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细节教育的反思
浅谈对细节教育的反思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方能就其深。我们也知道,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而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细节虽小,却处处可现智慧,处处可见精彩,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上举轻若重。在关注细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师生间和谐的教学情境,感受到课堂内涵被生动演绎。因此,我常常认为,小细节中包含着大智慧。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讲一讲对细节的粗浅看法:细节一,巧设日常对话
在英语课的开始,老师一般会常规利用5分钟左右与学生进行一个自由对话(Free talk),或是询问天气,日期,或是兴趣爱好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然而,在这自由对话中我们却看到了学生的被动,他们一味机械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甚至有时可见答案千篇一律,缺少灵动和思考。在新课程理念倡导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今天,如何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1.1 师生角色互换,改变常规。打破师问生答的单一传统方式,教师在进行适当的提问示范引导后,可让学生获得发问的主动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地问老师或问同学,让学生“想说而说”,而不是“为说而说” 让他们充分运用平时累积的语言,使语言真正成为活生生的交际工具。如:What’s your hobby? Do you like go shopping/swimming/…?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watch TV/…? What animal/fruit/sport/season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the weekends?等问题,学生在自己回答的同时,也对别人的这些信息表示好奇,迫切的想要知道别人尤其是老师这方面的情况,这时若安排学生提问,学生的主动性立刻被激发了,交流也成了发自内心的想法。
1.2 看图说话,综合运用语言。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储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量,对于日常的口头表达也渐渐熟练起来,但还缺乏对语言的整体思考和综合调度运用。基于这样的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的情景,使他们逐渐从量的积累上升到质的飞跃,就显得非常必要。在上课初,我尝试为学生准备几幅精心准备的图画,让学生看图进行描述,发现这不失为一个锻炼口语的好方法。在准备画的过程中,我也特别注意一些选择的细节。首先,这些画必须是生动精彩的,能足够激发学生谈论的兴趣;其次,这些画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可说性强。Power point的优点在这儿也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学生看着一幅幅漂亮的图片,享受着其中的意境,情不自禁地就想着学,想着说,从而抢着表达。在刚开始的尝试中,学生语言组织难免混乱,还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适当给与一些关键词句的提示,使学生不会因感觉太难而产生退缩心理。渐渐地,学生对于这样的方式越来越熟悉,也因为在不断说得过程中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学习主动性更强。细节二,创意课堂教学
这里所讲的“创意课堂教学”,不是指教师在备课中预设的创新,而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发现一些细节而灵机创意的精彩课堂教学。教学细节在课堂中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去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若能智慧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进行一些新的创意,那“生命”就会不断地给课堂生成智慧,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记得有个老师记录自己上动物一课的情景,其中的教学目标除cat,dog,monkey,panda等动物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教育。在教单词时,这个老师准备了一些可爱的玩具、动物头饰、贴纸等,环节设计得非常精彩。可在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教育这一环节的设计上,只最后在课件上出示一下Let’s love and protect the animals.让人感觉较为生硬。上课了,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呈现新课、教动物单词,这两个环节进行的非常顺利。到了巩固操练的环节,她设计了几个游戏性活动,其中有一个Touch and guess的游戏,是让学生猜一猜摸到的动物。一位学生摸着小猴子长长的尾巴,兴奋地说:“It’s a monkey.”此时她忽然灵机一动,想着:何不来一个Kiss the animal的环节呢?这下看到上面的学生能抱着小动物亲密的Kiss,下面的学生又惊又喜。瞬间下面的小手举得更多更高了。当然,这节课非常成功。
一个小小的kiss不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更是在这自然和谐的“一吻”中贴切地渗透了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教育。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机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意外”出现时,教师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应该抓住教育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教学因意外的细节捕捉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流程”。细节三,巧用评价性语言
对于学生来说,能举手回答问题,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也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对老师来说,有效的评价性语言,体现了其对课堂教学的引导性,对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起到促进作用。
3.1 简洁的评价语,让学生感受热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对一些较长,较复杂的表达难以理解,教师的评价语言忌复杂难懂,简洁、精练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从而精神振奋。学生能回答的教师决不代替,一个学生有好的答案,而其他同学一时又没听明白时,教师可以用“Please repeat it”以引起大家的注意,重要的语言点或对知识点的新发现,需要重复时,可以用“Please say it again.” “Let’s invite another student to repeat”等引起大家重视,即对回答的同学进行了肯定,也富有鼓动性。
3.2 宽容的评价语,让学生享受亲情。对于答错、回答不完整、重复别人发言的学生,教师应体会他们的心情,适当给以鼓励,肯定他们举手的勇气和积极性,让他们有信心继续思考,逐渐养成积极的思维和发言习惯。平时我会这样处理:学生说错时,“It doesn’t matter.You are brave to raise your hand!Come on!”或是“Think it over.I believe you can.”或在学生重复别人的答案时,说“Right!It’s very important for you.Do you think so?”这样带点幽默的口气并加以表情,既缓解学生的紧张和尴尬,又给发暗示:以后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细节四,追求板书艺术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课堂上,老师们借助幻灯片,电脑等出示图片,文字,播放动画,音乐等,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老师利用电脑来出示板书,传统的黑板被弃之不用,或只在讲到得意处随性写上几笔,内容安排零乱、混杂。这种方式是否对学生有益呢?在我看来,现代化技术固然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传统的黑板也是重要的辅助教学设备,应该加以合理的使用,科学美观的设计,以发挥课堂最大效用。在听公开课时,我们常常会看到那些别具匠心,形式新颖的板书,就犹如一幅幅画,生动直观,充满了老师的智慧,既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让学生们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
在平时的随堂课中,我们也要注重板书设计的细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板书。如在教单词为主的课堂上,可设计图文并茂式板书。这是一种操作较方便的板书。在讲解语法现象时,可采用“抽屉式”板书。老师在看似无心实是有意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进行归类整理,先一层一层展示,最后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进行区别、比较,从而比较清晰、直观的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变化规则及原因。这样为学生学习有关语法知识大大地降低了难度,也减轻了学生理解不了语法知识的苦恼。因此,不妨更多的关注板书的细节,让小小的粉笔焕发出“现代”的活力和光彩,让学生学得更开心,更有成就感。
总之,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蕴涵着课堂的大量信息,是学生、教师发展的节点。细节虽小,却不容忽视,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研究;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细节,就是透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放大镜!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在细节的的呵护中找到自己课堂的和谐境界,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
第二篇:教学反思:教学细节
教学反思:关注教学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的确是一本可读可借鉴的好书。它从经济学的角度,强调了行动在于细节,任何大事情,最总还是要落实到细节上,细节承载着社会的文明。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多么平实朴素的论述,推及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何尝不是细节决定成败的过程呢?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更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那么,要做到这一点,轻车熟路的驾驭课堂,就要从教态细节、备课细节、课堂教学细节和育人细节等各方面加以关注。细节虽小,折射的却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育智慧。成功的教育,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我们当教师的应当关注细节,从细节入手解读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智慧。
润物细无声——教态细节
1、微笑。雨果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脸上的冬色。学生在我们的微笑中辉学会关心,谅解,善待他人。当你已执教多年且逐渐懈怠,当教师职业成为一种“机械操作”时,你迫切地需要微笑,需要将微笑带入课堂。当你面对“教学困境”(学生多次未完成作业,多次违犯纪律)时,希望你能保持不燥不火,淡定自若,面带微笑。给学生以谅解的微笑,耐心的辅导,那样你完美的教师形象会在学生心中保留得更长久些。
2、姿态、手势。站立讲台的姿势要有安定感和力度,让学生提高情绪,振作精神。严禁坐教,这有损教师形象,不利于进行教学指导。教师要善于运用优美的手势表达情感,注意不要频繁地使用食指,如果频繁使用食指会给人指手画脚、盛气凌人的感觉。
3、目光。目光中心放在倒数二、三排的位置,并兼顾其他。教师授课时,要加强目光巡视,消除“教学死角”。教师要学会用目光鼓励学生发言,用目光制止学生的嬉笑打闹。
4、语言。多运用商量的口气,注重民主、平等的讨论交流;少用命令式的口吻,杜绝语言暴力,如动辄指责,辱骂。
于无声处听惊雷——备课细节
备课不是简单的照抄备课用书,而是研究导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有以下需关注的细节:
1、备教材。抓住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指字、词、句、段、篇、章,文章修辞、体格知识等;人文性指教材渗透的情感态度、价值感、人生感悟、生命意义等。),充分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
2、备课程资源。要从大语文观的角度,注意相关学科联系、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相关的资料补充。
3、备教学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要从一种模式的,程式化的教学过程转变为自主创建的构建学生知识体系、能力目标的建构式课堂教学过程。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备课在教学手段、方法选择上要尽可能设计通过学生的自主提问、讨论、朗读、领悟、体验等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
4、备学生。备课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能力等有一个全面的深入了解。设计的教学方法、过程是否适用于本班学生。所设计的问题学生会有怎样的回答,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来,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回答,怎样回答学生问题并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能否根据学生的思维调整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教学。
万紫千红总是春——课堂教学细节
1、提问细节。提问时易出现的问题是提问过多、问得太简单或太复杂;难度小了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难度大了学生会感觉摸不着头脑;(3)、“顾及一小面,打击一大片”,只问优等生,忽略差生,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提问时既要注意难易度,有的放矢,也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比例,尽可能照顾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兴趣。
2、板书细节。板书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随意涂抹,缺乏严谨性。如一年级语文教师画四线三格教拼音,就有不用直尺画的,高年级画几何图形也有老师随意徒手就画,语文老师授课时边写边擦黑板,动作都缺乏严谨;(2)、内容空洞无物,缺乏概括性。有些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理解领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提纲挈领的引导作用,不能概括文章主旨。
不为彼岸只为海——细节育人,以身示范。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所以,身为教师,只能用自身的精神领域去教化学生,成就学生。
教师需从小事做起。如黑板没擦,自己擦黑板;地上有纸屑,弯腰捡起;学生大扫除忙不过来时,教师去帮忙等。从细节入手,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处处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示范。
以上是自己学习后的几点粗浅认识,今后,我对此书要做进一步的学习,让自己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同时,我还将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书,以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
第三篇:班主任反思教育的12个教育细节
班主任反思教育的12个教育细节
一、生命不需要代劳!
生命中出现的任何艰难、挫折、障碍,不就是生命本身的安排吗?不仅仅是小鸡出壳,蝴蝶破茧也是如此。蝴蝶从茧子的小口挣扎而出,通过挤压,将体液挤压懂啊翅膀,这样,破茧而出的忽地才能展翅飞翔。如果你帮它剪开茧子,那么它只能带着萎缩的身子和翅膀爬行,永远不能飞行!
我们人类也是这样!生命中学的经历是不能代劳的,挫折和艰难也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顽强地攻克!因为它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智慧,更丰满,更坚强,更伟大!
上天赋予困难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珍惜手中的幸福,只有走过黎明前最黑暗的那一段,才能看到更湛蓝的天空。
1、孩子不要过早上学。
2、不要“拔苗助长”。
3、要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要要求过高。
4、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5、举办活动、参加比赛等,要让孩子真实参与,不要越位指导。
二、有时候,抱怨、恼火甚至咆哮,都解决不了问题。
反思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心灵的引导会比口头说教更能震撼人的心灵。
1、不对学生吼叫。
2、气氛时即将冲出口的话,多在舌边绕几圈。
3、做一个好脾气的老师。
4、对于班级号的现象,如无私、团结等,大力表扬。
5、拜名师、专家为师,多和他们交流。
三、课程改革召唤人文精神,召唤对个体价值的终极关怀,召唤对学生心智的开启与囚禁情愫的放飞。
“强令”是师生之间横着一道无形的沟,一堵无影的墙。也许在学生的失误面前,宽容和爱更能让又冷又坚硬的墙坍塌,把又深又险的沟壑填平!
约翰·洛克认为“一些教师就是惊吓鸟儿的稻草人”。成功的教育不是瞬间就立竿见影,但看见思想的影子,就是想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其实,教育更多的是提醒、理解和沟通。蹲下身子,和风细雨班底对待学生的错误、失误,更能使一朵花变成一座花园,一个孩子变成一个天使!
1、不强制学生诶教师的办公室打扫卫生。
2、不明朗学生为教师去学校外购买物品。
3、不变相地向家长索要礼品。
4、提醒学生多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
5、常记教育日记,多反思,让自己的行为多一份理性。
四、教育,本是对灵魂深处真善美的刻写。
如孟子所说,启发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由此才能在可塑之心中生长出仁、义、礼、智、信等美好的品质。(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只有闻名才能培育出文明,幸福才能培育出幸福,只有真,才培养出真,善,才能培育出善,美,才能培育出美。
教育反思的智慧,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每一个人在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当看到的事情多了,认知的事情多了,处理时也就游刃有余了。
1、阅读教育报刊,这积聚教育反思智慧的重要来源。
2、向优秀教师学习,揣摩他们的教育方法,这是生发教育灵感的重要渠道。
3、上网查询各种资料、论坛交流等都是积累教育反思智慧的场所。
4、爱教育、爱学生、带着激情上课,这是生发教育反思智慧的重要渠道。
5、反思后要在实践中不断创生教育智慧。
五、教师也是人,在工作中也可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不要在学生们面前总是原谅自己、放任自己,而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让我们牢记:“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1、自己出现错误,有同学指出,首先感谢该同学,并表示立即改正。
2、因不明事情真相错怪了学生,向学生真诚道歉。
3、向学生承认错误后,引导学生要像老师一样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当我们自信满满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向你的同行、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学生学习,因为每一个人都可能有值得你学习的闪光点。
1、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要放下架子向学生请教,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班级管理出现问题时,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及时采纳正确意见。
3、不说“你太笨了”、“滚出去”等不文明用语。
4、不轻易打断课堂上的争论,多听听学生的见解。
5、多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及时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七、人们都说,微笑像阳光,给大地带来温暖;微笑像雨露,滋润着大地。
微笑犹如清风抚摸树林的温暖,犹如夕阳燃烧天空的炽热,犹如浪花冲刷礁石的激情……微笑如此重要,我们的孩子岂不更需要用微笑来滋润他们幼小的心扉!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被琐碎繁杂的日常工作压得忘记了微笑。微笑是人间最美的语言。记住,给孩子春天般的笑,孩子会还我们一夏的灿烂。
1、孩子进步了,微笑着鼓励他。
2、孩子遇到困难了,及时伸出温暖的手。
3、孩子参加比赛紧张时,不妨讲个幽默的小故事。
4、孩子跌倒了,用眼神暗示他要爬起来,勇敢去面对。
八、家长和孩子对教师的误解,一定会引起教师的反思———严格要求学生没有错误,但是要严中有爱,严爱适度。
过分的严格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在这种令人无法喘息、令人窒息的环境中,更会导致学生消极情绪的产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地狱能否可以变成天堂,就在老师的一念之间。
1、对于顽皮的学生,多和家长配合,获得更多支持。
2、不轻易向家长告状。
3、不对学生存有偏见,“有色眼镜”会让我们的教育陷入困境。
4、言辞过激时,教师要主动承认错误。
5、和家长做朋友。
九、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但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持理性。
为人师者,不应该以爱为借口,以教育为理由,义正词严地伤害孩子和家长的心。无论事情让我们多么恼火,都应该退一步,静一静,想一想。
1、定期进行家访,随时了解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
2、经常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最优秀的表现。
3、借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等,定期和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
4、充分利用“校校通”等现代手段,及时通报学校的各种信息。
5、与家长谈话时语气温和,笑容可掬。
十、教育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孩子的,它是每位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孩子的主动投入和积极参与,所有的要求无疑都是难以奏效的。
请还孩子快乐的童年,请还教育美丽的空间,请赋予教师“爱”的意蕴,请让学校成为生命的乐园。
1、多用微笑面对学生。
2、对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成了补习小组,定期辅导。
3、对厌学的学生,大张旗鼓表扬其闪光点,逐渐提高其学习兴趣。
4、经常开展“夸夸我同学”的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找到自信。
5、老师主动与班中性格孤僻的学生做朋友。
6、多向家长夸奖孩子。
十一、当诺言与实际生活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反思。
信任不能单纯地挂在嘴边,而要真诚地付诸行动。切勿以孩子的信任为代价,来取得暂时的胜利。那样,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孩子对我们的信任,还有我们为师的品格。
1、检查班级卫生,发现昨天值日生没有完成任务,先表扬以前好的做法,再询问原因。
2、自己出现错误,有同学指出,首先感谢该同学,并表示立即改正。
3、因不明失去真相错怪了学生,要向学生真诚道歉。
4、向学生承认错误后,引导学生要像老师一样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5、学生出现问题,不贸然行事,不简单、粗暴地处理,而是慎之又慎。
十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
学生之间的打架事件激起了师生之间的矛盾。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张致歉的纸条,让孩子心中的心结逐渐消散。对于这样的矛盾冲突,我们千万不要让行动的狂风暴雨摧折孩子心中含苞待放的花枝。
1、班里有同学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不理想,不直接点名批评。
2、班中的优秀生,偶尔考得不够理想,不要将其分数公布于众。
3、对学习不像以前那么专注,成绩下滑的学生,配合家长一同教育。
4、和学生畅谈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信任,方能拉近彼此间心灵的距离。
5、对于性格倔强的孩子,教师要多一些研究的意识。对症下药,方能见效。
第四篇: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
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
摘要: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幼儿园中什么样的常规真正适合幼儿发展,如何引导幼儿由“要我怎么做”变成“我要怎么做”,却值得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深思。
关键词:常规 幼儿发展 自主
一、常规的内容及意义
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一些学者对常规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方面含义:(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规定;(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显然常规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同时常规的建立也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常规发挥着三种作用:(1)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还有人认为通过常规培养,将道德教育同幼儿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不仅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激发良好的情绪,可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从上述可以看出,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无论对于班级保教秩序,还是对于幼儿发展自身,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二、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
不难发现,现有的探讨一般将常规教育看成是班级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较多关注其下面的积极意义。但在幼儿园中什么样的常规才算合理,什么样的常规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却值得幼儿教师深思。
1、一些常规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只要去过幼儿园的人一定会看到许多老师在组织活动时整班幼儿整齐划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体育游戏开始之前孩子们总是规规矩矩的站好听老师讲解游戏玩法。老师总是夸奖××小朋友,在活动中听指挥、不乱跑;也经常会批评××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点也不安宁。其实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这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从生理上讲,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样安安静静地坐着。如果我们“强迫”他们规规矩矩,不跑不跳,他们的动作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他们的性格也容易变得忧郁、孤僻、缺乏和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同时孩子也是在活动中通过和周围事物的接触来认识世界,如果我们总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地坐着,他们怎能去真正接触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从而去认识周围事物呢?
2、一些常规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同时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而有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幼儿有违反常规的行为便大声喝斥,或当着全体幼儿批评、训斥,使幼儿心理受到极大创伤,久而久之极易使幼儿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过度强调常规教育,教师工作重心倾斜。
另外许多老师将常规视为幼儿园教育有效的条件,即认为常规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没有了这个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证。于是她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上,使教师的工作重心开始倾斜。一个幼儿违反了常规,教师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花较长的时间来纠正,使别的孩子也不能进行活动;在进行活动区活动中,玩具没收拾好,教师也要面对全体儿童花大量的时间指错,并强调常规,最后使幼儿真正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活动中常规的确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儿真正的纪律性与自制力来自他(她)对活动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约束,一味强调常规与纪律,把它当作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无异于本末倒置。
4、在常规教育中强调指示性,缺乏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孩子们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饭不能说话,上课要坐好,平时要听指挥等„„孩子们总是在“我说你做”中建立起各项常规,老师的话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圣旨”。孩子们也总是说 “如果这样老师会批评的。”难道我们想象中孩子遵守常规的理由就应该是老师会批评吗?如果孩子们没有老师的批评就可以做任意的一件事吗?这显然是不对的。孩子虽小,但与成人一样同样有自尊心。如果老师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师”这一角色的优越感去压倒、管住孩子,从而使孩子形成一切听从他人的习惯,而没有主见与缺乏创新意识,这显然与新时代所需的人才素质是极不相称的。
三、教师在常规教育中的几点做法
1、转变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我们在解决班级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讨论。首先老师对孩子们说:“今天早上老师进教室时有哭声,老师到处找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它们饿了想吃饭。”一个孩子回答到。一个孩子却说:“玩具宝宝哭脸是因为它们想出去玩。”一些孩子却懂事的回答:“不对,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了地上,所以玩具宝宝才会哭脸。”这时一些扔玩具的小朋友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这时老师拿起几块放在积木筐中的积塑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错了,把积塑送到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到。老师紧接着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孩子们齐刷刷的回答到。从这以后,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的收放好。通过这种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们怎么做”转化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
2、教学先行,以教学促常规
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但我们经常也会看见幼儿遇到自己喜爱的物品会爱不释手,遇到自已喜爱做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还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以避免幼儿在活动中等待时出现的争抢、吵闹等不良现象。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师生互动,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避免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如果活动中的出现有违规的幼儿时,教师也应先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来吸引孩子再次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应该因为幼儿的违规来终止活动。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投入和参与到活动中来,而常规建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就迎韧而解。
3、树立榜样,多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
幼儿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有的教师要求幼儿着装整洁,而自己却披发、着装怪异。孩子回到家怎么也不愿扎辩子,家长一问孩子竟回答:“老师是这样的”。所以教师应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努力做孩子们的表率。同时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孩子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孩子。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也应多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在幼儿园的常规建立中还有许多良好有效的方法,在文章中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教师应做“有心人”,把握好常规教育的度,不应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更不应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引导幼儿建立适合其年龄特征,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常规。
参考文献:
1、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的特征及反思》,《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1期。
2、何春梅:《托班常规的建立》,《幼儿教育》2001年2月。
3、熊易群:《教育幼儿的艺术》,教育科学业出版社
第五篇: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
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实践中常规教育经常被异化为对幼儿严格管理和过分限制,以期用高控制手段求得外表上的恬静、有序。常规教育的动身点和归宿应是发展幼儿内在的自由,以协商幼儿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纪律;秩序;自由;社会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各类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安排,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制度,幼儿基本的行为规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是协商幼儿在了解幼儿园常规的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班级是其人生中加入的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它有要求其成员一起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组织秩序。幼儿一旦进入班级生活,就从自然式的家庭生活中走出来,开始接受群体生活规范的约束。我们知道,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协商幼儿在这个个体社会化的初级阶段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常规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能够协商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和集体生活,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秩序。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某些现状和分析
常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实践中,常规教育却经常被异化,这一现象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拟从常规教育的目的、实施常规教育的手段以和途径三个方面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某些现状进行分析。
(一)常规教育的目的就幼儿园常规而言,卫生常规、行为习惯常规和学习活动常规较受关注。卫生常规可以细化为进餐常规、喝水常规、盥洗常规、卫生常识等;行为,习惯常规可以细化为入园常规、礼貌常规、坐姿常规、午睡常规、上下楼梯常规、散步常规等;学习活动常规可以细化为教学活动常规、晨运和早操常规、游乐场常规、沙池常规、体能游戏常规等。常规教育的目的是协商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发展幼儿的自理和自律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却异化了常规教育的目的。例如,幼儿园规定幼儿在进餐时要坚持恬静,不挑食、不剩饭,其目的是为了协商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但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常规的内容,为了不使幼儿剩饭菜,他们会强制要求幼儿吃下所有饭菜。由此,有的幼儿不得不含泪吞下所有饭菜。虽然从外表上看幼儿确实吃完了饭,但幼儿是在不愉快的情绪下吃完的,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很难说是有益处的,也很难说能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又如,幼儿园午睡常规的动身点是保证幼儿的睡眠时间,但幼儿之间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幼儿很难入睡,午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煎熬。但是,许多教师为了方便管理,要求所有幼儿必需午睡,即使睡不着也必需躺在床上,不能进行其他活动。再如,有的教师为了让幼儿达到常规的要求,给幼儿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常规要求幼儿在活动室里活动时要轻声说话,不要乱扔玩具,于是,有教师为了营造一种“恬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要求幼儿遵守他制定的补充“规则”——禁止操作部件细小、不易收拾或容易发出响声的玩具。
上述现象标明,教师把常规视作一种强制性的规范了,为了达到这一规范而对幼儿进行严格的“管理”。于是常规教育便成了教师对幼儿进行严格控制的过程。
(二)实施常规教育的手段
幼儿一入园就进入了常规教育的“视野”。教师经常需要借助各种管理技术来规范幼儿的行为,以协商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保证幼儿园正常的保教秩序。
念儿歌是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其基本方法是让幼儿反复诵读有关儿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通常都很喜欢诵读具有音乐韵律的儿歌,因此教师经常借助儿歌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如:“卷起两个小袖口,轻轻拧开水龙头,我把小手伸出来,洗洗我的一双手„„”又如:“小手拍拍放枕边,身体转向右侧卧。风不吹,树不
摇,幼儿园里静悄悄。我是一个乖婴幼儿,规规矩矩睡年觉。”简单的规则,合辙的韵律,再加上朗朗上口的词句,能有效代替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增加常规教育的趣味性。幼儿也会因为常规教育过程中良好的情绪而抑制了行为受限制引起的不快,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接受常规。[1]
虽然念儿歌是实施常规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些教师不恰当地运用这种教育手段,使得儿歌也成了对幼儿的一种约束。例如,有些教师经常把常规教育当作一个独立的教育内容来传授,在集体教学活动时专门抽出时间来教这些儿歌,让幼儿机械地反复诵记,希望幼儿能够通过诵记的方法记住这些常规,并在一日生活中遵守这些常规。而当幼儿违反了某些常规时,教师又会要求幼儿重新诵记这类儿歌,甚至对幼儿进行反复的训诫和说教。事实上,常规教育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无论是洗手歌还是午睡歌都应该在幼儿的活动到达这一环节时自然地进行,使幼儿能在当前的活动中贯彻实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三)实施常规教育的途径
正如福柯所讲:“纪律的第一个重大运作就是制定活动表,把无益和有益的乌合之众变成有秩序的群体。”[2]制定生活制度就是对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主要环节的时间和顺序作出安排,将幼儿在园生活细致地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并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和劳逸结合等原则,作出合适的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中所有的环节和其时间都应该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这种安排使得常规教育也有效地“进驻”到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因此,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实施常规教育的有效途径。[3]
合理的生活制度为幼儿园教师保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依据,保证了幼儿良好的作息规律,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感、秩序感。然而,教师在执行生活制度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误区,使得常规教育无法发生应有的作用。
例如,幼儿经常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知道自身接下来要做什么,只是盲目跟着教师转,只知道“老师要我这样做,大家都是这样做的”。[4]
又如,一日生活中的环节太多,环节之间过渡太快、太突然。有些教师对过渡环节的组织不太重视,形式较为生硬、死板,当幼儿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时,个别教师还采取强制或恐吓的方法。午睡起床时间,有的幼儿没有睡醒,还想继续睡,教师就板起面孔说:“快点起床了,再不起床下午就不准回家了。”于是,幼儿只好被迫进入教师要求的活动状态。[5]
再如,一日生活中存在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集体活动时间远远多于个体自由活动时间。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在午睡时间所有幼儿必需午睡,即使睡不着也要躺在床上;先拿到食物的幼儿必需等到教师统一号令才可以开始吃饭,等等。其实类似上述的做法并非常规教育的本意,也不利于幼儿从道德的他律阶段过渡到自律阶段,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二、常规教育的动身点和归宿:幼儿内在的 自由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然而在异化了的常规教育中,教师采取的是“防范式”的教育手段,以“高控制”求得外表上的井然有序。因此,常规教育经常陷入这样的怪圈:高控制形成幼儿对教师的高依赖,这种高依赖反过来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和规则意识的形成,最终导致幼儿缺乏对行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6]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反而限制了幼儿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正本清源,还常规教育以应有的作用。
(一)防止给幼儿强加不必要的规则
蒙台梭利指出:“我们应该尊重儿童早期的个性表示,防止抑制小朋友们的自发活动,防止蛮横无理地强加各种任务,加重小朋友们的负担。”[7]
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常规教育是在教师的民主而不是强制的方式下实现的。教师不能为了求得外表土的恬静,为了方便自身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不必
要的规则对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限制,它不利于提高幼儿的自制能力,也不利于幼儿由他律向自律的发展。我们要促使幼儿形成内在的纪律意识,而不是屈从于外在的控制。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防止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二)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早在20世纪初,蒙台梭利就说明了“以儿童自由为基础”的纪律观,即纪律是通过自由获得的。她指出,“当一个人称他为自身的主人,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时,他能够节制自身的行为,我们就可称他是守纪律的人”;“这种纪律蕴含着与旧时代那种绝对的、不容讨论的、高压下的‘不许动’截然不同的教育原则”; “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小朋友不要混淆好与不动,也不要混淆坏与活动”;“我们的目的是建立积极的纪律而不是建立静止不动的纪律、被动的纪律、屈从的纪律”。[8]
假如我们把常规教育的目的简化为要幼儿“听话”,那么这种常规教育实质上是在教幼儿学会忍受,学会迎合与伪装,学会迂回和讨价还价。[9]这种理念和行为是以牺牲幼儿的主动性为代价的,幼儿只是盲目地遵从教师的要求,为了防止受罚而被动地遵守规则,在教师视力不可和的范围照样“我行我素”。
教育家洛克早就指出,驯良死板的儿童既不会吵闹,也不会使成人受到任何干扰,但是这种儿童终生终世对于自身和他人都没有用处,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我们培养的儿童终究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常规教育的动身点和归宿应是发展幼儿内在的自由,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参考文献:
[1]孙爱琴.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文化批判[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10.
[2]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167.
[3]郑名,孙爱琴.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和批判[J].教育研究,2006,(4):90-92.
[4]张淑敏.关于幼儿一日生活安排的建议[J].山东教育,2001,(10):50-51.
[5]侯娅丽。合理组织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J].科技资讯,2006,(12):134.
[6]郑三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人民教育,2006,(11):20.
[7][8]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12-117.
[9]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