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宝宝睡着了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关于小宝宝睡着了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小宝宝睡着了教学反思
《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2/4拍,五声宫调式,三个乐句,单段体。曲调优美抒情,采用了重复乐句与变化结束句的写作手法。词曲结合紧密,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鸟儿、虫儿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在游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的情景。
这是一首既聆听又要求学唱的歌曲,教学中,首先要求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继续培养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再体会歌曲的情境美、意境美,感受歌曲稍慢、抒情的旋律。再次聆听时,主要然孩子们通过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并看清有没有不认识的生字,听后让孩子们自己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孩子们通过优美的、悠扬的、安静的、抒情的等词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学唱环节先跟音乐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读歌词时读准歌曲的节奏。学唱时,先听歌曲范唱,我再唱,并反复提醒孩子们聆听时不要跟着唱,通过聆听正确的音准、节奏、情绪的方式,自己跟钢琴视唱。多数孩子能两遍唱准歌曲,从而学会这首歌曲,可见,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始终是歌曲学唱中最重要的部分。
小宝宝睡着了教学反思二年级的孩子好玩好动,节奏感强、情绪活泼的歌曲是他们的最爱,而《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长长的40分钟怎么让学生静下来感受歌曲的意境并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表现这首歌曲呢?“静静的夜”是本单元的主题,所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引导学生在理解歌曲意境的基础上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对妈妈的爱的感受真切但不具体、形象,所以在教学中我试着将形体动作带入歌曲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演唱中模仿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样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歌曲所表现的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从而做到温柔地、充满爱地演唱歌曲。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作中感受音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里的动,不是乱动、不是活泼地动,而是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哄小宝宝睡觉时的动作,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模仿妈妈在哄自己睡觉,创设一个宁静、安详的意境。有些调皮的男生像往常一样兴奋地表演了起来,使劲地摇动手臂,打破了歌曲宁静的意境,为了保持学生欣赏的完整性,我并没有马上批评他们,而是轻声地说:“你的宝宝一定睡不着,瞧他多伤心!快点想办法,怎么为了让小宝宝快点睡着?”听了我的话,他们的动作马上轻柔了许多。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每个学生的动作都是那么轻柔。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表现,我继续启发学生:“妈妈哄小宝宝睡觉时,还会做什么动作?她的表情会怎样?什么样的眼神?”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表演更逼真了,有的学生轻轻地摇晃、轻轻地拍;有的学生面带微笑,用温柔的目光看者怀里的孩子,还有的学生把身旁的同学揽在怀中像妈妈一样哄孩子睡觉……此时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那份无私的爱。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每个学生的歌声都是那么轻柔,教学的难点得以解决。
第二篇:《小宝宝睡着了》教学反思
《小宝宝睡着了》教学反思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特别喜欢那些节奏感强、情绪活泼的歌曲,而本节课要学习的《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抒情的摇篮曲,长长的40分钟怎么让学生静下来感受歌曲的意境并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我试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
这节课我把“用轻、柔、美的歌声来表现妈妈的爱”来贯穿整节课,让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升华对妈妈爱的感悟,从而自然的唱出妈妈摇篮曲的歌声,达到教学的目标。
第一环节,创色情景“小宝宝哭了”的教学环节,轻松地引入歌曲,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铺垫,学生从情感上都得到了发展。
第二环节,多种方式聆听歌曲,启发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深层体验。1.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说出自己对摇篮曲认知;2.聆听音乐中参与音乐活动:通过选择划旋律线模唱旋律;为歌曲选择合适的声音,自己用歌声体验声音的强弱;3.用碰铃和串铃为歌曲伴奏,轻轻地,千万别把小宝宝吵醒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作中感受音乐,引导学生聆听中模仿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样子;一层一层的深入聆听感受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歌曲所表现的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从而做到温柔地、充满爱地演唱歌曲。
第三环节,欣赏各国的摇篮曲,以聆听为钥匙,引导学生打开世界音乐之门,让学生感受摇篮曲共有的宁静、舒缓、摇曳的特点。
《小宝宝睡着了》这节课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缺憾,但通过这堂课的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感受到新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益处,以及给我们教师带来的挑战。只有不断地反思、质疑,才能让我们在新课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领略更多精彩!
第三篇:《小宝宝睡着了》教案2
《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材分析:
《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2/4拍五声宫调式,曲调优美抒情,词曲紧密结合,描绘了静谧的夜晚,小宝宝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进入梦乡。
教学重点:
感受摇篮曲这类体裁的特点。
难点:
用声音动作表现。
教具准备:
录音、打击乐、各种毛绒玩具及彩笔。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聆听《摇篮曲》—女声独唱,回忆自己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自己睡觉的?(生:轻轻唱着歌,拍着我,摇摇篮)
2、假如你来哄一个小宝宝睡觉,你会怎么做?(学一学、做一做—提示摇篮曲的特点)
3、(师):“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摇篮曲》是不是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并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
4、用线条表示出歌曲的情绪
(师):“刚才我们听的是一首德国作曲家他作的摇篮曲,你们想知道中国的妈妈怎样哄宝宝睡觉吗?嘘—你听„„”
二、寓教于乐:
1、聆听并表演《小宝宝睡着了》,老师讲解摇篮曲的特点,它具有舒缓、优美、安静、抒情、中速(稍慢)力度稍弱的特点。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并随音乐轻拍节拍,或边听音乐,边随着音乐晃动身体。
3、、对歌曲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情绪、力度、速度„„)最后确定是属于摇篮曲。(师):“下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小宝宝睡着了》。”
4、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教师范唱时,要和教师有情感上的交流,就是在表情和动作上和教师呼应;并要求学生仔细听,歌词中都写了些什么?
5、用听唱法,分乐句,学习歌曲的演唱。
6、在教唱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要演唱得连贯、轻柔、唱准音高(老师要随时纠正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不足)。
7、随老师的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边唱边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
8、教师与学生同坐,在听完同学演唱后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出摇篮曲演唱中应注意的问题。例如:你们的表情为什么都是微笑的?
假设回答:因为我们看 到小宝宝睡得很香甜,我们心里很开心,所以才微笑。
9、教师从音量、表情、动作方面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歌曲特点。
10、分为4个小组,讨论一下结尾应怎样唱更好听(提示小宝宝渐渐的睡着了)。
11、展示自己设计的结尾(渐慢、渐弱),并进行表演。
三、创造表现:
1、教师说:“下面同学们来为小宝宝创建一个安静的环境,有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窗外的树叶和小鸟。请同学们分组商量角色的扮演,等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来展示你们的创作,自己设计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自己讨论应怎样敲才符合歌曲情绪)。
4、出示教具—毛绒玩具,分组进行歌曲表演,I 唱 II 演 III 敲
5、(师):“刚才我们用线条表示出了摇篮曲的情绪,低温 否可以为这种体裁的音乐选择一下合适的颜色(浅色)—感觉柔和的。”
6、师生共同表演《摇篮曲》老师表演妈妈,学生表演宝宝,共同感受摇篮曲的意境。
四、完美结课:
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歌声和舞姿来回报妈妈的爱吧!
第四篇:《小宝宝睡着了》教案
小宝宝睡着了教案
一 师生问好
二 听《摇篮曲》1 2
1老师唱一首歌给小朋友听(《摇篮曲》1)
2这首歌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摇篮曲》1),3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由舒伯特创作的《摇篮曲》1。请小朋友边听边回忆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自己睡觉的?可以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一做动作。也可以随着歌曲的旋律摇摆,体会一下小宝宝在摇篮里的感觉。
4想起来了吗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自己睡觉的?轻轻拍,轻轻摇。你能说出摇篮曲有怎样的特点?(可复听一遍)
5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的催眠曲,为了小宝宝安然入睡,妈妈们用慢慢的速度,安静、温柔的情绪唱摇篮曲,小宝宝在妈妈的怀抱里安逸、舒适地睡着了。
5板书:速度很慢,力度很弱旋律----平稳 节奏-----舒缓 音色----柔和 情绪---甜美深情
6、复听乐曲,并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轻声哼唱。
7刚才我们听的是一首德国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摇篮曲,下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我们中国黎族的一首摇篮曲。听,黎族妈妈是怎样哄小宝宝睡觉的。8听《摇篮曲》2
9比较一下两首乐曲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10摇篮曲的风格都是优美,抒情,温柔,亲切的。两首摇篮曲在节拍,速度,力度,歌曲结构,情绪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调式,伴奏,及演唱风格的差别,使得这两首摇篮曲风格迥异。
11让我们再欣赏一下这首黎族妈妈的《摇篮曲》并请大家用“u”轻声哼唱旋律。
三 学唱《小宝宝要睡觉》
1小宝宝在妈妈的怀抱里摇啊摇,摇啊摇,小宝宝要睡觉。你听。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并随音乐轻拍节拍。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小宝宝睡着了》。
3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学生仔细听,歌词中都写了些什么?(星星睡了,月亮睡了,天上白云不动了。小虫不叫了,小鸟不飞了,小宝宝呀睡着了。)引导学生齐读一遍。
4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怎样呢?和刚才的《摇篮曲》相似,速度力度也差不多,这也是一首“摇篮曲”这首歌是几拍子的?三拍子的。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5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用lu轻轻哼唱歌曲旋律,体会一下三拍子歌曲的韵律感,注意声音要柔和。6轻声地唱词
7在教唱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要演唱得连贯、轻柔、唱准音高(老师要随时纠正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不足)。分角色演唱。8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边唱边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9讨论一下结尾应怎样唱更好听(提示小宝宝渐渐的睡着了)。10展示自己设计的结尾(渐慢、渐弱),并进行表演。11歌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机动环节
摇篮曲做为一种体裁,各国都有不同风格情调的摇篮曲,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另外几首摇篮曲。
第五篇:一年级音乐下册 小宝宝睡着了教学反思 苏教版
小宝宝睡着了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特别喜欢那些节奏感强、情绪活泼的歌曲,而《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非常抒情的摇篮曲,长长的40分钟怎么让学生静下来感受歌曲的意境并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呢?我试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
我把整节课以“妈妈的爱”来贯穿课堂,让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升华对妈妈爱的感悟,从而自然地唱出妈妈摇篮曲的情景,达到教学的目标。
第一环节,我安排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把学生带进了静静的夜,从婴儿的哭声把妈妈引进课堂,体会妈妈的爱。
第二个环节通过情景模仿“喊妈妈”的教学环节,轻松地引导学生体会到声音的强弱,接着联系生活请学生探索模仿了各种不同声音的强弱对比,利用游戏“声音的变化”对学生歌声进行了弱声的辅导,为学习歌曲做了铺垫,学生从情感上和音乐技能上都得到了发展。
第三环节,多种方式聆听歌曲,启发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深层体验。1.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说出自己对摇篮曲认知;2.在聆听音乐中参与音乐活动:通过选择画旋律线模唱旋律;为歌曲选择合适的声音,自己用歌声体验声音的强弱;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作中感受音乐,引导学生聆听中模仿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样子;层层层深入聆听感受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歌曲所表现的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从而做到温柔地、充满爱意地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