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选择和使用
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选择和使用
仪征市新城中学刘军
关键词:教科书实验室生活社会信息技术和网上
资源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物理课程标准不仅明确了要引导学生了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即学习物理一定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千万不能空对空。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物理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感到物理是亲切、实在、有用的,从而用心去学好物理、用好物理。物理课程标准还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发展,提出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使学生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学习过程和方法融为一体”的境界,在物理教学中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优质课程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
课程资源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用来完成学习活动的各种学习条件。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教科书是基本的教学资源,实验室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生活社会资源是潜在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和网上资源是不可或却的教学资源,把这四种资源优化组合,学生才会真
正成长为用丰富物理知识武装起来,有一定实践能力和辨证发展眼光的二十一世纪青年人才。
一、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教科书是物理教学最基本的教学资源,要研读、领悟
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现代科技、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涉及了人类生活的整个空间。教科书是许多专家编写的浓缩的、精华的物理知识,是物理教学最基本的资源。不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学无效、微效的关键症结,许多教学中的偏差与失误无不与此关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少“新课堂”更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而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有的课脱离文本,有的课甚至放弃文本,夹杂着一定程度的肤浅、浮躁。由于教师忽略了“钻研教材”,表现出种种弊端,无效微效教学现象严重。虽然,新课程强调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是,课本仍是教学的首要凭借,文本文本,教学之本。所以,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来说,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更需要唱老调:“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要熟悉教科书的整体设计思路、熟悉教科书的单元设计思路、熟悉教科书的内容及其特点、熟悉教科书的呈现模式和体例。还要理解教材文本背后渗透的课程理念。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课题会有不同的思考,因而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素材,这是很正常的。这同时也为教师广泛采集教学资源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笔者在使用苏科版配套的教参和光盘时就深刻体会到备课时这些优质资源带来的方便。另外在上课前指导学生用好《同步导学》,加强了学生的预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室资源是物理教学最重要的教学资
源,要用足、用好
我们许多教师面对平时的教学,总觉得实验麻烦,演示实验还不如讲实验,可能没有很好的利用实验室资源。其实许多物理问题讲述,学生不一定相信,而通过实验活动形象的展示出来有助于丰富学生形象思维。在八上物理教学中,新配发的实验器材“演示音调显示器”,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体会到:当教师把三个齿轮同时转动起来,把卡片放在不同齿的齿轮上时,声音的尖锐程度马上就不同起来,此时一边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音调的变化,一边让学生观察卡片接触的是什么样齿的齿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很快就在实验中被学生发现,学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一个教学难点就轻松解决了。还是在八上物理教学中,以往新授光的反射时,常为无法明显演示光的反射现象而苦恼,新配发的实验器材不仅很清晰的让学生在白天看到红色激光射到镜面反射的情况,而且反射现象就在刻有角度的白色圆盘呈现,反射规律显示的效果特别明显。有了新实验器材的帮助,我们体会到物理教学的快乐。让如此美妙的物理现象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对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该有多大的影响啊!不同质态的资源(即使内容相同)对学生身心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从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动手做,学生的感受越加具体、生动。教科书陈述某一过程和学生经历某一过程不是一回事,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摈弃传统教学的重结论、轻过程或重学会、轻会学,因为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我们应该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探究的这些过程,充分运用好实验室资源。
三、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科学,生活社会资源是潜在的教学资
源,要关注、开发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和科技,有不少甚至是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实际上更多的现实素材被编入各类题目中,形成“信息给予题”,用来考查学生采集、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要的是让学生树立一种思想,那就是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本来就根植于人类所处的环境中,是一门鲜活生动、多姿多样的科学。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现代科技的催化作用是任何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以“物”明“理”,见“物”思“理”,不要简单理解为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用公式套公式。对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只有通过充分的、深刻的感受,才可能有所发现!由感而发!因此不要把目光仅仅锁定在学校领域内,一篇新闻、一段广告、一盘菜、一个小笑话等等都可能为教学服务,而由于这些资源直接来自于生活,学生既感到亲切,又充分体现了“STS”的教学思想。现在在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是教学硬件资源的不足,而是教师不能创造性识别和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识别和运用教学资源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笔者曾经在看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时了解到有关超音速飞机的相关知识,便在学生学习运动这一章讲述了超音速飞机在陆地上空是不能飞行很快的,否则地面上的人在飞机飞过时会听到比我们听过最响雷声还响的声音。超音速飞机只有在飞在海洋上空时才超音速,它的声音只是炸鱼而已。学生很感兴趣,也激发了学物理的兴趣。因此做个有心人,注意围绕某一“隐性”的资源性事件,研究、联想可用于哪一个知识点、能力点,开发好生活社会中潜在的教学资源。
四、物理是一门前沿的科学,信息技术和网上资源是不可或缺的教
学资源,要选择、运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正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教学带来革新机遇,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直至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物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让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探究,主动进行信息收集、筛选,进行知识意义建构,在探究活动中长知识,开发创造力和潜力,在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陶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张扬主体鲜明的个性。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为上述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教学模式。现在通过网络能下载许多课件和教学素材,只要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调整,很快就可以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课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初三总复习中,笔者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关于密度测量的课件,就把它改编成测固体和测液体密度两节课的课件,在校内公开教学获好评。
但在使用课件时要注意尽管计算机模拟可以带给人更加强烈的视听刺激、更为细腻的物理过程感受、更加直观的结果呈现,但它不能替代实物实验带给人的空间真实感、实验可信度。如果简单地把实验搬到屏幕上,就违背了认知规律,只有恰当地结合两者,将其作为物理过程的再现、结果的分析、规律的总结等,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能否最大限度地识别、积累课程资源,精当的选择、整合课程资源,主要还要看教师本人的主观能动性。教
师必须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做一个课程资源的“有心人”。我个人的经验就是:随时随地留心身边的事物,遇到每一件事情都想一下对课程资源是否有用,如果有用就及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无论是自己备课的时候,还是回答课堂提问的时候,即使是手边没有“高、精、尖”的实施,也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上的问题。教师的敬业精神在这里也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见过很多优秀的教师,即便在课程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的“超水平”发挥。
参考文献:
1.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2.周久磷,从素质教育的要求谈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世纪之交的物理教育研究。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10
3.吴超男,新时期中学物理教师的自我修养。当代教育论坛,2005.6
4.韩叙红,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物理教学,2005.2
第二篇: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为了更好的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物理教学也必然要革除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笔者通过实际的研究对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关键字:初中物理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引言:在日常教学中,课程资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探索新的或者是鲜有人注意的优秀的课程资源,以此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为了完美的跟进时代的脚步,教师也需要积极的思考努力创新争取能够开发出新颖的课程资源。笔者通过研究,在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所谓的课程资源实质上也称作为教学资源,顾名思义指的即是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密切相关的一种资源,当然这是课程资源较为狭义的定义。如果从广义的角度上讲,课程资源的定义即是一切有助于推动教学活动进行的因素都统称为课程资源。虽然两个概念有一定的区别,但是通过细心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课程资源与教学的紧密联系。二:课程资源的简单分类
想要更好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发并利用优质的课程资源,首先我们必须要对课程资源的来源与分类做到成竹在胸。通过一定的研究与总结,笔者将课程资源大致的分类罗列如下:
(1)按来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2)按性质:自然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
(3)按物理特点:文字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4)按功能特点: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 通过对以上课程资源分类的初步了解,也能够大致了解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的方向,因此笔者在下文即阐述了在初中物理实际教学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1结合教材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从本质上讲,教材也是一种课程资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教材的作用似乎逐渐被边缘化。一般教师对教材的参透不够彻底,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利用他人的教案拾人牙慧毫无个性色彩而言,加之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教学节奏紊乱,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对教材的解读与利用,从而做出更优质的教学设计,是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譬如在讲解牛顿定理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做深入的分析,此外还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合理的构建教学活动的结构,如在做教学引导时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牛顿的生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合理安排课堂练习也有助于教学的成功。总而言之,对教材的深入透析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3.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利用,在当今社会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初中物理这样,概念较为抽象实践性强的学科,就更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中的科技元素,以此将物理知识生动形象的直观展示出来。鉴于此,笔者总结归纳出了以下几点对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1)利用影像资料将教学形象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最主要的矛盾体现在物理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局限共同作用下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久而久之就会是部分同学丧失学习兴趣。这一点虽然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都有所察觉,但是基于我国如今的教学形式,班级人数基数过大导致教师的辅导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并逐渐成为了优秀学生的“禁脔”。为了打破这样的教学怪圈,初中物理教师就应该合理的利用起多媒体教学资源,以此降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可能性,并逐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譬如:在讲解物体运动规律相关知识时,尤其是相对运动相关知识时,我们不排除部分学生由于想象力不足,致使他们在理解此类知识时存在较大的难度。鉴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将原本静态的教学改为动态的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直接观摩物体的运用规律,并在脑海中进行模拟,久而久之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进行物体运动规律模拟的能力。(2)建立多媒体师生交流平台
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日常学习中,师生间彼此的交流有利解除学生的迷惑,同时又可以分享彼此间的学习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不幸的是,现目前我国教育受到“尊师重道”此类传统思想的束缚,导致师生间普遍比较疏远,因此师生间的交流也基本上也就”止于礼”了。为了改善这样的教学现状,各个学校都应该利用现目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校园网为载体,为师生的交流搭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平台。在这个交流平台上,学生与教师都可以匿名交流,这样就可以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在交流平台上师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料,譬如物理教师可以将一些自己总结的重点公式及例题,归纳整理成一个资料包然后上传到交流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复习使用。
3.3合理开发试验课程资源
众所周知,物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的利用试验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譬如:在讲解小孔成像这一课程时,由于此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或则专门组织堂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的理解知识点的各个细节。
参考文献:
[1]闫红敏,范蔚.刍议课程资源及其有效开发.天津教研网.[2]赵小雅.从“教材”到“课程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4-7-9(6).[3]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试析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试析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邾城五中 江宏明
摘要:物理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个神秘而且新奇的学科,但却也是最能锻炼思维能力的学科,对于怎样选择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学生主体、实验法、多媒体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
初中的物理覆盖面广,涉及到声、光、电、机械力、运动等方面,从内容上看,偏于基础与概念,通常情况下难度较小,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给高中物理奠定基础。实际上随着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材的功能由原来的知识传授逐渐演变为促进人类发展作为主要功能。现在的教材主要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组织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自然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建立对科学的正确认识。从初中的课本来看,初中物理对于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方法和科学知识内容方面培养放在了几乎同样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比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的实践过程,形成认知规律和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去优化学生对物理的认知和学习呢?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俗语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核心,灵活的使用各种方法,才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首先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大主要组成部分,明确他们在教学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是确定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正确选择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在教学中,我们一直要坚持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整个教学是要达到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会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探索、去学习,让他们从具体的实践中探索、总结、归纳,才能够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并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认知不断深化,逐渐形成自己对科学的独特认识。
二、采用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实验法
物理实验通常形象生动直观,有很强的趣味性。比如,光学透镜成像部分,只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随着距离远近,烛光通过小孔逐渐倒映成像。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很神奇,会对这种现象印象深刻。教师如果在课堂中精心设计实验,巧妙地进行演示,就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系统,活跃他们的大脑。加上老师有意识地对原理进行解读,训练,相信能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课堂上老师进行演示之外,有条件的学校更应该让学生在实验室里自己主动亲身体验一下实验的过程。在实验之前,教师应该首先提出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然后教给学生选择正确的实验仪器,掌握仪器不同的使用方法,还应该教给他们设计好实验方案,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最终得出正确结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验的科学性,培养他们科学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建立正确合理的情感价值观。
三、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进行传授知识、思想教育的一种方式,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对于初中生而言,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长期注意力还有待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还处于“经验型”阶段,即:看到就是知道的全部。而持续性注意力一般只能能维持在20—30分钟,所以传统的教授法实行的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昏昏欲睡”、“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种方法进行合理地改造,把传统的口授与多媒体相结合,用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等展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再配以教师的讲解,既能够引起兴趣,维持长期注意力,又能及时激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法
初中的学生正是团体意识形成的时期,也是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发展时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并及时评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锻炼其逻辑思维。一般情况下,现有老师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分组,确定组内讨论的问题,给予充分的材料(最好是课本以外的相关材料),让他们根据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实验数据等在组内充分讨论,最终总结、提炼和归纳,得出结论。由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对于相同问题不同的小组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集思广益,最后老师对其进行点拨、总结。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又有效地传授了新知识,将课堂
变成了知识汇集的海洋。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真正用心去体察学生的现实需要,将物理教学由纯粹的知识传授变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心灵的碰撞,思维的对决,并由此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的目标,那就是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堂。参考文献:
[1]孙兴年.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J].赤子,2015,01:245 [2]张自芹.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01:146 [3]刘昌国.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25
第四篇:学习材料选择和使用
取“材”有道 为“材”善用
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 王晓丽
摘要:数学学习材料是数学教学的基石,学习材料的有效性往往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能力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合理运用、开发教材提供的材料,及时精选、增加有必要的补充性材料,捕捉、利用生成性的材料,做到立足教材,整合学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是笔者在课堂教学基础上,以教学实例为载体,对学习材料的有效选择和使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材提供的材料
补充性材料
生成性的材料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托,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发展情感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合理运用、开发教材提供的材料,及时精选、增加有必要的补充性材料,捕捉、利用生成性的材料,做到立足教材,整合学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 活用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
选择学习材料时要首先考虑的是用好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尊重教材但不“唯”教材,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如果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或教材的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展开,教师就要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力求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
案例1《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100以内的数,你会数吗?(叫几个学生接着数,最后全班一起往下数,数到100)师:小朋友,在你的桌上有一些小棒,请你估计大概有多少? 生:34,54,87(请三生分别回答)师:你们到底估得准不准,该怎么办呢? 生:数一数。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学生各自数数)师:你数出来的和你估计的比较接近的请举手。
师:想一想,怎么样能使别人一眼就看出数出的结果。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小袋子或牛皮筋)
学生操作活动,展示成果:
10根10根的摆的; 5根5根摆的;
3根3根的摆; 8根、10根、14根随意摆; 师:上面几种,你就得哪一种数起来更方便? 生1:我觉得10根10根摆比较好,生2:我也是,因为3捆是30根,再加6根就是36根。生3:10根10根的放,几捆就是几个十 师:那你也能用这种方法摆一摆吗? 生再次操作 ……
选择学习材料要从分析教材中的学习材料开始,分析教材中的学习材料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如本节课的教材提供的”百羊图”,笔者认为以此来感受100的数值不是很直观,也不便于学生展开数数的活动。因此对学习材料做了适当的调整,通过数小棒的操作活动,来理解100以内各数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体会”满十进一” 的进位制和数位的意义。这样更利于学生展开操作活动及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在把握教材本质的基础上,合理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既定性材料,处理好“用”与“变”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学习材料进行教学,促使学生更好的投入数学学习。2.拓展补充性学习材料
教材是主要的学习材料,但在教材内容缺少感性支撑时,教师要及时的补充学习材料。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拼的方法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学生怎么一开始就能想到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学习素材较为单薄,不利于学生探究和智力的提升。一位教师就大胆创新,提供了如下学习材料:
案例2《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师:(先每4人一组分好小组)每人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在上面剪一刀,要求剪下一个三角形。当然你用笔和尺于把想剪的三角形在正方形上画出来,不剪也可以。(学生剪、画)汇报展示。(选取三种如下图)
师:这三种剪法哪种剪法剪下的三角形面积你能计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三种(图3),三角形面积正好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只要把剪下的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就可以发现他们完全一样。
师:也就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对吗?这样的两个三角形面积自然相等。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算一算图3中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量边长,计算面积)师:那像前两种剪法,比如第一种(图1),你会算吗?(学生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有的小声嘀咕:还不到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呢!)师:如果让你在剩余的纸片上再剪一刀,要求剪下一个和你第一次剪的大小一样的三角形,你会剪吗?剪下后思考怎样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动手操作,出现了多种剪法,并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发现了计算方法。如下图)
生:图4中三角形的面积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以此类推,图
5、图6中剪下的三角形通过平移或翻转平移,可以转化为图4的情况;从而探究出了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师:从刚刚推导的面积计算过程看,主要运用了什么策略?(拼组转化)那么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否也是这样算呢?(学生猜测)请你选择一类三角形进行验证。
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能否引发学生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次定着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否有效。本案例中教师及时补就为学生提供了适合探究的材料,引导学生去主动寻找三角形面积计算的解决过程,促进了学生探究的有效性。
三.利用生成性学习材料
课堂是教师、学生互动交流的场所,经常会出现一些预设之外的情况,教师要善于捕捉、利用这些非预设的生成性学习材料,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收获异样的成果。
案例3《找规律》
教师在最后,出示了这样一个学习材料:1、2、4、()、()、()…… 生1:1、2、4、(7)、(11)、(16)…… 前后两个数的差再依次增加1、2、3、4…… 生2:1、2、4、(8)、(16)、(32)…… 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 这时一只怯生生地举手,生3:我想填1、2、4、(1)、(2)、(4)…… 顿时,全班哄堂大笑,那位同学害羞的低下了头。
此信息为课堂非预设信息,教师及时洞悉到其中可能蕴涵的教育价值,亲切的让这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3:我觉得重复也是一种规律。
受到这种想法的启发,学生热情高涨,有想到了不同的填法 生4:1、2、4、(1)、(2)、(9)、(1)、(2)、(16)……
面对这些即时生成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把握教学契机,抓住瞬间的机遇,利用生成性的学习材料,及时调整预设,吧这些有效的学习资源开发、放大,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提供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的数学学习材料,提供更具有丰富数学结构的数学教学材料。”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提高自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和选择学习材料,思考和挖掘每一个学习材料的教育价值,课中善于发挥教学机智,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把握课堂生成,使学习材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97页—99页
[2]周卫东.“学习材料的分类及运用策略”.福建.福建教育.2009年第12期.第38页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凡是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列入地理课程资源的范畴。开发课程资源,不仅为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参照条件,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素材、案例、条件和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并且也有利于开发校本课程,更重要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创新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唯教材是举的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懂得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体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智慧。课程资源的开发: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校内资源
1.1.1文本资源:教材(教科书)资源、图书资料
主要包括教材及相关文字资料。虽然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正呈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再说作为文本资源的教材也不是以往相对固定的教科书,而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由师生随时补充、完善的学习材料,尤其地理学科比其他学科有更多的动态数据,以及更多的新的地理事物的发生,要求教师更加关注这些文本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当而必要的补充,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优选,组合,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渗透思想方法,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1.1.2教学用具:挂图、模型、标本、罗盘
包括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等教学挂图;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等教学模型和标本;罗盘、照相机等教学器材等。这些教学用具,可以适当的指导学生进行制作,一方面可以充实学校的资源库,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1.3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素材库、录象、影碟等
1.1.4校内人力资源:科任教师、班主任、学习专长生以及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等学校风气。
教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要素,教师本身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是课程资源可法和利用的主力军。因此地理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地理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其一,提高理念素养,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必须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了解地理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其二,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而且也应该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地理学习与探索。
学生是人力资源中的变量,是联结家长与教师的纽带,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扮演着[1]
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把改变学生角色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学生角色的转变要注意:其一,学生应该成为地理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地理学习的主人;其二,学生应该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与探索性活动服务;其三,学生要很好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斡旋”,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成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1.1.4其他学科资源
目前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要淡化学科体系,使地理课教学由单学科转向综合发展,再到跨学科的综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锻炼能力。整合学科课程资源,如把地理课与历史课、政治课、语文课、物理课、化学课等相结合,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络等相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的整合等,使教学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服务,构建一个跨学科、跨范围的地理课程体系
1.2 校外资源:
1.2.1科普场所: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地震台、水文站、纪念馆、青少年宫等
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而学校图书馆兼备了这两方面的属性,是目前最可利用的资源。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青少年宫等场所,一方面可以提供活动场所和活动资料,另一方面也拥有众多的专业人士。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对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领域,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2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
与地理课程相关的资源有社区的地形、地貌、地势;植被;天气、气候和季节等。
1.2.3人文景观(乡土资源):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活和生产经验宗教信仰、民俗活动、文物古迹等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学生研究这些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红学生也会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1.2.4媒体资源:报纸、报刊、网络
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地理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化。它一方面大大拓展了地理科学的视野,扩大了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大地关系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平台之一,媒体资源既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其补充、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径。当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减少媒体资源的负面作用。网络资源从内容上看,涵盖了工作、学习、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包罗万象;从形式上看,包括了文字、声音、图像等;从数量上看,浩如烟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服务对象上看,即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这些资源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还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这样使师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
1.2.5社区人力资源:
政界、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家长,这些人中,不少是地理专家或者是与地理相关的人士,请他们有计划地给学生开讲座、一同设计地理活动,或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等等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社会和地理学科的了解。课程资源的利用
2.1 与教材进行整合:取舍、增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们的做法大都是“用教材教”,惟教材独尊,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教材半步,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只是重视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重视方法技巧训练。对开发课程资源,既没有强烈的意识,更没有实际行动。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比如: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生活;对教材内容顺序作适当调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改写,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除此之外,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资料等,都是教师要合理利用的资源。
2.2 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堂
课堂开放包括教材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开放的教材具有变动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性,因此必须开放教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利凭借;教学过程的开放提倡即兴创造,使得课堂教学不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在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的模式。使学生能真正获得全面发展。[2]
2.3 开展研究性学习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当一天小工人”,或者“今天我当家”,当“小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让学生把这些体验写下来或办小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学校与社区应该建立稳定的联系,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创设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化工厂对农田的影响”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
2.4 促进学科融合:
地理科学综合性很强,与其他各门科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地理课程资源与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之间也存在着交叉和互补。所以,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既要体现地理课程资源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最终要促进学科间课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发展
2.5 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课程资源库一般包括以下环节:资源调查,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明确调查目标;编制调查工作手册或方案;制定调查工作计划;组织实地调查;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使资源库能够与其他教师、学校等实现共享。
参考文献
[1]常华锋.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吕世虎.刘玉莲.新课程与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