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即物流是将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成本、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服务质量送到适当的客户手中的过程。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货物存贮、交易、卸运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交通、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
一、高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在成都高新区正式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近10家,主要集中在南部园区,其中,中储成都物流中心、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招商局物流集团成都物流有限公司被评为“2004年中国物流百强企业”。
高新区物流企业总占地面积近1000亩,仓储面积约30万平方米,占成都市物流仓储面积的8,其中,四川金诚物流实业有限公司拥有仓储面积11万平方米,居全省第一。2004年高新区物流企业实现货物吞吐量200多万吨,占成都市物流业货物吞吐量的9.5,实现业务收入2.4亿元,入库税金约500万元,居全市各区(市)县前矛。
高新区物流业利用丰富的仓储量和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通过组织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运输工具,为客户提供仓储保管、分拣与包装、条形码处理、转运与配送、仓单质押等服务。目前高新区物流企业代理的主要品牌有:联想、宏基电脑、TCL、格力、格兰仕、科龙、海信、爱立信、菲利普、日立、宝洁、雀巢、百事可乐等。
高新区物流企业分类
1、按地域划分为:(1)外来物流企业,如中储成都物流中心、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招商局物流集团成都物流有限公司;(2)本土物流企业,如四川金诚物流实业有限公司、四川金桥物流有限公司、成都蚂蚁企业。
2、按经营特色划分:(1)仓储型物流企业,如以四川金诚物流实业有限公司、成都新兴联合物流管理有限公司;(2)运输型物流企业,如以零担运输为主业的四川金桥物流有限公司;(3)综合型物流企业,如拥有运输、仓储、快递、物流培训等多功能的蚂蚁企业。
二、物流业对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分工在各个行业和更为广阔的空间层面上不断发展,物流产业自诞生以来就不断蓬勃发展,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黄金产业”,物流业对社会经济和企业经营越来越散发出其强大的影响力,从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当前,物流业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高新区作为成都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加快物流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现代物流既是调整产业结构、激发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更是吸引外商投资、铸就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途径。
1、物流业对高新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据点。高新区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据主要份额,而高新区第二产业的规模大,正说明第三产业潜力巨大。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主攻点之一就是现代物流业。因为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长链条产业,它的辐射面大,带动力强,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安置失地农民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现代物流业也是一个新兴的增长点。据一份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称:如果中国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目前的16.7%降低到15%,每年将为全社会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的物流成本。
2、一流的物流业也是吸引企业集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巨大磁场。跨国公司主要是立足全球配置生产资源,对物流更加关注。目前,高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从政策转向综合环境的竞争。而现代物流业就是打造核心竞争力、营造综合环境诸要素中最有份量的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外商考察投资环境已把物流环境作为必备的考察内容,并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Intel在对高新区进行前期考察时就明确提出物流配套问题,再如格力电器因选择四川金诚物流实业有限公司作为物流合作伙伴,为了便于管理而将格力电器西南片区销售总部迁入高新区,给高新区带来可观的税源。
3、现代物流既是高新区企业内部挖潜的新型利润源,更是企业决胜外部商战的竞争力。企业追求利润的内在驱动力,需要物流业加快发展。一方面,它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如机械行业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只有5%的时间是被加工活动所占用,其它95%的时间则是仓储、运输或在加工线上的等待时间。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压缩库存。据一些行业统计,企业75%的流动资金被材料费所占用,减少库存对减少流动资金当然能起显著作用。另外,它还可以促进快速交货、保持供应链的连续稳定、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物流费用等等。正因为如此,物流引起了企业界的高度重视,被称为“第三个利润源”、“未开发的黑大陆”、“企业脚下的金矿”。而且,企业通过物
第二篇:牡丹江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牡丹江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牡丹江市商务局
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物流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加速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立足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我市经济步入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国民经济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对现代物流业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使我市具备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2010年我市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惟一“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示范城市的获批,对于扩大我市知名度,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完善投资环境,特别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一)核心区位,得天独厚
牡丹江市是沿边口岸群依托的中心城市。区域东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发达的滨海边区接壤,全市边境线达211公里。牡丹江市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地处中国哈尔滨—俄罗斯海参崴—日本新潟国际大通道中段,距远东交通枢纽乌苏里斯克市209公里、海运枢纽海参崴248公里,远东最大不冻港纳霍德卡331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牡丹江成为东北亚经济圈中的重要城市和欧亚经贸大通道的桥头堡和东北亚国际经贸大通道上的中心城市。
(二)立体交通,通达天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
缤绥、牡佳、牡图3条铁路纵横交汇,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四条普通国道、六条省级道路贯穿全境。到今年10月,绥芬河至满洲里、鹤岗至大连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在我省境内将全线竣工并投入使用,以主城区为中心通往六县(市)“一小时”经济圈将如期实现。这将极大缓解了城市交通面临的巨大压力,也为牡丹江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基础保障。目前,我市已开通至上海、北京、广州、大连、青岛、烟台等国内航班和至韩国首尔的国际航班,力争恢复牡丹江至俄罗斯航线,并积极争取开通牡丹江至日本航线。
(三)物流业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
十一五时期,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866亿元,比2005年增长2.54倍;物流业增加值实现45.5亿元,比2005年增长2.05倍,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4%;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业、1
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及商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4573万元,增长13.5%,增长迅猛;城市、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发展加快,主要商品的统一配送率也得到较大幅度提高,日用品、食品、食盐和烟草等商品的统一配送率分别达到35%、65%、90%和100%。
物流运行方面,2010年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3211万吨,增长9.25%;货物周转量457218万吨公里,增长14 %。
(四)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
我市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错位发展、适度超前、集散协同的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等七大物流园区,总占地面积350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各大物流园区均以引进大型物流企业为支撑,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成功引进香港进豪国际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区;宁安源丰对俄果蔬国际物流园区集合口岸、基地、环境优势,全力打造果蔬对俄出口直通车的载体,该园区主营对俄果蔬出口业务,兼营对俄跨境旅游和客货运输,并于5月10日正式开园运营。海林国际物流基地项目、黑龙江绥穆大连港物流场站工程分别与丹东港和大连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项目建成后海关、商检、铁路等部门将相继入驻园区。口岸功能的拓展,为牡丹江市赋予了沿海港口所具有的口岸服务功能,也为进出口企业进一步降低物流运营成本、减少报关环节、提高资金使用率提供可能,并为牡丹江进一步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条件。目前,各大园区进展顺利,其中东宁经济开发区城东物流园区、宁安综合物流园区均已进入试运营阶段。七大园区建成后预计可带动11000多人就业。
依据我市的产业发展、资源和市场情况,我市正在建设的物流中心有六大类,21个物流中心建设工程。
(五)物流规划及运营层面较高,物流体系逐渐形成我市物流行业的发展规模逐淅扩大,运营层面较高,正逐步向专业化、信息化、立体化、多层面格局方向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保障,以商服物流体系、涉农物流体系、国际物流体系为主要标志的三大物流体系逐渐形成。
--商服物流体系
一是金融物流,填补省内空白:黑龙江省哈牡绥东投资集团承建的哈牡绥东物流质押监管
担保中心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填补了省内空白。中心在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同时,着力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物流业务。该中心已于去年7月份建成并营运,截止5月中旬,已做30笔业务,累计放贷额7286万元。
邮政物流,提供个性化服务:邮政物流作为国有大型物流服务商,依托邮政企业实力和百年信誉作保障,具有抵抗风险的能力。近几年,邮政物流不断提高业务附加值,推出了电子返单、到付货款、代收运费等增值业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服务需求。该公司已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投资5000万元建设保税库项目,主要开展国际货代、仓储物流、报关报检、保税运输等业务。
机电物流面向国外市场,大胆创新。东宁口岸中俄机电产品展览交易中心依托龙江,面向俄罗斯走向全世界。中心力争创建规范的边境机电产品交易平台和国际贸易示范区,打造东北亚区域最大的机电产品交易市场。中俄机电产品展览交易中心不仅为中俄机电贸易搭建起了一个平台,而且拓展了对俄合作的空间及境外园区的建设区域;促进了中俄地方间的交流与合作。已成功举办两届的中俄(东宁)机电产品展销洽谈会共吸引中国重汽、陕汽和俄罗斯、乌克兰等7个国家500多家机电企业及采购商参展或采购,累计签约额22.6亿美元。第三届将于今年7月在东宁举办。
物流配送,步入现代化管理水平:北药牡丹江医药有限公司现代医药物流项目是黑龙江省首家以现代医药物流概念筹建的药品配送中心,填补了黑龙江省现代医药物流产业的空白;落户在经济开发区南区的德国迈雅服饰配送中心项目是德国迈雅品牌在中国市场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项目提高了服装业整体配送能力;黑龙江省烟草公司牡丹江市公司承建的卷烟物流中心项目,将采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技术来提高我市烟草物流的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使我市烟草物流步入现代化物流管理水平。
电子商务物流方兴未艾:我市电子商务物流始于2004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已从初级阶段逐步向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黑龙江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牡丹江市分公司作为国有大型物流服务商与支付宝共同打造的“e邮宝”国内经济型速递业务,是专为个人电子商务所设计的,采取全程路运模式的特殊快速业务;民营快递公司为牡丹江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做了有益的补充;绥芬河“中俄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业务的开展提升了牡丹江电子商务物流的水平。
--涉农物流体系
粮食物流购销网络基本形成,物流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与粮食生产流通体制。我市的粮食物流产业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近两年,结合我市区位、粮食供应流向和粮食生产流通量的实际情况,我市重新调整了粮食物流节点,并高起点、前瞻性地谋划粮食物流中心。
农产品物流园区及农资物流初具规模:“十一五时期”全市重点建设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区、宁安源丰对俄国际物流园区、宁安鑫淼(农资农副产品)物流园等农产品(山产品)的项目共6个。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区和大市场的建立,对于加速农副产品的流通,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及促进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产品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国家近两年重点扶持的物流项目。随着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冷链物流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据统计,我市冷链物流企业达18家,规划建设的冷链项目7个,全市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逐淅形成。牡丹江市鑫鹏肉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最先进的生猪屠宰加工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全国三十余个省市,并出口俄罗斯、朝鲜、美国等国家。企业以其绿色、安全、放心的特点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国际物流体系
国际物流是我市最有特色、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物流体系,也是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城市的关键体系。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外经贸条件使得国际物流具备了现实的基础,而国际物流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备,又会为沿边开放和对外经贸的战略升级提供强大的拉动和支撑。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区位、口岸、对俄贸易优势和利用俄罗斯铁路、港口资源,积极打通中俄陆海联运大通道。同时,“中—俄—韩”三方合作建设的封闭型株式会社霍纳德卡国际集散站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了总工程量的40%。东宁吉信国际运输中转站、东宁华宇国际货运项目均依托口岸优势,为出口商提供各类货物从中国到俄罗斯各大城市的铁路运输、海铁联运、清关派送、出口代理等一站式服务,打通通往俄罗斯市场的黄金通道。
(六)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集聚效应初显,辐射带
动作用将逐步显现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自2009年4月批复,已于2010年8月31日通过了国家十部委的联合验收。成为中俄4300公里边境线上唯一一个综合保税区。截止今年3月中旬,已注册企业34家,其中,上市公司2家。中国邮政物流集团公司、山东浪潮集团、中德合资维嘉公司等知名企业落户保税区。保税区的企业集聚和政策示范功能,可为我市及周边地区加工贸易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
(七)物流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
我市7所大专院校中,现有牡丹江大学、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课程,在校学生达500多人,每年毕业近300人。为培养物流专业的高端人才,去年9月份,牡丹江大学与中海物流合作成立了牡丹江大学
中海物流软件研发中心暨物流人才培养基地。这标志着我市物流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讲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为:认识不到位,物流运行的总体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企业的服务能力不强;物流市场的体系建设不快,发展环境不佳;物流市场载体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缓慢以及物流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
三、“十二五”时期,牡丹江市物流业发展总体构想
随着牡绥地区区域发展首次历史性地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必将加快牡丹江市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步伐,这同时也为全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一)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
“十二五”时期,牡丹江市物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是: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面向东北亚的物流中心、服务全省乃至全国的物流节点、推进沿边对外开放的先导行业。
(二)总体思路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实施沿边开放开发战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提高物流业的战略地位,不断创新物流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以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区域竞争力为目标,以引进培育骨干物流企业和提升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为重点,以物流节点建设和物流资源整合为主线,以口岸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托,大力发展运输业、仓储业、配送业、快递业以及电子商务物流,畅通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加速提升国际物流的规模和水平,尽快构建覆盖全市、辐射全省、联通国际的大物流体系,抢先一步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城市,打造面向东北亚最具影响力的物流中心。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20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四)布局与构架
总体布局:一个轴心、两个陆桥、三大出海通道、四条物流聚集带。
“一个轴心”:即以牡丹江市区、海林市区、宁安市区为核心,打造大牡丹江国际区域性和国内区域性现代物流的聚散轴心。
“两个陆桥”:即以绥芬河市、东宁县两个国家一类口岸为主,打造牡丹江国际区域物流大陆桥。
“三大出海通道”:
第一条我们正在畅通的陆海联运通道。第二条是经哈尔滨出省,走大连、营口等辽宁沿海港口的通道,这是一条保障性通道。第三条是沿东部铁路(东边道)出省、经吉林图们、辽宁丹东港出海的大通道,这条通道也是下步要积极建设和打通的出海通道。
“四条物流聚集带”:省内、省际、国际、边境四条物流带。
(五)发展路径
1、扩大社会化物流需求,推进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2、做大做强骨干物流企业,积极扶持第三方物流成长壮大。
3、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发展口岸经济并实施走出去战略。
4、继续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5、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进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六)措施与保障
为了加快我市物流业发展,实现打造面向东北亚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必须从体制、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并通过总体规划保障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是要改进管理体制;二是强化政策支持;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四是培养引进人才;五是建立统计制度。
第三篇:关于利津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加快利津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 调查与分析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物流是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发展,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有些城市可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为全国物流发展,打造全国物流中心指明了方向。利津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就业,增强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和竞争力,应对利津县未来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和谐发展的挑战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快利津县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利津县的经济效率,对利津县的电子商务物流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规划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一、利津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条件分析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
1、物流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到2006年末,利津县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到598家,其中规模以上的达到12家。注册为物流公司的企业18家,连锁经营企业7家,物流配送中心3家。物流业务增加值为
4.73亿元,比2001年增长209%,占GDP的比重为1.52%。2006年,地方营业性公路货运量810万吨,货运周转量8.4亿吨/公里,水路货运量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4.3%、34.9%和14.8%,物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传统物流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利津县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物流从生产环节剥离,组建了具有第三方物流功能的物流公司,逐步向现代物流发展。盛运物流、华泰物流、胜利物流等已按现代物流业态的模式运营。
3、农村流通配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利津县组织实施了超市进乡镇、放心店进村的“两进”工程,突出建设农村日用消费品零售网络、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三个重点,农村流通企业的经营档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流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4、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利津县城东距东营市区(西城)19公里,西距滨洲市区25公里,经利津黄河公路大桥贯通两城。连接河北、京津及胶东半岛的205、220国道,分别经利津黄河公路大桥向东延伸至东青高速、济青高速。国家准备建设的黄(骅)东(东营)大(大家窪)铁路经利津与京沪铁路直接贯通。距利津不足50公里的东营飞机场已首批开通至北京、上海、深圳、哈尔滨和新疆库尔勒5条航线。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营港拥有独立的海关、边检等机构,货物进出口快捷便利。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
经形成。2006年末,利津县内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947.9公里,公路密集度达到12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市首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9公里,铁路通车里程8.6公里。利津综合交通有了较快的发展,公路、铁路、水运全面发展,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但从总体上看,利津县现代物流业发展仍处在初始阶段,物流体系和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滞后,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物流企业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服务功能单一;物流人才严重匮乏;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尚未形成;对现代物流企业的扶持政策尚未出台,缺乏有效的引导手段。
(二)利津县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有利条件
“十五”以来,随着工业强县、招商引资和大企业带动战略的实施,利津县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优势显著提升、集群效应初步显现、竞相发展氛围愈加浓厚的良好态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1、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利津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连续多年高速增长。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585.8亿元,利税185.8亿元,利润158亿元,分别增长53.2%、66.4%和75.9%。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强劲支撑。
2、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区位优势。利津县可与中原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东南沿海经济带相连,是京津唐与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及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特别是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和半岛城市群经济的跨越发展,利津县具有形成区域物流枢纽的优越条件。
3、较为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目前,利津县已形成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四通八达、总体配套的立体综合运输体系,能够满足物流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东营港扩建工程投产后,将彻底改变我县经济发展“海路”闭塞的现状,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打通海运通道。
4、发达的通信网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到2006年末,全县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20.9万门,固定电话20万户,小灵通用户12.1万户,移动电话29.9万户,宽带网用户已达11.5万户,已形成光缆和数字微波相结合的长途传输干线网,基本适应当前物流业发展的要求。
二、利津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业等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物流园区和物流发展平台建设为重点,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壮大现代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产业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降低社会物流成本,逐步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协调发展原则。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利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推进,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全县产业结构和布局相配套,服从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服务。
2.企业主体原则。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政府重在政策引导、财税扶持和措施推动。
3.信息化带动原则。物流企业、工商企业建设好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社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实现现代化。
4.市场导向原则。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重组,实现布局优化、集约发展。
5.标准化原则。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提高物流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和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水平,实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立足黄河三角洲,面向晋冀和环渤海地区,构建海陆空相结合的物流运输网,着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培育物流骨干企业,大幅度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物流城市。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市场主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降低到18%左右,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增加,第三方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社会物流的比重达到30%以上。
三、利津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的物流协调管理机构。成立利津县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县长担任,成员由县经贸、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市政、外经贸、财政、交通、统计、工商、国税、地税、国土资源、海关、农业、利津经济开发区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全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委,具体负责全县现代物流业发展协调工作。
(二)制定扶持政策,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在财税、土地、融资、通关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物流企业做大做强;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作为启动和引导资金,重点扶持和培育成长性较强的现代物流企业。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园区和中心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公共资源性物流项目、引导性物流项目、重大物流基础项目的建设,促进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快速建设和发展。
(四)促进主辅分离,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工商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建立独立运作的物流公司;鼓励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出来,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鼓励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发展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全县培育现代物流业的重点,带动第三方物流的大力发展。
(五)加快人才培养,夯实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基础。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建立人才支撑体系。重点做好物流高级管理人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物流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和培养;引导物流企业搞好在职培训,委托高等院校开设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班、短期学习班,培养、储备物流人才。
(六)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宣传现代物流发展理念,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引导全县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
第四篇:物流业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物流业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现代物流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作为新兴产业部门,已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胶州市的交通和临港优势更加凸显,发展物流业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关注。笔者就*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对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一步加快物流业发展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胶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已引起了胶州市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分别出台了许多相关扶持政策,为物流企业搭建发展平台,这为加快胶州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并借助“拥湾发展”的契机,加速推进物流业发展进程。据初步统计,胶州市去年1-11月道路运输业实现营业税640多万元,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实现营业税50多万元;而截止到今年11月,道路运输业就实现营业税1000多万元,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实现营业税将近100万元,同比增收400多万元,同比增长60,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2、区域环境十分有利于发展物流业。胶州是XX半岛重要的铁路客运货运交汇点和线路转运节点,境内有胶济、胶黄、胶新、蓝烟4条铁路交汇,胶济铁路与烟台、新沂线在此转接,另外还有济青、环胶州湾、黄莱、同三四条高速路贯穿境内,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与铁路网络,使胶州成为铁路、公路交通的客运、货运集散点。正在胶州市马店镇白家屯村建设的胶济客运专线胶州北站,设有到发线四条,500米长的侧式站台两座。胶济客运专线在青岛地区只设了青岛站和胶州北站两个客站,胶州北站主要服务区域覆盖胶州、胶南、黄岛、城阳、平度、即墨等县市区,预计服务区域人口400多万。胶州北站投入使用后,胶州更将成为XX半岛连接内陆各省的重要枢纽及进出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城市的重要门户。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3、以零担快递为主的公路运输配送物流已进入成熟发展时期。据初步统计,胶州市目前已拥有物流企业77家,办理装卸搬运、货物运输队等个体税务登记51户。连锁配送型物流企业,以福兴祥物流中心、春明神鹿物流中心为代表。总投资5亿元的福兴祥物流,经过5年多发展,现拥有14万平方米的物流库房、700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车间和3500平方米的冷库。作为仓储物流的领军者,福兴祥物流配送范围已经覆盖全省多家利群商厦,配送商品种类繁多,年配送额近30亿元。春明神鹿物流中心,先后在胶州、平度、即墨、莱西、城阳发展农家连锁店1300余家,其中镇中心店近百家。目前,胶州市物流业商品配送范围涵盖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领域,配送商品种类上万种。以四洲锅炉、欧堡船用锅炉等工业企业为依托,青岛永润物流有限公司运用专业运输设备运送锅炉年营业收入达4000万元;依靠青岛海尔集团青岛吉安达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物流配送海尔电器年营业收入达3500万元;因胶莱镇沙梁、小高于家土豆大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带动,青岛前宏物流有限公司、青岛宽顺物流有限公司年收入额近2000万元,公路运输配送物流已进入成熟发展时期。
(二)发展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尽管胶州市物流业发展迅速,并已初具规模,但横向比较,胶州市物流业发展还相对落后,与胶州市区位优势极不相称。主要表现在:
一是纯物流总量偏小,混合销售物流比重大,减少了地方税收。按照目前实际完成交通运输营业税测算,今年预计完成交通运输营业税1900万元,倒推营业额63000万元,这与胶州市的经济发展极不相称。主要原因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将物流业务进行剥离或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向消费者的货物配送、制造过程中的材料运输大部分都没有进行剥离,没有直接形成地方税收,而是随着产品销售缴纳了增值税,随着原材物料的购进,实现了进项税额的抵扣。因为根据营业税、增值税相关规定,销售货物并进行运输业务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
二是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胶州市物流经营管理粗放。除福兴祥物流等少数物流公司外,大多数物流企业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全过程的管理。物流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货车箱式化、装卸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远未达到现代物流的标准和要求,基本上还处于以简单货物运输为主要形式的传统物流业阶段。行业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绝大部分企业缺乏现代增值服务,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物流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手段、服务网络较为薄弱。
三是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虽然部分物流配货场所设立了网站,部分配送运输业务通过登陆胶州物流信息网获得,但由于物流业没有与其他生产、销售等领域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物流信息的应用和资源整合方面,未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落后的操作模式,远未形成一个布局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甚至部分物流企业仍然采用电话或传真等方式进行业务信息联系。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等传统物流行业,现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大型连锁超市经营企业少,企业信息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现代化的以信息为主导的物流经营手段。
四是零星小型物流运输业户众多。零星分散的小型物流运输业户,他们只是在生产或销售流域弥补运力不足的补充,由于缺乏引导,未能有效组合,实行资源优化整合,合理配置。
二、进一步加快胶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门从事物流业管理工作。主要负责研究解决胶州市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规划的审定和实施,政策支撑体系的研究和制定,重大物流项目的推进,规划、协调、指导全市物流业发展,落实对物流企业的考核奖励政策等。因为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物流企业涉及到财税、工商、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同时,要加强与现代物流相关的行业协会建设,对物流行业协会合理定位,促进行业自律,使之健康发展。
(二)用足用活税收政策,加速实行生产运输业务分离,壮大物流产业。要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流通日益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已不再是生产、流通的派生部门,而是相对独立分离出来的,是大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部门。从政府角度说,应把物流看成是事关经济全局发展和投资环境改善的大问题。对企业来说,要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按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物流新概念、新理论,发展物流业。像胶州市东方铁塔、武晓制塔等优势企业,在先进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已进行产业分离,利用物流服务,减少了增值税税负,增加了营业税,企业总体税负下降,不仅给企业发展增强了后劲,而且也增加了地方财力。加大对现有经济存量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各类经济实体加强核算管理,实行业务分离,使副业变主业,实现对现有资源的有效组合。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在胶州市具有运输业务的外地运输企业在胶州市登记注册,成立独立核算的公司,达到扩大地方税基、壮大地方财力的目的。用足用活税收政策,鼓励物流企业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应用购进设备免抵税收;工商企业深化改革,剥离内部物流,安排富余人员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待遇。
(三)打造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两方面的发展,一个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是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现代物流是对分散的物流进行集中处理,量的集约必然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和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现代物流必须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打造物流信息平台。胶州市在信息通讯方面,光缆传输覆盖全市各地,adsl宽带上网、ip宽带网的广泛应用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撑。应以政府为领导,行业协会为主导,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信息网络资源为基础,扩大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程度,逐步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整合分散的信息,打破各自为战的现状,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构建连通全国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促进物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发挥物流行业“聚集”效应,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龙头物流企业率先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然后去拉动其它物流或相关产业发展。总投资7亿元的中铁集装箱青岛物流中心站,投资12亿元的澳龙国际物流,吸引了投资5000万美元的青岛交运新华昌集装箱落户胶州,要积极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物流行业“聚集”效应,以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为平台,规划发展北方钢材物流中心,为全市发展“大物流”奠定坚实基础。
(五)加强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胶州市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要采取各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通过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物流业务的专业人才。要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努力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整个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第五篇:北湖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范文模版]
北湖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北湖统计局 陈冬艳文章来源:北湖统计局更新时间:2012-5-2
5商贸与物流是城市服务功能的核心,是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主体部分,同时对促进商贸繁荣、服务民生、改善消费环境、推进流通方式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 北湖区紧抓郴州市“两城”建设契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一、北湖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现状
1、规模迅速扩张,作用逐步体现。近年来,我区商贸流通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现代物流产业、现代商业批发零售业、农村、社区商业网点、酒店餐饮业等现代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断提高,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1年我区已有各类商贸流通企业约1440余家,从业人员约3万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亿元,增长18.3%。与此同时,商贸流通业在提升城区功能、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版块竞相发展,特色趋于明显。随着规模的扩大,商贸流通业逐步形成了一些区域竞争优势和发展特色。例如:火车站周边商品零售批发业发达,服装、日用品、金融等商贸业态门类齐全,初步奠定了火车站周边传统商业板块的地位;兴隆兴旺步行街主要集娱乐、餐饮、零售等多种行业于一体,形成了具有现代特色的城区商业圈;五岭广场周边聚集中了金融、酒店、餐饮、休闲等多种现代服务行业,形成了以五岭广场为中心的酒店休闲和金融证券聚集区;以湘南国际物流园为核心和平台,吸引了义捷物流、君鑫物流等一批项目进驻,商贸物流业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应。
3、结构逐步优化,经营业态日趋齐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区传统商贸物流业档次明显提升,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业态异军突起,经营业态得到进一步拓宽和细化。商贸物流业从经营超市、百货店向多业态、多领域拓展,先后引进了步步高、家润多、新一佳、中皇城、沃尔玛、苏宁、通程等外地知名商贸企业。批发贸易业、零售贸易业、商品交易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以火车站商业群、罗家井商业群、五岭广场商业群、兴隆兴旺步行街商业群为主体的城市商圈逐步形成,产业能级和商品集聚辐射功能得到大幅提升。现代物流迅速壮大,全区有物流类企业法人58个,货运能力持续增强,邮政物流企业与全国325个物流中心联网,物品可直接配送全国2300多个县以上城市。义捷等物流公司已开始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物流市场日渐成熟,保险、金融、担保、美容美发、洗浴业、茶道等行业进一步发展。
4、项目不断进驻,前景十分广阔。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后发优势明显。东风广场商贸综合体、步步高(郴州)中心城、郴州口岸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商贸物流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湘粤总商汇物流园、万华现代服务城、广东商贸城、世银联融资投资担保等一批商贸物流业项目签约落户。同时,吸引了深圳亿达物流有限公司、河南许昌万里集团、广东昌明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前来考察洽谈。随
着“一区三中心”以及“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全区商贸物流业加速发展的趋势明显、后劲十足、前景广阔。
二、北湖区商贸物流业存在问题
1、总体发展相对滞后。商贸物流业总量、规模偏小,比重偏低,发展水平和档次不够高,对外影响力、辐射力还不够强,与“一区三中心”的建设目标差距较远。
2、产业联动不够紧密。以商贸物流业为主的服务业与一产、二产的联动不足,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对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不甚明显,商贸物流业发展对一、二产业的配套支撑能力仍然太弱,产业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3、内部结构亟待调整。批发零售等传统商贸流通业仍居主导地位,新兴的仓储物流及高端商贸流通业态市场发育不足,发展层次有待提高。商贸物流业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水平较低。
4、企业竞争能力不强。商贸物流业缺乏龙头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不强、竞争乏力、行业内部集聚度低,抗风险能力不高,缺乏发展后劲,存在弱、小、散、差的状况,亟需做强做大。
5、高层次人才引进乏力。商贸物流业从业人员多集中在传统型商贸流通行业,总体素质不高,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稀少且缺乏有效聚合,极大制约了商贸物流的快速发展。
6、物流园区享受政策不优。一方面,被省委、省政府列入省重点物流园区的“湘南国际物流园”也未获得省发改部门认可,导致我区湘南国际物流园不能享受省级园区相关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湘南国际物流园待遇与市级园区相差悬殊,我市城区现有市有色工业园、市经开发区、湘南国际物流园、石盖塘工业小区四个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湘南国际物流园的发展比较艰难,其投资仅仅依靠区级财政及自身融资,在土地经营、税收等方面所享有的政策与市级园区具有天壤之别。
三、北湖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制定规划。政府引导,规划先行。建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本区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认真调查摸底,科学制定三产发展规划,避免商贸流通业重复建设和无序发展。从全区来讲,应当在“三个中心”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物流中心建设的重点是湘南国际物流园。商贸中心建设的重点是东风广场商贸综合体、火车站周边传统商贸圈、以国庆南路为中心的特色专卖商业街及以高铁车站为中心的大型专业商贸区。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是以五岭广场为中心的金融商务区。同时要在大规划、大三产的前提下,可分项设计物流发展规划、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商贸市场发展规划等。通过制定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打造品牌,彻底改变商贸物流业弱、小、散、差的局面,走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
(二)政府加大扶持。一是政策上给与优惠。建议对在招商引资中引进的现代商贸物流业项目比照工业及其他项目享受优惠政策。对规模商贸物流企业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重点商贸
物流项目实行银企合作支持,争取银行贷款贴息补助及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支持。对新办规模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协调省市减免一定的政府土地收益和其他费用。制定鼓励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工商、信贷、财税支持政策,放宽对民营企业从事现代商贸物流业的限制。二是资金上给与支持。建议设立商贸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由区财政预算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专项用于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使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工作有资金上的保障。三是服务上给与便利。建议充实相关职能部门力量,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经常深入商贸物流企业搞好服务,加强市场管理,打击不文明、不诚信的商业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三)力塑行业品牌。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批零业、餐饮住宿业,不断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形成高、中、低档兼有的行业格局。高档次、高品位打造购物广场、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发展连锁、配送、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积极实施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北湖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围绕特许、连锁经营大力发展现代餐饮经营模式,对餐饮休闲业相对集中的街区进行功能特色升级引导,鼓励名牌实现快速扩张,做强做大美丽年华、旺鸣轩酒店、雄森酒店等若干个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餐饮龙头企业,带动中小餐饮企业的发展。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步伐,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结合新网工程,在全区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服务配套、设施完善、体系健全的农村四大流通网络建设(工业品销售网络、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网络、农产品购销网络、再生资源购销网络)。
(四)促推物流园建设。一是给予财税政策支持。请求市委、市政府批准湘南国际物流园设立物流园区税收留成保障机制。二是切实解决湘南国际物流园身份职能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根据同城同待遇原则,参照市经开区、有色园赋予湘南国际物流园(含石盖塘工业小区、华塘科技产业园)市级行政管理权限,下发行使相关权限的“4号公章”,并享受园区有关优惠政策。三是给予土地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