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的教育”征文(董青)
小柯,谢谢你!
嘉定区方泰小学董青
2006年9月,我担任三(5)班的班主任,班中有一名男孩叫“小柯”,11岁,来自安徽,二年级第二学期转入我校,有一弟弟。父亲是建筑工人,经常在工地上干活,很少回家。
11月3日早上,我上完早看班后,刚走进教室,中队长就对我说,老师,今天小柯没有来。我答应了一声。心想,他可能生病了,还是为了昨天没有背出来的单词发愁呢。于是,我马上给他爸爸打了个电话,可是他爸爸说,他昨天刚回来,小柯今天一早就背着书包来学校了。我一听,马上急了,感觉似乎有点不太对劲,我说,那你再到家附近找找,我也在学校等等他会不会来。然后我立即奔回教室,可是,他的座位还是空空的,顿时,我的心里也是空空的!
大约过了一刻钟,他爸爸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他说,他已经找到小柯了,他“躲”在他们以前住的那个地方,正准备坐公交车回来呢!我稍微松了一口气,第三节下课的时候,他已经回学校了!我找他谈了一下,我刚想开口时,他说,老师,对不起!我,当时心里,真的是说不出的滋味,泪水在眼里打滚,我说,是老师疏忽了你的感受,老师错了,对不起,以后老师一定会改正的,请你原谅我!(可能先前是我太着急了,希望他能尽快地做到我所要求的那样,可事实是,我需要给他时间,也要给自己时间去了解他和他的想法)。
又过了一个星期,因为语文课上老师默写的词语他只默对了两个,他居然又像上次那样“跑了”。小柯的这两次“逃跑”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撼。与他相处两个多月来,表面上看来他一直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热情,让我这个老师非常放心的孩子,我突然觉得,自己作为班主任,居然对小柯的“一切”似乎“一无所知”,早想去他家家访的,可是他家的地址很模糊,而且他爸爸偏偏又去外地工作了。几天后,小柯的爸爸终于回来了,我一接到电话就去家访了。就开学至今在小柯身上发生的“种种”,我与他爸爸深谈了一次。经过商谈,我与他爸爸一起制定了如下特别的“实施方案”:
第一、父亲对孩子教育影响大是多数家庭教育的表现。尤其是大多数外来子女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支配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明确表示,希望小柯的爸爸能及时端正教育子女的态度,增强教子育儿的责任感,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每天接、送他,这样可以保证他按时到校,准时回家,更重要的是让他感受爸爸对他的重视与关心。(后来,他的爸爸很快就把工作移到这儿了,而且一直坚持送他上学,接他放学)。
第二、一有时间,我就陪小柯聊天,彼此了解一下最近发生在各自身上或身边的事,每周至少一次;他爸爸也坚持在双休日带他出去玩,每三周至少一次,这样暂时可以缓解孩子与他的疏远感,也能找回孩子对爸爸的信任感。
第三、小柯和他的爸爸在我的组织下,定期围坐一起就某一难以解决的家教问题进行磋商探讨。一方面可以保证沟通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对某一问题探讨的深入;第三,不因为传话产生某些家教指导的误解,产生不信任等。对话不强人所难,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通过我和任课教师的引领,让小柯和他的爸爸分别选择自己应该有的行动。
第四、作为班主任,对于这样的特殊学生,我坚持采用定期上门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能充分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增强了对孩子指导教育的信心,而且我与小柯、小柯与他爸爸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讨论的话题,自然就对小柯的“教育”有所帮助。
第五、在学校我会积极关心小柯的学习及生活各方面,帮助他正视他的“不良习惯”,并给予适当的提醒(不会当着同学的面),但却会当着其他学生的面,积极表扬他的进步与成绩,绝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在小柯爸爸与我的积极引导下,小柯自身的努力下,渐渐地,他不那么讨厌学习了,从他上交的练习中,从他上课的专注中,从他每次及时上交各科作业中,我感受到了他正在慢慢兑现着他对我、对他爸爸当初的承诺,我真的为他的转变而高兴!而且他对班级的各项活动和班级事务(他已是体育委员了)依然还是那么热心,那么认真地去完成,所以我觉得我已经被他征服了,为他的实际行动由衷地感到自豪!他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他的点滴进步,我更谢谢他让我不再为上一次的无心之举继续愧疚!这时,我们已经成为了朋友,而且是很铁的那种。
进入四年级后,小柯不管是在学习上(一次月考中进入了前十二名),还是行为习惯上(成了小辅导员),都有了非常可喜的改变,还为班级争得了好多荣誉(他在体育方面表现尤其出色),人也变得开朗了,大家可喜欢和他交朋友呢。第二学期,他转走了,可直到现在,我依然会不时地想起他——小柯!
小柯的“两次逃跑”让我深受教育、深刻反省了。我终于明白,孩子的心是最柔软的,我终于相信,爱就是最具影响力的,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我终于承认,我也应该向我的学生学习。小柯,谢谢你,谢谢你原谅老师的无心之举,谢谢你愿意让我们从此成为朋友,也谢谢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你是最棒的!更谢谢你可以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纠正自己的过错!
原来有的时候他们要的也很简单,非常简单,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一次温柔的拥抱,一声亲切的问候,是,而且这些我都可以给的,他们的家长也同样可以给的,那么请不要吝啬“这样的付出”。
我想,当我们面对一群具有特殊环境的家庭,我们的指导更应该把指导对象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让家长信任、支持、主动参与我们的工作,而不是畏惧、服从,单纯被动的接受。为外来学生服务,为外来学生家长服务要成为真实而生动的行动,一定要流露包容接纳他们的真情,真正把指导变成家长自身家庭建设、孩子成长的一种需要。
我想,有的时候,与其说热爱这份职业,不如说因为这其中有他们的存在,因为有他们,我的生活很充实,也因为有他们,我的世界充满彩虹!
第二篇:爱的教育的征文
爱的教育 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世界将会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他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他们总认为许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应该拥有的,包括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师呕心沥血的教导,旁人义不容辞的帮助……开展感恩教育,我们除了在学校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外,还将通过家访,电访,开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有一位家长这样说:当一向内向,从来都不懂得主动关心别人的孩子把自己的零用钱积攒下来,然后为她买了一双凉鞋,说这是送给她的母亲节礼物时,脸上流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喜悦之情.她说:“原来,能得到孩子的关心与体谅,比他考试取得好成绩还更值得欣慰!”
在人们习惯于索取,不屑于付出的时代,同学们你们的心灵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学生内心深处的洗涤,让我们在不经意的观察中,体会到母爱似海,父爱如山;在三言两语中,感觉到师爱如灯;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体验到友谊的缕缕春风.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太多太多的支撑.心存感激,才能深入体会,才会加倍珍惜.近如父母,亲人,朋友,同事和学校,单位,远到家乡,社会和祖国,无不伴随我们的成长过程.“怀抱一颗感恩的心,争做一个成功的人.” “感恩教育”是本学期我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题,希望各班能围绕感恩教育,通过召开主题班会,黑板报,组织“感恩”征文等系列活动,使我校感恩教育在体验,感情,内化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把“爱的誓言”贴在家中最醒目的地方,时刻督促自己做一个父母的好孩子.同时,同学们还可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精心制作一张张感恩卡,分别送给老师和父母,学校……在上面写上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来表达你们对老师,父母,学校,社会的一片感恩之心.进行“感恩”教育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感谢他人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母亲节时做心意卡,每天回家帮做一件家务,记住父母的生日,得到他人帮助后说声谢谢等,通过这些小事来学会感恩,每天心存感恩,生活起来也快乐,这样家庭,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也更加和谐.同学们“感恩”并不遥远是什么让我们开怀,幸福地过好每一天 是什么让我们充实,感动地过好每一天 答案就是这两个字——感恩.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应该学会感恩.使学校充满爱的生机.…感恩是让我们对小小的事情都抱着感激的态度.学会感恩,使生活变得更美好,感恩不仅使人对事情抱以客观态度,还让人越来越善良.对身边一切使自己得益的事都应抱有感恩之情,这样,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会用乐观友善.
第三篇:征文——爱的教育 教育的爱
爱的教育 教育的爱——《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单位:乐清市白石第一幼儿园 姓名:钱佩雷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伴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刚任教时,满腔热诚的爱,期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主角,能得到领导、同事、家长的一致好评。然而理想与现实总会背道而驰。由于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在工作中时常感到疲惫,甚至对孩子们大吼大叫以达到让环境变得安静的结果。家长的不认可我一度想放弃当幼师的想法。后来在老教师的鼓励下,我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素养,慢慢找到教学规律,适应幼师这个角色。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寻找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她们总会为我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一个亲切的吻。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我的体会:
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就应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就应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没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一样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决问题。我们就应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四、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忽视;;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能够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
(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要肯定每一个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扩大缺点斥责他们,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幼儿、认识幼儿、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幼儿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决定潜力等等,让幼儿快乐、茁壮成长,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带给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孩子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反应、孩子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灌输幼儿富有同情心的爱的教育。
(五)教师要专业,要用专业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师的“不要”:
(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好子们的学习是有其发展规律的。
(三)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不是万能丹也不是特效药,有其极限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教育是最廉价的财富。
(四)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五)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满期望与理想。都说老师的性格影响孩子的性格,尤其是幼儿园,孩子们处于模仿阶段,老师的性格影响大多数孩子的个性。我的启发:
一、多关心我们的幼儿,有爱的教育,教育的爱,才有完美的回忆。
二、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给孩子们无限的爱。
三、系统思考、自我增进、改善心智模式、注重团队学习。
四、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与时俱进,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利用好信息化优势,落实教学工作。
五、教师专业成长道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务必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言传身教。
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奉献,爱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爱又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师的“爱满天下”这种博爱精神是普及教育理想的重要因素,振兴中华的抱负,与人类的解放我们的爱是大公无私的爱,爱憎分明的爱,是真善美合一的爱。教育、引导我们不仅仅要爱自我,还要爱长辈,爱他人,爱身边需要帮忙的人,爱家庭,爱家乡,爱和平„„引导我们努力做一名有博爱精神的人。
第四篇:征文 爱的教育
爱,让梦想实现
红樱桃幼儿园 杨丽丽
最近,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感动至深。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名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内容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精致,大至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和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而那众多的人物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如乐于助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卡隆,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虚荣的瓦梯尼,傲慢无礼的诺卑斯,还有可爱的“小石匠“,坚强的克洛西„„整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有两个,分别是《小抄写员》和《执着寻母的孩子》,这两个故事都是每月故事。《小抄写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仅12岁的佛罗伦萨少年叙利奥,他的父亲是位铁路工人,因为家里人口多,工资少,生活很艰难。叙利奥的父亲年纪大了,为生活所迫,在工作之余又找了一份抄写的工作,常常要忙到下半夜。叙利奥心疼父亲,就半夜起来帮父亲抄写,从而导致了他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做作业和听课时,常常提不起精神来,父亲对他很失望,对待他的态度也逐渐的冷漠了。终于,在一天晚上,叙利奥又去抄写,被父亲发现了,父亲终于明白了叙利奥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了。读了这个故事,我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叙利奥对他父亲浓浓的孝心,宁可被父亲冤枉,被父亲叱责,也要帮助父亲做抄写的工作,尽量减轻父亲的负担。
《执着寻母的孩子》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还清家中欠下的巨额债务,去美洲打工,然而过了一段时间,这位母亲却不知去向,小儿子马尔可独自去美洲寻母。哪知一路上困难重重,马尔可最终经过自己的努力,突破了重重阻挠,历经千辛万苦,见到了母亲,可是母亲已经病得奄奄一息,并且拒绝治疗。但是,一见到马尔可,母亲有了求生的欲望,愿意接受治疗了。经过手术,母亲康复了。读了这个故事,我同样感受到了马尔可对母亲的孝心以及母亲对他的舐犊之情。马尔可为了寻找母亲,不惜一切代价,不怕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母亲,并且给了母亲活下去的希望。爱,不仅仅是故事中有,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志愿者对聋哑儿童无私奉献的爱,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对小动物守护的爱,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珍爱„„同时我还想到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们要学会做人,懂得道理,对长辈孝敬,对同辈爱护,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让生活中的爱变得越来越多,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美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中国梦!
第五篇:个人学习计划(董青)
个人学习计划
董青
学校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学习计划。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我的理论学习的意识还比较的缺乏,我的理论修养还是比较的单薄。因此,在理论学习方面,我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要积极参加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的机会,继续认真、全面地学习《党章》,以《党章》的要求对照自己,多多思考,督促自己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还要在平时认真阅读有关理论方面的书报和文章。除了上专业学习的网站,我要多去上党建网,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提高。
在完成党支部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同时,增加自学内容,确保工作、学习两不误。我要坚持每天关心国家大事,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国家以及全球大事,学习优秀党员、先进模范的事迹,保持较高的政治觉悟,不断增强党性修养。还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坚持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学习《静悄悄的革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细节决定成败》等书籍,整理好读书笔记,完成读后感,并与其他党员交流心得体会,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地提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所以,在工作中我要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要做到经常自查、自省、自警、自励。
总之,我将认真完成所制定的计划,通过学习,在思想深处进行认真、深刻的反思,努力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切实地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