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命题热点资料系列:古诗词与生态环境

时间:2019-05-14 09:0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命题热点资料系列:古诗词与生态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命题热点资料系列:古诗词与生态环境》。

第一篇:科学:命题热点资料系列:古诗词与生态环境

古诗词与生态环境

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虽然不都是生态学专家,但它们早已关注“生物与环境”的问题,并以隽永的诗篇介入了生物与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或单刀直入、或旁敲侧击、或言外之意,观点鲜明,寓意深刻,情理交融。在2010年高考来临之际,现从基本能力测试的角度解读古诗,同时以古诗词的弦外之音感召今人,暂且不去赏析其诗情画意,仅汲取科学之真,融合人文之善,以期创造和谐之美!

一、古诗词中的“种群”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其内涵有三层意思: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种群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迁出等。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描述的是一个典型的荷花种群。“西湖”和“六月”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是指“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唐·杜甫《江南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说明种群密度,“翠柳”中“黄鹂”的种群密度较小,“青天”中某一特定的区域“白鹭”种群密度较大。北宋·晏殊的《浣溪纱·春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明“燕子”的迁入行为,结果使种群密度加大;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则恰好相反,它描述了各种“鸟”种群的迁出行为,结果导致种群密度变小。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所描述的“悲鸟”(杜鹃)性别比例似乎为100: 100。

二、古诗词中的“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生物群落具有以下几个要点:①一定的自然区域内;②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③各种生物的总和。21世纪教育网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所描述的小池中所有生物总和就是一个生物群落。因为“小池”表示“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树”阴照水中的“小荷”,“小荷”又让“蜻蜓立上头”,表明它们“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小池”中所有的“树”、“小荷”和“蜻蜓”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述“禽鸟知山林之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表明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其中生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且生物群落中各种群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三、古诗词中“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会受到温度、阳光、水分、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呢?由于大气对流层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可用公式表示:K=N·(T-T0)。公式中K为有效积温(常数),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0为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零度)。发育时间N的倒数为发育速率。山中由于光照和温度的原因,桃花等植物达到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所以发育就慢,故而如此。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红杏出墙”这是一种向性运动,可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充足接受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向光性运动,是由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引起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能够

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生长。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背光一侧的细胞就比向光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得快,这样就使茎朝向光源方向弯曲。“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掉颚”,还说明光照与“石榴”和“李”果实品质有密切关系。

唐·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原来是植物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明显增加,还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花青素酸性液中呈红色,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于是整个叶片呈现红色。

唐·王维《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和《淮南子》“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都说明纬度或地理位置对植物的影响。唐·刘元载妻《早梅》“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说明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宋·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温度、湿度以及植物(青草)对动物(蛙)繁殖的影响。北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就曾用“春江水暖鸭先知”勾勒这幅早春美景,表明这个时节大自然的节气变化特点和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四、古诗中的“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的统一整体,称之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一种联系。生态系统总是在变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干预和调控越来越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其背景就是农田生态系统,实质上阐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稻”是生产者;害虫以农作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捕食害虫,属于次级消费者。“稻→害虫→青蛙”构成一条食物链。如果青蛙增加,青蛙会捕食更多害虫,那么农作物受到害虫的危害就轻。因此只有“蛙声一片”,才能“稻花香里说丰年”。

除了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还有多种多样: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句中的“旧林”和“故渊”分别代表“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羁鸟”和“池鱼”分别与其特定的生态环境相适应。汉乐府《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展现出我国内蒙古高原辽阔壮丽的草原生态系统,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与牧区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观。

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自然状态下,农作物(栽培种)竞争不过杂草(野生种),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唐·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的竞争力非常强,所以农民要在中午时把它们锄掉,使之失水死亡。同时通过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加强作物根的呼吸作用,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更多流入到粮食作物中,为人类造福。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

唐·白居易《鸟》:“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告诉我们如果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我们应树立生态伦理,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汉代的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句中“百川东到海”是自然界中水的径流途径,主要指地表径流,它的动力是重力;“复西归”是“水汽输送”的途径,它的动力是太阳辐射能。这就构成了生物圈中水循环。“何时复西归”还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提出新的课题。

水是生命的源泉,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感召人们:只有我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多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生命之水才能清澈明净,源远流长!

原创试题

16.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生物之间的捕食 关系。关于下面古诗词对应的生态环境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食物链关系

B.欧阳修:“禽鸟知山林之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是生物群落关系

C.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D.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生态系统关系

16.A;A“鸟”种群迁出后导致种群密度变小,是种群关系,并非食物链关系;B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其中生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且生物群落中各种群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系。C随秋天的气温降低,光照减少,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枫树等树种的叶片呈现红色,属于环境对植物的影响;D农田生态系统,“稻→害虫→青蛙”构成一条食物链。

第二篇:2013国考命题热点资料

A:国考命题的稳与变

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2.“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

(2)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

(3)不超过400字。

三、“给定资料1”中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资料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9.今年全国两会前,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曾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2001年9月20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7年7月,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起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活动。三届道德模范评选,160多位全国道德模范的名字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近十年来,我国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用榜样的力量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构建起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适用于市级以上(含地市级)行政执法类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1.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

(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2.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1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

“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 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三、“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B: 国考申论解题方法

副省第三题

1.某报记者在调查食品安全领域问题时,发现了一个地下黑加工点。记者暗访了该加工点利用双氧水、工业碱等有害添加剂,发制、漂白百叶、毛肚等食品的全过程。记者发现,雇用工小张的工作就是用煮、晾、泡等工艺制作百叶、茄参、毛肚等水发食品。制作过程中加入起增重作用的工业碱,起漂白、防腐作用的双氧水和起中和碱作用的盐酸。平时厂房里就小张一个人负责加工,产品有专人运往市场。据小张讲,利用工业碱、双氧水等食品添加剂,制作水发产品,在这个行业不是少数。另外,在其他行业也有类似运作。

这个地下黑加工点,有自己的运货车、批发点、销售点,有毒、有害的水发制品从生产到销售只需要两天时间。每天生产1000斤左右的水发制品,在凌晨三四点钟用专门的运货车将成品运到老板指定的海鲜市场出售。“我知道做这项工作是昧良心和不道德的,实际也是违法的,整日生活在恐惧中。但看着老板不断地加薪,我的心又开始活动了,我从心里也在说服我自己,不就是加点添加剂,吃的时候用高温水烫一下也就没事了。况且干了这么长时间,政府也没有一个单位有人来管。”小张向记者坦言。

这个地下黑加工点一个月就销售非法加工的茄参2.6万斤,销售额30余万元,毛利润能达到10万元。记者向有关单位反映地下黑加工点的情况时,发现处理此事牵涉工商、质监、农委、公安等多家单位.“三个和尚没水吃”,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好事人人都管”、“坏事人人管不了”的现象。

三、“给定资料1”中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地市第三题

4.T市晚报刊发丫一批“市民来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行中遇到的问题。

市民甲:8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我送朋友去赵家口长途汽车站,发现这里是一个Y字形路段,行驶的车辆由两条机动车道汇聚到一条机动车道上。引人注目的是,两条分支机动车道中的一条上缓缓行驶着大量公交车,一辆接一辆,车队一直排到Y形车道汇流口。刘公铺桥西这一站点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我和朋友便是在这一站下的车。这里下车的乘客很多,从公交站牌看,至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一站停靠。这就使得上下车的乘客特别多,疏散时间增加,公交车停靠的时间也就相应增加,而之后需要进站的公交车排队进站的时间也被延长。我看到排队等候进站的公交车一直都保持在5辆以上,使得路面拥挤不堪。我从刘公铺桥西站下来后沿着公交站绕了一圈,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人行横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开外对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几百米去绕行赵家口天桥。这对于在上班时间急着换乘车辆的人来说太费时间,所以我看到绝大部分下车的乘客都径直走到站点与绿化带之间的空隙处,在大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这虽然存在着巨人的安全隐患,但与登上天桥再下来相比显得方便快捷许多。

市民乙:前几天上午,我去石化总公司附近的体检中心体检。事先我从公交网上查询得知,经过我家小区附近的16路公交车可以抵达石化总公司。乘16路车顺利抵达目的地并体检之后,我按惯例走到回程方向的石化总公司站点等车。等了约20分钟,来了一辆16路车,却呼啸而过,并没有靠站。我先是误以为司机甩站,后来无意中看了一下站牌,发现这个站点并不停靠16路公交车。这让我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心情也被败坏了。一个朋友说,他经常乘公交车山行。沿江路上的清河站的58路、117路也是“有去无回”的。对这类现象,我百思不得其解:公交公司为啥不让乘客有去有回?

市民丙:随着我市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向外延伸,远离中心城区的住宅区越米越多。但是,轨道交通只解决大流量,不能完全解决住宅小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退回去20年,有没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那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一是走路,二是骑车。现在为什么没人走路了?过去走是因为经济困难,现在几块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问题;有人想走,却发现道路坑坑洼洼或晚上黑灯瞎火,感到特别不安全。为什么现在骑自行车的少了?因为骑车的成本也不低。现在规范的小区里,自行车必须停在车库里,每月要交停车费:你想停在公交车站或者轨道交通站点,也必须交停车费,否则很容易失窃,交了钱也不一定保证不丢。此外还“受气”。现在是汽车社会,不少道路上都没有非机动车道,即使设有非机动车道,也常常被乱停的机动车占用。于是,原本可以自行解决的“最后一公里”被“黑车”填了空。在公交站点,有不少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黑车”聚集。白“黑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常常让人心有余悸。

三、“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400字。

副省第二题

某网站针对所谓“社会道德危机”,曾组织网民在网上进行讨论。

网民A认为:道德失范的根源应归咎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盲目性、自发性、趋利性、等价交换性等致命弱点,必然导致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和泛滥,引发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诚信缺失。

网民B认为: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物欲主义的侵蚀,使不少人越来越远离向内心的叩问,在不少人身上理想、信仰的感召力在减弱。人们应当重拾信仰,让信仰不再缺席。

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

(2)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

(3)不超过400字。

材料2第三段

改革开放初期,不讲诚信,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者有之;坑蒙拐骗、赖账不还者有之;欺行霸市、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毁坏他人声誉者有之;大做虚假广告、以不正当手段推销者有之。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经济秩序,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回过头去看,那些企业有哪一家真正做大做强了?据统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国内的同仁堂、稻香村等老字号企业,还是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外企业,无一不是严守法规、诚实经营才有今天的辉煌,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靠造假而发展壮大。

副省第四题

前不久,一位普通农妇刘女士在骑电动三轮车赶集的归途中,遇到同村76岁的李老太太及其孙女步行回村,遂热心搭载她们坐“顺风车”。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三人均受伤.其中李老太太伤情最重.经抢救无效去世。出于愧疚,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经济赔偿,而李老太太家属四次坚决拒绝。刘女士说:“如果不是我好心办坏事,老太太就不会走得这么早。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补偿!”李老太太家属则说:“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四、给定资料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C: 2013

十八大报告重要表述

年国考申论命题热点

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尽管中国不断发展,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因此,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四个自觉”,即: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构建新理念。观念认识的多元化是执政党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在多元的社会中构建新的共识,搭建观念沟通的平台就需要不断提出新的理念,来整合、引领各种不同的观念。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多个新的理念。比如在谈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时,提出要树立“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提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谈到社会建设的时候,要树立“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理念。在谈到国际关系的时候,提出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等等。丰富国家发展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已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宪法的国家发展目标。在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又看到了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提出的多个新目标。比如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谈到文化建设的时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谈到经济建设的时候,提出了“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些新的发展目标,既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于国家发展的新期待,更体现了执政党的胸怀理想、与时俱进。

树立自信与坚定理想。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走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在经济高速增长,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如何看待取得的成就,成为执政党说服自己以及社会的重要课题。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因此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作为执政党,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党员、干部要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命题热点一:建设生态文明 一、十八大报告不再单独提及环境保护,而是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发展可再生能源、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等等一系列事项统一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且上升到空前的高度——作为整个报告十一个部分中的第八部分被单独强调,在十八大报告中的地位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标题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主要涉及狭义的生态保护、城市合理规划等内容,同环保关联度不高。

标题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开头提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报告中用了“全面”与“根本之策”,在往届报告关于资源节约的部分均没有出现过。这体现出政府对这部分重视度进一步提升。涉及的行业主要有节能产品、余热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等。

标题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这种提法也是首次出现在报告中。我们认为这里的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土壤修复、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湖泊流域治理等内容,主要涉及生活与工业污水治理,大气污染治理,重金属治理和土壤修复行业。

标题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我们认为其中的重点是要把环保减排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类似环保“十二五”规划的四个约束性指标的意义,但是会更加全面,并且形成制度。

二、《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以下意见: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严格环境准入,建立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撑体系;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生态文明的环境安全体系;

四、广泛宣传发动,建立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体系;

五、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

三、意义

教育专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对策表述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教育专家总结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

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3.保护和发展草原、湿地

4.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切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5.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

6.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命题热点二:收入分配公平

十八大报告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发展时间表上的重要时间节点和目标。这是理解中国是否有改革时间表、路线图的基础。过去10年的改革发展,执政党进一步明确了这个目标所包含的内容。因此,在十八大报告对于这个发展目标给予了更为全面的阐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改革发展,“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一、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1、居民收入财富占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低,国富民穷。

2、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不利于拉动消费和经济发展。

3、劳动收入占初次分配比重小,助长投机取巧心理。

4、行业收入差距拉大,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差距大。

5、税收调节机制不合理,中低收入者承担了大部分税收。

二、促进分配公平的意义

1、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2、增加社会消费总量,活跃市场,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3、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发展。

4、使人们安居乐业,增强社会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促进分配公平的措施

1、政府要向社会让利。政府要厉行节约,认真控制行政成本和投资冲动,多向企业让利、多向百姓让利;调整税收杠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最低收入保障线。

2、垄断企业要向社会让利。如何真正实现对垄断企业的成本、价格和利润分配的管理,国家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3、资本要向员工让利。要在企业当中实施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和工资定期增长制度,特别是要赋予并保障工人进行工资集体谈判的权利。

4、权力资本必须得到扼制。不仅要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而且要在市场经济中,减少审批事项,淡化权力的作用,让权力无租可寻。

5、用制度手段缩小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通过建立农产品价格补贴机制、环境补偿机制、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等,为缩小收入差距建立制度保障。

命题热点三:异地高考

一、问题

1、家长的准入条件高,与进城务工人群的普遍状况不符。家长有诸如稳定工作、稳定住所、稳定收入、缴纳各种保险、常住人口等限定。

2、此次异地高考政策覆盖人群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能适应中国人口未来流动的趋势。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也即进城务工并不是唯一形式,其他还包括从城市到城市的流动,这种流动形式目前越来越多。

3、容易流于形式。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权交给地方的职能部门,而地方为了防止“高考移民”会设置重重障碍,最终使得异地高考流于形式,二、意义

1、促进教育公平。异地高考不同于高考移民,钻政策的空子破坏教育公平,异地高考是为了实现有户籍学生与无户籍学生的同等权利。

2、传递出回应民意的积极信号,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随迁子女高考和求学因为户籍受到限制,对此给许多家庭和考生带来的不变,群众对此呼声很高,国家的积极回应无疑是顺应时代需求。

3、充分考虑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许多地方省内异地市报名高考,也有某些省份在率先出台允许非户籍考生在该省省参加高考的政策,尊重的人才流动带来的经济效益。

4、更大的范围内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医疗,教育等权利,异地高考无疑是更好地保障公民享受基本权利,因此大范围内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

三、对策举措

1、因地制宜,做足充分的调研。在方案设计时,切实地听取随迁子女家长和本地子女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加大对“高考移民”现象的预防和打击。更需要防止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通过腐败等手段谋取高考权利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增加教育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的进程,尽快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教育发达地区需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

4、树立全局的观念,统筹解决这一问题。从高考与录取的改革入手,跳过地区利益争执,适当限制地方政府的解释权,在更高层面保障异地高考考生的权利。

命题热点四:医患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医患关系发生了剧烈变化,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医生执业环境持续恶化。尤其是近一年间,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医生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医生成为一个高危职业。2012法治蓝皮书对此评价说:“医疗纠纷作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矛盾,一直是困扰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顽疾。有效处理医疗纠纷,直接关系到医患双方合法权利的保护和社会的稳定。”

一、问题及其成因

1、医疗体制方面:(1)医疗资源不平衡,医疗保障不到位;(2)医院市场化运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3)患者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2、医生与患者方面:(1)医疗行为专业性强,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患者弱势;(2)医风医德下降,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3)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大大增强;(4)部分患者欠缺医学常识。

3、医患纠纷调解机制方面:(1)统一、长效的专门机构及其处理机制缺位;(2)位、法律法规存缺陷、医疗单位管理欠缺以及患者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等问题。为了保障医患纠纷裁决的公平、公开、公正,在有关部门主导下,全国正在努力构建独立的“第三方调解”机制,目前已覆盖全国一半以上的地区。按照计划,今年底前所有的县和县以上单位将建立这样的机制。这是一个关键的制度突破,但能否走出行政化阴影,真正扮演起维护医患合法权益的重任尚需时间检验。与此同步,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完善相关社会保险,进一步为医院减负,为患者解除经济赔偿上的后顾之忧。伴随着中国医疗体制变革向纵深推进,尤其是公立医院的体制性变革,未来裁决医疗纠纷势必驶入法治化轨道——而这方面的缺失目前依旧令人扼腕。惟愿患者刀砍医生21刀鉴定、处理纠纷的部门与医生关系密切;(3)法庭审理医疗案件,采信的证据也往往依赖医疗权威部门。

二、影响——危害性或意义

1、恶化了医患关系,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2、医患纠纷调解成本上升,进而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

3、怕纠纷,致使医院不敢做需要冒险的手术和治疗,最终伤害患者;

4、引发患者对医院的日益不信任,助长“诚信”危机,败坏社会风气。

5、扰乱公共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三、政策与对策

1、政府方面:(1)加大医疗保险投入,为医院减负,为患者解除经济赔偿上的后顾之忧;(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纠纷处理机制,构建独立的“第三方调解”机制,保障裁决的公平、公开、公正。

2、医院和医生方面:(1)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学习《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侵权损害赔偿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预防医疗差错与医疗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操作规程,加强病案管理;(3)实施知情同意,防范医疗争议;(4)改进服务作风,提高医疗质量,建立良好医患关系;(5)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3、患者及其家属方面:(1)加强学习医疗和护理常识;(2)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维权意识;(3)积极沟通和配合,跟进医疗情况,做好记录,保存好病历本等原始材料。

命题热点五:增强社会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国外敌对力量尚存、国内社会关系复杂、党内腐败问题严峻、改革发展任务愈发艰巨的条件,强调团结更为必要。因此,十八大报告结尾部分从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的高度,呼吁“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

在民生、幸福、稳定成为“十八大”热词的语境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从社会活力、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审视社会管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深化,也是对我们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大创新。

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最容易失调、社会最容易失序、人们心理最容易失衡的时期。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凝聚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必要保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利益矛盾日渐突出;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使得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如何主动适应这种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和谐稳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命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体。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如今,面对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多元思想文化,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就能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

握指成拳,众志成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让群众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就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积聚强大力量。

第三篇:2018高考英语命题热点

2018高考英语命题热点

简而言之,是四项能力 1)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2)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3)词汇、语法和语用知识运用能力;4)书面表达能力。

2018高考英语命题热点

1.科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缺失及必要性 2.汉语热

3.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

4.以二胎开放、足球课程进校园为代表的政策性话题 5.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交流的话题 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7.2022北京冬奥会 8.交通与环保问题

9.网络新词汇(如打call等)

前两大题不是简单检查考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而是检查考生在听取和读取信息过程中,抓住主旨要义、掌握具体细节、推断意义以及判断意图、观点和态度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后两部分也不是单一考查语言知识和写的能力,而是检查考生在补全和表达信息过程中正确、连贯加工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1.处理好考纲和教材的关系。

建议老师和考生多研读《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正确把握复习大方向。高三教学不宜过早进入复习,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要结合本校学情、校情,在完成必修模块1~

5、顺序选修模块6~8的教学内容后,继续学习9~11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增加学生语言输入量,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也能增加高三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2.处理好教材与试卷的关系。

教材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是指课堂上使用的教科书,广义的是指所有用于复习活动的材料,包括纸质和非纸质的。要学会根据复习目标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容,也要尽量接触更广的学习内容。

只是简单地使用历年高考试卷和模拟题是跟不上每年高考试题变化的,学生的能力也难以得到综合的发展。3.处理好综合与碎片的关系。

英语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综合语言语言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高考试卷中每一道题的背后都需要综合的能力,如阅读理解,需要文化背景、语篇知识、语用知识、词汇、语法,需要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阅读技巧和策略,甚至需要语音知识和听力,因为人在阅读时,很多情况下会在大脑里把形码转换为音码,再转化为义码。所以把各类语言知识和各种语言技能割裂开来,只进行碎片化的专项训练是不可取的。4.处理好渐进与突变的关系。

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无论是听力、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都是靠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常规学习活动发展起来的。许多考生的书面表达不知所云,原因就是当他们连一个完整句子还不会写的时候(如初一),教师就要求他们模拟高考的书面表达。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理。

5.处理好背单词与提能力的关系。

要明确学习词汇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表达意义,需要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词汇。此外,通过学习有限的词汇,形成一种“词汇观”,也就是说词族、隐含意义、学习词汇和记忆的策略等。学习语法也是如此。同时,要真心喜欢英语,能够赏析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的美。6.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尽快养成。

2018高考英语将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

如阅读理解部分可能选取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一带一路、遗产保护等话题文章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建议1:语法训练题要少做但要精做

从近年来高考改革趋势及英语语法试题命题的走向来看,“基础、常见、实用”这六字方针是语法试题的命题原则。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基础、常见和实用的语法题目的训练,注重梳理。高考语法题有极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知道,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促进语言的运用能力的发展。平时要对语法中的疑点、难点做好记录,并配合典型的语法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要牢记“题不在多做,而在精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语法填空题的备考建议是,要加强知识储备能力,尤其是基础知识的储备。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需要继续加强对考纲所列出的3500词的记忆与复习,灵活掌握单词的拼写、词性、搭配及词义的拓展,要特别注意常考动词的特殊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变化情况。语法知识方面尤其要掌握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的正确使用,名词的单复数,连词的选用以及形容词和副词的转换、比较级的正确使用等,当然介词、代词、冠词的基本用法也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建议2:语篇训练要多做并限时做

将语篇训练作为贯穿高三英语复习的主线是十分明智的,因为这是新课程标准、考纲所要求的。语篇训练不仅包括阅读理解,还包括完形填空、七选

五、写作等。根据高考改革,英语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生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一定要限定时间,根据高考试卷对阅读理解题限时的要求,应限制在30分钟内读完3+1(3篇阅读+1篇七选五)篇短文并完成10+5(10道阅读+5道七选五)道小题的选择。在选择正确答案时,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学过的阅读技巧。如寻找主题句、猜词、推理、跳读、略读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除了教材,平时也要多阅读英语报纸杂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高对不同题材和体裁文章的熟悉度以便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做给提示词类的题时,首先要分析句意和句子的结构,确定空格处该填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还是其他词类。如果要填谓语动词,要考虑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以及主谓一致的问题;如果需要填非谓语动词,则要准确判断应该用哪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若是词性的变化,那就要考虑空格处应填的是形容词、副词还是名词等。纯空格类题目的特征是以虚词为主,而且只能填一个单词,包括介词、冠词、连词等。

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根据句意和逻辑关系,做到意义完整、逻辑通顺、形式正确。为此,考生在备考阶段要注意培养和提高语篇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建议3:利用阅读语篇复习词汇、句型和语法

在做完限时阅读后,建议将短文重新再看一遍,对文章所出现的词汇、短语进行及时归纳和总结。语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及交际背景,而且学生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猜词,推理完成对语篇的理解,并带动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复习,形成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习惯,为写作打下基础。同时,阅读也是记忆单词的好方法。

事实上,孤立的单词是不容易记忆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就便于认识和记忆,并且词义记得准确、清楚。建议4: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大量阅读,另一方面离不开反复地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而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平时强化词汇、语法知识的运用,背诵一定篇数的经典范文,并在此基础上多读、多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考生应该加强审题的训练,熟悉英语的五种简单基本句型,写好英语简单句。背课文和范文佳作,并且模仿其中的高级表达,学会使用这些高级表达来润色自己的文章。熟悉和了解高考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以及得分档次。加强书写的工整和美观。

今天的内容就先分享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更多学习方法、学习资料、学业测评、志愿填报等内容,可关注:陕西志愿一点通。

第四篇:中考热点命题解读

热点命题解读

命题点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热点聚焦

材料一:卫计委: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2014年8月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已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区)。在试点基础上,我国将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措施,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工作。相关链接:全民参保登记:走向全民社保新时代;七省份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并轨。材料二:再次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2014年9月30日,民政部、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十一起再次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提高20%;农村烈士、因公牺牲军人和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标准提高40%;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标准每年提高1200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每月40元。此外,烈士老年子女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每月增加70元,农村籍老义务兵每服一年义务兵役每月增加补助5元。材料三:我国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关链接:《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发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住院后付费”试点医院零逃欠。

考点链接: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公平正义③共同富裕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⑤生命健康权 材料一相关设问

1.在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措施进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⑵符合人民群众的意志,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⑶处理好改革、发展、和谐之间的关系; ⑷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走向全民社保新时代体现了思想品德教材的哪些观点?

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⑵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⑶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⑷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⑸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3.走向全民社保新时代、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等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是走向全民社保的新起点,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利于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努力实现人人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

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关社会矛盾,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⑷有利于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材料二相关设问

4.国家再次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有何意义? ⑴有助于引起人们对优抚对象的关注; ⑵有助于激发老一辈革命战士的热情;

⑶有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⑷是国家对军属的特殊照顾,有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5.我们应当怎样向退役老兵学习? ⑴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⑵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⑶学习他们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材料三相关设问

6.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有利于消除城乡发展界限,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⑵有利于解决因户口问题带来的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改善民生; ⑶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⑷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综合设问

7.我国目前在社会保障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⑴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窄;

⑵经济基础薄弱,社保资金短缺,且缺乏科学管理; ⑶社会保障立法滞后;

⑷人们的社会保障意识淡薄; ⑸社会贫富差距较大。

8.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⑵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需要;

⑶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9.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广阔的社保资金筹资渠道; ⑵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人人共享发展成果;

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低收入者实行优惠政策; ⑷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⑸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等。

命题点二:教育公平热点聚焦

材料一:依法严厉打击高考加分资格造假2014年9月4日,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高考违规加分问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给考试加分做“减法”,总的原则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降低过高的加分分值。同时,严厉打击加分造假。凡高考加分造假的考生,一经发现,实行“三取消”:取消加分资格和高考报名资格;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相关链接:义务教育学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

材料二:中央财政支持教育发展2008~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奖励性补助资金241亿元,2014年拨付城市义务教育补助经费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8.35%,同比增长6倍。

相关链接:国务院6个督查组专项督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162亿元;为每位学生核发全国唯一学籍号。

考点链接:①诚实守信②犯罪③教育公平④人才强国战略⑤受教育权 材料一相关设问

10.升学不考试是落实“减负”政策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国家的“减负”号召,广大教师和学生应该怎么做?

⑴教师:①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②改变评价方式,不以成绩论英雄;③根据学生实际分层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兴趣;④激发学生广泛兴趣,培养学生高雅情趣。

⑵学生:①正确对待学习,保持适度的学习压力;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③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时间;④学会依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11.“高考加分资格造假”的做法是一种什么行为? ⑴不讲诚信的行为;

⑵是对自己、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 ⑶是违背法律、违背道德的行为; ⑷是破坏公平的行为。

12.“高考加分资格造假”有哪些危害? ⑴破坏社会公平; ⑵破坏社会管理秩序; ⑶在全社会产生信任危机; ⑷侵犯他人的受教育权;

⑸不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3.义务教育学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有利于维护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⑵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 ⑶有利于使学生共享教育成果。材料二相关设问

14.中央财政安排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奖励性补助资金表明了什么? ⑴我国高度重视教育发展;

⑵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⑶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⑷我国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⑸我国努力改变教育发展的不平等现象。

15.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中央财政支持教育发展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⑴法律依据: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法定的义务教育。⑵国情依据:符合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⑶理论依据:符合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

16.中央财政安排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奖励性补助资金有何重要意义? ⑴有利于缓解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⑵有利于保障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够接受良好教育; ⑶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综合设问

17.你的身边还存在哪些教育不公平现象? ⑴义务教育阶段有些学校分重点班; ⑵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设备落后,师资力量薄弱; ⑶高价生、择校现象存在等。

18.当前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⑴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⑵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比较落后; ⑶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 ⑷推进素质教育还有困难;

⑸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的能力还不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短缺; ⑹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机构还不够合理等。19.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 ⑴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建立教育均衡发展机制。⑵加大基础教育资金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⑶加快薄弱地区和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

⑷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等。

20.我们青少年在享受教育公平的同时,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和社会? ⑴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⑵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⑷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活动,立志成才报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命题点三:关注“三农”问题 热点聚焦

材料一: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014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的共赢发展。《意见》要求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支持保险机构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

相关链接:进一步完善“三农”政策执行机制;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材料二:第二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2014年8月26~28日,第二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主线,高举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大旗,秉承“政府搭赛台,企业唱主角,社会共治理,运作专业化”的理念,突出培育农业科技领域中创新人才和投资人才两支队伍,积极引导科技、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

相关链接: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2014中国·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中国乡村之声“广播惠农爱在乡村”大型公益活动;第34个世界粮食日。

考点链接: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技创新③粮食安全 材料一相关设问

21.我国高度关注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表明了什么?

“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2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有什么意义? ⑴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维护粮食安全。

⑵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生产新的飞跃。⑶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⑷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材料二相关设问

23.举办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表明了什么?

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

24.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第二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

⑴我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农业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⑵我国的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也不够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5.为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你认为国家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⑴加大科技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⑵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⑶提升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⑷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村人才队伍。综合设问

26.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⑴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城乡差距较大,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⑵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⑶农业科技贡献率低,产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社会保障不够完善。⑷农村基层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27.列举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解决农村问题的举措。⑴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推行农村养老保险。⑵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断加大投入。⑷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

⑸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⑹推进、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公共服务等。28.政府应该怎样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

⑴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健全强农惠农政策。

⑵重视农村民生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⑶推进扶贫开发,增加农民收入。

⑷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⑸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引导农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29.在推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⑴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立志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⑵努力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投身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做准备。⑶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等。

命题点四:全民健身 热点聚焦

材料:我国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明确,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考点链接:①生命健康权②精神文明建设 30.国家关注全民健身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⑴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形式。

⑵有利于引导人们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权。⑶有利于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

⑷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31.请设计几条激励人们锻炼身体的标语 ⑴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⑵热爱体育锻炼,健康快乐生活;

⑶留下你的汗水,展现你的风采,演绎你的精彩; ⑷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毅力,毅力源于拼搏。

命题点五:抗灾救灾,众志成城热点聚焦 材料一:鲁甸地震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2014年8月8日15时,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08.84万人受灾,地震发生后,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有关方面要抓紧了解灾情,组织群众避险,全力投入抗震救灾。

相关链接:云南普洱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第15号台风“海鸥”强势进入北部湾。

材料二:遇难战士谢樵被批准为烈士2014年8月4日,武警云南边防总队战士谢樵为了寻找失踪的受灾群众,在泅渡堰塞湖时被石头击中卷进漩涡,壮烈牺牲。这位年仅24岁的年轻士兵,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告诉我们什么叫担当、什么叫勇气他用奋不顾身的一跃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9月16日,云南省委、省政府追授在2014年“8·03鲁甸地震”中牺牲的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中医科卫生员谢樵同志“抗震英雄”荣誉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公安民警、驻滇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向谢樵同志学习。相关链接:谢樵入选中央文明办9月份发布的“中国好人榜”;6.4亿,大爱流淌中的中国凝聚力。

考点链接:①珍爱生命②承担责任③人生价值④民族精神 材料一相关设问

32.“抗震救灾精神”是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

33.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⑵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⑶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⑷“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⑸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34.“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灾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你觉得这种信心来自哪里?

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⑵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⑶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

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⑸社会各界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⑹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积极自救,永不言弃的坚强品质。

35.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这说明了什么?

⑴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⑵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⑶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⑷我国政府尊重人权,珍惜人的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36.在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正在教室内,我们未成年人应如何学会自救? ⑴保持冷静,不慌张,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撤离。⑵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⑶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等。材料二相关设问

37.遇难战士谢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⑵它既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也融会和渗透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⑶我们只有不断为集体、国家和社会作出奉献,自身价值才能实现。38.抗震救灾英雄谢樵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⑴临危不惧、奋勇救人的崇高精神。⑵坚强勇敢、顽强不屈的崇高精神。⑶沉着冷静、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

39.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他们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参加公益活动有何启示?

⑴①学习他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②学习他们奉献的精神,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③学习他们感恩的精神,主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⑵启示:①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②面对所承担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③我们应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关心他人。40.社会各界人士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这说明了什么?

⑴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是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不竭力量之源。

⑵中华民族具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⑶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也是一个相互关爱的社会。⑷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等。综合设问

41.我们中学生在抗震救灾中能做些什么?(或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⑴节约零花钱,为灾区人民捐款。⑵写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⑶节约水电等资源,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⑷做一名志愿者,奉献我们的爱心等。

42.请你设计几条关于抗灾救灾的口号及标语: ⑴众志成城,共抗灾情。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⑶爱心无价,人间有情。

⑷用我们的双手为灾区人民抚平心灵的创伤。

命题点六:收入分配改革及新型城镇化 热点聚焦

材料一:收入分配改革:兼顾“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2014年8月18日上午,习近平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身份主持会议,敲定未来七年的改革“路线图”,并剑指国企薪酬等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下午,习近平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身份主持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挖掘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提出要兼顾“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

材料二:薪酬改革要体现利益分配的公平2014年8月,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将公务员薪酬制度修改纳入反腐的治本举措之中,就是要与拍“苍蝇”打“老虎”共同发挥作用,对合理诉求有效疏导,让利益分配更加公平,从而构筑起公职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相关链接:城乡养老金差距大,需形成“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材料三: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14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李克强说,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以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为切入点。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事关几亿人生活的改善。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抓在手上,干在实处,奋发有为、抓出实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多给支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用好改革创新的“开山斧”,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造福广大城乡群众。

考点链接:①分配制度②改革的实质、重要性③社会公平共同富裕 材料一、二相关设问

43.如何理解党和政府提出的“薪酬改革要体现利益分配的公平”? ⑴说明党和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⑵公平是良好合作的前提,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个人的发展。⑶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⑷是贯彻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需要。⑸是激发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要。44.国家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哪些现实意义? 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⑵有利于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实现共同富裕。⑶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⑷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⑸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5.如何兼顾“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

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⑵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合理公平分配。

⑶要在不断发展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⑷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予以严惩。材料三相关设问

46.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推进城镇化?

⑴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⑵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⑶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

热点新题预测

1.2014年8月,人社部正式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这项计划的核心是促进最终实现全民参保。实现全民参保有利于(A)①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③消除社会基本矛盾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据教育部介绍,2014年有28个省份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5.6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B)A.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B.说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已经解决 C.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D.进一步规范了高校招生入学秩序

3.2014年9月4日,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此轮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目的就是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体现了(A)①中央正在全面部署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②我国积极探索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重大决心 ③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是进行教育改革 ④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4.2014年8月8日,央行发布新闻称,对部分分支行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要求全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这一举措有利于(C)

①促进农业发展②推动农民致富③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④扩大农村人口就业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2014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的共赢发展。这体现了(D)

①“三农”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②党和国家关心人民,重视民生 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④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2014年8月14日至16日,亚太经合组织粮食安全政策伙伴关系机制(PPFS)2014年高级别对话会议及全体成员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把节粮减损作为确保各经济体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明确提出,至2020年,努力使亚太地区粮食损失浪费总量减少10%(同比2011至2012)。实现这一目标,就要(A)①在全社会形成节粮减损的社会风气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③加强粮食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④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第五篇:2015考研政治 命题热点

http://www.xiexiebang.com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今年也是该原则提出60周年。对于考研政治来说,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事件往往会成为重要的命题点之一。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于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得到认真遵循和切实履行。

2.习近平赋予了“五项原则”新的内涵

习主席提出了“六个坚持”,即坚持主权平等、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包容互鉴、公平正义。这六个坚持,着眼于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着眼二事十一世纪新的时代特征,着眼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论述了各国所共同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问题,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务实性。

以下是关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材料

材料1: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幵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抗战77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公考研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材料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同时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摘自习近平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3:近代以来,中半民族最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的历史文化、历史命运、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半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历经苦难,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摘自3月28日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4: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还能走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所以,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德国文学家莱辛说,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贵国前总理勃兰特曾经说过:“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中国人说,前亊不忘,后亊之师。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形成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选择,我们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自:习近平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材料5:众所周知,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面对中国的块头不断长大,有互人开始担心,也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中公考研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哪一天中国就要摄取世界的灵魂。尽管这种论调像天方夜谭一样,但遗憾的是,一些人对此却乐此不疲。这叧能再次证明了一条真理:偏见往往最难消除。

摘自:习近平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关于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举?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3.既然“偏见往往最难消除”,为什么习主席再三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答案要点】

1.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2.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世界意义。

第一,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中国强大了,也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作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亊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发展壮大,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第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民主法治的中国,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必将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3.习主席基于“五项原则”提出了中国要坚持和平发展的重要理念。中国是一个曾经饱受欺侮的国家,深知主权平等的重要;中国也是曾经饱受战乱之苦的国家,深知安全稳定的中公考研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可贵;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深知加快发展的紧迫;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深知公平正义来之不易。

中国过去不曾称霸,今后发展起来也绝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始终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始终把营造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作为基本的外交政策。蓄意渲染中国威胁论,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把中国的发展规为零和游戏,也不是实亊求是的态度。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促进力量。

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六个坚持”。即使分析题不会考,选择题考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对于答题要点一定要牢记,最好能做到脱口而出。复习到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考场上才能沉着应对勇夺高分。

最后,中公考研祝你考试成功!

中公考研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科学:命题热点资料系列:古诗词与生态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命题热点资料系列:古诗词与生态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命题热点写作+套路

    2010写作 超级万能模版 写 作 特 别 套 路 1、简明扼要,抓住材料的主旨 2、从小切入,切忌假、大、空 3、长短合适,最好不要加副标题 比较好的题目[例]“处处留意皆民生”、“......

    广播电视热点浅析资料

    广播电视热点之我见 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节目的传播媒介,统称为广播。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狭义......

    生态环境组需整理的资料

    生态环境组 (包抓领导:罗谦让 牵头领导:县环保局 组长:金 鑫 副组长:刘启荣) 整理时间范围2012年、2013年、2014年6月底的资料(27个小指标) Ⅲ-99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各省区市统计......

    科学统筹规划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范文模版)

    科学统筹规划 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的时代正在远去。今天,无论是正在考验我们的沙尘暴、干旱,还是颇为流行的绿色食品、低碳经济,都凸显着生态......

    土木工程材料与生态环境

    土木工程材料与生态环境 06环境工程3班 陈侃 200630230305 摘要:土木工程材料是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材料。土木工程材料与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土木工程......

    古诗词教学法探究资料

    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探究 语文特级教师白金声曾经说过“当前,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沿用机械抄背词义、诗意的现象还十分普遍。”这说明了我们许多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了许多不够......

    小学古诗词学习必备资料

    《子夜吴歌·秋歌》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lǔ],良人罢远征。 译文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

    《古诗词三首》教学资料

    古诗词三首 教学资料 课文分析 《牧童》中的“牧童”是放牛放羊的孩子,诗题简洁明了,直接点明诗歌描写的对象和内容。“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给读者视觉和听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