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调研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2012-01-30 01:26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作者:蔡雪芳
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脉”。物流业发展状况和物流成本的高低,是区域发展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领域,是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今区域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物流环境的竞争
步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区域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在全国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逐渐趋同的情况下,能否做到集约化生产,降低其他生产环节的成本,提高供应链的供应效率,促进产业发展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代物流是产业经济的“加速器”,具有很强的产业联系效应,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纽带,是促进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因素,被誉为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物流业越发达,各类要素资源、生产产品的流动就越频繁,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就越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成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竞争的焦点转向压缩物流成本和挖掘利润上来。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克里斯多夫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与其他环节最强的企业联系起来,组成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才有实力去参与竞争。由于企业竞争和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家对发生在每一个环节上的成本都不敢小视。国际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迫使企业尽量缩短组织生产、产品面市、市场反馈等过程的时间,在高度关注物流成本的同时,更关注物流的时效。以国际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信息产业为例,生产商从美国市场上拿到订单,到将生产的成品交付到美国市场,平均周期只有4天至7天。否则,委托加工方将由于市场行情发生变化而蒙受损失。
现代物流业是重要的新兴产业,更是重要的投资环境。如果说过去外商比较看重土地、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和各种减免优惠政策,那么今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则更多地取决于区域的物流环境。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掌握了物流,就意味着在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分工中占得先机;掌握了物流,就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物流业发展状况和物流成本的高低,对区域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有重要影响,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物流产业发展本身,是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
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着我省有效承接产业转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大开放主战略,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把工业园区作为培育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平台,使工业园区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需求也不断扩大。特
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土地、能源、资金约束加剧,工业园区企业生产成本、用工成本大幅攀升,对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
从产业转移的成因看,最主要的驱动因素还是成本倒逼,而加工贸易企业对成本和时效又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近年来,由于油价和人力成本的增加,不少企业反映运价已上涨了20%以上。我省过去拥有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正逐步被物流成本、生产成本的上升所抵消。尽管近年来我省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各地都相继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物流的作用、地位的认知度有了显著提高,但总体而言,物流对经济的推动力还不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势必影响外商选择产业转移地的决策,影响外来资本的有效进入。
目前造成我省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货源支撑相对不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大交通、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物流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一方面,我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商品、货物进出量有限,社会物流需求总体相对不足。不少企业反映,造成物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本地经济不发达,购买力有限,产业总体规模较小,拉出去的产品多,运回来的货物少,返程有时甚至放空,运费自然高。另一方面,企业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比较严重,普遍存在“求人不如求己”的观念,没有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剥离出来,不少企业产品输出基本上是派专人跟送,既困住了资金,又增加了流通环节的成本。
二是产业集聚度低,产品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集聚度高低与物流成本密切相关,产业集聚度越高,物流成本越低。比如,黎川工业园区现有陶瓷企业30多家,耐热陶瓷煲占了全国市场的60%;鞋服纺织企业36家,原料和产品销售地主要都集中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由于这两大产业集聚度相对较高,货物量大且比较稳定,主要围绕这两大产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已初步形成了黎川南昌、黎川广东、黎川福建三条专线,每天都有二班至三班车固定发往这几个地方。而同在黎川工业园区的一家生产毛毯的企业则不同,企业从广东佛山转移过来,“两头在外”。但由于整个黎川只有这一家毛毯企业,产量较小,且受季节影响,企业无法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只能临时找车、找司机,因此物流成本很高。我省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产业与产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关联性不强,未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生产原材料大多从全国乃至全球采购,而生产的产品也大多出口或销往国内各地。正是在这“一进一出”之中,耗费了较多的生产时间与物流成本。
三是运输手段单一,多式联运的大通关体系没有真正形成。据了解,目前我省大多数企业货物运输主要还是靠汽运。一方面,是因为我省高速公路条件好,可以实现“门对门”的直接运输,时效性较强;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省铁路路网规模不足、通货能力有限,内河航道等级偏低、港口设施较落后,沿江口岸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空港物流发展相对缓慢,以铁海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没有真正形成。由于远离沿海港口,出海路程较远,加上港口、铁路搬运、装卸等服务收费较高,物流成本明显较许多地区高。
四是物流市场发育程度和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较低。我省物流企业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多停留在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上,没有完善的物流网络,缺乏实力强、规模大、功能全、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物流主体呈“散、小、多、弱”的特点。目前我省大部分繁荣工业园区物流企业偏少,企业规模偏小,形式单一,且局限于整个流程的某一段,缺乏一体化服务供应商,没有形成社会化供应链,企业产品货物运输与市场物流运输业脱节的现象较严重。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有效改善我省物流环境
其一,加速产业集聚,最大限度地释放我省制造业物流需求。物流业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现代物流业与产业集群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规模时,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物流业会大量出现,产业集聚区也会成为物流服务需求最集中的区域。物流企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而带来的物流成本下降,又是导致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发展,我省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已有近三分之一的工业园区形成了产业集群雏形。但总体而言,还需要从省级层面上加大全省产业整合力度,合理规划区域产业布局,在全省工业园区集中培育一批独具特色、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速产业集聚,以有效促使物流企业进一步集聚、物流市场进一步发育。
同时,要密切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一方面,引导中小企业转变观念,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摆脱繁杂的运输、仓储事务,集中精力抓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鼓励部分大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改造现有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业务流程,优化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逐步实现制造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最大限度地释放园区制造业企业的物流需求,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货源支撑。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采取不同的物流发展策略。比如,有的产业集群由众多中小企业共同组成,单个企业物流活动批量小、批次多,且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仓储和配送设施,物流活动较为分散,物流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物流品种多样化,但在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和成品销售配送等物流环节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就可由龙头物流企业或引进省内外大型物流公司,对这些企业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共同采购与配送提高物流效率。
其二,科学规划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工业园区物流配送体系。现代物流园区,对提高物流的组织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为企业提供集成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高区域物流服务水平,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具有重要作用。物流园区的规模、运营模式、服务方式都要从产业需要出发。政府在进行物流产业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周边的物流需求及应有的规模标准,科学规划物流园区的辐射半径和服务范围。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应注意产业配套和物流效率原则,综合考虑区域产业集群的特点、物流总量以及企业物流成本,根据区位特点和交通条件,协调好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规划,划分物流节点,努力实现布局结构合理化、服务区域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佳化,以体现资源的共享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目的。
其三,加快水运发展,重点突破“航道”和“港口”两大瓶颈。我省水资源非常丰富,北临长江黄金水道,中部赣江等五河汇入鄱阳湖,再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了一个以鄱阳湖为中
心的可出江入海的天然水运网络。我省应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提高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形成以九江为“龙头”,以鄱阳湖水系航道为“脉络”的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水运网络。航道等级偏低和港口设施落后,是制约我省水运发展的两大瓶颈。要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特别是加快赣江、鄱阳湖高等级航道建设,使水运主通道长江(江西段)、赣江、信江全部达到三级以上航道标准,形成干支畅通、区域成网的航道体系。要充分重视铁路、公路对水运口岸物流的集疏运作用,加快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公路主枢纽系统建设。要提高水运运能,大力发展大型专用码头,统筹航道、港口、船舶、运输的发展,搞好物流规划与城区、港区、园区、口岸规划的衔接,抓好一批货物仓储、专线铁路、专用管网建设。水运建设投资大、回收慢,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服务性等特点,企业积极性有限,需要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建议政府部门给予水运企业适当的减免税、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并借鉴邻省“以电养航”和“以陆补水”等做法,给予水运企业一定的资金补贴。
其四,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畅通大物流通道。对全省分散在工业、商贸、物资、交通、邮政等部门的物流资源,通过联合、兼并、拍卖、撤销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改造提高,完善功能,发挥效益。对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和同一种运输方式内部,通过协调,形成合理分工。鼓励联合经营、合作经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综合效率,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衔接的物流运输平台。积极推进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畅通水运物流,发展长江和鄱阳湖航运,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城市配送等,努力降低社会综合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其五,加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要素,物流信息的畅通流动,对提高工业园区物流运作效率至关重要。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要满足物流系统中政府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不同层次的参与者的信息需求。我省工业园区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应该定位为综合信息服务、数据交换、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等。主要包括客户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信息,即运输、仓储、配送、加工、装卸需求等;物流业务运作管理,即物流电子数据交换、物流交易管理、电子报关、税收和资金结算等;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即公路车站、港口水运、机场航空、交通状况、道路设施等方面的信息;物流市场供给信息,即物流供应商的资料;政府管理部门要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即物流业务种类、货运量、物流成交合同总金额等,以便为物流预测、物流规划设计、物流统计等活动提供支持。
其六,加快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物流企业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体,要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扶持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应通过主辅分离发展一批,切实抓好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鼓励引导一批生产企业将采购、运输、整理、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出去,组建独立运作、专业经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整合重组壮大一批,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完善服务功能,健全服务网络,逐渐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到我省设立采购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对发展思路
清晰、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特别是省重点物流企业,从税收、规费、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蔡雪芳
第二篇: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三明市政协调研组
根据市委2007年重点调研课题安排,市政协组织调研组于6月上旬深入到沙县等8个县(市、区),开展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活动,并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其间,还组织部份政协委员赴浙江等地考察物流体系建设情况。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与基础条件
1、现代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我市现有公路里程12793公里,路网密度为48.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8公里,在建项目有三泉、永武高速公路,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项目有永宁、厦沙、永漳和建宁——浦城连接线。目前,全市等级公路达5686公里,占总里程的44.6%。向莆铁路年内可望动工,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铁路项目有长沙——泉州、建宁——龙岩、三明——长汀铁路。三明机场开工续建,并将规划建设三明(沙县)综合客运中心、三明(沙县)公铁水联运货运中心。信息通信网络发展较快,全市已形成以程控交换、光纤、数字微传播为主,有线与无线通信相结合的信息通信网络。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并行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通讯网络正在逐步形成,成为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撑。
2、物资集散疏运能力明显提高。截止去年底,全市拥有营运货运车辆13298辆,总吨位59840吨;现有三明和永安2家等级货运站;有货运经营企业127家,个体运输户3574户。2006年全市铁路货运到发量2154万吨,占全省1/3;公路货运量4070万吨,居全省第3位。2006年货运周转量27033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5%,基本满足社会物质的运输需求。还建成了一批平战结合、军民共用的仓储设施。
3、物流服务方式呈多样化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出现了积极的发展势头,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新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蓬勃兴起,全市已发展各类配送中心26个、城市和县城连锁超市网点236个。麦当劳、肯德基、国美电器、新华都、永辉集团等知名企业连锁店,以及别克、大众、现代等品牌汽车4S店相继落户我市。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成的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加快发展,如三明兄弟物流公司、厦门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三明分公司等企业运行良好。我市已初步规划建设以三明市区、永安、沙县经济繁荣带为中心,大田、尤溪、宁化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业区域格局。
4、商品交易市场不断拓展。目前,全市已建立商品交易市场190个,总面积68万平方米,其中交易额上亿元的市场12个,拥有各类商业门点4.3万个,平均每千人拥有商业网点16.7个,高于全国中等城市的平均水平。建成了家具市场、汽车销售市场、建材装饰材料市场、钢材市场、农资市场和水果、服装、粮食、水产、糖烟酒
批发市场等,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导、专业市场和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类别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遍布城区、辐射农村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流通渠道。
5、现代物流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强。经济持续发展,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物质基础。截止去年底,我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1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52家(大型企业16家),上市公司5家,同时,拥有全省最大的钢铁、化肥、水泥、煤炭、造纸、森工等企业,是福建省的重要制造业基地。还有大量的粮食、水果等农产品。经济的持续发展形成强大的综合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最根本的内驱力。预计“十一五”末全市货运量达5535万吨,比2006年增长36%;货运周转量达521305万吨公里,比2006年增长93%。这些都表明:三明有物可流,流量不断增大。
二、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1、对发展现代物流的认识不到位。有的部门单位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倾向,对发展现代物流缺乏必要的宣传和引导,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物流资源。物流企业存在“仓库+车队”等同于现代物流的观念,发展现代物流主动性不强,运作中的物流企业仍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运作模式,层次还比较低。工商企业普遍存在“求人不如求己”的观念,许多企业物流服务仍在内部完成,从而限制了高效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发展。此外,物流业的统计工作未纳入统计调查体系,缺乏基本的统计数据。
2、物流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一是仓储和装卸设施水平低。全市仅有仓储102座26.4万平方米,且有一些区位布局、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发挥不充分;货场标准化程度低,装卸设备陈旧老化、现代化水平低,致使物流效率不高。二是市区停车场严重缺乏,据统计,目前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达49000多辆,其中大型汽车约2000辆,中小型汽车约10000辆,低速货车及二、三轮摩托车约37000多辆,但市区仅有各类停车场106处停车泊位3758个,实际可用停车泊位2441个(被挪用23处1317个),梅列、三元两区均无大型货车停车场,大型货车大多停放于入城口、江滨路旁。目前市区在规划建设中,有的大型建筑未配地下停车场,有的改变使用性质或挪作他用,停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三是缺乏一个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全市虽有300多个信息网站,但大多是各自为战,各行各业各单位的信息不能互通,不能形成联运配送一条龙服务,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形不成全市物流市场体系。此外,水运、空运项目正在建设中,可供选择的运输渠道较少。
3、物流服务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不高。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实行按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部门管理体制,分割了全社会的物流资源,使各种物流要素之间难以有效衔接和协调,造成了成本提高,资源浪费,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部门资源垄断破坏了现代物流系统的完整性,使一次物流变为多次中转,阻碍了大流通的形成和现代物流功能的发挥。同时,现代物流中介组织也不发达,使物流服务水平和质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此外,据反映,我市货运车辆办证手续较繁、收费较多,致使不少货运车辆牌照外挂;交通管理
部门以罚代管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受购车贷款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输业发展壮大。
4、农村流通网络不健全。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市场监管工作薄弱,特别是商品双向流通渠道不畅,边远乡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难度较大。市场建设简单重复,大都规模小、类型单一,城乡的农贸消费品市场均以日用品销售为主。市场缺乏产业依托,区域特色市场、专业市场寥寥无几,部分市场基础条件简陋、硬件设施差,影响了市场综合效应的发挥。农副产品的“绿色通道”难以畅通,跨省运输仍未解决。
5、物流人才短缺。目前市属国有企业物流管理人员仅266人,专业技术人员488人。物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仓储和运输服务人员为主,普遍缺乏现代物流经营、管理和运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特别是缺乏物流方案设计运作、信息处理方面的人才,制约了我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三、对策建议与政策措施
1、立足高起点高站位,科学制定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现代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的火车头。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加大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力度。坚持与推进三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用现代物流理念,制定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三明发展现代物流的方针、目标和在全省中的功能定位,确定重点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基地)、重点物流企业的布局,策划一批现代物流业建设项目,引导社会投资的合理投向。建议将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列入全市重点产业之一,成立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并牵头组织规划调研,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邀请知名专业机构编制我市现代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2、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重点物流项目。一是围绕“3+1”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与之相配套的物流项目,重点建设海峡西岸金属材料制品市场、重卡汽车物流中心、铸锻材料制品物流中心、三明市广式家具市场等辐射力强的大型市场。二是依托三明连接沿海和内陆的特殊区位,结合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借鉴河北石家庄市兴建“内陆港”的经验,重点抓好列入省“十一五”规划的闽西北(沙县)现代物流园区和翁墩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发挥海西物流业发展重要节点作用。围绕专业批发市场、连锁商业企业,加快建设三明邮政物流中心等10个中心。三是着力抓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结合市区企业“退二进三”,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集装箱货场和标准化仓储设施等;同时,整合、规范现有停车场,逐步解决市区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流通主体。要整合利用和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鼓励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整合流通资源,引导仓储、运输、邮政等企业走联合发展道路,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同时,通过市场竞争,筛选一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满足社会不同物流需求,形成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小企业为补充的稳定的物流产业“金字塔”结构。鼓励拥有自己物流车队的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和资产,借鉴现代物流模式,组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挥商会作用,引导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集团公司和大型物流企业。支持行业协会和经济、技术、管理、人才等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完善为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4、发展农村物流产业,推进农村物流网络建设。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建立城乡连接、互动畅通的农村流通网络。二是构建新型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建立仓储及预冷保鲜设施、加工配送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建设乡村农贸市场。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综合服务社和农产品流通协会,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服务。四是加大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建议将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给予支持,设立农村物流财政专项基金,主要用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信贷服务模式,探索部门或单位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信贷方式,满足流通企业资金需要。五是推动落实全国性支持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对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按规定给予降低或免收通行费的优惠,真正实现省际互通。
5、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推进物流信息化。一是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和综合服务等服务功能。利用现有通讯、电视、广播、网络资源,依托“数字三明”的建设,将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物流业务宽带信息网络和大中型企业的物流信息网络,为电子商务提供广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物流信息和相关增值业务。二是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业务需求,广泛采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统一;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全市性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相对接,着力建设一批知名品牌市场。三是引导工商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职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咨询自动化,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是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设施以及条形码、信息交换、智能标签等技术。五是积极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业,鼓励、扶持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组织各类信息资源,为物流企业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促进物流策划、咨询等服务业发展。加强物流统计工作,建立完善基础数据。
6、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和营销队伍建设,全力提升物流业市场竞争力。人才是物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所在。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懂科技、善管理、会营销的中高层物流管理人才。组织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物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
制,提高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积极吸引省内外物流管理、技术等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与物流咨询机构、科研院校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自主开发能力。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实现物流系统的产学研联动发展。鼓励三明学院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
7、着力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促进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市县一体化和城市联盟进程,促进产业集聚、人气集聚。二是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要把现代物流业发展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导向作用,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三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允许社会各方面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开展物流基础建设。四是加大对外开放步伐,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走出去”,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五是推行联合检查。对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式、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的连锁经营企业和管理机构健全的商品市场,工商、环保、城管、物价、消防等部门要依法行政,加强协调,推行多部门组织的联合检查,减少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多头、重复检查。六是清理取缔各种乱收费。对涉及物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不合法收费一律取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严格收费登记卡制度。七是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建立健全市场监测指标体系,对市场运行状况、重要商品供求及价格走势等进行实时监测,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制订完善重要商品供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市场稳定。
8、发挥“试点城市”优势,尽快出台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1)每年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2)认真贯彻落实《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新增货车落籍和非正常外挂车辆回迁市区的若干意见》,简化车辆挂牌、年检手续,降低规费标准,减轻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负担,解决部分物流运输企业车辆牌照外挂、税源流失的问题;(3)企业以原有土地自行改造为物流配送中心、仓储中心,凡未涉及产权变更、转让的,可免予缴纳土地出让金;(4)在城市规划上给予流通产业发展必要的预留空间;(5)对失业人员从事物流服务业和吸纳失业职工的物流企业,按照再就业有关优惠政策给予行政事业收费、税收等相关政策优惠;(6)对新建、改扩建专业市场(不含生活及其它附属设施),属地方的费用视具体情况给予政策照顾;(7)对符合鼓励项目的外来投资者按招商引资相关政策给予优惠;(8)对外来客商和进城经商的农民在户籍管理、子女上学、房产购置以及其他方面采取一些灵活的政策,鼓励经营者向市场流动。建议向上争取以下政策扶持:(1)统一并适当降低物流企业的营业税税率;(2)允许物流企业开具的专用运输发票都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3)对于物流总代理商取得的营业收入,应该扣除转包的部分,仅
对其增值部分征税,以利于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的业务整合和发展。同时,多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大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第三篇:关于加快发展苏家屯区现代物流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发展苏家屯区现代物流业的调研报告
政协沈阳市苏家屯区委员会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重点调研课题安排,围绕区委九届九次全会做出的“打造浑河商务城,建设东北物流集散区”的战略部署,为加快发展我区物流产业和建设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建言献策,区政协牵头组织区发改局、服务业局、交通局等部门,对我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进展情况与初步成效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我区正在起草的“十二五”规划,把现代物流业列为重点培育发展产业;先后制订了《苏家屯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苏桃路控详规划》,并按照规划开始重点实施“一线”6.5平方公里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我区北依沈阳母城,东、南、西扇形辐射鞍山、抚顺、本溪、辽阳及营口,是沈阳与辽南五大城市联接的第一区。随着沈阳经济区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深圳等7个地区后沈阳经济区成为了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我区正处在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地带,良好的区域地理条件既能充分依托沈阳城市的辐射来寻求互动发展,又能相对独立地培育适宜的规模化产业,现代物流业正是区位优势所决定的首先产业方向。
2、发展环境越来越有利。一是目前沈阳正处于发展黄金机遇期的“天时”,沈阳经济区是国内著名的装备制造业集散区,以原材料和产成品为主的生产性物流需求潜力巨大,周边密集人口和城市分布,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性物流潜力;二是我区凭借着临空港、近海港的“地利”,《沈阳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提出“浑南-苏家屯物流带依托桃仙国际机场和沈大高速公路,以建设沈阳保税物流中心、沈阳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为重点,建立‘大通关’系统,为货物进出关、散货运输、物流周转提供便捷的口岸服务。”进一步提出建设苏桃路物流产业带(12.2平方公里)等“八大物流园区”;三是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在“倾力打造浑河商务城、建设东北物流集散区”上思想统一,人心凝聚,已经形成良好工作基础,士气旺盛的“人和”。这些都为我区发展现代物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交通条件越来越优越。我区交通四通八达,一直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特别是近年来道路运输得到了较好发展,已经形成了大物流发展的初步格局。其中公路基础设施方面全区公路总里程951公里,到今年底增至966公里。沈大、沈山、沈丹、沈(内外)环等多条高速公路,以及多条国道、省道干线穿过,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之一的浑河客货联运总站设在我区;铁路基础设施方面,苏家屯站是东北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分为南北两部,上下行共计7个车场。南部为客场,北部为双向三级六场,日均接发列车 202对,日均办理列车辆数设计能力为21386辆,日均办理辆数14643辆,最高日办理 17157辆,有调日办理最高为11712辆,有到发线、调车线等167条线路,全站设有货场 4个,配属11台调车机。此外,车站还连结专用线24家,设配线132条;空运方面,苏桃公路北接胜利大街,南抵桃仙机场,路线全长13.2公里,为标准的六车道城市快速干道,缩短了沈阳母城与桃千机场的时空距离,该条道路自竣工通车后,已经成为我区一条重要的“致富”道路。
4、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几年来,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辽宁成大方圆医药物流是省内最大的区域性医药配送中心,沈阳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交易额破2万台,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三。2009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63.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3%,在2008年23.8%的高增长基础上同比增长3%。预计2010年实现78.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5%,同比增长24.6%。今年一季度实现23.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7%,同比增长25.1%。近两年,一大批“中”字头和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落户我区,形成了强劲的集聚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我区现代物流发展刚刚起步,物流企业不多,经济实力不强,传统物流配送业务的企业仅有十几家,各类货物运输车辆3183台,普遍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功能单一;市场占有率低;第三方物流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服务也刚刚起步,物流重点项目不多,开工较少,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缺少较高层次的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我区物流体系和物流服务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是物流资源分散,亟待进一步整合。我区的物流资源,分散于发改、经贸、交通等各有关部门,分散于工业、农业、商贸等各有关行业,分散于制造业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等各有关企业。近年来虽通过规划并在着手建设一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对一些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但由于涉及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尚未真正形成合力,物流成本高、整体社会效益差。
二是物流项目建设选址供地难,急需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要规划建设物流项目避不开选址和供地等问题。项目选址要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而供地问题,涉及到征地拆迁工作程序多,时间长,工作量大,仅靠物流项目业主单位难以实现,需要各有关部门努力配合、积极支持才能解决。
三是物流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虽然近年来我区明显加速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但总量仍然不足,配套性、兼容性较差,不能满足物流增长的需要,与打造东北地区物流集散区的战略目标还相差较大。
四是物流常识普及不够,需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和省市政府有关发展现代物流业文件和《物流术语》等国家标准宣传普及不够,有的把现代物流业等同于市场、等同于商贸业、等同于交通运输业、不明确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与市场商贸业、交通运输业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扩大宣传。
三、关于加快发展我区现代物流业的建议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国际上把现代物流业誉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和“助推器”。我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因势利导,开拓创新,创造出一条适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苏家屯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想瓶颈。一是转变观念,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国内现代物流业较发达的地区,普遍都是思想解放、眼界开阔、观念更新较快的地区。打造东北物流集散区,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制造业的发展对现代物流业产生了强大的市场需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又为制造业提供了低成本的有力支撑。《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沈阳市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无疑将为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巨大推力,因此我区应坚持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并重,以现代物流业促进制造业,实现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二是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随着沈阳“大浑南”建设加快推进及桃仙机场扩建,大三环、大四环、大六环和高铁、地铁的规划建设,苏家屯将进入空港、高铁时代,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将更加凸现。应按区委九届十次全会暨全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东北亚空港城,大沈阳新中心”发展目标,实施“浑河商务城、空港休闲城”双核驱动和打造临空都市农业区、临空会展物流区、临空休闲旅游区发展战略要求,切实坚持加快开放,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以打造浑河商务城,建设东北物流集散区为核心,努力实现超常规发展、赶超式发展、跨越式发展。三是要开阔眼界,克服知识上的瓶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当务之急是要学习现代物流业,熟悉和掌握现代物流业的知识,增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本领。应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考察交流和媒体宣传等形式,提高全区上下对现代物流业的认识,真正从思想上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为倾力打造浑河商务城、建设东北物流集散区营造良好氛围。
(二)客观分析、综合规划,加速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制定和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各地区发展现代物流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因此应客观分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重点抓好《我区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和《我区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编制和规划,明确苏家屯区发展现代物流的方针、目标和在全市中的功能定位,确定重点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基地)、重点物流企业的布局,引导社会投资的合理投向。二是要加速建设,助其发展。根据区委倾力打造浑河商务城和建设东北物流集散区的战略目标定位,优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应采取苏桃公路两侧先行,城区重点突破,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靠近货物转运枢纽,紧临机场、铁路货站,周围有快速道路,建设一批社会化、专业化、区域性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和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建设一批与之相配套的专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专业批发零售市场;大力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的结合,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推进农村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促进城乡物流业协调同步发展。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流通主体。应进一步整合利用和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鼓励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一是整合流通资源,引导仓储、运输、邮政等企业走联合发展道路,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同时,通过市场竞争,筛选一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满足社会不同物流需求,形成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小企业为补充的稳定的物流产业“金字塔”结构。鼓励拥有自己物流车队的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和资产,借鉴现代物流模式,组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集团公司和大型物流企业。三是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和经济、技术、管理、人才等社会中介组织建设,为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
(四)构建服务体系,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场所和组织形式,加快建设物流载体,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一是发展配送中心。加快中储物流中心、中铁集装箱物流中心和五洲国际建材城等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二是培育物流中心。应大力发展沙河钢管产业集群、林盛电力电器产业集群、永乐现代设施农业、有色金属加工和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相配套的物流中心,重点发展制造业、农产品、医药、汽车、食品饮品等物流;加强与桃仙机场的全方位合作,共同建设空港物流中心,依托桃仙机场、苏桃线和沈丹铁路,发展航空物流;前瞻谋划为周边地区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如高新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煤炭、钢铁、化工、粮油等产业相配套的物流中心,形成沈阳经济区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三是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加快物流产业园区、沈阳二手车交易市场、五洲国际建材城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条件,合理规划发展建设综合物流园区,使之成为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重要综合物流园区。四是抓紧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系统平台与各个中心物流服务设施应用系统连接,满足物流企业信息查询、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需要。通过建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最终实现现代物流企业与金融、保险、海关、质监、工商、税务部门的系统链接,提供完善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功能服务,为现代化物流系统提供有力保障。
(五)着力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我区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一是给予用地扶持。物流项目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保障物流项目建设用地,降低物流企业用地成本;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募集资金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三是完善税费管理。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物流企业开具的货物运输发票,符合规定的、可以申请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四是改善运输条件。开展物流企业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做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优化城市配送车辆的交通管理。五是实施财政扶持。应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现代物流发展,对重大物流项目采取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六是强化人才培养,完善引进机制。在增长极选择中,人力资源禀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才智力优势是支撑地区经常长期高速增长的源动力,应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引进、挖掘各种物流人才,通过组织各类企业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培养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促进我区物流业大发展、快发展,加速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2010年9月10日
第四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策研究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策研究
现代物流是指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仓储、配送为一体的新型流通方式,我县优越的地理位臵、一流的发展环境、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服务体系、宽松的政策支持为加快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今年,县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我县建成河西走廊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于2012年7月,对全县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翻阅资料的方式,全面细致的掌握了全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提出部分针对性较强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县立足区位、地域优势,充分利用我县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全面调动各方积极性,以发展辐射全县的大商贸、大物流体系建设为目标,积极推进乡镇农贸市场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全面加快全县物流业发展水平。止目前,全县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有:新合作百惠商贸有限公司、天鼎家电有限公司、惠丰物流有限公司、金桥农资公司、益民食品有限公司、圆通快递公司、邮政快递公司、申通快递公司8家企业。主要从事日用百货、农资、化肥、生活必需品等的配送,为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力度加大。止目前,新华镇农产品
15个直营店和180个农家店。今年4月份,省商务厅下达我县农家店改造建设指标10个,目前已由实施企业新合作百惠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已在沙河镇布点4个、新华镇布点1个、鸭暖乡布点4个、板桥镇布点1个。至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毕,9月初通过市上验收,10月份迎接省商务厅复验。
三、流通企业冷链工程加速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牵头与县农委和县供销社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2012年县委一号文件有关对农产品流通企业果蔬销售扶持政策的说明的通知》,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组织、物流企业、运销大户建设农产品冷链工程、包装运输等设施。2012年,全县共新建和改扩建冷链工程建设项目5项,库容达16000吨。止目前,惠丰公司2000吨冷链工程已投入使用、新华物流园4000吨、兰化农产品物流园5000吨冷链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的订购、安装等,平川镇芦湾村3000吨、倪家营乡汪家墩村2000吨冷链工程已与7月中旬开工建设,这些工程的建成极大的方便了我县鲜活农产品储存、销售、外运。有利于提高我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客户满意度。
四、供销新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是围绕农村流通市场,以商贸流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新农村服务工程。县供销社通过开发利用门面、仓库、院落等社有资产的支持和争取政策申报项目支持,组建的金桥农资日杂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具有农资商品批发、配送及零售业务、超市经营、农副产品收购、房地产开发建设能力的企业。公司农资配送中心辖蓼泉、沙河两个化肥批供站,占地6000㎡、营
鼎家电公司投资建设的天鼎日用品配送中心升级改造正在积极建设之中,预计年内可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积极督促新合作百惠商贸有限公司、天鼎家电有限公司、供销百信商贸有限公司、新时代生活馆4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减少了企业的流通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目前,网络购物已成为当今社会,最新型的购物方式之一,它以快捷、方便的运行方式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必将发展成为消费市场的生力军。
七、积极争取项目解决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先后通过县财政及农口部门为新合作百惠公司兰化农产品物流园向省财政厅、省供销社、省商务厅等部门申报了新网工程连锁配送网点建设项目、专业合作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已初步通过了省级部门的审批,近期即可拨付扶持资金;今年6月份,积极与农委等部门沟通、配合,及时向省农牧厅上报了百信公司4000吨、百惠公司5000吨冷链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目前,项目已报省农牧厅,项目资金指标文件年内下达;平川镇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已于7月中旬会同平川镇负责人赴省商务厅进行了衔接,省厅领导表示今年将会对此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还不完善,部分鲜活农产品加工、销售还没有形成规模,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二是农村鲜活农产品集贸市场改造资金筹措难度大,依赖
心”等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以“农超对接”为主的销售服务网络,拓展农产品在大中城市的直销渠道,使临泽的农副产品在高端市场有口碑,中端市场有份额,一般市场有规模,畅通市场链接,带动产品集散,努力形成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同时,积极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做好新华物流园区4000吨、兰化农产品物流园区5000吨、惠丰公司2000吨、汪家墩村2000吨冷链工程、平川镇芦湾村9000平方米的鲜活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争取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步伐。按照完善市场体系、繁荣城乡商贸的要求,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城乡联动服务体系,构建大网络,搞活大流通。一是提升改造东关综合农贸市场和蓼泉、新华等乡镇集贸市场,重点抓好平川、板桥等2个乡镇集贸市场的建设完善和新华农产品物流园区、兰化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续扩建工作。严格功能划分,明确市场定位,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供物流平台。二是加快建设流通网络市场体系。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为抓手,以连锁企业为载体,改造建设以农家店、直销店、连锁加盟店等为主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市场体系。建设以种子加工、食品加工、粮食加工、商贸流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业园区物流仓储区;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坚持劳动力与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具有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组织、运销大户和物流企业,通过农超对接、贴牌、直销、配送等方式,建设从基地、加工、配送到
第五篇:关于加快推进广元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
调研报告
2010年3月
现代物流作为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广元市委在五届九次全会上就已经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抢先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对于转变我市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的时期,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准确把握和发挥我市优势,以提升和完善城市物流功能为核心,增强城市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广元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性课题。为了深入了解和反映我市物流业发展状况,建言“十二五”物流产业发展,今年年初,民革广元市委组成专题调研组,围绕“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这一课题,深入广元城区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此建议报告,供决策参考。
一、我市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产业的发展,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物流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截止2010年底,全市各类物流企业90余家,城区物流企业30余家,全市建设各类市场181个,各类配送中心12个。商业连锁企业达到了103家,销售额达到109亿元。其中,年销售额上亿元的市场7个(蜀门市场、通大道市场、三合市场、城南市场、剑阁县普安农资市场、苍溪县武当综合市场、苍溪县梨乡市场)。物流园区发展初具规模。广元下西物流
园区建设总规模达1.26平方公里,建成仓储设施20余万平方米。一批物流企业如烟草、粮食、盐业、药业、新华文轩、钢材等相继入驻该园区。目前我市已经制定了《广元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总体按照 “一物流园区、四物流中心、四配送中心”模式建设,战略目标是把广元市打造成为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为连接西宝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的主要通道和四川省东北部重要的物流枢纽,川陕甘结合部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广元物流正在向现代物流业方向发展。
二、我市现代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物流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无论从组织结构、运作方式,还是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看,仍处于传统物流阶段。物流业的发展离现代物流的要求和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思想认识不足,物流业盲目发展。不少物流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的思想在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物流层面上,部门利益上,对物流产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发展物流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税的意义,致使我市物流企业发展盲目性较大。
2、管理体制机制滞后,缺乏统一的物流协调机构。目前我市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没有协调物流业发展的管理机构,相关管理部门虽很多,但仅只从各自职能出发,遇到综合性问题,协调难度较大。
3、缺乏现代物流业长期发展的专项规划和政策支持。我市的物流业发展,基本上是市场自发推动,规划引领不足。虽然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就提出了发展物流业的总体要求,也制定了广元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但与之相关物流专项规划严
重滞后,大部分依然停留在纸上,如广元商贸中心、农贸市场,商业网点建设等都没有制定具体专项发展规划。也尚未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措施,如对物流业发展的土地、财税、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也不够具体明确。
4、物流资源分布散乱,自办物流现象仍然比较突出。目前我市的物流业还处于相对松散,各自独立的发展状态,随意布局。物流企业为了各自利益自办物流,自建信息系统,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
5、物流企业规模小、经营水平低,缺乏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带动。我市现有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规模都比较小,基本还处于零散、量小、无序状态。物流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应难以实现,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行业整体 缺乏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不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6、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信息化建设程度低。一是物流运输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尚未形成辐射范围广、运转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二是物流配套设施落后。一些物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仓储设备等大多是八九十年代初的陈旧建筑,设施设备老化严重,机械化程度不高。三是物流市场信息化水平较低,公共信息平台未完善,这些都制约了物流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无法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7、主城区商流不发达,物流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城区商业布局不够合理,可以错位经营的大型百货店集聚效应不明显,以经营快速消费品为主的连锁超市却往往扎堆,现有商业设施在老城区聚集多、而新区布局不足。
二是大型批发交易市场缺位。目前城区一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工业品批发市场和综合性批发市场档次低、管理落后,发展缓慢,至今我市还没有上规模、上档次的、具有一定知名度、辐射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广元市作为川陕甘和川北地区内有较大影响、辐射能力强的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由于城市商流的不旺,影响了整个物流行业水平的提高。
8、农村流通体系落后,物流网络不健全。目前我市农村市场建设简单重复,大都规模小、类型单一,城乡的农贸消费品市场均以日用品销售为主。市场缺乏产业依托,区域特色市场、专业市场寥寥无几,部分市场基础条件简陋、硬件设施差,影响了市场综合效应的发挥。农村商品双向流通渠道不畅,新型、稳定的农产品购销渠道还没有建立,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依然突出,制约了我市农村生产和流通的发展。
9、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物流人才短缺。从业人员大多数素质低,管理水平低,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保证现代物流业高起点和高水平发展。物流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中高级物流人才稀缺,成为制约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瓶颈。
三、对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建议
1、立足自身优势,高起点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一要在广元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的基础上,编制好广元物流“十二五”的各专项发展规划。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积极做好与交通、城建、商务等涉及物流的各个部门有关“规划”。要合理布局,通盘考虑,统筹推进各专业市场规划、商贸中心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工业园区规划。要。各县(区)也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好
本县(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二要着重完善广元城市综合交通路网衔接规划,以及其他综合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配备,并明确分阶段、分实施的项目推进计划。
2、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建立有市级分管物流工作的领导牵头,由市发改委、商务、交通、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广元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领导小组。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负责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统筹规划、研究解决我市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物流业重大项目的落实。二要组建行业协会。尽快组建全市物流行业协会,并给予适当政策和资金扶持,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政企、制定行业规划等方面的中介、桥梁作用。同时,要推进行业自律和行业信用建设,引导诚信经商,避免恶性竞争,为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3、制定优惠政策,优化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一要出台和完善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意见与政策,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确定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财政、税收、用地等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通过设立财政引导资金,用于扶持物流中心、物流项目、物流技术创新、物流信息化及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等的建设,优先资助通过《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认定的A级以上企业。在税费政策方面,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物流企业税费扶持;在物流企业车辆养路费、运管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土地政策方面,针对物流园区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具有一定公益性的特征,建议将物流园区、货运站场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设用地纳入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并在地价上予以优惠,对特殊仓储用地予以保留。在融资政策方面,积极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对物流业的融资创新,建立适合物流企业的贷款评价体系。二要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物流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大力宣传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整顿和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废除各类阻碍广元物流业发展的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
4、突出重点领域,强化物流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一要加快物流通道建设。结合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以公路、铁路和水运为主要内容的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实现铁路、公路和港口无缝对接,有机结合,形成公、铁、水运一体化,为构建物流枢纽提供平台,以增强综合运输能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同时要特别要抓住“西(安)成(都)快铁”带来物流发展机遇,缜密规划,围绕快铁布局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提高产业的集聚度;要充分利用广元港口建设的机遇,积极发展装卸存储、大宗货物、集装箱运输中转服务,旅游运输等服务。二要加快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建设。要依托市经济开发区、回龙河工业园区和东坝雪峰片区,加快推进川陕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做大做强建材、中药材、汽车等市场建设。要依托老城区商贸中心进一步完善批发和商业网络,规范和改造商品批发市场,规划指导各种物流企业,建立工业消费品物流体系。增加冷藏和
储运设施建设及各类重要生产资料的流通通道建设,形成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
5、整合规范物流资源,谋求建立专业化市场。要进一步理顺城市功能,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物流专项规划,将城区(部分)农产品、机电、建材、机动车等大件货物的运、展、销(批发)、转运,零担货物分、包、短期储存及货车停车等(不宜在主城区设臵的)功能外迁,划行归市,建立专业化市场。一要规范城区货运托运站场秩序,建设大型停车场,集装箱货场和标准化仓储设施等。二要加大力度改造传统运输企业。加大应用技术上的投入,鼓励运输企业增添集装箱车、冷装箱车及其它专用车投入物流服。三要改造城区商贸批发市场。对于城区现有的生产资料、消费品、农副产品、日用百货等各类批发市场,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规划要求尽快进行改造升级,加快建立标准化、现代化、专业化的批发市场。
6、优化商贸布局,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一要依托广元市特殊区位优势,按照加快建设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商业布局,根据城市的发展定位、发展步骤、产业政策来确定商业市场的定位、布局、规模。对新建、扩建道路周边的商业网点,要及时谋划,合理布局,提升档次。二要实施“商旅互动”策略,促进商贸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三要依托交通干线网络、快速交通系统,将商业设施建在交通便利之处。四要引导优势企业到社区设立便利店、物资回收站、维修站、早餐点、理发店等便民利民网点,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7、重视农村物流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网络建设。一
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建立城乡连接、互动畅通的农村流通网络,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二要加大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建设乡村农贸市场。建议将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给予支持,全市设立农村物流财政专项基金,主要用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8、着眼于长远,努力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一要加快规划建设我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建立与全国联网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海运等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实现广元物流信息与全国物流信息的有效对接。二是引导物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职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咨询自动化,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三是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设施以及条形码、信息交换、智能标签等技术。
9、采取多种途径,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要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引进、挖掘各类物流人才,同时制定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吸引外地的高素质人才为我所用。二要积极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专题讲座、继续教育、特别是资质证书教育,组织物流企业人员外出学习现代物流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市现代物流业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