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年度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法治教育培训计划表
2019 年度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法治教育培训计划表
序号
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
培训
备注
人数
时间
地点
师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立法进展与建议 局系统干部 120 人 3 月 市局 高校老师 2 《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 局系统干部 100 人 5 月 市局 省立法组专家 3 《浙江省测绘信息管理条例》解读 局系统干部、测绘从业人员 150 人 6 月 市局 省厅测绘处 负责人 4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局系统干部 100 人 7 月 市局 省高院行政庭 法官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专题法治讲座 局系统干部 150 人 12 月 市局 党校老师 备注:法治教育培训计划内容暂定如上表所示,如有调整以实际培训通知为准。
第二篇:宁波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条例
宁波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条例
(2001年7月26日宁波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1年11月2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保障城市交通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宁波市城市规划区、县级市城市规划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规划区以及旅游景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停车场是指供各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室内场所。
停车场分为公共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公共停车场是指主要为社会车辆提供服务的停车场;专用停车场是指主要供本单位车辆停放的停车场。
第四条 停车场建设应当符合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城市规划配套建设专用停车场。
鼓励单位和个人采取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公共停车场,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五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停车场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政公用设施范围内停车场的建设管理工作。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停车场的使用管理工作,并参与停车场规划、建设的审查监督工作。
城建、交通、土管、工商、税务、物价、消防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六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停车场规划建设的领导工作,将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市和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后的一年内,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会同同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停车场专业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城市总体规划经批准调整后,应当及时调整停车场专业规划。
经批准的停车场专业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第七条 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停车场专业规划,将公共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计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停车场规划设计标准。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商业街(区)、住宅小区、贸易市场、旅游景区等,应当按停车场规划设计标准配建、增建停车场,没有配建、增建停车场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因城市规划的原因,配建、增建停车场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应当就近补建或以购买方式补足停车位。
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使原配建的停车位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应当就近补建或以购买方式补足停车位。未补足停车位之前不得随意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
第十一条 单位和个人投资专项建设公共停车场的,可以按规定免缴城市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并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法申请土地使用权划拨。
第十二条 依照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和高层建筑的地下停车场,其设计方案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
单位自建其他停车场,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道路规划红线留地范围内不得建设停车场。确需建设临时停车场的,须经城市规划、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三条 停车场建设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停车场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参加停车场竣工验收。
停车场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住宅小区停车场由建设单位投资建设,也可以由其他投资者建设。
第十六条 停车场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停车场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因特殊情况确需改动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设计通知书及相应的图纸,并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改动。
第十七条 公共停车场应当配建照明、通风、通讯、排水、消防等设施,并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设置
明显标志和标线,保障车辆安全进出。
第十八条 按规划要求建成投入使用的停车场,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或缩小使用范围。
本条例实施前已擅自改变停车场使用性质或缩小使用范围的,应当在一年以内自行改正并恢复使用。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十九条 从事公共停车场经营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第二十条 公共停车场经营者,应当依法向物价部门办理收费审批手续,按核准的收费标准收取停车费。公共停车场可根据所在路段等级实行级差收费和计时收费。
第二十一条 公共停车场应当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并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统一佩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标志上岗。
第二十二条 公共停车场经营者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公开管理制度、收费标准、监督电话和营业执照;
(二)负责进出车辆查验、登记;
(三)维护场内车辆停放秩序和行驶秩序;
(四)负责场内停放车辆的安全;
(五)禁止装载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和垃圾、渣土的车辆在场内停放;
(六)定期清点场内车辆,发现长期停放或可疑车辆,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七)保持停车场环境整洁,秩序良好。
第二十三条 专用停车场对外经营的,应当符合有关规定,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再按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住宅小区停车场可以委托物业管理公司经营管理。
第五章 临时停车场所设置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临时停车场所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道路宽度、承载力、车流量和人流量等因素统一设置,并设立明显标志。
第二十六条 临时停车场所分为免费停车处和收费停车处。收费停车处应设立明显的收费停放标志牌,明码标价,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收取停车费。
第二十七条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需要临时停放的,应当在统一设置的临时停车场所停放,不得擅自占用车行道、人行道、广场和路边空地。
第二十八条 道路两旁的单位确需占用公共场所停放职工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的,应当报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划定停放范围。
单位因举行大型活动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广场或路边空地停放车辆的,应当报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 临时停车场所应实行规范管理,落实车辆安全防范措施,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未按规定标准补足停车位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每车位30000元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擅自改变停车场使用性质或缩小使用范围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恢复;逾期不恢复的,处以每车位5000元的罚款,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恢复。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十三条规定,停车场未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或者专用停车场未经验收合格擅自对外经营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共停车场经营者未履行规定职责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公共场所、道路等停放车辆,或者临时停车场所未进行规范管理,妨碍交通秩序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涉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责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六条 停车场经营者因失职造成停放的车辆遗失或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公安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在由教育部办公厅编制的用于呈送最高中央领导人参阅的2004年第 119 期《教育部简报》里,有这麽一段话:“宁波市规定从2003年起,市和县级在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重点用于农民培训、转移农民和山区移民,去年市本级提取了1500万元,其中500万元专项用于农民培训。2003年市县两级共投入培训经费4400万元,培训农民达20万人次。”毫无疑问,这是官方文件对宁波农村成人教育与培训的高度评价。
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农村教育工作,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使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步伐加快,使农村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举国上下对农村教育问题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视。
位于沿海的浙江是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00亿元(RMB,下同),比上年增长14%,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4.9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9730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468.9亿元和706.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均居全国第4位。在这种雄厚的经济实力下,浙江省启动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和“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陆域面积93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是浙江省十分发达的城市。其经济特色主要包括八大产业:服装、港口、化工、机电、机械制造(汽车城)、电子信息(波导)、能源(钢铁)、造纸宁波物产丰富,农业发达,素有“四明八百里,物产甲东南”之美誉。全市辖2县、3市、6区,全市农村辖96个镇(乡)、54个街道,有行政村3832个;农村人口426万,农村实有劳动力270万,从事一二三产业人数比为34.17:42.39:23.44;有耕地面积316万亩,宜林山地609万亩,浅海滩涂344万亩。2003年全市农村工农业总产值40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1元。
在对宁波农村成人教育需求的调查中,我们采用了实地观察法、访谈法、资料统计等调查方法,掌握了大量而又翔实的一手资料。2004年8月17日上午,宁波的天空仍然十分炎热。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处长林建国的办公室里,这位负责组织宁波农民技能培训的处长向我们介绍着迄今为止宁波成人教育的一些情况。同时我们实地走访了慈城成校和江北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并与冯叶飞校长、张旭庆等同志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一、目前基本状况:
2002年8月15日,宁波市农村工作办公室、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农业局联合下发了《宁波市关于“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对“十五”期间的全市农民培训工作提出了目标和任务。2003年年初,市委发放市委4号文件,正式启动农民培训工程。2004年又发放了以农民素质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市委2号文件。在这几个文件的指导下,市里专门成立了一个牵头部门--市农办和农科教综合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由三个部门一起进行分工与协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失土农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农业局负责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培训结束经考试合格后发放绿色证书;教育局负责组织文化素质教育的培训。其中具体的操作组织实施主体是各个县级部门,市级部门没有直接参与,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财政划拨与宏观协调。同时规定培训经费由市和县级在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用于农民培训、转移就业、职业培训和山区移民。在宁波市看来,“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是一项以培养农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营销大户为重点,以形成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产业带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富民工程。
2003年以来,各级、各地积极开展以农民学历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失地农民转岗、专业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培训,根据各县(市)区上报,到2003年12月底,全市已实际培训农村劳动力287882人次,占全年计划培训人数的109.5%,其中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36865人次,占实际培训人数的12.81%;农民转岗转业职业技能培训17635人次,占实际培训的6.13%;农民学历培训16663人次,占实际培训的5.79%;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15719人次,占实际培训的74.93%。
通过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人数达到21725人,受训后的就业率为58.93%;培训后转岗转业人数达到13834人,就业率为78.45%。全市已建立农民培训基地135个,占计划建立数82.3%。目前宁波培训基地有这几种:农广校、乡镇成教基地,企业培训基地。
其中热门培训项目依次为排列:在宁波服装培训是主打,主要集中在江北区;其次是机械专业,如车工、钳工、装配工、计算机等的培训;再次是家政服务培训,如保姆、餐厅服务员等。各地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如临海家政、余姚保姆等。
2004年由于基础工作扎实,总状况势头还可以,至今已经对4.2万农民进行了技能培训。目前的工作已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包括政策支持、组织机构建设、基地建设、经费保障等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流程。
二、培训典型总结:
1.由教育局负责的免费选送优秀农民进大学:
2003年8月下旬,宁波市公开选拔农村优秀青年赴高校培训工作全面启动,这在浙江省,甚至全国来说都属创举。
从2003年起的5年内,宁波计划选送1000名优秀青年农民上大学,此举目的是孵化一批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让他们掌握实用新科技、新知识和新技能。选送的农民青年要求是宁波市户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营销大户、农技信息员以及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和管理人员。他们的学费、资料费、住宿费、餐费和实习考察费将统一由市财政专项经费拨付,每年将给予35万元的补助。
2003年10月15日,经选拔出的36名来自市各地的瓜菜种植大户来到宁波市农科院,参加为期1个月的瓜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高级研修班,在高校集中学习,前半个月脱产集中面授,后半个月回乡生产实习,撰写社会调查或生产实习报告,合格者由市农办和市教育局发给“农业高级研修证书”。同时浙江万里学院的果树栽培、畜牧兽医培训班及宁波大学的淡水养殖、浅海围塘养殖培训班也将陆续开班。
第一期培训班结束后,从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对培训认可程度高达89.06%。还有很多农民不断询问还会否再举办类似的培训班、明年培训班什么时候开班、能否现在预报等等相关问题。
2004年10月26日上午,在宁波大学锦绣活动中心举行了第二期的优秀农民赴高校进修开学典礼,宁波市委副书记郭正伟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
宁波优秀农民赴高校进修工作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引起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的极大兴趣。《人民日报》曾以“宁波:农民上大学,政府来买单”为题作了报道,《粤港信息日报》以“不能只培训政府官员”为题对宁波政府出资孵化一批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优秀农民是广大农业从业人员中的先进代表,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担负着振兴农业,发展农业,带领农民致富的历史重任。选送优秀农民进高校培养,是落实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客观需要。没有高素质的现代农民,就不会有农业的现代化。
各高校在培养优秀农民工作的同时,也能借此机会加深对农业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了解,特别是对农民的需求进一步了解,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科研提供依据,为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明确方向。
这一举措从长期来看有这非凡的意义。它拥有很强的生命力,是继农民培训工程后的深化、总结、提炼,是农民培训的高级形式,它有效的克服了目前农民培训中的诸多缺陷,必将成为未来农民培训的重要发展趋势。
2.创业培训:
上海有着良好的创业项目平台,宁波也在不断地向上海学习先进的经验。余姚、临海、慈溪等地从上海请来老师,举行讲座进行培训,并采用逐步淘汰模式为失地农民进行创业辅导。
宁波市兴港职业进修学校受市劳动局委托,在上海伟业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协助下,举办了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旨在落实市政府扶贫帮困工程,让失业工人自己创业做“小老板”,并带动其他人员就业。
第一次办班是2001年12月中旬。招生广告一发出,第二天报名就超过了100人,后经劳动局批准最后追加到210人。
这个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用半天培训时间,由创业成功典型人士现身说法,使广大失业人员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强化创业意愿,鼓励大家“只有自己创业,永远不会失业”。第二阶段是创业实务培训阶段,学习商务谈判、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有关法规,时间长达二个月,同时进行市场调研,填写可行性报告,形成创业计划书,评估帮助指导创业的具体策划工作,目前已有20人确定投资项目,准备做房产中介,有的人准备开烤鸭店、水饺店的等等;第三阶段为辅助阶段:进行跟踪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实行动态档案,主要帮助落实开业,并进行业务指导。
2002年4月23日晚,首期创业培训班举创创业项目交流会。17名学员在会上展示了自己的项目和产品,一个名叫桑维勇当场在课堂上分发资料,推荐他承销的塑胶地板产品;周山宝则拿来了20只烤鸭,请大家品尝,为他的“周氏烤鸭”打品牌。现在17名学员均已领取了营业执照,28名学员实现了再就业,另有一批学员正在着手创业。同时第二期“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也如期开始。此次共招收了220名学员。其中40岁以上的占40%,具有高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分别有110人和37人。
2003年2月,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培训处和观海卫成校联合举办的慈溪市首期下岗失业职工创业培训班,经过五个月的创业培训,学员的就业观念、理念知识、创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培训班邀请了上海伟业、宁波、慈溪有关专家,创业成功者上课,使学员懂得了创业优惠政策,创业方法。
学员沈钟发明了专利,在观海卫成校的帮助下,先后八次面谈以寻找合作伙伴。学员何劲松要办峰磊彩砖厂,在各个部门的协调下,第二天就得以验收放行。目前峰磊彩砖厂的产品已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
目前19位学员都走上了再就业的道路。他们自筹资金办起了服装店、饭店、快餐、干洗店、修理店等,实现了做“小老板”的理想。
象山县技工学校于2004年8月7日举办了创业培训班,8月29日结业,共30人参加,学校为学员提供免费培训。学员们重点学习了创业入门及融资知识等。学校特聘请宁波市摩士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师、县财政局、劳动局等有关人员来校授课,并由工作能力强的教师专门负责培训班的管理,使培训班的举办非常成功,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培训结束后,已有18人提交了创业计划书。
为进一步促进创业培训的发展和深入,宁波市教育局举办了由上海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首期创业、再就业师资培训班。全市各类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50名管理者和教师参加了首期培训。培训班根据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集中授课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课内训练与课外练习相结合,在互动中掌握课堂组织、培训指导的技巧。
其中一个典型就是香山爱心编织站。这里是有许多失业的中老年妇女组成的制作手工艺品的小厂。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首先选4个人到宁波参加简单培训,然后他们再回到村里培训其他人。其中一部分人专门负责到外贸处拿定单出口,再根据需求进行制作。目前这个地方做的红红火火。
3.慈城成校:
2004年5月25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原秘书长于富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专家Darunee女士视察了慈城成校,对该校的培训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9月14日,浙江省妇联金副主席、省妇联发展部秦部长来到此校进行调研。
慈城成校缘何引起了这麽多的关注目光?2004年8月17日,我们在慈城成校和冯叶飞校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并了解、参观了部分项目。
冯叶飞校长介绍说,江北地区有农村劳力6万,其中女性占了49.5%,富余劳动力有2.7万,未就业的有8000人,失业率为30%,其中城镇居民仅占6.7%。
在开展农民培训以前,他们首先进行了一次市场调研。发现企业对手受良好培训员工的需求量巨大,尤其是宁波位居前30名的大中型企业。江北区每年有一到两次会大量招募农村劳动力。同时农民也十分欢迎这种形式。
作为慈城镇妇女技能培训中心,由于培训质量过硬,并着力打造“入学-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的崭新培训模式,为下岗、失地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技能的环境,深受欢迎,慈城成校迅速成为宁波农民培训的六大培训基地之一。该校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已开办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班37个。
慈城成校以实用性很强的两大培训项目为龙头:服装和中式面点制作,同时还开设了电焊、电工、家政(母婴护理)、电脑、驾驶等的培训项目,而其他没有实用性的项目全部停掉。其中艺术插花、面点的培训效果最好。
为鼓励广大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实现自主创业,慈城成校从有限的培训补贴中设立了“创业基金”,资助在该校参加再就业培训的、有创业意愿而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员。2004年5月份,慈城镇庞亚琴等四人获得了首批“创业基金”。这种方式不仅帮助他们获得技能,顺利走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而且对其进行跟踪服务,帮着他们创业并进行跟踪服务,他们学成后创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冯叶飞校长认为慈城成校成功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专业的前提是进行市场调查,设置项目要与老百姓的需求一致;
2.要狠抓培训质量、抓师资力量。对农民培训的很多都是兼职教师,而慈城成校对骨干项目配备专业教师;
3.在培训的运行机制上,要配备足够力量抓这项工作。慈城成校根据实际设置了宣传、咨询、监督、就业(创业)、追踪五大环节的岗位;
4.要抓学员的出勤率。大部分人都是真正想学技术的,但不排除通过培训领补贴的。慈城成校规定过多缺课就取消考试。一般而言,常规的到课率在严时为80%,宽松时为75%-60%;
5.培训基地要口碑好,能够产生一种就业效应,就是愿就业的能够给他们全部安排,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6.要十分注重宣传。慈城成校为此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在2002年、2003年刚开始实施时,老百姓都不相信。慈城成校就大量张贴宣传广告实践证明效果还是很好的。整个宁波市也走过了相同的道路。通过报纸、公告、大海报张贴到每个村,同时在网上及时发布各种信息;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服务周,发放宣传资料21万份。
三、问题与思索:
1.地区越发达,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越低。
通过我们对衢州、义乌、舟山、台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杭州等地的调查与对比,愈发感觉到这种现象具有普遍规律性。总体上宁波的培训组织较难,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够高。
目前有一种培训形式:送培上门。如把缝纫机送到村里进行培训,但没有人愿去。有一个企业,计划培训、招收工人80人,月薪700,但是只有不到10人来报名。其中原因也许是复杂的,但农民目前收入水平较高是一个重要因素。
宁波有一老太太,土地被征用以后,每年分红8千元,加上每月房租不抵于1千元,她的收入不需要参加培训技能也能够很好的生活。很多的农民在土地征用后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土地补偿金可以拿到几万甚至十几万,这部分足够生活很长时间了,因此对于培训也就淡漠下来。
2.政府补助的培训费用问题
客观地说,财政资金拨出来供农民免费培训,对政府来说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已是一个很大的创举和牺牲。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钱只是杯水车薪。
很多地方一般是按照300元/人的标准进行的,但这只是培训费用而已。农民出来培训,其住宿费、就餐费谁来解决?财政拨付应不应该包括住宿费、就餐费?并且培训费用是因不同职业而不同的,如保安和电焊工的培训费用是相差很大的。统一培训费用标准是不是不太符合实际?
在宁波,高山移民才加培训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下山以后政府除了解决培训费用外,还要解决其住宿问题。目前宁波市规定要适当地对参加培训的农民给予生活费补助。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的农民是冲着“免费”二字来参加培训的,“反正都是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但是,越是免费的,其培训效果就越差。很多人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为下步跳槽作准备。
我们能不能转换一下机制来进行:先由农民自费参加培训,职业资格考试通过后,再由政府一次性补助农民500-600元。林建国处长认为,这种方式应该更能够增加农民参加培训和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个问题是在这种培训体制下,企业很巧妙地把培训成本转移给了政府。我们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重要目的是通过培训把大多数农民变成企业里合格的员工。培训员工是企业的义务,目前的状况是政府出钱培训完了后还要找企业进行推销。
这种做法把经济活动变成了政府的行政行为,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是不正常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负责此项工作的政府官员都对此牢骚满腹。
在目前的国情下,如何把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很多中小企业目前没有意识到培训员工的重要性,认为培训费用是一项巨大的支出和成本。如何加强企业对拟吸纳的人员的责任?刚开始可能需要政府的行政引导与法律强制,并最终逐步转化为企业自发的经济行为。
专业性技能培训应由企业全部承担下来,同时政府要建立起一种有效地激励企业组织培训的机制,做到使企业用工与培训相结合。最终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者良性互动,共同承担经费的格局。
3.培训次数是一个深层矛盾
对农民培训是一次还是多次?我们现在制定的都是一次培训,但很多职业要求是一次不行的。现在的农名培训一般都是几天时间,长的也不过三个月,要使农民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是不太现实的。那末,这样的培训是不是与我们的培训目的是不是背道而驰了?
目前宁波发放的是培训卡。培训卡与流行全国的培训券一样,但没有规定具体的培训次数和培训项目。
4.二个培训网络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对农民的培训要有二个网络:组织机构网络-是负责培训的管理机构;培训基地-是培训的实施机构。
管理机制形成相互协调沟通,形成合力,还需一段时间,在宁波的个别县市这种协调还远没有形成。
现有的管理部门,如农办、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等还要进一步加强联系、沟通与交流。如何充分发挥女联、共青团的作用?如何发挥农村指导员的作用?这些管理机构在农民培训中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起来,使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其作用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宁波的农村指导员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派出的。
目前上级对下级的农民培训考核指标由上而下制定的,如宁波今年规定要培训6万人次。许多下级负责人员都是苦不堪言,认为这样是极不合理的考核办法。因为其考核指标极其单一--这个月、这一年你培训了多少人。这种考核对于建立一个长效的农民培训机制是很有害的。
宁波的培训基地已经覆盖到乡镇、社区。目前政策是按照培训人头拨付经费的,但是没有培训基地的建设经费。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意识到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这是当时实施这一政策没有考虑到的一个失误。政府应加强公共培训基地的投入和建设,这是在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5.统筹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大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形成。
目前对于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村劳动力、外来劳动力的政策是不同的,但这种人为地规定应该尽快打破。理想的格局应为:打破城乡格局,城乡应无差异,政策平等,培训资源共享。
在宁波,外来务工人员占16%,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3%,其素质并不比当地人员差。但是他们却享受不到当地的优惠政策。目前已形成了恶性循环:宁波县区不招当地的富余劳动力,而当地的却跑到江西等地区打工。来宁波打工的外来员工,技术都是自己在劳动中自发学成的,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从而导致事故频发。我们应该把当地的外来员工纳入培训体系中,做到就地、就厂(公司)培训,从而建立起统筹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大格局
6.技术性的操作问题:
目前农民培训要求全省统一教材、一个步调进行,这样做不太好。每个地方所要培训的侧重点不一样,企业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教材应该有较大的灵活性,否则将会逐步走向僵化。
目前培训以面授为主,远程教育、网上教育的很少。这是由于前来参加培训的农民其基础都不同,实施此授课方式基础还不成熟。但从长期来看,运用电脑和高科技进行培训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如何把远程教育、网上教育引入到农民培训中去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四、结束语:
目前农民培训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是随着我们调查的日益深入,感到暴露出的问题就越多。目前的农民培训完全是粗放型的方式,对农民的实际影响在有些地方是微乎其微的。而宁波的农民培训却走得很快,它应该代表着未来农民培训的发展方向,尤其是选送优秀农民上大学和进行创业培训。但是目前很多地方都是低层次的培训,包括舆论呼声很高的衢州也是如此。
衢州经验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全国没有普遍的实用价值。在和许多负责此项工作的政府官员交谈后,他们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如何建立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如何把农民培训工作尽快的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是我们今后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
“浙江农村成人教育区域性调查与统计学需求分析”课题--此课题为浙江省社科联课题,同时也是金华市重点科研课题。此课题曾引起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陈小恩同志的关注、重视并审批,在其帮助之下,我们课题组的调查得以顺利进行。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第四篇:法治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体会
2015年9月16日至9月25日,在这金秋时节,我有幸来到风景优美,桂花飘香的历史名校——华中师范大学。虽然参加学习时间仅有短短的十天,但教授们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幽默诙谐的语言及作为法律人身上所凝聚的凛然正气,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不仅增长了法律知识,社会见识,更重要的是增长了责任意识。
一、实现法治社会,教师要提高法律意识
教授们严谨专业的法律知道,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法治,什么是依法治国,要想真正实现法制社会,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我们作为老师,肩负着做好教育法制的重任,法制教育该怎样进入课堂,以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开展,怎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这些都是我们思考的方向。让法治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点燃法制教育的星星之火,这也是教授专家们对我们学员的殷切期望。
想起华师大常健教授给我们讲的精彩内容:《树立宪法权威,推进依法治国》,让我感受颇深,对我而言《宪法》好像只在书上出现过,殊不知法律人人面前平等,法律与每人同在。在这个大社会里,我们享有什么权利,应尽什么义务,该怎样保障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受损害,这些我们懂得太少,以致在工作中出现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如:我们学校有些教师无端被家长辱骂,家长或社会上不怀好意的人在网上发表言论损害学校或教师的名誉,对待这些,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上级部门都采取维权了吗?答案很显然,没有,所以我们老师才会经常抱怨工作难,孩子管理难,家长沟通难。我们都忘了,根据《教育法》,我们学校和老师享有教育,管理和保护在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只要不违反法律,没有谁能侮辱我们的人格,妨碍我们的工作。因此,我们老师提高个人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老师增强了法律意识,才能把法律渗透到教学中,最终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治国。
二、见识了“另类”教育
在课堂上教授和学员们亲切交流互动,最让我难忘的是湖北省汉阳区检察院未检科李瑛老师的讲课《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李瑛检查官从自己办案的经验和角度向我们诠释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与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及维权帮助等方面问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一提起“差生”,就恨得牙痒痒,说话连讥带讽,有些甚至当面发飙,损害了他们的尊严和人格,老师这种不恰当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和未来。李老师通过播放他们自导自演的微电影让我们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课后,我们还分享了甘肃省李炳祥老师的法院陪审员经验,李炳祥老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你教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没什么了不起,但是你教好了,挽救了一个‘双差生’,那才是最了不起的”。
应试教育虽然让我们老师带上了有色眼镜,但千万别改变自己教书育人的初衷啊!
三、从小娃娃开始,加强法律教育,增强规则意识
让法制教育走进课堂,结合儿童特点,增强孩子法治意识,建立法制观念,推动学校治理的法治化,坚持依法治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想做好孩子们的灵魂工程师,撒播“法治”的种子,我觉得我们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工作上要有“爱”,爱学校,爱学生,爱自己; 二是思想上要尽“忠”,忠诚于事业,忠诚于学校; 三是行动上要守“责”,守职责,负责任; 四是事业上要敢“想”,有思想,有梦想; 五是业务上要求“精”,业精于勤,精益求精。
做到这五点,我觉得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才能无愧于神圣的《教师法》。
短短十天的学习已经结束,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我依法从教的起点。
第五篇:党员教育培训规划
一、认真学习《规划》内容,明确工作重点
今年7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印发后,县委高度重视,常委会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一是及时印发《规划》,要求各级党组织尤其是组织、党务干部带头学,并结合网络媒体等平台,认真学习《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二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层层集中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各党(工)委围绕《规划》进行专题集中学习研讨,把贯彻执行《规划》的措施在会上进行交流,形成共识。三是工作当中日常学。深刻领会《规划》,并将集中学习阶段讨论研究得出的好的意见建议充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真正做到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把《规划》贯彻落实到实处。四是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洋县2009-2013年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和《洋县2010年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提早安排2010年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新党员培训、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和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重点工程内容。
二、全面落实培训任务
今年,我们在年初就按照《2009年党员教育培训计划》,下发了全年所要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次计划,明确每个培训班的培训人数、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及责任人,把培训任务落到实处。在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上,我们制定了《洋县党员领导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培训制度》,对领导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组织形式、审批权限、时间、线路、考察成果共享和纪律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从制度上规范了学习培训工作。采取举办专题学习班、邀请专家辅导、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开设“洋州讲坛”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效果。特别是在西安交大干部培训基地分两期对26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共88人,进行“领导力与新农村建设能力提升班”和“科学领导水平提升班”专题培训,普遍反映收获多、效果好。在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方面,我县从9月21日开始,分6期对全县368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了一次轮训。在新党员培训方面,我们主要是采取讲党课的形式强化培训,全年共集中组织大型党课26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41期,教育培训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3600多人次。在大学生“村官”培训方面,今年夏天,组织80名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并赴华阳革命老区开展红色之旅,着力提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党员自主创业和就业技能培训方面,除采取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农村党员进行农村政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外,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收看光碟、电视专题讲座开展电教培训。坚持实行“一线工作法”,大力开展“田间课堂”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基地的作用,利用基地现场培训农村党员,提高农村党员创业技能。2009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8期次,培训党员1.2万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县虽然在党员教育培训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培训的形式、内容比较单一,大部分培训内容局限于政治理论,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较少,培训的形式不灵活,党员的培训大多以短期培训为主,系统培训相对较少。
二是师资力量不强,与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需求不相适应。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严格按照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时间到位、教材到位、师资到位、人员到位、场所到位、制度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的“十到位”要求,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整合资源,努力形成教育培训的工作合力。组织部门切实承担起牵头抓总的职责,负责搞好协调沟通,发挥好劳动、农业、扶贫、司法、教育和科协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及时解决培训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注重发挥县党校、乡村业余党干校、农广校、农民夜校、职校、中介机构等教育资源优势,形成抓农村党员培训的工作合力。
2、改进方式,创新党员教育载体。改变过去单一集中式、封闭式、灌输式的培训形式,将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培训手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党员产业
示范基地的直观优势、设施优势和技术优势开展培训工作,使之成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田间学校”;在聘请知名人士、农技专家定期授课的同时,把本地“致富大王”、“土专家”、“田秀才”网络起来,定期请进课堂,巡回“讲学”,“手把手”地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吸引力;推进社会办培训的模式,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场地、设施,通过“公司+基地+党员”的组织形式开展定向培训,让农村党员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用并举;针对农村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组织困难的特点,认真搞好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大力加强远程教育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
3、因地制宜,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根据农村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性,注重分层培训和针对性的培训,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党员的个性化需要;根据不同党员的创业需求,开展分类培训,认真摸排好每个党员的特长及需求,建立《党员信息》档案,实现党员自主报名,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分类开设种养、加工、电器维修等不同班次,使
培训对象适得其所、各有所长。
4、建章立制,努力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培训目标管理制度。把党员培训情况列入目标考核内容,由组织部门根据培训计划,对党员培训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乡镇、村党组织开展培训情况定期检查督促,检查情况作为评定“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考核激励制度。通过建立《党员致富档案》把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情况与“双带”能力结合起来,对通过培训而提高技能实现带头致富的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探索建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专项经费。通过财政拨一点、党费拿一点、部门筹一点的办法,建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金,切实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基金由组织部门统一管理与使用,每年从基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党员的学习培训、设备购置、基地建设、教材购买、师资聘请和表彰奖励等,真正把全县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