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建筑调研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专业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听见或看见“生态”这两个字。生态已经融入了我们平日里的一点一滴,生态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是生物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和发展的一种状态。如今,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正文:在刚结束的上海世博会上,随处可见许多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了屋顶花园而使建筑清爽怡人的新加坡馆、上深下浅契合光照效果的中国馆、“阳光漏斗”照亮地下层的世博轴„„这些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中,都蕴藏着生态之美。
概念:生态建筑就是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群体和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其设计、建造、维护与管理必须以强化内外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态目标,实现生态健康的净化、绿化、美化、活化、文化五化需求。
在对生态建筑的概念及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并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来诠释其设计要点,以期对我接下来的生态建筑设计起到一定的启发。
第一,要遵循系统化的原则,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合。就是说设计要强调整体优化,集成创新,而不是各种高档节能产品的叠加。
第二,要遵循生态位的理论和生态实际性的原理。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实际上每一项都可以作为一个生态单元,或者是生态元,都有一个适应的生态位,设计如果对位了,就可能持续发展,如果错位了,就可能萎缩,甚至于消失。比如说垃圾,垃圾就是放错了时间和地点的资源,从这个角度讲是不存在垃圾的,只是放的位置不对,放的时间不对的问题。设计师就是要注意寻找适宜的生态位,如果是错位状态,就要想办法把他复位,这个是在生态设计中的一个原理。当然,还有生态位的重叠问题,如果重叠了,就要采取措施来进行生态位的分离。这样就避免了恶性竞争和浪费。
第三,要建立整体的生态建筑观,其中有四个要点。一个就是建筑跟环境,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建筑本身和它的场地,和外在环境有一个互动的关系,有
一个能量交流的关系。因此设计就不能够只考虑室内,只考虑个体,不考虑环境。再一个就是从时间来讲,要建立全寿命周期的观念。第三个就是从空间上来讲,要注意空间置换的影响,也就是说这块本来是一个比较好的环境,通过我的建设破坏了这个环境,就是空间置换会对环境产生压力。
第四个就是资源有限性,要节约、高效的使用资源,这是一个全面的生态建筑观。第四,要树立生态有限的观念。这个观念要从不同的尺度来看。从城市尺度来讲,应该表现在建立自然生态安全网络,需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扩散,稳定性,抗力性。这个系统实际上是作为人类的一个生命支持系统存在的,如果没有这个系统,人类生存就受到威胁。这个问题社会重视得还不够。从住区的尺度讲,是场地的生态和问题。一个场地不光要好看,最主要的是要加强植物的生态功能。比如要增加绿量、做人工湿地、结合对污水的处理进行景观的设计等等。从建筑尺度来讲,就是要做生态化补偿。也就是说建筑建成后,对环境产生的压力,怎么样用生态化的办法来补偿。补偿可以从三个方面,一个是在室外建设有绿地或者人工湿地。建筑上要做垂直绿化或者是屋顶绿化,在建筑内部要做生态核,包括生态中庭、空中花园和生态仓等等。生态核主要解决自然通风问题,同时,要营造一个植物的群落,增加人和自然的接触,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保障人的健康。
第五,要因地制宜,被动优先。因地制宜,是指不同气候区建造的时候是不一样的,采取的策略也是不一样的。被动优先就是首先用被动的方式,就是通过建筑师用自然的方式解决室内的舒适度的问题。如果这个没有完全解决,我们再借助主动式的控制系统。从经济上来讲,被动式节能最省钱,同时也能营造一些地方性的特点,把地方的文化也融进建筑
第六,要讲学科交叉,多方共建。搞节能建筑也好,绿色建筑也好,不是一个专业能解决的,必须跨专业、或者是跨行业的共建,才有可能。所以,现在建设一栋建筑,一定要有多专业的合作单位一起来配合。
第七,要建设新的生态文化,引导绿色消费。仅仅从设计角度采取措施,解决节能建筑的问题,大概只能解决50%多一点,剩下的40%多是要靠引导绿色消费来解决,要依靠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
案例:
(一)、德国巴斯夫“三升房”
相信大家在看到这
名字后,肯定会有所疑
问,为什么要叫“三升房”
呢?那就先来给大家解
释一下吧。巴斯夫是德国的一家化学公司,同时也
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
司。是在一幢拥有70多
年历史的老房子为基础下改造而成的。所谓3升房,是指一年每平方米居住面积消耗的热能只有3升采暖用油,1升油相当于10度电。在与改造前相比,三升房的能源消耗降低了很多,采暖耗油量从20L降到了3L,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降低了七分之一,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环保价值。改造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设置可回收热量的通风系统、截热技术等措施。所以说,三升房的出现,为住户大大节省
了采暖所需要的费用,同时,在舒适性,节能,环保等方面
是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
而之所以能做到如此节能的境界,这还要和它所用的材
料是分不开的。它采用了经过
创新的隔热通风复合系统,新
鲜空气由外部进入装置后,与
一部分试图外出的热空气相互
“切磋”,再进入室内各个房间,保证居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天然而清新。设置可回收热量的通风系统。屋顶阁楼上设有热回收装置,新鲜空气通过顶部通路输入,与排除的热空气换热后进入室内各个房间。这种新风系统是可调式的,并
且每一时间都有新风送入,室内的空气也可通过管道系统,经过热回收装置后排
除。冬季采暖时,85%的热量可回收利用。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新鲜空气的屋子里,相信大家的心情肯定非常的舒适,所以,由此可见,生态对于人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们可以从三升房中得到一些启示,也许,更多的会是借鉴。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如今的房价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许多人都因为买不起房子而苦恼,如果我们可以将这种三升房引进我们的国家,那么,或许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在欧洲,三升房是最受欢迎的房产案例,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经济实惠,而更在于它的节能环保与生态,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到很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也能出现这种低碳的房屋,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二)、英国贝丁顿社区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一个来
自国外的生态建筑的节能典范
吧。就是位于英国的贝丁顿社
区。贝丁顿社区是世界上第一
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是
英国最大的环保生态小区。贝
丁顿社区拥有包括公寓、复式
住宅和独立洋房在内的82套
住房,另有大约2500平方米的工作空间。自居民2002年入住
以来,它蜚声世界,是国际公
认最重要的可持续能源建筑与
居住的范例。
首先,最重要的问题在于
这个社区的采暖问题,大家都
知道,英国是一个处于高纬度的国家,冬季漫长而寒冷,有半年时间都为采暖期。为减少建筑能耗,设计者探索了一种零采暖模式:生态村的所有住宅都朝南,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玻璃阳光房。屋面、外墙和楼板选用了300毫米厚的绝热材料,窗户选用内充氩气的三层玻璃,窗框选用木材以减少传热。所以,生活在这样的建筑中,不会感到刺骨的寒冷,取而代之的,也许是一股让人舒服的暖意呢。
而在通风的方面,这个社区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它的屋顶上端有一排排色彩鲜艳,外观奇特的“风帽”,那么,它们的作用是神马呢?就是为了将外部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室内,这种被动式通风装置完全由风力驱动,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利用风压给建筑内部提供新鲜空气,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此外,其内部设有热交换器,可回收排出废气中的50%—70%的热量,从而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
而另一个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就是水循环了吧,伦敦降雨丰富,通过对雨水以及生活污水的回收利用,使得水消耗量比普通住宅减少1/3。每次降雨结束时,位于屋顶和花园的集水设施会把雨水传送到房子的下面的储水器里,经过自动净化过滤器的过滤,就可以直接清洗卫生间、灌溉树木以及用作公园水景。这点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条非常给力的提醒,我们国家水资源较为缺乏,人们的节约意识还不是很高,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何乐而不为,可以说,在生态方面,外国人的意识比我们国内的人要注重的很多。
贝丁顿低能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组合热力发电站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燃烧木材废物发电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而且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来生产热水。热水罐位于每户的核心位置,在寒冷季节可起到供暖的作用。目前CHP的燃料主要为附近地区的树木修剪废料,往常这些废料被丢弃并填埋而成为城市的负担,对这些废料加以利用既可以产生能源,又可以解决环境污染和垃圾处理的问题。在长期计划中,以后木屑原料的来源将主要为邻近的生态公园中的速生林。经计算,整个社区需要一片3年生的70公顷速生林,每年砍伐其中的1/3用来提供热能,并补种上新的树苗,以此循环。
去年上海世博会上备受瞩目的“零碳馆”,就是参照英国贝丁顿社区建造,并将保留下来成为世博会的永久建筑之一。在全世界对能源问题高度关注的今天,贝丁顿的建成和杰出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许它就是人类未来居住模式的雏形。
(三)、奥尔良的诺亚
作为新奥尔良生态建筑的代表,诺亚能容纳 2 万
套住宅,3 家旅馆和 1500
个分时度假单元。这座金字
塔形的巨大建筑可以为其中的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既
有大小商场,8000 个停
车位,还有文化空间,学校,市政设施,政府机构,以及
卫生保健设施。看起来如果一个人愿意,他可以一辈子不用走出诺亚。尽管听起来在一栋建筑里住上一辈子并不是件有趣的事情,但诺亚的确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尽可能全面地满足居民的需要,因为修造这座建筑目的是抵御飓风的侵袭。诺亚的地基可以浮动,主体结构是中空式的,这样的设计使飓风无论从哪个方向袭击都可以将对建筑的破坏左右减小到最低。从可持续性方面看,对待这种超大型建筑人们倾向于抱有怀疑态度,但事实上诺亚可以容纳大量的居民,人数多得足以值得该项目的材料消耗。诺亚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区内汽车的使用,因为人们可以在一座建筑中满足所有需要,而且建筑内的交通主要通过水平或垂直的电梯完成,可以说它是一座步行者的乐园。其他的环保设计还有可靠的风力涡轮,淡水再利用和储存系统,空中公园加热和制冷管道,被动式玻璃幕墙,污水处理,太阳能列阵还有建在河里的水里发电涡轮等。如果真能像设计者所说
亚可以抵御飓风的袭击,这里将成为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总结:生态建筑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它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能离开在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员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成果,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出发系统地评价与设建筑的室内外环境,才会有更多更好的生态住宅出现。
第二篇:生态建筑概论调研报告
《生态建筑概论》调研报告
组员:孙鸿鹏0121106220112郑玄012110622010
4方超0121106220101汪宇0121106220108
摘要:当今时代,良好的家居环境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重要目标。然而更多的人在追求大房子,宽阳台的家居“外形”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内在“质量”。以各种高层楼房为代表的传统住宅其实存在许多诟病。通过对太阳能建筑和生态建筑概念的整体把握和对范例的详细考察,了解太阳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构筑和谐健康的生态人居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太阳能生态建筑
调研内容:1太阳能建筑(含主动式和被动式)2当前国内外生态建筑实例
一、日月坛•“微排”大厦
图一:日月坛•“微排”大厦
1微排大厦被称为世界最雄伟壮丽的太阳能建筑、是2010年世界太阳城大会主会场。
日月坛·“微排”大厦是世界上最
大的集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节能
于一体的高层公共建筑。作为2010年
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主会场,它
集展示、科研、办公、会议、培训、宾馆、娱乐于一体。
整个建筑分为前后两部分,形状
分别像“日”、“月”二字。“月”字部
2分是皇明公司的总部办公楼,“日”字
部分是太阳谷微排酒店。
大厦采用全球首创太阳能热水供
应、采暖、制冷、光伏发电等与建筑
1世界太阳城大会是由世界太阳城协会(英文简写ISCI)发起并组织的国际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的非政府组织的国际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会期一般为5天。旨在通过国际太阳能城市之间的积极合作,交流并改进能源效率政策、更新能源技术和理念。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能源的高效使用达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气候的目标。
2有太阳能王国之称,主要产品有太阳能热水器、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照明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电热水器、温屏节能玻璃等六大系列,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供应商,年推广太阳能集热器约20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的总和、比北美的两倍还多
结合技术,节能效率高达88%,远远高于国家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每年可节约标
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减少污染物排放8672.4吨。下面将就其节能技术和措施进行
详尽论述。
1. 光伏发电——给房屋阳光般的活力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与化石燃料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无污染(2)来源无穷尽(3)无需长距离运输,方便使用
尤其是第三条,对于光伏发电具有重要价值。只要通过专门的设备,便可以就地将太阳
能转化为电能。避免了长距离输电损失。
微排大厦应用的就是国际先进的太阳能光电系统(图二)。整个建筑顶端及侧面的钢架
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运用太阳能光电技术,几乎可以实现零电力输入。
太阳能光电技术是指利用太阳电池吧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需要时由放电
控制器释放,供照明及其他需要。其中,光电池组件是由多个单晶硅或多晶硅电池串联而成,放电控制
器(逆变器)具有反向放电功能和极性图二:太阳能光电系统
反接电路保护功能,还能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及监测。
作为新型发电系统,光伏系统可以独立运行或并网。微排大厦地处开发区,采取并网式,省却蓄电池,大幅降低造价,提高发电效率。
2. 遮阳系统——室内保护伞
微排大厦采用外遮阳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阻挡日光辐射,隔热节能,还能改善室内光线
柔和度。在欧洲,外遮阳设备已成为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外遮阳技术节能效果好、经济效果优、艺术性强。
外遮阳技术可分为如下方式:
窗口遮阳分为固定窗口外遮阳、活动窗
口外遮阳、窗口中置式遮阳、窗口内遮阳、玻
璃自遮阳多种形式。在此建筑中均有应用。
屋面遮阳 包括屋顶构架遮阳和屋顶花园式。
墙面遮阳主要利用绿化,造型别致。
绿化遮阳主要通过窗外种树和攀岩植物实现。酒店高层外阳台应用的是长青灌木和草坪。图三:微排大厦遮阳技术 3. 中水处理和雨水收集——让水的价值翻倍
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再生水的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
间,故名“中水”。中水不能饮用,为是一种介于建筑物生活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之间的杂用
水。中水主要用于洗车、喷洒绿地、冲厕、冷却水等。这种对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缓解城市供水不足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微排酒店用水量大、水费贵,仅以冲厕计,一
次节水可达九升,节水空间十分大。
中水净化系统共分两级,一级是格栅除去大体积杂质,二级处理通过生物、化学和膜处理技
术,可截留90%以上的污染物。微排大厦中水系统建成后,维护费用很低,运行良好。
二、法兰克福银行
一. 结构分析
法兰克福银行的结构设计属于巨型结构,也叫做超级框架结构,有意识的通
过处理给人以超常的尺度感。从而营造出宏伟,挺拔的建筑形式。建筑结构使用
巨型空间桁架、巨型柱以及它们与子结构之间的有机组合在建筑空间形象上充分
表现了“力”在结构中的传递。平面为三角形, 三角形的曲线形边使空间率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说三角形略微外鼓获得了更多的室内面积。由于内部空间从水平力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只对垂直荷载进行处理就可以了,所以空间使用率提高。通过八层楼高的钢框架为“巨型梁”连接而围成的巨型筒体系。具有极好的整体效应和抗推刚度,其中“巨型梁”产生了巨大的“螺旋箍”效应。选择三角形形状也是为了克服已存在的 Commerzbank 塔楼的位置限制。该大楼具有“生态之塔”的美称。49层高的塔楼采用弧线围成的三角形平面,三个核构成的三个巨型柱布置在三个角上,巨型柱之间架设空腹拱梁,形成三条无柱办公空间,其间围合出的三角形中庭。
图表 1 commerzbank平面图 法兰克福银行大厦是高层绿色建筑的一次成功的尝试。在福斯特的设计理念下,传统的办公塔楼
进行了内外环境的重新配置,他将传统位于塔楼中
央的公共交通等核心(电梯,步梯,洗手间等)分
散在建筑三角形平面的三个角,而解放出中部较大的空间来重新设计,每2个交通核之间的梯形部分
则是建筑的主要办公部分,三个梯形又围合出一个
空透的三角形中庭。福斯特的过人之处是在这
些梯形部分每隔8层就安排了1个高达4层(约14米)的图1 commerzbank平面图空中花园,而且花园是错落上升设置的,这让每层的办公室都可以接触到花园般的景色。同时,中庭和空中花园的设置使得在全年的大多数工作时间里,该大厦仅靠自然通风和采光手段已经满足内部通风和采光的需要。
二. 建筑材料及应用的分析
法兰克福银行是一座高层生态建筑。建筑外皮双层设计手法同样增加了该
高层建筑的绿色性,外层是固定的单层玻璃,而内层是可调节的双层中空玻璃,两层之间是165毫米厚的中空部分,室外的新鲜空气可进入到此空间,当内层可调节玻璃窗打开时,室内不新鲜的空气也进入到这一中空部分,完成空气交换。在中空部分还附设了可通过室内调节角度的百页窗帘,炎热季节通过它可以阻挡阳光的直射,寒冷季节又可以反射更多的阳光到室内。中庭被细分为每十二层一段, 每一段包括三个四层楼高的空中花园,它们绕塔楼成120度转角。这个空中花园, 好像给塔楼外墙增加了一层“皮肤”,同时促进了日光和新鲜的空气通过三面的花园到达具有建筑整个高度的中庭以获得自然通风效果。风洞分析预知这个系统将会造成中庭如外面的空间一样,伴随着高频率的空气改变。此外,法兰克福商业银行中心大楼采用了经过陶瓷化耐火处理的钢材,而不是钢筋混凝
土。如果遇上大的火灾,至少可以坚持2小时不会坍塌,有足够的时间营救与撤离。
图2commerzbank
三.建筑施工中的通风采光及建筑设备的分析
建筑使用者们通过调节开口大小来控制空气在办公室中的流动。但是,如果室内变得太多风、太热或太冷, 建筑管理系统将会关闭空气进入建筑物个别区段的流程。不同的区段合起来被称为„村落组团‟。藉由分别回应每个村庄团的气候状况,BMS 工作得如同一个微调系统。每个花园都有一个将适当的数据传送到BMS 的气象台监视器, 它使得系统能够主动与塔楼高度各处的天气式样的变化相配合。举例来说, 空气可能是相对静止的。除非在极少数的严寒或酷暑天气中,整栋大楼全部采用自然通风和温度调节,将运行能耗降到最低,同时也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空气调节设备对大气的污染。建筑管理中控系统(BMS Control)在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中得到了应用,但这次福斯特并非追求将高新技术设备充分暴露,而是利用它们来创造更节能,更舒适的建筑空间。大厦的室内感光感温系统全部采用自动化,具体到每个办公室均由一个中心调控系统控制,室内的光照,温度,通风等均通过自动感应器得到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办公空间适当的光照和空气质量,上述种种自然通风,采光方法,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等在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中的综合应用,使得该建筑自然通风量达60%,这在高层建筑中是非常难得的,大厦也成为欧洲最节能的高层建筑之一。
早期的研究显示:可实现的最有效果的节能措施就是减少建筑物冷却所需的能源。参考传统的设计,且法兰克福在夏天的温度按能达到35℃计算, 得出建筑物预计在正常情况下一年中有77%的时间处于冷却模式。减少冷却的能源需求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建筑的自然通风最佳化。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人们认为一年里100%的时间提供自然通风是的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结果,解决的办
法是一个混合产物或者说是一个„混合模态'系统, 目标是实现一年中65%的时间可以自然通风,空调系统将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随即打开。当外界环境的温度超过 23℃的时候将会出现间歇的时间段,这时窗户将会被关闭而扇子将会被打开来操作冷却天花板。除此之外, 位于地板的中央地域的走廊地域, ,将会需要长备空调。
所有的调查研究都显示该建筑幕墙设计使开窗的时数达到最优化。分析各种不同的类型的 Klimafassade是为了确定哪一个类型会是对 Commerzbank位置上的气候情况最适当的。通过 Klimafassade复杂和精明的设计,塔楼内每份能源需求将会被减到最少。建立内部开口与外表面最有效联系来提高间接的自然通风的目标,许多的模式化的测试将此解决得像一个好的热阻。采用一个在某种情况下高水平运行的系统是有可能的,但是当情况不一致的时候它可能不太有效。因此,需要在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之间做出一个平衡的安排。
图3不同季节的气流走向
空气在每层楼通过Klimafassade 的开囗进入一个 200毫米的洞内之后,被加热上升经过洞的顶端排出, Klimafassade充当了一个热烟囱系统。Klimafassade 的构造(见图 4.15)是由12毫米厚的上过釉的外表面组成的,而外表面上有一层特殊涂料可以吸收外部百叶上的雷达信号。它还加入了一个自动化铝遮阳板系统来提供一个好的阴影系数 , 而且low-E材料做的双层釉面内墙具有较低廉的价格。建筑外表面的排气口长期开着,同时内部区域允许空气通过自动化的倾斜且翻转的开口布置。
参考文献
窦以德:《诺曼﹒福斯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三篇:生态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总体分析
● 调研位置: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实验楼广场
● 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临高速出口500米处,坐落于骊山脚下
● 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3-5月春暖花开,9-11月秋高气爽。● 气温:年平均温度13.3度,最冷1月平均气温0.9度,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6.9度。● 降水量:雨量偏少,年降水平均为507.7毫米—719.8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将雨日数(日降雨不少于1.0毫米)平均为5.5天。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全年平均无霜期232天。● 湿度:年平均湿度为69.6%。● 日照:日平均日照5.5小时。
风环境:
1)周边环境分析:广场北侧为实验楼(东西朝向,共六层,约21米高);南侧为图书馆(南北朝向,四层,约14米高。此广场风环境要求为相对静风区,为师生提供游憩﹑休闲 ﹑晨读的场所,同时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学区良好的风环境。
2)由于西安属季风区,全年主导分为东北风14,夏季(七月)为东北风17,冬季(一月)为东北风11,但由于实验楼广场采用园林式手法,再加上建校不久,绿色植物枝冠并不茂密,所以减小风俗的作用并不大。(如图a.)图a 因此当盛行风长驱直入实验楼广场时,只能收到一小部分植物的不同遮挡,空气动能损失较小,风速并不受到很大的影响。若有刮风的天气,师生来此地休憩时间比较少
水文及水资源:
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命脉,也是大地景观生态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增加自然监管,在实验楼广场绿树丛中设计了一个中心湖,湖边设有亭子,湖中桥边点缀了句原始自然状态,不加雕琢的,三三两两的石头(如图b﹑c所示),既具有视觉美学效果,也供师生欣赏,陶冶情操,也满足了人的亲水性,可近距离接触直至玩耍,使广大师生在工作学习之余游憩,放松﹑休闲,感知与体验空间的是强化以,对区域的小环境的景观起到了重大作用
1)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虽然中心湖蜿蜒曲折的形态迎合了古代“风水”,强调 “水流应曲曲有情”的主张,限制了自然形态之美和灵气,又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然而用鹅卵石护堤,用水泥衬底的人工化手段却与恰整个广场自然生态健康的整体风格不符,走入了目前大江南各大城市水系管理的流形误区。“水”与“水体”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但二者关系密切。在环境科学领域中,水体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及水中生物等。原来设计成蜻蜓低飞,青蛙缠脚,睡莲盛开,由于箱底,现
在却是光洁的水泥湖底和看似美观的鹅卵石护堤(如图d所示)图d
2)湖中的水主要靠雨水积累,因为于水中含有污染物,加之树林自身产生的一些污染物,所以水体并是干净。根据水体自净化作用的机理,此处水体的自净作用仅仅表现为河水与大气间的自净作用,即河水的CO2,H2S等气体的释放,被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吸收后,产生O2等,并不完善
声环境
● 由于学校附近无大中型工厂,不会产生大的工厂噪音;只因紧邻西临高速,交通噪音与社会噪音不了避免;学校东面主体楼目前正在手工,存在施工噪音,但由于离试验楼广场有一定距离所以影响不大,再加上广场种植了一些高大的常青乔木,并与灌木想结合,起到了绿化降噪的作用,在此晨读是很多学生们的选择。(如图e所示)图e大气环境
● 由于学校地处郊区,校园总体大气环境还是不错的,只是每逢沙城暴季节还是会有一些 影响。校园大气污染物只要为漂尘,为了改善小区域内的大气环境,广场加强了植被绿化,由于植被枝冠和叶面吸附一部分大颗粒尘埃沉降下来。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雨水灌溉草坪,湿度相对增加,人的舒适度增加。相比较而言,实验楼广场比校园其他广场的空气质量要高。
●光照:绿化区东西两侧均没有建筑物,图书馆距离也在十米以上,大楼的阴影对绿化区没 有影响,整个绿化区都处在阳光充足的场所。因此可配置一些阳性大乔木。在高大乔木下的小乔木,灌木和草坪考虑配置耐荫性树种。
●降水:由于西安降水并不是很充足,所以广场内的植物水供给除了自然降水外,主要靠人 工定时降水补给。因此尽量考虑配置耐旱植物。
●空气污染:广场周围并无明显有毒气体污染源,但由于西安空气质量较差,因此在植被的 选择上应尽量选择抵抗并可以吸收各种有毒气体的植物。●植被:实验楼广场植被丰富,种类繁多,多为原生植被,引进植物较少。其中乔木有锦熟
黄杨﹑大叶女贞﹑小叶女贞﹑石楠﹑银杏﹑红枫﹑柳树等,灌木有紫薇﹑木槿﹑迎
春花等,落叶植物有银杏﹑红枫﹑柳树﹑木槿﹑紫薇﹑迎春花﹑南天竺等。行道树是国槐,在广场东侧的行道两侧。(如图f,g,h,i)图f
图g图h
其绿色植物的生态效应主要便现在:①调节大气中的CO2和O2平衡;
③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和风场,调节区域小气候; ④通过蓄水﹑滤水,调节水分;⑤通过减弱噪音污染,改善声环境等; ⑥其植物的多样性保障了生物的多样性。图i
现状分析
● 优点:斑块与廊道之间的联系十分自然,绿色植物的搭配,以及绿色植物与花草之
间的搭配简单而不杂乱;植被丰富,小区域内的环境很幽静。
● 缺点:广场采用了孔隙度大,有一定坡度的透水铺面(如图k)但下水口的设计不 周,下雨时容易聚集大量的雨水。虽然植被丰富,茂密,但缺少整合性,假山上的 道路铺装应使用防滑材料;水池的设计缺少科学的设计,其自身循环自净的功能不 强,水体总是不那么干净。
图k
● 未来改造理念与措施
● 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舞和微生物,引进
植物与基地特地的生态条件相适应。植物配置尽量使用西安原生树种或适宜在西北部生长的树种。选用植物都适应于中性土壤上生存,耐寒耐寒,适应性强。
● 制造丰富的生态层次。生物多样性是稳定良好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和自身维护能
力,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处理好生态层次之间的关系:阳性高大乔木在最上面,栖霞市可以稍受荫蔽的灌木,再下为草坪,乔木灌木枯枝落叶落于地上或隐于草间,即可慢慢化为腐殖土滋养植物,游客为土地保暖蓄水,并可为微生物和分解者提供食物和安生之所。● 硬质铺装要少而且要是地面尽可能充分渗透到地下。因为人们行走时都有一种朝近
路的习惯,故在近路路线上的草坪被踩出一条路来。干脆直接在这条由人们习惯所选择的路上铺上石块,形成一条便道,既美观,也是草坪免受践踏之苦
● 将湖底基质或泥或沙或石,丰富多样,护堤作为缓坡,大部分做成生土的本来面目,部分用鹅卵石做点缀只用,两者交替组合,则既满足景观的要求,又会在水中或水边生长出
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形成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群落和物质与能量循环 系统;改善排水系统,使湖水达到清澈。
第四篇:生态养殖调研
生态畜牧养殖产业项目调研报告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山西省晋中捷诚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实践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破字当头,立竿见影,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出了一条“六破六立六创新”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路子。实践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思想解放的空间有多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潜力就有多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有多大,科学发展的成效就有多大。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创新的力度;科学发展的成效,检验思想解放的成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消费需求之一,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榆次区作为省会东大门,生态养殖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带动当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增加当地人民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在畜牧业发展上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之间无论是从生产方式、经营形式,还是从新技术推广、经济效益等方面,差距越拉越大。凡城郊型区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较快,效益也好,而边远山区则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生产周期长,效益差。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现代畜牧业上,“十一五”以来,山西省晋中捷诚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立足不同资源优势,加快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进程,形成生态养殖特
色显明的畜牧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晋中捷诚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发展特色生态畜牧养殖产业迎来了新的、不可错过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榆次区农业产业发达。以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着力建设“蔬菜、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最近中国城乡统筹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战略课题组到榆次区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榆次区有着丰实的生态养殖与乡村旅游资源,加快发展畜牧产业旅游业,对带动当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新飞跃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欢迎投资者开发。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政府一贯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把畜牧业作为发展经济、富国强民的一项兴国战略来抓,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起着重 要的作用。全国畜牧业远景目标规划要求到2015年,畜牧业支撑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畜牧业生产结构更趋合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广大农民收入,促使农村经济上新台阶,山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并将畜牧业作
为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大主导产业。山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畜牧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快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同时,各级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了发展畜牧业的具体政策措施。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及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使得畜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榆次区有丰富的玉米资源和水资源,具有发展肉鸡养殖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但是当地大都养殖分散,规模小,没有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形成区域优势。尤其是经历了2006年禽流感之后,农户分散养殖标准化程度低的弊端明显暴漏了出来。该项目正是基于目前当地肉鸡养殖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及优势农畜产品的布局和规划 我国政府在相关会议和文件中多次明确指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政府通过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把发展畜禽养殖和加工放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国家农业部门提出要稳定猪、鸡生产,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各级地方政府也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省委、省政府在《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10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全面发展林果、畜牧、蔬菜、小杂粮四大产业。山西省农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规划中,把禽类养殖、产品产后处理和加工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肉牛、肉羊加工,稳步发展猪、禽加工,禽类加工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在稳步提高猪肉商品率的基础上,提高牛羊、禽肉加工比例。畜禽基地要围绕加工,在优势产区积极开展品种改良,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从原料上确保肉类加工能应对市场变化。
该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当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比例是划分传统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的一个主要标志,大宗传统农产品长期低价位徘徊,经济效益下降,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缓慢,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社会稳定。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提到畜牧业是山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山西省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兼有农区和牧区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大力发展猪鸡食粮型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项目实施地发展优质肉鸡业是解决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有效措施;是促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项目完成后,将带动当地肉鸡养殖业向规模化发展,壮大榆次区肉鸡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同时,通过 ”玉米种植→饲料加工→肉鸡养殖→鸡粪还田“形成”粮-鸡-有机肥-粮“的完
整循环生态型产业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实现肉鸡的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肉鸡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山西省肉鸡业仍主要以农户小规模养殖为主体。山西省以小生产方式为主体的肉鸡业的弱点和弊端主要表现在:千家万户分散饲养,面广量大,不少鸡舍建在院内,人鸡混居,鸡舍间距很近,无任何消毒隔离措施;饲养环境极差,极易对产品造成污染;用药及疫苗免疫不规范,分散养鸡户从来不做任何疫苗接种,导致传染病不断发生,对规模化养鸡场构成严重威胁,也增加了政府和防疫部门控制疫情的难度。
因此,项目承担单位率先在山西省使用大跨度、高标准、自动化控制饲养体系,建设了先进的封闭式、集约化的肉鸡养殖设施,全面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全面推广实施IS09001管理体系,“鸡源追踪”管理体系,HACCP管理体系等,并试图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并辅之以及农户开展全方位服务。推动当地肉鸡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提高肉鸡的市场竞争力。
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项目承担单位采用“公司+农户”的互动发展思想,瞄准农村广阔的养殖市场,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按照“市场+龙头企业+ 服
务+农户”的联动运作模式,可大大推动当地与周边县、市养殖业的发展步伐。同时,公司不断引进新型鸡品种开发,在鲜肉鸡分割与熟食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作为生产原料的肉鸡远远满足不了现有生产线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实施有助于公司标准化肉鸡养殖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有助于公司做强做大,为增强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带动养殖户改进饲养模式、引进标准化饲养方法,提高肉鸡质量,从而改善当地肉鸡的养殖结构,提高肉鸡养殖的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增强全市肉鸡养殖市场竞争力。
建设条件
项目区概况
榆次古称“魏榆”、“中都”,早在战国时就已设立县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赵国重臣蔺相如、后汉高祖刘知远、宋朝名相寇准生于斯;“中国儒商第一家”常家庄园建于此。漫漫历史长河,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榆次位于山西中部的晋中盆地,东与寿阳县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全区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53万,辖6镇4乡9个街道办事处,283个行政村、61个社区,是晋中市委、政府所在地,是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榆次素有“省城门户”之称,是山西省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距北京约540公里,距天津约600公里,距省城太原约25公里。距新扩建的太原空港行程不到10分钟,该空港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备降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50余条,年旅客吞吐量194万人次。境内石太、南同蒲、太焦三线交汇与此,太旧、大运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榆长、榆邢、榆盂、榆清省级公路纵横交错。
榆次地处东经112°34’-113°8’,北纬37°23’-37°54’,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时数2662小时,无霜期158天。
榆次旅游资源丰富。榆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自然、人文资源,人文古迹众多。猫儿岭有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座落在南关的明代清虚阁全部为木制结构,堪称一奇,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地城隍庙保存完整。国家级、省级、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30多处,古代城池、衙署、寺观、庙坛、堡寨等遍布全区。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榆次的旅游产业由一张白纸逐步写成了“四篇文章”,形成了“庄园、老城、古村、森林公园”四位一体的格局。常家庄园享有“中国儒商第一家”的美誉,榆次老城是“中国封建城池文化的大观园”,乌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堪称“天然氧吧”。于2005年9月竣工开放的东赵后沟古村,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
榆次区委、政府为加快发展,不断改善软环境,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主要内容涉及土地优惠、税费优惠、投资配套服务、劳动
用工政策、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多个方面,着力打造招商引资环境,使硬环境更“硬”,软环境更“软”,生态环境更美,增强对投资的吸引力。
榆次确立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现代晋商中心区”。这是一个特色鲜明、率先发展,最具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强区;是一个以人为本、环境优良,最具创业吸引力的发展平台;是一个胸襟广阔、善于管理,最具品牌创造力的现代晋商群体;是一个绿色和谐、富裕文明,最具现代气息的崭新榆次。紧紧围绕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总体战略目标,全面实施“环境立区、开放兴区、人才强区”三大战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园区工业、文化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新型工业集聚基地、晋商文化旅游基地、商贸物流扩张基地、文教科研服务基地、省城居住卧城基地“六大基地”,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统筹城乡的城镇化建设体系,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社会保障和人才支撑体系“三大体系”,提高经济总量和质量,提高城乡建设水平,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推进榆次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使榆次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政策环境
晋中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将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措施,以绿色农产品开发为切入点,培育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以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带动基地规模发展,以多层次网络化销售为手段,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
在”十一五"规划中,晋中市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市政府把玉米制种业作为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建设玉米制种基地,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发展,这为家禽养殖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饲料原料保障。同时拟大力加强屠宰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形成特色产业布局,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2.市场优势
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们对食用鸡肉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对鸡肉的消费需求正在与日俱增。二是主要与各经销商合作,并与大企业形成协议,共同开发西北市场。三是公司原有遍布市营销经纪人队伍,销售网络信息四通八达,遍布全国各地,产品销售市场十分抢手。四是公司经过几年的经营发展,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客户所认可。
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一)主要障碍
项目执行中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疫病防治、肉鸡质量 安全和市场销售风险。发展肉鸡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初衷,是为了加强疫病防治,减少疫病发生的概率,降低养殖风险。扩大规模后,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规模养殖基地发生疫情,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随着消费者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日益增强,肉鸡质量的重要性已经提到企业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肉鸡质量成为企业的命脉;市场销售风险主要来自突发疫情、饲料成本波动及国内外市场肉鸡价格走势。
(二)主要对策
①企业应本着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疫病控制,严把防疫药品、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关和饲料质量关,抓紧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建立质量追溯制度,确保肉鸡的营养成分指标和绿色无公害。
②在科学求效益、创新促发展的前提下,将科学饲养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把握适度饲养规模,杜绝资源的闲置浪费,为资金的回流和滚动发展加足筹码。
③确实搞好利益分配机制建设。企业与农户之间要形成平等、互利、稳固、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要在政府的指导帮助下促进养鸡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建设,确实为养鸡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概 况
晋中捷诚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位于榆次区修文镇陈侃村,毗邻108国道,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一处以特色养殖为主的生态休闲养殖基地,也是晋中市级肉鸡养殖示范基地。作为大象集团在榆次地区最大的肉鸡供应商,信誉卓著,效益良好。近年,公司采用标准化技术规程,实施温控全封闭养殖技术,肉鸡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公司服务新农村建设,发展种植基地50亩地,建设蔬菜大棚10余座,葡萄园8亩,梨枣园6亩,各种农作物30余亩,带动农户100多家。带动周边农村肉鸡养殖户达100余家,每户年均增收10000余元。
截至2009年,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占地70余亩,租用种植地30余亩,拥有各类房屋建筑7000平米。其中,各类自动化养殖房舍面积达4500平米,办公及生活设施1500平米,其它设施1000平米。自建设施包括沼气池,化粪池等大小共计20余座;供水,供电设施各一套,饲料加工设备一套;各种暖风炉,排风设备等20余套。共有职工4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5人,生产销售及辅助人员25人。
作为新型畜牧产业,公司将继续坚持特色养殖、种植、加工一条龙,休闲、旅游、娱乐一体化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项目一期开发规划建设
一、扩建养殖基地,新增高效养殖车间10套10000平米。竣工投产后,每年出栏肉鸡可达150万只;
二、筹建种鸡孵化厂,每年孵化种鸡500万只,筹建饲料加工厂,自动化屠宰车间,自动化包装车间,实现生产加工一条龙,产品销售一体化;
三、筹建具有特色的休闲生态旅游区,主要项目包括:生态酒店、农家度假小院、绿色生态采摘园,特禽养殖观光区等,让众多来宾游客在“赏风光,享美味”的同时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休闲游。
以上各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投产后,新增就业岗位260个,带动农村养殖户300余家,年产值达7500余万元,规模效益达700余万元。课题组成员:
倪力亚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局级研究员
谢华平中联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沙玉圣 农业部畜牧总站副站长
余新文 中联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处长 杨停义 中联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员
第五篇:生态建筑小论文
附加小论文:《生态建筑与经济学的关系》
引语:
我是学国贸专业的,算是比较典型的经济学专业。学习了一学期的《生态建筑》之后,心里多多少少也有点想法,觉得这门选修课除了与地理知识、物理知识、生态环境知识相关之外,也与经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觉得自己认识尚浅,写不出深刻的长篇大论,只在此简单地写下一点浅薄的认识,还望老师耐心过目。关键词:生态化 建筑业 生态建筑策略
生态危机本质上是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方式、内容、规模和价值取向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冲突造成的。生态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改造人类的经济活动方式和价值取向,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人类的生态建筑实践从这一层意义上讲是人类的一种经济策略。
建筑产业是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房地产业的冷暖是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同时建筑能耗占人类能源消费的50%以上,其所占有的土地、消耗的资源、使用的材料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正如1999年10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其研究人类居住环境的调查报告《为人类和地球彻底改造城市》中所指出的:城市虽仅占地表面积的2%,但排出的碳占总排放量的70%,工业生产中木材消耗占全球消耗量的76%,自来水消耗占全球消耗量的60%。所以他们主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必须将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放在长期发展的战略地位,其发展方向只能选择生态化的道路。
在生态建筑实践中,著名的3R原则,即Reuse(再利用、重复使用)、Reduce(减少消耗和污染)、Recycle(循环使用),更多情况下可理解成经济原则。与此相同的是美国富勒学派提出的“少费多用”原则,这种思想的前提同普通系统论中的整体协同思想是一致的,即整体表现大于部分之和,并认为整体性原则是自然界各种物质的构成原则。按此原则设计的建筑自然有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现代仿生学,不但给人类提供了许多灵感与妙想,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样,具有生态价值的仿生建筑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长期效益亦十分巨大,如日本建筑师提出的“新陈代谢”城市设想,通过对生命周期和循环的分析,探求一种将不断更新变化的设备部分和能够长期使用的巨大结构体分开的设计方法,其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建筑行为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人类本来可以选择多种道路,但在目前面临的环境现状下,作为一种经济策略,人类只能走生态建筑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生态建筑就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生态建筑发展的良好前景必定会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