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的现状与做法
近年来,**镇从“三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出发,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今年,特别是区委、区政府在全区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学教活动以来,**镇文化站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了解到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农村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在创新机制中扎实推进农村文化体育建设良性发展,在服务“三农”中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问题。针对我镇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的总体情况及存在问题,对下步发展提出几点设想。
一、**镇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现状
**镇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较好,全镇31个村都有不同规模的文化活动中心,平均面积150平方米,其中**村建有42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设备齐全、完备,是一处集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阅览、体育活动等文化娱乐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场所;邹家庄村图书馆藏图书8000余册,内部管理规范。各村都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配置了图书和文体活动器材,占行政村总数的100%。近几年,由于受活动场所、经费和专业人员素质的限制,大部分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功能单一,开展综合性的活动困难较大,文化体育活动重文化娱乐,轻教育引导现象较突出,一些图书室、阅览室图书陈旧,无专人管理,常年无人阅览现象较为普遍;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精品匮乏,主要以唱歌、跳舞、扭秧歌等传统方式为主,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精品较少,可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文化资源严重匮乏;文化干部的业务素质偏低,有一技之长的很少,专业人才极为缺乏,“抓文化不懂文化”的现象突出,文化队伍力量薄弱。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镇群众的文化体育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形式的特点。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重视不够。一些镇村干部对文化体育工作的重视不够,认为抓文化工作只投入不产出,不产生或很少产生经济效益,特别是当前乡镇财政和村集体收入比较困难的形势下,忽视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忽视了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二是发展失衡。主要表现在村与村之间差距大。有些村有场所有阵地,能够坚持经常性开展活动;有些村只在特殊节日期间开展活动,有些村常年不开展活动。三是经费不足。**镇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多用在镇机关,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较少。由于村集体收入有限,使得村文化活动室设施不全,只能维持小规模的文化体育活动所用,大型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农村文化体育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镇争创全省文化先进乡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
二、关于加强**镇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的几点做法
**镇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创建全省文化体育先进乡镇,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整合利用农村文化资源,以村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体育,努力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注重需求,结合实际,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农村文化体育建设。一是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农村文化建设要与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主导产业相结合,提高农业的文化和科技含量。二是与挖掘、保护、利用文化资源相结合。坚持“创特色、出精品”原则,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特色文化村创建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保护自然资源、文物遗产的意识,广泛发动他们保护好、利用好不可复现的宝贵资源。三是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相结合。农村文化体育工作应从群众的要求出发,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卫生知识等有机地融入各种文化活动中,以丰富的内涵、健康的格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改、塑、树”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用先进文化思想占领农村文化体育阵地,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拓宽思路,因地制宜,搞好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和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对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的投入。农村文化设施是农民群众享受文化生活、进行文化创造的物质环境和空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文化设施总量不足、水平落后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因此,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把农村文化体育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在搞好图书室、文化站、广播站、电影站等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对标识性宣传设施、简单体育设施、传统文化活动设施等加以改进和提高,使其具有娱乐休闲、宣传教育、普及知识等功能。在建设方式上,可采取政府投资、镇村共建、文化帮扶、社会捐助、民办等多种方式,努力形成农村文化设施网络。二是培育农村文化带头人。农村文化队伍是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镇文化站的指导和辅导作用,积极组织好镇村文化骨干业务培训,培养一批群众创作队伍、文化活动带头人;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通过发现、培养、提高,促进人才成长。三是搞好农村文化社团建设。引导和支持民间文化社团从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精心创作,努力推出更多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好形式。多介绍、多宣传农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典型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多演多播多发表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的文化作品。
(三)拓展职能,突出特色,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一是积极搭建农村文化载体。把农村文化机构建成综合性的农村文化载体,使之成为农民群众学文化、受教育的学校,成为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示范基地,成为抵御不良风气的阵地,更多地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坚持体现时代性和富于创造性的全新发展思路,推进秧歌、歌舞等传统文化形式与庭院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的结合,促进党的政策、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优良道德、法制教育、卫生习惯“六进村”。二是大力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当地人民的独特精神生活方式,是反映一个地方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品牌,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影响力。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发掘、保护能够反映地方风貌、民族风情、生活习俗的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资源,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对徂徕山抗日遗址、大寺遗址、灵阳宫遗址等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进行重点保护。整合文化资源,创建文化品牌。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抓好篮球、乒乓球、中长跑等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三是积极创作和传播农村先进文化。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的农村文化作品的创作,着力于利用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一批传播先进文化的文化宣传阵地,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镇村“文化大集”和“文艺演出宣传车”等活动,大力提倡、鼓励和邀请文艺团体更多地深入农村演出,广泛开展内容健康、格调清新、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先进文化进村进户、入眼入耳入心。
(四)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保证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合力攻坚。镇党委、政府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全省文化先进乡镇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重视,把文化强镇、文化强村作为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认真落实基层文化建设“四纳入”的要求,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使文化阵地建设有一个较大的、较快的发展。经常研究和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农村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宣传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组织领导任务,应注意引导,加强协调,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领域、总结新经验,切实保证农村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顺利开展。二是分类指导,典型引带。由于各村经济情况、文化基础不同,对文化建设的要求也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层指导,分类实施。农村文化活动具有点面结合的特点,文化活动开展好的一个或几个村,往往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带动一个乡镇文化活动的活跃。因此,镇财政设立文化设施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因地制宜建设起一、二个规模适当、设施良好的村级农民群众文化示范点,带动和引导农村文化建设。三是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在领导机制上,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考核机制上,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在市场运作机制上,倡导文化部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张宪文
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 **镇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