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感调查报告
2010年大学生“情感现状”的调查报告
前言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崛起和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情感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和民族的兴亡。爱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对朋友、对爱人、对亲人都是如此。爱情、友情、亲情是学生情感方面的三个重要问题。本调查报告主要以亲情、友情、爱情三个方面,以了解当下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学生的情感现状、问题、趋势等概况。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
1.调查时间:2010年12月14日——19日
2.调查地点:XXXX学院
3.调查对象:杨艳、彭超、陈彩云、毛紫薇、彭婷、吴宁、刘浩、伍倩妮、李波、刘碧兰、毛阿杰、周勇、薛颖祥、张晓慧、张清、吴勇、朱博、孙琼、刘练、杨绍波、刘丹、杨露、昌萍、李媛妮、刘伟
4.调查人: 罗勇、彭康、李泽豪、肖梦霞、张良
5.调查目的:了解本院2010级学生的“三情观”
6.调查内容:本调查主要包括父母子女的交流、沟通以及对二老的了解程度、朋友之间的相处、学生恋爱情况、学生的情感特点、恋爱结果状况、大学生对当下社会的看法等方面。
7.调查方式:通过小组分工发放问卷的形式作调查,其中每人调查对象为5人,并在回收问卷后作系统的分析和小结,然后交给组长,由组长与其成员作概况总结。所以本调查方式具备机动灵活,分工明确,联系密切的优势特点,不失为一种调查报告的好方法。(附调查报告)
第二部分 基本内容
一.亲情是在外大学生心灵的憩息地父母子女互动频繁
调查显示,每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的比例是80%,只有2%左右的同学很少跟父母打电话,另外几乎每天都打回家的比例几乎为0,而随时有可能打电话回家的学生约占18%。
通过上面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与父母主动沟通是子女差点常态,这或许与通讯的方便、对父母亲的关心、以及思念等因素相关联,此外,在关于“你有过与父母斗嘴的经历吗?”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对该问题回答“很少”的同学的所占比例为52.1%,“偶尔”的是42.4%,“从未”的有5%,“经常”的占0.5%,“,这也是对父母子女互动性强,遇时能沟通,良好亲情的一个佐证。
二.近八成的大学生越来越懂得向父母感恩
调查显示,在父亲节、母亲节和感恩节到来之际,有78.9%的同学会给家人打电话或送礼物,有20.1%的同学有时会有这个想法,只有1%的同学从未想过要去祝福他们的父母。
都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其实不然,从对该项问题的调查情况来看,他们是懂得亲情,懂得去感恩,懂得去关心、体贴父母的,他们的心智日趋成熟,是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的,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他们这一代的非极端自私。
三.有九成多的学生认为自己能与朋友和谐、自然相处
调查显示,有92%的同学认为自己能与朋友相处好,其中对其持“不能”、“搞不清”和“其他”看法的约占8%。这也就证明了,当代大学生能够理性地对待问题,能更宽容和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他们懂得通过用各种合理的途径去解决矛盾,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自然的同学关系。
四.当遇到烦恼时,六成学生认为倾诉的合适对象是朋友
调查显示,当遇到烦恼时,有59.6%的同学会找朋友进行倾诉,选择亲人的是21%,而选择老师和憋在心里的分别站19%和1.4%。这组调查结果表明: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可能由于高校师生交流不如中小学密切、父母与学生相隔遥远以及两代人思想上的差异导致咯彼此间的冷漠。
五.近五成学生对现阶段爱情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调查显示,有47.5%的学生对现阶段爱情的真是性吃“难说”态度,而对其持“肯定”态度的有15.7%,持“不真实”和“不知道”态度的分别有10.8%和26%。这则说明了大学生对现阶段的爱情状况呈惘然的状态。
六.人文品质是大学生择侣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在关于“你在选择男女朋友是,你最看重以下几点中的哪几点?”的问题中,有75%的学生认为学识修养、志同道合方面是酔 重要的,而相貌,其他则分别占有21%和45.这也就说明了大学校园中的爱情还是较纯洁的,金钱、学历不是拦路虎。
七.大学生在追求爱情方面还欠缺主动和勇气
调查显示,在“如果你暗恋一个人,你会选择怎么做?”的调查中,有75%的同学表现出“通过他人代为转达”和“暗藏心底”的心理,只有24%的同学选择主动表白,另外约有1%的同学不再不存好意,想通过各种手段把对方弄到手,玩过以后边继续寻找新目标,如此的反复。这说明,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一是因为学生没有正确的爱情观,把感情交流与个人自尊对立起来,往往是自尊重过一
切,害怕被拒绝,没面子,这其实也是自卑的体现,二是深受传统思想文化以及家长等方面的熏陶教育,表现甚为拘谨。
八.近六成学生恋爱是盲目的调查显示,在“你恋爱的目的是什么”的回答中,持“消遣空虚和寂寞”、“跟风也想试试”的共占62.2%,而持“相互间爱慕”和“想找一个可以将来结为伴侣”的分别为30%和7.8%。这说明当代大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开放的过了头,对恋爱方面是抱着“宁滥勿缺”的态度,只有少数一部分的人是为爱而恋。
第三部分 总结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都会呈现出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情感问题。他们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易出现自尊感与自卑感、强烈的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等之间的矛盾。在调查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常常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心理较为脆弱,易引发上述问题。“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大学生情感危机及抵触,无论对大学生本人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应适当地对大学生的情感危机进行调适,以减少其对各方面的伤害性。
第二篇:中国情感调查报告
爱情看似泛滥,但实属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奢侈品,剩男比剩女多传说比传奇多,交易比交流多,情伤比情歌多,情衣比请书多,情人比爱人多,色情比爱情多,爱情事故比爱情故事多,蜻蜓点水的爱情比善始善终的爱情多,中国情感调查报告。我们旁观比人的爱情更美丽,仿佛过去的爱情更美好。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过五里路去牵你的手,在过去的岁月里,有专一的深情,有恰如其分的慢和回味,有牺牲精神和爱人如己,可是现在爱情缺少培养的器皿和时间,直接死在欲望的空气里,人们因爱挣名,做着与爱毫无关系的事情,变的不清楚也不在乎,爱谁谁。无论多少伪爱情行走江湖,关于爱情关于真爱,其实还是那句话“没有你我怎能独自温暖”。爱情消逝了吗?连婚姻证词民政部都提供了四个版本。2009年剩女越来越多,姐弟恋越来越普遍,离婚率越来越高,80后婚期越来越短,小三越来越强,爱情越来越像借口,她还遭遇了一个强敌那就是房子。长沙相亲男女比例1:2.,天津相亲男女比例1:3,广州相亲男女比例1:6,上海相亲男女比例1:10,越是大城市越多大龄剩女,有41.2%的未婚女性担心自己嫁不出去,却有超过44.1%的坚持不降低标准,这是2009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当工作机会和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垂青女人,丘比特却拍一拍翅膀飞走了,把爱情当理想,把结婚当事业成为剩女们的新口号,他们一边在婚恋网站上频繁的填写资料一边在通情的路上做着一见钟情的美梦,身边的男同事年逾花甲已婚有孩子性相不明,或者幼稚贪玩,婚恋网站上主动上门的多变是骗子,或者是见了你就大呼上当的电车男,地铁里奋力挤到你身边的西装不是示爱而是恰做,大多少你曾经考虑过的交往对象除了年纪相仿几乎没有别的可取之处,被剩女们视为归宿的婚姻,也越来越脆弱不堪一击,09年平均到每天无锡有23对苏州有32对郑州有40对夫妻离婚,成都离婚人数也创了新纪录,平均每天106对夫妻分道扬镳,调查报告《中国情感调查报告》。中年男人普遍相信离婚后自己还能娶到25岁以下的女孩而妻子们只能嫁65岁以上的男人了,如果离婚还有孩子女人很难寻求第二次婚姻,即便不这样,一个月收入近万块,孩子已经上中学,会换灯泡通马桶的女人,她还用得着再嫁吗?现实逼的女性不得不重新选择,社会学家已经研究出未来趋势,中国社科院最新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中指出,2020年我国将有2400万单身的适婚男女,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姐弟恋将流行,甚至还会出现隔代恋,或许今后的般配已经跟现在大不同了。在2009年最受女性欢迎的三个男人分别是黄世仁、宋思明和灰太狼,黄世仁多金,宋思明有权,灰太郎会疼人,能占这三条有点的是年纪至少在45岁以上的老男人,2009年80%的男人赞成裸婚,因为结婚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确定能力和魅力的方式,只要女人愿意嫁目标就能达成,70%的女性反对裸婚,因为他们需要100平米的婚房保时捷婚车队,取景自欧洲的婚纱照,宴开两百席,并且会出现这样的一幕,但是这一幕有一幕,目的不过是为了炫耀,在这样的时代里女人继续生活的动力,越来越变的好像是为了有人围观,对他们来说没有比无人嫉妒更糟糕的事情了,当他们忙着家长里短男人休闲的方式可能是在网上百无聊赖,2010年80后面临30儿立的人生路口,这些独生子女背后是只生一个好父母期望高的家庭,面对的是成为房奴、车奴、孩奴的未来,他们从小到大都是先吃大梨独享关爱,还不适用丈夫和妻子的角色,因此两性关系从没像在80后这一代当中这么紧张,相处技巧欠奉也不懂互相尊重,谈到具体利益还有各自家人据理力争,此时此刻我爱你,但如果不用整天呆在一起,如果不用帮你洗袜子,如果不用忍受你爱看的无聊电视剧,那么我会更爱你。男人都是一样年轻的时候需要垫脚石,中年的时候需要强心针,晚年的时候需要一根拐棍,在2009年结构爱情的代表作《蜗居》当中宋太太道出了男人的贪心和善变,虽然如哈维尔所说的每个人都希求道德的完善,但是也如他所说,每个人都有在虚伪的生活当中同流合污的意愿,因此横刀夺爱、见异思迁、以德报怨的戏码年年都在上演。出轨男多猥琐都行,关键要有伴侣。敲墙女多好都不重要,关键都要新的。爱情只是一个由头,一场恶战下来各偿所愿作鸟兽散,此时社会经验又来告诫受伤的妻子你必须重现接纳出轨男,因为男人都是一样,女人把婚姻想象成人类最庄严的契约,男人结婚却可能是因为他累了。2009年歌星陈琳的妈妈在公开信中写道:傻孩子,多疼啊!比活着的疼轻一些吗?如果放下怨念想到死后万事成空她一定就不会就那么跳下去了,其实真正的悲观主义者,总是预想到最坏反而更能阅纳现实,而那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女人,则对爱情到底是太过乐观了,变化时唯一的永恒,没有爱也要活…此时此刻我爱你,但如果不用整天呆在一起,如果不用帮你洗袜子,如果不用忍受你爱看的无聊电视剧,那么我会更爱你。科士威特惠屋
第三篇:大学生情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情感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大学生告别繁重的高中步入憧憬已久的大学,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由于大学生没能处理好自己的情感问题而发生很多悲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到底该怎样正确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情感问题这是我们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抽样)2.实地采访
三调查目的
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情感问题,从客观,主观多角度分析,帮助有问题的同学理清思路,使大学生更加充分了解情感观,体验真切的大学生活,从而正确的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调查问卷
1.你平时多久往家里打一次电话?
A一周一次B每天C想起来就打D不打 2.你是否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A不参加,不感兴趣 B看情况,心情好了就去C积极参加D偶尔会
3.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感情挫折你会怎么解决
A不和任何人说,自己躲起来哭B打电话给家里诉说C跟好朋友一起疗伤D找心理医生 4.你相信不相信大学爱情
A不相信B相信,但是不会长久C不确定 5把大学的人际关系和高中相比,你的评价是
A无比怀念曾经的无所不谈的友情B觉得大学友情有杂质C只要真心就会获得真诚的友情D没感觉
6.你认为在大学里没有谈恋爱是一种遗憾吗?
A不会,学习重要B是一种遗憾,是不完整的大学C没感觉,无所谓
7.你给父母打电话通常说什么?
A要生活费B谈论自己生活C汇报成绩D诉苦抱怨 8.你谈心的对象是谁?
A辅导员或父母B朋友C我不相信任何人D恋人
亲情友情爱情
五数据分析
问卷分三方面对大学生的情感生活进行调查,包括友情,亲情和爱情。在这三个中60%的同学都被爱情问题所困扰,但是同时他们却没有正确的方法来处理爱情问题。令他们困扰的爱情问题包括失恋,感情挫败,婚姻等多方面。77%的同学在面对失恋的问题时不知道该怎们做通常的做法是选择逃避,0.9%的同学甚至用极端的方法处理失恋问题。68%的大三和大四同学比较关心婚姻问题,而大一和大二的同学更相信爱情而没有考虑更多的婚姻问题。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大三和大四的同学在面对爱情问题时会比大一大二同学更加理智考虑的更加全面。除了失恋和婚姻问题外还有21%的同学遭遇感情挫败问题,包括找不到男女朋友,表白失败等。
同时,48%的同学也被友情问题困扰。有85%的同学在高中友情和大学友情中更怀念珍惜高中的友情。在面临一些困难时更多的是向自己的家人和老师倾诉或者是以前的朋友,有54%的同学对自己身边的朋友缺乏信赖感,安全感。在友情问题上宿舍关系更是另90%的同学不知所措,有同学甚至选择搬出宿舍来处理这一问题。宿舍问题最严重的是大二同学,大一同学相对轻松。同学之间的竞争是主要的诱因,竞争造成的微妙关系让同学之间称得上朋友的只是个位数,他们更倾向于保密自己的问题不是向舍友诉说。鸡毛蒜皮的小事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部分同学难处一室。
最后就是亲情问题。亲情问题不像爱情问题那样另人担忧,但却也不能忽视。调查中发现有80%的同学都有每周往家里打电话的习惯,女生的热情尤其大于男生,通话时间也比男生长。但我们仍然发现大三和大四的同学不像大一和大二那样一放假就急着回家,在考完试后他们有的和同学出去逛街出去旅游。有些和父母关系并不好的并没有因为距离而发生改变,甚至选择出去打工来逃避回家。而父母的过高期待也成为有些同学逃避的原因之一。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走过“心理断乳期”,对家庭的依恋感较强,而高年级的学生,独立人格得到发展,对大学生活的环境也逐步熟悉,因此对家庭的依恋感会逐渐减少。
六调查总结
(一)造成大学生情感问题的原因分析
影响大学生情感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情感的任务十分艰巨。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学校教育,教师和社会都对大学生的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90%的高校设立有心理辅导机构,参与人员也已经很多,但专业人员却很少,且普遍欠缺专业化;80%的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授课效果的质量却不高。因此加强学校联动的组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促进我国世界水平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显得更加重要。同时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三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人际交往太过狭窄,有的同学为交往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二)对如何形成正确的情感心理的几点意见 1.适当表达并合理宣泄情绪
大学生应当勇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要过分地加以掩饰。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发泄情绪的权利,不要让自己在自己编织的世界里独自前行,懂得倾诉自己。宣泄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向亲密的朋友倾诉或写日记做自我倾诉,总之,说出来不管向谁说。还可以做些娱乐消遣,旅游,体育运动等等,任何可以放松自己的方式都是好的。
2.提高个人交际水平和社会支持
在向别人倾诉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倾听。正确的人际沟通技能,可以增强维护心理和社会能力。倾听他人帮助他人欣赏他人,从中体会做人的价值。当面对难于应付的情感问题时,要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的或许只是他人的一句安慰但也能换来无穷的力量。
3.坚定人生根本并学会感激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心理调适的第一要义。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活保持开放的态度,学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看待他人和自己。对社会和他人心存感激,滴水之恩应该当涌泉相报。现实是很残酷但如果总是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总是追求结果,那么就会不堪重负,并时常伴有挫败感。建立一种积极的,开放的,现实的,辩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
七调查感想
大学是我们一生中值得回忆的时光,所以怎么能让消极的心理影响我们的美好生活?我们的青春在这里挥洒,怎能让它毁掉我们还未开始的不可预知的人生!所以在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要躲避,不要采取极端的手段,面对它,解决它,这才是我们的青春应该有的样子!这才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有的样子!
调查成员:王婷 李亚芳 杨迪 袁琼 李鹏英 关晓莹
第四篇:大学生调查报告《情感调查》
大学生调查报告《情感调查》
我们于XX年年5月~6月,对树人大学大三学生的在校情感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树人大学的大三学生的情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在校大三学生的情感动向,深化教学就业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都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树大大三学生的情感现状
2.大三学生的情感特点
3.当前大三学生情感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比较全面(见附)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四个寝室的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对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当代大三大学情感现状分析
1.交际困难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三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往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2.压力大
调查显示。约有30%的大三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3.情感困惑
调查显示,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张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3.其他
调查显示,还有12%有这样那样的情感困惑。
(二)当前树人大三学生的情感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树人大三学生的情感比其他有明显不同。
1.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的加强。
2.人际交往太过狭窄。
3.恋爱与情感问题比较突出。
二、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树人大学大三学生情感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树人大学大三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大三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已经深入到每个角落,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改革运动使中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校大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毕业就失业的苦境中,且迫切希望能融入当代经济浪潮中。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负担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过高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大学教育变成大众进程中,各地大学一味的追求高入学率,而忽视学生的培养。还有,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学生和社会的脱节。
4.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也在扩大。
5.社会的影响
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社会意义重大,但伴随着也有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也带进了学校,这对学生也产生了消极不良的影响。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情感的任务十分艰巨。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第五篇:中学生的情感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的情感,在小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上,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和教育的要求,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在几个主要方面增添了新的色彩。(1)充满热情,富有朝气。(2)情感的两极性明显。(3)情感内容不断丰富。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已由学习活动和集体生活扩展到了更多的领域,如对钻研自然科学,参加社会活动的体验;对人与人的关系,对友谊和初恋的体验;对个人前途和祖国未来的体验等。(4)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中学生已能克服小学生体验的具体性、表面性,开始从事物的本质方面产生体验,形成内部深刻的情感。整个中学时期,情感内容的社会性不断地深刻化。(5)情感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学生的情感比小学生要稳定得多。一旦对某门学科或某项活动有了爱好,就能达到迷恋的程度;一旦和某个同学建立了友谊,可以达到“牢不可破”的程度。这些都表明,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世界观的逐步形成,情感倾向日趋定型,同时由于调节、控制能力逐步增强,到高中阶段情感的表露开始带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6)情感的效能也明显增强,即情感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激励作用显得愈益明显和重要了。
观察中可以看到,中学生喜欢唱、哼歌曲,喜欢写诗、吟诗,遇到喜事往往欢呼跳跃,手舞足蹈。有人曾作过一次调查,普通中学的初中生爱唱歌的占86%,喜欢吟诗的占34.8%;高中生爱唱歌的占78.2%,喜欢吟诗的占48%。可见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强烈,并善于表达感情,与成人相比,显示出他们生动活泼、富有朝气。
中学生对国家、社会充满热情,在关于国家前途态度的问卷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抱着悲观态度的只占20%左右,而抱有乐观态度的则占50%以上。中学生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他们往往是英雄事业、英雄行为的热烈追求者。有人采用问卷法,对目前中学生作调查,结果见可见,教师和家长,用英雄业绩引导,有的放矢并讲究实效地教育中学生,这是符合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和他们健康成长的规律。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在社会各种关系和因素的作用下,中学生各种各样的需要日益增长。这种不断增长的个体需要时而受到社会的认可而得到满足,时而受到社会的否定而难以实现,这就是中学生发生复杂的、摇摆不定的强烈情感的主要来源和根据。另外,由于青春发育期性腺功能显现,性激素的分泌会通过反馈增强下丘脑部位的兴奋性,使下丘脑神经过程总的趋势表现出兴奋性的亢进,这就与大脑皮质原有的调节、控制能力发生矛盾,使大脑皮质与皮下中枢暂时失去平衡,这种状况可能是中学生情感两级性明显的生理原因。教师和家长要注意这种两极性情感的变化,逐步使中学生的感情符合社会需要,使他们的情感既热烈又有社会意义与价值。
整个中学时期,学生的智力和意识不断发展,渐渐形成许多新观念、新观点,这些与不断增长的高级社会需要相联系,就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而且随着年级升高,社会性情感增强,有人曾有目的地观察过两个初中班和两个高中班学生需要受挫时情感的变化。学校在一星期前为学生订了星期日的电影票,学生盼了一星期,到星期六突然接到通知:为参加麦收,部分学生要在星期日参加劳动。尽管学校作了动员,但放弃看电影而投入劳动的两个初二班与两个高一班的学生情感的变化是不一样的,调查统计中学生的情感尽管两极性明显,但还是逐渐趋于稳定的。他们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渐提高。初中生对自己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相对要差些,波动性明显,往往还不善于使自己的情感受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的支配,克制自己的情感表现。高中生的控制能力则随着知识、智力的发展,意志力和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而提高,并逐渐地与前途、理想交织在一起,显得比较稳定、持久和善于自我控制与调节。但是,高中生的激情在一定场合仍表现得比较明显。教师和家长要培养中学生的挫折耐力,使他们学会调节情感的本领。挫折耐力就是对挫折情境的预料和对挫折的抵抗能力。情绪、情感是能够意识到并受思想意识的调节的,但人在受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理智降低,做出不该做的事。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就要引导中学生加强道德意识和乐观主义修养。同时增强挫折耐力,学会对复杂的事情进行全面分析。对挫折的情境做好预见性的思想准备,一旦出现挫折,会冷静分析挫折的内外因而采取恰当的行为,并学会在激怒、苦闷的情况下进行情感的自我调节。初中生尽管不像儿童那样掩盖不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极力使自己的情感不外露,但由于调节、控制能力较差,情感仍容易外露,出现一时激动的情况。高中生在这方面就开始带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了。他们能够根据一定条件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形成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的不一致性。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逐步了解和掌握中学生情感稳定性的变化,不能仅仅以他们的表情作为判定其思想感情的依据,而应该综合一段时间的全部表现及其个性的特点,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作出结论,这样才比较可靠。
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学生的自尊心越来越强。为了使中学生形成健康的集体情感与个性因素,教师和家长应该注意中学生集体主义行为修养的培养,如谦虚、谨慎、正直、直率、与人为善、真挚相处并能对付各种各样的变化,以提高他们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成正常的同志式的关系。有人曾对500名犯罪青年和500名一般青年作过“什么时候结交朋友最多”的调查,发现两组青年都是在中学交朋友最多,调查资料表明,在500名一般青年中间,遇到问题时,有19.5%的被试宁肯“向朋友倾吐”,而不愿意和父母商量。因此在中学时期,他们往往把互相真诚、坦白、亲密当成友谊的宗旨。
中学生的朋友大多数是相同或相似年龄的同性别的同学。中学生在结交朋友的个数、依恋程度、友谊交往的内容及稳定性都是有差异的。总之,中学生的友谊感在迅速地发展着,健康而真挚的友谊是中学生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的动力。但是,如果引导不好,就会发展成为江湖义气,导致拉帮结派,甚至于违法犯罪。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注意中学生这方面情感的变化,如果发现他们产生这种情感,要因势利导,把这种情感逐步引导到正常友谊和集体荣誉方面来,使它成为维护良好的集体荣誉与同志友谊的基础。
中学生的性意识与向往性爱情的问题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年龄的差别,又有性别的差异;既有一般倾向,又的特殊的情况。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调查,一般地说,80%以上的初中生和半数以上的高中生,对两性恋爱还很朦胧,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极少数的初中生和20—30%的高中生已经了解如何谈情说爱,但出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正确教育,还不致把这种念头付诸行动;也有10%上下的中学生,主要是高中生,从向往到见诸行动,并过早出现初恋或有两性关系上的越轨行为。教师和家长,必须要摸清底细,心中有数,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对过早恋爱的中学生,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懂得其害处,教育他们将精力放在求知识、学本领上,并让他们懂得在两性问题上应有的道德观。对于那些为了猎奇或从异性中寻快乐的行为,不仅要讲清道理,而且还要从道德观念上让他们严肃地认识这些问题。
中学阶段是道德感逐步稳定和成熟的时期,爱国主义情感、劳动情感、社会公德情感等等,都要到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才深刻化,并为中学生的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奠定重要的基础。道德感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的重要任务。
中学生的理智感,主要指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求知欲表现在学习活动上,是指对学习的兴趣,对疑难问题的好奇心和追求解决问题的体验等方面。有人研究了目前国内中学生的求知欲,发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目前中学生求知欲的趋势。
心理学工作者曾以学生对作业态度为指标,研究了1200名中学生的求知欲。中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有八种,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常常刻苦钻研到深夜;遇到不会的问题,非做出不可;有做不出的题目时,总要反复看几遍,最后独立思考去完成。第二类,边做边玩(或听广播、看电视);有不会做的题目就抄别人的;遇到难题就去问别人。第三类,不想做作业;不会做就将作业扔到一边去。调查结果表明,第二类的被试最多(45.2%),第一类的被试几乎接近于第二类(42%),第三类的被试只占少数(12.8%)。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学生的求知欲,尽管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但其积极性还不算太高,有待于培养。
中学生美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绘画、音乐、舞蹈、阅读文艺作品等活动中发民兵了美感;二是对人的外貌也产生了一定审美体验。中学生在文艺活动中的美感,一般地说,更多地指向作品的内容,很少注意作品的艺术评价;更多地指向具体事实情节,很少注意艺术形式。这一点可以从对500名中学生“最喜欢”阅读什么书的调查数据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和说明。
因此,进一步培养中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力,发展他们的美感,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之一。
中学阶段开始,由于性意识的萌芽与发展,中学生逐步产生对自己和对别人外貌方面的审美体验。他们注意自己的外貌,喜欢受到好评。有的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外貌感到不安,例如,女生担心发胖,男生顾虑长得矮,脸上长疮等等;有一定生理缺陷的中学生,开始产生为缺陷而痉的体验。也是从这个阶段起,中学生对自己形象的美比较重视,注意穿着打扮和仪表风度。对自己的形象产生新的情感,注意外貌,这是从中学阶段起,整个少年期和青年期较突出的心理特点。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这样折心理特点为,加强对他们传授有关的生理解剖知识,并进行美育教育(仪表美、心灵美的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引导中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于学习,并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