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探究

时间:2019-05-14 08:3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探究》。

第一篇: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探究

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探究

郭其芳

(上海市竖河职业技术学校,上海 202164)

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挖掘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强化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是语文教师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重点。本文就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怎样融合进行了探究,以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同时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的注重静态传授或貌似热闹实则空虚的无生命状态。

关键词: 高中语文生命教育融合一、问题的提出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生命教育是德育的事情,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往往被边缘化,而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的生命教育活动,以任务的形式下发给各班主任,导致了只注重形式这一现象,而生命教育根本就没有了深度及连贯性。所以,就这几年的教学情况来看,我认为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且是非常急切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生命教育在学科教育的过程中着地生根,进而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语文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理应承担起提升人、发展人、解放人的生命教育的历史使命。

二、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生命的宝贵性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教育具有提升人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换句话说,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在现代教育形成过程中,语文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进入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学校中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人的发展具有的价值。高中语文新课程中明确提出了课程的价值在增进学生对语文人文性的解读、提高语文和语言素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强调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健康的心理,改善生活、生存质量。可见高中语文新课程价值体现着生命的宝贵性。

(二)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体现了生命的整体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在强调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还突出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学生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列在首位,并明确提出了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及社会适应”的课程改革根本目的。这种课程价值取向,是以人文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以通过语文学习达到人自身的完善与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辨证统一,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新课程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语文课程终极目标提出,反映出语文新课程改革关注全人类发展、关注生命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语文新课程提倡的全面性的课程目标,反映了生命的整体性要求。

(三)高中语文新课程内容体现了生命的现实性

长期以来,学校语文课程内容的安排过于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语言文字逻辑体系,学生所学习的大多数是远离自己生活经验的语文知识,是与学生生活世界相去甚远的文字体系,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要求改变高中语文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去注重语文知识传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语言人文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经验,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对生命生长规律的关照。

(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体现了生命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特别关注师生对课程的主动建构问题,强调师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不仅是国家课程的忠实执行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学生不是语文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语文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即研究者”、“用教材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等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是生命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本质特征在高中语文课程实施中的反映,使语文课程与教师的关系、语文课程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改变了过去教师被动“教教材”、学生进行接受性学习的状况,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语文教学中融合生命教育操作措施

虽说高中阶段的学生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教育,但总体感觉他们的生命意识比较薄弱,课余我总是思考该怎样着手生命教育,怎样在简短的时间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我想关键还是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生命的重要和珍贵。只有这样,三年中的生命教育才可能构成一个系统。所以借助班主任工作的机会,在德育讲评的时候注重渗透生命教育,高一年级的主题班会基本以生命教育为主。当然,更多的还是在语文课堂上结合课本及阅读训练渗透生命教

育.(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的素材,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身

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接受生命的不同形态.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要使学生认识到这只是生命的常态,关键是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这就需要老师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正确的观念.在学习周国平的《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时,我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中语句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作者作为作家收到读者来信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很多作家对于信件是无暇顾及的,但是作者却仔细阅读信件,并被深深感动,作者说他所获得的并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从作者本身我们就可看出他对生命的理解,对生命深切的体会。作者继而讲述了生命的独一无二,揭开被俗务琐事蒙住被名利身份缠住的生命本身,是多么的纯洁,多么的高贵,是真正独一无二的,因而又是可歌可泣的,因此我们的生命的降临,是多么的幸运,我们不能辜负了造化的宠爱。这堂课同学们深有感触,对自己的生命进行了一次审视,认识到了生命的重要性,并且启发学生要为生命的同时存在且有缘相识而珍惜,启发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对给予了自己一切的人事甚至自己的生命要心存感激。当然这不是我们的目标,课后我印发了被删去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同学们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得告诉他们生命的多种形态,不同的形态都可能是毫无预见性的,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残废了双腿”,他剖析自己的心路历程,“想关于死亡的事”: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该就此结束了,一死了之?又想“我为什么要出生”?想通了这两个问题后,又继续思考“怎样活的问题”。作者的自我剖析及坚强的精神不仅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更促进学生对生命存在形式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我直接告诉同学们,对于命运赋予我们的一切,我们都要大度平和的接受,痛苦快乐是同时存在的,成功与挫折失败是生命的常态,成功时毋需得意洋洋,处于低谷时也不必伤心欲绝。认识到生命的独立性,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坚持生活的热情,保持自信,这些本身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挑战!因而,使同学们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存在是建立正确生命观的前提条件,有关的人生理念、人生观等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真正的属于他们,从而完善自己的人生。珍惜自己,关爱他人,拥有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从容不迫,只有这样才会更加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的人生才会更丰富,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二)创设跨越时空的情境,让学生多角度地体验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素材随处可见,但要想从根本上使同学们有真切深刻的认识,使不同年代里的文章能够发挥现实意义,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

时要注重调动主体内在的真实情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多方位思考,这也正是生命教育努力要达到的目标。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就成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比如,我们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时,五位英雄已是烈士,战争年代距离同学们已经很远,要想勾起同学们的怀念之情,树立为人类、为人生、为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情操,就必须在意念中使学生恢复文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使学生清楚的意识到生命的存在,我除了摘录这五位烈士现存的诗歌文章给同学们阅读之外,在还有同学不以为然(因为这样的文章、这样的英雄片他们看得太多了,没有将英雄平民化)的情形下,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天灾人祸随时随地可发生,当我们感受到有点震动的时候,怎么就知道随之而来有没有更大的地震!难道我们不是5·12大灾难的幸存者吗!当这问题问出之后,教室里一片寂静(意识到了生命的珍贵)。我进一步启发:如果说在灾难面前的死是无可奈何的,那英雄们为什么献出生命?人最宝贵的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设置只是想最初使学生对逝去的生命有个认识,将精神的学习具体到个体生命,调动学生的主观情感,这是陶冶情操的基本条件。再结合正常情况之下人人都怕死的观念反过来讨论英雄们的精神,他们为了人类、为了祖国献出了生命是何等的高贵,在此基础上建立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就是水到渠成了,而此文章的现实意义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因此,联系生活,结合教材,使学生有真切的自身的认识和感悟,我相信对于他们的人生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三)在阅读和思考中,让学生理解生命教育的真谛

语文是个非常大的概念,除了从教材中挖掘元素进行生命教育,课后,我还有意识的进行专题阅读,内容涉及师生情、动物自然世界、感叹时光等,因为我觉得生命教育的范围是非常大的,要想使学生真正成熟,能够容纳世界,就必须有个宽广的胸襟,平时的学习就要注意积累方方面面的知识。《小心落叶》是众多篇目中的一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作者将人人熟悉的落叶作类比,写人生,写生命,他没有借此感叹生命的无常,而是从落叶身上,感受到了自己的无知和错误,认识到了自己迷失了自己,猛然间醒悟到,人的生命也可以象落叶一样即使无声飘落也可以始终怀有种种奋舞的悍勇。在阅读学习此文时,我不仅要求学生体会文中固有的道理,而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将属于自己生命但却常常被忽略的感受、记忆,使之象反刍的河水迢迢而来,将之具象化地展现在自己面前,以能达到直面生命、直面人生的勇气。因此,人不仅以人为镜,动物、自然等都是人类很好的一面镜子。

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树木比作兄长,把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和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因而,加强课后广泛的阅读,我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加深生命教育的程度,拓宽视野,多方位思考,就会拥有更深邃的心灵世界,拥有更宽广的胸襟,才能更坚强的对待人生,才不至于沉溺于抽象的生命里头,形成习以为常的小无聊而丧失了生命的意义。

(四)在关注生活注重践行中,让学生内化生命教育

在教育学生认识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宽广胸襟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做个关注生活的有心人,对于生活的思考是多方位的,需要老师耐心细致的引导。比如,我们是职校,有些破坏安全的事情时有发生,学校也经常通报有关打架等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自始至终坚持先己后人的教育,在打架、捡东西、骂脏话这些事情上,我要求学生必须先考虑自己的感受,然后站在对方的立场再考虑问题,往往我和同学们都能得到共识,在无形中教会了他们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

当然,我觉得对于生命的关注不止这些,仅举一个方面,有次在讲篇课文时,脑海中忽然跳出个画面,就和同学们交流了感受,走了无数次的上下班的路边,看似无意却又是有所搜寻的过程中看到了晨曦中的蒲公英,是那样的晶莹剔透,小时侯玩多了这个东西,但在车子刹那而过的同时,我心底升起莫名的感动,它让我想到了组成这个世界的各种生命,仅蒲公英而言,它的价值人人都知,感动我的是晨曦中静静等待传播的生命,他们不记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也许成千上万的种子,只有一棵种子能够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长,但它依然如故的潜心创造生命。当然,我不仅和学生交流我的感受,在我讲述感受的基础上,我抛出了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蒲公英不知疲倦的飘送,是因为它生命本能的使然,还是一种强烈生命意识的觉醒,想在创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还是它将生命的价值,隐逸在这令人感动的茫茫无际的生命绝唱和制造里?我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其实同学们已经很明确我的意思,从对于生活的关注思考中,我们的生命也可以无限度的扩大,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周围的人事景,是它们给了我们启悟,懂得了生命的无价,善待一切。

四、结语

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注意点:

(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

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自然会有独特的个性存在,再加之过去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就在所难免。我们教师要学会信任,学会期待,允许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善待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向善的方向发展。虽然这过程可能会缓慢一些,但作为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用自己理想化的标尺去度量自己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服务于他们的发展。

(二)结合国学文化渗透生命教育

我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五千文化深蕴,新课标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由此看来,语文教育有必要有责任担负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任务,于是,开发这样的课程资源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着眼于生命教育整体性,除了在语文课程内容上进行资源开发外,我们还应努力开发动态性课堂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吴宇琪.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及途径,[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06

[2]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冯建军.简论学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J]教育评论.2003(2)

[4] 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和实践.2002(8)

第二篇: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话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已经很难被落到实处了。特别是高中教学一味的追求升学,让我们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有所不足。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有责任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本文主要就是就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99-0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德育不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专利,而是每一个老师都要承担的一项责任,作为教师,我们都要用熏陶、感染、启发、诱导的方法将德育融入各科的教学活动中,将道德目标贯穿于家庭、学校和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好方法,而不能把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相割裂。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规定不仅明确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要意义,而且还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但语文课毕竟有自身的特点,语文课不能等同于政治课和班会课,更不能脱离德育教育而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下面谈一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一些方法。

1.结合课文教学及相关内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当代中学生思想解放,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中,淡漠历史,不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不知道先辈为了寻求民族解放道路所付出的艰辛。针对这一思想实际,在学习《游褒禅山记》介绍王安石生平时,挖掘出列宁对他的评价“中国十三世纪的改革家”这一因素;在学习《窦娥冤》介绍关汉卿生平时,把关汉卿与莎士比亚进行对比,突出关汉卿的成就不比莎士比亚差的因素;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挖掘出法国红学家对《红楼梦》的评价“十八世纪最优秀的女子文学”这一因素,等等,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和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教育。一个语文教师若能经常坚持挖掘语文教学中这样的德育启悟点,对学生一定会起到很好的德育熏陶作用。

2.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分辨是非、真假、美丑、善恶能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作文训练更贴学生实际,这对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必修

3、必修4的作文训练,全是紧贴现实的议论文训练。笔者认为,这正是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极好契机。备课时,我通过反复斟酌,决定选择与高中生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三个题目《中学生打工利弊谈》、《谈男女生的交往》、《上网利多?弊多?》来大做文章:第一步,先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明辨是非,提炼出旗帜鲜明的、正确的中心论点。通过此步教学,同学们初步形成了如下观点:(1)中学生可以利用假日适当打工;(2)中学阶段男女生交往,只限于纯洁的友谊;(3)平时上网弊大于利,但可在假期适当上上学习网,且不可过度伤身。可见,通过讨论,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是非明确了。第二步,要求学生找论据,既要从身边找,又要从报纸等新闻媒体上找;既要找正面论据,又要找反面论据,而且必须找到反面论据。然后,要求同学们把各自找到的论据进行交流。交流时,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使大家深受教育,特别是有学生长时间上网而猝死网吧的事例,还有黑网吧因失火而使一些中学生葬身火海的事例,给同学们的心灵以及大的震憾。第三步,再点拨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这时,一切已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心领神会,写出的议论文观点鲜明、正确,论证严密、充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熏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后来,我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两个作文题进行教学,同样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3.借助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阐释事理或理性思考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的教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阐释人生哲理或理性思考的文章,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借助这一教材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事理、领悟作者对生活的理性思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的灵魂得到升华,还可以使他们初步具有辨别美丑、分清是非的能力,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如教师在教授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石钟山记》(见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必修三读本)这篇散文时,可让学生明确:作者借“游石钟山考察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一事,阐释了“要真正地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亲自实践、'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造”的道理。

再如学习当代作家刘亮程的《寒风吹彻》(见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这篇作品时,可引导学生明确:本文通过写一系列生命的个体被“寒风”吹彻的痛感,写出了他们在自然灾难面前的苦难、抗争、希望等,抒写了“人类对生命的苦难的体验”的理性思考。所以说,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中阐明事理、理性思考的文章,教师只要抓住契机、适时引导,一定能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德育参透的目的。

4.依托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作品,披情入文,教师通过自身情感的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情感的熏陶,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突出的特点。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美文,文学成份特别浓,这就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情感材料,同时这也是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这一优势,创造性地劳动,使语文学科的教学真正地做到“寓德于情”,来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目的。

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以饱满的激情朗诵奔放豪迈的诗歌,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道德情操的陶冶,这就是语文教师自身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自觉的正常道德行为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一种教育。

再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英雄人物自然流露出的钦佩、崇敬之情,定然会不自觉地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感的熏染。

因此,语文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成功的朗诵,还是对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声情并茂的分析,都会对学生起到启迪、感化的作用。但这必须要求教师要带着思想感情进入课文情境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作品中的情境,发挥文学形象的感染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在道德上受到深切的影响。所以说,披情入文,通过教师自身情感的熏陶,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是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作为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渗透时,一定要从语文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强加更不能生搬硬套。既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又要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的双重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孙春成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5第1版)

[2]《语文学习》2003年第4期、第6期、第9期 2004年第1期 增刊

[3]《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9期、第10期;2004年第4期

[4]《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 摩罗 余杰主编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第1版)

[5]《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陈旭远 张捷主编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第1版)

第三篇:普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第一阶段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

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普格县中学语文教研组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教育是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舞台。自2015年3月以来,我校语文教研组承担的省级重点课题《凉山彝区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的子课题《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在州教科所总课题组、在县教科室及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按照课题实验方案和既定计划完成了预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更好地总结既往,开拓未来,特将课题第一阶段研修情况总结如下,不足之处,尚望雅正。

一、课题进行的探索和研究 一)、生命教育的宗旨在研修中确立

在课题的申报及开题后的研修中,我们多次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和研究课题方案,制定了课题实验开题报告和课题研修制度,目标明确,论证充分,措施得当,符合我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是指导我们搞好研修的依据。同时,还制定了详细,针对性强,操作性较高的课题实验第一阶段计划。

在研修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的原则,尊重生命科学,尊重教育科学,以生命教育核心理念为语文课程教学科研的依据和延伸,以改革发展中凉山彝区特有的地域文化为人文背景,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以构建并完善凉山彝区高中生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生命质量、生命价值体系为目标,以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进行了开拓性探索。经过近一年半的探索和研究,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方法已初步渗透到我校语文教师日常教学环节中,融进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二)、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学习中提升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便及时制定了课题研修制度,规定了两周进行一次课题理论研修交流会,加强学习与研讨,及时向老师们通报总课题组及国内相关研修的动态,加深对课题研究的理解与认识,并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让学生的生命质量和语文素养切实得以提高”为理念指导实验组语文教学工作。课题组先后组织了语文教师生命教育通识性培训会、课题组成员专业化课题培训及研讨会等等。在各级各类的课题培训中,全体成员理论得到充实,理念也得到了提升。在撰写培训心得的同时,课题组的成员结合凉山彝族地区学生的特点对进行课题研究中的种种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促进了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学习方式:

1、规范式学习。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前提。在研修中我们坚持了两周一次课题理论研讨的制度,邀请了县教研室的刘良富老师、校领导为我组成员进行了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及课题相关知识的培训。并通过互联网等形式,精心筛选了一批生命教研理论文章,由课题组成员轮流担任主讲,集中学习了生命教育有关理论,使课题组成员了解了这个实验研究的意义、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知道了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参加课题研修,在学习过程中全体成员认真做笔记,积极讨论,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2、自学式阅读。通过给老师划定自学篇目,规定学习任务,让教师摈弃浮躁的心态,沉静于阅读的海洋,在阅读中充实基础理论知识,这是我们提倡自学式阅读的初衷。一学期来,课题组教师阅读教育理论、专业书籍,理论素养有了提升,文化素养得到了积淀。有些教师宽泛阅读,博览群书,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教育智慧也不断呈现。

3、主题式论坛。在每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中,理论学习与主题讨论是交错进行的,每次论坛都由课题组长拟定一个话题,指定主持人。然后由教师搜集网上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上学期,我们分别围绕“教育的目的——尊重生命”、“如何挖掘高中语文学科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凉山彝区高中生的生命价值观”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本期的话题是“在语文课上进行生命教育的措施与方法”、“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语文课上进行生命教育应注意什么”、“语文课堂上生命教育的实效性”等话题,通过这种沙龙式的主题论坛,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了互动,促使大家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迈进。

三)、生命教育在课程中落脚

限于条件,虽然我校目前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课程,学校领导在开题会上提出“将生命教育拓展到其他学科,并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的建议也未得以落实,但将生命教育渗透在语文的教学环节中却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我们认为在课程中体现生命教育是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资源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梳理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章

1、直接写对生命看法的作品,通过阅读文章领悟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如《沁园春·长沙》、《小狗包弟》、《老人与海》、《哈姆雷特》、《热爱生命》、《荆轲刺秦王》、《记念刘和珍君》、《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苏武传》、《张衡传》、《狱中杂记》等课文,都是极好的素材,这些文章告诉了我们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活着应该有梦想为民族、社会、国家作出贡献,这是人的生命的全部意义和内涵。

2、有关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项脊轩志》、《归去来兮辞》、《逍遥游》、《滕王阁序》、《祭十二郎文》、《囚绿记》、《再别康桥》、《定**·莫听穿林打雨声》、《念奴娇·赤壁怀古》、《哦,香雪》、《装在套子里的人》、《归去来兮辞》、《赤壁赋》、《拟行路难》等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命存在之趣,感受、欣赏生命的美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3、对自然及其他生命的关注。如《兰亭集序》、《飞向太空的航程》、《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游褒禅山记》、《宇宙的未来》、《作为生命的社会》等作品。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怀人类的生命,还要关怀其他物种的生命,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二)开展生命教育课堂活动

4、根据凉山彝区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进行生命教育,如通过课前小演讲、应急救灾演练、急救知识讲座、医院就诊感悟、参加亲友殡葬仪式、祝贺小孩出生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程度,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活动情景或场景,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体验。

3、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载体,有效开展了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如:杨凯老师在教学高中必修三《孟子二章》的时候,通过在咬文嚼字中品味生命的内涵和意义,再如陈籽莉老师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在朗读、体会文本中有机地将生命教育渗透。敬玥老师在教学《小狗包弟》时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反思;胡蝶老师在执教《登高》时对诗圣杜甫及中国历代哲圣人生观的比对等。

1、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文明课间”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为活动拟写倡议书、公益性广告词等活动,为创建学生积极向上、强身健体的平台呐喊加油,使学生在参与各种阳光体育活动时,不但强健了体魄,养成了阳光心态,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语文教学课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了一些生命教育的小专题教育,例如,如,在语文课堂上配合学校,进行了地震应急、火灾应急演练等紧急事故应对演练,教育学生要镇静应对突然袭来的自然灾害,让学生学会在各类自然灾害中逃生。其余老师也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了交通安全、建筑工地安全、课间安全、家庭安全等教育,以及学生积极预防意外伤害事故、流行性疾病,拒绝不良嗜好与习惯等教育。通过活动,教师不止是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保护生命的措施,还要不失时机地时时告诉学生,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她;年轻的生命承载着人类的未来,我们要重视她;最大的生命长度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光和热,我们要保护她。

5、利用各种手段或途径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从图书馆、网络等多方面获取生命教育信息,这样内容更充实、形式也更多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把全县的山地河谷、高山峻岭都作为学生体验自然生命世界的场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此外,还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更新生命教育的手段和内容。

6、协助学校创建了普格县中学学生心理辅导室“知心话,悄悄话”,由特邀的课题组成员,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张翠萍老师承担心理辅导师,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及时解开心结。引导学生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并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

(三)生命教育在亲身体验中渗透

1、开发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使之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参加生命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2、合理利用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可体验的情景下了解医院、殡仪馆,组织学生了解彝风彝俗;重走红军路、参观红军树纪念碑;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护下登临螺髻山,畅游大漕河,五彩湖寻幽,玛瑙洞探险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认识健康对于生命来说的重要性,思索生老病死,接触大自然、探索生命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从而使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升华。

3、“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孩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和采访自己亲近的人,才能使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回家给弟弟妹妹做一次小老师,感受老师的辛苦;让学生当一天家,感受父母的关爱;让学生陪爸爸妈妈做一天的农活,感受劳动过程的辛苦。教育孩子懂得: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

四)、实施方式

1、在阅读教学中感悟生命的灿烂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阅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深深渗透进入学生思想意识的深处。

(1)充分利用节假日及早自习时间,组织学生阅读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感悟生命的灿烂。当学生高声朗读《老人与海》的时候,“不屈于命运的安排”的思想激励着他们的人生斗志;当学生诵读《动物游戏之谜》时,他们了解到人类在关照自己生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善待大自然的其它生命;当学生读《包身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时候,他们会思考:关爱生命不仅是关爱自己的生命,更应该表现为关爱他人,尤其是弱者的生命。

(2)适时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处,与文本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如学生在阅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应引导学生读出哈姆雷特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由于自身的人格缺陷——性格的孤僻脆弱和行事的优柔寡断,正是造就其悲剧的主观原因。学生感悟到这一点的时候,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直面人生、直面挫折的坚强。在对主人公形象的反复品咂中,学生不仅品味了主人公坎坷多舛的悲剧人生,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洗礼。又如在赏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应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对“爱”、“美”和“自由”的热切向往以及失去之后的痛楚与无奈,只有达到诗人这样的思想境界,生命才能放射出如火的激情。在如在阅读《荷塘月色》时指导学生感受那贮满诗意的荷塘月色的朦胧之美,让学生认识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多么美好,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价值,又增长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意识,收到了很好的生命教育效果。

2、在教学设计环节中诠释生命的意义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如能用最精巧的环节设计、精炼优美的语言点出文中展现的生命魅力与人性光芒,往往更能使学生理解美文的精髓,又能恰如其分地诠释生命的意义。

如在《老人与海》教学中,我作了这样的拓展设计:你能不能结合所学列举其他“硬汉”式的人物?探究圣地亚哥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价值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列举古今中外硬汉的形象:茨威格笔下的探险者;“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的唐雎;“龙泉三尺书千卷,方是人间一丈夫。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李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引导学生剖析他们不苟且,不油滑,不世故,不屈不移、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胆有识的优秀品质。

又如敬玥老师在《小狗包弟》一课最后环节“认识自我”的设计: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请你以坦诚的心说说自己的“忏悔”,向曾经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真诚的表示歉意

富有哲理而又具有振聋发聩效果的语言,如九天飞瀑般的冲击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沉浸在生命的反思中。

3、在作文训练中提升生命的内涵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引入生命教育的素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可贵与可敬。

(1)有意识引导学生写作有关“生命”的题材作文

凉山彝区的高中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太深刻,而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凉山彝区学生的生命意识又显得相对脆弱,可拓性强。从作文现状来看,学生作文题材普遍狭窄,而生命问题是一个广泛的题材,它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还可以是那些自然界小生命的生命过程等。把有关生命问题的题材引到作文教学中,既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作文题材,又能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一举两得。

如指导学生撰写自我小传,包括已有的经历和对未来生命历程的设想,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泄自己的苦闷忧伤,享受自己的快乐幸福,让学生把写作当作倾吐心声、舒缓压力的“减压”活动。教师还可从中发现学生的种种细微心理,对学生的心结及时化解。另外对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要给予鼓励欣赏,让学生欣赏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又如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或读后感——学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让学生仿写《假如生命还有三天》、《假如还有三天就高考》等;学习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让学生从人生苦短光阴易逝角度写一篇读后感,借此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志存高远,不要虚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2)坚持要求学生写随感日记

指导学生在日记或随笔中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也可以锻炼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学生通过记叙成长足迹、观察校园生活、唱响青春旋律、思辨社会人生,会感到生活因感悟而更精彩,人生因日记而更美丽,对优秀日记除了在课堂上点评外,还可结集刊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在作文讲评和批改中提升学生对生命内涵的认识

作文讲评和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反馈环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写的作文中有关生命教育意义的语言与素材进行点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讲评和批改中真诚的与学生交流意见,真正的解析出学生想在作文中表达出的情感。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生命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写作技巧,为学生选材提供了素材,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把生命教育滋润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

4、开展多主题实践活动,强化生命教育(1)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要有“大语文”的观念,将学习语文知识的微观学习中解脱出来,关注生活和内心体验。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如屈原、司马迁、鲁迅、冰心、高尔基、海明威等,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极好题材。教师可以列出书目,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能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去感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百折不挠精神,去寻找安徒生笔下的那一颗颗善良的童心,去感受保尔坚定的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多渠道、多方位地创设生命学习环境,营造生命学习氛围。

如主题黑板报、手抄报评比,以“关爱生命”为主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个个灵动集体的精神面貌,彰显生命的活力。

如主题班会活动,以“珍爱生命为荣、轻视生命为耻”、“珍爱生命,快乐成长”、“成长没烦恼”等为主题,真正使班会课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宣泄情感、感悟生命的舞台,点燃学生们生命的激情。如我班组织的一次“健康生命,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精心组织,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活着是多么幸福,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得到了熏陶和感染,也提高了生命意识。

如主题演讲,学生们在倾听善待生命的感人故事时,也震撼了一颗颗纯真之心,提升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取向。

如主题征文和校园广播稿,在教师节开展“感恩老师”的广播稿的征集,“中国梦,我的梦”征文,“全民阅读——我喜欢的一本书”等,通过征文比赛,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生命。

(3)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都有表达与交流活动,要求学生不要只是埋头读书,同时要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环境、关注社会,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板块渗透生命教育。如“直面挫折,学习描写”这一内容,我做了充分的利用,让学生通过总结自己高中学习的困难和挫折,培养迎难而上的品质。在小组内交流活动成果与活动体会,并推荐代表在“直面挫折”主题班会上发言,起到了很好地教育效果。如“感动心灵,善待生命”交流会,让学生去讲述感动自己的善待生命的事例,阐述对自己的影响,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发言稿,张贴在教室里,供全班同学阅读等。

(4)开展生命探究活动

如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陆蠡的《囚绿记》,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感悟四季之美,以“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为话题来谈天说地,体验人生的美好。学习过《老人与海》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体验老人战胜困难的豪情,增加生命的意义与境界的感悟。在讲《归园田居》和《望海潮》时让学生组织和参与“珍爱生命,绿色环保”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唤醒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友善相处的意识。

二、健全课题研究网络管理,加强领头示范作用

由于广泛宣传,课题组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达成了共识。我们多次组织召开课题组会议,研究课题实施阶段性计划,及时总结研究经验,还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

为了做好课题,课题组成员扎根于日常课堂,并定时开展公开示范课: 如2015年5月份陈籽莉老师执教了公开课《记念刘和珍君》,让学生从《记念刘和珍君》课文中找出写刘和珍的文字并思考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到“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的意识。

再如2015年10月刘汉芬老师的课例《故都的秋》(第二课时)拓展部分的导语:故都的“ 秋”,其实是郁达夫的“ 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作者在文中所刻意表现的“种种衰亡的生命” 正好显示了作者对生命满怀感伤与哀怜的情感态度,并由此奠定了本文“悲凉”的情感基调。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由此自然引出:“人生苦短,我们应该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拓展生命的宽度呢?”文质兼美的语言拉近了作品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既能使学生通过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生命的反思,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启迪。

又如2016年3月杨凯老师的课例《孟子二章》全文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在这一课中,不但紧紧扣住孟子生命价值观这一主题。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还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进行了小练笔,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真正的可贵之处在于奉献,在于舍生取义。

2016年5月柳燕灵老师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反思战争对生命的摧残,结合南京大屠杀,深切感受生命与和平的可贵。

所有这些努力,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尽显了个性,在文本解读中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进行生命的飞翔和超越。让文本进入生活,让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教师提高了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提升了教育水平

1、学校与教师明确了语文教学与进行生命教育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关注学生素质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指导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教师建设的一系列生命教育的教学环节,在注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又涵盖了生命科学观、生命情感以及生命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科研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一年半来,课题组成员通过不断探索、讨论学习,对生命教材的敏感性增强,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更强,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使生命教育真正“走进学校”、“融入课堂”。教师的责任心增强,教学理念发生转变,与学生建立了平等式的朋友关系,赢得了学生更多的爱戴。同时也激励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激情,不断总结新课程改革的经验,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成绩斐然,一篇篇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案例、反思如雨后春笋涌现。

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篇研究论文(案例)在校级以上交流、发表: 论文:

《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张翠萍2015年1月

《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教材利用举隅》陈籽莉2015年5月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究》刘汉芬2015年6月 《新材料作文中的生命价值观》杨伦刚2016年9月

《彝区高中生心理疏导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张翠萍2016年9月 教学设计: 孟子二章杨凯 老人与海杨伦刚

奥辛维斯没有什么新闻柳燕灵 记念刘和珍君陈籽莉 故都的秋刘汉芬 反思:

利用先烈事迹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陈籽莉 2015年6月 生命教育元素在语文课堂中的体现刘汉芬 2015年9月

结合当代学生实际进行生命价值的几点思考杨凯 2016年4月 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点反思 ——以老人与海为例杨伦刚 2015年11月

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柳燕灵 2016年5月

高中语文教材中中国古代先哲的生命价值观 杨伦刚 2016年10月

2、课堂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生命的关怀。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里有爱因斯坦。为人师表者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帮助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这种教育至关重要。”生命教育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爱具有本体价值。我们要求所有参研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3、在生活中进行生命教育。生活是生命的存在的状态,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生命。教师有安全地、健康地、快乐地、有尊严地、负责任、有爱心的、有创造性的生活。给学生以榜样。

(二)学生树立了生命的意识,增强了生命的体验,提高了生命的质量。

1、关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通过对各种生命现象的观察、调查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特别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身体及成长过程,体验身体各部分的独特功能。在获得对各种生命现象及自身认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珍惜生命的意识和态度,并获得一定的自我保护的能力。要好好珍惜自己,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认真地去做每件事情;在了解母亲生育我们的时候所经历的痛苦后,要好好对待母亲,理解母亲的唠叨,理解家长的期望。

2、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建立起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学生的精神自由,个性得到飞扬,充满信心和快乐,更乐于主动学习并参与学校的活动,提升了生活质量。

3、构建了温馨课堂和阳光班级

课堂教学充满了师生平等、生生友爱的教育氛围,教师课堂教育行为更加规范得当,学生获得自信,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温馨平等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和带动其他方面特别是班级管理的发展。试验班级旷课、打架、抽烟、喝酒等事件明显减少。

四、课题研究遇到的困惑及问题

1、研究的课题对生命教育的理念、理论、做法、措施等了解甚少。

2、生命教育相关的资料非常少。

3、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各学科之间缺乏前后的联系,相对比较独立,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认识生命教育,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五、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一)由于条件限制,研究对象只选取了课题组成员5位主研人员所带的十个班级,不足全校所有班级的四分之一,范围不够广泛,加上普格县只有一所高中,课题缺乏经费,也没有形成校际间的良性交流,某些数据缺乏对比性,有待日后进一步探索。

(二)生命教育不是阶段性教育,而应是终身教育

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他们处在动态的环境中,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生命教育要长期开展下去,我们要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各个领域。

(三)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支持系统

生命教育是全方位的,是依赖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家庭对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社会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组成部分。只有三者结合才能为开展生命教育创造更有利的现实条件。

(四)高中生特定的身心发展规律,凉山彝族地区特定的地域文化环境等主客观因素都导致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是很稳定,在遇到极端个案时如能及时的干预,可能会得到更圆满的解决。

(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在“三个创设”上下功夫:创设道德两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辨别真伪、是非、美丑中建立科学的生命观和在此基础上的生命道德伦理观;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让激动人心的生活波澜壮阔地展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没有围墙的生活教育中,拥有更多次”终生难忘的回忆”,在心灵震撼中经历他们的青春年华;创设感悟的教育机会,让学生把曾经受过的影响通过体味、回味,上升到一个新的、理性的高度来认识,在与同伴的分享中使感悟得到强化,学校把生命教育具体化为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中不仅有许多欢乐,还有激情澎湃的时刻,又令人感动的细节,久久不能忘怀的经历。体验生命历程,感悟人生道理,唤醒生命意识,激扬人生目标,做大写的人,做大器的人。

反思课题研究过程,计划性还不够强,对一些活动没能及时做小结,还有部分资料整理不及时。课题研究虽然告一段落,但课题组成员会继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在巩固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下去,让生命教育成为每位教师工作的思想,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爱生活、爱生命、并自觉去追寻生命价值的人。

六、后期课题需要做的事情

1、从机制上保障,推进“生命教育”实施体系;

2、从经费上保障,确保课题的实施

3、从科研上引领,拓展“生命教育”实施渠道;

4、从平台上构建,丰富“生命教育”实施载体

5、给课题再次定位、研究的具体方法等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得到专业化的发展。

6、整理提炼出本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

7、尝试课题与其他学科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结合;学校课堂生命教育与社会家庭生命教育的结合,以及教育与实践的结合

总之,总结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深深感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往往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成长于这种环境的青少年很难有一种人文的自觉,很难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与成人相比,青少年的心理更娇嫩、更脆弱,更容易受到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产生心理疾患的比例更高。有的孩子不懂得生命的宝贵,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凸显了“生命教育”的缺失。课题组认为,与知识教育相比,没有什么比“生命教育”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这关系到学生个人、家庭、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在课题管理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对课题实验都做好了收集、整理材料的准备,并建立了课题项目的档案。今后,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会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继续努力地实施研究,规范课题管理,使课题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化,增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普格县中学《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课题组

执笔:杨伦刚 2016年10月20日

第四篇:高中语文生命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生命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堪忧,许多学校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作文脱离生活,作文思维墨守成规,教师的作文能力普遍较低,几成痼疾。生命体验式作文正是为应对诸多写作教学的弊端而诞生的新型作文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和独特的个人感受。本文基于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和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新理念,结合真实课例,探寻生命体验式作文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生命体验 素材积累 真情写作 策略探究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课程,特定的校园环境决定了学生主要是通过阅读文本去感知社会、了解生活。生命体验的缺乏使学生对社会、生活、人生的解读基本处于一种“缺氧”状态,生活钙质的弱化使学生的作文只能是思想肤浅、内容空洞、矫情泛滥、无病呻吟,词藻华丽、不知所云。作文普遍存在程序化、概念化、成人化、功利化和胡编乱造、抄袭等现象。本文拟从高中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高中语文生命体验式作文的学与教之现状

(一)高中生的生活及写作现状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实际的作文教学状况,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作文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害怕、厌恶写作文”是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据我在本班中作的口头调

查中:很怕、有点怕写作文的高达80%,对他们而言,写作文是件苦差事,为了交差,他们不得不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凑字数。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定式,从一开始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因而作文的恐惧心理越来越强烈。

由于现实生活及社会环境较为复杂,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导致高中学生的生活热情普遍低迷,学生很难积极深入地参与并体验身边多姿多彩的生活,而这些东西体现在作文中就是作文的动力。它为作文建立了若干预期形式:文章目标、文章理想、文章语言、文章材料的经验。作文最为需要的正是这些生命体验的真实材料。

(二)高中语文教师课堂作文教学的困惑

当前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规律研究得不够。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舍本逐末的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比如,有的单纯以写作知识为中心,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佳作理论加范例”的讲座式教学,耗时低效。

作文训练,按理应是学生自己的事,但常常却是以教师指导为中心。多少年来,教师上作文课都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作文教学程序无非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评学生听,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教学双方心力憔悴,一方面,教师为命题搜肠刮肚,为批改埋头苦干,为讲评口干舌燥;另一方面,学生写作文抓耳挠腮,叫苦连天,总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读批语索然寡味,听讲评昏昏欲睡。

同时,有很多的语文教师自己就没有生活的激情,更没有思考和创作的激情,更有许许多多的教师自己本来就不会写作,却一本正经地教学生写作文。而我们在要求学生写作的时候自己只是一个袖手旁观者,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实施的是“拿来主义”。这一点,已成了严重阻碍中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学生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老师也怕教作文,这种窘迫的现状不得不让我们担忧和深思。

二、高中语文生命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笔者从 2010年开始连续组织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体验式作文的训练,与体验式作文教学实验的学生有近千人。通过多年的实践,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名参与实验的学生参加全国性的作文竞赛、省级的古诗文竞赛获奖。在高考成绩中,与实验学生的作文成绩居学校前列, 成绩比其余班级高 11.6%。这些成绩的取得,明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才能够组织好学生的体验式作文教学呢? 笔者在把握体验式教学几个基本步骤的基础上, 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捕捉生活微妙的火花,获取写作源泉

高中学生的写作空间是比较狭窄的,他们的作文普遍存在着脱离生活,胡编乱造的毛病,有的凭空捏造一些“生离死别” 的情景,写作题材陈旧,缺乏个性化、多样化,用老套的事例来表现肤浅的主题。每当一篇习作交上来,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作文都是“克隆”的,指出他们写作存在的问题后,他们的普遍反应是“我们真没什么可写的”如何使学生做到 “有话可说”,就是要引导他们深入生活,感受生活,领悟生活。

生活是写作活动的源头活水,到处都是宝贵的写作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重要的资源,引领学生走出狭窄的空间,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从而为 “清如许” 的写作空间开拓广阔的“源头活水”。写文章讲求的是以情感人,而写作主体的情感是在生活体验中生成的,所以生活体验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如学生对上学途中看到的 “闯红灯” 现象有

什么感想,对学生上网聊天有什么感想,对课堂上吃零食、用餐浪费粮食有什么感想等等。更广阔一点,就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如面对日益增多的私家车,道路的拥堵怎样解决?面对爆恐事件频繁发生有何看法如何处置?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现象加以分析,发表看法。不仅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2、互评互改,完善学生写作技巧

有些学生拿到老师批改完的作文本就直接塞桌底,连看都不会看。但是,如果让学生互评作文,他们就会花上一些时间仔细阅读同学的文章,并做出修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互相评价修改作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思想和认识,也能同时完善他们的表达技巧,吸取他人体验感悟生活的不同视角。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做到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修改,更加深了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老师也可以选取优秀和稍微落后的几篇文章作为范例,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进一步获得更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途径,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使得“体验式作文”更加的完美。

这样能修改要想使之动心、舒心。那就得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和独特的视角。为了达到这些效果,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推广了三种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妙招:

第一、细节描写最暖心; 第二、修辞手法最传神; 第三、变换句式最高明。

有时候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抚摸 „„ 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而作文又贵在细节处感人。与其让学生搜肠刮肚写些震撼人心的“高大上”文字,不如引导学生从细节处入笔。为了使文字更有感染力,再辅以一些修辞手法,或形象生动,或朴实无华,或恢

弘气势 „„ 与此同时,灵活变换句式,使文字不至于死板呆滞,毫无生机。如学生写《当考卷发下来》的练笔时,一开始只寥寥几句,说考卷发下来,自己很伤心、很后悔,立志以后一定改过自新。可读完,也不知道到底多伤心,是怎么后悔的,怎么改过的。在指导运用这三个妙招后,有的学生选取接过卷子、揭晓分数这些动作,并将其慢镜头展示;有的将那些红红的叉摇身一变,化身为邪恶的小丑在嘲笑自己的失败 ;有的幻想糟糕的成绩被家人追问时的恐怖画面,并运用排比句式表态以后会如何痛改前非„„写得满满的都是悔意,让人读了不禁眼角湿润。还有的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一悲一喜,跌宕起伏,让人禁拍手叫好。

3、利用影视网络媒介,关注社会热点

现在是信息时代,利用影视网络等各种媒介的开放性,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接受海量有益信息,丰富写作素材,扩大写作空间,提升写作能力。为此,我与家长达成意向:坚持学生每晚看 “新闻联播”、“焦点访谈” 等新闻信息涵盖量大的栏目;允许学生每周双休日健康上网,查看社会新闻、资料信息,获取知识。这些栏目或报道时事动态,或评析热门话题,或曝光社会中的问题,或把握民生脉搏。再加上主持人短小精悍、新颖精辟不同风格的分析评述,为学生打开了社会之窗,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个广阔的舞台,学生们可以从中挖掘素材,开拓视野,从而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入情入境。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 “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 “时事新闻”„„真所谓 “坐在家中看世界”。写作中自然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了。

4、生作文应要作出适当、适时的评价

讲评是一次作文训练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批改的延续、发展和提升。个别批改,统一讲评,既表明了作文后指导的两个步骤的衔接性,又表现了它们间的差异性。好的作文讲评,可以扩大批改的成果和效用,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

去掉我们惯有的作文评价原则,多一把衡量的尺子,讲评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对于水平低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适当表扬,对缺点不能苛求,更不能挖苦讽刺,而要满腔热情,帮其找出原因分析,以便今后克服。对于写得较好的作文,可以在课堂上朗读,让大家评论,还可以贴在班里,让大家观摩。总之,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鼓励好、中、差不同水平档次的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作文训练中。

体验式作文作为写作教学中的新理念,既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更是始终坚守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写作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笔者也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践行,开启学生习作的新天地。

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报社.30年写作指导精髓一一种下作文树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2]曹明海.生命写作教学新思路 [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10).[3]王友花.活用教材,提高写作水平[J].现代 阅 读(教 育 版),2013(03).[4]邓军.生命学习:语文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5)

[5]高海丽.新疆区内中学班学生学习风格及其语文阅读教学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探究论文

【摘要】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新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主观要求。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高中写作的创新教育进行简单研究。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 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 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 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 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3.4 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下载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单位:天津市蓟县第二小学 姓名:苏春凤 物质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的精神世界却在经历一场浩劫。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因一点挫折而跳楼;有人为一......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作者】:李莉 【作者单位】:四川省隆昌县龙王小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论文摘要】: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题材,在课堂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塑造、改变着世界,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变的进程和力度还在不断地加大、加深,但人类在大自然......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三中 王勤功 邮编:748100 【摘要】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重......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总结 东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 在未来的社会中,健康人的观念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而应指身体和精神双重健康。因而中学学校教育不仅要......

    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语文它不仅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而且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要的一个交流工具。我国的素质教育提出,对于语文的教学要更加人文化,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更加具有人......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度融合探究(样例5)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度融合探究 ——以高一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 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资源,都是对课堂效果的有效支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

    德育教育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范文)

    德育教育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内容提要】:本文从时代的特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教育教学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