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时间:2019-05-14 08:4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一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纪念许涤新先生倡导建立

中国生态经济学三十年

王松霈

许涤新先生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晚年积极倡导并建立了我国的生态经济学。到今年,许老倡导建立生态经济学已经整整30年了。现在我国的生态经济学已经发展起来,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缅怀许老在创建我国生态经济学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对鼓舞我们继承许老的遗志,推动这一学科进一步发展,并使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先知者

生态经济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生态时代的产物,许涤新先生是中国最早认识到生态必须与经济相结合,并提出建立中国生态经济学,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先知者。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许老敏锐地看到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从而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早在1980年,他就发表文章指出:许多地方“不从当地的自然特点出发,孤立地„单打一‟种植粮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在山腰上开荒,刨光了草根,砍尽了树木,造成童山濯濯,形成水土严重流失和土地严重沙化”;以及围海围湖造田,片面发展林业、畜牧业,大中城市严重的“三废”排放污染环境等问题。由此明确地提出:“搞好社会主义生产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当时,人们还没有把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许涤新先生能够清楚地看到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紧密相关,以及生态与经济必须协调,体现了一位高水平经济学家的预见性。因此生态经济学一提出,就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1984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立大会”的报告中,就把生态经济问题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建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是在这方面觉醒的表现”,并强调今后“要用经济平衡和生态平衡两个平衡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力行者

许涤新先生不但是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先知者,同时也是力行者。1980年,许老就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全国畜牧业经济理论讨论会上,提出“要研究生态经济问题,建立我国的生态经济学”的倡议,并且身体力行。

上世纪80年代,在许老的亲自领导和主持下,在南昌市、北京市和上海市召开了三次全国性的生态经济学术研讨会。1984年在北京市召开的“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立大会”上,许老邀请了当时的副总理万里到会作报告,国家部委的相关负责同志和钱学森、陈岱孙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许老的主持下,全国生态经济学研究队伍第一次组织起来。

随后,在许老的推动和支持下,我们又与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共同办起了全国性的学术刊物《生态经济》,举办了我国第一次大型生态经济学讲座,并提出了我国第一个生态经济学研究大纲,组建起我国以中青年为主的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骨干队伍,出版了由许老主编的我国第一本集中集体智慧的《生态经济学》专著。同时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生态经济学研究机构——生态经济研究室。

1988年1月,许老病重住进了医院,但他仍为生态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不停地思考和工作着。他对我说:“到现在我们做了两件大 1

事:一是学会成立大会的召开,产生了很大影响。二是《生态经济学》专著的出版,从此学科就站住了脚。”对于生态经济学的继续发展,他又叮嘱说,“以后你会遇到很多困难的,但一定要坚持做下去,把我国的生态经济学发展起来。”这是他对我们所有生态经济学研究工作者的嘱托。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放不下生态经济学。逝世前还对夫人方卓芬同志说:“生态经济学要大力提倡。”

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奠基者

许涤新先生在我国生态经济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从而为我国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对于建立什么样的生态经济学,许老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经济学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经济学,是理论密切结合实际的生态经济学,是依靠全体人民的生态经济学。他在《生态经济学探索》一书的“绪论”中就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经济学是把支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任务的。”并具体阐述了生态经济学研究在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任务,而且也描绘了“通过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推动“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出现并保持青山碧野、工农繁荣、水空洁净、心旷神怡”的美好前景。

对于生态经济学学科本身的理论建设和基本理论问题,许老在他的专著和文章中也都作了明确的论述,包括生态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它的基础科学,乃至一些部门和专业生态经济学,如人口、林业、农业、畜牧业、工业和海洋等生态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问题,也都进行了比较多的论述。

“生态与经济协调”理论是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生态与经济协调”是生态经济学建立和存在的基础,也是生态经济学本身的已有之义。对此,在生态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基础学科构成上,许老提出:“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密切结合的科学。”在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实践上,他说:“搞好社会主义生产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上,许老在阐述错误地发展经济必然破坏生态的同时,也突出强调了生态破坏对经济的严重影响。他认为,“生态平衡规律如果遭到破坏,许多经济规律便没法不受影响”,“在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之间,主导的一面,一般说,应该是前者。因为生态平衡如果受到破坏,这种破坏的损失就要落在经济的身上”。许老明确指出了“生态与经济协调”核心理论的存在和重要意义,从而为生态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中国生态经济学的播种者

许涤新先生是中国生态经济学新兴学科的倡导者和缔造者,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生态经济学继续大发展的播种者。可喜的是,他生前亲自播下的生态经济学新学科的“种子”,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现在可以告慰许老的是,我国的生态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已经迅速发展起来,“生态经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1993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系列广播讲座,历时4个月,几千万人收听,对提高全民生态经济意识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同时,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也受到国际学界的重视。对此,国际生态经济学会的第三任主席约翰·普卢普斯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也曾经当面表示他们对中国生态经济学和学会工作的钦佩:“与国际生态经济学会比较,中国的学会建立早,《生态经济》刊物早,会员人数比国际学会在世界各国的会员总数还要多。”

许老临终前谆谆叮嘱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把生态经济学发展起来”,其中“要继续发展下去”的含义不言而喻。今天,他提出创建的生态经济学是后继有人的。30年来,我们在许老身边或是在他的领导下从事生态经济研究的工作者,不争名不逐利,一心遵循许老的叮嘱努力工作。现在,一批年轻的生态经济学研究力量正在成长,有的已经作出了成绩,正在发挥着更大的潜力。

许老的过早逝世是我国生态经济学的重大损失,这一学科的继续发展也是艰难的,但是他开拓奋进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进。我们将继承许老的遗志,继续努力,推动生态经济学的更快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松霈)

第二篇:比较猴王心理与自我实现理论

如果把猴王心理比做数学中的全集,那么,自我实现则是属于猴王心理全集的一个子集,比较猴王心理与自我实现理论。这是我对猴王心理与自我实现关系的一个判断。

一、自我实现与猴王心理简介

自我实现理论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该理论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及教育家相信每个人天生均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而猴王心理则是由我提出的,该理论指出:每个人在心理层面上,都渴望别人认可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强者。

而且猴王心理具有五大特点:

1。普遍性。人人都具有猴王心理,都渴望证明自己是最强者。

2。焦虑性。猴王心理与人的焦虑反应直接相连。

3。向上趋性。猴王心理的焦虑反应决定了人们会具有某种趋性:竭力用行动行为证明表现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强者,以博取人们的尊重、尊敬、肯定、认可;并竭力避免做出某些可能被人批评、排斥、拒绝、否定,给人留下弱者的印象的行为。

4。问题性

在人的所有心理问题中,有关猴王心理的心理问题可能至少占一半,而在人一生所处理的所有问题中,有关猴王心理的可能也至少占一半,甚至更多。

5。排他性

既然每个人在心理层面上,都渴望别人认可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强者,那么,人人都希望这个被别人认可的最强者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也不能是和别人并列为最强者。事实上,人们的猴王心理都带有很强唯我独尊式的排他性。

二、比较猴王心理与自我实现

相似点:1。自我实现理论说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在这一点上猴王心理,猴王心理的表述是:每个人在心理层面上,都渴望别人认可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强者。正因为每个人在心理层面上都希望别人认可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强者,所以人才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自我介绍《比较猴王心理与自我实现理论》。在逻辑上猴王心理和自我实现理论是行的通的。

2。自我实现理论说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这暗合猴王心理的焦虑性: 猴王心理是与人的焦虑反应紧密联系的。当一个人在被别人看成是重要的、有能力的人时,他便会感到很欣慰、兴奋、快乐以及心情舒畅等情绪。这是猴王心理的焦虑性使然。但当一个人被别人忽视或被别人批评、排斥、拒绝、否定时,就是说,当他不被人认可为重要的有能力的人时,他便会感到失落、不安、恐慌、压抑、焦虑烦躁等情绪。这也是猴王心理的焦虑性使然。

3。至于自我实现理论所说的: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及教育家相信每个人天生均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猴王心理的普遍性是这样表述的:人人都有猴王心理,都渴望证明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强者。也正是因为人人皆如此,我们的社会才如此有活力,才会发展如此之快。也正是因为人人都追求荣华富贵、都追求高人一等,我们的社会才会有竞争。假如人们都没有猴王心理,那么,可以想像。我们的社会该是多么死气沉沉。

不同点:猴王心理较自我实现理论而言所涵盖的理论范围更广而且内容更接近人的心理本质。自我实现理论应该说是解释了某一个点的心理现象;而猴王心理则解释了整一个系统的心理现象。

猴王心理的存在直接决定了人会有自尊心理、崇拜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虚荣心理、丢人心理等,当然也直接决定了人会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解析盗贼蜂起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

话说汉朝末年,皇帝禁锢善类宠信宦臣。以致“朝政日非,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盗贼蜂起”这四个字很有意思,我试着解读一下。

人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他们群居,而且每个人都有很强烈的猴王心理。这种心理的特点就是人们都渴望证明自己是最强者,是某一领域的王,是被人尊重尊敬的很重要的人物。人由于都有猴王心理,所以,当一群毫不相干的人聚在一起时,用不了多久就会产生一个类似的“王”的令人敬畏的领导者来统率大家。

第三篇: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论文

教学实践环节

论文题目: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完成时间:

成 绩: 指导教师: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内容摘要]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重要原理,就必须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源泉,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作用,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关键词]

认识

实践 源泉 动力 实事求是

理论创新 能动作用

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验哲学的问题。

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放入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认识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不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认识的发生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离不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凡是知识渊博的人,都很重视直接经验,注意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又很重视间接经验,孜孜不倦地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对于间接经验,书本上的知识,要能够真正理解它,还得要和直接经验、亲身实践结合起来。当你学习物理化学的时候,如果能够亲自去做一些实验,对书本上讲的原理和公式,认识就会深刻得多,生动得多。所以,书本上的东西,要变成自己的知识,必须注意联系实际,同实践相结合。

认识的发展,是靠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升华。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发展着的实践才能源源不断地为认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无穷无尽的原材料,是经验不断积累,认识不断提高。社会实践又给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观察和研究的物质手段,使认识得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在不断的实践中,人们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让我们一切与实际为根本,进行自我的认证。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每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赞誉汉景帝的儿子刘德严谨治学态度的话。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意。”唐代颜师古对其中的“实事求是”所作注释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本义是指真诚地依据事实真相探求古书的真义,即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

1941年5月,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对待 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在这种态度下,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 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从 它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毛泽东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并赋予本民族的特色,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绝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而不能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就是说,运用马克思主义制定革命策略,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

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强调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社会事件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在所有这些活动中,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由于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所以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首先,只有从事生产活动,人们才有必要和可能反复接触自然界的种种事物,逐渐地认识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和自然的规律性。其次,只有从事生产活动,人们才能在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很低,原始人在生产活动中,看到大风、暴雨、雷击电闪等自然现象经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而又不能对这些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就把这些自然力加以神话,认为天上有所谓风神、雨神、雷公好、电母在主管这些事情,并产生了祈求神明保佑的心情。这就出现了原始的宗教,产生了“听天由命”的思想。后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认识了这种规律,就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做自然的主人。最后,拿对人与人的一定相互关系的认识来说,也离不开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其他各种关系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因此,要认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有的必须通过生产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农民和工人也是长期的生产活动,在不同程度上逐渐认识到,地主、资本家的劣根性,不推翻他们的统治,劳动人民就没有活路。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也是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

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在各种不同程度上对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一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来源。

譬如,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看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通过这个事实,能够很准确的说明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超越眼睛等生理结构的局限,获取对世界的认识。蚂蚁的活动终究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而人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加工,获得理性认识。

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的治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它源于实践又知道实践,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发展。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任何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有的可能是已经被实践否定的旧的理论观点的沉渣泛起,有的可能是适合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历史发展条件的理论观点的简单照抄,也有的可能仅仅是杜撰的新名词的堆砌和脱离实际的空想。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积极因素,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借鉴国外文化以适合中国的国情,而不应该不顾自身的需要和条件一味地生吞活剥,否则会“食古不化”或“食洋不化”,而非真正的创新。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孤立地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离开了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理论创新就无从谈起。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并且在贯彻落实的实践中进一步使理论创新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五、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实践的发展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对发展具有能动作用。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再次,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既符合自身需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最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中国的民主革命,不能有资产阶级来领导,只能靠无产阶级、共产党来领导,要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武装斗争的道路,这个认识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的,因而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总之,我们在认识问题,用认识指导实践时,要警惕和防止先入为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了解事物的实际状况,得出符合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规律性的正确认识,这样才能实践符合实际,得到成功。

作为当代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正确理解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弱势,规划好切合实际的计划,在自我的生活中进行磨练,好好的成就自我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第5章,中共上海市宣传部,1984年。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5667573.html?si=3

4、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3e84f71c8afd569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66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

第四篇:教案——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在西方的哲学与伦理学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人性观。一种是以柏拉图、康德、卢梭等人的观点,他们认为人具有潜在的善性,主张设计一种理想的社会通过教育使人格得到发展;一种是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和边沁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性由生物的本能决定,不可能有大的改变,人只有通过法律道德等的约束,以文明的方式行动,才能维持起码的生活。对这两种人性观,马斯洛进行了综合。马斯洛认为人性在本质上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人性至少是中性的,但是趋向善,并且人的内部本性具有保持其“自然“的倾向,如果这些内在本性受到压抑,不能够得到满足实现,就会造成神经症的症状,由于神经症不能形成对事物和现实的准确把握,在行为中就会表现出违背人性要求的特征,这也就造成了人性之中的恶。所以,要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就不再是通过传统的教育,克制、压抑人性中所谓的恶的倾向,而是满足人的各个层次的需要,培养健康人格。这种健康人格,也就是马斯洛的理想人格——自我实现。围绕着什么是自我实现,如何达到自我实现等一系列问题,马斯洛形成了自己的自我实现理论。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学习一下马斯洛的的自我实现理论。

一、什么是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自我实现并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是实现潜能的过程,并没有时间和质量的限制。它意味着充分的、生动地、全神贯注地、没有自我意识地体验,形成一体化、和谐的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你自己就是自我实现的实质含义。一是从事充分实现自己潜能的实践活动,也就是做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换句话说就是尽自己全部的努力去做一件对自己而言并不容易的事情,比如说考研、减肥、找个好工作像心仪的人去表白,这些事情我们经过努力付出后得到成功都可能给我们带来自我实现的愉悦感受;二是无论在什么时刻体现的真诚、和谐、诚实,当你获得一份真正友谊、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表达你的真实感受这些美好的情感同样可以有自我实现的美好体验;三是当你感到极为幸福的高峰体验也是自我实现。高峰体验是一种身心融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在这种时刻,人会产生一种返璞归真或与自然合一的愉悦情绪。高峰体验是一种成长 体验,其中没有任何焦虑,人感受到自我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感受到暂时的力量和惊奇。高峰体验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马斯洛将其比喻为“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去旅行”。它发生的可能性在于以问题为中心,高度的集中、献身行为、强烈的感官体验、对音乐和艺术忘我的热切欣赏。

成为你自己: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可悲的真相:生活中的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常常是以一个经过伪装的虚假形象生活着出现在世人面前。就像一位演员扮演了与他的自然人格不一致的角色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毫无疑问,这是由于生活中不同的人要求你扮演不同的“角色”而造成的。比如说我们有时去做一些父母期望我们做的事而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有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说些言不由衷的“违心话”,以避免对他人不必要的冒犯。这就是从众的压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每个人都会处在强大的从众压力之中,这种压力有时明显有时隐藏,但却始终存在。如果你不从众,我行我素,你就要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不从众则极有可能对你的职业生涯造成重大影响,或使你与他人的关系出现紧张,甚至受到社会的谴责。

然而,从众行为付出的代价不会比不从众少,特别是在从众意味着按照与你的“真实自我”相冲突的方式行动的时候,情况就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你在世人面前不得不创造一个“虚假的自我”,掩盖你自己真实的面目。

在于此类似的例子中,如果你内在的自我是强大的,有冲破世俗的勇气,你就会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思想做出真正的选择,而不使你真实的自我受到损害。但是,如果你内在的自我是软弱的,在外部要求的压力下感到畏缩,那么,你就极有可能做出违心的选择,失去你真实的自我。我们把真实自我和外在自我比成两个向量来举例,我们真实的自我是这个一个长度,我们的外在自我是这样一个长度,使两个向量相加,如果真实自我和外在自我保持同一方向我们的进步是这么大,但如果真实自我和外在自我的方向相反,我们的进步只有这么大。

所以只有能够摆脱虚假的自我,努力强化自我感,还自己一个真实的自我,才能享受到自我实现的欢愉。

二、自我实现的超动机

马斯格在自我实现人的研究中,发现策动心理健康者行动的动机不是一 般人的缺失性动机。他把自我实现者的动机叫做超动机。

马斯洛认为,一个自我实现者的“基本需求”(匮乏性需求)。如果得到了满足,不再被“基本需求”驱动,那么,他就会被超动机——存在性需求所驱动。我们知道缺失需要不仅是指生理的需要,还指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如果丧失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不适。自我实现者有高级的需要:实现他们的潜能和认识并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他的目的是扩大和丰富生活经验,在现有的生活上增进快乐和欣喜。他们的理想是通过新的挑战性的各种各样的经历增加紧张。他们在环境中没有获得特定目标的对象。自我实现者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动机(即马斯洛所言的缺失性动机)。然而他们有成为完美的人性、实现他们全部潜能的“超动机”。这个动机是“特性的成长,特性的表现、成熟和发展。总之一句话:是自我实现。”他们处在一种自发地、自然地、愉快地表现他们完美人性存在的状态中。马斯洛称其为存在价值,其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

存在性需求同匮乏性需求有很大差异。马斯洛说,基本需求是肯定可以达到厌足的程度,但你绝不会厌烦成长。如你喜欢吃牛排,你可以不断地吃,但是最终你会明白,过多的牛排会使你厌烦。但是存在性需求作为动机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你绝对不会说“:我不想再知道任何真理了”。

三、自我实现的主观内部障碍

如果在满足或获得这些状态上失败、受挫也是有害的,将出现超病理状态。这种由成长需要受挫而引起的疾病,其体验不如其他疾病那样清晰,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某种东西是不健全的,但不清楚缺少的是什么,它是一种无形的不适,感觉 孤独、失肋、没意思、消沉、绝望。超病理状态是自我实现受限的一种结果,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自我实现的障碍有哪些:

跳骚弹跳的高度可达身高的400倍,是名副其实的跳高冠军。

把几只跳骚放进玻璃杯中,它们会立即轻松地跳出来,重复几遍,结果相同。

接下来,再次把跳骚放进杯子,立即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跳骚就会不断地撞在玻璃盖上。过一会儿,发现跳骚不再撞击到盖子了,而是在盖子下面不停地跳跃。一个小时后,把盖子轻轻拿掉,跳骚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们还是在原来的高度继续地跳。再过几个小时,依然如故。一天后,它们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同学们应该都听过这个跳骚实验甚至做过一些和这只跳骚一样的事情,大家可以移情思考一下,想象你是这只跳骚,你为什么没有再跳出玻璃杯,你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我是跳不出玻璃杯的

我一直都跳不出玻璃杯,这是注定的事情了,不用再试了

跳的高未必能出去却使我疼得头昏眼花,我还是在安全的地方好了

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自我概念的缩减:即我们可能对自己是谁以及自己的潜力看法比较保守。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就是自己想象的样子,而许多人对自己的想象非常不充分。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固执于现有的自我概念:我能认为“我一直是这样”。我们总认为自己只能按现在的模样生活。在这种条件下,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让位于“命中注定”。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愿意回到安全的地方:马斯洛认为,我们每个人不仅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且还有安全需要。这两种需要的相互牵制和冲突会阻碍个人的发展。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力量指向安全和保护,他倾向于追溯过去,害怕失去与母亲通过子宫和胸脯而建立的最初联系,害怕尝试,固守现状,害怕独立、自由和分离。我们内心的另一种力量推动我们去追求自我的完善、独立、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自信的面对外部世界,同时,接受深层的、真实的、无意识的自我。马斯洛认为,安全和成长对于个人而言都同时存在吸引和排斥的两种力量。当对安全的排斥和成长的吸引超过对安全的吸引和成长的排斥时,个人就会成长。反之则会停滞。

4.我们不少人不能自我实现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害怕成功,因为成功后会失去自己熟悉的东西,带来许多未知的变化,而我们天生对未知的东西有一种畏惧心理。包含了马斯洛所说的约拿情结。约拿是圣经里面的一个人物。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并且一直渴望能够得到神的差遣。神终于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去宣布赦免一座本来要被罪行毁灭的城市——尼尼微城。约拿却抗拒这个任务,他逃跑了,不断躲避着他信仰的神。神的力量到处寻找他,唤醒他,惩戒他,甚至让一条大鱼吞了他。最后,他几经反复和犹疑,终于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获得赦免。“约拿”是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人。对于约拿来说,他不愿意成就神的旨意是因为仇恨。这座他要布赦免的尼尼微城是毁灭他家族的死敌。

上帝要约拿到尼尼微城去传话,这本是一种崇高的使命和很高的荣誉,也是约拿平素所向往的。但一旦理想成为现实,又感到一种畏惧,感到自己不行,想回避即将到来的成功,想推却突然降临的荣誉。这种成功面前的畏惧心理,心理学家们称之为”约拿情结“。

马斯洛借“约拿情结”这一心理学术语向我们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尚未发挥出来的潜能,我们本来都可以比自己更伟大,但我们像约拿一样,总是竭力逃避自己的天职、使命,逃避命运和人生对我们的召唤,推卸我们本该担负的重任。马斯洛把这种倾向归结为“恐惧自身的伟大之处”、“回避自己的命运”、“躲开自己最好的天赋”。

人,之所以不可能成为上帝,首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害怕。人类从来都不曾真正地想要去实现完美,而是害怕完美。完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大众带来的孤独,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意味着成为上帝或上帝的使者。

马斯洛给他的研究生上课的时候,曾向他们提出如下的问题:”你们班上谁希望写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谁渴望成为一个圣人?”“谁将成为伟大的领导者?”等等。据马斯洛记录,他的学生们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通常的反应都是咯咯地笑、红着脸、不安地蠕动。马斯洛又问:“你们正在悄悄计划写一本什么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吗?”他们通常红着脸、结结巴巴地搪塞过去。马斯洛还问:“你难道不打算成为心理学家吗?”有人回答说,“当然想啦。”马斯洛说:“你是想成为一位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心理学家吗?那有什么好处?那并不是一条通向自我实现的理想途径。” 人类中普遍存在某种约拿情结,人们不仅躲避自己的低谷,也躲避自己的高峰。不仅畏惧自己最低的可能性,也畏惧自己最高的可能性。我们大多数人内心都深藏着“约拿情结” 心理学家们分析,这是因为在我们小时候,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和不成熟,心中容易产生“我不行”,“我办不到”等消极的念头,如果周围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机会供自己成长的话,这些念头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尤其是当成功机会降临的时候,这些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要抓住成功的机会,就意味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面对许多无法预料的变化,并承担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

毫无疑问,“约拿情结”是我们平衡自己内心心理压力的一种表现。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是在面临机会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敢于打破平衡,认识并克服了自己的“约拿情结”,勇于承担责任和压力,最终抓住并获得了成功的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总是少数人成功,而大多数人却平庸一世的重要原因。

第五篇:马原第三章之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马原第三章之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对于马原的复习,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辅导名师针对马原中的考点和历年所考题型等进行分析,各位考生可以把这个内容当做复习的参考资料,提高政治成绩!

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考点23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略)

考点24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与创新(略)

考点25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1.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2.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

(2)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改造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考点26 自由与必然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1.必然与自由

(1)必然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2)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1)必然王国是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

(2)自由王国是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3)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考点2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新增考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是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坚持以科学的认识论为基础的思想路线,是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统一,是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生动体现。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下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样与统一》教案

    人 教 版 小 学 五 年 级 美 术 下 册 第四课 《多样与统一》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

    维护民族团结与统一

    课题:维护民族团结与统一 55年来,西藏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

    机械工程实践报告书统一格式的规定

    机械工程实践报告书统一格式的规定 一、纸张和页面要求 A4 纸打印;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 2.5 厘米,左右边距各为 2.5 厘米; 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 20 磅) ;字符间距......

    荣辱观与教育观的统一(★)

    荣辱观与教育观的统一——凉州区永昌职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大讨论发言稿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班主任教师,所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他们是祖国的......

    《变化与统一》教案(大全五篇)

    《变化与统一》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设计中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构成及形式规律问题,培养同学们掌握和运用视觉语言的基本能力,开拓视野,丰富思维技巧。 能知道重复构成、......

    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统一

    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统一 一部《天河》,讲述了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提出,经过半个世纪的论证,一江清水,寄托了沿线移民和几代水利人的......

    活动策划书书写统一格式与注意事项

    活动策划书书写统一格式与注意事项 一、策划书名称 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大学××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 二、活动背景 : 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doc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一课时 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的地位】 本课时是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的重点内容。就全书来说,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