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培育特色产业 助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定稿]

时间:2019-05-14 09:0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机制培育特色产业 助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机制培育特色产业 助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定稿]》。

第一篇:创新机制培育特色产业 助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定稿]

近年来,XX县按照“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总体要求,积极创新高效运行机制,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在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我们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确立了突出发展生猪、水果、蚕桑、薯类和劳务输出五大特色产业的工作

思路,健全机制,创新举措,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1、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先后引进巨农、七环、齐祥三大龙头企业,建成生猪良繁、饲料加工、肉食品加工与销售等较为完善的生猪产业链,带动全县建立了河舒镇、移民小区、长梁乡中坝村和周口镇团包岭村四个养殖小区。支持巨农公司投资650万元建设千亩有机果基地和库容1200吨的水果气调保鲜库,与年加工鲜果5万吨的可口爽公司,形成产、供、销一体的水果产业链,带动了三坝、骑龙等以标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建设。依托赛克斯丝绸、台州海峡丝绸等龙头企业,巩固发展了龙蚕、兴旺等20个蚕桑基地乡镇。引进北京荷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立薯类种脱毒育苗基地和加工厂,带动薯类种植10万亩。同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了一批农村专合组织和运销大户。

2、创新经营模式,突出利益联结。利益联结是产业互动的核心。我们始终坚持“市场牵动、协会互动、信贷拉动、政府推动”的原则,以生猪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企业、中介组织、农户之间利益联结的三种模式。一是企业托养模式。由政府组织发动,农户自愿申请,生猪良繁企业审查认可,采取“统一建圈标准、统一传授技术、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治病、统一回收销售”的办法,发展DLY肉猪养殖小区。达到约定回收标准的,公司统一回收,并按60元/头的标准支付劳务费;超过约定标准的,按市场价全部返还给农民。二是“良繁企业+担保公司+金融单位+加工企(本文权属xiexiebang.com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业+养殖大户”发展模式。由良繁企业、担保公司、金融单位和加工企业共同考察认证,确定专重大户;生猪发展投资担保公司为养殖大户提供信用担保,金融单位提供信贷支付,良繁企业赊猪或赊料,加工企业预付部分收购资金预约售猪,扶持大户发展。三是“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加工企业与专合组织签订购销合同,由专合组织负责组织生产、技术指导和收购销售,加工企业按3—5元/头支付专合组织的组织费,按高于市场价200—250元/吨支付农户售猪款。

3、加大政策驱动,破解投入难题。加快产业发展,投入是关键。我们加大政府引导力度,构建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大力招商引资。两年来,围绕确立的主导特色产业,全县共引进项目204个,引进资金11.8亿元,弥补了自身投入的不足。二是争取信贷支持。积极协调银政、银企关系,争取金融单位信贷投入。今年以来,县农村信用社采取“三就地、三优先、三放宽、一优惠”的办法,已为生猪发展注入信贷资金1400万元。三是突出激励带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本文权属xiexiebang.com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用,改过去直接注入资金为以奖代补,减少了企业、业主、大户对政府的依赖。如在生猪产业发展上,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万元,重点用于奖励支持生猪良繁体系建设,以此激活了全县民间资本投入生猪发展。由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筹资100万元建立了“生猪发展金”,主要用于奖励养殖企业、专重大户和重大疫病防治。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出资300万元,组建了会员制的“生猪发展投资担保公司”,为养殖大户提供贷款担保。

4、试行农业保险,强化风险防范。由保险公司对养殖企业和专重大户按一定标准收取保险费,在保险期内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重大疫病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依照受损情况,分四个档次按比例赔付,提高了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同时,实行引种报批制和市场准入制,杜绝不合格品格和动植物疫病流入。建立县、乡、村三级疫病防控网络,充实防疫队伍,建立预警机制,制定防治预案,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了产业安全。

二、构建招改结合、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推动工业经济全面振兴

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产业是支撑,工业是主导。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我们确立了电力、机械冶金、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创新运行机制,坚持招改结合,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坚持国退民进,招改结合上效益。直面县属工业企业除绝大部分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资产负债率高达123%、5300多名职工下岗、群访时有发生的严峻现实,我们把深化企业改革作为振兴工业的突破口,坚持“百分之百触动产权、百分之百转换机制、百分之百转变职工身份、百分之百盘活存量资产”,实

第二篇:创新机制培育特色产业助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XX县按照“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总体要求,积极创新高效运行机制,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在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我们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确立了突出发展生猪、水果、蚕桑、薯类和劳务输出五大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健全机制,创新举措,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1、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先后引进巨农、七环、齐祥三大龙头企业,建成生猪良繁、饲料加工、肉食品加工与销售等较为完善的生猪产业链,带动全县建立了河舒镇、移民小区、长梁乡中坝村和周口镇团包岭村四个养殖小区。支持巨农公司投资650万元建设千亩有机果基地和库容1200吨的水果气调保鲜库,与年加工鲜果5万吨的可口爽公司,形成产、供、销一体的水果产业链,带动了三坝、骑龙等以标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建设。依托赛克斯丝绸、台州海峡丝绸等龙头企业,巩固发展了龙蚕、兴旺等20个蚕桑基地乡镇。引进北京荷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立薯类种脱毒育苗基地和加工厂,带动薯类种植10万亩。同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了一批农村专合组织和运销大户。

2、创新经营模式,突出利益联结。利益联结是产业互动的核心。我们始终坚持“市场牵动、协会互动、信贷拉动、政府推动”的原则,以生猪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企业、中介组织、农户之间利益联结的三种模式。一是企业托养模式。由政府组织发动,农户自愿申请,生猪良繁企业审查认可,采取“统一建圈标准、统一传授技术、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治病、统一回收销售”的办法,发展DLY肉猪养殖小区。达到约定回收标准的,公司统一回收,并按60元/头的标准支付劳务费;超过约定标准的,按市场价全部返还给农民。二是“良繁企业+担保公司+金融单位+加工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业+养殖大户”发展模式。由良繁企业、担保公司、金融单位和加工企业共同考察认证,确定专重大户;生猪发展投资担保公司为养殖大户提供信用担保,金融单位提供信贷支付,良繁企业赊猪或赊料,加工企业预付部分收购资金预约售猪,扶持大户发展。三是“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加工企业与专合组织签订购销合同,由专合组织负责组织生产、技术指导和收购销售,加工企业按3—5元/头支付专合组织的组织费,按高于市场价200—250元/吨支付农户售猪款。

3、加大政策驱动,破解投入难题。加快产业发展,投入是关键。我们加大政府引导力度,构建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大力招商引资。两年来,围绕确立的主导特色产业,全县共引进项目204个,引进资金11.8亿元,弥补了自身投入的不足。二是争取信贷支持。积极协调银政、银企关系,争取金融单位信贷投入。今年以来,县农村信用社采取“三就地、三优先、三放宽、一优惠”的办法,已为生猪发展注入信贷资金1400万元。三是突出激励带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用,改过去直接注入资金为以奖代补,减少了企业、业主、大户对政府的依赖。如在生猪产业发展上,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万元,重点用于奖励支持生猪良繁体系建设,以此激活了全县民间资本投入生猪发展。由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筹资100万元建立了“生猪发展金”,主要用于奖励养殖企业、专重大户和重大疫病防治。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出资300万元,组建了会员制的“生猪发展投资担保公司”,为养殖大户提供贷款担保。

4、试行农业保险,强化风险防范。由保险公司对养殖企业和专重大户按一定标准收取保险费,在保险期内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重大疫病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依照受损情况,分四个档次按比例赔付,提高了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同时,实行引种报批制和市场准入制,杜绝不合格品格和动植物疫病流入。建立县、乡、村三级疫病防控网络,充实防疫队伍,建立预警机制,制定防治预案,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了产业安全。

二、构建招改结合、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推动工业经济全面振兴

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产业是支撑,工业是主导。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我们确立了电力、机械冶金、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创新运行机制,坚持招改结合,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坚持国退民进,招改结合上效益。直面县属工业企业除绝大部分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资产负债率高达123%、5300多名职工下岗、群访时有发生的严峻现实,我们把深化企业改革作为振兴工业的突破口,坚持“百分之百触动产权、百分之百转换机制、百分之百转变职工身份、百分之百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国退民进,全面完成了烟厂、钢厂、丝绸厂、麻纺厂、肉联厂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改革。同时大力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2.5亿元,新建航星钢铁、金华纺织等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盘活存量资产3.1亿元,安置下岗职工3200多名,年增加税收400万元,职工年收入增长130%,工业经济全面振兴。

二是坚持产业主导,培育骨干立支柱。为了做强电力产业,引进省港航公司控股新建金溪电站;马电公司通过优化重组,强强联合,效益明显提升。为了做强机械冶金业,引进福建、达州和遂宁客商分别新建金坛电化、易熠冶金、航星钢铁和天府兴贵四家企业;公开拍卖嘉宝公司国有股份,转变体制、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了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客商投资新建和改造荷田薯业、台州海峡、齐祥食品、金华纺织和赛克斯丝绸五家企业。

三是坚持市场导向,做强产业增实力。引导企业围绕市场调结构、增投入、上技改、强管理,增强竞争力。赛克斯丝绸公司今年收购全县茧站,形成了原料收购、缫丝、织绸一条龙生产体系;金华纺织公司正投资扩建一条1万锭棉纱生产线,使该企业生产能力达到4万锭;齐祥食品公司正投资新建万头生猪良繁养殖场和饲料厂;泰兴纺织公司正投资新建5000锭棉纱生产线;航星钢铁公司第三期技改即将完成。为适应市场竞争,金华纺织、台州海峡和赛克斯丝绸分别引进了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三、构建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融资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项目是载体。我们在认真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投入的同时,按照市场运作方式,积极创新投入机制,切实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园区建设,发挥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全市保留下来的唯一一个县级工业园区的优势,加快园区的“七通一平”建设,目前已开发整理出工业用地500多亩,北京荷田、天府兴贵变速器生产线、华西饲料公司等企业和项目正陆续进入园区。

2、加快重点建设,强化投资拉动。采用股份合作方式修建金溪电站,目前累计投资超过4.54万元。通过收费权出让,引进天彩集团改造南渠路,已完成投资5287万元。核电站选址工作进展顺利。

3、加快城镇建设,打造创业平台。通过公开竞价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公交线路、出租车经营权、空间广告经营权和地下管道经营权等,激活民间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4、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卖、聚、投”等方式,激活民间资本,加快了以水、路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不新增财政投入、乡镇债务和群众负担的情况下,全县完成了39户小Ⅱ型病险水库整治和14万亩林业绿化任务。

第三篇:淮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助推经济发展

淮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助推经济发展

近年来,淮阴区面对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千方百计吸引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成就高端人才,全力打造科学发展先导区,初步形成高新产业集群、高端人才荟萃的良好态势,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激发企业主体作用。淮阴区从企业需求入手,组织科技、人社等多部门挨门逐户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梳理技术难题,推动人才落户。上半年,共到近百户企业上门调研,梳理人才需求89条、科技项目需求64条。对此,该区人才办与科技部门带着企业主动出击,积极与一些研究方向、专业设置相近的高校、科研机构联系对接,让企业面对面地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寻求合作路径。目前,该区企业已与浙江大学、济南大学等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创新了人才引进和智力使用模式。近两年,该区新引进30余名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工作,今年4月份,在济南大学一次性引进5名教授进企业工作,为5户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了人才支撑。

以政策保障为切入点,创造良好人才环境。优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全年财政按不低于1000万元落实人才工作资金,大力夯实人才工作基础。优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启动实施企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即用3年时间,引进创业领军人才10名、创新领军人才10名、创业创新急需人才100名。优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工作环境,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人才考核奖励机制,对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方面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给予重奖。

以成就梦想为落脚点,激发人才潜在效能。始终把“事业留人”作为人才工作的上上之策,持续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成就创新创业梦想的舞台。先后规划建设了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与软件园,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企业技术中心26个、院士工作站1个,打造重大项目、科研机构和高科技园区“三位一体”的人才集聚和才能施展平台。今年以来,全区共为各类人才争取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4项、省级科技项目6项、市级科技项目17项,有3个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有10个项目达到了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实现了批量生产。目前,高层次人才对该区经济贡献率已达31.6%,人才资源日益成为淮阴区实现经济腾飞、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第四篇:膨胀人发特色产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膨胀人发特色产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鄄城县郑营乡党委政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人发资源,创新发展思路,精心打造特色产业,不仅使郑营乡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发原材料和发制品购销集散中心,赢得了“中国发都”的美誉,而且实现了农民增收、税收增长和就业增加,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立足优势,明确人发产业发展定位

人发购销、加工在郑营算起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郑营乡开始出现一些人发购销户,90年代,就有不少人开始从事人发购销和简单加工,此后,人发经营户逐年增加,人发产业迅速膨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人发经营户在购销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购销、加工、生产、管理经验和技术,而且实现了资本积累,大力发展人发产业优势明显。乡党委政府抓住这一特有的资源优势,围绕头发作文章,确定把发展人发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重点扶持,使其成为全乡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相应的鼓励措施,因势利导,力促全民创业。全乡群众,有钱的,搭棚建厂搞加工,没钱的,帮人拉发扎发套,或者外出收购原材料,很快在全乡出现了干部领办、合股联办、邻里帮办的竞相发展热潮,涌现了“鸡窝变车间、伙计变老板、小户变大户”的可喜景象。同时,来郑营进行人发交易的客户也络绎不绝,自发形成了以郑营、钟楼等村为中心人发交易市场,市场交易场面每天都红红火火。

二、筑巢引凤,搭建人发产业发展平台

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研,于1999年,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在郑营村靠近鄄巨公路的开阔地带规划建立了占地260余亩的大型人发皮毛市场。为进一步拓展人发市场发展空间,2009年,又在原来人发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新建钢结构连体厂棚8万平方米,设立固定经营门市302个、固定室外摊点1260个,并组织工商、税务、公安、安检等部门人员成立了人发市场管理委员会对市场进行全方位管理,最大限度地为人发经营户提供服务,因而吸引了国内外多家客商前来交易,人发皮毛市场年吞吐量、交易额逐年增加,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发购销集散地、发制品加工基地、国内外发制品及生产用品厂商聚集、交流中心。人发市场的形成和壮大,增加了人发原料的供应能力,辐射影响作用明显增强。据统计,2009年,鄄城县年人发吞吐量在3000吨左右,交易额15亿元,其中郑营人发市场交易量就达2500多吨,交易额10多亿元,青岛50%、天津80%的人发加工企业的原料来自郑营。人发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刺激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人发经营,形成了广大的人发购销网络。目前,全乡已发展人发购销加工队伍1.2万人,人发经营专业村22个。收购人员跑遍全国各地,并在各省市设点代购,有的延伸到越南、缅甸、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坦等周边国家。

三、产业招商,推进人发产业提档升级

近年来,郑营乡在强化人发产业经销管理的同时,依托人发资源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并从治理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壮大人发产业,促使人发产业提档升级。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不仅提高了本地人

发展人发企业的积极性,还吸引了青岛、天津等城市以及美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客商来我乡投资。目前,全乡小规模加工户发展到1786户,拥有10万元以上资产的人发加工户达到1327户,全乡人发加工企业发展到9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一般纳税人79家,深加工企业12家,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8家。人发加工业由以档发为主的初级加工向生产发帘、发套、发块、假发配件、公仔头、人发工艺品等深加工产品拓展,加工档次不断提升,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生产档发1500多吨,各种假发制品达到500余万件,在全乡已初步形成了一条以市场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企业为龙头,购加销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特色产业格局。

四、优化服务,力促人发产业做大做强

在完成了人发企业数量由少到多量变过程的基础上,郑营乡有计划地推进产业规模化,着力培植“顶天立地”的规模企业。制订了年培育3-5家千万元以上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的战略目标,筛选了一批骨干企业作为龙头企业,一企一策,制订优惠政策,在服务协调、信贷支持、税收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建立了副科以上干部服务项目联系卡制度,和企业建立一对一服务关系,协调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实际问题,并且承诺问题解决时限,为企业的运营和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宽松、融洽的外部环境,鼓励骨干企业膨胀规模,扩大生产。与人发打了20多年交道的董如勤,足迹遍及全国各地,靠购销人发起家,2001年成立了兴达发制品有限公司,年出口交货值在500万元左右。2009年,在机关干部吕明进的协调

下,与青岛客商联合,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年出口交货值达到7500多万元。在郑营,像兴达一样规模的企业目前已有10多家。

五、产业效应,拉动民营经济快速膨胀

人发产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聚集效应和拉动效应,不仅延伸了人发产业链,形成了人发产业群,而且带动全乡乃至全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综合效应充分显现。一是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全乡从事人发购销加工的人员,年人均收入均在万元以上。二是民营经济快速膨胀。家纺、畜产品加工、人发、裘皮、皮毛玩具加工、木材加工、蔬菜加工、粉皮粉条、弹簧、中药材、条柳编等产业经济迅速崛起,以人发为主导产业的机电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人发、中药材等五大产业规模不断膨胀壮大,个体工商户达到3000余户,民营企业总量达到130多家,各类从业人员达到了4万多人,民营经济已成为全乡较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六、企业反哺,驱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人发为主导产业的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增强了乡镇经济的综合实力,全乡税收由2005年的362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3760万元,今年1-10月份,税收达到3950万元。郑营乡依托乡镇财力的不断提升,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环境。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通柏油路里程达11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完成村庄规划14个,改厕1200多座,改灶400多座;清淤沟渠65公里,新挖沟渠6500米,新打机井150多眼,修建桥涵20多座;规划建立了占地1000多亩的工业园区,完善了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已有近30家投资过千万的企业入驻园区。二是努力发展社会事业。中小学校新建楼房面积8500多平方米,并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一处,设立村级文化大院20余个,组建村级文化书屋4个,秧歌队、武术队等民间文艺团体活动频繁,群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三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标准编制了郑营乡中长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着力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交通方便、环境优雅的新型小城镇。依照规划,董庄、苏桥等四个新村正在建设,建成后,可入住2026户。占地1200亩的金堤新区和占地360亩的新城豪庭等城镇开发项目已经完成总体规划和部分详规,一些工程也已开工建设。

人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环境的改善,而且激发了全乡党员争先创优激情和干劲,促进了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在服务人发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担重担,挑大梁,领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办,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信任。各基层党组织在协调解决群众、企业发展难题,为产业发展搞好服务的同时,积极组织建立各类产业协会,切实为群众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支持,有效地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目前,全乡35基层党支部没有一个瘫痪或半瘫痪班子,成为引领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坚强堡垒。

(鄄城县郑营乡张正芬)

第五篇:创新党建载体 助推经济发展

创新党建载体

助推经济发展

党委

近年来,党委本着“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目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党员中心联带户”主题实践活动内容,按照党的模范区建设及“五个好”党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以提档升级“党员中心联带户”活动为载体,重点在“载体、形式、内容、效果”上寻求突破,从而全面提升全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一、创新发展“党员中心联带户”活动

2007年,“党员中心联带户”活动在第八管理区试点并取得了成功经验,收到了显著成效后,农场党委决定在全场范围内推广这一成功经验。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党员中心联带户”创建活动,制定了《“党员中心联带户”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推进“党员中心联带户”工作现场会,全面推广第八管理区的做法。同时对开展活动做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党员中心联带户”的六项权利、十项义务。打造骨干带动型、协会带动型、项目带动型、大户带动型、科技带动型五型中心户。并在两联、三带、四贴近、八个自我等方面寻求突破,通过不断完善、创新、发展,“党员中心联带户”活动在党的建设上发挥载体功能作用,在经济建设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政治建设上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在社会管理 1 上发挥治安调解作用,在文化建设上发挥宣传教育作用。使“党员中心联带户”活动成为北安管理局党建品牌。

二、扎实推进党建模范场建设

为适应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快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党员中心联带户”活动在创建党的建设模范区中的载体、功能作用。我们开展“党员中心联带户”创建活动,运用这一载体延伸管理触角,做到工作有抓手,活动有载体,拓展有平台,构建了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先进性要求的党建工作体系,使之成为党建工作一道独特的品牌。几年以来,我们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创新载体,让党建在服务大局中位置更准、功能更强、作用更大。

一是创新党建活动内容。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出构建以“党员中心联带户”为载体,建立“基层党支部——党员责任区——党员中心户——联带户”的党组织活动网络,通过“部、区、员、户”网络式的管理模式,构建既管所属、又管所在的党组织活动网络体系,实现党员教育管理“无缝”覆盖。按照“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要求,全面实施“12317”工程,即在全场建设一个党建示范园区、构建两条党建示范长廊、建立党员中心户300户、联系党员1000名、联带群众7000户,推动全场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开展以“双学、双创、双管、双培、双带、双帮、双服、双争”为主要内容的“八项活动”,全力打造党建模范场,把打造成为垦区乃至全省党建模范区。

二是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创新党建“一支一品”活动,2 彰显各自特色。根据党组织的特点和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全场基层党组织按照“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发展”的原则,努力打造“一个支部一个品牌”独具特色的党建示范点,以居委会为重点打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新型社区,以管理区为重点巩固原有“五型党员中心户”,开展“三创三提”活动,即“思想创新、环境创美、经济创收”,“能力提升、收入提高、发展提速”,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打造特色种植、养殖的新型管理区,通过“一支一品”党建创新,不断激发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拓宽党建载体领域。针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多、大多数党员没有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农场党委拓宽党建工作领域,按照支部建在“协会”上的总体思路,2010年1月正式批准成立了“垦区北安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分会党总支部”,将个体工商业户和私营企业的党建工作全部划归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党总支部管理,下设天河商贸城党支部、富雪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和中小企业协会党支部。开展了“党员中心联带户”、“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等党员教育管理活动,彰显党员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了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三、党建工作助推农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管理区党支部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玉米种植示范长廊、特色种殖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 3 示范区。以“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为目标,选准定位,突出特色,创新“五型”党员中心户,积极组织党员中心户开展大棚蔬菜、玉米、马铃薯、北虫草种植等实践课题攻关,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广大中心户的示范引领下,2011年,全场种植玉米27万亩,平均产量在750公斤以上,亩平均效益530元,总效益1.43亿元。

二是居委会党支部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环境、维护稳定等方面分别创建文化型、服务型、维稳型、帮扶型和谐社区。第一居委会以打造北大荒文化品牌为依托,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教育、北大荒精神教育,传承、弘扬《老兵新传》精神,教育居民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积极开展邻里互助、社区联谊、共建联建、文明社区创建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第二居委会以“百项服务进社区”活动为主要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社区服务项目,拓展服务领域,全方位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积极开展社区自助服务、为老服务、社会救助服务、就业保障服务、助残服务、信息化服务、宗教管理服务、产业化服务、志愿者服务,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化、社会化、市场化。第三居委会坚持“民有所思、我有所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帮,民有所惑、我有所导”,构筑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综治员为主体、社区中心户为依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打造维稳型和谐社区。通过广大中心户深入辖区入户走访、排查,将199户迁入人口的基本信息核查清 4 楚,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并与管理区进行了信息互换交流,为双重管理提供翔实的数据,也夯实了社区和谐稳定的基础。第四居委会成立了“扶贫帮困互助会”,动员全社区力量筹集互助基金4.9万元,帮助辖区弱势群体摆脱困境,为社区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打造帮扶型和谐社区。目前,互助会已经为56人次提供了周转金,解了燃眉之急。

三是个体私营企业党支部围绕“促进堡垒强化、促进素质提高、促进人心凝聚、促进事业发展”,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方面,促进企业科学发展。2011年按照把支部建在“协会”上的总体思路,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队伍。通过开展“两帮一促”主题活动,即帮助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帮助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建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以业兴城、以城促业。同时,向个体私营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5名,建立“党员中心户”9个,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10个,评选“党员中心户示范店”2个,实现了“强党建、促发展、壮协会”的目标。

下载创新机制培育特色产业  助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机制培育特色产业 助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管理,全县机构编制工作逐步打开了新的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管理,全县机构编制工作逐步打开了新的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

    创新工作思路 深化政协职能 助推经济发展

    创新工作思路 深化政协职能 助推经济发展 近年来,纳雍县政协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全面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政协职能,切实把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建设作为履职的重要核心目标,......

    创新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报道

    XX镇创新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讯信息近日,XX委员会教育发展基金负责人到XX镇高山之尚学校视察并督促高山之尚学校建设,在察看工地时,发现施工场地井然有序,科教楼拨地而起,操场......

    以机制创新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机制创新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刘少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三年来,开局良好、成效初显,但在探索和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反思......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是传统农业大县必须回答好的紧迫课题。##作为农业大县、山区大县,立足资源优势......

    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范文合集

    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乌江镇辖12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127个村小组,总面积16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0090亩,占总面积的17.5%,山地面积151795.5亩,占65.8%,森林覆盖面137155.......

    依托优势特色产业促经济发展

    依托优势特色产业促经济发展 郭 兴高云虹高智涛 伊春林业科学院摘要:依托小兴安岭生态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产业经济,围绕生态旅游、绿色能源、森林食品、木材精深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