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费统计数据的分析与利用研究
【摘要】教育经费统计反映了教育投入状况,它是做好教育发展规划、促进各类教育健康发展、监测各级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落实情况、以及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教育经费统计的研究,探讨经费统计数据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合理利用。
【关键词】教育经费统计数据 分析利用
一、概述
开展全国性的教育经费统计历经20余年,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领先发展地位,这主要取决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在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20多年来,国家先后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实验性示范性中高职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学生营养午餐、大学城建设等重大教育项目,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课本费,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人民群众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已经达到和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教育投入的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中间,教育经费统计数据的分析与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课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9月27日)中指出:“发展教育事业不增加投资是不行的,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党中央的决定对于教育经费的逐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1989年,国家教委、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教育经费统计指标体系,联合向全国各地布置了统计报表填报工作,并于1990年3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召开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工作会议,对1989年度教育经费进行了全面的统计,标志着我国教育经费统计体系从此真正建立起来,也标志着教育经费统计有可能形成一门独立的统计学科。
建立教育经费统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有:全面反映全国教育经费情况;为宏观决策、制订教育政策和计划提供依据;为检查、监督和评价各地教育经费的投入水平、使用情况提供资料等。
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反映了教育投入的状况,是做好教育发展规划、促进各类教育健康发展、监督各级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落实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建议,积极探索经费统计数据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合理利用。
(二)课题的理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几年,地方政府认真执行国家关于教育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强化教育投入的政府行为,在保障教育投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探索,逐步完善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这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校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表现得最为突出,教育经费在教育结构中的分配不尽合理、存在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等问题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与实际教育经费供给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当然,如何更大程度的提高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益也是教育经费的管理者要努力解决的课题。
(三)方法与过程
我们成立了“教育经费统计数据的分析与利用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有3人构成。此文我们将利用2013-2014年**市的教育经费总投入数据,简要反映**市教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情况,剖析教育经费在筹集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探索和发现教育经费管理中潜在规律以及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和策略。
二、**市2013-2014年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分析
**市各级政府一直把教育工作摆到重要的地位,加大对教育投入政策的落实,并新出台了增加投入的政策,**市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2014年**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1.39亿元,比2013年60.78亿元增加0.61亿元,增长1%。
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54.99亿元,比上年增加0.51亿元,增长0.9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52.22亿元,增长1.53%;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为2.73亿元,下降9.03%;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453万元,增长2.10%。
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6.40亿元,比上年增加0.09亿元,增长1.43%。其中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811万元,下降47.44%;捐赠收入146.5万元,下降91.03%;事业收入6.14亿元,增长6.49%;其他教育经费1587.2万元,下降26.04%。
2014年**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收入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为89.57%,比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10.43%,比上年增长0.06个百分点。
统计结果表明,与2013年比,**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比重略有下降,但在教育经费收入中仍占主导地位。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稳步增长;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略有增长;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下降明显;捐赠收入大幅下降。
高等教育收入1.81亿元,比上年增加0.42亿元,增长30.22%。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增加0.45亿元,增长76.27%;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0.77亿元,比上年减少0.03亿元,下降3.75%。
中等职业教育收入5.04亿元,比上年增加0.17亿元,增长3.49%。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4.79亿元,比上年增加0.38亿元,增长8.62%;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0.25亿元,比上年减少0.21亿元,下降45.65%。
普通高中教育收入7.19亿元,比上年减少2.05亿元,下降22.19%。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5.48亿元,比上年减少1.90亿元,下降25.75%;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1.71亿元,比上年减少0.15亿元,下降8.06%。
义务教育收入41.13亿元,比上年增加6.54亿元,增长18.91%。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40.19亿元,比上年增加6.52亿元,增长19.36%;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0.94亿元,比上年增加0.02亿元,增长2.17%。
学前教育收入4.93亿元,比上年增加0.60亿元,增长13.86%。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2.27亿元,比上年增加0.07亿元,增长3.18%;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2.66亿元,比上年增加0.53亿元,增长24.09%。
其他教育收入1.3亿元,比上年减少5.05亿元,下降79.53%。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1.22亿元,比上年减少5亿元,下降80.39%;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0.08亿元,比上年减少0.05亿元,下降38.46%。
2014年,**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支出为61.42亿元,比上年的60.78亿元增长了1.0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48.24亿元,比上年的47.54亿元增长了1.47%,占总支出的78.54%。
工资福利支出22.6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的46.85%,比上年提高了3.34个百分点。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7.9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的16.40%,比上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
商品和服务支出5.2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的10.84%,比上年提高了30.10个百分点。
其他资本性支出12.5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的25.91%,比上年下降了14.56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支出1.0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的2.11%,比上年增长96.15个百分点。
中等职业教育3.5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的7.32%,比上年增长29.30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教育支出4.39亿元, 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的9.10%,比上年下降30.10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支出36.24亿元, 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的75.12%,比上年增长20.56个百分点。其中普通初中支出15.73亿元,占43.41%;普通小学支出20.51亿元,占56.59%。
学前教育支出2亿元, 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的4.15%,比上年增长1.52个百分点。
其他支出1.06亿元, 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的2.20%,比上年下降82.27个百分点。
统计结果表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总投入和财政性经费投入分别占到67%和73%,仍是教育经费投入的重点。总投入和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在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稳步增长;在义务教育大幅增长,表明各地为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了投入力度;在普通高中有所下降;在其他教育投入下降明显。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总投入和财政性经费投入分别占到67%和73%,仍是教育经费投入的重点。总投入和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在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稳步增长;在义务教育大幅增长,表明各地为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了投入力度;在普通高中有所下降;在其他教育投入下降明显。
三、教育经费投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市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资源有效扩大。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办学基础相对薄弱,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还不适应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薄弱,高等教育特色不够鲜明,知识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教育投入不足,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一)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呈下滑势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4年为2.42%,比上年的2.53%降低了0.11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2014年为19.26%,比上年的20.43%降低了1.17个百分点。
近两年,**市教育的迅猛发展与教育投入的矛盾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然制约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市建立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量不断增加,农民负担逐步减轻。但由于县域经济发展差别较大,教育投入的水平也相差较大。其中国家、省级贫困县,即使把全部权责由乡镇上收到县,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投入问题,县级财政难以承受农村义务教育的重任。这种财力与发展教育事业责任的不对称,使脆弱的县级财政难堪重负。“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津补贴、社会保障政策,县区之间甚至差距较大,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势必产生不良影响。
(三)普通高中学校债务严重影响了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普通高中学校势必在师资和教学设施等方面投入更多,教育成本也随之不断增加。近几年,**市的普通高中学校,在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贷款和借款等形式,使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飞速提升,但普通高中学校债台高筑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巨大的债务已经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如何化解学校债务是解决“十三五”期间普通高中学校走向飞跃的重大课题。
(四)教育投入政策和多元化教育投入有待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监督和监管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2014年,全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15%,比2013年的4.16降低了0.01个百分点。教育投入不足必然要影响到教学条件的改善,如,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设施的配备。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影响了教学质量。这表明,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个严峻现实。
教育要优先发展,经费投入必须优先保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根本性措施。将教育投入真正纳入依法实施、依法监管的法制化轨道,进一步明确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主体和划拨渠道,规定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保障和监督责任,规范操作程序,对事关教育投入的违法行为依法制裁,真正做到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健全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并加大执法监督和问责制度。
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落实不到位,经费使用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管理使用存在一定问题,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欠征、欠拨和拨付不及时、使用不规范问题比较普遍;二是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所需资金预算不到位;三是教育投入的多元化未形成,政府性投入加大,但非政府性投入在减少,民办教育投入、社会捐助、公益性基金会的资助,以及侨资外资的资助和金融机构“教育信贷”的介入等非政府性投入大幅缩水。
四、新形势下教育投入的对策与建议
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我市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教育经费投入到底差不差钱?”是我们关注的重大课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我国这一投入水平只是略高于欠发达国家水平。另外,由于过去长期未达到GDP的4%,我国教育的欠债问题严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师待遇低,这些需要继续加大投入来解决教育欠债问题,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决策,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乃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扩大财源,大幅度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提高教育经费的保障水平,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加强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各级税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征收,确保两项教育附加及时足额征收入库。提高拨付到位率和使用效益,坚决杜绝截留和挪用,充分发挥两项教育附加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各级财政每年的超收收入和财政预算外收入,一律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预算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切块划出用于教育。
2、努力增加社会对教育的投入。社会对教育的投入是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增长的潜力。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家庭、社会、政府共同承担的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及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励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投入的政策。
3、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重点是强化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文件要求,尤其是加大对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和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4、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一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教师收入标准,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和待遇、设备配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县域内均衡发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教师,建立区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流动机制,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将得到全面改善,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的和谐均衡发展。
5、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不仅是关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更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督促政府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督导的实效性,建立自上而下的教育评估检测体系,逐级考核。
6、在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系下,能否确保教育经费的足够投入,说到底还是取决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主要领导是否将教育督导纳入考核干部业绩之一。推行“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工作实绩督导考核制度”,通过加强教育行政监督和考核,督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切实办好基础教育,纠正在增加教育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履行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投入的法规政策。
【参考文献】
1.齐鲁.山东省“十五”期间教育投入状况分析与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毛有高.山东省教育经费保障年度运行报告(2007).山东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