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细节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7:3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教育细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教育细节》。

第一篇:我的教育细节

我的教育细节

江苏省新海高中东方分校 毛春铧

1. 微笑。在每次进课堂之前微笑,在和每一个学生谈话时微笑,在和每一个认识或不认识的学生打招呼时微笑。这微笑并非挤出来的,它源于责任,源于自信。

2. 信任和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内心都有被欣赏的渴望,相信每个班委都可以独当一面,相信适当的教育可以挽救每一个有着不良习惯的学生,相信生活并不总是枯燥乏味疲惫不堪,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这样,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就不会先入为主把他看作一个差生,就不会像一个警察看管囚犯们一样从后门偷偷监视自己的学生,就不会动辄怒火冲天对学生恶语相向,就不会发生许多不该发生的冲突。

3. 扫扫他人门前雪。有时候值日生还没有到,我会帮着把走廊的地面清扫一下,如果看到邻班的走廊也不太干净,我会一起扫一扫。这不仅是因为我不喜欢地面太脏乱,还因为如果邻班的走廊有垃圾,就有可能被来往的同学踢倒我们的班级卫生区域里。有时“扫扫他人门前雪”未尝不是好事。

4. 给每一个渴望表现自己的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展示的平台。高士翔和李谦每次都把班级所有的教材和作业本完好地发下去;刘静主动要求管理班级图书角,每天早上都把图书角里的图书整齐归类,使图书角井井有条,体现了非同一般的管理能力,被我大加赞赏;苏舒主动提出总体负责班级“中美合作公民教育”课题研究,自己也提出了两个小课题;班级文化建设五大板块的版主也已经产生:听雨轩(我们的习作美文)版主杨雯清、张艺舒,一·九风云(高一·九的故事,版主刘静,世界真奇妙(奇人异事)版主张旭、刘泰然、潘羽、顾晶晶,隔岸听涛(异域来风 英语美文)版主孙敏,香茗四溢(文学)版主李谦等。

5. 发现并鼓励学生身上的每一个亮点。高士翔曾因为我的一句“Good boy”而喜欢上了英语,并且总成绩也持续上升,现在是班级的第10名了;王海瑞也因为一句表扬而不再害怕上英语课。表扬的力量是巨大的。上学期,我一直以大范围的表扬为主,尽力照顾到班级80%以上的学生,从各个角度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如学习标兵奖、金同桌奖、单科状元奖、进步奖、受值日班长表扬奖、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团干、优秀班级干部等等。

6. 让坏事情改变方向。陆勤滔曾在晚自习不专心学习,把手中的笔转着玩,我没有指责他,而是问清了事情背后的原因(他的基础不好,学不进去),并带着他到教室前面看看其他同学为什么没有转笔玩的(他们都在专心学习)。后来他是第一个给我发了一个电子邮件,感谢我没有把他看成坏孩子,现在的陆勤滔是个明理懂事积极上进乐观开朗的学生。我知道,如果我当时怒发冲冠,不加思考就把他痛斥一顿,他从此就是一个彻底的坏孩子(后来他还告诉我,因为我尊重他,始终没有把他看作坏孩子,很多初中养成的坏习惯他都没有露出来,而且也渐渐地消失了。)我庆幸自己当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没有把一个本来可以改好的学生推向对立面。

7. 想好的事情立刻就做,连一秒钟都不要耽误。这是李校长“东方早行人”中我的“格言”,我也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地这样做,因为过去已经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再也不能耽误了。所以,我尽可能不耽误地做了“我的班级格言”、“班级美德培养目标”、“读书角”、“阅读角”、班费筹集、各种奖励、“班级日志”、我的“烟雨一川”博客、编了“牛津英语导学练”(1-4)模块、班级文化建设的外墙美化等等。

第二篇:《教育的细节》读书笔记

教育需要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阅读《教育的细节》让我感受到细节力量之磅礴,书中朱教授讲述了很多生活的案例:有他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有他到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有他担任校长期间的治校方略。朱教授剖析和研读这些案例时,把教育观念的变革和实践操作的创新紧密结合,观点鲜明,理念新颖;在讲述时,有的娓娓道来,有的当头棒喝,有的义愤填膺,有的嗤之以鼻,但都能鞭辟入里,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细节则首先是体现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小学生,对于他们讲大道理不能说没有作用,只是要从根本上触动孩子思想的神经,还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小细节抓起。

在课堂教学中也注意细节,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课堂互动往往是通过教学细节来实现的。教学细节推动师生课堂有效互动。当我把问题呈现给学生时,我的语调、眼神都很重要,面对我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我的评判,对意想不到的情景,我的处理,根据学生的思维,调整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这些细节的注重,使我在课堂四十分钟里体现生命的增值和律动。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是的,在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细节,细节是成功的基础,或者说是成功的引导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是个性鲜明的个体,我们在执行教育制度的同时还应该渗透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注重细节的同时还应该讲求方法。我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教会孩子笑,教会孩子勇敢的面对生活,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让孩子懂得有知识不等于有教育,有教养的孩子更有出息。

正所谓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爱是慢的教育,向来都是细节处见精神,入微处见功夫。

第三篇:《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关注细节 化解冲突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兰亭镇中心小学 周秀琴

上学期末,学校下发朱永通教授所著的《教育的细节》一书,暑假闲期,翻阅一遍,带给人无限深思。

书中,朱教授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让人记忆犹新,他到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让人大开眼界,担任校长期间的治校方略又给人深刻思考。其鲜明的观点,新颖的理念,让人受益匪浅。

“关注细节,就是教育思考的特点。”确实,我们平时的点滴教育,不也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吗?当你关注了每一个细节,认真合理地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我们的教育就会产生更多的亮点。

在我们的校园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总会因某些原因而让彼此之间出现不和谐、不愉快的场面,这时我们该怎样顺利地将矛盾冲突化解呢?我想,如果你关注到了教育的细节,那么,就能找到教育的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情景1 课间,我来到了教室,刚走进门口,就有学生向我报告:“小蔡和小宜在打架。”

“又是打架,真烦人!”我在心里暗暗嘀咕。看看那两个“打手”,脸涨通红,衣服扯得已不成样子。我强压住气,叫他们两个上来说明情况。只见小蔡慢慢地走上来了,但小宜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当作没听见。我已隐约预感到将会有更严重的事会发生,因为小宜之前的班主任曾跟我说过这样一番话:“小宜这个同学,平时做事挺积极,特别是劳动,总能带头干,但如果冲犯了他就„„”看来此时他正处于这样的状态中„„

我只好先问小蔡,原来只是两个人随便玩玩,后来不自觉地就动粗了(好多打架也都是这样引起的)。当我再次让小宜上来,他满不情愿地懒懒散散地走上来,眼睛看着黑板,就是不愿看我。“为什么打架?”

他立马眼泪哗哗流下,大声地满是委屈地说:“是他先来打我的。” “干吗哭啊?老师在批评你吗?男子汉这么容易流泪。”对他用这样的语气回答我的问话,让我很是不高兴,这根本就是没把我当作老师在谈话。“本来就是他先来打我的。”他又郑重地重复了一句,表情还是那么地倔。此时我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气,加重了语气说:“不管怎么样,至少打架是不对的。你作为一个组长,不明白吗?”我刚说完,他竟出人意料地从脖子上扯下组长的牌子扔在讲台上,“我不当组长了。”边说边头也不回地顾自己走下去了。

„„ 情景2 一天,护送公交接送车的老师向我反映,小陈(成绩中上,喜欢惹事生非,欺负同学、捉弄女孩子、上课随便讲话)。在公交接送车上用脚踢了小丽(也是我班学生)的肚子,经过检查,所幸没有什么严重后果。了解清楚情况后我给小陈妈妈(自身学历较高,家庭条件不错,性格脾气比较特别,喜欢维护自己的孩子,不肯承认自己孩子的错误)打了个电话,可她不但不承认自己的孩子不对,还一个劲地说是小丽不好,因为他们在同一个村,两家比较熟悉,说小丽一家都不好,妈妈不懂得教育孩子,而小丽根本就不像个女孩子,很野,这样的野女孩不可能被小陈踢肚子的。说到后来是非已颠倒,黑白已不分,还把所有过错都推给小丽,并说我班主任是因为看小陈人比较壮所以把责任都认定给他了。听了她这样的话,年轻气盛的我还能保持良好的心情与她继续交流下去吗?

„„

情景3 中午上课铃声响,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发现小谢的位置上空空的,问学生:

“他回家去了!”

什么?回家了?为什么要回家?没跟老师来打声招呼就回家了?

`

此时,我已预料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打电话给他妈妈,可却说“没在家里!”,天啊!不在家里?那不是在外面吗?这多么危险啊!怎么办?又折回教室向 学生打听小谢可能去的地方,获取情况后立马骑上车出去找。经过一中午的折腾,终于在他家附近的一条山路上找到了正在游荡的他,才松了一口气。带回了学校,跟他交谈后了解,原来是与同桌发生矛盾一气之下才离开学校。

„„ 思考

如果老师调解同学间矛盾时反而与学生发生冲突,矛盾还能有效处理吗? 如果老师与家长在交流沟通时意见发生分歧,问题还能顺利解决吗? 如果学生之间发生吵架时就睹气离开学校,孩子安全还能保证吗? 怎样才能避免这些情况,让老师、家长、学生彼此之间更愉快地交流呢? 教育细节1:给彼此冷静的时间

上面的小宜同学在后来的几天里,基本上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仍然积极地工作。那周周记上,同学们都写到了这件事,他们纷纷指出小宜这种做法的不对,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这让我有了些丝安慰。而小宜自己则写了一封简短的道歉信:“老师,上星期我因为和同学打架,对不起,老师,你能不能再让我当组长。”虽然只是寥寥的几十个字(小宜本身语文基础较弱),但还是能感觉到他对自己冲动行为的后悔,对组长这个工作仍有十分的热情,当时应是一气之下而为之。会与教师发生正面冲突的学生一般是个性比较强硬,自尊心较强的孩子。他们受到家庭过多的宠爱,缺少一颗宽容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但同时他们又留有一份天真,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这样的学生当犯错时我们不要马上去指责他的过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可以通过“冷处理”,给彼此冷静的时间,等他没了这份冲动时再适时的帮他分析是非,因为此刻他们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也能较好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做不会导致师生双方两败俱伤而不知如何收拾残局的尴尬。

教育细节2:因人而异

师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与教师的处事方式有很大关系。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性格、爱好和习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性质的问题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当我第一次请小宜上来但他不愿时就应该预感会有情况发生,我明知小宜同学性格比较冲动,为什么还要与他针锋相对,给他“火上加油”呢?不是像一些内向的学生会非常顺你老师的口气,自然而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当然现在后悔已经无用,现在我已明确,学生之间存在着性格差异,我们的老师理所当然也要因人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被学生认可,让学生信服,教育才会发挥真正的效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才能更愉快。

教育细节3:讲究方法、合作共赢

一般情况下,教师与家长在交流时,家长的态度都是比较客气,但也有个别家长,如果老师说到他孩子的不是时,他不是虚心认可,而是坚决抵抗,还千方百计为孩子找各种理由。对于这样的家长如果“硬碰硬”,那就会像上面我与小陈妈妈那样不欢而散,这时,我们就要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让家长能心悦诚服,这样也才能避免双方产生正面冲突。

小陈妈妈的为人我也从之前的班主任中有所耳闻,只是那次是亲身领教。之后就对她格外小心了。由于小陈平时的情况较多,我就特意把他的表现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一条一条记录下来,不好的方面,我把时间、地点、证人也都写明,当然好的方面我也写得比较细致,这样不会显得对比太明显而引起反作用。由于证据确凿,对于那些不好的表现小陈也主动承认,我把这些记录让他带给家长,让家长来评议一下自己的孩子,这样做可以吗?作为家长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处理这些情况呢?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又会怎样解决呢?不是直接批评孩子的不对,而是把问题也抛给家长,让家长也参与这些情况的处理中,这样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我们老师是与他们一起合作在教育孩子,适时抬高家长的位置,这样他还会一昧地维护孩子,而不分对错吗?同时也能让家长经常性地关注孩子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然这个任务不是只有小陈一人,而是全班同学都有,以免让小陈妈妈认为是说对小陈的“特殊照顾”而心存介蒂。当然对他表现优秀的我也不吝啬对他的表扬,有一次单元考试这孩子成绩不错,我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下了他的进步,也感谢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这时那位家长态度就更加谦和了,以后的联系中也没有了刚开始那充满“火药味”的交流气氛。

所以,我们要先赢得家长的心,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双方才能合作地更默契,也才能发挥有效的教育作用,彼此间的关系也能更愉快。

教育细节4: 懂得“换位思考”

小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这一秒两人还是握手言和的,可能下一秒就剑拔弩张了,而产生不和的导火索却都是芝麻绿豆、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要来打我”“是他先要来骂我,我才打他的。”这是我在处理学生间矛盾时常常听到的一段对话。我们的孩子大多只想到自己,可以说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他们是独生子女,父母也常以他为中心,同时他们也喜欢争强好胜,自以为是,但做错了事却又不敢承担责任,总会为自己找借口,并把过错都推给对方。于是,当彼此的意见发生分歧了,就吵架了;当自己的利益被对方破坏了,就吵架了。在下课的时候,总能看到同学之间打打闹闹、你追我跑,大多情况下这种小打小闹不会破坏气氛,可有时也会矛盾升级,就会像上面小谢和小刘这样的情况。

小谢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他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心里受气但又不敢跟老师说,肚里有气无处撒,就离开学校,眼不见小刘为净。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不要直接介入其中,单纯地判定孰对孰错,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如果你是对方,你会怎样?你打对方,如果被打的是你呢?你侮辱对方,如果被侮辱的是你呢?每次你的所作所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时,你就想一想这个问题,你还会这样做吗?现在小谢和小刘的关系又很好了,在一次作文中,小刘还这样写到:“小谢,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有什么快乐总会一起分享,有什么烦恼总会向对方倾诉。”瞧,这就是孩子,他们之间的矛盾只要及时调解了,还是能很快恢复之前的状态,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更愉快了。

细节决定成败,当冲突发生时,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巧妙地化解矛盾,让彼此之间保持愉快,这样我们的社会能真正和谐,我们的校园依然是孩子们的心灵乐园,我们的教育就会更加有成效!

第四篇:教育细节读后感

教育细节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细节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细节读后感1

阅读朱老师的这部专著,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我一直是个乖巧的学生,好好读了,再写点,算是作业。

我理解的这本书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如何对治我们石化的观念。文本叙述会有个视角或者叫切入点也可,此书定位在学校教育语境里。

观念石化绝对是一件坏事,会害自己。同时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社会网的某个位置上,你的石化又会因为你所站立的位置辐射出去而造成相应的危害。朱老师在教育言教育而已。没有痛心疾首的呼吁,只有娓娓道来的温和的理性。

教会一个老师做老师的是学生,教会一个母亲做母亲的是孩子。大凡我们能以开放的心面对学生或者孩子这一面镜子,从全面到具体,你会有不同层次的看见,而且看见会越来越多。譬如定睛凝视镜子你会看见额头被刚才圆珠笔不慎滑过留下的一条线,擦拭。有看见就会有行动。这是自然的事。唯一怕的是我们不肯看不肯直面。

秋阳·创巴仁波切在阐述禅修概念的时候说:禅修表示自己面对现实的意愿。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阅读灵修类书籍以及尝试着在生活中贯彻,逐渐明白的所谓禅修不关宗教信仰,不是教会顽石,恰恰说的是我们如何活的问题。如何活?保持觉察的心,面对当下,直视自己心智的活动,观念即在心智里。

禅修既是一个决定,一个开始,也是无比漫长的过程。从不再逃避,回过头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禅修开始。然后看见心智里无数的念头如风起,如云涌。有些来来去去,有些盘桓得久些,但总归会消散会离开。但不止这些,远远不止,禅修就是面镜子,仅仅是面镜子,越看眼睛的透视力越好,越看见问题,不回避去面对,解决一次就多增加了一点觉察力。仅此而已,仅此而已。禅修不是修仙成佛之路,只是不断地和自己过不去。甚至没有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许诺,别信张德芬的那套。没有完满,完满在远方。远方,除了遥远,还有什么?

还是回到朱老师的这本书上。说教师和教育的事。很简单,我们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就将自己放在这个职业所有的关系网中。

首先整理,以求认识。师生关系,也即教和学的关系,是核心关系,至于其他关系不过是这组关系的派生。然后是一个恰好做了老师的人如何在这些关系中面对现实,修炼自己。克里希那穆提在《论关系》一书中曾强调了关系之于修炼的意义。我所认识的那些证悟了的人,没有一个是避世的,反而活在最红尘之中。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最初接触但很快就抛掉的德芬,还是后来的江本胜、胡因梦、源淼、肯·威尔伯夫妇、荣格、希阿荣博堪布、沙吉难陀、索甲仁波切……叫得出或者已经叫不出名字的,有意思的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教育这一块,不止学校教育。也就是创巴所说的造福众生的大乘佛法的精神。而克里希那穆提更是连宗教佛法信仰都不提了的,他有个观点是: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教育工作者尤其不能是心灵禁锢之人。

朱老师叙述的就是心灵解放之途——保持对细节的觉察能力,同时迎来“非常开阔、非常美丽且大有可为”的教育境况。

上述这些,就是我解读的《教育的细节》的内容,抛砖,期待玉来。

教育细节读后感2

我读完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感受到朱老师伟岸的身躯内藏了一颗敏感细腻的心。《教育的细节》中有许多处说出了我的心声,说出了我想表达却表达不清的东西,引起我极大的共鸣。为此我做了大量的摘录,比如:“学校的风格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一个人的品位就是这种味道长时间培养起来的。有时候,一所学校的味道有可能在学生的记忆里嵌留一辈子。”“任何一所学校的细节,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和它的文化有疏密不一的联系。看一所学校是否有人文气息,不用去琢磨那些贴在墙上给人看的标语或理念,也不用费心去加减乘除一个个考核指标的得分,有时一个细节,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前段时间,电视剧《太阳的后裔》成为热门话题,剧中传递了许多正能量的东西。剧中有一个细节对我触动很大,就是余震发生时,年轻的李医生为保全自己撇开一时半会儿也救不了的伤员而逃离废墟。事后这件事一直折磨着他的内心,在地震过后他不仅没有向家人报平安,连即将临盆的妻子都没有联系,他一脸愁苦抑郁地不断投入更危险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找救赎,直到那位伤员原谅了他,他才解脱,心灵如释重负,微笑重返脸庞。这个细节没有明显的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自责、内省、自救而诠释人生的意义。正如《教育的细节》中所说:“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在我看来,与其整日期盼外在强有力的制度变革来改变一切,不如向内求和向外做,秉持一厘米之变的信念和行动。”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视剧可以赢得那么高的点击率,对年轻人的影响那么大,不得不让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反思: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才有效?

学生的成长是如此的美妙和神奇,它不仅愉悦着教师的心灵、推动着学生自己的发展,也带给家长们信心和希望。学生是成全和成就教师的贵人。所以我特别认同永通老师所说的:“好的教育,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的情感教育。教育的人间情怀,胜过无数的教科书和僵硬的规章制度。它是教育者伴随自身的生存状态而来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是教育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

《教育的细节》是一本好读的书,符合崇尚简单质朴的我的胃口。书中无论理和例都通俗易懂,很接地气。看得出身为编辑的作者是真正热爱教育,真正走进了学校、走近了教师,不仅为中国教育的前途忧心忡忡,也设身处地地在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如同他在书中所写:“事实上,在今天中国僵硬的教育体制下,不管是谁,都只能在体制的隙缝间做一些细小的尝试和努力。如果你想跟游戏规则说‘不’,争取一点个人自由呼吸的空间,结果可想而知:你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正因此,那些穿越俗世利益的拒绝声,自然多了些许悲壮美。”经典的教育范例值得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反复咀嚼和回味。知微见著,守正待时。本书中,作者精心选择的范例,无论从教育性、哲理性、典型性等方面来看都堪称经典,相信阅读此书的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书中得到启发,激起对教育现状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

教育细节读后感3

拜读朱永通先生新作《教育的细节》,感触尤深。这部书是深入教育现场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结集,“散发着亲切的泥土气息”。

这部作品是一个独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识的框架内的平实述说,说出了教育的本质,是以敏锐的眼光,透视了教育行为中的'真善美和虚假丑。读完之后能明晰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师,感受一种“梦在远方,路在脚下”的平静和力量。整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抛却新潮的术语,瞩目于教育的小事、细节,带你抵达教育现场,为教育做最真实、深刻的“侧写”——这些书评都极为中肯。

感触最深的是书中《平等观念在哪儿》一文,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一脸漠然或最多居高临下地点点头,是不是小事?小到不可能影响学校在区里、市里的排名,却可能给问好的学生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因为这是让学生忘不掉的细节;某数学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很不幸,刚好是个富豪家庭的孩子)也是小事,却让其他学生都讨厌她的课,班里数学成绩年级最差——这位老师可能绞尽脑汁也不会想到是这么个原因。

《润泽的座位》一文中,班级学生数为奇数时,怎么安排那一个单独的座位,永通问过许多校长,竟问不出答案——校长哪有心思考虑这么小的事……作者不动声色地真实记录这些年他在教育界的所见所闻,他在那冷冷地说着,尤其是那篇《三个词汇里的学校文化》,那个转自崔永元的关于贫困地区孩子没见过足球、清洗足球的故事,让我笑出了眼泪,笑过之后,眼泪却还止不住地往下流——在当下充满“荒诞”的中国教育场,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太多。

这样的事情我也常常看到、听到,许多来咨询的家长向我诉苦时,我发现他们说的也都是小事,而对这些小事我却无能为力。例如,孩子班里新来了一位老师,来了十天还叫不出孩子们的名字;教师节那天,不谙世事的孩子毫不遮掩地向班主任说,要去送礼物给新老师,班主任听了脸一沉,居然不同意孩子去送礼物。晚上孩子把事情告诉妈妈,妈妈一夜未眠,倒不是为礼物没送出去,只为孩子以后如何在这位老师“手下”学习、生活而担忧。在书中作者指出;当前教育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及思索,甚至随心所欲”。于一些随意的教育细节中灭失了学生的天知,我与此有着很深的共鸣。现在读读朱老师的作品,我发现,这个问题其实也体现了很多老师,平时对一些教育细节的忽视,其中包括对学生内心的仔细观察,渐渐的导致自己累积了一些教育的“恶习”,生出许多“反教育”的行为,灭失学生的天性,这其实是极为可怕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很多时候取决于对细节的观察与领悟!朱永通《教育的细节》一书共五辑——“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文字虽很朴实,却正如网络评论的那样“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确实是一本教育界的好书。

第五篇:《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大人的视角去理解和判断儿童的行为,施加我们认为那些“对”的教育。然而我们却鲜少反过来想,这些教育行为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对他们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脆弱的。书籍作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列举真实的教育案例、现象,从细节之处分析大人不经意间做出的行为,对孩子之后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影响,由此告诉我们遵循哪些正确的教育理念、行为,规避对孩子的无意伤害,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本书看完后让人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那些不为人所察觉的细枝末节之处,例如一个温柔的轻抚、一场简短的交谈、一次例行的座位调整,竟隐藏者这么多的学问。千人千面,以下是我在看书过程中摘录的一些教学启发,从与学生沟通、班级管理、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五个方面进行提炼,用做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一、怎样与学生说话?

1、运用好语言沟通的艺术师生之间由于理解力、人生阅历等差异,构成了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师生之间往往缺乏沟通的基础,所以,要把一个矛盾的问题引向统一的认识,这样学生才能与我们产生共鸣的。在与学生做沟通的时候,我们需要转换一下思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寻找一个沟通的切入点,把自己和学生站放在同一个战线,同一个水平,同频之后才能找到共同点,达成我们想要的结果。书中举了老师处理女学生染发的案例故事,这位老师在沟通中并为批评学生染发行为做得不

对,而是基于女学生当前这个年龄阶段爱美的特点,与学生“比美”。引导其年龄大才需要染发,年纪小染发显老、俗气,而且掩盖了该有的青春、活力和文化气息,在这样的沟通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2、带有价值判断的话,在说出口时拿捏好分寸言为心声,一些带有价值判断的话语,难免勾连出我们隐秘的思想和感情,它们对孩子稚嫩的心灵影响之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说话时我们不可随性妄为,因为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教养以及精神的发育。另外由于孩子不可能在没有任何问题的真空中生活,带有价值判断的话,在说出口时要拿捏好分寸。大人的责任是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实现成长,即慢慢建构自己的价值判断。所以在任何时候,大人都应该充当一个正面引导的角色。引申——做一个活的范本好的范本对一个人起到的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往往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一辈子的。我们在孩子面前自然流露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乃至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等,都有可能成为活的范本,即带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性。

3、避免在孩子面前说“自我奴化的语言”日常生活中,有些话语,赤裸裸地表现了迷恋权力,积极向权力靠拢的官本位思想,称之为“自我奴化的语言”。很多大人在孩子面前说这些“自我奴化的语言”,不仅习以为常,一点也不脸红,而且理直气壮,以之作为教育孩子的思想资源,这样会给孩子传导贪恋权贵,将人分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的观念。

4、情绪激动时,做不到口吐莲花就选择闭口藏舌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老师随口一句消极的话,极有可能成为学生痛苦的刺激源,这就是

现在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语言暴力问题。教师的语言暴力,往往发生在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情绪爆发不过短短几秒钟,但瞬间说出来的话,其伤害程度之大,可能花几百分钟,几百小时,甚至一辈子都弥补不了。具体操作:想发火的时候先冷静3分钟,这时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

二、教育观念

1、一个根本——爱生如子教育是母性的,老师要爱生如子。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弗洛姆语),学校从来不是仅仅用来传授知识的冷冰冰的地方,教师的工作也不单是智识工作,更是情感工作,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常常语重心长地对教师“灌输”这样的观念:“你不是教物理,而是教人学物理。”做为一名教师要有爱,还要有方法,要让爱具有教育性,要爱得专业,爱得让学生如沐春风。

2、应具备平等观念——尊重、友好对待每一个学生,就像对待我们的朋友一样教师对学生的称呼,往往容易导致意想不到的消极结果。有些教师平时在教室里叫“自己人”(比如自己的孩子,或亲戚朋友的孩子,或比较偏爱的学生),习惯性地以昵称或名字称之,且语气里渗满情感,而称呼班上的其他学生,则常常是称姓道名,情感的距离明显摆在那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小的一个称呼,极有可能变成师生关系日渐疏远的信号。还有当下教师对一些有权势的家长的孩子常常会做出区别对待:如成绩单发放时间更早、奖励向这类学生倾斜、惩罚偏颇未一视同仁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但我们的现代意识在哪儿,平等观念在哪儿!”

3、改变固有观念——不要着急讲道理,而是从情感上打动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常以过来人的经验教育孩子少走弯路,许多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可能事实上并非如此;哪怕真的是好的东西,它不被接受,其背后可能有微妙而复杂的因素,我们首先应反躬自省的是,自己传递的方式是否出现了问题。要改变一个人的的观点,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着急着跟他讲道理,而是反过来,先从情感上打动他,让他的观念在不知不觉间松动。正如孟子所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书中陈之藩父亲逼迫其背唐诗,陈经常因背不出来遭受其父拳打脚踢,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背不出来,后经祖母讲述东北人熊故事后,其父慢慢改变了固有观念。

下载我的教育细节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教育细节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精选合集]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泰安第二十一中学 陈丽霞 拜读朱永通先生新作《教育的细节》,感触尤深。这部书是深入教育现场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结集,“散发着亲切......

    幼儿教师的教育细节

    1.请用肯定句 两岁左右的孩子掌握的基本词语只有“行、不行、我的”。所以,和他们说话要非常委婉。小孩只要听到“不行”,表示要求被拒绝了就不会耐心的听老师的其他解释了。......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余杭区太炎小学沈立群 暑假值班期间打开的《教育的细节》,一看便释不下手。书本中的这么一段文字:“孩子是有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只手,一......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本站推荐]

    这些天读了朱永通《教育的细节》一书,这本书从五个部分叙述——“活在观念里” “守住教育 的重心” “一厘米之变” “教育中的习以为常” “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 ,文字朴......

    小细节成就大教育(精选5篇)

    小细节成就大教育 ——读《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有感 大家一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叶圣陶做小学教员时,有一次在校园内行走,无意间看到一个男孩举起一块大砖头,正想向另一个男孩砸......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大全五篇)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细节关系着教育的成败。那么,我们还能忽视教育中那些宝贵的细节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的细节》读后感,欢迎阅读!《教育的细节》读后感因为组织1+1教师读......

    《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貌用语一直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一个人是否有礼貌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一个标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懂礼仪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1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从书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今后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我希望教育工作者们都来看看这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