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类乌齐牦牛育肥标准化调研报告_(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05:3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昌都类乌齐牦牛育肥标准化调研报告_》,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昌都类乌齐牦牛育肥标准化调研报告_》。

第一篇:昌都类乌齐牦牛育肥标准化调研报告_

注: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并结合本职工作,本人就如何做好昌都农业标准化工作(类乌齐牦牛育肥)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研,形成本文章。

关于昌都类乌齐牦牛育肥基地

实施标准化生产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随着农业标准化的不断发展,昌都地区实施农业标准化已显得刻不容缓,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转变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标准化,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调整、完善农牧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使全地区农牧业经济基础不断夯实,探索出具有昌都特色的现代农牧业标准化发展路子,为促进全地区农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为此,4月22日至24日,我局在地区农牧局的大力协助下,抽调专人组成工作组就类乌齐县牦牛育肥如何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在类乌齐县牦牛育肥基地开展了调研工作。

一、类乌齐县牦牛育肥基地发展的基本状况

类乌齐县是自治区指定的藏东牦牛产业带,牦牛业是当地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业中的优势产业。类乌齐的牦牛肉名扬全区,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走遍全区打下了牛肉市场上独一无二的品牌,类乌齐牦牛肉品质好、口感好,而且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符合高蛋白、低脂肪的现代人健康饮食要求。类乌齐县有人口4万多,牦牛肉是当地群众的肉食品之一,每年需145吨的牛肉产品,在市场上有明显的市场优势。除本地市场外,昌都市场、拉萨市场对类乌齐县牦牛肉的需求量也十分大。

目前,该县已将类乌齐镇、桑多镇、卡玛多镇、伊日乡四个乡镇建设为牦牛育肥基地,其基本状况为:

(一)畜牧业基础条件显著改善

全县上下围绕提升畜牧业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以水、电、路、棚、场、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相继组织实施了人畜饮水、暖棚建设、畜种改良、扶贫整村推进等一大批项目,近三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达到938.208万元(其中2007年投资488.208万元,2008年投资450万元)。育肥区四乡镇共完成300户牦牛产业养殖户草地围栏5000亩,人工种草3000亩;建牛舍12000m2,活动场所15000 m2,饲养库(暖棚)2100 m2,青贮窖1200 m2;防疫点4个(砖混结构)160 m2。实现了户户修建养牛暖棚、活动场所、饲料库、青贮窖,示范区交通、电力、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也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引导群众打破靠数量扩张来发展畜牧业的思想禁锢,摒弃传统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推进牦牛育肥专业化生产,其规模逐年扩大,效益不断提升。2008年,育肥区育肥规模达到8000头(只),涌现出了一大批牦牛育肥专业村和牦牛育肥大户,使育肥区畜牧业蓬勃发展,基本形成了牧繁农育的格局,初步呈现出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势头。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县上下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调优、调活、提高效益,以实施“种子工程”为重点,依靠科技,着力调整优化畜种畜群结构。以牦牛提纯复壮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培育、推广优良畜种,加快了牲畜的更新换代,提高了母畜比例,畜群结构趋于优化。同时,着力调整种养结构,扩大饲草种植面积,以种促养、以养促种、种养互补,探索出了一条农牧互补、效益双赢的路子。

(四)产业化步伐加快

全县上下坚持把产业化作为牦牛养殖育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扶持发展了一家龙头企业(类乌齐县牦牛肉风干厂),其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培育发展了一批农牧民专业合作队伍,到目前为止,全县共组建牦牛养殖协会4个,会员人数达700人,企业+协会+牧户的经营形式和产业链逐步培育形成。近几年,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推行了奖惩出栏上市的销售新模式,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促进了产销衔接,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2008年共出栏牦牛8000头(只),养殖户增收480万元。

二、类乌齐县牦牛育肥基地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类乌齐县牦牛育肥养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作为一个主要产业,在昌都还仅处于起步阶段,其自身价值潜力和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大体表现如下:

1、集约化水平低。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使草原经营细碎化,不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和统一管理、建设,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2、主要畜产品产量小、商品率低,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

3、生产销售链不完善,难以实现农牧户与大市场的联结。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形不成规模优势,农牧户与政府、与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中介桥梁,农牧民难以有组织地参与到大市场中去。

4、基础建设力度不够。由于网围栏短缺、化肥指标不够等因素,不能为牦牛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饲草料。另外,由于冬季天然食草数量的减少,导致牦牛觅食困难,饲草料严重不足,致使牦牛吃不饱、掉膘,营养缺乏,疾病抵抗力低,易患病甚至死亡。

5、科技培训力度不够,农牧民饲养管理水平不高。长期以来,类乌齐县牦牛饲养基本上都是靠天养畜,粗放管理。农牧民科技知识缺乏,在饲养管理、饲养技术方面知识欠缺,目前的传统饲养方式,导致牦牛所食饲料营养缺乏,供应不足,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低,肉质下降,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市场需求。

三、对类乌齐县牦牛育肥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及措施

类乌齐牦牛育肥产业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大、条件优越,只要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类乌齐牦牛育肥标准化纳入全地区总体发展规划,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今后类乌齐县牦牛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具体说,就是立足类乌齐实际,在巩固以往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以产业化为目标,深入推进牦牛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牦牛业集约化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区域布局、科学的生产经营模式、完善的建设服务体系,推进传统牦牛业饲养向现代牦牛业养殖转变,实现牦牛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

(一)调整发展布局,突出发展重点

根据类乌齐的自然条件、区域生产特点和发展需要,初步设想,将全县牦牛业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类型进行分类指导:一是天然草原畜牧业区。以类乌齐镇龙拉村、达果村、扎沟村、宗龙村为主,立足于生产和生态的协调,侧重于完善基础设施,以牦牛的提纯复壮为重点,尝试优秀种公牦牛、母牦牛集中管理,统一配种,统一产犊,做大做强牦牛产业。二是舍饲半舍饲畜牧业区。以卡玛多镇、伊日乡为主。发挥农牧结合优势,侧重于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扩大舍饲半舍饲养殖、育肥规模。三是舍饲畜牧业区。以类乌齐镇、桑多镇为主,进一步调整种养结构,扩大饲草料种植,发挥品种规模优势,扩大舍饲养殖规模,加快养殖小区和基地建设,推进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草场规模化经营

在稳定“两权一制”(草场所有权、经营权,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保证现行政策稳定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通过试点,积极探索改革草场经营体制,通过多元化方式整合利用草场资源。一是租赁经营。对部分生产经营状况较差,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的牧户,通过扶持发展劳务经济、二、三产业等方式,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对其草地以流转承包方式租赁给有较强经营能力的牧户,进行集中规模经营。二是委托经营。对部分牧户因劳动力缺乏等原因无法正常进行生产经营,但其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畜牧业的牧户,由经营能力强的牧户进行代牧,实行生产环节的集中,年终以核定的生产指标分成取酬。三是股份制经营。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对若干户的草地及牲畜、生产设施等集中起来折价入股,进行“四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

(三)大力推进牦牛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突出重点,从资金、项目、用地、税收、科技、品牌、营销及行政推动、政府采购、工商管理等方面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二是加快牦牛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不同的发展类型和区域,充分发挥牦牛畜产品优势,加快发展一批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户、生产小区,扩大规模形成特色基地。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对现有中介组织进行整合,扩大规模,规范经营;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新建一批专业合作组织,强化中介服务功能,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四是大力开发牦牛畜产品优势资源,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牦牛畜产品品牌。

(四)努力改善发展条件

一是以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牧区水利和牲畜棚圈建设、推进牧业机械现代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加快优质牦牛畜种基地建设,尝试种公牛集中管理,统一配种,统一产犊。积极引进、繁育、改良一批优良肉牛品种。三是以草地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为重点,高度重视草原生态建设。四是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人才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快成熟畜牧业新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五是加大和整合发展投资。建立健全以国家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依托,集体和农牧民投入为主体,吸收社会资金和外资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扩大地方财政支农资金规模,建立稳定增长机制。整合各渠道农牧业的项目资金,继续捆绑使用,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第二篇:某类乌齐牦牛育肥标准化调研报告_

昌都类乌齐牦牛育肥标准化调研报告_ _

注: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并结合本职工作,本人就如何做好昌都农业标准化工作(类乌齐牦牛育肥)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研,形成本。

关于昌都类乌齐牦牛育肥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市场经 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随着农业标准化的不断发展,昌都地 区实施农业标准化已显得刻不容缓,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 转变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标准化,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调 整、完善农牧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使全地区农牧业经济基础不断夯实,探索出具有昌都特色 的现代农牧业标准化发展路子,为促进全地区农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为此,4 月 22 日至 24 日,我局在地区农牧局的大力协助下,抽调专人组成工作组就类乌齐县牦牛育肥如何实施农业标 准化生产在类乌齐县牦牛育肥基地开展了调研工作。

一、类乌齐县牦牛育肥基地发展的基本状况 类乌齐县是自治区指定的藏东牦牛产业带,牦牛业是当地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业中的优势产业。类乌齐的牦牛肉名扬全区,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走遍全区打下了牛肉市场上独一无二的品牌,类乌齐牦牛肉品质好、口感好,而且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符合高蛋白、低脂肪的现代人健康饮食要求。类乌齐县有人口 4 万多,牦牛肉是当地群众的肉食品之一,每年需 145 吨的牛肉产品,在市场上有明显的市场优势。除本地市场外,昌都市场、拉萨市场对类乌齐县牦牛肉的需求量也十分大。

目前,该县已将类乌齐镇、桑多镇、卡玛多镇、伊日乡四个乡镇建设为牦牛育肥基地,其基本状况为:

(一)畜牧业基础条件显著改善 全县上下围绕提升畜牧业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以水、电、路、棚、场、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相继组织实施了人畜饮水、暖棚建设、畜种改良、扶贫整村推进等一大批项目,近三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达到 938.208 万元(其中 XX 年投资 488.208 万元,XX 年投资450 万元)。育肥区四乡镇共完成 300 户牦牛产业养殖户草地围栏 5000 亩,人工种草 3000 亩;建牛舍 1XXm2,活动场所 15000m2,饲养库(暖棚)2100m2,青贮窖 1200m2;防疫点 4 个(砖混结构)160m2。实现了户户修建养牛暖棚、活动场所、饲料库、青贮窖,示范区交通、电力、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也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引导群众打破靠数量扩张来发展畜牧业的思想禁锢,摒弃 传统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推进牦牛育肥专业化生产,其规模逐年扩大,效益不断提升。XX 年,育肥区育肥规模达到 8000 头(只),涌现出了一大批牦牛育肥专业村和牦 牛育肥大户,使育肥区畜牧业蓬勃发展,基本形成了牧繁 农育的格局,初步呈现出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势头。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县上下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调优、调活、提高效益,以实施“种子工程”为重点,依靠科技,着力调整优化畜种畜群结构。以牦牛提纯复壮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培育、推广优良畜种,加快了牲畜的更新换代,提高了母畜比例,畜群结构趋于优化。同时,着力调整种 养结构,扩大饲草种植面积,以种促养、以养促种、种养 互补,探索出了一条农牧互补、效益双赢的路子。

(四)产业化步伐加快 全县上下坚持把产业化作为牦牛养殖育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扶持发展了一家龙头企业(类乌齐县牦牛肉风干厂),其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培育发展了一批农牧民专业合作队伍,到目前为止,全县共组建牦牛养殖协会 4 个,会员人

数达 700 人,企业+协会+牧户的经营形式和产业链逐步培育形成。近几年,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推行了奖惩出栏上市的销售新模式,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促进了产销衔接,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XX 年共出栏牦牛 8000 头(只),养殖户增收 480 万元。

二、类乌齐县牦牛育肥基地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类乌齐县牦牛育肥养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并形成 了一定规模,但作为一个主要产业,在昌都还仅处于起步 阶段,其自身价值潜力和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大体表现如下:

1、集约化水平低。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使草原经营细碎化,不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和统一管理、建设,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2、主要畜产品产量小、商品率低,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

3、生产销售链不完善,难以实现农牧户与大市场的联结。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形不成规模优势,农牧户与政府、与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中介桥梁,农牧民难以有组织地参与到大市场中去。

4、基础建设力度不够。由于网围栏短缺、化肥指标不够等因素,不能为牦牛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饲草料。另外,由于冬季天然食草数量的减少,导致牦牛觅食困难,饲草料严重不足,致使牦牛吃不饱、掉膘,营养缺乏,疾病抵抗力低,易患病甚至死亡。

5、科技培训力度不够,农牧民饲养管理水平不高。长期以来,类乌齐县牦牛饲养基本上都是靠天养畜,粗放管理。农牧民科技知识缺乏,在饲养管理、饲养技术方面知识欠缺,目前的传统饲养方式,导致牦牛所食饲料营养缺乏,供应不足,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低,肉质下降,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市场需求。

三、对类乌齐县牦牛育肥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及措施 类乌齐牦牛育肥产业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大、条件优越,只要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类乌齐牦牛 育肥标准化纳入全地区总体发展规划,发展前景将是十分 广阔的。今后类乌齐县牦牛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走集约化 发展的路子。具体说,就是立足类乌齐实际,在巩固以往 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以产业化为目标,深入推进牦牛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牦牛业 集约化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区域布局、科学的生产经营 模式、完善的建设服务体系,推进传统牦牛业饲养向现代 牦牛业养殖转变,实现牦牛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持

续增收。

(一)调整发展布局,突出发展重点 根据类乌齐的自然条件、区域生产特点和发展需要,初步 设想,将全县牦牛业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类型进行分类 指导:一是天然草原畜牧业区。以类乌齐镇龙拉村、达果 村、扎沟村、宗龙村为主,立足于生产和生态的协调,侧 重于完善基础设施,以牦牛的提纯复壮为重点,尝试优秀 种公牦牛、母牦牛集中管理,统一配种,统一产犊,做大 做强牦牛产业。二是舍饲半舍饲畜牧业区。以卡玛多镇、伊日乡为主。发挥农牧结合优势,侧重于提高养殖业科技 含量,扩大舍饲半舍饲养殖、育肥规模。三是舍饲畜牧业 区。以类乌齐镇、桑多镇为主,进一步调整种养结构,扩 大饲草料种植,发挥品种规模优势,扩大舍饲养殖规模,加快养殖小区和基地建设,推进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草场规模化经营 在稳定“两权一制”(草场所有权、经营权,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保证现行政策稳定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通过试点,积极探索改革草场经营体制,通过多元化方式整合 利用草场资源。一是租赁经营。对部分生产经营状况较差,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的牧户,通过扶持发展劳务经济、二、三产业等方式,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对其草地以流

转承包方式租赁给有较强经营能力的牧户,进行集中规模经营。二是委托经营。对部分牧户因劳动力缺乏等原因无法正常进行生产经营,但其生活主要依靠畜牧业的牧户,由经营能力强的牧户进行代牧,实行生产环节的集中,年终以核定的生产指标分成取酬。三是股份制经营。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对若干户的草地及牲畜、生产设施等集中起来折价入股,进行“四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

(三)大力推进牦牛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突出重点,从资金、项目、用地、税收、科技、品牌、营销及行政推动、政府采购、工商管理等方面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二是加快牦牛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不同的发展类型和区域,充分发挥牦牛畜产品优势,加快发展一批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户、生产小区,扩大规模形成特色基地。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对现有中介组织进行整合,扩大规模,规范经营;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新建一批专业合作组织,强化中介服务功能,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四是大力开发牦牛畜产品优势资源,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牦牛畜产品品牌。

(四)努力改善发展条件 一是以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牧区水利和牲畜棚圈建设、推进牧业机械现代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加快优质牦牛畜种基地建设,尝试种公牛集中管理,统一配种,统一产犊。积极引进、繁育、改良一批优良肉牛品种。三是以草地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为重点,高度重视草原生态建设。四是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人才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快成熟畜牧业新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五是加大和整合发展投资。建立健全以国家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依托,集体和农牧民投入为主体,吸收社会资金和外资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扩大地方财政支农资金规模,建立稳定增长机制。整合各渠道农牧业的项目资金,继续捆绑使用,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第三篇:标准化调研报告

标准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学校设置与校舍

学校占地面积17732m2,建筑面积10435 m2,现有教学班20个,学校设置和规模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规定,学校规划科学,区域分明,布局合理。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现有绿化面积1297m2,生均1.4m2。略低于标准要求。

运动场地:

田径场地面积4100m2,与中学共用。

根据现有场地,有篮球场地2个,排球场地1个。单杠、爬杆、肋木等器械已安装。

教育教学装备

学校现有图书馆19905册,近三年图书更新数量达到藏书标准的1%以上。管理规范,安全措施到位,实行计算机管理。新进8千多册图书,现正在整理之中,图书数量已达到标准。

二、对存在问题分类提出解决方案

1、现有绿化面积1297m2,生均1.4m2。略低于标准要求。解决方案:在校内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2、教学楼未验收。由区县协调解决。

3运动场地:体育场地建设,由区县协调解决。

自行解决资金汇总

1、绿化面积需增加1500平方米,约需资金2万元;

拟提请区县解决资金:

1、教学楼未验收、消防池未建。

2、田径场体育场地建设,约需资金500万。

****实验学校小学部201*年*月*日

第四篇:标准化调研报告

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分析目的为改善和优化现有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了解员工对公司相关流程的满意度,促进管理体制完善。此次问卷调查采用半开放半封闭式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3/3/13——2013/3/20

三、调查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80%

四、员工满意度调查情况概述 2013年3月21日至22日,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公司各部门提交的标准化工作问卷进了了汇总、整理、分析,现对此次调查状况作如下概述:

(1)本次员工满意度调查是运用标准问卷调查法,为使调查结果客观公正,故采用不记名调查。

(2)本次调查从对流程满意率及三个开放式问题着手进行问卷。

(3)本次调查的结果是客观公正、可靠和真实的。共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924份,有效问卷924份。问卷回收率达92.4%。

五、工作流程或sop满意度指数的统计数据如下:(一)各部门对目前工作流程或sop满意度统计指数

1、此次问卷针对工作流程或岗位sop指导性满意度进行调查,以100%、80%为非常满意,60%为比较满意,50%、30%为不满意作为三个度量单位,根据各部门调查人数,统计出占比率,非常满意度指数各部门排名分别是人力资源行政篰(100%)、ces部(100%)、技术部(94.29%)、行政部(93.75)、采购(75%)、动力工程(70.37%)、质量(69.89%)、研发(64.29%)、生产(58.68%)、物流(55%)、财务(50%)、规划、设备、安环(33%),比较满意及不满意度指数各部门排名详见附表。

2、此次问卷根据工作职位分为管理人员、办公人员、产线员工进行统计,收到管理人员62份,办公人员127份,产线员工735份问卷,根据各部门相关职位对工作流程或岗位sop指导性满意度进行统计,数据详见下表

3、根据职位统计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管理人员、办公人员、产线员工,具体统计数据与图表详见如下:

2、办公人员

六、开放问题统计

此次调查问卷,共提出3个开放性问题进行征集建议

1、你认为目前的工作流程或sop在运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汇总统计,员工分别从流程制定的规范合理性、流程的执行力、流程的培训与操作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经统计共计181条,选出代表性问题如下,其余可见汇总表:

2、目前你在所从事的岗位中的困难?经过汇总统计,员工分别从自己所在的岗位及所在部门出发共计提出存在的问题189条,选出代表性问题如下,其余可见汇总表:篇二:关于公司标准化管理的调查报告

调 查 活 动 提 纲

一、调查时间:2004年4月20日——6月5日

二、调查地点:重庆市涪陵电信分公司,综合办公室(涪陵区高笋塘7号)

三、调查目的:通过对涪陵区电信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张观明及相关人员的调查,了解该分公司质量管理的操作流程情况。

四、调查方式:通过访谈的方式。

五、调查对象:涪陵区电信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张观明

五、调查结论:通过调查得知,涪陵电信分公司通过标准化管理,在提高网络运行维护质量和强化优质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提 纲

一、涪陵电信分公司推行标准化的步骤

(一)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学习训练,树立标准化理念

(三)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标准

(四)抓好发布实施,完善管理体系

(五)落实配套措施,强化监督管理

二、涪陵电信分公司推行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建立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二)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三)运用标准化管理理论,提高网络运行维护质量

(四)实施标准化管理,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五)通过开展标准化管理涪陵分公司所取得的成效

1、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2、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3、工作行为日趋规范,工作质量显著提高

内 容 提 要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要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实体,就要通过不断的机制转换。质量管理体系由简单的分级管理、条块管理逐步转化为科学的专业化管理、系统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把质量管理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完善了以内部支撑体系为重点的通信运行维护机制,以外部服务体系为重点的服务监督机制,以目标管理考核为重点的质量考核机制,以此促进企业更加健康、稳步地发展。

重庆市电信公司涪陵分公司多年来,坚持把标准化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把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在狠抓通信能力建设和通信业务发展的同时,运用标准化管理理论,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在提高网络运行维护质量和强化优质服务等方面收到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涪陵电信分公司以标准化管理为主线开展了大量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2、强化学习训练,树立标准化理念

3、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标准

4、落实配套措施,强化监督管理

5、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6、运用标准化管理理论,提高网络运行维护质量

7、实施标准化管理,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8、通过开展标准化管理涪陵分公司所取得的成效

关于涪陵电信分公司标准化管理的调查报告

重庆市电信公司涪陵分公司多年来,坚持把标准化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把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在狠抓通信能力建设和通信业务发展的同时,运用标准化管理理论,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大力开展群众性的qc活动,在提高网络运行维护质量和强化优质服务等方面收到了显著成效。通过对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张观明同志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访谈,了解到近几年,涪陵电信分公司以标准化管理为主线规范企业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涪陵电信分公司推行标准化管理的步骤

(一)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工作落实,市公司成立了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涪陵分公司设立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分公司其他部门也明确了一名专抓此项工作的人员,以从组织上保证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强化学习训练,树立标准化理念

分公司聘请标准化专家到公司来讲授有关知识,分期分批选调10名员工脱产参加了iso9001质量管理封闭训练,还组织了专题讲座、研讨等会活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为开展这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标准

分公司推行标准化的实质,就是围绕“用户之上,用心服务”的宗旨,对每一项工作“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作明(转载于:标准化调研报告)确规定,使业务发展、设备维护、工作管理等都有可循的办法和流程,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如分公司制定一个业务流程来准保用户投诉得以满意的处理等。

(四)抓好发布实施,完善管理体系

标准的发布实施应先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再总结经验,并对试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正式发布实施。经过半年的试运行,目前在分公司已经正式运行了依据iso9001质量体系制定的各类贯标文件。

(五)落实配套措施,强化监督管理

对发布实施后的标准进行监督管理是确保标准化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对标准的内审、评审程序和不合格服务的纠正、预防程序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分公司在监督管理实行工作量化登记制度。每个员工在完成一项任务后,要对照标准如实登记工作量和目标完成情况,将行为轨迹和工作实绩及时反映出来。同时,我们还把每个人执行标准情况同绩效考核、考评工作结合起来,作为评先选优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涪陵电信分公司推行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建立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涪陵分公司突出企业资本营运的要求,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实体。通过不断的机制转换,质量管理体系由简单的分级管理、条块管理逐步转化为科学的专业化管理、系统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把质量管理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完善了以内部支撑体系为重点的通信运行维护机制,以外部服务体系为重点的服务监督机制,以目标管理考核为重点的质量考核机制。质量管理母、子、支保证体系,通过多年的完善,达到有效的管理运作。

(二)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多年来,该公司实施了质量管理分工负责制,坚持“质量a类信息领导处理制度”。坚持领导质量管理责任月评季考,形成了领导带头、全员积极参与抓质量的良好风气。每月召开一次全局性质量情况分析会,每季对全局各部门、各环节进行一次通信质量考评,多年来形成制度。

(三)运用标准化管理理论,提高网络运行维护质量

“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全面压缩障碍历时,优化网络组织结构”是确保通信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被列入分公司质量管理重要内容,并积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网络运行维护管理以网管为龙头,实行全市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成立了以主管运行维护的副总经理为组长的网管领导小组,按照标准化管理理论,制定本地网络考核办法,使网络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对管理人员考核有据可依。篇三:标准化调研报告

标准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学校设置与校舍

学校占地面积17732m2,建筑面积10435 m2,现有教学班20个,学校设置和规模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规定,学校规划科学,区域分明,布局合理。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现有绿化面积1297m2,生均1.4m2。略低于标准要求。运动场地:

田径场地面积4100m2,与中学共用。

根据现有场地,有篮球场地2个,排球场地1个。单杠、爬杆、肋木等器械已安装。

教育教学装备

学校现有图书馆19905册,近三年图书更新数量达到藏书标准的1%以上。管理规范,安全措施到位,实行计算机管理。新进8千多册图书,现正在整理之中,图书数量已达到标准。

二、对存在问题分类提出解决方案

1、现有绿化面积1297m2,生均1.4m2。略低于标准要求。解决方案:在校内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2、教学楼未验收。由区县协调解决。3运动场地:体育场地建设,由区县协调解决。

自行解决资金汇总

1、绿化面积需增加1500平方米,约需资金2万元;

拟提请区县解决资金:

1、教学楼未验收、消防池未建。

2、田径场体育场地建设,约需资金500万。****实验学校小学部 201*年*月*日篇四:社区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xx社区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标准化建设,近期,我深入全区部分小街、小巷,对基层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社区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xx社区于2000年12月成立,位于xx办事处南面,社区东邻xx社区,西邻xx街道办事处,南邻xx街道办事处,北邻环城东路,社区共有居民2168户达8000余人,辖区单位有车辆段检修车间、xx派出所、xx小等单位,社区居民基本是铁路职工及家属。xx社区在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联建单位的帮助下,在驻区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社区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的齐心努力下,社区以邓小平理论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点,紧紧扣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这一重要目标,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努力探索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携手共建社区建设发展路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组织,理顺各种关系,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在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分别于2010获得区综合治理、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及和谐平安单位,2010获得市老年体育示范社区。

二、社区标准化建设中的存在问题

虽然社区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使此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凸现出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

(一)社区的认识有待深化。第一,对社区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认识模糊。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效力。一方面,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挥为主导,对引导社区居民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认识不够,对居民的服务意识不强,简单地把社区工作等同于完成部门交办的任务,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服务比较滞后。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下属”,直接向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社区忙于应付,难以开展自己的工作。第二,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识模糊,还限于社区就是办办证明、管管卫生的层次,对社区工作的参与意识不够。很多单位的居住小区自成体系,小区资源开放程度不高,对社区工作不关心、不支持,由于对社区职能缺乏了解,因此,对这部分居民服务不畅。

(二)社区服务有待深入。社区服务是加强社区标准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社区服务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制约了社区服务的开展。一是社区服务内容单一。各社区主要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劳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内容为主;另外,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在居民大量

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等方面的服务还很欠缺,致使有些楼栋角落、边墙边角、居民生活处堆满生活垃圾,长年没有清理,导致居民生活环境严重受到破坏,社区内绿化环境严重受到污染。还有,社区文化建设、青少年教育等服务还没有深入开展,社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还不能满足居民需要。二是服务设施缺乏,院落、楼栋活动场地小,不能满足居民多形式活动的需要。这也是社区标准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要加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必不可少。

三是社区服务主体单一。政府和社区包揽了许多应由市场提供的服务项目,新型社区服务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在引导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团体、协会等各类民间组织发挥作用方面有待加强,社区服务的内容有待丰富,质量有待提高。由于社区服务不到位、不主动,辖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参与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意识薄弱,甚至大多数居民不知道“社区居委会”是干什么的?

(三)社区工作经费有待提高。造成社区经费紧张的原因,一是财政投入不足,随着社区作用的凸显和部门管理重心下移,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渐增多,但“费随事转”的原则未能得到很好贯彻,社区在承担工作的同时,相应的工作经费较少,二是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弱,社区服务发展滞后,收入渠道少。

三、对社区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细胞,标准化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稳定发展,对促进城市管理,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建

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没有无数个社区的发展与进步,城市的整体管理和发展水平就难以提高。针对社区标准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作用。

—是提高对社区居委会法律地位的认识。社区标准化建设的主旨是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使居民获得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和亲情感,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从而使社区成为社会的“减震器”。因此,在社区标准化建设中,应把政府的角色定位于“教练员”而非“运动员”,应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指导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区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关系,形成共同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及文化状况的局面。同时,把转变政府职能和社区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治安、教育、科技、文化、劳动保障等部门要以社区作为平台,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配合,将工作开展到社区,并真正做到工作人员进社区。

二是指导社区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实事项目和公共事务决策,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等组织体系,制定社区居民公约,明确社区居委会选免权、社区事务决策权、社区财务自主权、对政府部门的评议监督权和不合理摊派的拒绝权等自治权,在社区标准化建设中在城市规划、建设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中,有 关部门应通过社区征求居民意见,保障社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帮助社区更好地运用“4+2”工作法开展工作。

三是加强对社区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让各级部门、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和理解社区标准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形成社区标准化建设的合力。使社区内的居民都参与到社区标准化建设中来,提建议、出点子,监督评议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同时,社区要增强主体意识,加强宣传,主动开展服务,提高居民的认知度,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二)增强社区服务能力。社区服务涉及千家万户,是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但目前服务设施有限,成为制约市区社区服务能力提高的“瓶颈”,要下大力打破这个“瓶颈”,改进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落实社区服务所需场地。在城市规划建设、房地产开发中应考虑到社区服务的需要,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落实所需的用地、配套设施和活动用房。建设标准化的社区平台,推进社区信息化,从网络中获取社情基础数据,实施人口、舆情、公共事件的动态管理。二是加快发展社区服务。针对社区就业、文体、教育、体育、安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政府与民间的关系。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改善公共服务方式,同时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发展,让它们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防止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大包大揽。

2、部门指导与社区推动的篇五:企业标准化管理调研报告 为全面推行城市公交运营服务标准化管理,改善城市公交整体面貌,全面提升城市公交服务和管理水平,根据福建省运输管理局《关于印发2012福建省城市公交标准化达标测评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闽运管城运【2012】3号),我处对市区四家公交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这次对四家企业的调研,主要从服务规范和安全档案两方面着手。服务规范主要是查看企业的管理台帐,包括:车辆整洁合格率、车辆服务合格率、服务设施完整率、发车正点率、车次完成率、乘客满意度及乘客投诉处理率等。安全档案主要是查看„„ 从总体来看,四家公交企业基本能按照省局的标准化管理标准进行测评,内页资料较齐全,各项指标测评值均能达到9分以上。其中闽运公交标准化管理做得比较好。该企业在省局标准化管理测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特点对测评标准进行了细化,不仅严格执行了省局的各项达标测评项目,而且对于企业的服务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从对四家公交企业的检查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内页资料的填写还不够规范。诸如一些扣分的细节填写还比较马虎,有些企业仍在用旧的检查表。

2、各渠道的投诉处理件归档不完整。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投诉件只看到投诉登记,没看到相应的反馈信息,造成投诉反馈件档案信息的不完整。

三、整改建议

结合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整改建议:

1、各公交企业要严格按照省局的测评标准,认真做好各项测评台帐的建立健全工作。

第五篇:赴阿坝考察牦牛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赴阿坝考察牦牛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落实甘孜州牦牛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提高我州牦牛养殖技术与科技含量、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农牧民收入,做优做强我州牦牛产业,2008年7月9日—7月13日州财政局组织州畜牧局专家、牦牛产业发展试点5县政府分管畜牧副县长、畜牧局技术人员共19人先后到阿坝州红原、若尔盖、马尔康三地参观学习,现场考察了四川龙日种畜场、红原国家牧草种子基地、若尔盖县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阿坝州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红原县联户牧场及养殖大户等,考察学习中,大家通过耳闻目睹,边学边议,倍受启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增强了发展甘孜州牦牛产业的信心。考察团分别与四川龙日种畜场、阿坝州畜牧局、阿坝州财政局重点就牦牛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就当前牦牛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较为详细地了解了阿坝州在牦牛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就。考察时间虽短,但受益非浅,阿坝州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阿坝州牦牛产业的概况和主要特点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四川省重要的草食牲畜基地,畜牧业是全州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州有天然草原6,782万亩,2007年牦牛存栏196.3万头,出栏47.81万头,牦牛肉和奶产量分别达4.51万吨和9.95万吨,从考察的情况看阿坝州牦牛产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立足全国市场,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是阿坝州牦牛产业迅速发展的关键。近几年来,阿坝州牦牛加工企业依托在州内多年发展后积聚的技术、资源、管理和人才优势,纷纷采取了扩张发展的路子,立足全国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如: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近50年来一直从事乳制品生产、加工,工业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在生产牦牛奶粉的同时,又投资2亿元建立了牦牛液态奶生产分厂,生产液态奶和矿泉水,现在总资产已达5.4亿元。阿坝州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从一个手工作坊式生产加工的个体户发展成具有流水生产线,集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龙头企业。反观我州牦牛产品加工企业,除炉霍肉联厂等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普遍规模不大。

2、立足结构优化,合理布局,是阿坝牦牛产业发展的依托。阿坝州坚持从实际出发,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牧区以牦牛园区为平台,红原为核心,依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若尔盖、阿坝、壤塘、松潘以及马尔康、黑水、理县等部分地区,着力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阿坝牦牛产业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联户+牧户的生产方式,建立牦牛产业示范基地,培育示范户3300户,带动牧户4000户,牦牛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牦牛肉、奶已成为牧区的主要产业。

3、立足科技服务,改善草种、畜种结构,是阿坝牦牛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阿坝州牦牛产业发展,不仅立足于牧户的生产种类和规模,更为重要的是,畜牧部门十分注重对牧户技术服务,把对牦牛养殖的全程服务作为牦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他们依托四川龙日种畜场、红原国家牧草种子基地从加强草原生态

保护和畜种改良入手,现已建设优良牧草种子基地77,472亩(其中:国家级3万亩、省级2万亩、州县7千亩),形成了以牧草育种基地为核心,草种繁殖基地为纽带,商品草生产和牧户种草为基础的牧草良繁生产体系,生产的优质草种除为阿坝州开展人工种草和生态建设提供所需要草种外,还远销其他地区,而且收种后每年还可以为当地增加冬草贮备,用于牲畜冬春补饲和预防特大雪灾。2007年阿坝州引进良种公牛自然交配实配牦牛87,173头,开设人工授精冷配点108个,实配牦牛8,026头;2007年繁活改良牛18,392头,现在阿坝州牦牛良种比例已达12。8%。

4、立足实用技术推广,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是阿坝州牦牛产业稳定发展的核心。根据我们对阿坝州牦牛产业的考察,近年来,他们加大了科技投入,进行人工种草、开辟饲料来源,推行畜种改良、疫病防治、以草定畜、加大出栏等对各项牦牛养殖实用技术组装配套,大力推广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并对各类生产性建设项目打捆使用,进行暖棚和棚圈、巷道圈、奶源路及牧道建设,积极贮备冬草,进行冷季补饲等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加大了对畜牧兽医村级防疫员和农牧民培训,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畜牧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示范和推广,制定实施了9个无公害牦牛生产技术规程和8个绿色食品牦牛技术规程,这些措施的推行,有力的推进了阿坝州牦牛产业的稳定发展。

5、政府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引导推进牦牛产业健康发展。阿坝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支持牦牛产业的发展,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畜牧业生产常规措施的意见》,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开展出栏竞赛和打贮草竞赛活动,对完成任务好的县每年进行表彰奖励,未完成任务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极大的调动了各地出栏和打贮草的积极性。并通过招商引资、改造老企业等措施,加快企业的引进和培育,现已扶持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州级5家。目前,阿坝全州已培育畜产品加工企业45个,实现产值28,708万元,实现利润2,296万元,扶持发展牦牛产业政策促进了牦牛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二、对比甘孜、阿坝州牦牛产业的几点思考

从考察的情况看,甘孜和阿坝经济水平相近,牦牛产业发展的背景相似,都存在产业化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企业与农牧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牧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基础条件较差,很多农牧户对牦牛改良非常感兴趣,快速育肥出栏致富的愿望也非常迫切,但苦于投入较大,加上交通不便,技术操作不易,难以实施;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两州农牧民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的现象还很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牲畜需要,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粗放经营,科学技术含量低,品种原始、生产性能低,品种改良滞后、规模小都影响了牧户的经济效益等问题。但是,比对两州的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却有明显差别,我州还存在着“吃红原牛肉,喝伊犁牛奶”的现象。分析甘孜州牦牛产业的发展,结合阿坝州考察的收获,我们有以下四方面的思考:

1、甘孜州牦牛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必须抓住机遇,实现牦牛产业的持续发展。甘孜州2007年存栏牦牛保持在242万头以上,拥有天然草地1.42亿亩,牦牛肉和奶产量分别达6.67万吨和11万吨,从两州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州牦牛总体规模和草场面积超过阿坝,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阿坝州正在推进牦牛产业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并将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我们只要大力发展科学的养殖方式,大力发展人工种草、畜种改良、疫病防控、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加强科技创新和社会化服务,加强牦牛出栏和加工增值,甘孜州牦牛产业仍将大有潜力可挖。

2、牦牛产业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加强牦牛产品加工和营销衔接,依托产业化经营来实现二次飞跃。从阿坝的发展情况看,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牦牛产业原料基地、销售和加工环节建设,如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正是依托全程参与产业化经营,通过在麦洼、瓦切等地建立原料基地和中心奶站,在成都建立贸易有限公司负责牦牛产品的全球营销。而反观我州的牦牛产业企业,没有一家直接参与牦牛养殖,间接参与也比较少,与农牧民联系不紧密,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对比的同时,还有一种忧虑:目前在我州从事牦牛产品开发的企业也不少,但大多各自以行政区划建立,“小而散,品牌多”没有形成合力。

3、牦牛产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完善服务,提升综合竞争和持续发展能力。从阿坝牦牛产业发展的情况看,他们把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为牧户提升全方位的服务作为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他们依托四川龙日种畜场、红原国家牧草种子基地从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种改良入手,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同时畜牧部门从饲养管理、疫病预防、环境控制等方面为牧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帮助牧户获得效益实现了牦牛产业发展壮大。我州牦牛产业发展中在科研和服务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但是与阿坝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牦牛品种改良仅达1%左右,没有1个巷道圈,如果长此下去,我州牦牛产业的科技含量将明显处于劣势,与其他地区的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4、牦牛产业必须改进宏观管理,形成更加公平、高效和良性发展的生产经营秩序。从阿坝考察的情况看,由于政府开展出栏竞赛、打贮草竞赛活动,并且农牧民受宗教影响较小和商品意识强,农牧民出栏贮草积极性高,而我州牦牛产业这几年发展不快,与农牧民商品意识淡薄,宗教影响严重有关。由于近年来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我州农牧民收入随之提高,在基本生活开支有来源的情况下,大多数牧户仍然存在“畜多为富”、“惜杀惜售”的传统观念,不愿出售牲畜,导致草场压力日趋加大,超载过牧日益严重,按2005年底的统计数据测算,全州牧区超载率达33%。加之宗教对牲畜出售影响严重,近几年,有的寺庙**宣传3—5年不杀生,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整村戒卖、戒杀的现象,导致富裕户不愿出栏、贫困户不敢出栏,影响了牲畜出栏出售,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增收。出现这些现象,有藏传佛教背景方面因素,但是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也有行业管理力度不够、农牧民文化素质比较低、牦牛饲养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

三、对下一步甘孜州牦牛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按照温家宝总理“牦牛产业开发很有前景,但要注意运用科学技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件事办好了有利于藏区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基于对阿坝州牦牛产业的分析和以上四方面的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1、创新建立科学协作机制,积极扶持和引导牦牛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龙头企业+牦牛专业合作社+种畜场(规模养殖场)+金融+保险”模式,在牦牛产业发展上长期坚持实施“三改(改良品种、改造圈舍、改变饲草饲料结构和饲养方式)、三建(建设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专业合作体系、建设金融保险服务体系)”,进行逆向经营,与千万个农牧民建立关系密切的利益联盟,在培育壮大现有肉奶、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有实力、有信誉的农牧业产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我州牦牛产业。

2、抓好牦牛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迈进。一要在牦牛良种和牧草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上下功夫,做好九龙牦牛细管冻精生产推广、白玉昌台草地型牦牛选育通广,做到推广实用技术与科技服务同步,提高改良繁育水平。二要在技术创新、示范作用上下功夫,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含量高的人工种草、养殖示范基地,建好理塘、色达的示范牧场、德格的人工种草基地,通过安全、优质、高效的基地带动农牧民进行人工种草、冷季补饲和犊牛全哺乳饲养。三要加快推广草原节水灌溉、牧业机械作业和规模化经营所必须的农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设备,确保农牧业生产高效率稳步提升,农牧业收入稳步提高。

3、依靠科技支撑,全面提升畜牧部门服务水平。一要强化牦牛良种和草料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牦牛改良工程,加大牦牛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建议每年在州本级支农资金中,安排100万元专款用于牦牛改良,安排100万专款用于草料良种繁育和贮备,县财政进行相应配套后,力增每年牦牛改良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并积极开展牦牛冷季补饲,加大杂劣畜种的淘汰力度和抗灾保畜能力,促进牦牛出栏。二要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始终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对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强制实行普遍免疫,建立溯源标识系统,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疫网络,建议每年在州本级支农资金中,安排300万元专款,县财政进行相应配套后,力争用5-8年在每一个牧区自然村建一个巷道圈。三要加强牦牛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监控体系建设。在饲料加工、兽药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实施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大检查力度,确保牦牛产品安全。四要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乡、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服务职能的基层畜牧兽医网络,强化服务职能,全方位开展技术服务。

4、大力培植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牦牛产业化经营。一是要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牧民的观念,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牦牛产业化的突破口来抓,集中培植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牦牛产品加工业、饲料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提高牦牛产业工业化水平。二是要支持现有牦

牛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设备,如:理塘鹏飞牦牛食品公司、炉霍肉联厂等,加快牦牛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特别要在牦牛产品深加工和打造品牌上下功夫。三是要加强区域经济协作,打破现在按行政区划办事的思路,整合各县牦牛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统一打造甘孜牦牛品牌,不搞“小而全”的生产布局,实现最优布局,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培育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牦牛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要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创办100个牦牛专业合作社,为农牧民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着力提升营销水平,形成一批辐射面广、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加快牦牛产业化进程。

5、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牦牛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乡镇政府和畜牧部门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和养殖大户代表,深入到牧区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培训和经验介绍,提高广大牧民科技水平,让农牧民学会1-2门畜牧养殖技术。二是编制藏、汉文的《甘孜州牦牛养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农牧民灌输知识,开阔视野,增强信心,鼓励发展畜牧业。三是摄制藏、汉语的《甘孜州牦牛养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电视科教片和《超载过牧及不出栏对农牧民和草原的危害》电视专题片,加大对半舍饲养殖和饲草料的科学种植推广应用的宣传,引导农牧民提高出栏意识,减少宗教的影响,转变“畜多为富”、“惜杀惜售” 的传统养畜思想观念。

6、健全牦牛产业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牦牛产业的投入。一要通过工作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提高落实牦牛产业发展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切实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对牦牛产业发展的调控能力。在全州开展出栏竞赛、打贮草竞赛活动,实行乡镇行政领导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和畜牧部门服务责任合同制,争取在3-5年年后实现每羊单位贮草20公斤、牦牛改良率和出栏率分别达5%和25%以上,对发展牦牛产业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养殖大户每年由州、县人民政府分别进行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和服务责任合同制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要进一步加大对牦牛产业的投入,在确保每年政府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组建农牧业担保公司,搭建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农牧业和牦牛产业的有效平台,做优做强

我州牦牛产业。

下载昌都类乌齐牦牛育肥标准化调研报告_(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昌都类乌齐牦牛育肥标准化调研报告_(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会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广丰县供电限责任公司 工会工作专题调研情况汇报为切实加强工会标准化建设工作,更好地履行工会的各项职能,进一步探寻工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根据市公司饶供函„2011‟3......

    工会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广丰县供电限责任公司 工会工作专题调研情况汇报 为切实加强工会标准化建设工作,更好地履行工会的各项职能,进一步探寻工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根据市公司饶供函〔2011......

    企业标准化管理调研报告

    为全面推行城市公交运营服务标准化管理,改善城市公交整体面貌,全面提升城市公交服务和管理水平,根据福建省运输管理局《关于印发2012年度福建省城市公交标准化达标测评活动实施......

    农业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再一次来到文西村农户彭著荣家,彭著荣从李子树上摘下一一个李子叫我品尝,通过交谈,了解到文西村的农户虽大部分都已征地拆迁,但剩余的农户大多数家里都种有李子、枇杷等果树,当前......

    标准化工作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标准化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5月23日,我局分管标准化工作的副局长薛庆林同志会同标准化处召开了各辖市标准化管理人员,各区、相关行业、重点企业标准......

    2013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推荐五篇)

    2013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文章来源:曹兵海 作者:体系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02-25 浏览次数:428 2013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2014年2月......

    2015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资料

    2015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一、国际牛肉生产与贸易概况1、国际牛肉生产量2015年全球牛肉总产量(折算胴体基础)为5843.3万吨,较2014年减产131......

    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对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法治财政建设是一个业务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