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视培养小学生的生活技能
重视培养小学生的生活技能
河北省冀州市小寨乡宜津学校
二十世纪末,中日青年学生在内蒙古草原举行了一次野外生存比赛。此次比赛不同寻常,既比赛了毅力,又比赛了生活技能。当时,日本学生年龄最小的有初中学生,中国学生都是大学生。中国青年由于父母的溺爱和娇贯,败在了日本青年的手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培养出来的依赖思想是很多中国孩子的致命弱点。
要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就要从小抓起。
生活技能是指人在生活中,所必须掌握的能够使自己独立生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是一个人能征服自然和适应自然的能力。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于父母,在家中很少做家务,有的连最起码的生活起居也由父母代劳。在学校,给学生锻炼生活技能机会就更少了,所以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是一个薄弱环节。
小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一方面靠学校去培养,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家庭的培养。
一、学校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变消极避险为积极预防
学生在生活中离不开电、火、煤气这些杀手,学校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中大都是不许玩火,不许摸电器,不许靠近电源,不许使用煤气灶等,大会讲小会提,这些不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全作用,但也夺去了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机会。这是一种消极的避险方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模仿,越是神秘的东西,越能引起他们的好奇,总想伸手一试,这也就形成了安全教育中不可排除的隐患。安全教育应采取积极预防法,即不能简单的限制他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让他们真正懂得出危险的原因和避险的方法。保障安全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防险避险的各种本领。积极预防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过程。
2将培养生活技能渗透到相关学科中。
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结合教材内容应渗透到与之相关的各科教学中。如《科学》课本中的简单电路,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渗透一些安全用电常识,教给学生弄懂“回路”和“触电”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只要灯泡一头连着电源火线,另一头连接随便什么可以代替地线的东西——自来水管,潮湿地面,灯泡的灯丝就发亮,这说明有足以让人致命的电流从灯丝流过,再告诉学生,电流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如果不懂安全用电,眨眼之间就能丢掉性命,躲都来不及。
电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学生不要因怕触电而不敢用电,要让学生熟知用电常识:用电前,避免站在潮湿的地面上,身体不能接触裸露电线,单手操作比双手保险等。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用电常识,就可以用电做饭、洗衣等,提高了生活技能。
再如:可结合一年级语文课本第十五单元进行劳动训练,设计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操作性模拟练习。也可结合数学课本整理房间一单元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房间。这些丰富的课本内容都要为培养小学生的生活技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活动课也是培养生活技能的途径。
劳技课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近生产生活实际,亲自实践,既能学到生产生活知识,又能提高生活技能。学校可根据年级的不同,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必要的生活技能训练,如缝衣、订扣、洗衣、简单的烧菜等,也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模拟演习等掌握自我保护,独立生活的知识,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远比在教室里读课本获得的东西多。
二、家庭是学生生活技能训练最好的舞台
孩子胜任的事,远比大人想象的要多的多。如果孩子不能干,通常是因为大人剥夺了他们太多的做事权力和机会。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会成为规律,往往是父母出于无奈,不得已让孩子从小就分担了许多家务和劳作,也就锻炼了他们的才干和意志,于是,就出现了
“茅屋出公卿,寒门出才子”,使他们在茅屋、寒门中因祸得福。
如今的家庭不再有茅屋、寒门,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家长对孩子做一些家务便多了“担心”和“不忍心”。家长应把眼光放远些,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家长做饭、洗衣,孩子边帮忙边学习,自然而然地就能增长许多生活知识。
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既消除了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又锻炼了他们的意志,避免了“少爷”“小姐”生活作风的形成.。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才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家长的“担心”“不忍心”变成放心,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生活基础。
内容摘要:
培养小学生的生活技能,要靠学校和家庭,学校可通过安全教育、各相关学科的渗透以及活动课去培养。家庭要通过家务劳动多给小学生锻炼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生活技能。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演讲技能
浅谈培养小学生演讲能力
小学老师:宁德富
在小学阶段,每个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中都有口语交际,也就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时还要求学生当众演讲的能力。就目前来看,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是比较差,当众说话畏畏缩缩,期期艾艾者不再少数。就说明教学中“重文轻语”。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是现代的标志,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演讲与一般说话不同,交谈只是信息的小交流,而演讲是信息的大交流。因为演讲是面对大庭广众,其影响要比一般交流大得多。
可是,要怎样才能使演讲的效果更为理想呢?笔者从艺术的角度阐述演讲的实施技巧:
一、理解演讲的意义
在演讲之前,先要学生理解演讲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但可以提高演讲者的口头表述能力,而且通过演讲的内容能教育听讲的人,更能在讲演中教育自己。像这一次“六.一”活动特长展示中演讲“谁说演讲不能取得成功”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当学生完成这项训练后,不仅培养了演讲能力,也培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和听众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了主张,见解。使听众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演讲要有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演讲内
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演讲的效果。演讲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听众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辩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和信服。这样,才能取到一定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三、演讲要有激情
熟练演讲稿是演讲的前提,但照本宣读,听众不可能被感染。“演讲”顾名思义,不光讲还要演。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在演讲时要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再倾注自己的感情,有真情实意。缺乏激情的演讲是没有魅力的。
四、演讲的技巧
当然,演讲也有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可以使演讲效果更理想。熟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开头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把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其次演讲时自然大方,所表露的感情应与内容相吻合,只有真情实意才能抓住听众,打动听众。演讲的姿势助演讲,因为丰富多样又适当的手势或姿势,不仅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而且绘声绘色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能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能
教育是为了使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劳动的能力,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不重视劳动技能的培养,那么将来我们教育出去的人都将会是一些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这样的人不可能适应得了社会的发展,最终肯定是被淘汰出局的。
现在这种社会中,连大学生都生活不能自理的大有人在。传说某大学里有一大学生,从小生活在父母的襁褓中,等他上大学了,发现自己连衣服都不会洗,于是把一个月换下来的所有衣服打包寄回家里让父母帮他洗,当他的父母收到包裹时心里想,儿子长大了,知道孝顺父母了,非常高兴。可是,当他们打开包后发现是脏衣服时,才意识到自己只是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他的什么事情都没有教他做过,现在他连最起码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生活技能并不成正比,在教学活动中,教会他们学习很重要,教会他们劳动同样也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能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让学生知道劳动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每个家庭都只有两个甚至是一个孩子,父母特别的宠爱他们,在家里简直就是一个个“小皇帝”,什么事情都不用干,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不知道劳动有什么意义,不喜欢劳动,认为劳动是大人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自己的任务就是 1
认真学习,在每次考试中考个好成绩就行。甚至有的孩子会觉得劳动是下人干的事情,不应该由他们来干。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他们的这种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在学生刚入学的时侯,我们就教育学生自己洗手、洗脸、涮牙、穿衣服等。教他们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让父母帮着做,但是不要全部让大人代劳。中高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能明白一些道理,我们会给他们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和道理,使他们懂得劳动的重要性。其实在教学中,很多科目都是相通的,劳动也不例外,如在语文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写写有关劳动方面的作文,让他们先去尝试劳动,然后把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变成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一来,就在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孩子劳动的能力,又让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发展。又或者我们可以在音乐课中教他们学唱一些赞美劳动的歌曲如《劳动最光荣》、《五月的鲜花》等,让学生在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劳动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作用
如果单是给学生讲一些大道理,没有付诸行动,那就等于纸上谈兵。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参加到劳动实践中去。平时的劳动课中,我们可以教学生做一些手工、教育学生自己整理房间、书包、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让学生明白,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在学校里,教会学生扫地、擦桌子、布置教室等,让他们感受到干净整洁的环境是靠自己的双手
劳动换来的,从而教育学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把果皮纸屑随手乱扔。在家里,教育学生参加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感受父母的辛苦,由此教育学生要孝敬长辈。利用好每一节劳动课,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其他课的每一节课前,引导学生自己准备和制造学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引导学生干劳动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强调劳动中的安全,很多劳动过程中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切菜时会切到手;用火时会发生火灾;用电时会触电等。在教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用火:如要让学生明白发生火灾时应该如何逃离现场,了解怎样使用灭火器,知道火警电话119;知道如何用电:不要用湿手去摸开关,发现用电危险时要立刻切断电源,如果由于电路短路起火时,不能用水去浇灭火等相关的安全知识。学生刚开始学习劳动的时候,劳动的过程我们要全程指导。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我认为在劳动课中,老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我们要积极的参与劳动,不怕苦,不怕累,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给学生做出表率。小学生的向师性强,他们会模仿老师的言行。这样一来他们就会积极的参与劳动,才会热爱劳动。而如果老师只是指手画脚的指挥,没有参与劳动,那么学生也不可能喜欢劳动的。例如在三年级的时候,轮到我们班打扫一条路,而这条路是学生每天上下学都会经过的路,经常会有不懂事的小孩在这里扔一些果皮纸屑,非常的容易弄脏。刚开时的时候,我安排每天的值日生早上下自习侯去捡一次垃圾,坚持了不到两个星期,就没有人去检了。于是
我就带上学生每天早上去检一次,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就养成了习惯,每天下自习后,都会互相监督让值日生去检垃圾,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在家庭作业中也可以布置上一些关于劳动的作业,如洗衣服、洗澡、采茶、煮面等,以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劳动的作用。
三、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很多孩子在学校会表现得很好,可是一回到家就又当回了“小祖宗”,有的可能是父母不让他们干,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太金贵了,舍不得让他们干活。有的是自己不想干,反正老师也没看见。这就要求我们用与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使孩子们的劳动养成习惯。我们班主任应该经常向父母了解孩子在家里帮助干家务劳动的情况。对于那些表现得好的同学,在班级里给予鼓励,让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有的家庭里,父母太溺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干活,我们有责任先教育他们的父母,让他们明白自己不可能守在孩子身边一辈子,他们这样做只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铺床、叠被,学会洗餐具、茶具等。
四、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
小学生在学习任何事情的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恒心。在劳动过程中也一样,他们往往会因一些困难或挫折就把一件事情半途而废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劳动,还要教会他们把劳动变成一种习惯。教育他们做事情应该自始自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我们的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我认为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喜欢上劳动,主动参与到劳动中去,而不是父母或是老师让他们干。如果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我们要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困难。教育他们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断的总结经验,继续前行,就会走向成功。如果他们能够解决劳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就会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喜欢上劳动。只有爱上劳动,才能主动去参与劳动,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形成一种习惯。
劳动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是我们实施教育的手段,一切知识起源于劳动。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事业中,需要我们培养有丰富知识的人才,更需要我们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劳动者,让我们的学生在劳动中健全起来吧。
第四篇: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
寒坡小学王小阳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他们企望走捷径,“一步到位”,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他们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我们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改变这种状况。
办法之一:培养学生直接感受生活的能力
所谓“感受”,就是指人的感官受到外界形、色、音响、气味等各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与客体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如情绪激动、心情舒畅、思想领悟等。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对于海鸥这一动物,在高尔基的笔下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初中第五册《海燕》)作者借海鸥抨击了见风使舵、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显然是贬义的。而我们商店里有海鸥牌洗衣机、海鸥牌电风扇、海鸥牌洗衣粉等以海鸥命名的商品,无疑又是褒义的,这就是感受的不同,文章离不开生活感受的孕育。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文章,感受独特,文章才新颖,有“个性”;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都是可以让我们捕捉到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都要五官开放、心官激荡地参与,而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看《话说长江》的电视片,完全可以边看边听边想,看看电视片里的解说词是如何与被说明的图像相依相辅的,与一般的说明文有何不同。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的启迪,即在感受某一事物的时候,融入某种有本质联系的思想(精神),是感受的一个基本要求。
全身心地感受生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领会到生活的启示,还在于它往往能激发灵感,产生非吐不快的写作冲动,而这种冲动正是成功的标志。
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养成触景生情、见物生情、闻声生情等习惯,不断地触发、延展和丰富自己的感情。感受生活能力的培养需要反复训练,积水成河。除了课堂作文教学之外,可要求学生设立课外练笔本,有了感受,就及时 1
动笔,抓住灵感,自觉去作文,点点滴滴积累。教师尽可能予以褒扬,同时指出不足。也可以上感受信息交流课,组织学生交流校内外生活的种种感受,起到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作用。教师自己也可以谈谈下水作文的体会。还可以结合知名作家热爱生活、投身于生活的事迹或体会(如魏巍谈《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和生活的关系),来进一步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多情善感地反映生活。要指导学生注意发掘自我生活的感悟点(如生活环境变换、人事变更、交谊庆贺等容易泛起感情的波澜),激荡情思,促成写作契机。有条件还可以把学生带到野外、工厂、工地、矿山中去,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联想,去想象,去接受美景,去领会哲理。
办法之二:“间接感受生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书刊、电影、电视等媒体来感受生活。这也是一条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下边就阅读书本方面谈谈。“书是有字的生活。”只要学生设身处地地带着相应的情感去阅读,去再现书本借助文字所表现的生活情境,就一样能够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就可以体味诗人见春来草木繁茂,生发恨别之情;听无声春雨,想到满城春色,喜上心头。读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松骨峰战斗,脑子里要像过电影一样再现当年的壮烈场面,体会从中表现出来的对敌人刻骨仇恨的阶级感情和气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一句话,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中所写的人、事物感同身受地体会与领悟,对文章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动真情,把自己融入文章的人物当中去体验,融入文章的情境当中去领会。直接的生活感受总是和间接的生活感受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因此,阅读文章的感受还能使学生丰富和强化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譬如你阅读老舍的散文《小麻雀》,对于老舍对遭受劫难的小麻雀寄予无限的同情的感触,可能会使你联想起一只燕子被小孩用弹弓打死而勾起你对它的无限怜悯之情,从而丰富和强化了你同情无辜被害的弱小者的感情。阅读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受诗人挚爱革命根据地延安感情的影响,你也许会回忆起自己儿时在故乡的生活,从而丰富和强化了你对故土无比热爱、眷恋的情思。所以,学生在间接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极可能由于再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而触发了文思,催动了写作的激情。在这种“自然而然”的情境下写文章,就往往能够一气呵成,有血有肉。
假如能够经常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气象万千的生活,在亲自实践中感受生活,同时,能够经常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书刊、影视等媒体来感受生活,我们就能解决学生写作“源”的问题,就能打好学生写作的基础。
第五篇:小学生自我保护技能的培养
目 录
1、认识家中的危险品和危险地带 „„„„„„„„„„„„
2、课间活动注意安全 „„„„„„„„„„„„„„„„„
3、认识红绿灯 „„„„„„„„„„„„„„„„„„„„
4、认识“火” „„„„„„„„„„„„„„„„„„„„
5、敲门的陌生人 „„„„„„„„„„„„„„„„„„„
6、地震来了 „„„„„„„„„„„„„„„„„„„„„
7 9 11 13 15 第1讲 认识家中的危险品和危险地带
活动目标:
1、儿童意外伤害是中国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且近半数的意外伤害是发生在家中。排列较前的是跌倒、跌落、碰撞、挤压伤、割伤和中毒。所以认识家中带有危险性的物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很重要。
2、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单独留在家中,但是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却很缺乏,对自身在家庭中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做得很欠缺,让孩子把学校的教育传导给家长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任。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家中的危险品。
1、谈话:小朋友,家是一个很美好的地方,我们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2、事例:暑假里,我们海宁市南苑四里却发生了一幕家庭的惨剧,一位七岁的小男孩从六楼家中的窗中掉下,失去了生命。本来他现在应该和你们一样是南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快乐地生活着,是什么夺去了他美好的生命呢?
3、找一找:那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在家里有哪些危险的东西和危险的地方吧(学生没讲到的教师可补充)
4、看一看:出示学生找到的一些物品与方位:
(1)代表性物品:刀、剪、电器、煤气、化学品(药品、酒精、汽油、清洁剂、农药以及酒等)、针、打火机、水瓶、水壶等。
(2)代表性方位:窗台、门外的陌生人、比较滑的地面、尖锐的转角、柜子上面、电器周围、厨房里、带尖角的装饰品等
活动二:安全使用刀具。
1、说一说:在你们家里,有些什么刀呢?是谁在使用这些刀呢?
2、看一看:出示一些刀剪的图片,说说这些刀剪有什么特点。
3、论一论:如果我们要使用这些刀剪,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安全呢? 小结:(1)在父母的指导下使用。(2)使用时注意力集中,不比划、打闹、开玩笑,以免误伤别人和自己。(3)父母不在时,不乱使用。(4)要提醒父母把家里的刀具安全收藏、不要掉落下来割伤人。
剪刀的使用:我们小朋友平时用剪刀比较多,那么我们小朋友怎么使用安全剪刀呢?谁有小窍门?
小结:(1)使用适合我们一年级小朋友的儿童剪刀,没有尖头的。(2)剪时左手拿住物品左边,剪刀朝身体的前方剪,不要剪住自己的手,剪完后把剪刀口收拢。(3)不要挥舞剪刀,不要拿着跑动。(4)给别人传剪刀时,要握紧剪刀头部,把尾部朝着对方。
4、练一练:请两位小朋友上台表演剪纸、传剪刀,比比谁做得好。活动三:家庭生活安全小窍门。
1、谈一谈:你在家里受过伤吗?得到了什么小教训和小经验?
2、亲子作业:给爸爸妈妈的作业(做到的打“√”,没做到的,等做到后打“√“)(1)家里的刀具等容易划伤划破的利器,用后要安全收藏。()(2)一些孩子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请不要让孩子单独完成,比如切东西等。()(3)不把酒精、汽油、清洁剂、农药等化学剂装在用过的饮料瓶中。()(4)药品、打火机及以上化学品要放在上锁的抽屉中或孩子拿不到的地方。()(5)尽量不留孩子单独在家中。()(6)把急救电话(119/110/120)以及急用电话号码放在电话机旁,并教给孩子合理使用方法。()资料:
合肥市一14岁女孩在家被菜刀划破手指后惊惶失措,竟站在阳台上大喊救命,邻居们匆忙赶来,见此情景不禁啼笑皆非。
美国纽约郊区的赫蒙特有一位10岁少年,一次在农场劳动不小心被机器轧断了双臂。他强忍剧痛奋力跑到400米以外的电话亭,用脚拉开铁门,又用牙齿咬住铅笔拨通了电话,然后便昏倒在地。救护人员救醒他时,他还提醒人们别忘了带上断臂。
刀具图片
第2讲 课间活动注意安全
活动目标:
1、引导一年级小学生进行正确健康的课间活动,劳逸结合,使学生课间真正得到休息。
2、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初步认识课间活动的规则与秩序。活动准备:
每人准备好一根80厘米左右的毛线或细绳。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叮铃铃,下课铃声一响,有些同学就跑到教室外面去玩耍,跑啊,跳啊,玩得可真开心。有的在走廊里横冲直撞,有的在地上摸爬滚打,还有的在玩打架呢„„。
提问:小朋友,你觉得这些同学课间这样活动好吗?(学生会说:不好)那为什么不好呢?
学生发言:
1、在走廊里横冲直撞是很危险的,不小心就会摔跤。
2、在地上滚来滚去很不卫生,会把衣服弄脏的。
3、玩打架最不好,我们不能打同学,要跟同学做好朋友。
二、问题交流。
讨论:课间十分钟,我们该怎么安排比较合理呢?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好好想一想。(学生可能会说:下课后要先上厕所;喝点水;天气冷了,可以带绳子来练跳绳,带毽子来踢毽子„„)
教师指出:下课后,我们要整理一下课桌,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的学习用品;然后喝点水或者去上个厕所;最后再去玩耍。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们下课后玩些什么,怎么玩的呢?(跳绳,捉迷藏、丢沙包、和同学比赛跑步、翻绳、炒黄豆„„)
师:课间十分钟,小朋友的活动真丰富,那么,你认为哪些活动比较好?哪些活动不适合我们玩呢?(让学生评说)
(通过学生讨论:首先让学生明白课间要做的是喝水、上厕所、准备好下节课的书本,然后再自由活动,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接着 4 再讨论自由活动玩些什么比较好。)
三、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哪些活动适合课间玩。(跳绳、踢毽子、丢沙包„„)提问:在我们班,你看到哪些小朋友下课活动能遵守纪律,也是安全的呢?他们是怎么活动的?(让学生自由发言)师:我们班表现好的同学很多,其他同学都要向他们学习,课间活动要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今天,老师来教大家一种适合在室内玩的游戏,叫翻绳。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细绳,跟着老师做。(老师示范,学生跟着学)
师:以后,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小朋友们就可以在教室里跟好朋友玩玩翻绳。还有好多好玩的游戏,我们利用以后的课来学习。好吗?
(让学生认识课间活动要遵守规则和秩序,并教学生一种有益的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愿意与同学玩。)
四、课堂小结。
课间十分钟是休息的时间,我们要整理好课桌,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的学习用品;然后喝点水或者去上个厕所;最后再去散散步,和小伙伴们玩玩小游戏。希望小朋友们在课间文明活动,让我们的课间变得健康而有益。
第3讲
认识红绿灯
活动目标:
1、感知红、绿灯的特征、用途。
2、初步尝试用剪刀沿轮廓线剪,产生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尝试按信号做动作,初步具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活动准备:
设置马路(没有红绿灯)、红绿腊光纸、胶水、抹布、牙膏盒、橡皮泥、音乐磁带、录音机、红绿灯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激趣。师:“瞧,大马路上停着那么多玩具汽车,你们想玩吗?那我们来当小司机,把这些汽车开起来,好吗?开的时候要在马路上开”。学生自由玩汽车。(听音乐)师:“汽车累了,我们让他们休息一下,我们也休息一下吧。”
二、感知红绿灯的特征、用途。
1、师:“刚才,我们玩了开汽车游戏,高兴吗?那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个别讲述:乱,要撞的)
“那我们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好朋友说一说好吗?” 学生互相交流。个别讲述。师小结。
“那你们知道红绿灯是什么样子的吗?”(自由讲述)
2、观察红绿灯的特征。出示红绿灯图片。
学生说说红绿灯的特征。教师小结红绿灯的特征。
“马路上有了红绿灯,汽车司机开车就安全多了。”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马路装上红绿灯,好吗?”
三、制作红绿灯。
1、提出要求: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动动小脑筋怎样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红绿灯,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剪刀,小朋友使用剪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剪的时候,沿轮廓线剪,用完以后把小剪刀的嘴巴闭拢,轻轻放在箩筐里,剪下来的纸屑放在箩筐里,其它材料也要归放好。
2、学生自选材料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把学生的作品放在“马路上”。
“我们小朋友真能干,给马路装上了红绿灯。马路上有了红绿灯,汽车司机就可以看红绿灯来开车了。现在我们再来当一回小司机好吗?这回小司机要看信号来开车了。
四、游戏“红绿灯”。
1、交代游戏规则,看信号做动作。
2、学生游戏,模仿开汽车动作,一个跟着一个向前跑,按信号做动作。(听音乐)
第4讲 认识“火”
活动目标:
1、了解火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
3、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查阅、搜集消防安全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及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活动重点:认识消防安全标志 活动难点:认识火燃烧的三个条件 活动准备: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红彤彤,一大蓬,见风它就逞凶狂,无嘴能吃天下物,单怕雨水不怕风。(打一自然现象)
师生开展猜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谜底:火)
师导言: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可是如果利用不好,它会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毁于一旦。我们来认识火。
二、交流资料。
1、分组在组内交流资料。
2、各组选派代表汇报资料。
第一组汇报题目:人类是怎样学会用火的。
(两位学生分别汇报什么是自然火,原始人取火的方法。)第二组汇报题目:火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三位学生分别汇报火在食物、人身安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其他组同学补充。
师小结: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要利用火,没有火,就没有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但火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危害。
师出示一组数据:1993 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年均10亿元之多,年均死亡2000多人;2006年1至7月份,全国共发生火灾144217起,死亡963人,受伤883人,直接财产损失46359.4万元。
第三组汇报题目:火灾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分别汇报火燃烧的条件,什么是火灾,分类,危害)其他组同学补充。第四组汇报题目:新疆克拉玛依大火的经过。
(介绍火灾发生的经过并提出讨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火灾?)表演防火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消防安全数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你拍三我拍三,消防队里去参观。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你拍五我拍五,远离易燃易爆物。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师小结:火灾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对我们的生命产生极大的威胁,我们一定要认识消防安全标志,把损失和危险降到最低。
三、游戏激趣,加深认识。
出示防毒面具、灭火器、空气呼吸器等灭火救援器材,这些装备吸引注意力,教师加以讲解。
(1)一旦发生火灾,你知道怎样报警吗?模拟打电话。
(2)抢答:发生火灾时,是盲目开窗开门,还是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脑;扑救时是先救人还是救物?先断电还是先救火?
(3)你能说出几种逃生方法吗?(关门求生、从窗户逃生、安全出口逃生)
四、课堂总结。
1、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火,懂得了很多防火常识,增强了防火意识。
第5讲 敲门的陌生人
活动目标:
1、树立防范意识,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
2、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知道怎样避免陌生人闯入家中 活动重难点:知道如何避免陌生人闯入家中的方法.活动准备:准备相关事例。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明理。
1、听《聪明的小白免》的故事
2、思考:
a小白免在家时是怎么做的? b当有人敲门时它们是怎么做的? c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3、学生集体交流。
4、小结:你认为一个人在家要怎么做才正确?
二、个人经历交流。
1、小组内交流个人经历。道德
2、每组推荐一人集体交流。
三、提出建议。
当同学们独自在家时,要注意避免陌生人进入而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1.独自在家,要锁好院门、防盗门、防护栏等。
2.不把家门钥匙挂在脖子上,也不要露在外边。放学回家时,如果一个人回家,而且家中又没有人,在开门之前应先看看是否有人尾随,然后再开门进家。
3.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从门镜观察或隔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应开门。
4.陌生人来电话时,如果家长不在家,不要告诉陌生人家中没有人,只告诉他家中现在有事,让他过一会再来电话。
5.如果有人以推销员、修理工等身份要求开门,可以说明家中不需要这些服务,请其离开;如果有人以家长同事、朋友或者远方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也不能轻信,可以请其待家长回家后再来。
6.遇到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进人室内的情况,可以声称要打电话报警,或者到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以震慑迫使其离去。
7.不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给坏人可乘之机。
8.不随便把家中的电话号码告诉别人。要记住自己家长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发生问题时,要及时和家长联系。
四、课堂小结。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6讲 地震来了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学会逃生和自救的一些方法。活动准备:
有关地震知识的录像带、广播录音、电脑、电教设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吗,最近我们中国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
2、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看到的、听到的。
3、今天,小朋友也收集了一些照片、图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地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二、分组观看、查找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害。1组:观看电视新闻 2组、听收音机报导 3组、看报纸,查阅资料
4组:操作电脑,查看与地震有关的画面
三、集中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或看法。
1、老师:请你们说一说,刚才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地震给我们带来什么灾害?
2、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看到或听到的事情。
如: 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弯了,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地表裂痕图、楼房倒塌图。
四、小组讨论:地震来了,你怎么办?
1、发生地震时,什么地方是安全的?
2、发生地震时,什么地方是不安全的?
3、万一你被压住了,你怎么办?
4、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五、教师总结:发生地震时小朋友应该怎么办?
1、教育学生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藏。
2、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
3、短时间要赶快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将门打开,确保出口;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避难时要徒步,不要携带物品。
4、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六、游戏《地震来了》。
玩法:老师制造地震场景,学生一听到地震来了的声音时,迅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躲到桌脚下,有的躲到墙角,有的顺着楼梯逃到一楼大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