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课堂教学总结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5:5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课堂教学总结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课堂教学总结与思考》。

第一篇:高一课堂教学总结与思考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一物理课堂教学总结及思考

五指山中学吉柳青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高一物理教学方法有许多,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三.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

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四.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总之,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教学任务。

第二篇: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淮安市清浦中学 高一年级 夏加春

摘要: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个省参加了中新课程实验,2005年秋季我省加盟。2007年暑期我参加了江苏省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与会中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教学对出自己的困惑,甚至是批评。2007年~2008年学,本人参加新课程教学为,一年下来,感触颇多,现对一年工作进行总结,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供今后教学中改进。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误区 诊断 对策 正文:

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

1、课时严重不足

新课程必修共分为五个模块,其中有四个模块要在高一年级教学中完成,平均每学期要教授两个模块。调查中发现江苏省部分市区作了一定调整,但几乎无例外地发现,各地教师普遍感到课程吃紧。

我们以高一上学期的课程为例,学习内容有必修Ⅰ、Ⅱ(一些地区,如淮安、南通、镇江等地,改为必修Ⅰ、Ⅳ,下学期上必修Ⅴ、Ⅱ,高二上学期上必修Ⅲ及选修。)两本书,必修Ⅰ是集合函数的内容,有两章计36课时;必修Ⅱ是立体几何初步及解析几何初步,共两章,计36课时。这些内容,几乎占了旧教材内容的30-40%,而且要求理解及记忆的量较大。事实上,按教学参考书的课时安排,一节不耽误,每周4课时,要18周才能上完。一个学期才20周左右,中间节假日占去近一周,阶段考试占去一些时间,再加上学校的一些临时活动,这样算来一学期只能勉

强上完,根本谈不上期末的复习迎考,更不必说,有时规定一课时的内容,一课时就无法完成。

2、新课程知识容量大,学生遗忘快

以前的教材中立体几何用一个学期来学,解析几何也是用一个学期来学,而现在它们只放在不到一个学期时间内完成,容量可想而知了。和以往相比,随教学内容的加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一节课堂容量都较大,课后又没有时间及时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遗忘率较高。

3、部分内容脱节

新课程中知识内容的编写改变了以往旧教材中的顺序,这样便利部分知识内容脱节。如直线与方程这一章中,已知两点的坐标求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到了三角函数的内容,这些公式还没有学习,这样在教学中就出现了知识脱节现象。同样这种现象也出现在调整了模块顺序的部分地市中,如淮安地区,上必修Ⅴ时,在线性规划中,用到了直线方程中的一些知识,而它又在将要上的必修Ⅱ中。这种矛盾不会随模块的变序而彻底地回避。

4、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中要求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而课时紧,教师想做又担心时间、担心进度,存在难以作为的情况。同时教师又担心学习的考试成绩,尽管目前高考方案已经出台,但到时高考会怎样考,考到什么程度,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教师很难放开手脚。

5、如何合理运用住处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

在教学中,是不是什么课都要用到多媒体教学,哪些课更适合用多媒体教学,是整节课都用现代媒体教学为,还是局部使用。怎样将住处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 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困惑的一些尝试

问题的出现总需要我们去面对,针对这些情形,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吃透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 2,合理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自主性 4,正确处理启发式教学与接受式教学的关系 5,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流于形式。 走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误区

固然,新课改作为一项新事物,我们在最初接触时会不适应,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方向,尽可能走出以下一些误区。

1、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标更加重视过程的教学,在课程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在此理念指导下,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教材在编写中都非常重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设计,仔细研究会发现新教材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展现都按如下程序:

在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应钻研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忌讳用新教材,走老路子。要放手给学生,做到“三先三后”,即学生活动在前,数学理论在后;学生思考在前,教师讲解在后;学生探究在前,教师总结归纳在后。真正意义上做到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创设情境—故事会

新课标倡导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过程。在教学中根据教学教学目标,合理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并适时进行数学史教育及德育教育,发挥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但情境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认知水平,量也要适度,不能脱离主题。忌讳将数学课堂开成故事会。

事实上,情境引入,应有吸引力,浅显,直入主题,不宜深入、跑题。

3、自主学习—讨论会

新课标在“目标要求”中突出了学习主体,要求“通过 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分配比例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自主学习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才能有效,否则将课堂变成讨论会,课堂上虽轰轰烈烈,但一节下来,学生收获甚微。

这便背离新课程理念的初衷。

4、新老教材—一起上

新课程突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双基”。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了近代数学,现代数学知识的融入。新老教材在内容与要求均有较大的变化,部分内容在老教材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动。

调查中发现,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按自己的理解,拨高教学要求,增加教学内容。这无疑也是感到课时不足的原因之一。

如立体几何地教学,对二面角的求解要求降低,我们就不能恣意扩充,提高。

再如,反函数新课标不作要求,而只作为知识链接,我们就不能盲目补充。

由此可见,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是迫在眉睫的事。

5、现代教育技术—成了小黑板或放电影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恰当运用现代住处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在一些课堂中,把多媒体当作小黑板使用或当电影机使用也存在着。甚至部分年青教师,黑板成了摆设,写个课题一放就没有其它功能了。

对现代教育媒体,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有选择地使用,并在合适的时机使用

总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问题。对于每一

个从事新教材教学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养,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1,4 单墫 李善良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及其处理尝试》王常斌 中学数学教学与参考2006.5

4、《走出新课程课堂的误区》高爱玲 杨志文 中学数学教学与参考2006.12.

第三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认识与思考

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认识与思考

林东一中 马国春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目前,教育仍然主要以班级授课制教育为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经过自己教学的实践,我觉得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一、课堂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景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在化学教学中,现在特别强调从生活中的化学汲取知识,课本内容的设计也更多地结合了生产、生活的知识,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很好证明。教师在传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有利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引发学生的内心思考

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但更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内隐的化学知识、化学方法上。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传授盐类的水解的时候,都会提出这个问题:纯碱为什么称之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下面的问题顺理成章,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索Na2CO3在溶液中存在的变化,从而得到盐类水解的实质。一个简单的情境,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探索。

三、课堂教学的主题要结合学习的目标。

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偏 离。在一堂课中情景的创设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该保持一个度,如果为创设情景而冲淡了教学要达成的目标,那又是得不偿失的。情景的创设只要为新知识的引入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服务就可以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景,这样既保持动态生成性,又要保持静态稳定性。

四、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种思路:

1、通过实验来创设情景: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知识大多来自实验,知识点多又较复杂繁琐,不易记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应该重视实验,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既能达到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也符合现在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教学去体会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是实验课,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进去,这样的话对实验的操作、观察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喜爱除了来自于实验千变万化的现象,还有学生对于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在实验中学生亲自操作,受外来约束、压力比较小,那种学习的主动性是其他任何时候无法比拟的。如果是演示实验,可以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对所学知识的相互探讨,验证原理,发现实验中的新问题,然后对物质的反应和操作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素养、求实的探索精神。并能利用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假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够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化学知识的学习外,我们还能给他们许多我们书本上无法给出的问题。

2、通过生活来激发兴趣

生活是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化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验、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实、发明发现的故事等等。现在不管是新教材的要求,还是高考中的考点,社会、生活和化学都是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学生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3、.通过联想来引发思考

高中化学学习学会知识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知识之间的 相互联系及规律。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除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掌握基本规律。在掌握基本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拟情景不仅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可融入丰富的情感,它比真实的事物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充分联想,学生在角色效应的影响下自觉地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等,都可用于创设这样的学习情景。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我们还可以抓住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模拟出特定的情景来进行对知识的理解。

4、通过问题来培养思维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思维上的活跃,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精神、创新能力,这也是化学教学的关键.利用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可以是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拿出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分析并加以解决是一种很好的情景创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课堂教学的魅力,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个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课堂,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

第四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调查与思考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南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建华

电话:***

邮编:408409

ncsjkswl@163.com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败。而我区教育质量不仅与周边区市县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与南川人民对教育的期望也有一定的距离。为了全面了解我区课堂教育教学的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与研究活动,一方面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本次课堂教学调查主要采取了积极深入各学校听课,主动与学校任课教师探讨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手段(听课达180多节,其中初中126节,高中54节。其中高完中所,镇级学校3所,乡级学校9所);同时认真研究了南川区各种调研、测试的有关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一、目前我区课堂教学的主流

重点中学和其它直属学校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已初见成效。教师有一定的新课程理念,但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校各学科教师能够做到合作教学、资源共享,基本实施了集体备课,并在重视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二、我区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教材的简单讲解,轻教材的深刻领悟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教学时重对教材的简单讲解,轻深刻领悟,致使学生能力差。这一弊端在07年高中招生考试中暴露无遗,仅从理综考试来看,学生普遍存在阅读理解能力差,对综合性较强的问题理解不准确,导致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差,他们对题目中涉及的图表、数据的信息提取不出来,因此无法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建模能力差,对以生活为题材、背景的考题,不能 把相关知识与题目建立联系,予以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的教学必须以教材和《课标》为依据,深入开发教材资源,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特别是能力培养,让学生真正读懂教材,绝不能用教辅资料甚至单纯做题来代替教师教学;其次,应重视挖掘教材情感目标,课堂教学充分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社会,获取更多信息,打开思维,为后续学习做必要的准备。

2、教师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仍处于经验型阶段,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过程中还不能盘活教材,不能合理利用教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仍存在被动追随教师教学的现象,教师所教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的比率还不高。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还很不够,学生没有感受到思考与探索的乐趣。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与教辅,赋予教学的灵魂,形成具有立体化的课堂,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3、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缺乏智慧火花

多数学校能够做到集体备课,但有些学校的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而且对集体备课的理解有失偏颇。一种观点认为集体备课就是一位教师备课同年级同学科其他教师共同运用,还美其名曰“减轻教师负担,资源共享”。另一种在集体备课中对学生个性认识不足,出现了所谓的“五统一”(统一教案、统一进度、统一例题、统一练习、统一测试)等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集体备课应该大家共同讨论、共同探究,发挥集体智慧,开发课程资源,带动和培养后起之秀,加快新教师课堂教学成熟的步伐,使集体备课的作用得到最大发 2 挥。

4、教师课堂教学缺乏鲜明的个性色彩

目前,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优秀教师严重缺乏,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出现急功近利的“师傅带徒弟”的做法,导致新教师上课重共性轻个性,教师的个性特点得不到很好的张扬,出现了大量的同类教师。这种缺乏个性的教学严重破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磨灭了好奇心和创造性,致使学生思想钝化,想象力缺乏,丧失问题意识,盲目追随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个体不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各异,必须通过彰显教学个性,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在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存同求异,重视智慧交流、碰撞,培养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师队伍。

5、课堂教学很少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教学主要关注传授知识,对三维目标关注很少。一方面是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另一方面,教师的阅读面仍然很窄,除了专业知识外,其它方面的知识很少,又加上对三维目标的理解较浅,无法落实三维目标。有的教师上课错别字多,如“初步”写成“粗步”,“扎实基础”写成“杂实基础”,“狠抓”写成“很抓”等,由此可知像这样的教师怎能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6、学科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整体质量的提升

从08高调研测试的统计分析中我们看到:每个学科上重点线的百分比率都高于南川区高考总分上线率10.3%,其中,理科语文24.01%,理综18.4%,理科数学19.9%,说明我区各学科发展不平衡。从各学科的统计分析来看同一所学校各学科发展也不平衡。说明学生各科平衡性较差。这里除了有学科教师本身 3 的能力良莠不齐外,还与学科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关。这就告诉我们学校管理的决策首先要给老师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一是教师要有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因为好的教学是教师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而不只是专业知识的展示;二是教师也要有团队协作精神。通过集体研究,找准学科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思路,使学生各科协调发展,减少内耗,凸显教学的最大潜力。

7、实验教学相对落后

实验教学开展很差,而且发展极不平衡。其原因有:(1)实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仅设备十分陈旧,而且完好率很低,(2)教师对实验的作用认识不足。普遍存在黑板上“做实验”的现象。学生不能完成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应试性实验教学(黑板上做实验)的现象十分突出。以上情况,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深化。学生主要依据笔试训练来理解与掌握实验原理、概念及规律。建议学校增加实验经费投入,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

8、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和高中研究性学习处在较低层面上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而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仍然不足。只是开展一些简单的活动,如环境污染调查、商标使用调查、交通安全等,还无法做到将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开展学科应用研究。

9、学校考试频繁,学生成就感降低

合理恰当的检测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目前学校出现的两大考试问题,一是考试过于频繁(周周考、月月考),二是考试难度大。导致学生疲于考试,没有充分的时间钻研和理解教材,出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现象。同时因试题难度系数设置不科学,学生考分低,自信丧失,成就感降低,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不利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建议

1、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发挥团队智慧,使各学科有机配合,平衡、协调发展。

2、大力实施“问题工作法”,注重反思,发现、查找和梳理影响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因素,集体攻关研究,成果资源共享。

3、研究、开发教材,优化课堂结构。关心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作业的有效率;关注学生的厌学率。只有将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才能做到教师从思想和方法上引导学生,才能做到师生步调一致,协同发展。

4、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学生知识与生活联系,加强学生实作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实验的技能。

5、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实现经验与资源共享,促进各校均衡发展。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实现集体智慧的交融。

总之,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素质与应试的关系。强化学科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作用,使教师将学科教学思想存于脑、溶于血,自然流露在课堂教学之中,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有生命,有灵魂的生态课堂,使校园成为学生的乐园。

第五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江西省宁师中学 赖春发

新教材融进了近、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以往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增多,教材明显变厚,教材的难度有所降低,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减少,但高考选拔人才的水准不可能降低。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通过一年的教学体会,现就必修3和必修4两个模块的教学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研究新教材,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思想

新教材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一)教材特别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展示。概念更加通俗易懂,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准备数学工具

新教材所表现的是经过逻辑加工的演绎体系,表现为“概念──定理(或性质、公式)──范例”组成的系统,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题的探索过程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在适合学生阅读方面作了大幅度的改革。例如必修4三角函数中“诱导公式”部分改变了以往教材多、繁、杂的公式排布模式,改变了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公式通过加工整理成了两大类: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以及角α与nπ+α(k∈Z)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把很多公式整理总结在一起,利用奇偶性和π的奇偶倍分析总结了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问题。这种编写简明阐述了公式的整体特征,更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并且在利用公式解题时大大缩短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解题的速度提升,也不会出现符号搞不清楚的问题,降低了教学难度,也便于教师实施知识总结,是该部分的一大亮点。

(二)教材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摆在显著的地位,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材除了通过正文阐述,还通过“思考与讨论”中的想一想,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等。例如,三角函数图象变换一节,在正文例题中阐述了

这一先周期变换再平移变换的过程,此例题讲解后,教材又在思考与讨论中编写了例:想一想,如何按照下列指定的顺序,将一个函数的图象变为下一个函数的图象?

让学生自己作图,发现先平移变换再周期变换与先前知识的异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明确函数变换的不同顺序路径的异同。

(三)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材的每一章首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或一个数学典故,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掌握本章的知识,然后明确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概率一章时教材引用 “五千万幸运儿‘横空出世’” 的通讯报道,阐述了社会上购买福利彩票中大奖的问题以及中奖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章的后续学习作好了铺垫,使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

每一节的正文描述,一般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先作渗透,后讲理论、概念,加强应用。教材及习题坡度平缓,有些习题采用一题多问,由浅入深的编写方法。例如:在算法初步这一新知识学习之前,教师和学生对它都是陌生的,但真正接触起来,给人的感觉确是平稳过渡,是一种自然的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教材从学生熟知的鸡兔同笼趣题谈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有了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冲动,接着教材中又设计了利用Scilab程序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把学习本章计算程序语句的问题推向了高潮。然后教材从算法──框图──语句由浅入深地作了详细阐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难使学生掌握。

(四)教材内容安排采用螺旋编写体系,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

安排知识顺序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的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高一新教材4个模块囊括了基本初等函数、向量、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直线与圆)、概率统计以及新加入的算法初步,这些知识几乎将原先的教材内容全部涉及,但是看起来“形”散的新教材结构其实“神”不散,现在学习的这些内容都是工具性的知识,只有这些知识储备多了,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更好地接受新知识,甚至影响到其他领域的学习。

(五)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概率部分的章头图是北京、上海、香港三大城市的降水率;在古典概型中引入基因控制问题,分析了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问题;在本章最后,教材用键盘设计和排布问题以及“一次性密码本”的设计问题编辑了例题,更深入地阐述了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些实际问题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学生深刻懂得了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中更加注意把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二、研究教法,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新教材虽然起点较低,但标高却可以由不同的教师推向不同的档次,因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加强对学生分层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说,新教材“下可保底,上不封顶”。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新课引入,可以在教学中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予以迁移和转化,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充分暴露新旧知识的联系,使问题既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在此基础上向新课作自然延伸,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又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状态和新课情境中来。我们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景:

(1)创设产生学习兴趣的情景;(2)创设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3)创设产生发现乐趣的发现情景;(4)创设产生探索欲望的知识迁移情景;(5)创设产生成就感的成功情景。

例如在讲解随机事件问题时,我举了一个例子创设悬念:同学们,老师有个发现,把数学课本随意翻开,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左边的页码是偶数,右边的页码是奇数,相信不相信?试一试。接着我又出示第二个例子:老师手中的转盘(有多块不同颜色的区域),如果将它自由转动,请你们猜一猜,当转盘停止时,指针会指向那种颜色的区域?(学生发现答案不确定。)翻书和转盘这两个事情是现实中的有趣问题,最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自然会把学生引入随机现象之中,使学生感受到随机事件就在身边。这一问题情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现实和认知基础上,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因而能够成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诱因,不断地引起认知冲突,然后再根据教材中的事例展开分析,更能用好教材。

(二)启迪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 1.设计一题多问,促进自主学习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单纯的讲解。数学上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其形成过程,或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或是对旧知识进行归纳、类比后推理得出结论,这种数学抽象或推理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沟通知识的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学“活”。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将其分解成若干个问题,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去探求、去发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思维能力在不断形成、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中得以提高,进而避免了知识上的死记硬背,应用上的生搬硬套现象。

新教材必修4中的“思考与讨论”有一思考讨论题:x为锐角,比较x,sin x,tan x的大小。在讲授时,我没有讲完题目答案就作了以下变式设计:已知x为弧度制锐角,请用小于号“<”将x,sin x,tan x连接起来。

教师提问:(1)根据已经学过的弧度制、角的定义和三角函数线的知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2)你能在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中把要比较的三个量所对应的图形表示出来吗?

(3)请大家看图,这三个量谁大谁小?(4)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思路?

(5)当x为钝角时如何?其他范围呢?推广后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这一过程比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好多了,也更好地运用了教材。

2.倡导一题多解,实施分层教学,教材不仅是一本教科书,也是一本很好的“学材”。所以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倡导一题多解,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习惯和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标新立异。

例如:设2α是第二象限角,则必有()。A.tan α>cot α B.tan α<cot α C.sin α>cos α D.sin α<cos α

本题是比较两个三角函数值大小的问题,先求出α的范围

A层(基础较差的学生)作差比较大小:

因为cot 2α<0,所以tan α>cot α。

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求解。

B层(中等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图象以及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象,比较图象得出结果。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反思计算过程,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C层(水平较高的学生)用特殊值或单位圆解决。特殊值的使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到学习的乐趣,单位圆的使用使学生在解决三角问题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模型,可以更好地带动他们的后续学习。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并且从中提炼了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新教材的精髓。

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教材还通过布置一定量的“实习作业”“调查报告”等实践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这也是高中新教材改革之宗旨和目标。在新教材的知识背景下,我们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试教中主要采用了“数学作文教学法”,即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实际调查,数据证明等程序后,以作文(或说报告)的形式写出自己对知识的回味、反刍、体味,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或者是学生本人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搜集的与课本相关知识的事例。例如在此活动中有一个学生深感城市交通阻塞和混乱情况严重,为了调查这一问题,不惜用整个周末的时间在街上统计车流情况,最后作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城市道路布局问题》一文,文中用频率统计表和频率分布折线图论证了一天中不同时间交通阻塞情况,通过道路两侧障碍物和摊点与车辆的相关散点图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自行设计了许多改进意见。观点明确,立意鲜明,使得所学“统计”一章的知识得到了充分应用。

(四)搞好知识衔接,加强知识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上调,中考难度的下调、新课程的实验和新教材的教学,使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搞好初高中的衔接。我们针对高一新生的特点,结合新教材中设计的数学文化及数学史料,开展数学兴趣的教育,教材中设计的数学范例和古代数学家探究问题的精神,熏陶和鼓舞了许多学生,使高初中知识衔接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不少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集合和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许多学习方法讲座,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教材,取得良好效果。

2.搞好知识本身的衔接

重视探究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在强调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注意到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新教材必修4将三角分成了两部分:基本初等函数(Ⅱ)和三角恒等变换,除作了大量删减,没有将两部分安排在一起。开始并不明白编写的意图,在试教三角恒等变换过程中逐渐明确,三角恒等变换是借助向量为工具来解决论证一系列公式的。教材将三角函数定义、向量、三角恒等变换穿在一起,形成一条主线,学习完后更容易把他们融为一体。例如和角公式的推导,教材中用单位圆结合角终边上一点三角函数值的定义,以及数量积的知识作了推导,综合运用了前面已有的知识,教材第143页“探索与研究”又作了新的提问。基于此,笔者在讲授这一部分知识时也作了新的推理和尝试,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即新教材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另法如下:设两向量坐标与以x轴正轴为始边组成的角为α、β。

此解法完全从向量进入,更容易引发学生对向量的认识,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加深、巩固和应用。

新教材的理念是;课堂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学生通过发现、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提高了兴趣,调动了潜能,经受了锻炼,培养了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的数学结果。

教材、学生、教师构成教学的三要素。在新理念下,教材是“学材”,是在教师指导下必不可少的进行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要材料(像演戏的剧本)。

学生是主体,是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被教师牵着走的学习机器(像演戏的演员)。

教师是主导,其作用在于组织、引导、指导、评价,这与过去在教学中搞满堂灌式的个人表演大相径庭(象演戏的导演)。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意识、情景意识、目的意识及评判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万事开头难,既然我们已经开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探索,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数学教育的成功。

下载高一课堂教学总结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课堂教学总结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课堂教学的误区与思考

    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与思考 福州市象园小学张以丽 摘要: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广大体育教师积极投身改革,探索、开拓进取,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高一几点思考

    高一物理教学策略几点思考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特别是高一物理力学中有关运动、力等概念和规律,是后续的热学、电学、光学学习的必要基础,同时,能否学好高一物理直接......

    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思考与总结

    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化学实验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自操作、亲自观察,直接......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高一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高一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摘要:面对一节节各不相同的课,自然从目标、过程到教学实效进行一番审视,对课做出一个评价。总体而言,我觉得对于一堂好课的概念主要取决于三大要素一恰当......

    高一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题】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 匀变速运动的研究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习题课教师教学的困惑是什么 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核心设计思想是“让每一位高中......

    日常思考与总结

    日常思考与总结 ——只谈体会不及其他(未必准确) 1、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你知道有多少人告诉你的是伪命题,是假设,是提前预设条件,而不是问题的本身,一切基于问题的不节制的延伸和扩......

    高一政治课学案教学运用与思考

    对政治课学案教学的思考 商 雪 梅 对政治课学案教学的思考 商 雪 梅 课堂教学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效率。如何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如何给学生更充分的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