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学装饰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优秀论文[精选多篇]

时间:2019-11-21 06:1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美学装饰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优秀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美学装饰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优秀论文》。

第一篇:浅析美学装饰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优秀论文

一、部分商品房的构造不符合中国风水学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注重礼仪,蕴含着一种“藏”的精神,含蓄而内敛。具体到居室文化上,玄关空间的设计就是一个生动写照。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观念,居室玄关设计应具有防煞和防泄的作用,达到《易经》中所讲的“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如果玄关空间设计不合理,那么,对居室主人来说,便是宅带“气煞”,是对客厅风水的大破坏。可见,巧妙的玄关空间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建筑设计前期的缺陷,而且还可以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吉祥、和谐和舒适的居室生活氛围。

二、“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的合理运用

室内空间设计应把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一般而言,设计师都能注意到“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整体运用,但往往忽略将二者合理运用在玄关空间的细部设计中。因此,在玄关空间设计中,设计师更应注意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贯彻始终,并将“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合理运用在玄关空间处。

1.“人体工程学”的运用

在居室设计上,人体工程学旨在通过分析最佳的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为人提供生理、心理需求满足的活动,重心完全放在“人”上,玄关空间设计也应该符合以人为本这一设计理念。对于玄关空间设计应该根据建筑户型的特定构造来确定鞋柜、隔断等家具设计的形体、尺度及使用范围,玄关区域内家具的形体、尺寸也应以人体尺度为依据,这些都需要依赖人体工程学的知识提供设计依据。人体工程学也可为居室玄关空间的照明设计、色彩设计、造型设计等提供最佳的科学依据。因此,即便是在局部的玄关空间设计时,设计师也应该注重“人体工程学”的合理运用。

2.“环境心理学”的运用

好的玄关空间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的行为需求,同时还要求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这里所说的“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具体到居室室内设计来说,一方面,环境心理学要研究居住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另—方面要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对居住环境提出的要求,并以此作为调整、改善和提高室内居住环境质量的依据。在处理玄关空间设计时,环境心理学给室内视觉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比如颜色可使人产生冷暖的感觉,门厅吊顶的明暗给人产生宽敞或压抑的感觉。这些都是“环境心理学”在玄关空间运用中可追求和塑造的效果。

三、美学装饰性

玄关空间设计的实用性固然重要,但其展示性的美学装饰也不容忽视。设计师在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建筑户型结构和室内设计风格来进行综合考虑,尽可能在玄关空间处墙、地、顶各界面创作出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性美感。此外,由于玄关区域是居室空间设计的一部分,所以,在设计风格上应与整个室内环境相和谐,应该做到相应的风格设计搭配相应的玄关空间设计,既要做到充分表现空间的内容,又要注重强化空间的气氛,使玄关空间更完整地体现业主的审美需求,从而彰显业主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

四、小结

玄关空间设计在整个居室装修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设计师做方案设计时应认识到豪华型玄关空间设计能够展示居室业主的格调与气势,这样既能满足居室主人的荣耀感,又能含蓄内敛地表现其财力、生活品位及内心情感;而中庸型玄关空间设计则以实用为主,装饰为辅,从而彰显居室业主简朴中不失有浪漫情趣。今天,随着人们对居室舒适性、美观性及品味性的要求,人们对玄关处设计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这就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从业者能够认真钻研整个居室设计风格的浓缩——玄关空间设计,使之更符合人的日常居住舒适性及其装饰美化性这一基本原则。

第二篇:浅谈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首次完整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美育对于人认识世界、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还对其它各种教育活动(尤其是德育、智育)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必须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教学的主要途径。而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语文学科中具有许多强烈的美育因素。如优美、丑陋、崇高、矮小、喜剧、悲剧、滑稽、荒诞、均衡、对称、典型等。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学美育的实际情况,也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只能由音乐、美术等学科完成,但这些学科课时太少,而语文学科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科目。因此在中学进行美育教学,语文学科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步骤实施: 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由浅入深。下面我就谈谈对这几方面的看法。

感受美,就是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和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如何树立学生初步的审美观呢?我们应该紧扣教材,挖掘出各种课型里美的因素,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美的范式:有无产阶级光辉思想的美有崇高思想境界的美,有艺术形象的美,有文章结构的美,有语言形式的美,还有题材新颖的美等。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体会写景类文章的境界美,写人的文章,一、欣赏感受美。体会人物性格,感悟人物人格美,说理类文章,体会其中的深刻的哲理之美,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体会散文诗歌教学的音乐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方法很多,其中教材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共鸣是一种好方法。

从课的结构设计上体现美:

1、课堂导人,要有兴趣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学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先声夺人。

2、在美读过程中充分感受美。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语言文字便成为学生直接感知的材料。因此要重视语文教育中的听读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感受课文形象,接受课文的美的熏陶,而美读则是听读教学中感知美、获得美的主要途径之一。

美读指老师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后的表情朗读。俗话说 “三分文章七分读”,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最适宜美读。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通过美读把诉诸视觉的无声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描述,通过再造想象的活动,在头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从而进入作品的意境,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如在朱自清的《春》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的美读,使学生领略散文内容的意境美、语言的形式美。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说话的艺

3、教学板书,要有艺术美。板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好的教学板书是反映术,用优美的语言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思考的灵感。课文内容的“镜子”,是教师教学的“导游图”,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朱光潜先生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现象的那种性质。”板书从“性质”到“形状”,或者说,从内容到形式要和谐统一,要体现出艺术美。艺术美就是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学板书要做到:内容的完善美,语言的精炼美,构图的造型美,字体的俊秀美。

4、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美育的形象功能,创设美的情境,给予学生美的体验。

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录音、投影、挂图、幻灯、电视录像等等。不管在教学中运用哪一种手段进行审美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文章的形象感,创设一个美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美,体验到美。讲鲁彦的散文《听潮》时可以先播放钢琴曲《蓝色回旋曲》与《命运》的剪辑片断,然后按课文内容先后打出“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的幻灯片,学生全神贯注地体会音乐的内涵,仿佛置身于大海之滨,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以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图画再现情景,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艺术感受,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循境入文,理解鉴赏美。

所谓鉴赏,就是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事物美的现象的本质的理解,掌握正确地鉴别美的标准,提高评判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提高审美兴趣和爱好。有些学生对美的理解有一个误区,认为那些丑的、荒诞不经的事物不属于美的范畴,应把它们打入另册。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式的喜剧才是美的,那种肝肠寸断,给人带来遗憾的、伤感的悲剧是不美的。学生这种对美的评判的标准是错误的,若不及时纠正这种错误的观点和看法,就会给他们造成偏见。我给他们讲美的范畴不仅有优美、崇高、喜剧还有丑、荒诞和悲剧,同时给他们讲清悲剧的性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语),同时鲁迅先生对悲剧的评价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通过对美的范畴的解释和悲剧的分析,同时举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的例子,如《哈姆雷特》、《麦克白》等,纠正了学生的偏见,培养了他们正确鉴赏美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审美兴趣。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美育的又一职能,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地鉴赏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的美和丑,并且不断提高鉴赏美的水平。这种对于事物美丑的鉴别力,同样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只能在日常教育活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事实表明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世界纷繁复杂,中小学生往往分不清真假、善恶和美丑,有的盲目崇尚“哥儿们义气”,有的盲目模仿影视中的暴力动作,有的盲目追求“流行”。由于缺乏对美应有的鉴别力和鉴赏力,难免会出现美丑颠倒,是非混淆的情况。况且由于人们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文化教养、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在各不相同的审美情趣中不但有高下之分,而且有健康与病态,进步与落后之别。凡此说明,对中小学生确实需要通过美育教育培养他们正 确地鉴别美丑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人们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审

三、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和表现美。

表现美就是对美的感受与认识的实践,是审美情操的深化与体现。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和正确欣赏美的保障下,就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达美。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如我在上《陋室铭》后,让他们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包括环境描绘、寓意等)通过合适的、最恰当的途径表达出来。有的学生通过手中彩笔将简陋的茅屋、碧绿的青苔、台阶描绘出来,有的学生用文字表达了对主人高尚情操的仰慕之情,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另外对美的表达也就是爱心的流露。没有对审美对象的爱,能有对审美对象的审美吗?

作文也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最好方式。写作是“用”的体现,是创造美的过程。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美及揭示人物心灵美,风格品德高的文章。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以教材为借鉴,以情入文,激发学生的审美心理情感,进行实物写生,激发学生注意观察平时接触的人们,周围发生的事情,日常看见的景物,让他们知道宇宙间万物万事,千姿百态,有无数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等待我们去挖掘。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发现、创造大自然之美,用自己的新鲜语言来描写,创造宇宙间的一切美。例如:描写一棵松树,它笔直向上,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再展开合理的想象,它有什么特点,美在何处:“它不畏严寒,四季常青,刚劲挺拔,积极向上,不正是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吗?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不正是需要松树一样敢想、敢冲的一代新人去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出力吗?”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写作中创造了美。

此外,表演课也是在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之后,表现美的一种形式。课堂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把自己学过的课文编成课本剧,把生活中美的事件编成小品演绎出来,并请大家来参与审定、评议。如教小说《变色龙》时,可以把课文改编成一个独幕短剧,和学生一起扮演剧中角色。学生都很有兴趣去满足一下他们的表演欲望,通过表演让学生们充分显露了他们的创造才华,并且品尝到了创造的乐趣。学生不仅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课程,还有了很好表现自己的机会,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 美标准和审美理想,从而满怀激情地去追求应该追求的美。沟通。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教育改革大势力所趋,也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审美教育还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素质的优化,能够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人的个性更加全面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这种教育应该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不断探索,将审美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始终。

2008年6月18日

第三篇: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之我见范文

浅谈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叙述美、鉴赏美、创造美。

在今天,语文课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愈来愈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明文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记叙文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分量,它们向学生展现了无产阶级光辉的思想美,崇高理想境界的美,艺术形象美,文章结构美,语言艺术美,等等。美育渗透于教学之中,用马列主义的美学观,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受到美的教育,从而提高记叙文教学的效果。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以美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人的思想、行动都受世界观支配的。要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艺术美,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能以社会主义时代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特点,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去明辨是非,识别善恶,分清美丑。在记叙文教学类,这是相当重要的。怎样才能将古板的旧式思想教育以美的形式通过文章注输给学生,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树立正确的审美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即借教材的艺术美,联系到社会生活的现实,以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有充分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如《老山界》一文中,两处写景的地方,一处浓笔重写,一处淡笔轻描:用浓笔的地方是夜宿雷公崖石梯所见所闻。绘声绘色,高低远近,洪细扬抑,极其瑰丽奇伟。在极恶劣的环境下,作者极力去捕捉那奇特声响的壮观的形象,沉浸在壮美的夜景之中。这里的景物描写给人一种宏伟、壮阔之感,又犹如一首优美的交响乐曲。能在疲惫、寒冷的困境下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可以从侧面反映红军战士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由此展示红军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茶花赋》中说道:“凡是生活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这正是马列主义的美学观。所以,作者强烈地赞美茶花,不但因茶花外形很美,更由于这种美的茶花凝聚着千千万万个象普之仁一样的劳动者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凯洛夫曾说:“美育是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机部分。”这样,通过实际的体验,正确的审美观就逐渐树立了。

(二)以美的光点,激发学生探求美的浓厚兴趣。

记叙文教材中每篇作品都有美的因素,都有美点。或者立志新颖,或生意境深邃,或者构思精巧,如教《茶花赋》一文时,就可以抓住一个“醉”字牵动全篇;另外,或者结构和谐,或者是语言优美,或者淡雅的柔胜美,有如《济南的冬天》: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在修辞上运用拟人手法,更沟通物我之间的情感,显得兴味盎然,产生了强烈的移情作用。美感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朱光潜《美学杂谈》)我们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正好有这种感觉体验;此外,还有庄严的崇高美,幽默的滑稽美,诙谐的喜剧美,再如《变色龙》一文,用比喻、讽刺的手法,刻画了奥楚洛夫的丑态突出构思美和滑稽美,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寓教于乐的教育。由上可见,所有美的因素总是有具体表现的,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即深入钻研教材,把握住课文的精华所在,明确教学任务,选准教学重点。在抓住美的闪光点方面,提高这个教学形式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当的问题,是最能引起学生精神集中和感情振奋的。所以,精当的提问是艺术的提问,美的提问。如《一面》一文中,反复画像,以形传神这个写作特点十分突出。同时“我”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也是文章的中心,我们可以在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问:“文章为什么以‘一面’为题,这一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里,学生马上会在脑中形成这种感情的素描:脸色黄里带白,短发,隶体“一字”的胡须和牙黄羽纱长衫,还有就是“瘦”。教学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饱含感情地去分析:“是呀!鲁迅为了中国的前途和革命事业日夜操劳,积劳成疾,他的“瘦”是当时积极工作,无暇休息的结果,还不正成为对“我”的无声激励吗?„„手是竹枝似的,也生动地刻画出鲁迅身患重病,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者形象。”这样透过外形描写来揭示革命者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深受鼓舞。总之,深浅适中、少而精、有激发点的美的提高,最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之情。

(三)以美的情感,陶冶学生美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美是人自己从他的灵魂深处创造出来的。”因此,美的发现者要有美的眼睛,美的寻求者要有美的心灵,美的创造者要有美的生命,美的教育者要有美的情感。在审美过程中,人的情感是最丰富、最活跃的,因此,记叙文教学要体现出美学的“感染性”的特征,注重一个“情”字,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正确的审美观点,精当准确的语言,引发学生一起去体验品味作品的感情,与作者一起同感受、共情怀。还应把课讲得生动、丰满。悲的地方要讲得学生想掉泪,乐的地方要讲学生忍俊不禁;美的地方要讲得学生心神向往;丑的地方要讲得学生憎恶讨厌。总之要富于情感性、形象性、新颖性,字字句句都落入学生的心田,深深印在学生脑中。再如《一面》一文,文章短小精巧,作者以十分细腻的笔触,描叙了在内山书记与鲁迅偶然见了一面的动人情景,娓娓道来,真挚朴实,自然流畅,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必须抓住“层层推进,以情动人”这一点,首先进行有表情的范读。第一个层次交待时间、地点、事件、人物,这一层主要用陈述语气,语调较平缓;在读到书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谈笑这一节时,语调宜活泼开朗。第一次对其中描绘,读时要读得清楚、平实、有浮雕式的感觉。此时,学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活动,体味到了作者真切激动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心中充满崇敬的感情,从而逐步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总之,“情”是美育的主线、灵魂、济重“情”,突出“情”,并使之贯穿于记叙文教学的始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美的氛围”,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并引起共鸣。

(四)以美的形象,寓学于乐,诱发审美兴趣。记叙文教学要体现出美的“形象性”的特性,注重一个“活”字,做到形象活泼、寓教于乐。孔夫子曾主张过“寓教于乐”,近来又有人提倡“寓学于乐”,即“乐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美学认为: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总是凭着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不论是自然美、生活美、还是艺术美,作为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都有一种感性的具体形态,它们的内容都要通过由一定的色、形、声等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乐学法”正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音乐、图画、幻灯、游戏、表演等结合起来。记叙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当然也可用此法,使学生从欢乐中获得美感,从而诱发审美兴趣。《荔枝蜜》一文,先通过表情朗读,放录音,然后让学生模仿“老梁”和“我”进行对话,给学生加深感受。又如《我的老师》一课,作品形象美,人情美,在幼年的“我”写了一封信,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蔡老师在信里得怎样安慰“我”的呢?这里可以请学生进行构想,在实际的体验中,感受美好温暖的人情。同时让学生试口头给“幼年”的“我”写一封安慰的信,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的美的情操,一举两得。此外,作品中的景物美,可用图画、幻灯,让学生直观了解作品;同时还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观看一些电影电视等。使学生能学之有趣,学之有味,学之有得,学之有感。审美兴趣就会产生了。

(五)以美的实践,引导学生步入美的境界。

美学认为:美来源于人类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由于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总是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人的本质力量又是积极的、向上的,因此,美必然同人类社会进步性相联系,是流动的。充满着生气和新颖性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离不开审美实践。离不开自然美、生活美的熏陶和艺术美的诱导。在课堂上,可以联系实际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如让学生复述事、即兴作文,一边体验,展开联想,一边进行创作,使课堂上“美的氛围”更浓更深厚。在课外,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到社会中去认识一切美的事物,去领略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美,使记叙文的课堂更充实更生动更丰富多彩。这样,审美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当今社会,生活美散发出诱人的魅力,自然美展现出旖旎多姿的情态,艺术美传递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馨香,总之,人们热衷地追求着美好的一切。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为基础,借助生活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等美好事物,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美的氛围”触动青少年的感情,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并且加深他们对课文的印象和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特别在语文的记叙文教学中,更应通过各种手法,在一种浓厚的美的气氛中,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有创造美的才能。

第四篇:浅析美学在现代广告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美学在现代广告学教学中的运用

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一般认为,广告学是一门结合性的边缘科学,因为广告学涉及社会学、美学、经济学、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统计学、、声学、光学、电学等众多学科、广告美学、说广告学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广告在创意、文字、图画、色彩、字体、修辞等方面都要运用艺术原理,讲求艺术性。艺术是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的总称。它是以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艺术有其社会作用,如认识作用、思想教育作用、审美作用等。广告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产品的形象,准确、生动、简洁、鲜明、富于艺术的感染力表现广告内容,给消费者以美的享受,从而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和兴趣。

广告作为现在企业一项促销手段,在商业活动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何提高企业广告的效果,作为商业与艺术结合体的商业广告,越来越多的广告人认识到,必须把美学与商品宣传相结合,这样的广告才能被审美观越来越高的受众所接受,广告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成为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美学原理在广告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现代广告新趋势——广告走向美学化

(一)、时代的选择——广告美学化

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新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可用各种说法来概括的一个新型社会——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信息社会等等”。电视、网络及其他传播媒体在社会经济与信息的发展推导下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广告也随之而无孔不入了。

在这个时代中,经济文化一体化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经济需求的增长有着明显的审美观念的导向性。广告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然也受到审美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其本身也会具备一定的文化美学和艺术内涵。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前进,美学形态与审美观念也在不断革新。这些革新虽然是在平缓和不经意间发生,但却是持续不断的。广告作为反映这些变化的物质形态之一,其观念、创意思维模式、艺术表现形式、刊播环境、媒介载体、运作方式等也自然而然地会发生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

经济的发展推进文化的进步。“广告制胜的灵魂就在于优秀的文化审美观念”。广告审美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广告美学文化的综合作用。从创作角度说,广告审美观念关联着广告主题的提出、广告媒体的选择、广告运动各环节技术、技巧的运用及广告艺术风格的形成。从广告受众角度说,过剩的广告信息已使受众对广告产生了排斥与厌恶的情绪,只有从美学角度迎合广告受众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广告受众普遍的潜在的接受广告信息的热情度、敏感度和理解度。现代广告文化多元多维的发展与广告审美的日益交融渗透,越来越要求人们提高广告美学品位,把广告风格和意蕴带入广告的创作、刊播和审美之中。因此,广告要顺利地被充满广告排斥心理的受众接受,“只有广告美学化,别无选择”。

(二)、由美学到广告美学

美学,是总结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经验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审美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美的本质、美感的特征、美的分类内容和形式、美的范畴、欣赏和创造美的规律,实际上也就是审美学(Aesthetics)。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积极审美意识活动促使美感的产生。美感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欣赏对象形象的美而激起的一种怡悦的感情状态,是对事物美的反映,由多种心理功能复杂、交织及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随着人们美感的产生及美学的细分发展。商品美学便是其中细分出来的一个美学下属分支。在社会商品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广告的形式日益丰富,从口头叫卖、实物陈列、旗帜幌子、店面招牌到文字说明、音响配乐、雕版绘画、图象、橱窗布置、霓虹灯、彩楼、大型招贴、气球、路演再到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路牌、电影、互联网等等广告形式。这些形式的广告都能赏心悦目,吸引受众的功能,也就是说都具备了商业审美性质。人们逐渐从观念的高度认识到广告不再是吹嘘的工具,而是传递经济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对促进生产、扩大流通、指导消费、活跃经济、美化环境都有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传递审美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培养高尚情操,丰富审美感情,美化人们的心灵、情操和精神世界。

当我们提出“有了好的商品该如何让需要它的人去了解、找到并购买它?”的问题时,广告便成了实现这一信息传递艺术的使者。符合美学化的广告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应该实事求是,真实可信,而且更应该有艺术性,有美学价值,有优美是形式,有

吸引人的外观,给人以美感。由此,现代广告已经开始从一般化、平庸、乏味、令人生厌的生存状况转向有优美艺术性、有独特创造性、有耐人寻味的审美价值,使人乐于欣赏。

由以上论述我们不妨给广告美学如此定义:广告美学是商业美学的组成部分和下属分支学科,它研究广告怎样才能有审美价值,以激起广告受众的美感,满足受众的审美要求的规律和原理。

(三)、广告投放环境和创意走向美学化

看了国内外一些最新投放广告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广告在创意和投放环境两方面都有一个明显的新趋势,那就是“走向美学化”。有人说:“近年来,在广告的创意、投放环境等环节中,由商业美学为主导的创作与投放观念逐步占据主导,连带地敢做出此尝试而获得出人意料效果的创意和投放也日益增多。”[6]“创意”在现代广告中的新趋势就是在服从广告定位的前提下重现美学的运用。首先以优美的形象和意境去吸引和感染广告受众使之产生审美倾向心理从而接受广告信息。然而,我们知道,广告时段或刊播版面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在这样一个有限的时空条件下去营造出我们所需的与广告产品相配的“优美的意境”呢?这就需要了解广告投放或创作的环境问题。

二、广告创意与美学

广告创意是广告策划的灵魂,在广告创意活动中,形式美法则应用广泛,现代广告集科学与艺术于一身,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性。广告的本质是传达信息,传达信息是广告的基本功能,而且这种功能先于广告的审美功能。这就决定了广告作品的美不是为美而美,而是必须紧紧围绕广告的目标和内容来进行,要从属于企业的营销活动,这是现代广告的基本审美功能。

广告艺术创作的形式美除了具有实用功能之外,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还具有精神领域的美学价值,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广告传达信息的功能只有在充分揭示其美学价值时才能得以实现,它运用审美手段去表达广告主题,又通过审美去实现其传达信息的功能。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广告作为反映流行趋势和时代潮流的一种介质,将对人们消费行为和观念的改变、学习对象和内容的选择、审美趣味和情操的陶冶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它依靠经过艺术处理的富有感染力的广告形象,给人们以强烈的、鲜明的、耐人寻味的视听感受,激起人们对美的崇尚和爱慕,使人们对广告指称对象产生欲求与兴趣。

(一)形式美和广告作品

1、广告形式美的含义

形式美在广告中,是指构成广告作品的诸要素(形状、色彩、线条、语言、动作等)按一定得美学法则组合而体现出的审美特征,它是艺术物化的形式美。

2、广告形式美的表现形式

广告设计中的形式美,从其艺术表现手法层面上看,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比喻、象征、合理夸张、以小见大、联想、幽默、悬念、含蓄、谐趣、系列式等。

(二)形式美在广告作品中的作用

1、形式美有助于反映和表现广告主题

反映和变现广告主题是广告形式美的根本出发点。因为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才是广告作品的灵魂。广告作品的形式美是一种依存的美,它一方面要遵循广告设计的美学规律,但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完美、充实、深刻、准确地传达广告信息个表现广告主题。广告形式不能偏离广告的主题而存在,真正具有美感的广告作品应该是形式美和广告内容饿有机统一。形式么把内容表现的越充分,广告作品的效用就越大。

2、形式美有助于增强广告作品的美感

歌德认为,题材和表现它的方式还必须与明显的艺术规律有联系,那就是和谐、均匀、对比等等,这样,艺术品看上去就会变得美丽,或者,用通俗的话来说,就会给人以快感。他道出了艺术表现方式与艺术规律的关系,揭示了和谐、对比、匀称等形式美的法则在相互联系中给人以美感的原理。

人们对艺术品存在着形式美的审美要求各审美习惯。形式美符合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既能创造美感。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既是为了适应受众的审美要求和审美习惯,也是人们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的一种间接反映。

在广告设计中,例如平面广告中的报纸广告、灯箱、路牌,车体,杂志广告,多媒体广告设计中的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等等,形式美运用的十分到位,给人以美的享受。除了形式美法则外,美学中的均衡法则,视觉传达法则等原理都在广告设计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总之,在现代广告学中,美学已经成为广告学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广告学的学习中渗透着美学的原理和方法。

第五篇:浅谈装饰色彩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探析运用

浅谈装饰色彩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探析运用

王海玲

内容摘要 :装饰色彩的表达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造型观念的突破、材料技法的训练等方面加以论述,以促进培养更自由合理的现代设计理念。

关 键 词 :装饰色彩

平面化

主观颜色

构成

艺术源自于对自然的感悟,艺术也发自于自我的追求和表现,艺术的本质和活力在于创造.拘泥于对自然的依赖和模仿并不是学习色彩的目的,达到自由的运用和表现,才是学习色彩的目的所在.装饰色彩教学是通过色彩的处理和整和能力的训练,达到从具象--抽象--意象表现的认识过度,体验其内在规律,开拓创意思维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组织色彩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艺术创作重在发现,强调在作画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观察、取舍和归纳.在“创新与完美”的艺术原则规范下,进行装饰创作性课题的训练.1、以造型观念的突破推动装饰色彩的发展

任何色彩的表现,不可能完全脱离形而独立存在,装饰色彩同样依附和借助一定的形来表达,但这种“形”并非指向科学性“型”的含义,更多地指向于点、线、面、光色、肌理、笔触、材料、有机形和无机形等具有强烈抽象意识的内涵。同时在构思过程中运用夸张、变形、变色、变调、打散、借物联想等各种手法,以创造新的艺术图象进行画面营造.努力运用逆向思维,抛弃平面与立体的恒常性束缚,创造纯粹的风格特征,这种“纯粹”将使作品进入到更加抽象化、更加具有本质性特征的装饰色彩空间。

现代生活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拓着我们的视野,这使得我们更客观更全面地观察事物。借鉴本身就是学习.古今中外一切具有装饰风格的优秀艺术作品的艺术形式,都对我们在装饰色彩形式的追求中有所帮助和借鉴.可从传统的壁画、陶瓷、装饰画中得以借鉴;可从民间艺术品如年画、剪纸、少数民族蜡染、刺绣中得到感悟;可从国画、油画、版画、漆画、装饰画等艺术画种中补充营养;也可从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结和东方艺术的平面风格,从而形成具有装饰风格的现代绘画以来的野兽派、纳比派、立体派、表现主义等,以及马蒂斯、毕加索、勃拉克、米罗等绘画大师的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形式特点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探索多种造型方式的可能性,并在研究色彩美规律的同时,提高并发展个人造型的抽象化、色彩装饰化的能力.按自己的审美意趣重新构成画面色彩语汇,利用客观事物的多种再现过程.形成一个更为突出自由的抽象化装饰色彩写生过程。

2、以拓展工具材料的表现和表现技法的运用促进装饰色彩的表达

艺术设计是当今社会中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现,它一直都在被新的观念、材料、科技等因素所引导着向前发展。材料和表现技法的意义在艺术发展进程中已经呈现出不可或缺的位置。现代视觉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材料与表现技法的多样丰富性。在装饰色彩表现过程中介入各种材料语言技法的拓展运用,会极大地加强表现力度和表达语言内涵。

材料的表面无论是光滑的、粗糙的、细腻的、坚硬的,都是由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触觉产生的,而绘画的肌理则是视觉视察的肌理.不管画面有多么强烈的笔触或由特殊手段营造出的肌理,它不是用手触摸到的,而是通过眼睛感觉到,并反馈给大脑,经过分析、综合、概括而产生出的美或不美的感受.在实践操作中主张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具的使用可能性,树立个人艺术表现自信心,排斥生搬硬抄、重复描摹。提倡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在“试验”新工具、新材料中敢于犯错,善于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反对呆板灌输式的教条现象。在艺术创造中没有“对”与“错”的概念,而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道理,没有“应该”与“不应该”的模式,只存在“也许如何会更好”的引导。新材料、工具的运用过程,就是一个手工劳作的过程,一个不断观察、不断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工具和材料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地放宽视野,寻求可能利用的工具材料,做尽可能的尝试利用。为了寻求更为丰富的视觉语言,表现更为独特的色彩艺术魅力,必须拓展突破传统工具材料的局限,寻求一切能产生痕迹的物质当做工具,寻求一切能承载痕迹的当做材料。举凡铅笔、炭笔、木炭条、炭精条、毛笔、油画笔、竹棍、刮刀、各种颜料、色粉笔、彩铅、油画棒、火柴、蜡烛、水墨、宣纸、皮纸、有色纸、卡纸、油画纸、三夹板、玻璃„„一切均可能利用;同时应更好的发挥表现技法如块面表现里的拼贴法、叠加法;点、线表现里的点绘法、线绘法、面绘法、线面绘法、点线面绘法;平涂表现里的拼接法、勾填法、重叠法、渲染法;肌理表现里的干蹭、湿染、点、刮、擦等;其它方法里的对印法、彩色铅笔与水性颜料混合法、水性颜料与油性颜料混合法、剪贴法干画法等.只有合理而大胆地运用,才会感知到由新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色彩语言。

在依靠新工具材料与表现技法进行装饰色彩表达过程中,会有许多物理性的如轻与重、软与硬、粗糙与光滑等感觉,也会有许多生理、心理性的冷与暖、脆弱与强悍、明朗与缥缈、热情与压抑、酸甜与苦辣等感受,都应合理地利用与改变它们。审视、接触、运用各种物质材料,强调在装饰色彩表现中的实验性,提倡训练中的主动意识和创造性意识,以超越工具材料本身的实用价值范畴,纳入到合理的装饰色彩表达意识中。

3、以色彩平衡态表现引发装饰色彩创造意识

装饰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概括、提炼、想象、夸张后所形成的色彩.在视觉中它最为活跃,最具冲击力;它在装饰艺术领域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远比线条和图形更容易影响和左右人们的情感,因而,它更具感染力.装饰色彩在画面配色上求得均衡、对称、适合、分割、统调等不同的艺术效果.画面的均衡是将重色和轻色,明色和暗色,饱和色和弱色,膨胀色和收缩色保持均衡状态,均衡产生灵活、生动、优美的感觉.首先,让色彩表现尽可能的单纯化、压缩化。利用有限的色彩表现丰富的画面效果,唯有意识的限制和不自由,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色彩表达自由,从而探寻色彩运用规律,达到设计色彩的合理运用。“少即是多”(密斯·凡·德·罗语),“越是严格限制调色板,作品的色彩就越丰富。因为掌握的因素一少,就会迫使你去表现本质。”(塔马约语)这种色彩的限制与压缩练习,将会引导色彩审美意识的积累,提高色彩表达更大程度上的创造开发。其次,鼓励并引导主观的色彩审美判断,强化个人主观的观察感受,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要求突破固有的色彩模式概念,进行色彩的变调、置换练习,寻求多样色彩表达,挖掘个人潜在的色彩创造力。色彩变化可大致分为“有理”变色和“无理”变色两种类型。“有理”变色指色彩在变化处理后所呈现色彩仍然可按常理状态下理解。如红苹果变成粉红、翠绿、淡黄等。而“无理”变色是指改变物象固有色彩之后,呈现的色相有违常理,一般不可能附着在所表现物象之上。如把肤色变为纯黑、白色、群青色,把桔子变成乳白、紫色等。但是这种看似“无理”的变化练习,是带有创造性特征的置换变化,其意义比写实性的重复摹仿色彩更为重要。当然,色彩的限制压缩和变调置换,其前提是建立在主观感受表达的需要、画面形式审美等要求基础之上的。

综上所述,大胆运用造型与色彩观念,加强多种材料表达性,对培养色彩装饰性的表达以及色彩修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家骝.<<装饰色彩教学与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02

2孙为平.<<色彩归纳写生>>.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01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下载浅析美学装饰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优秀论文[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美学装饰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优秀论文[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设计美学作业2_装饰与罪恶读后感

    《装饰与罪恶》读后感 已经读完了卢斯的《装饰与罪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文章很有激情,也挺有见地,但有些缺乏逻辑的严密性。 一、 文章中的中心句 这个文章段落分得也比较乱,不......

    信息技术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单位:合肥市香格里拉小学 姓名:何婉 摘 要: 通过图形教学与信息技术科学的整合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浅谈叙事性空间在展示设计方面的运用(精选)

    浅谈荣誉奖堂之叙事性展示空间的运用 【摘要】本文结合我的毕业设计——荣誉奖堂,就叙事性展示空间入手,阐述了个人对叙事性展示空间的理解, 试列举展示空间作品,对叙事性展示......

    铜饰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铜饰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铜是人类较早使用的一种金属材料,它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如耐腐蚀,容易开采提炼,加工制作简单。铜饰的装饰效果很强,也容易和其他材料协调搭配,因此一直为......

    对比法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运用大全

    对比法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受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影响良好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空间......

    中式元素在茶楼设计中的运用

    中式元素在茶楼设计中的运用 中式元素在茶楼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茶馆网转载:茶楼设计是一种很有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要做好茶楼设计,只有通过对中国建筑环境现状及 中国传统建......

    在情境中运用古诗教学设计(5篇)

    《在情景中运用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复习小学阶段学到的古诗。 2. 在一定的情景中恰当地运用古诗,使语言增色。 3. 复习,积累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 古诗接龙引趣。......

    平面构成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构成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 易 星 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预计中国网民数量在未来5年后将要超过美国,互联网已是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