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居期间所签订的“分手赔偿协议”是否有效?
同居期间所签订的“分手赔偿协议”是否有效?
王女士是位下岗女工,2011年2月,经人介绍,与离异中年男子李先生确立了婚恋关系。此后不久,李先生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住进了王某的家,开始了与王女士的同居生活。同居期间,王女士、李先生二人商议,由李先生执笔签订了一份“分手赔偿协议”。这份“分手赔偿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如果二人解除同居关系,李先生自愿赔偿王女士精神损失费及生活补助费80000元。该协议上有王女士和李先生的亲笔签名。同居一段时间后,王女士因与李先生子女难以相处,双方爆发矛盾而在2012年5月自愿解除同居关系。此后,王女士向李先生索要精神损失费和生活补助费,李先生以种种理由拖延未付。2013年2月,王女士无奈中以二人同居期间所订的“分手赔偿协议” 为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先生赔偿其精神损失费及生活补助费8万元。诉讼中,李先生没有向法院提交证据,但辩称该协议不是其真实意思表示,是他为讨王女士欢心按照王女士的要求与王女士签订的,不同意支付8万元。
那么,“分手赔偿协议”是否有效?王女士是否可以得到赔偿? 律师评析重庆精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冉缤点评本案认为: 原告王女士与被告李先生所签订协议中有关生活补偿部分的协议应当有效,被告李先生应当向原告王某赔偿一定的生活补助费。理由是:王女士与李先生在协议中所约定的精神赔偿的内容,是二人在同居关系上产生的,该内容违反了“公序良俗”的民法基本原则,与普
通民众的道德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法院认定其二人所约定的有关精神赔偿的协议内容属无效协议是正确的。但是,李先生事实上确是携儿女在王女士家与王女士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其间,李先生及其子女三人必然或多或少地累及王某的生活,并给王女士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在李先生立约自愿补偿王某生活补助费的前提下,应当依据王女士的有效举证判决李先生赔偿王女士一定的生活补助费。
第二篇:婚内签订保证协议是否有效
婚内保证协议是否有效?
作者:蒋云飞
案情简介
王*和李*2 011年二人登记结婚,婚后无子女。婚前,王*脾气不太好,为此,李*让王*写了一份《检讨保证书》,大致内容:“保证不乱发脾气、不再摔东西、不伤害媳妇,如果再犯同样错误,净身出户„„”不料,婚后两年二人分居,妻子拿着这份《保证书》起诉丈夫闹离婚,要求丈夫“净身出户”,并索赔10万元精神损失。
法院:保证书无效 房归丈夫车归妻子
法院认为,原、被告均表示双方的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均同意离婚,本着婚姻自由自主的原则,法院准许二人离婚。可虽然拿着丈夫的《保证书》,李*的索赔并未得到法院支持。
关于夫妻共同财产,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对原、被告双方在庭审时,达成一致意见的部分予以确认。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二人的一处房产归被告王*所有,该房产的后续银行贷款由被告负责偿还,被告支付原告上述房产折价款近6万元。
同时,登记在被告名下且在被告处的轿车归原告所有,原告一次性支付被告车辆折价款3万余元,该车辆的后续银行贷款由原告负责偿还。同时,原、被告夫妻共同债务各负担50%,个人衣物归各人。
博道律师法律在线:什么样的《婚前保证书》能生效? 律师指出,关于婚前保证书,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男方为了保证婚后的忠贞,出具保证书,如自己出轨、赌博等因男方过错导致双方离婚,男方“净身出户”等 类似的保证。这种保证以财产损失作为夫妻关系存续的先决条件,一旦发生保证书中的事项,女方主张履行保证书内容时,很难证明男方出于自愿签订上述保证。
而根据婚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 式。但是该约定有效的前提,必须是所处分财产为有权处分的财产、做出处分为双方协商自愿并且不违反公序良俗,不损害他人利益。
同时,律师表示,法律也没有关于“净身出户”的规定,如果因一方过错导致离婚,无过错方可以要求对方少分得夫妻共同财产(注:仅限于夫妻共同财产)。
第三篇:工伤赔偿私了协议是否有效?
工伤赔偿私了协议是否有效?
隆安律所上海分所劳动法实务
1为何会出现私了协议?
职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选择私了的情况在现实中十分普遍。据《建筑业农民工劳动保护与工伤维权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有89%的工伤工人遭遇了拒赔,67.1%的工伤工人最后接受了私了的方式。
老吴是一名受过工伤的建筑业农民工。2011年夏天,他在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某建筑工地工作。仅当年4月~7月,这个工地发生了10多起事故。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建筑总承包单位,没有对其中一人主动提出过工伤认定,只有3人走上了个人申报工伤认定的维权路,最后成功维权且拿到赔偿的,仅有老吴一人,其他人大多选择私了解决。
石家庄市工伤职业病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张士谦律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规定不够简单、灵活,特别是关于工伤赔偿程序规定必须先确认劳动关系、再经过工伤认定、而后是劳动能力鉴定、再经劳动仲裁,对裁决不服方可向法院起诉等。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工伤赔偿案件,整个程序下来也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若碰上复杂的案件可能要拖上几年;劳动者因为上诉太累只好望而却步,不得不私下与用人单位签订赔偿协议,放弃部分(有的甚至是大部分)应有的待遇。
此外,不少用人单位特别是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为了逃避工伤赔偿责任,常常会采取胁迫或者利诱等方式要求与劳动者签订一份工伤补偿协议,承诺赔给劳动者一些钱,但要劳动者放弃索赔的权利和部分应有的待遇。
“职工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重要原因。一些职工不了解劳动法律法规所赋予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不知如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贪一时之利与用人单位私下签订工伤赔偿协议。”张士谦律师说。
2私了后病情加重怎么办? 郑某是一家私营饭店的员工,2014年12月,他在搬运液化气罐时不慎被砸伤膝关节,经医院抢救治疗后,饭店老板找到郑某私下协商给付一笔钱了事,双方同意。就此,饭店老板付给郑某3000元,双方签订了一次性处理协议书,并解除劳动合同。
然而,郑某回家后不到一个月,膝关节股骨头坏死,又住进医院治疗,共花了1.5万余元。郑某找到饭店老板要求报销治疗费用,但饭店老板表示,双方已经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了工伤赔偿协议,承诺一次性补偿,因此不同意报销。
张士谦律师告诉记者,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因工负伤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治疗工伤所需的挂号费、住院费、医疗费、药费等可以报销;住院治疗期间享受伙食补助费;停工留薪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标准为职工本人受伤前12个月内平均月工资收入;停工留薪期满经评为残疾后,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一系列伤残待遇。
他表示,本案中,私营饭店老板在郑某发生工伤后,不按上述法律政策规定执行,而是一次性支付3000元就不管不问,严重侵犯了郑某的合法权益。
“国家工伤保险法律政策具体规定待遇项目的标准,就是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因此,尽管双方私下达成了协议,并且签字同意,但是郑某在没有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情形下,不清楚自己应得的工伤待遇,根据此协议郑某获得的工伤待遇与依法应得的工伤待遇相差甚远,显失公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第十条的规定,可以请求撤销。”张律师说。
3工伤私了协议是否有效?
何某是一家安装公司的女职工,2014年11月,她在工作时不慎受伤,经医院诊断为:右手拇指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右手拇指屈伸肌腱断裂。住院时,公司与何某签订一份《工伤补偿协议书》,约定“一次性赔付1万元,以后发生的有关工伤的任何事情与公司无关,概不负责”。不久后,何某做了伤残鉴定,被确定为九级伤残。这样,何某所受工伤损失依法应为4万余元。随即何某要求增加赔偿数额,但公司以赔偿协议已履行完毕为由,拒绝再次赔付。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签订的私了协议是否有效呢?北京市道成律师事务所马晶晶告诉记者,《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可见,法律允许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解决工伤赔偿事宜。但对于职工受伤后,在医疗期间的私了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的问题,我国法律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当事人对协议有异议提起诉讼的、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公平原则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作出判断。”马晶晶说。
4三种情形下协议无效
她告诉记者,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工伤赔偿私了协议无效:在未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之前,就对是否认定工伤和劳动能力等级做出协议的;存在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甚至是在用人单位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情况下签订的,违背了劳动者真实意思表示的;违反了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事故的管理制度,而且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
马晶晶认为,上述何某与安装公司签订的私了协议中注明:“以后发生的有关工伤的任何事情与公司无关,概不负责”这一条款,是违反有关劳动法规的,属无效民事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由于过错侵害了他人的人身安全,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合同法》的第五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二条‘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养老金、医疗费及工伤保险待遇、经济赔偿金及其他相关费用等案件,给付数额不当的,人民法院予以变更’的规定,何某可以申请仲裁或法院起诉,追要应该得到而没有得到的另外3万元。”马晶晶说。
第四篇:私下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是否有效(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私下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是否有效
作者:
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2年第12期
问:我的叔叔六十多岁了,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因而一直非常疼爱我。他欲与我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协议规定由我给他养老送终,将来他的房产和存款都由我继承。为了防止其他亲戚的异议,叔叔让我暂时保密,说等他死了再把我们的协议公开。请问,秘密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有效吗?
答: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与扶养人之间订立的,确定遗赠与扶养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根据《继承法》第31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对于遗赠扶养协议,法律并没有证人证明的要求,因此,公开与否,不影响协议的效力。你把与叔叔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压在箱底不让任何人知晓也没有任何关系,你和叔叔之间遗赠扶养协议受法律保护,并非秘密协议即无法律效力。根据《继承法》第5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另据《继承法》第21条规定:“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遗产的权利。”因此,只要你今后履行了协议中约定的对你叔叔生养死葬的义务,你就有权根据协议接受你叔叔的遗产。
第五篇:工伤赔偿私了协议是否有效?
工伤赔偿私了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问:2011年2月,王某到一家化工公司打工,化工公司一直未与王某签订劳动合同,也未为其参加工伤保险。某日,王某在上夜班的路上被一拖拉机撞翻,昏迷不醒,肇事司机逃逸。化工公司在王某送医院抢救的过程中用去2万余元,王某家人也用去5千多元医药费,但王某仍未能苏醒。王某家人要求公司继续抢救王某,化工公司称除非王某家人同意与公司签下“化工公司一次性付王某家属5万元,无论王某能否苏醒,均不再与公司有任何联系”等内容的书面协议。因救人要紧,急需巨额医药费,王某的家属(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经济条件差)极不情愿地在协议上签了字,但王某最终未能抢救过来。后王某的家属在进行工伤认定后向化工公司要求支付王某因工死亡的相关待遇,化工公司以已与王某家属签订了书面协议为由,拒绝支付相关待遇。请问,化工公司与王某的家属达成的私下协议是否有效?
答:《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双方可以自行和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法释[2010]12号)
第十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的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显示公平的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本案中,化工公司在王某发生工伤昏迷不醒的情况下,不按工伤保险政策相关规定执行,而是私下了结,以王某家属不懂劳动法律法规,抢救王某心切,一次性支付王某家属5万元钱就推出不管,与工亡待遇四五十万元的赔偿金额悬殊较大,化工公司与王某签订的书面协议明显显示公平,应属于无效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