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土部停发全国宅地供应计划
国土部停发全国宅地供应计划 一线城市将增供 宏观经济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刘展超2014-05-12 01:44
我要分享
558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收藏成功查看我的收藏>>
刘展超
已连续四年对外“张榜”的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今年国土资源部将暂停对外发布,改由地方自行公布各省供地计划。
此前,该计划的发布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四五月份。至于明后年是否会重启这一工作,目前尚不得而知。
“这也是顺应当前的改革趋势,部委和地方的关系要理顺,如果是地方的职责就要放权给地方。”一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称。
不过,国土部办公厅新闻处负责人则对本报记者表示,此事目前还不能确定。此前四年均未完成计划
制定全国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的工作始于2010年。
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当年1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住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
2010年4月中旬,国土部首次将全国住房用地供地计划对外公布,这一计划总量高达18.47万公顷,是上一年实际住房用地供应量的1.35倍。这个庞大的计划一度惊动业界,认为其将对平抑房价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当年该计划最终完成率不足七成。此后三年情况也基本类似,全国住宅用地供应计划至此已连续四年未能完成。
2010年全国住房供地计划18.47万公顷,实际完成12.54万公顷。2011年计划供应21.8万公顷,实际完成13.59万公顷。
2012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为17.26万公顷,虽然因上半年土地市场行情不佳,国土部主动将该计划下调至15.93万公顷,但最终住房用地实际供应11.08万公顷,比2011年仍然减少了11.5%。
2013年全国住房用地实际供应13.82万公顷,达历年最高,相当于前5年平均实际供应量的143%,但仍未完成15.08万公顷的年度供应计划。
连续多年不能完成年度供应计划,一方面引发市场关于土地供应不足的预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该计划编制过程较为粗放,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变化预判不足。
虽然国土部会在次年年初通报上年度未能完成住宅供地计划的城市,但四年来并没有城市因此受到相关处罚。
国土部土地利用司负责人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商品房用地供应量属于“预期性”指标,地方政府计划供应的土地能否最终成交,要看房地产市场行情及开发商的拿地意愿。保障房供地则属于“约束性”指标,地方一定要完成。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去年曾在一次论坛上对媒体表示称,有些地方政府重视土地供应,完成情况就会很好,有些地方由于利益关系复杂,甚至还可能通过控制供应来稳定他们所想看到的高地价。
在该论坛上,某新城开发区负责人还表示,他们每年都控制土地供应,一般每年不会超过2000亩。他们之所以控制土地供应,是为了让开发商的楼盘能有更好的投资价值,使房价稳步上升,从而抵御通胀,另外也不造成开发商的恶性竞争。
一线城市将增供
今年年初,国土部下发《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提出,重点控制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建设用地规模。除生活用地及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外,原则上不再安排城市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
此规定被一些市场机构解读为500万以上特大城市可能减少房地产用地供应,进而可能影响房价走势。
对此,国土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曾解释称,生活用地、公共基础设施用地不仅不在这个范围内,而且还会优先保障,比如房地产用地,2014年还将增加。包括5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还要增加,而且是主要增加的地方。
去年年底,国土部专门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调控座谈会,国土部副部长胡存智在会上表示,房价持续较快上涨、供需紧张的城市,要继续增加住宅用地供应。各城市特别是四个一线城市要调增并公布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以过去5年实际供地平均量为标准,持续增加住宅用地供应,保证一定的增幅。
北京在3月底已经公布2014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515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1650公顷,与去年持平。但商品住宅用地供应比2013年将多出150公顷,至1000公顷。
上海市房管局局长刘海生4月参加“2014上海民生访谈”节目时也称,上海目前没有研究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严格执行现有政策。“对投资、投机性的需求还是从严控制;对有居住需求的还是要加大供应,包括普通商品房的供地。”
3月下旬,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发布《2014年广州市经营性用地供地蓝皮书》称,2014年广州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6.66平方公里(其中商品住宅用地5.27平方公里,保障房用地1.39平方公里),略高于2013年实际供应量6.49平方公里,比该市前5年住宅用地年均供应量(5.52平方公里)增加20.7%。
第二篇:国土部紧急通知
国土资源部紧急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近期,各地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中,一些地方因征地拆迁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反响强烈。为严格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坚决防范查处强征强拆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规定要求
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关系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15号),强调征地拆迁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坚决纠正违法违规征地拆迁行为。2011年3月,中纪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行为的通知》(中纪办发„2011‟8号),要求加强对征地拆迁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国务院颁发《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来,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依法依规做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拆迁的自觉性。但是,各地在加快发展中,用地需求猛增,土地征收拆迁任务加重,因各种原因引发的违法违规土地征收拆迁行为,有增加趋 1 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领会并贯彻落实好中央一系列规定要求,一把手亲自抓。要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从本省(区、市)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政策措施;督促市、县政府切实履行“对征地拆迁管理工作负总责”的责任,加强对各地征地拆迁工作的指导监督,切实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二、严格征地拆迁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
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96号)中对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采取多元安置途径、做好农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规范征地程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征地拆迁中要认真执行,加强管理。实施征地拆迁,必须在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依法规范进行。征地中拆迁农民房屋要给予合理补偿,并因地制宜采取迁建安置、货币安置或实物补偿等多种安置方式,妥善解决好农户生产生活用房问题。要严格履行规定程序,征地前及时组织征地公告,并就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和政策征求群众意见。群众有意见的,要认真反复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得强行实施征地拆迁;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须妥善予以解决。征地经依法批准后,要依法规范实施,确保征地补偿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防止出现拖欠、截留、挪用问题。
三、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征地拆迁突发事件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健全征地拆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认真做好征地拆迁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在征地拆迁前,要分析评估易引发不稳定风险的环节和因素,提出预防和化解不稳定风险的对策措施。征地拆迁实施中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有关沟通协调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矛盾积累激化。要建立应急预案,对征地拆迁突发事件,要及时分析原因,主动向政府报告,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防止简单粗暴压制群众,引发恶性和群体性事件。要积极探索创新土地征收拆迁中做好宣传引导、化解不同意见及组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认真做好征地拆迁群众信访工作,深入到问题反映较多的地方去接访、下访,主动倾听群众诉求,及时改进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
四、开展全面检查,坚决纠正违法违规征地拆迁行为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对本省(区、市)内各项建设正在实施的征地拆迁开展一次全面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征地拆迁程序是否严格规范、补偿标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安置是否落实,是否存在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行为等。对发现存在程序不合法、补偿不到位、被拆迁人居住条件未得到保障或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等行为的,必须立即予以制止,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到位前,不得继续实施征地拆迁。对发现的违法违规征地拆迁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各省(区、市)要认真按照本通知规定要求,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抓紧完善和落实征地拆迁相关制度规定,有关完善落实情况连同全面检查整改结果汇总形成报告,于2011年7月底前报部。
第三篇:国土部2012工作重点
国土部明确2012年工作重点及贯彻落实措施
发布时间:2012-02-10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 2月2日~3日,国土资源部2012年明确重点工作及落实措施汇报会紧锣密鼓召开。经过两天的汇报、点评、总结,2012年国土资源工作大局敲定,无论是重点工作任务,还是细化落实措施,以及对困难的分析、预估,均一一到位。
改革创新,国土资源今年工作大有看点
改革创新,是2012年国土资源工作的灵魂,几乎贯穿了每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汇报会上,各司局负责人简短精练的汇报发言,无一不将目标锁定改革创新。
规划司提出,2012年将建立健全计划指标体系,加强计划总量、结构和布局的调控,改进计划编制下达办法,推进计划的精细化管理。耕保司提出,将进一步深化土地审批制度改革,构建部省联动新机制,因地制宜扩大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激励性补偿。利用司提出,建立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体系,坚持用途管制,通过供地约束节约集约用地,同时规范农村集体用地流转工作。总督办提出,将更加突出推进地方政府土地治理方式的完善,促进土地管理新格局构建。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提出,要完善矿产勘查重大科技成果奖励制度,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继02C星上天后,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今年还将开展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如继续探索陆海观测业务卫星发展机制,实现卫星工程与应用领域紧密衔接;按照业主市场化机制,建立卫星业主与研制等相关企业部门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的办法和机制。
调控司、人事司、财务司在制度创新和改革层面,给出了明晰的任务清单。调控司提出,将继续深化研究探索加强和改进土地调控的思路和措施,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起草《国土资源部改革创新试点指导意见》,探索建立推进重点改革事项的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社会参与机制,为推动各项改革有序开展创造条件,并深入总结成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组织开展重大改革问题调查研究。人事司表示,将紧紧围绕国土资源改革发展大局,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为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财务司则表示,将探索研究各项改革试点的配套经济政策,包括研究“三旧”改造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政策,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开展综合改革试点,落实好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的相关工作,探索研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税费政策,探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政策。
围绕国土资源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司局未雨绸缪。今年,国土资源部将全力做好“两法”修改相关工作;基本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任务,为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提供保障;稳妥开展土地权利制度建设和土地统一登记试点,为土地权利立法和促进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创造条件;全面完成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加强地籍调查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夯实现代地籍管理基础;加快全国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建设,完成系统软件开发并试运行;充分发挥一张图和在线监管平台在执法监察中的作用。
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2012年国土资源工作当仁不让的焦点。今年是实现“358”行动第一阶段任务的关键一年,勘查司表示,今年的重中之重是夯实工作基础,实现良好开局。为此,他们将抓全面动员,打牢战略行动的思想基础;抓统筹布局,打牢战略行动的业务基础,要分层次编制战略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油气资源勘查;抓机构建设,打牢战略行动的组织基础;抓制度建设,打牢战略行动的管理基础,不仅要抓组织实施的制度建设,还将抓行业管理的制度建设,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此外,储量司、开发司、科技司、地调局等司局和单位,也都将配合这项重点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创先争优,国土资源部已经创立了品牌——联创齐争。党建和业务相结合,是联创齐争的特点和亮点。通过联创齐争,地质环境司在宁夏固原实施了找水打井、地灾防治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开发司的五省磷矿开发联创齐争行动,促进了矿区和谐。今年,更多司局将加入这个活动,形式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画龙点睛,龙年国土资源工作更具风采
国土资源部今年的重点工作汇报会仍续旧例,部领导对各司局和事业单位的汇报进行即时点评。但今年部领导的点评,比往年更具针对性,思路更清,要求更明,谋划更深,着眼更远。
关于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新机制和“358”目标,坚持市场机制制度平台。眼下最重要的是持续深入动员,要开阔思路注重动员行业协会关注战略行动,要同全国工商联一起对民企进行深入动员。要加强行业管理,借战略行动之机进一步深化地勘行业服务和监管,保障地质找矿健康有序推进。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强调,找矿技术支撑要紧紧围绕“358”实施方案,要深入组织各地广泛开展调研,到地调单位、地勘单位、科研单位调研,按照方案阶段性任务要求,搞清楚地质找矿中的问题和各地需求,科技司要牵头会同相关方面,共同研究,围绕任务总结推广一批先进方法技术,同时根据找矿需要,对外合作引进一批世界先进方法技术。要明确找矿突破技术支撑主体是地调地勘单位和企业,制定一套鼓励各方面积极主动开展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鼓励政策,鼓励地调系统、地勘系统和社会企业在地调地勘工作过程中,在落实“358”方案中,积极投身技术推广和创新工作。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调局局长汪民指出,今年的主线是全力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做好服务。在这个平台上,一方面要做好服务,一方面要完善政策措施,等到工作结束,不仅为国家提交一批找矿成果,培养一批人才,还要形成制度,保证矿产勘查市场不断繁荣,实现找矿不断突破和矿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改革,徐绍史强调,审批制度改革和征地制度改革最为关键,势在必行。要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要总结经验,积极配合中央政府出台集体土地征用条例。贠小苏强调,要加快新机制建设,加大制度供给力度,特别对涉及全局性事业或者改革,要特别重视,要加快土地规划调整和修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指出,土地审批制度改革和耕地补偿机制改革等涉及法律等问题,要求改革呼声很高,要积极调研,总结好经验。
成果转化是部领导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徐绍史强调,抓新制度供给,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今年的重点。新制度的收获期已经来临。要抓住时机,抓各项试点总结、提升和规范,形成新的制度供给。一是被实践证明可行且比较成熟的,要总结提炼规范形成新的制度在面上推广。二是在局部地区比较成熟的但未必适应全局,在相同地方可因地施策、推广。三是一些试点方向正确但还不够完善,就要在实践中修改,不断完善,有些还可以放大试点范围。四是针对国土资源管理当中的难点问题、焦点问题,再安排部署一批新的探索试点。新的制度供给能释放的能量不可估量。贠小苏强调,卫星是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手段,要开展专题研究,提出以业主制和市场化为基础的资源卫星管理新机制。部党组成员、副总督察甘臧春也强调,督察工作开展5年来取得了一批成果,要提高督察各项成果集成度。
关于创先争优,徐绍史强调,要继续深化联创齐争,从部省联创齐争扩展到部委联创齐争,促进业务和党建结合,提升国土资源保障服务能力水平。业务工作、党建工作的重点工作都要有抓手、平台,有路径安排,要多沟通协商,促使重点工作真正落地。要抓管理,带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少农指出,要扎实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从思想政治组织上为党的十八大召开提供有力支持。要总结推广国土资源部门基层组织先进党员先进事迹,产生更大社会影响。要破解“两难”,克服“两张皮”、“一般化”,深化联创齐争,将其打造为成为国土资源系统的品牌。要进一步贴近业务工作难点,使联创齐争为化解业务工作难点服务,为构筑新格局服务。要进一步强化党建育人作用。
胸有成竹,才能胜券在握。有人评价,新年谋新篇,部领导的点评犹如画龙点睛,会让龙年的工作更具风采。
直面难题,国土资源工作迈上新台阶
对今年的重点工作汇报会,徐绍史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汇报发言胸有成竹,体现了水平。一是总结成绩如数家珍,恰如其分,令人鼓舞;二是分析问题高度自觉,实事求是,值得称赞;三是抓住重点,制定措施具体可行,令人欣慰;四是全面谋划,两手并举,业务党建结合值得肯定;五是所提建议切中要害,中肯实在,确实难得。
勇担重任,是国土资源系统的风格;敢于直面困难和不足,并努力化解,谋求更好地为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是国土资源系统的宝贵品质。在今年的工作汇报中,各司局和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不回避问题,对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刻的思考。徐绍史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政策和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还需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需要增强,调查研究的力度以及成果转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转变管理理念、职能、方式还需进一步到位。
“这反映出高度自觉的心态和作风。”徐绍史欣慰地说,同时,绝大多数单位都讲到党建工作,谈了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这是今年汇报会一大特色,重大进步。
思路清晰,不避难题;改革为魂,新制出台;找矿突破,胜利在望;联创齐争,服务民生。一年之计在于春,龙年之春,万物更新,国土资源工作展现出更多新气象、新风貌。我们相信,2012年的国土资源工作必将迈上更高的平台,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第四篇:展望2012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国土部)
展望2012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
“双保”工程
完善“双保”工程促发展方式转变
2012年“双保”工程重点要服务稳增长、调结构,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节约集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土地调控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部署开展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试点;建设用地计划投放必须从严从紧,要与供地率挂钩,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合理用地,重点保障“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建设;推进低丘缓坡荒滩等劣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强化用地用海衔接,确保围填海适度有序展开。
继续深化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继续落实领导干部耕地保护考核评价、离任审计制度,总结推广农民自发成立耕地保护协会的经验,继续探索多途径加强耕地占补平衡做法,改进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强化耕地质量管理。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定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年底前各地要基本建立起符合本地区特点的节约集约制度体系框架,要逐级分解落实“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的目标任务,做好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修订《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
加强土地督察和执法监察。坚持和完善“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察、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国家土地督察工作要完善督察机制,加强与中央巡视机构等部门协作,提高督察效能,加大对未报即用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更加突出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行为的监督。
城乡统筹
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促“三化”同步发展
2012年,要着力打造以土地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统筹发展平台,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底前力争完成省市县三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将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今年要完成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任务;要在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基础上,再启动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完善土地整治资金管理、全面全程信息化监管等。
总结经验完善政策,严格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部省都要抓紧修订增减挂钩管理办法,深入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整治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合理配置、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等方面的政策,千方百计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强化对增减挂钩的管控。要按照规划合理安排增减挂钩规模、布局时序。
资源保障
深入推进找矿突破行动
2012年要坚持地质找矿新机制、“358”工作目标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平台,周密部署安排和有力组织地质找矿突破战略,全面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找矿任务。
落实和完善新机制,坚持市场导向,努力实现“358”目标。2012年“358”的目标是,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天然气6000亿立方米,新查明铁矿石资源储量15亿-20亿吨、铜200万~300万吨、铝土矿2亿吨,努力实现页岩气勘查重大进展。
统筹矿产资源开源、节流和布局。抓紧编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47片整装勘查区勘查工作;继续实施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接替资源勘查。完善开源节流布局,加快促进页岩气、地热、浅层地温能等非常规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勘查开采,探索开展油砂资源调查评价和利用技术攻关,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健全矿山“三率”指标考核体系,大力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
强化公益性地质调查、地质科技和政策保障三大支撑。强化科技创新对找矿突破的支撑引领,加快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等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武警黄金部队在国家基础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作用;制定完善鼓励和支持找矿加速突破的各项政策,落实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探索部省两级财政专项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矿业权出让网上交易试点。
社会管理
打造社会管理平台维护权益服务民生
着力打造以维护权益服务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平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2年,要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2012年必须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包括农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征地制度改革中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规范征地程序、完善补偿安置机制。
切实做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国务院批准用地城市必须在2月底前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单独组卷申报,审查通过的用地由部安排计划指标,4月底前完成用地审批。大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加快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等四大体系建设,突出汛期和地震灾区、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的群测群防、预警预报和临灾避险。
不断提高地质矿产工作服务社会水平。开展和谐矿区建设试点,扩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进一步推进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制度创新
构建新机制增强管理活力
2012年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最重要的任务是组织开展各类改革探索和试点经验的总结、提炼和规范工作,努力形成一批新的制度。同时,深化推进并调整部署一批改革试点,努力取得新进展。
总结提升,转化一批试点经验。特别是福建“三到位”、河南郑东新区“和谐拆迁”、广东“留地安置”、海南陵水农民自主实施征地拆迁等实践探索,认真总结重庆地票交易制度和成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经验,以及广东“三旧”改造等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及节约集约试点经验。
持续推进,深化一批改革试点。深化城市用地审批制度改革,部署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共同责任机制试点建设。
部署安排,新设一批改革试点。总结推广成都、佛山等地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经验,在部分地区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并报部批准后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力争启动中原经济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等配套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土地调控差别化政策试点探索。
基础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加强基础业务建设
2012年要切实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和业务基础。着力打造以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建设平台,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
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健全完善部省“联创齐争”机制,深入推进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继续抓好“三进四同”下基层活动。
加强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以绩效管理考核试点为契机,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重点推进重大决策风险评估、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等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修改。做好调查、规划、信息化工作。全面完成2011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完成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继续完善和应用好全国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做好新闻宣传、信访、离退休干部等工作。
第五篇:2011年国土部通知
关于开展2011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执行情
况检查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厅函〔2011〕6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1〕40号)精神,切实推进国土资源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和规范政府网站管理,提高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的普及率,拓宽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信息服务质量,促进依法行政和行政为民,部决定今年继续开展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情况检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内容
对省级(含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市级(含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下同)、县级(含市辖区、县、县级市、旗,下同)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省级重点检查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质量、信息更新和网上办事等情况,以及所辖市级和县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的普及率(详见附件2)。对市级、县级重点检查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质量及信息更新情况,并对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和网站设计进行综合评估(详见附件
3、附件4)。
二、工作部署
本次检查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阶段(2011年12月15日-2012年1月15日)
省级、市级、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照检查内容进行自查,同时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所辖的市级及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形成本地区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自查报告(内容提纲见附件1),并填写附件2至附件5(如本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不涉及某项检查内容,请在对应的“情况说明”中进行说明并附相关依据)。其中,对于市级、县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情况的检查,按照附件5的要求统计市级和县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的普及率,对于未实行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的单位要在表内说明未公开的原因以及计划何时开展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在对所辖各县级国土资源政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的基础上,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推荐3个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工作开展较好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作为参与评估的单位。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将自查报告、附表于2012年1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和纸质两种形式)提交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二)部组织检查阶段(2012年2月1日~2月29日)
部将组织人员通过互联网对照各地自查报告对各省级、市级和推荐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部在汇总两个阶段检查工作的基础上,将检查结果在部门户网站上公布。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工作的领导。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认识,认真组织开展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工作。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今年力争要全部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
(二)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好本地区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自查工作,实事求是地开展检查。总结省、市、县三级的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情况,认真组织编写自查报告,并按要求填写检查内容表。
(三)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结合检查内容和本地实际,切实加强主动公开工作,完善本级国土资源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及时准确地在网站发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务信息。
(四)进一步做好网站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增强网站亲和力,有效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强化信息网站安全,不断完善网站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等安全防护措施,做好日常巡检和监测,发现问题或出现突发情况要及时妥善处理。
联系人及电话:张垚垚 010-66558782
E-mail:yyzhang@infomail.mlr.gov.cn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附件:
1.2011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执行情况自查报告内容提纲.doc 2.省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检查内容表.doc 3.市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检查内容表.doc 4.县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检查内容表.doc 5.省(区、市)自查结果统计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