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彬县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关于彬县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韩卫涛
现代物流是衡量和体现一个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县上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把彬县建设成为咸阳“次区域中心城市”,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根据县上领导的要求,深入开展了调研。
一、全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物流业作为振兴彬县第三产业的龙头工作来对待,通过连续不断地努力,呈现出良好地发展态势。在物流业的带动下,止2011年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4亿元,比上年增加17.7%。物流七大领域全面活跃起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在快速提升。
二、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彬县物流业无论从组织结构、运作模式,还是从行业对地区经济社会的贡献水平讲,距离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和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发展现代物流的认识不到位。从调查情况看,我县不少政府部门、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的领导,对现代物流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尤其是对现代物流在运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从根本上制约了物流资源整体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全县物流业在更广泛的领域、更高效层次上的发展和壮大。
2、物流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一是货场标准化程度低。如天润金属物流等企业反映,现有仓储面积过小,装卸设备陈旧老化,现代化水平低,物流业效率不高,难以满足进驻商户的需要。二是物流货场布局不合理。虽然在县城总体规划中明确了仓储等物流用地规划,但由于资 1
金、主体产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制约,物流货场配置还停留在规划阶段。另外,县区基层物流货场多分布于交通主干道交会处,违章停车、占道经营等现象突出,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三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活动中应用不充分。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物流县场体系的形成。
3、物流企业成本快速攀升。首先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近年来,物流企业运营要素价格全面上涨,物流企业利润空间逐年压缩。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到总费用的40-50%。特别是2012年第一季度,随着油价快速攀升,运输营业税与新增燃油税的重叠征收,使燃料成本上升到总费用的35%左右。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仅能维持,发展缺乏后劲。其次是物流业税赋不甚合理。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再次:土地税从2006年的3.5元/平方米增加到12.6元/平方米。同时,物流公司为商户提供办公室的租金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税,还要缴纳房产税,两项合计达17.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4、县场发展环境亟待优化。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县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竞价经营、恶性竞争,甚至扭曲竞争、设置陷阱、价格欺骗等问题突出。二是县场管理不规范。全县物流配货县场中大多是在无规划、无征地手续的情况下突击建成的。散、乱、小的现象比较突出,难以形成规范化经营和规
模化发展格局。三是缺乏扶持政策,缺乏系统的制度性扶持政策和土地、财政、融资、税收、产权交易等具体性扶持政策。四是交通管理部门对物流企业的乱罚款、乱收费行为不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业发展。
5、物流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县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配货企业和运输企业发展而来,绝大部分都是个体户挂靠经营的中小型企业,经营模式大多是“一部电话、一张办公桌、一块黑板”,服务内容多数停留在运输、仓储搬运、城县配送等物流供应链末端业务上,无法提供相关的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物流经营成本过高,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在网点建设中,业态形式发展总体规模和水平不高,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新型业态发展迟缓,传统业态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支撑现代物流的中介组织不发达,使物流服务水平和质量在适应县场方面打了折扣。
6、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目前我县物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仓储和运输服务人员为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不到30%,获得物流专业机构资格认证的人才属凤毛麟角。全县一般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具有物流管理业务技能的人才,大型物流企业急需一批既掌握现代物流理论、又兼具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熟悉物流方案设计运作和信息处理方面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的短缺也是制约我县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振兴彬县物流业的意见和建议
我县要实现建设西部物流枢纽城县的目标,就必须抓住机遇坚持走县场需求导向发展的新路子;坚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现代物流与商流的联动、与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的互融互通,实现一、二次产业与物流业的联手。
1、规划引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建议尽快研究制订全县现代物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搞好物流业与“十二五”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周边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明确咸阳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目标和在全省的功能定位,确定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基地)、重点物流企业的布局,加速推进咸阳物流城县建设步伐。
2、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与《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陕西省贯彻落实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计划实施意见》相对接,明确促进咸阳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减免、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及时清理、取消有碍物流业发展的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积极营造物流业发展环境。同时,在主管部门指导下,由龙头物流企业牵头组建县物流行业协会,起草章程,规范行业行为。建立物流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发挥其在行业协调、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中的重要作用。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一是整合利用和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鼓励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二是引导流通资源走联合发展道路,推进仓储、运输类企业尽快形成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业务特点不同的大型物流配送集团,以提高县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按照县场导向,筛选部分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组建成专业性强的物流公司,开展季节性、特定性物流服务。如果蔬冷链物流等,以满足社会层次的需求。四是鼓励拥有运输车队的企业剥离运输资产业务,与专业性物流公司共同组建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中资源做好主业。同时,应积极引导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行业协会和经济、技术、管理、人才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建立,为第三方物流提供社会服务。
4、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咸阳政务网站和龙头企业平台,加快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搭建公共物流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网络系统。重点建设以条形码、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推动政府相关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相关系统与信息平台的有效连接,为现代物流工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同时,积极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业,全面整合现有仓储、资源配送业务。建立标准化的数据系统,把仓储配载、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商品批发、展览展示、电子商务等资源联为一体,实现产、供、物流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和企业信息资源的联通共享,推进咸阳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健康发展。
5、构建现代物流节点体系。首先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搞好县级顶层设计,综合谋划项目,配套物流资源。其次是重点抓好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再次是结合我县产业、资源、消费等布局建设县级专业物流中心。四是规划建设多个县域特色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县域配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如在彬县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应努力抓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停车场、集装箱货场和标准化仓储设施建设必须纳入县政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建设,消除“最后一公里”物流断路,早日形成快捷方便、经济合理的城县物流配送体系。
6、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懂科技、善管理、会营销的中高层物流管理人才。一是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通过提升素质提高他们的水平,适应物流企业的需要。二是建立物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吸引省内外物流管理、技术等高层次人才来咸阳,鼓励企业与物流咨询机构、科研院校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三是鼓励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按照县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专业人才。四是高薪聘请高水平物流专业人才来咸阳工作。
7、着力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一方面是营造良好的县场氛围。充分发挥宣传导向作用,促进产业集聚、人气集聚。另一方面是放宽县场准入条件。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允许社会各方面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开展物流基础建设。同时对涉及物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不合法收费一律取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另外要加强县场物流运行的监测和调控,尽快建立健全县场监测指标体系,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制订完善重要商品供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县场稳定。
(作着单位:陕西省彬县发展和改革局)
邮编:713500
第二篇:乳山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
乳山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
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乳山市作为一个以加工型、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城市,近几年来工业经济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运输、仓储及批发贸易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助于降低综合运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益,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实力,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乳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和现实基础
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黄金南海岸,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区位优越,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好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一)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乳山市位于青岛、烟台、威海三座沿海开放城市的中心腹地,距三座城市均一个小时左右车程,是典型的“一小时经济圈”,东邻文登市,西毗海阳市,北接烟台市牟平区,南濒黄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济威铁路、309国道和青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域内“四横四纵一环”的公路网络全面形成。海运潜力较大,乳山口港正在加紧扩建,2011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万吨,改扩建后将拥有2个2万吨级散杂泊位,年吞吐能力达到180万吨,成为公路运输的有力补充。今后几年,随着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乳山市将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辐射范围将不断扩大。
(二)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了市场机遇。乳山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金属冶炼、染纺服装、食品加工、机械配件、化工建材五大主导传统产业,以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LED应用为重点的新光源产业,以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等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将在未来成为带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新生力量。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7.2亿元,实现增加值127.5亿元。乳山市百姓富裕,消费旺盛,2011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58亿元,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28033和10953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4亿元。乳山市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2011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6亿美元,出口创汇总值达到4.7亿元。不断壮大的工业经济,持续旺盛的消费需求,繁荣发展的商品市场,日益活跃的外向型经济,为乳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不断壮大的行业规模,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乳山市物流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物流相关服务企业和物流从业人员队伍,物流行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据统计,2011年全市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22.6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2.6亿元;拥有各类货运车辆540 辆,吨位达19630吨,2011年全市货运量51万吨,货物周转量4960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0.1%和22.3%,这些都是今后乳山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基础。
二、乳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乳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一)现代物流发展理念亟待提升。乳山市现有的生产企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对物流及其成本的认识还停在产品运输上,仅仅把运输费用作为物流成本考虑,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方利润源”的观念。一些规模较大企业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库,虽然降低了运输成本,但仓储和相应管理成本的增加却被忽略了,货车的空载率也较高,最终导致物流总成本偏高。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乳山市交通道路基础设施虽然较为完善,但是客货运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客货运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港口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目前乳山口港拥有1000吨级、500吨级泊位各一个,乘潮可靠泊3000吨级船舶,港口拥有仓库1028平方米,堆场1.43万平方米,占地70亩。物流企业比较分散、物流仓库设施落后,目前乳山市各类仓库大多设施简单,功能单一,容量过小,增加了流通和管理成本。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严重滞后,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总体比较落后,公共物流信息交换平台也缺乏总体规划。
(三)物流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目前,乳山市物流企业的主力仍然是一些客货运、联托运公司,而且这些企业规模很小,分布散。在服务内容上,这些企业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以手工作业为主,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现代化的集装箱运输发展不快,普通运力过剩,高档运力不足。由于土地限制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物流在扩大规模、提升服务方面始终未有明显改观。
(四)物流管理体制亟待完善。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行业规范,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对物流业的管理存在交叉重叠、缺位空位现象,造成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由于管理不规范,各种法规体系不健全,造成物流企业盲目相互压价、垄断货源、野蛮装卸、非法交易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乳山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建议举措 乳山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总体思路:立足我市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和产业基础,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信息畅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节能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载体平台,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健全城乡商贸网络,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并进;培育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名牌,努力把乳山市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
(一)强化规划先导,着力优化物流产业空间布局。现代物流业是一项新兴的复合性产业,综合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规划对现代物流业发展至关重要。要抓紧制订出台《乳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要加快编制各物流园区(中心)发展规划以及交通枢纽、物流信息体系建设等详细规划。在规划编制中,要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衔接,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一致,与全市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项目空间布局上,要综合考虑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物流总量以及企业物流成本,对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进行同步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统筹全市物流园区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布局结构合理化、服务区域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佳化,防止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强化市场主体培育,着力提高现代物流专业化水平。物流企业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体。目前我市尚无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服务。要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扶持壮大一批现代化物流企业,近期培育2—3家有竞争实力的物流企业,引进1—2大型物流企业入驻乳山市。一是通过业务分离扶持一批。切实抓好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鼓励引导一批生产企业将采购、运输、整理、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出去,组建独立运作、专业经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二是通过整合重组壮大一批。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完善服务功能,健全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配送企业。三是通过招商选资引进一批。充分发挥乳山市的区位优势,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在乳山市设立采购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
(三)强化基础平台建设,着力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业,需要系统化、专业化、多层次的基础平台支持。我市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必须从基础平台建设抓起,加快构筑综合性、立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一是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建设。抓好乳山市港口物流园区、铁路乳山市站物流园区两个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同时规划建设长途站仓储中心、运输公司配送中心、乳山市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乳山市食品配送中心、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银滩商贸流通中心等6个物流中心建设。二是加快综合运输网络建设。根据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布局需要,着力抓好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现代物流运行效率。三是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我市物流信息框架体系主要包括共用信息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物流作业信息平台、物流企业信息平台。要充分利用乳山市通讯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社会信息化程度较高等有利条件,按照“总体规划、分期推进、逐步完善”的要求,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加快构建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系统,优先实现为企业提供本地化的物流信息服务;然后逐步升级和增强功能,衔接和融合各个子系统,实现行业物流信息无缝对接,建立功能强大、服务周全的物流信息平台。
(四)强化配套政策扶持,着力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建议:在用地政策方面,优先保障物流用地需求,在用地计划上根据各区域发展需要,适当提高物流业的用地比例;在税费方面,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建设可减免有关税费标准,投资兴建物流基础设施可减免配套费,入驻物流园区、中心的物流企业可减免相关规费;在金融政策方面,对第三方物流重点企业和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在财政贴息方面优先予以支持,并帮助协调和争取金融部门在中长期贷款和低息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在行业管理方面,制订行业准入政策,建立健全物流行业地方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和企业经营行为,指导物流行业健康发展;在人才政策方面,鼓励引进各类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对物流企业引进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可享受市有关人才引进政策同等待遇。
第三篇: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调查汇报
一、我市物流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生产流通环节的分工,我市以运输、仓储、配送和流通加工等为主的物流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截止目前,市货运企业达到3000余户,拥有营运货车18000余辆,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约128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我市涌现出千千佳物流、正大物流、中邮物流、宇通物流、铁力货运等一批骨干物流企业,时风集团、信发集团、祥光铜业等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随着我市物流中心的建设以及现有商业集团的壮大、商贸集中区域的形成和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力的明显增强,我市作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二、我市发展物流业的优势
1、区位优势独特
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是鲁近年来,随着全西乃至进军中原地区的“桥头堡”。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物流产业也迅速发展壮大。周边没有辐射性强的一线城市。为此我市加快了物流中心建设,力争使我市物流中心成为鲁西区域物流服务功能最强、服务竞争优势最大、服务品牌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枢纽。
2、交通优势显著
我市是京九铁路、济邯铁路和济聊馆高速公路黄金十字架的交汇点,青银高速公路和104、105、106、308、309等5条国道以及9条省道相连接,济聊馆高速公路与京沪、京福、济青高速公路相连接,公路铁路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
3、产业优势较强
多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产品深加工,形成门类齐全,产品独具的工业产业体系。目前,电力及有色金属、汽车及机械设备、化工、生物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电解铝、铜冶炼、客车等重点产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0余家,利税超过千万元的企业240余家、过亿元的企业20余家。目前,韩国希杰、香港华润、四川希望、中冶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入住。同时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每年有大量的农副产品资源需要外运。
三、我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我市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结构不合理、层次低、理念落后,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
物流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行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由于物流行业投入大、回收期长,且要建设一定面积的仓储设施,因此,对物流业的发展要予以足够的政策支持,以推动物流业的起步发展。从我市整体情况来看,缺乏系统性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尤其在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没有明确具体的扶持政策。尚未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政府与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有效的工作联动机制,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方式尚未有效对接,物流服务的综合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物流资源浪费严重,物流成本难以降低。
2、物流企业规模小,档次较低
调查表明,我市近3000家交通运输仓储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能够开展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占少数,能够提供特色服务的物流企业则更少,尤其缺乏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货物代理等低层次服务上,而增值空间较大的包装、加工、供应链服务等业务则开展的相对较少;物流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上明显偏低。其经营和管理多数属于粗放型,与现代物流所要求的高效率、低成本不相适应,在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个性化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的距离相差甚远。
3、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滞后
一方面,受观念的制约和信任机制缺失的影响,大多数工商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少数企业即使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也只是把部分物流服务业务进行外包,导致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物流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不多,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现代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缺乏。另外,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储运能力明显不足。
4、物流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
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四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目前已将物流专业人才列为十大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市物流企业人才缺乏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更是奇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物流专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员已经成为我市物流发展的“硬伤”。据统计,我市目前还无人拥有高级物流师资格,拥有物流师资格的人员也仅有30人左右。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产业中应用程度还较低,多数物流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货物跟踪系统等,甚至个别企业开展业务的通讯手段还停留在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上。
四、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
1、发展思路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挥综合交通优势为切入点,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商品的流通和提高综合服务质量为中心,加快构建我市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
2、目标任务
XX至2015年,重点建设信发物流园区、鲁西田园农产品冷链物流、鲁西国际现代物流园、鲁西煤炭储备配送基地、鲁西物流中心等7处物流园区,培育发展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物流企业。创建2—3个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服务品牌,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初步建立以为物流枢纽,以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为载体,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
到2020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明显降低,使现代物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专业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基本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培育壮大一批综合性物流企业;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比目前的水平明显下降。
3、物流业发展的重点
(一)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按照“培育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完善的流通服务体系。重点搞好中心商务区建设,加快提升重点企业、重点商贸带的运营模式,稳步培育发展带动力强、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名牌企业,积极发展国内外大商场、大超市连锁经营,引进先进管理、经营理念,努力打造我市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中心商务区。加快县市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城乡商业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社区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依托供销社综合服务和农资连锁等机构,发展农业生产资料配送。重点搞好市场街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加快推进企业主辅分离,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抓好企业设计、研发、营销等辅业与生产经营主业的分离,实行专业化分工,规范完善已经相对分离的企业,继续通过剥离工业企业内部的物流业务,培植专业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推进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工程的建设,集聚规模大、辐射力强、效益好的大型物流企业,形成主要为制造业服务的物流集聚区。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建设工业品、建材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规划建设铁路物流园区和高速公路物流园区,加快物流工程项目建设步伐,打造现代物流中心。
(三)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建设。结合目前已形成以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的实际,物流园区要科学规划,重点抓好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的规划、论证、建设,使物流园区具有货物集散、商品存储、流通加工、配置、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进驻园区的环境,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国内外物流企业参与园区建设。
(四)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高唐至临清高速公路、济聊馆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德商高速公路、济聊一级公路尽快开工,加快泰安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度,构筑高等级现代化公路网络。加快邯济铁路复线、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聊泰铁路建设。完善运输场站体系,推进运输线路资源整合,在陆空接驳、节点运输,公铁联运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货运无缝衔接。
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建议及对策
1、规划引导、合理布局。政府要根据全国及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制订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以规划统一引领全市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尤其是涉及到物流园区或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金和设备投入,需要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土地审批(包括规划)、工商注册、查验通关等服务,需要政府提供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从而为现代物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政府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出台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尽快建立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领导机构,明确现代物流业的主管部门,以对物流业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根据我市的区位特点和城市规模,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中,要重点突出城区物流业发展的龙头带头作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项目,引导物流设施、物流资源向集聚,构筑城区物流枢纽——七县(市)物流节点的物流体系框架,建设大型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三级物流网络,充分体现专业性与功能性的有机结合,实现物流节点在规模上的合理布局。
2、加大监管力度,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目前我市的众多中小型物流企业还停留在“同行是冤家”的小农经济时代,停留在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和客户竞争上。通过组织物流行业协会来协调物流企业,规范物流行业行为,引导和推动物流业的发展,是提升物流业经营和发展水平的途径。物流行业协会对上协调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管理,对下服务物流企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培育专业市场,还可以进行物流行业的横向和纵向整合,形成物流企业联盟,从而提高我市物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专业服务水平。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流通主体。
要整合利用和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鼓励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整合流通资源,引导仓储、运输、邮政等企业走联合发展道路,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同时,通过市场竞争,筛选一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满足社会不同物流需求,形成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小企业为补充的稳定的物流产业“金字塔”结构。鼓励拥有自己物流车队的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和资产,借鉴现代物流模式,组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是引导百货大楼、振华集团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把连锁与物流有机结合起来,以强有力的物流配送促进连锁经营的发展。二是引导千千佳、中邮等专业物流企业创新经营机制,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机械化分拣仓库,变传统物流为第三方物流。三是引导信发、时风、鲁西化工、祥光铜业等大型工业企业将物流业务从企业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经营的专业物流公司。四是引导香江市场、临清烟店轴承市场、开发区大东钢管城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走批发交易与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相结合的路子,实现生产、交易、仓储配送一体化,实现由传统的专业批发市场向现代物流园区的转变。在物流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整合,优势互补,培育起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
4、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和营销队伍建设,全力提升物流业市场竞争力。人才是物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所在。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懂科技、善管理、会营销的中高层物流管理人才。组织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物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高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积极吸引省内外物流管理、技术等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与物流咨询机构、科研院校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自主开发能力。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实现物流系统的产学研联动发展。
5、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推进物流信息化。一是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和综合服务等服务功能。利用现有通讯、电视、广播、网络资源,将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物流业务宽带信息网络和大中型企业的物流信息网络,为电子商务提供广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物流信息和相关增值业务。二是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业务需求,广泛采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统一;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全市性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相对接,着力建设一批知名品牌市场。三是引导工商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职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咨询自动化,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是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设施以及条形码、信息交换、智能标签等技术。五是积极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业,鼓励、扶持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组织各类信息资源,为物流企业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鼓励物流策划、咨询等服务业发展。加强物流统计工作,建立完善基础数据。督促政府部门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发展,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现代化、信息化的物流中心城市。
第四篇:关于全县物流业发展的调查
关于加快全县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政协委员 薛光利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根据大会日程安排,下面我就如何继续加快全县物流业发展作一发言。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全县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充分利用城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密集的比较优势,以物流项目建设为依托,以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物流业总体规模,全县物流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2010年,全县社会物流总额达到420亿元,同比增长14.1%。物流项目“一区(即建材物流园区)、四中心(即华建、华兴、交通、矿产品四大物流中心)”建设速度明显加快。迄今已建成物流园区21处,大型专业物流中心2个,物流配送中心9个,上网物流业户300多家,发展物流企业82家, 涵盖货运、集装箱运输、仓储、货代、商业配送和速递等各类企业,形成了物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物流业惠及群众20余万人,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看到物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制约全县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是:
(一)对发展物流的认识不到位。少数部门存在“重生产轻物流”倾向,对发展物流缺乏必要的宣传引导,不能有效整 合各种物流资源。许多生产企业恪守“求人不如求己”的传统观念,物流服务主要靠内部完成,从而限制了高效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发展。少数企业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运作模式,禀乘“仓库+车队”等同于物流的观念,发展物流主动性不够强,发展层次还比较低。
(二)物流设施配套不很完善。一是仓储和装卸设施水平低。全县仓储设施存在区位布局、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发挥不充分;部分货场标准化程度低,装卸设备陈旧老化、现代化水平低,致使物流效率不高。二是缺乏一个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各自为战,导致信息不畅,没有形成系统的供应链网络。三是停车场、停车位还不能满足需要。
(三)物流服务的集约化程度不够高。一是资源合理配臵不够。由于缺少土地、税收、资金等政策性的扶持措施,物流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物流企业以零星、分散的小型物流运输业户居多,大型、专业化企业缺乏,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配臵不合理。二是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小,行业自律性差,加上市场监管工作薄弱,导致行业竞争不规范。三是由于体制原因,多式联运发展缓慢,目前空运、铁运、邮运、水运、汽运等物流方式各自为战,导致联运困难,各种物流要素难以有效衔接和协调,造成了成本提高和资源浪费。
(四)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虽然部分物流配货场所设立了网站,但未与其他生产、销售等领域合作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未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落后操作模式,2 未形成一个布局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甚至部分物流企业仍然采用电话或传真等方式进行业务信息联系,缺乏现代化的以信息为主导的物流经营手段。
(五)物流人才比较短缺。物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运输和装卸人员为主,普遍缺乏物流经营、管理和运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特别是缺乏物流方案设计运作、信息处理方面的人才,制约了我县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快我县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物流业的组织领导。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上下要象抓工业一样狠抓物流业发展,坚决破除传统的分散物流观念,特别要破除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物流自我服务观念,充分认识发展第三方物流对降低销售成本和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性,努力扩大专业化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建议成立“临朐县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解决物流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各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要切实把物流业发展纳入镇(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目标管理,严格考核,落实责任,积极构筑“政府引导、部门服务、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管理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高起点定位,科学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坚持与推进建设中国江北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全国物流网络重要节点城市为总体目标,进一步制定和实施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临朐物流发展的方针、目标和功能定位,确定重点物流园区、3 专业市场、重点物流企业的布局,策划一批物流业建设项目,积极引导社会投资的合理投向。
(三)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建设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围绕重点产业集群,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临朐豪德江北物流城项目、华建铝型材会展物流中心、建材物流园区、华兴配送中心二期、矿产品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进一步规划建设高等级公路、大型停车场和标准化仓储等设施。同时,整合规范现有停车场,逐步解决停车难、乱停车问题。
(四)狠抓第三方物流,积极培育多元化流通主体。整合利用和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鼓励通过兼并、合作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整合流通资源,引导仓储、运输、邮政等企业走联合发展道路,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配送企业。通过市场竞争,筛选一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满足不同物流需求,形成大企业为主导、小企业为补充的物流产业结构。鼓励有条件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借鉴现代物流模式,组建独立运作和核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第三方物流市场,重点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集团公司和大型物流企业。
(五)搭建服务平台,努力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一是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和综合服务等功能。二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职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咨询自动化,努力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广泛应用标准化、4 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设施以及条形码、信息交换、智能标签等技术,大力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三是着力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业,为物流企业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六)加强队伍建设,大力提升物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尽快培养一批懂科技、善管理、会营销的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通过组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实现产学研联动发展,加强与各高等院校联合开办物流专业及课程,积极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七)着力优化环境,努力营造物流业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做大做强我县工业经济,促进产业集聚、人气集聚,为物流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导向作用,积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三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允许社会各界加大物流基础建设投入。四是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对实行统一管理的企业和市场,工商、城管、国(地)税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尽量减少对企业的重复性检查。五是加大乱收费治理力度。对涉及物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取缔一切不合法收费,全力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五篇:牡丹江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牡丹江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牡丹江市商务局
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物流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加速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立足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我市经济步入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国民经济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对现代物流业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使我市具备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2010年我市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惟一“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示范城市的获批,对于扩大我市知名度,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完善投资环境,特别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一)核心区位,得天独厚
牡丹江市是沿边口岸群依托的中心城市。区域东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发达的滨海边区接壤,全市边境线达211公里。牡丹江市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地处中国哈尔滨—俄罗斯海参崴—日本新潟国际大通道中段,距远东交通枢纽乌苏里斯克市209公里、海运枢纽海参崴248公里,远东最大不冻港纳霍德卡331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牡丹江成为东北亚经济圈中的重要城市和欧亚经贸大通道的桥头堡和东北亚国际经贸大通道上的中心城市。
(二)立体交通,通达天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
缤绥、牡佳、牡图3条铁路纵横交汇,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四条普通国道、六条省级道路贯穿全境。到今年10月,绥芬河至满洲里、鹤岗至大连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在我省境内将全线竣工并投入使用,以主城区为中心通往六县(市)“一小时”经济圈将如期实现。这将极大缓解了城市交通面临的巨大压力,也为牡丹江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基础保障。目前,我市已开通至上海、北京、广州、大连、青岛、烟台等国内航班和至韩国首尔的国际航班,力争恢复牡丹江至俄罗斯航线,并积极争取开通牡丹江至日本航线。
(三)物流业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
十一五时期,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866亿元,比2005年增长2.54倍;物流业增加值实现45.5亿元,比2005年增长2.05倍,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4%;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业、1
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及商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4573万元,增长13.5%,增长迅猛;城市、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发展加快,主要商品的统一配送率也得到较大幅度提高,日用品、食品、食盐和烟草等商品的统一配送率分别达到35%、65%、90%和100%。
物流运行方面,2010年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3211万吨,增长9.25%;货物周转量457218万吨公里,增长14 %。
(四)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
我市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错位发展、适度超前、集散协同的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等七大物流园区,总占地面积350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各大物流园区均以引进大型物流企业为支撑,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成功引进香港进豪国际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区;宁安源丰对俄果蔬国际物流园区集合口岸、基地、环境优势,全力打造果蔬对俄出口直通车的载体,该园区主营对俄果蔬出口业务,兼营对俄跨境旅游和客货运输,并于5月10日正式开园运营。海林国际物流基地项目、黑龙江绥穆大连港物流场站工程分别与丹东港和大连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项目建成后海关、商检、铁路等部门将相继入驻园区。口岸功能的拓展,为牡丹江市赋予了沿海港口所具有的口岸服务功能,也为进出口企业进一步降低物流运营成本、减少报关环节、提高资金使用率提供可能,并为牡丹江进一步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条件。目前,各大园区进展顺利,其中东宁经济开发区城东物流园区、宁安综合物流园区均已进入试运营阶段。七大园区建成后预计可带动11000多人就业。
依据我市的产业发展、资源和市场情况,我市正在建设的物流中心有六大类,21个物流中心建设工程。
(五)物流规划及运营层面较高,物流体系逐渐形成我市物流行业的发展规模逐淅扩大,运营层面较高,正逐步向专业化、信息化、立体化、多层面格局方向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保障,以商服物流体系、涉农物流体系、国际物流体系为主要标志的三大物流体系逐渐形成。
--商服物流体系
一是金融物流,填补省内空白:黑龙江省哈牡绥东投资集团承建的哈牡绥东物流质押监管
担保中心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填补了省内空白。中心在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同时,着力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物流业务。该中心已于去年7月份建成并营运,截止5月中旬,已做30笔业务,累计放贷额7286万元。
邮政物流,提供个性化服务:邮政物流作为国有大型物流服务商,依托邮政企业实力和百年信誉作保障,具有抵抗风险的能力。近几年,邮政物流不断提高业务附加值,推出了电子返单、到付货款、代收运费等增值业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服务需求。该公司已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投资5000万元建设保税库项目,主要开展国际货代、仓储物流、报关报检、保税运输等业务。
机电物流面向国外市场,大胆创新。东宁口岸中俄机电产品展览交易中心依托龙江,面向俄罗斯走向全世界。中心力争创建规范的边境机电产品交易平台和国际贸易示范区,打造东北亚区域最大的机电产品交易市场。中俄机电产品展览交易中心不仅为中俄机电贸易搭建起了一个平台,而且拓展了对俄合作的空间及境外园区的建设区域;促进了中俄地方间的交流与合作。已成功举办两届的中俄(东宁)机电产品展销洽谈会共吸引中国重汽、陕汽和俄罗斯、乌克兰等7个国家500多家机电企业及采购商参展或采购,累计签约额22.6亿美元。第三届将于今年7月在东宁举办。
物流配送,步入现代化管理水平:北药牡丹江医药有限公司现代医药物流项目是黑龙江省首家以现代医药物流概念筹建的药品配送中心,填补了黑龙江省现代医药物流产业的空白;落户在经济开发区南区的德国迈雅服饰配送中心项目是德国迈雅品牌在中国市场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项目提高了服装业整体配送能力;黑龙江省烟草公司牡丹江市公司承建的卷烟物流中心项目,将采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技术来提高我市烟草物流的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使我市烟草物流步入现代化物流管理水平。
电子商务物流方兴未艾:我市电子商务物流始于2004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已从初级阶段逐步向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黑龙江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牡丹江市分公司作为国有大型物流服务商与支付宝共同打造的“e邮宝”国内经济型速递业务,是专为个人电子商务所设计的,采取全程路运模式的特殊快速业务;民营快递公司为牡丹江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做了有益的补充;绥芬河“中俄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业务的开展提升了牡丹江电子商务物流的水平。
--涉农物流体系
粮食物流购销网络基本形成,物流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与粮食生产流通体制。我市的粮食物流产业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近两年,结合我市区位、粮食供应流向和粮食生产流通量的实际情况,我市重新调整了粮食物流节点,并高起点、前瞻性地谋划粮食物流中心。
农产品物流园区及农资物流初具规模:“十一五时期”全市重点建设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区、宁安源丰对俄国际物流园区、宁安鑫淼(农资农副产品)物流园等农产品(山产品)的项目共6个。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区和大市场的建立,对于加速农副产品的流通,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及促进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产品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国家近两年重点扶持的物流项目。随着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冷链物流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据统计,我市冷链物流企业达18家,规划建设的冷链项目7个,全市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逐淅形成。牡丹江市鑫鹏肉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最先进的生猪屠宰加工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全国三十余个省市,并出口俄罗斯、朝鲜、美国等国家。企业以其绿色、安全、放心的特点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国际物流体系
国际物流是我市最有特色、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物流体系,也是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城市的关键体系。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外经贸条件使得国际物流具备了现实的基础,而国际物流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备,又会为沿边开放和对外经贸的战略升级提供强大的拉动和支撑。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区位、口岸、对俄贸易优势和利用俄罗斯铁路、港口资源,积极打通中俄陆海联运大通道。同时,“中—俄—韩”三方合作建设的封闭型株式会社霍纳德卡国际集散站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了总工程量的40%。东宁吉信国际运输中转站、东宁华宇国际货运项目均依托口岸优势,为出口商提供各类货物从中国到俄罗斯各大城市的铁路运输、海铁联运、清关派送、出口代理等一站式服务,打通通往俄罗斯市场的黄金通道。
(六)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集聚效应初显,辐射带
动作用将逐步显现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自2009年4月批复,已于2010年8月31日通过了国家十部委的联合验收。成为中俄4300公里边境线上唯一一个综合保税区。截止今年3月中旬,已注册企业34家,其中,上市公司2家。中国邮政物流集团公司、山东浪潮集团、中德合资维嘉公司等知名企业落户保税区。保税区的企业集聚和政策示范功能,可为我市及周边地区加工贸易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
(七)物流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
我市7所大专院校中,现有牡丹江大学、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课程,在校学生达500多人,每年毕业近300人。为培养物流专业的高端人才,去年9月份,牡丹江大学与中海物流合作成立了牡丹江大学
中海物流软件研发中心暨物流人才培养基地。这标志着我市物流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讲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为:认识不到位,物流运行的总体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企业的服务能力不强;物流市场的体系建设不快,发展环境不佳;物流市场载体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缓慢以及物流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
三、“十二五”时期,牡丹江市物流业发展总体构想
随着牡绥地区区域发展首次历史性地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必将加快牡丹江市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步伐,这同时也为全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一)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
“十二五”时期,牡丹江市物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是: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面向东北亚的物流中心、服务全省乃至全国的物流节点、推进沿边对外开放的先导行业。
(二)总体思路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实施沿边开放开发战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提高物流业的战略地位,不断创新物流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以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区域竞争力为目标,以引进培育骨干物流企业和提升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为重点,以物流节点建设和物流资源整合为主线,以口岸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托,大力发展运输业、仓储业、配送业、快递业以及电子商务物流,畅通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加速提升国际物流的规模和水平,尽快构建覆盖全市、辐射全省、联通国际的大物流体系,抢先一步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城市,打造面向东北亚最具影响力的物流中心。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20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四)布局与构架
总体布局:一个轴心、两个陆桥、三大出海通道、四条物流聚集带。
“一个轴心”:即以牡丹江市区、海林市区、宁安市区为核心,打造大牡丹江国际区域性和国内区域性现代物流的聚散轴心。
“两个陆桥”:即以绥芬河市、东宁县两个国家一类口岸为主,打造牡丹江国际区域物流大陆桥。
“三大出海通道”:
第一条我们正在畅通的陆海联运通道。第二条是经哈尔滨出省,走大连、营口等辽宁沿海港口的通道,这是一条保障性通道。第三条是沿东部铁路(东边道)出省、经吉林图们、辽宁丹东港出海的大通道,这条通道也是下步要积极建设和打通的出海通道。
“四条物流聚集带”:省内、省际、国际、边境四条物流带。
(五)发展路径
1、扩大社会化物流需求,推进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2、做大做强骨干物流企业,积极扶持第三方物流成长壮大。
3、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发展口岸经济并实施走出去战略。
4、继续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5、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进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六)措施与保障
为了加快我市物流业发展,实现打造面向东北亚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必须从体制、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并通过总体规划保障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是要改进管理体制;二是强化政策支持;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四是培养引进人才;五是建立统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