家行政监察体制至二00二年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报告、讲话和文章。此著中,尉健行同志贯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大决策、部署的主要思路和言论,反映了他对党的反腐倡廉理论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在这一时期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的集体智慧。这次思路、言论,对于了解这一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发展过程,加深对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与时俱进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都具有积极意义。
党风廉政建设关乎民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著以正面阐述为主,负面举例辅助,举例王宝森等人的案件,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恶略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党风廉政建设在推动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多少为社会建设立下赫赫战功的杰出领导者,都因抵挡不住思想的蜕变而坠入深渊,上海市场陈良宇同志就是一个深刻案件。当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不断充斥人们的思想,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栽跟头。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要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当前,在干部中要防止产生埋怨、畏难等消极情绪,我们的工作也不要仅仅停留在解释、澄清和堵漏洞上。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总结和吸取教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最伤群众的感情,最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治本的力度,把反腐倡廉工作寓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寓于各项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牢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以党纪政纪约束自己,用群众的满意程度鞭策自己,模范地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实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中纪委驻高检院纪检组组长莫文秀在2月13日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强调,检察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和全国检察长会议精神以及曹建明检察长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着力解决检察机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做好2009年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要从六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确保中央权威,切实抓好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最重要的纪律,是全部纪律的基础。要深入开展政治纪律教育宣传,促使广大检察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始终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党性修养,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对领导干部明确和重申“十个严禁”的要求,全面推广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
服装城五金市场张晓丹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01.浅谈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地质工作是指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手段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经济有效地摸清地质情况和探明矿产资源的工作。
地质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矿产普查:它是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以迅速的步伐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地震地质以及地下热能的开发利用等。
3.能源矿产地质、矿产综合利用研究、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和农业地质也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地质工作所需的各种地质理论及有关的自然科学理论与勘探技术方法,如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形测量、钻探工程、山地工程、岩矿测试、遥感探测、数学地质乃至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等,也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地质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先行,贯穿于长期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必须加强地质工作与经济建设的结合。
在现代社会中,地质工作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满足人类物质生产和生活需要方面,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地质工作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基础和支撑作用,通过对涉及资源、能源、环境、生态、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的地质调查,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前进,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加关心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的提高,地质工作在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地质工作解决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面临的地球表层及内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推进了我国地质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协调利用和发展。
最后:地质工作为国家资源安全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保障。总之,地质工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石,其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无可替代,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服务这些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02.举例说明资源和环境与我国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在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以使环境资源不致减少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或者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得到协调发展”即实现零资源消耗及无污染的绿色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是整个人类社会也是我国在21世纪共同面临的三大主题。
“人口”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可持续发展三大要素的核心;“资源”是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则是建设和发展的载体。人口、资源、环境构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促进。人口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对资源利用得当,可以使人类社会在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发展和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我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确定了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将这种战略思想充分体现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中。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十分重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是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口压力增大是世纪我国生存与发展的三大突出问题。如何协调好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我们只有坚持资源、环境并重,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才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我们只有充分掌握我国资源的动态信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关系,生产与生活关系,近期与长期关系,局部与整体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四篇:《参与感》 读后感-论参与感在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感》读后感
台风口上,猪也能飞。这是雷军对顺势而为形象的调侃,也是我对于今后在新东方职业生涯无比肯定的期望,在新东方这个教培业中无可争议,大势所趋的团队里,我也一定能够借势高翔。做好一个电子产品的品牌需要用户的参与感和口碑效应,做好一名老师,同样也需要这两件法宝。小米成功的运营理念和模式值得我们思考和模仿。《参与感》这本书为我们揭开了小米的面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米” 的许多面,也因为如此, 我们有机会看见小米经营模式的全貌。原来小米不是卖手机!让米粉为之疯狂的也不是小米手机!可以说MIUI真正卖的是参与感。而这种参与感的实现是通过“参与感三三法则”即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层面完成对其的构建和论证的。小米总裁说,通过创业的第一年,已经充分验证了:第一,通过用户参与能够做出好产品;第二,一个好产品通过用户的口碑,是能够被传递的。这也就构成了整个小米的核心理念“把用户当朋友。”雷军所强调的参与感和口碑,对于我们教培业也同样重要,我们作为教育行业,直接面对的是学生和家长,教学便是我们的产品,我们应该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更为紧密和信任的关系来,将学生融入到新东方,让学生产生真实的参与感,而不是单纯只是接受辅导,接受一个产品,这是我们每一个新东方的老师都应该深思的。同时口碑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点,只有提供好的教学,服务好学生,才能赢得口碑。雷军所提出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其实,这七字诀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教培业,专注于教育教学,将其做到极致,赢得口碑,行动要快,有效率。就像之前陶大大讲的那样,我们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是名利人生,即:口碑、钱、名师、学生。四个要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口碑的铁三角:产品是发动机,好产品是所有基础的基础,是1,品牌营销都是它背后的0。对于我们教培业来说,我们提供的是教学,是让学生成绩提高,做好教学是对一名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提供好的教学是一切的基础,是我们能够存在的基点。没有教学一切都是0。一个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教培机构,无论多么好的营销手段和宣传策略也赢不来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都不可能够在当今社会立足。这也是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想要求得长久发展,根基必须牢固,自己的教学必须是坚实的基础,搞好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一切的根本。就像我们新东方的校训说的一样,好学精进,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自己教学的精益求精。而在小米与用户的关系上我们同样也有可借鉴之处,小米的用户关系指导思想是和用户做朋友。因为今天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代,而是卖参与感。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它能够满足年轻人“在场介入”的心理需求,抒发“影响世界”的热情。同样,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我们也要和学生做朋友,和学生家长做朋友,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真到他们想要什么,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要树立口碑,也需要学生对我们产生认同感以及对于新东方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口碑继续传扬下去。参与感的三三法则是 3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3个战术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在战略上,做爆品,很明显就是要做最好的产品,提供最好的教学服务;做粉丝,即珍惜每一个学生,要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认可我们,成为我们真诚的粉丝,愿意为我们做口碑宣传,真正的把教学和服务的美誉做到学生和家长的心里去。而在战术上,我认为值得我们借鉴的事情一样有很多,我们也同样需要设计参与开放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让学生和家长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同我们的教学,我们需要向他们展示更多的内涵,比如说我们运营体系的其他方面,像是严格的教师选聘,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严谨的教材编写等等,让学生和家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进而产生更加深刻的认可。作为教培业的一名老师,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教学,就像是小米强调做好的产品一样,教学就是我们的产品。我们也同样需要做爆品,提供最好的教学。“过去,专业者与业余者之间永远存在一道界限,但在将来将这两者分开也许会越来越难。身为一名英语专业者,必须不断提升我们的英语能力,提升教学能力,从人材到人材是要做到独一无二,教学若是能够独一无为,相信我们将会永远领跑其他机构。同时,在授课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注重学生的听课感受。就像小米所重视的,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我们也需要时刻问自己,我们的课程为谁而设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课程,在班级教学中要实行分层教学,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
为了达到树立口碑的效果,我们必须将教学服务做到极致。“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极致产品的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都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就是要敢于改!改!改!再改改!”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要想拿出好的产品,好的课程,就必须要不要怕修改,不断地修改才能做出好的作品。只有先把自己逼疯,不断地改改改,再改,才能做到极致。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必须要做好经历千锤百炼的准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最后在宣传营销方面,小米做社会化营销有四个核心通道: 论坛,微博,微信和QQ空间。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营运要先做服务,再做 营销。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质量,最重要的是“讲人话”。我们在做宣传营销方面同样要做利用好这四个通道,做好效果外化,好的教学加上好的效果外化是吸引粉丝,宣传营销的必备要素。在这些传播媒体上,不同的用户关系类型,适用于我们利用其做不同的事情。永华关系越弱,信任传递就越弱,参与感就越弱,参与感的口碑事件扩散效果也就越弱。微信是强关系,其次是QQ空间和论坛,最后是微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首先要利用好的事微信,微信是与学生、家长以及同事领导联系联系最直接的媒介,一对一的好友关系以及传播形式,更适于我们联系学生及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微信朋友圈以及QQ空间也是我们宣传自己,宣传教学,做好效果外化的重要媒介。就像小米的产品活动化,和活动产品化一样,我们也要将我们的产品—即教学,活动化,加强宣传,已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积攒粉丝。积少成多,每一个老师都聚集起一众学生、家长粉丝,新东方整个教学团队那么多老师聚集起来,继续树立新东方的口碑,就一定能促成粉丝效应,粉丝效应让我们能够顺风高翔。小米的成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作为教培业的一名老师,我们提供的服务是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是真正让学生提分,只有不断地精进我们的教学水平,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进步,和学生和家长做朋友,建立起更加紧密更加信任关系,提高家长学生对我们的认可度,对新东方的参与感,我们才能不断树立口碑,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真心地为我们去宣传。小米依靠用户的参与感,依靠粉丝效应从最初的100名米粉发展壮大,成为炙手可热的手机品牌,相信我们也同样可以依靠在学生中的口碑,变得更加强大!
第五篇:论多媒体在生物中的运用(邓远生)
教学论文
论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学校:蕉岭县晋元中学 姓名:邓远生
论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邓远生
摘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特别在生物教学中,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 生物教学
教学媒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为它不仅使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活化”了教材,所以倍受广大同行的欢迎。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效果较好。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默默地听着,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同学表现出是一种茫然的表情。
而在多媒体教学中:1.计算机作为新型教育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既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同步输出,又能超越时空的限制,把学生的思维带进微观世界、模拟的试验环境以及美丽的大自然之中。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在观察和思考中,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作为生物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具有设计开发教学软件的本领,这是我们面临的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2.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但绝对不能盲目扩大一节课的信息量,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和时间。青少年学生具有富于想象、喜欢怀疑和争论的心理特 1 点,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笔者就以多媒体的优点运用在生物教学中作几点论述:
一、帮助教师备课。
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将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二、帮助组织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序”化工程。讲课伊始使用媒体可以引人入胜;中间穿插媒体能波澜起伏;结尾运用媒体可达到余音不绝的效果。如在讲“水分散失”一节可以这样来组织教学:课的开始,利用电教媒体进行导入,可巧设导语,暴露关键,给学生播下悬念的种子。教学中先播放一段电视剧《少年特工》里小队员在山顶用塑料袋在树枝上取水的片断,配以导语来问:为什么带叶的树枝会有这种“吐水”现象?一下子学生的思维发条被拧紧了。课的中间可按学生认识的主线和课堂教学顺序加进“枝叶在白天的蒸腾作用”演示实验,同时教师可把自己“讲、做、写、画”的基本功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可接受的立体交叉的信息网,用他们多种感官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外界刺激,强化了记忆。这里需要注意:“讲”要讲清,不能讲穿了;“做”要让学生可见又可信;“写”和“画”要精练美观。课的结尾用投影仪将“蒸腾作用”过程及意义打在银屏上,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留下一个美妙的回忆。
三、帮助优化课堂教学
通过精心准备,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手段,教师创作出严谨而丰富的电子课件,其目的就是将它应用于教学。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携带挂图、模型等繁琐的教具,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通过视觉刺激,声音提供听觉刺激,而这些都是令人兴奋的一切精彩内容。生物教学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我们的教学结构,使生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等,甚至对自己的语言、表情、和板书等都有所考虑,对于教具、实物、模型和实验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和接受所要讲解的知识。有了多媒体技术,这一切都变得更容易实现了。以中学生物学人体生理卫生课讲授中有关心脏的内容为例,根据大纲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了解心率和心输出量等知识。重点是心脏的结构,而难点是心脏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课本中关于心脏的位置和形态是这样叙述的: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头差不多。过去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除了用语言表达之外,还要演示心脏的挂图、模型及猪或羊的心脏实物,还可让学生用手指在自己心脏的位置。有了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在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在荧屏上展示活动的人体图像,配合语言讲解,指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既可用静态结构图(例如课本上的图和挂图)观察心脏构造,又可使心脏在三维空间作任意角度和方向的翻转,还可配上文字解释和有关声音,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接着就可讲解心脏的结构 和生理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四个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更可以发挥多媒体声、图、文、动画、视窗、色彩等多种媒体和手段的优势。在用语言讲解的同时,在荧屏上展示出心脏的结构图以及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形象。用鼠标指示心肌、心房、心室以及心房和心室相通、心室和动脉相通,讲到哪部分,哪部分作相应的运动,最后再展示心脏全貌。这样,可以更加形象逼真。在讲解这部分的难点——心脏瓣膜时,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为了形象生动的讲解,可以利用Flash动画在荧屏展示血液循环的路线,跟随血液流动的路线逐个说明,房室瓣只能转向心室开,所以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血液也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在讲解中,可以通过演示慢镜头动画、局部放大和定格图片,既有利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又利于学生的观察思考。另外,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多媒体教学有很强的形象性、生动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利用多媒体达到讲练结合。
学生们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对学习内容考察、协商、辩论,这样,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例如在学习《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这一节时,首先在屏幕上分别 演示正常的植株,缺乏各种不同无机盐的植株的彩色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课件,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尝试“种”一株“植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用鼠标点取不同的“肥料”加在“植物”上,得到计算机显示的各种表现的“植株”。为了“种”好这一株“植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询有关各种无机盐的知识(教师预先提供),经过多次尝试后,学生“种”出了一株“健壮的植物”,同时也得到了关于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作用的知识。学生将所得的结论在网上利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教师将发言学生的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并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内化。最后,教师给出预先准备的检测题,供学生自检自测,并对其中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解。
总之,开展了计算机辅助的生物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计算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多媒体课件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诱导学生思维,探究生命活动规律,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能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