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扶贫开发局2020年质量提升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计划
今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重要精神指示,以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国家普查验收为目标,全面强化疫情防控,务实开展挂牌督战和问题整改,奋力在脱贫攻坚上实现突破。XX市XX区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被省委、省政府综合评价为“较好”等次,2020年9月被省脱贫攻坚作领导小组表彰为“2020年XX省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我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9年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根据工作安排,现将2020年质量提升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计划梳理如下。
一、2020年质量提升工作总结
(一)精心统筹谋划,厘清脱贫攻坚思路。
先后出台《XX市XX区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XX市XX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实施方案》《XX市XX区开展2014—2020年使用财政资金的扶贫项目清理规范工作方案》《XX市XX区18个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XX市XX区2020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XX市XX区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XX市XX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XX市XX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实施方案》等文件,先后筹办召开了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X次、第X次、第X次、第X次、第X次、第X次会议和全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大会、脱贫攻坚业务培训会、迎接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业务培训会等全区性会议,牵头组织各行业部门、各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和业务人员多次召开相关脱贫攻坚业务培训、研讨专题会议,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方位统筹谋划和过程跟踪、督促。(二)强化资金投入,加快扶贫项目建设。
印发《关于推进2020年18个扶贫专项工作的通知》,督促各相关区级部门积极推进项目实施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定期对项目实施、政策兑现开展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具体问题,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配合区财政等部门围绕年度脱贫攻坚计划,聚焦“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根据整合资金总量,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涉农项目资金25888万元。其中,基础设施9962万元,主要用于水利设施建设、水土保持和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工程项目;种养殖业15926万元,主要用于残疾人资产收益扶贫项、芦笋等重点产业补助和其他产业发展。(三)紧盯目标任务,务实开展挂牌督战。
围绕落实“四个不摘”和“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以及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反馈问题整改、信息核实核准等主要内容,通过区级巡回督战、镇级全覆盖督战、行业专项督战、明察暗访督战的方式,对全区所有贫困村和贫困发生率超过15.4%的非贫困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以及脱贫攻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区域、薄弱环节等开展挂牌督战。全区划分为4个片区,组成巡回督战组,由区委书记、区长、区委副书记、分管副区长分别任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为成员,对督战片区每月至少进行4次巡回督战。全区组成18个镇级督战组,由各镇(街道)挂联区级领导任组长,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镇长(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辖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为成员,采取镇(街道)内村与村交叉督战方式督战。各相关区级部门成立以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项督战组,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和中央及省、市、区反馈本行业部门所属脱贫攻坚问题进行现场督战、现场指导、现场解决问题。(四)坚持问题导向,开展问题清零行动。
紧紧抓住攻坚期内最后一次问题整改机会,印发《XX市XX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扎实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行动的通知》,对标脱贫退出标准和“三精准、三落实、三保障”工作要求,全面梳理核查“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问题整改情况,脱贫攻坚以来中央和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巡视巡查、督查调研、审计、媒体暗访等发现各类问题整改情况,区、镇、村近期(2020年以来)自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以及影响收官之战全面交账可能存在问题解决情况。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对标补短、限时交账;对已整改的问题,对标脱贫攻坚普查要求,适时开展“三落实、三保障、三精准”大排查“回头看”;对影响脱贫质量、普查验收、成效考核涉及到的档案整理、项目资金使用、工程实施监管、质量把控等方面的问题,逐个攻坚解决,坚决防止反弹。截至目前,历年来国家、省反馈XX区问题484个,“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发现问题3689个,2020年以来自查发现问题5216个,均已全部整改,整改率100%,全区22872户贫困户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五)提升数据质量,强化脱贫大数据建议。
组织全区7000余名帮扶干部按照要求注册建档立卡APP和对照帮扶责任人对标清单,对帮扶对象再次进行拉网式排查,开展信息核实核准,做到国家系统信息、帮扶手册、明白卡与实际情况一致;按照“删繁就简”要求,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档案资料,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并将省反馈的国家子系统所有疑似问题数据全部清零,提高脱贫成色。同时,印发《XX市XX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制定摸排标准,并召开业务培训会,由帮扶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等掌握情况,综合分析,目前全区锁定脱贫监测户67户247人、边缘户72户241人、临时困难户31户96人。(六)开展清理工作,规范项目资金管理。
牵头制定《XX市XX区开展2014—2020年使用财政资金的扶贫项目清理规范工作方案》,对2014年以来的扶贫资金分年度进行系统、全面、真实、准确梳理各类资金到位情况,区级行业主管部门对照资金下达文件和资金报账情况,就本部门分年度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逐项梳理。同时,坚持“边清理、边整改、边规范”的原则,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限期全面整改清零。今年来,在资金方面,全区共清理2014-2020年扶贫资金37.65亿元;在项目方面,全区共清理2014-2020年扶贫项目3857个。另外,还督促指导民政、统战、教科体、交通运输、水利等相关部门按要求完善项目档案,装订成册,规范管理。(七)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扶贫领域风清气正。
一是降低小额信贷逾期率。印发《XX市XX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实施方案》《XX市XX区扶贫小额信贷应急资金管理办法》,会同区金融工作局、区财政局切实加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进一步落实贷款风险防控责任,明确贷款催收措施和风险防控机制;印发《关于扎实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到期催收工作的提示函》2次,点对点通报镇(街道)扶贫小额信贷逾期情况,切实加强逾期贷款催收工作;印发《扶贫小额信贷逾期情况工作专报》7期,督促区级帮扶部门、镇(街道),村风控小组、五个一帮扶力量切实加强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运用风险防控措施催收逾期贷款。全区3家银行机构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2298万元。逾期率控制在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以下。二是解决各类信访问题。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坚持“三个明确”(组织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注重“四个结合”(把脱贫攻坚信访工作与国家、省、市、区重大活动相结合,与“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相结合,与“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相结合,与依法行政相结合),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做好扶贫领域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受理办理、及时督办落实、及时答复回应,切实解决扶贫领域各类信访问题。今年来,全区扶贫领域无进京上访和到省集访发生,到省、市、区上访呈下降态势。(八)开展清查摸底,做实脱贫攻坚调查。
脱贫攻坚调查前期,抽派232名干部,组建18个派驻清查组,利用20天时间对照脱贫攻坚调查内容对全区22872户贫困户开展全覆盖清查摸底,全面梳理存在问题,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限期在正式调查之前整改完毕。9月,组织全区18个派驻调查组、36名组长、副组长、20名调查指导员、167名调查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开展脱贫攻坚调查。抽调10个区级行业部门集中办公,每天定时对行业部门政策进行研判分析,确保政策不漏项。另组建4个专班采取实时调度、随时跟踪、定期反馈、每天通报的方式对各组存在的核实性问题进行反馈,并限期核实整改。严格按照《XX省非国家脱贫攻坚调查方案》要求,通过入户、电访、面访等方式,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收入来源、参与脱贫攻坚项目及县(区)和行政村基本公共服务情况等方面全面完成现场调查,并顺利通过国家调查工作抽查验收。(九)积极统筹配合,顺利通过成效考核。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总体安排部署,按照《XX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11月15日-11月20日,泸州市叙永县牵头业我区开展县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实地考核。我区相关行业部门和镇(街道)积极全面排查问题,整改问题,着力做好迎检准备。在检查中,各相关部门、镇(街道)积极配合,扎实做好工作迎工作方案、现场准备和相关后勤保障,顺利平安地完成迎检工作。同时,我区组织20余名干部,由区委钟邦胜副书记带队到泸州市古蔺县开展脱贫攻坚考核。全区各级各部门针对省成效考核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抓实问题整改,确保所有考核发现问题清零。(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组织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等20余个相关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对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有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到南市充观摩学习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经验,对《XX市XX区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方案(送审稿)》进行充分研讨和修改。同时,选择XX万林村、天良村、阳合村率先开展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围绕相对贫困对象认定机制、党建引领模式、产业带动增收、推进基层治理、突出社会帮扶等方面进行了试点探索。目前,已初步探索出“双八”工作法,构建“相对贫困线+贫困原因”多维认定机制;深化党建示范引领,构建“联合党委+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可持续稳定长效机制;突出社会帮扶主体,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多方参与机制。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低收入群体占比较大。
全区22785户已脱贫户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400元的共216户,占全区贫困户总数的9.5%;低于全区平均人均纯收入11062.6元的共13516户,占全区贫困户总数的59.3%;低于全市人均纯收入10490元的共11848户,占全区贫困户总数的52%;全区72户边缘易致贫户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区人均纯收入6493.8元的47户,占比65.3%。(二)收入结构分配不合理。
截至目前,全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11062.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8688.8元,占比78.5%,生产经营性收入(扣除生产经营性支出)为858.6元,占比7.8%,财产性收入为17.6元,占比0.2%,转移性收入为1497.7元,占比13.5元%。(三)因病致贫返贫风险较高。
全区22785户已脱贫户中,因病致贫共12256户,占比53.8%;因残致贫共2680户,占比11.8%;因学致贫共675户,占比2.9%;因缺技术致贫共6085户,占比26.7%;因灾致贫共56户,占比0.25%;其他原因致贫共1033户,占比4.5%;72户边缘易致贫户中,因病致贫51户,占比70.8%,因残致贫10户,占比13.9%,因学致贫4户,占比5.6%,因灾、突发事件致贫3户,占比4.1%,其他原因致贫4户,占比5.6%。三、2021年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2021年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一是强化动态监测机制。对已脱贫户和非建档立卡农户中的低收入群体,以及因病、因灾、因突发变故,家庭支出骤增、收入骤减“三类户”,建立致贫返贫风险常态监测机制,做到及时红灯预警、及时发现登记、及时跟进帮扶,及时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县区综合救助基金。重点关注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三类户”。通过动态监测,把符合监测扶持条件,但没有相应政策扶持的对象,及时启动基金进行救助。三是探索建立镇村级“教育慈善基金”“大病救助基金”等单项帮扶基金。引导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和社会主帮”的社会帮扶机制。四是完善社会兜底保障制度。将低收入群体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划入帮扶对象范围,将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和兜底户等群体,直接划入民政部门救助对象,兑现兜底政策。(二)拓展低收入人口多元化增收途径。
一是建立完善财政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制度。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建成后形成的经营性、公益性资产进行清理规范,明确扶贫资产的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及监督权,制定经营管理方案和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利益共同体机制,盘活资源资产,增加贫困群众的财产性收入。二是夯实壮大集体经济。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贫困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发挥长效带贫益贫作用。三是鼓励村级组织兴办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借助财政资金投入和部门技术力量,实行开放式经营,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体进入专合社等企业务工,流转土地和土地入股分红,增强低收入群体生产经营性力,实现收入稳定增长。四是积极开发公益岗位,拓展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门路。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中弱劳动力的稳岗就业问题。五是深化村级基层班子。将脱贫攻坚期形成的“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体制机制,充分吸收借鉴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充分发挥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一批具有市场化理念,经营能力的人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示范引领产业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三)进一步优化创新产业增收机制。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围绕优质粮油、有机果蔬、生态畜禽、乡村旅游等特色主导产业,突出“农业园区化”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创新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生产合作模式,不断优化土地租赁、股份合作、返租倒包、托管代管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促双赢。二是持续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统筹纳入全区农业园区建设,在项目投入、产业园区配套等方面持续用力,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统筹规划缩小不均衡发展差距。针对集中攻坚期后,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抓住“十四五“”规划和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区机遇,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和社会扶贫等方式,将产业发展相对较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村、社纳入统筹发展规划,分阶段实施,持续发展,不断缩小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