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课用的资料
感恩父母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一曲感人的乐章,那是树叶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天上飘荡,绘画一幅动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我们沐浴着父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 母亲的真情成长;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声,感恩我们亲爱的父母;是他们让我们体验了生命; 是他们让我们茁壮地成长。父爱是天下最广阔、最博大、最真诚的爱; 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
父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他能消融冰川、净化心灵、蓬勃生机。他以博大的胸襟照耀世界、温暖人间。母爱是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她使空气清新、百花吐艳、彩蝶飞舞。她以宽容的情怀哺育生命、滋润万物。父爱是一条长长的道路,宽阔而深远。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畅游。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保你一路走好。母爱是一池明澈的山泉,洁净而碧澈。无论你身在何方,她都陪你漂流、闯荡。那浓浓的思念,那丝丝的真情、让你魂牵梦绕,护你一生平安。
父爱是一座高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大困难,他总是依靠的屏障。那伟岸的身躯,能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母爱是一泓深深的潭。无论你有多少苦恼,她总是默默的倾听。那宽广的胸襟,可容纳百川,让你幸福久远。
父爱是永恒的,不管风雨如何肆虐,他总是完美无损、永不褪色; 母爱是质朴的,不管冰霜怎样打磨,她总是心清如水、原汁原味。父爱是执著的,不管命运如何苦涩,他总是掏心吐哺、从不打折。母爱是坚强的,不管生活多么困苦,她总是默默承受、决不退缩。父爱像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驱走我们世界的一切的黑暗和阴冷;母爱如一盏长久不灭的明灯,消融我们旅途中所有的坎坷和障碍。父爱崇高伟大,他刚中有柔。当你学习在深夜时,父爱是暖暖的热茶;当你离家远行时,父爱是无声的牵挂。母爱深明大义、她柔中有刚,当你啼哭于襁褓时,母爱是温馨的怀抱;当你呀呀学语时,母爱是耐心的教导。
父母的爱是慷慨的,他们把爱洒给了春露,洒给了秋霜;留给了清晨,留给了黄昏;、地域、种族的界限,是体贴、慰藉、宽容、理解、父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母爱之情,能惊动天地,能感泣鬼神。
愿天下儿女,别忘了回报父母一缕浓浓的芳馨。感恩父母,天经地义!
《祖国,用青春的名义为你歌唱》
一
谁在黄土地的富饶里耕种着自己坚韧不拔的名字(女分)谁又在母亲的微笑里把一切一切的苦难轻轻飞渡(合)祖国呵,当我用青春的名义为你骄傲的歌唱(女分)又怎么抑制那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女领1)可是,妈妈其实我并不爱哭(男领1)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的东方(女领2)我深深的知道作为华夏儿女该怎样走好自强不息的道路(男领2)我知道所谓的尊严意味着什么因为我善良的母亲曾经含辛茹苦(女领1)我知道所有的拼搏为了什么因为我顽强的母亲用苦难和爱浇灌着儿女们坚定的脚步(女领2)不是我爱哭,妈妈盈眶的热泪其实是一种倾诉(男领1)当雄壮的国歌响彻云霄体内沸腾着龙的血脉就是我挺直脊梁的惟一缘故(男分)无法忘记你所受的苦我伤心的母亲用血和泪浇灌着被肆虐的故土(女分)无法忘记你所受的苦我坚强的母亲用一双大手捡拾着儿女们带血的头颅(男合)黎明终将到来烈火终将燃烧一声响雷击破久已沉默的天空(女合)你英雄的儿女用双手捧出炽热的青春把五四的旗帜插上祖国的沃土(大合)你英雄的儿女在沉沉的黑暗中呐喊出科学民细直纹短袖我主中华民族沐浴了一场壮丽的精神日出(男领2)我一遍遍仰望苍穹(男领1)我一遍遍俯首大地(男领合)苍茫的风烟里几代人前仆后继自由民细直纹短袖我主的大道上写满热血儿女的骄傲(女领1)年轻的刘胡兰在敌人带血的刺刀下抬起高昂的头颅花样的年华里青春的名字饱含微笑(女领2)我亲亲的兄弟面对肆虐的洪水用青春的臂膀把万里长城重新铸造(男领2)我翻开历史的长卷寻找终生追寻的永恒答案(女领1)我顺着一个世纪的发展轨迹寻找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曲线(女合)青春呵!就是青春!让激情在生命里燃烧燃烧起希望的火焰!(男合)青年呵!就是青年!让热血在身体内沸腾沸腾起不渝的誓言!(大合)祖国呵!就是祖国!这个重逾千斤的字眼让我们沐着一轮朝阳勇往直前!(男领1)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高声歌唱(男合)歌唱怒涛声声的黄河长江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热血就在我们年轻的血管流淌(女领2)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高声歌唱(女合)歌唱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九百六十万中华大地的魂魄就在我们骄傲的眸子里奔放(男领2)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高声歌唱(男合)歌唱鲜艳的红旗下凝结着血汗的功勋和奖章(女领1)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高声歌唱(女合)歌唱广袤的原野上黑土地一样丰满的憧憬和梦想(领合)我们赞美青春我们歌唱祖国我们向天空伸出年轻的臂膀让和平和正义的花朵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鲜活地绽放
第二篇:卖火柴上课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漫步世界文学长廊,有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就是世界童话之王—— 生齐答:安徒生
师: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出示图片 生答安徒生的国家及作品。
师评:你们读得书可真多!今天我们来继续——安徒生童话之旅。
1846年,安徒生到国外旅行,途中收到了朋友寄来的画片,(出示图片小女孩)一个穷苦的小女孩,手里拿着火柴,瞪大了可怜的眼睛,安徒生双眼湿润了。他想起了丹麦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情不自禁,奋笔疾书,写出了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下面我们来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生回答,师板书:(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了)师:读完这个故事,文中的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感人、痛苦、可怜、悲惨、凄美动人)
三、学习卖火柴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先来学习卖火柴这部分,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1.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课件出示)
(1)天冷极了…在街上走着。(课件出示)
1.生读句子,谈体会。(生抓住重点词谈:冷 雪 黑
大年夜
赤着脚)2.师:(指着大屏幕)这个句子,谁还想谈谈自己的体会。(2人)带着感受读一读吧!
3.师小结: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生:大年夜。大年夜意味着什么?生:(温暖、团圆、美好、快乐、幸福)可是这个大年夜的环境却如此寒冷,(板书:自然)预示了故事的悲惨,小女孩的不幸,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个又冷又黑的晚上——生齐读。
(2)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1.生读句子,谈体会。(突出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2.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3.师:好一个冷漠无情!这还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吗?生:不是。师:这是社会环境的冷漠。(板书:社会)真是雪上加霜,小女孩是从头冷到脚,从身体冷到内心啊!——生齐读。
(3)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地向前走。师点评:真是饥寒交迫!(4)雪花落在…忘不了这个。
1.生读句子,谈体会,(突出外貌描写)带着体会读。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小女孩却无心注意自己的美丽,因为寒冷和饥饿像魔鬼一样侵蚀着她的身体,读——
(5)她在一座房子的…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1.生读句子,谈体会(“蜷缩”动作描写
“爸爸会打她”
孤独、可怜、恐惧、伤心。家里很冷,不仅本身冷,而且没有关爱)
1.师小结:谈得真好!大年夜呀,小女孩却有家难回,如果说自然的寒冷、社会的寒冷还可以承受,最后的归宿“家”——竟也是这样的冷酷无情。(板书:家庭)——生齐读。
师总结过渡: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痛苦,种种遭遇笼罩着这个年幼的小女孩,自然寒冷、社会冷酷、家庭冷淡,人世间哪里还有她的容身之地,她是多么的不幸呀!
四、学习擦火柴
1.师过渡:接下来咱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擦火柴。
课件出示:默读5——10自然段,根据提示先自学,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小女孩一共擦燃几次火柴?
2、每次分别都看到了什么?
3、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想?结果又是怎样?
2.生自学,小组合作,一生执笔完成表格。生交流。
师:同学们完成的很认真!小女孩一共擦燃几次火柴? 生齐:五次。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第一次? 小组依次汇报。
3.师: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图片 生读句子(配乐)
第一次,她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终于鼓起勇气,擦燃了第一根火柴(投影出示:第一次幻想)男生齐读。师:火柴灭了,火炉——(生)不见了。师:她又擦了一根,(投影出示:第二次幻想)女生齐读。师:火柴灭了,烤鹅——(生)不见了。
师: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投影出示:第三次幻想)男生齐读。师:火柴又灭了,圣诞树——(生)不见了。
师: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投影出示:第四次幻想)女生齐读。师: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投影出示:第五次幻想)生齐读。
4.(课件出示: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师: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交流。(3——4人)
师:可怜的小女孩!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大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痛苦。没有得到摆脱——只有死亡。这些都是残酷的——现实。(板书:现实)她曾经看到的美丽是现实吗?(生:不是)那是什么?(幻想),(板书:幻想)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幻想交替进行,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虚实结合。(板书:虚实结合)。五:学习冻死了
师:幻象越幸福,现实越悲惨!大家一齐来读11、12段。
(投影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她那么可怜,哪来的幸福!两个幸福指什么?(前面一个意思是幻象中的幸福,后面一个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没有了寒冷、饥饿、痛苦。)
生带着体会齐读这一句。
师过渡:寒冷的夜晚,为什么,小女孩有家不能回?为什么,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的死去?为什么,人们忘记了怜悯与同情?
生: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当时的社会十分黑暗、社会制度的不平等
师总结:相比小女孩,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份幸福,传递这份幸福,让世界不再有冷漠的人心,不再有冷酷的社会,就不会再有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悲惨的故事发生。
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
自然
社会
家庭 擦火柴
现实
幻想
虚实结合 冻死了
“幸福”
第三篇:《离骚-》上课用课件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生平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引导学生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教学方法
1.讲读法、2.讨论法 3.探究阅读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听教学录音,疏通生字词,朗读全文。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屈原及《离骚》
2、简介“楚辞”
3、《离骚》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2、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
3、学生按照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课文。
4、集体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学)
2、请概括课文节选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议——展——评)
第一段 自述遭贬原因,表示决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这就是司马迁所称道的“正道直行”。
第二段 表现诗人保持美好品质的愿望。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五、布置作业
“一线精炼”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章第一段。
一、学习并掌握文章第一段的文言基础知识
1、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自主学习第一段,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学)
(见《导学案》)
3、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试讲第一段重点字词并翻译,教师点评。(展——评)
二、合作探究,理解第一段的思想内容。(议——展——评)
1、第一段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2、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3、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六、小结: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第一段的背诵
二、学习并掌握文章第二段的文言基础知识
1、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自主学习第二段,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学)
(见《导学案》)
3、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试讲第二段重点字词并翻译,教师点评。(展——评)
二、合作探究,理解第二段的思想内容。(议——展——评)
1.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段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作者打算全身而退,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作者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说明,他可以放弃仕途,但不能放弃操守,不能放弃他所崇尚的美德。
分析:
①、以行路为喻,反省自己是否没看清道路、是否趁行之未远返回原路。
顺着这条思路,检查自己的进退、制衣、佩饰。检查的结果是“余情其信芳”,“昭质其犹未亏”,衣饰“芳菲菲其弥章”,意志、信仰“余独好修以为常。”反省明志,斗志弥坚。所以应该明白,所谓反省检查即“悔相道之不察”带有假设意味,并非真的反悔,而是一种自我反省,反省的是当初不该轻易出仕,且无法行其道,正是有了这种自己反省,才更坚信自己的追求是无悔的,才更坚定了自己的意志信仰。
②、这部分以退为进,更表现出屈原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品德和爱国情怀。
所以说前一段述怀明志是“进”,后一段反省自身,也是“进”,是以退为进,是一种内心世界更清醒,更自信的“进”,因而也就更显坚定无悔。
2、第二段表现诗人保持美好品质的愿望。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3、屈原“入则与王图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有这样的才华,不被楚怀王重用,何愁找不到重用他的君王,为什么选择汨罗江作为他的归宿?”
关键在于诗人的清高、忠心、执著决定了这样一个归宿。清高使他不愿向世俗低头,他不违背为臣的原则,执著的信念,使他对理想不言放弃。在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选择了汨罗江。
三、合作探究,课堂总结(议——展——评)
1、《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明确:《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纯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
全诗始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强意志。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富有优美的理想,把主人公品格刻画得异常崇高。
①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2、《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 ①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
本文用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
还用打比方来说理。如用“鸟之不群兮”来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
②句式长短不一,又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
四、课文小结 :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 格的写作手法,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水平,令无数文人学者倾倒。同时,它让我们了解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你最喜欢《离骚》中哪两句诗,哪句或哪几句诗引起了你的共鸣,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点即可。
第四篇:上课用的教案
《 松 树 和 松 鼠 》教 学 设 计
东方红小学:张巧红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猜谜语。
师:猜谜是大家最喜欢的,今天我来让大家猜一个迷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生:这是松鼠。师板书:松鼠。师:你对它了解吗? 生甲:松鼠生活在树林里。生乙:松鼠喜欢吃松果。
生丙: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帮助它跳跃,它的尾巴又能当被子。
师:小朋友知道的真多。刚才有小朋友说松鼠喜欢吃松果(板书:和松果)那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新课教学
师: 你们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吗?(想)自学要求:
a.请同学们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别忘了和生字娃娃打招呼。
b.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课件演示,学习生字词
师:看到你们这么用心地学习,下面我给你们设立了三关,检查你们的学习情况,孩子们你们有勇气闯过去吗?(有)
第一关:看生词娃娃们可高兴啦,忍不住先跳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出示生字卡)让我们一起叫叫生字娃娃们的名儿吧。全班齐读生词。
师:大家真棒!第二关等着大家呢?快来看生字娃娃们也跑出来了,让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吧。开火车读生字。
第三关:下面生字娃娃脱掉了拼音小帽,变了样儿,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一个组一个词,进行检查过关。
师:生字娃娃很高兴和大家交朋友,不过,你们要想办法记住他们的样子才行。(生自由认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a.利用编儿歌的方法识字。聪: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
b.意、忽、总: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c.可以做动作帮助识字。眨:让学生做“眨”字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d.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师: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忽然(师:你还能用突然说句话吗?)、注意。
e.小组合作识字:如、以。师:下面我们来做“摘松果的游戏”
黑板上出现一棵挂满松果的松树,学生上台摘松果,并将松果背面的生字读准,就可以把松果拿走。
二、品读领悟。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真能干!下面我们把生字、生词宝宝送回家,好吗?(好)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齐读)
生1:课文讲了小松鼠摘松果 –吃松果 –想办法--种松果的事。
生2.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 师总结:课文讲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句: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想)
1、师:小松鼠的故事就是这样发生的,它才出生几个月,昨天它才学会吃松果,今天早上,松鼠妈妈就找不到它的踪影,它到哪里去呢?(森林)你从哪里知道的?(第一段)
2、学生齐声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它到森林里摘松果的心情怎样?(高高兴兴)
(1)读“高高兴兴”一词。(2)有感情读这一句话。
3、这一个个的松果味道怎样呢?(可口)(1)哪些东西很可口?
(2)读这一句话。
(课件)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4、师:看来呀,还真是一只贪吃的小松鼠。(板书:吃)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师:故事继续发生着,中午到了,这些松鼠都到森林吃松果了,松鼠们吃得可欢了,有一只聪明的小松鼠却在担心一件事,它担心一件什么事呢?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小松鼠在担心什么事?(总有一天没有松树林了,没有松果了。)
3、师:是的,如果有一天,松鼠的家族里一颗松果都没有了,这些松鼠会怎样呢?松鼠的心情会怎样呢?(难过、伤心、后悔„„)
4、带着你的心情读这一部分。
5、师:这只小松鼠真聪明,它不仅想到了现在,还想到了它的子孙后代。(板书:想)
6、这时,小松鼠想到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呢?(板书:种)除了小松鼠这个办法,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拯救松鼠家族呢? 学生交流讨论。
(三)学习最后一部分内容。
1、师:听“轰隆隆”一阵春雷响过,睁开眼,看到大屏幕,“沙沙沙”春雨下起来了。(播放动画)课文中哪个词语是描写春雨的?(蒙蒙细雨)
2、理解“蒙蒙细雨”。
3、这些蒙蒙细雨落在种了松果的地上,会怎样?(地上长出了一颗颗挺拔的小松树)学生汇报。师:中间这两大组的小朋友,如果你就是一棵小松树,能不能用你的姿势告诉我,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是怎样的?(孩子们个个挺直了腰板,挺起了胸脯,笔直地站立在那里,瞪大了眼睛朝我望着。有的还伸出手臂作茂密的枝叶状!呵呵!我不由得赞叹。)
师:真是一片挺拔的松树林啊!师板书:树成林。
(四)、总结全文
1、师:故事已经讲完了,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学生a:不能光吃不种。学生b:要保护环境。„„
3、师总结。对啊!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松鼠、松果、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知道种树有哪些好处吗?说一说(树木可以供给我们木材,用来盖房子,做桌椅等。我们吃的许多水果都是树上结的。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森林还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水灾,挡住风沙等好处)。
3、以“画未来”为题,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树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未来。
课后反思:
在上《松鼠和松果》一课的时候,课堂上发生了这样一幕: 师:那么,松鼠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
生1:松鼠的愿望实现了,那里长出了好多松树。生2:它的愿望实现了,(读文)因为,春天,几场蒙蒙细雨过后,在松树埋松果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漏一字:棵)挺拔(错读为pa)的小松树。
(孩子们都听出来了,纷纷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生3:**,你把挺拔的拔字读错了,请你改正。生2:挺拔的小松树。
生4:**,你少了一个棵字,应该是一棵棵。请你改正。生2: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师:中间这两大组的小朋友,如果你就是一棵小松树,能不能用你的姿势告诉我,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是怎样的?
(孩子们个个挺直了腰板,挺起了胸脯,笔直地站立在那里,瞪大了眼睛朝我望着。有的还伸出手臂作茂密的枝叶状!呵呵!我不由得赞叹。)
师:真是一片挺拔的松树林啊!
可是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那会怎么样呢?(孩子们的眼睛闪着,有的孩子唰的一下坐回到了座位上,有的孩子把伸直的手臂慢慢地垂了下来,还有的孩子皱着眉头说,那到处都光秃秃的了,森林就不见了!)
师:是啊,幸好松鼠想出了这个好主意!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伴着蒙蒙的春雨长出来了!那么将来呢,将来会怎么样呢?
(我用期待的目光含笑望着孩子们,特别是边上两个大组的孩子。很多孩子大声地说,“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这时,角落里有一个孩子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师:真是一棵聪明的小松树!
(边上的孩子相互望了望,陆续有孩子恍然大悟般地站起来。)
师:是的,又一棵,一棵,又一棵!将来,这里会是一片——
生齐:更茂密的松树林!
这是在我的教学设计之外的一幕。它源于一个孩子在朗读时的错误,孩子们相互纠错时的表现引发了我的灵感——对啊,“光秃秃、一棵棵、挺拔、更茂密”,这些关键的值得品味、积累的词语,不是可以串成一条线吗?就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去理解、感悟吧!
课上到这里,孩子们很开心,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晕、快乐的微笑。我想,他们不仅读懂了这些词句的意思,不仅感受了表演的乐趣,而且还体验了智慧带来的快乐,感受了集体的力量。我和他们一样快乐!
是否能再作一些改进呢?思考以后,我觉得:
1、如果能及时地板书: 好主意 将来 光秃秃 —一 棵棵 挺拔 —— 更茂密
能让学生对这些词加深印象,对这些变化之间的关系有一条更清晰的线索。
2、对三个词语的理解,还可以更深,更准些。如“光秃秃”的理解,可以请学生想想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光溜溜)增加学生ABB式词语的积累。理解“挺拔”时,还可以联系《邓小平爷爷植树》中学过的词句(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说说,什么样的树是挺拔的树。理解“更茂密”的时候,应该要求学生用更准确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相互之间挨得紧些)。
第五篇:乡愁上课用教案
《乡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体会海外游子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自由阅读【知识链接】,走近余光中,感受古代诗人的“乡愁”情结。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同学们,日落的黄昏,月圆的夜晚,古道上疲惫的瘦马,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故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柔软、最留恋的地方。今天,让我们走进诗人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书:乡愁 余光中)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4’)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活动一。
活动一:自由朗读→小组合作讨论,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写在小黑板上→出示小黑板,看看其他小组概括的文字与本组有没有不同之处。如有,小组讨论后或自我完善,或讲述理由帮助别的小组修改。
三、合作朗读,体验情感。(15’)
看得出来,同学们解读课文的能力很强。这首诗就是抒发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以及企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好诗不厌千回读,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次朗读这首诗,完成活动二。
请注意通过朗读突出体现海外游子对祖国和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活动二:小组长分工,组内合作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朗读→全班展示
听到同学们如此深情的朗读,老师也被感染了,也想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老师此时此刻的心情。教师范读。(生鼓掌)
谢谢同学们的掌声。怎们样,要不要再体验一下?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四、赏析融通,品味魅力。(22’)
好极了!读诗就应当透过文字读出其中所蕴涵的感情。同时,它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飞翔。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六行,但是就是这样一首诗,曾经拨动了千万人的心弦。它的魅力之处究竟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完成活动三,自选角度赏析这首诗。活动三:小组合作选定角度赏析这首诗→小组交流讨论,将本小组展示内容的关键词写在小黑板上,并围绕关键词尝试合作展示→向全班展示(其他组可适当补充,或提出自己的意见)
同学们的展示太精彩了!(音乐声渐起)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女士写过这样一首诗:“从别后,盼相逢,几回魂梦皆相同!山寂寂,水蒙蒙,今宵坐拥长江水,犹恐长江在梦中!”中国人就是这样:无论隔着山,隔着海,隔着岁月,故乡始终魂牵梦萦在心灵的最深处。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深情的齐声诵读,假设我们就是诗人余光中,为祖国唱一首思念的歌。
配乐齐读。
我们师生来合作展示一下。
师生对读,最后一节对读2-3遍,反复渲染诗人浓烈的爱国情怀。
五、背诵诗歌,升华感情。
好的诗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就让这首诗化作我们永久的生命记忆!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背诵这首诗,会背了的就站起来,准备加入全班的集体背诵!
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相信两岸人民的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那时,月圆人也圆!就让我们把对祖国的这份美好的祝愿,融入我们的声音,全班一起背诵这首《乡愁》吧!活动四:自由背诵这首诗→组内成员互背→全班齐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