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就业工作要点(5篇模版)

时间:2020-10-14 17:0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市就业工作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市就业工作要点》。

第一篇:全市就业工作要点

全市就业工作要点

2020年xx市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为主线,以稳住现有岗位和创造新的岗位为着力点,着力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就业局势稳定,为全面建设实力xx、大美xx作出积极贡献。

总体任务是:坚持“xxxxx”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就业工作落实。“x”:一量两率,即城镇新增就业总量、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x”:x个平台,即“接您回家”创业园和人力资源产业园,为返乡人员搭建创业平台,提供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

三个“x”。,分别为:x个重点群体,即重点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贫困劳动力群体就业;

x个品牌,即持续打造“接您回家”活动、“x+n”常态化招聘和“阜创汇”app品牌,形成xx特色;

x大保障,即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倡导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的人社服务理念,确保贫困劳动力、务工返乡群体兜底安置。

主要目标是: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x万人以上年度目标;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x.x%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

组织xxxx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应届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保持在xx%左右;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xx%;

开发xxxx个以上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达xx%,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工作

(一)鼓励企业新增就业。对新增就业岗位的小微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和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根据新签订xx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人员数量,由就业补助资金按照每人xxxx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其中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因疫情无法返回湖北就业人员的,标准提高到每人xxxx元,每户企业最高不超过x万元。

(二)加强企业稳岗力度。落实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比例由上年度企业及职工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含补缴)的xx%提高至100%。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用政策,2020年x月至x月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2月至4月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加大融资扶持力度,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

其他同

(二)落实重点企业扶持政策。对疫情防控期间纳入省、市级应急物资采购名录的定点企业,以及保持正常生产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职工队伍,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重点企业,按照参加社会保险人数每人xxx元的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xx万元的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与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不重复享受。简化经办流程,提供主动服务,加快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落地。

(三)持续做好企业用工服务。针对性开展复工返岗“点对点”服务,为重点企业配备“人社服务专员”。常态化开展“x+n”现场招聘,扎实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健全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全面推进“共享员工”等用工余缺调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深入挖掘本地用工资源,定期收集全市产业园区、企业、项目用工情况,通过xx公共招聘网、xx“慧就业”招聘求职平台等载体发布。鼓励各类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我市企业招聘员工,按就业超过x个月实际到岗人数给予服务机构一次性补助。

(四)合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将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开发范围,扩大岗位规模,强化岗位管理,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助推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就业工作表彰奖励,深入挖掘在疫情防控一线涌现出来的就业先进典型,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讲好就业故事,弘扬劳动精神,坚定必胜信心。

二、推深做实就业优先政策

(五)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完善就业优先的宏观调控机制,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投资对就业带动作用,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加快精准补短板项目建设,激活民间投资。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创新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改善就业结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构建吸纳就业的新动力源。

(六)支持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巩固减税降费实效,落实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

适当放宽裁员率标准,将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裁员率标准放宽至x.x%。对参保xx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裁员率放宽至不超过企业参保职工总数的xx%,支持企业稳定和扩大岗位。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完善支持政策措施,规范安全生产、环保治理等监督管理,加大金融支持和中长期贷款,不盲目抽贷断贷,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七)健全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完善落实稳就业政策,出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稳就业政策的配套政策措施,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进一步优化流程、精简凭证、畅通办理。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认真评估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专项治理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制定“十四五”就业规划,建立就业增长联动机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带动就业能力强的投资项目或产业。

三、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

(八)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推动面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工程就业,引导毕业生到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施展才华,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青年见习计划。安全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开展“启明星”就业指导系列活动,落实校园招聘会补贴政策。提前交接摸排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加大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做好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女大学生等就业工作,加强招聘领域监管,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着力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就业和培养相互支撑。

(九)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健全完善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完善转移就业服务,有效解决转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深化劳务对接,扩大“接您回家”活动的影响力,引导更多技能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支持更多创业者回乡投资兴业。结合文明创建、乡村振兴战略,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吸纳返乡未就业人员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收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支持返乡创业各项举措,开展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推进返乡创业试点和返乡创业示范县建设。

(十)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组织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实施退役军人“就业起航”行动,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帮扶,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推进资源共享和供需对接,做好退役军人定向、直招、专招工作。

(十一)促进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强残疾人就业帮扶,对已经就业创业或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在就业创业方面提供信息咨询、政策指导、技能培训、补贴奖励等服务,引导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统筹做好特殊群体就业工作。

四、坚决打赢精准就业脱贫攻坚战

(十二)巩固就业脱贫工程成果。把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放在首要位置,聚焦未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中普通劳动力、技能劳动力、弱(半)劳动力,常态化实施就业帮扶增收行动,落实“四带一自”“四帮四促”“四个一批”等帮扶举措,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脱贫,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动态“清零”。集中兵力打好沿淮行蓄洪区、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战,继续实施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并在项目、资金、资源等方面继续给予支持倾斜。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

(十三)深入推进就业脱贫工程。深入推进“三业一岗”就业扶贫,加强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驿站规范管理和动态调整,强化对取消认定车间分类管理和生产经营暂时困难就业扶贫车间帮扶,充分发挥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驿站、就业扶贫基地等扶贫载体带贫减贫成效。扎实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管好用好各类扶贫公益性岗位。

(十四)推进技能脱贫培训民生工程。持续推动技能脱贫千校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农村贫困户家庭学生“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确保实现“应补尽补”。大力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引领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防范返贫。积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

五、深入实施“创业颍淮”行动计划

(十五)优化创业环境。落实《xx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推进“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按照“四最”营商环境要求,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深化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全面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开展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改革试点。创新监管机制,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十六)强化政策扶持。支持“小店经济”“地摊经济”“旅游经济”和步行街发展,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和管理模式,鼓励居民通过灵活就业、平台就业增收。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者提供最高xx万元的创业担保政府贴息贷款。对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创业对象申请xx万元及以下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按照“1+8+n”的整体布局,推进“接您回家”创业园建设,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成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园区支持,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场监管、税务、财政、金融、经信部门配合的的管理服务机构,完善调度机制、会商机制和考核督办机制,引进专业运营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程“帮办”服务。支持高校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高校建设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各地建设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青年创业园和培训基地。

(十七)优化创业服务。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立区域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开展第x届创业大赛,打造公共创业服务品牌。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创业联盟、创业指导师队伍作用,推进创业服务云平台服务功能扩展,利用创业服务云平台发放电子创业券。以“行业支撑,落地发展”为主线,举办x期“创业颍淮”特训营,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

六、健全完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十八)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健全统一失业登记办法,优化线上失业登记系统。建立岗位信息归集发布制度,完善公共招聘信息发布平台。优化升级现有公共招聘网络平台,发挥xx公共招聘网主渠道功能,开通特色招聘专区,打造覆盖线上线下的全天候招聘机制。常态化推进“x+n”招聘活动,举办“周三招工”“周六招才”以及针对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的n项招聘活动,整合xx里庙、xx东门、xx等各类临时用工市场,统一纳入“x+n”系列活动规范管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实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经办能力提升计划,开展窗口练兵和培训,不断提高基层人员素质和水平。

(十九)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技工大市建设,大规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做好行业部门技能培训,广泛开展高危行业领域技能培训工作,扩大补贴性技能培训覆盖面,加强专账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完成x.x万人次以上年度培训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全力备战第xx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持续开展“阜创汇”职业技能竞赛,深入实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行动计划。

(二十)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托经开区xxxxxxx平方物业和人社局xxxx平方劳动保障大厦,打造涵盖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和招才引智两大功能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加快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切实规范流动人员档案服务管理。

七、全力做好就业领域风险防控

(二十一)加强形势监测和研判。做好就业常规统计、劳动力市场监测、失业动态监测和重点企业监测,完善企业用工等重点监测制度,提高就业信息监测系统数据质量。加强移动通信、铁路运输等大数据比对分析,健全多方参与的就业形势研判机制。密切关注就业动态,强化专项监测、实地调研,及时捕捉苗头隐患,持续充实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强力政策储备。

(二十二)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指导各地落实常住地失业登记和就业服务制度,积极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实施就业创业促进民生工程,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综合运用政策扶持、援助服务、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权益维护等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社会救助与就业联动,兜底困难劳动者就业。巩固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中职工安置成果,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二十三)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劳动关系调处机制,建立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及时发现化解劳动关系风险苗头,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就业质量。做好困难企业职工思想疏导,引导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共克时艰。持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规范网络招聘行为,打击非法职介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八、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二十四)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优化市、县就业创业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落实促进就业工作约谈制度。开展就业政策落实专项督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履行职责,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见效。

(二十五)强化资金保障。指导各地积极投入就业补助资金,用好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作用。设立就业风险储备金,支持有条件的县利用就业补助资金滚存结余设立地方就业风险储备金。委托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价,加强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管理。

(二十六)弘扬真抓实干作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弘扬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作风,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基层工作能力。

全市就业工作要点

2020年xx市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为主线,以稳住现有岗位和创造新的岗位为着力点,着力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就业局势稳定,为全面建设实力xx、大美xx作出积极贡献。

总体任务是:坚持“xxxxx”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就业工作落实。“x”:一量两率,即城镇新增就业总量、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x”:x个平台,即“接您回家”创业园和人力资源产业园,为返乡人员搭建创业平台,提供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

三个“x”。,分别为:x个重点群体,即重点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贫困劳动力群体就业;

x个品牌,即持续打造“接您回家”活动、“x+n”常态化招聘和“阜创汇”app品牌,形成xx特色;

x大保障,即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倡导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的人社服务理念,确保贫困劳动力、务工返乡群体兜底安置。

主要目标是: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x万人以上年度目标;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x.x%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

组织xxxx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应届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保持在xx%左右;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xx%;

开发xxxx个以上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达xx%,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工作

(一)鼓励企业新增就业。对新增就业岗位的小微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和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根据新签订xx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人员数量,由就业补助资金按照每人xxxx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其中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因疫情无法返回湖北就业人员的,标准提高到每人xxxx元,每户企业最高不超过x万元。

(二)加强企业稳岗力度。落实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比例由上年度企业及职工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含补缴)的xx%提高至100%。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用政策,2020年x月至x月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2月至4月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加大融资扶持力度,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

其他同

(二)落实重点企业扶持政策。对疫情防控期间纳入省、市级应急物资采购名录的定点企业,以及保持正常生产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职工队伍,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重点企业,按照参加社会保险人数每人xxx元的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xx万元的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与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不重复享受。简化经办流程,提供主动服务,加快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落地。

(三)持续做好企业用工服务。针对性开展复工返岗“点对点”服务,为重点企业配备“人社服务专员”。常态化开展“x+n”现场招聘,扎实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健全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全面推进“共享员工”等用工余缺调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深入挖掘本地用工资源,定期收集全市产业园区、企业、项目用工情况,通过xx公共招聘网、xx“慧就业”招聘求职平台等载体发布。鼓励各类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我市企业招聘员工,按就业超过x个月实际到岗人数给予服务机构一次性补助。

(四)合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将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开发范围,扩大岗位规模,强化岗位管理,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助推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就业工作表彰奖励,深入挖掘在疫情防控一线涌现出来的就业先进典型,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讲好就业故事,弘扬劳动精神,坚定必胜信心。

二、推深做实就业优先政策

(五)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完善就业优先的宏观调控机制,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投资对就业带动作用,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加快精准补短板项目建设,激活民间投资。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创新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改善就业结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构建吸纳就业的新动力源。

(六)支持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巩固减税降费实效,落实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

适当放宽裁员率标准,将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裁员率标准放宽至x.x%。对参保xx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裁员率放宽至不超过企业参保职工总数的xx%,支持企业稳定和扩大岗位。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完善支持政策措施,规范安全生产、环保治理等监督管理,加大金融支持和中长期贷款,不盲目抽贷断贷,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七)健全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完善落实稳就业政策,出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稳就业政策的配套政策措施,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进一步优化流程、精简凭证、畅通办理。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认真评估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专项治理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制定“十四五”就业规划,建立就业增长联动机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带动就业能力强的投资项目或产业。

三、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

(八)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推动面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工程就业,引导毕业生到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施展才华,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青年见习计划。安全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开展“启明星”就业指导系列活动,落实校园招聘会补贴政策。提前交接摸排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加大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做好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女大学生等就业工作,加强招聘领域监管,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着力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就业和培养相互支撑。

(九)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健全完善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完善转移就业服务,有效解决转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深化劳务对接,扩大“接您回家”活动的影响力,引导更多技能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支持更多创业者回乡投资兴业。结合文明创建、乡村振兴战略,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吸纳返乡未就业人员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收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支持返乡创业各项举措,开展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推进返乡创业试点和返乡创业示范县建设。

(十)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组织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实施退役军人“就业起航”行动,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帮扶,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推进资源共享和供需对接,做好退役军人定向、直招、专招工作。

(十一)促进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强残疾人就业帮扶,对已经就业创业或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在就业创业方面提供信息咨询、政策指导、技能培训、补贴奖励等服务,引导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统筹做好特殊群体就业工作。

四、坚决打赢精准就业脱贫攻坚战

(十二)巩固就业脱贫工程成果。把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放在首要位置,聚焦未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中普通劳动力、技能劳动力、弱(半)劳动力,常态化实施就业帮扶增收行动,落实“四带一自”“四帮四促”“四个一批”等帮扶举措,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脱贫,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动态“清零”。集中兵力打好沿淮行蓄洪区、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战,继续实施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并在项目、资金、资源等方面继续给予支持倾斜。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

(十三)深入推进就业脱贫工程。深入推进“三业一岗”就业扶贫,加强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驿站规范管理和动态调整,强化对取消认定车间分类管理和生产经营暂时困难就业扶贫车间帮扶,充分发挥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驿站、就业扶贫基地等扶贫载体带贫减贫成效。扎实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管好用好各类扶贫公益性岗位。

(十四)推进技能脱贫培训民生工程。持续推动技能脱贫千校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农村贫困户家庭学生“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确保实现“应补尽补”。大力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引领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防范返贫。积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

五、深入实施“创业颍淮”行动计划

(十五)优化创业环境。落实《xx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推进“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按照“四最”营商环境要求,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深化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全面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开展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改革试点。创新监管机制,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十六)强化政策扶持。支持“小店经济”“地摊经济”“旅游经济”和步行街发展,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和管理模式,鼓励居民通过灵活就业、平台就业增收。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者提供最高xx万元的创业担保政府贴息贷款。对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创业对象申请xx万元及以下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按照“1+8+n”的整体布局,推进“接您回家”创业园建设,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成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园区支持,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场监管、税务、财政、金融、经信部门配合的的管理服务机构,完善调度机制、会商机制和考核督办机制,引进专业运营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程“帮办”服务。支持高校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高校建设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各地建设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青年创业园和培训基地。

(十七)优化创业服务。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立区域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开展第x届创业大赛,打造公共创业服务品牌。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创业联盟、创业指导师队伍作用,推进创业服务云平台服务功能扩展,利用创业服务云平台发放电子创业券。以“行业支撑,落地发展”为主线,举办x期“创业颍淮”特训营,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

六、健全完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十八)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健全统一失业登记办法,优化线上失业登记系统。建立岗位信息归集发布制度,完善公共招聘信息发布平台。优化升级现有公共招聘网络平台,发挥xx公共招聘网主渠道功能,开通特色招聘专区,打造覆盖线上线下的全天候招聘机制。常态化推进“x+n”招聘活动,举办“周三招工”“周六招才”以及针对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的n项招聘活动,整合xx里庙、xx东门、xx等各类临时用工市场,统一纳入“x+n”系列活动规范管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实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经办能力提升计划,开展窗口练兵和培训,不断提高基层人员素质和水平。

(十九)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技工大市建设,大规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做好行业部门技能培训,广泛开展高危行业领域技能培训工作,扩大补贴性技能培训覆盖面,加强专账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完成x.x万人次以上年度培训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全力备战第xx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持续开展“阜创汇”职业技能竞赛,深入实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行动计划。

(二十)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托经开区xxxxxxx平方物业和人社局xxxx平方劳动保障大厦,打造涵盖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和招才引智两大功能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加快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切实规范流动人员档案服务管理。

七、全力做好就业领域风险防控

(二十一)加强形势监测和研判。做好就业常规统计、劳动力市场监测、失业动态监测和重点企业监测,完善企业用工等重点监测制度,提高就业信息监测系统数据质量。加强移动通信、铁路运输等大数据比对分析,健全多方参与的就业形势研判机制。密切关注就业动态,强化专项监测、实地调研,及时捕捉苗头隐患,持续充实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强力政策储备。

(二十二)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指导各地落实常住地失业登记和就业服务制度,积极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实施就业创业促进民生工程,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综合运用政策扶持、援助服务、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权益维护等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社会救助与就业联动,兜底困难劳动者就业。巩固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中职工安置成果,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二十三)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劳动关系调处机制,建立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及时发现化解劳动关系风险苗头,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就业质量。做好困难企业职工思想疏导,引导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共克时艰。持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规范网络招聘行为,打击非法职介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八、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二十四)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优化市、县就业创业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落实促进就业工作约谈制度。开展就业政策落实专项督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履行职责,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见效。

(二十五)强化资金保障。指导各地积极投入就业补助资金,用好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作用。设立就业风险储备金,支持有条件的县利用就业补助资金滚存结余设立地方就业风险储备金。委托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价,加强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管理。

(二十六)弘扬真抓实干作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弘扬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作风,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基层工作能力。

第二篇:就业创业工作要点

就业创业工作要点

总体思路:根据学校党委的工作要点,以“创新发展年”为契机,从教育引导、政策落实、平台搭建、优化服务、改革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确保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一、健全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加强指导、分工协作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校就业创业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就业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完善就创新创业制度、构建操作性强的考核督导机制)。

2.就业办、基础教学部加强主体责任,牵头指导要到位,督导检查要及时,落实情况要反馈;二级学院组织工作要认真,分工布置要具体,落实结果要汇报;其他部门配合工作要积极,多提建议。尤其是东西校区在去年融合发展年的基础上,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二级管理。

二、加强团队及课程体系建设

1.成立学校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完善学校及二级学院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兼职队伍。要积极聘请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的有关专家担任学校兼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

2.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专家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按照教育部和省里要求,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职责范围。切实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创业基础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制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成绩认定与其他课程考试互换办法。各二级学院至少将创新创业融入到一个专业建设之中。

4.做好就业创业课题、项目的研究及申报。就业办、基础教学部、职业技术研究中心、二级学院至少完成有一项。今年争取在参与横向创新或纵向创新研究课题上有所突破(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5.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完善申报制度。各二级学院至少有一名学生获得专利。(课外处和校企办共同)

6.编写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校本教材。争取7月份出来,下学期使用。

三、多种形式开拓就业渠道

1.巩固优质就业基地: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校企合作共同招生、校企横向联合申报项目、校企共建校内外就业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等形式,通过召开省化工医药职教集团会议,加强与优质就业企业的沟通和联系。

2.开辟新的就业市场:走出去,深入企业搞调查研究,开发优秀单位、优质岗位。

3.开发利用校友资源。就业办牵头、二级学院组织,发动全校教职员工,收集整理校友资料,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

4.开辟境外就业渠道:进行境外就业市场的研究、考察和组织实施。

四、积极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1.召开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生就业简历大赛: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典型事迹报告、学生就业简历大赛等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业综合素质。

2.加强众创空间建设:每个二级学院至少建立一个创新创业实体为学生服务,学校建立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成立学校的资产运营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学校众创空间的运营公司,在下面可以成立若干个小公司,如化工、机电等。

3.加强社团建设:学校和二级学院都要成立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4.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专场招聘会和大型招聘会相结合,线上招聘和线下相结合,集中招聘和个别推荐相结合,打造一年365天不落幕的校园的招聘。

五、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1.建立创新创业专题网站,完善更新就业工作网站,加强微信平台维护,主动与我省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云平台结合,着力完善以校内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网为基础、移动终端为补充的智能化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平台。

2.努力提高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真正做到为学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实现就业工作的个性化、信息化。

3.做好信心的有效对接,将学生就业创业意愿信息数据库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和机构孵化投资意向信息数据库进行对接,智能化匹配学历、专业、岗位、地域等重要信息,实现就业创业信息线上线下同步,为供需双方精准推送有效信息,逐步加快就业创业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步伐。

六、健全就业创业服务机制

1.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第三方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分析研究影响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因素,持续开展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就业特色、校友评价、求职分析、创业情况等第三方调查评价。

2.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出台《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就业办牵头各二级学院,建立对毕业后两年内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机制。

3.继续开展精准化的就业创业帮扶: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与上报,准确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和意愿。升学、参军、到基层、创业、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暂不就业等。加大对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要求半个月更新上报一次。

4.做好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就业办牵头各二级学院,积极联系顶岗实习岗位,深入企业一线,挖掘优质实习岗位,减少顶岗实习期间的换岗率(即降低离职率)。尤其是护理学院,要做好首届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5.做好就业质量报告:确保届毕业生100%就业,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6%,年终就业率不低于95%。

七、加强就业和创新创业的宣传工作

1.加大就业创业工作的舆论宣传力度:利用“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就业创业课程、日常活动等将国家和省内鼓励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宣讲到学生心中。

2.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整理我校就业创业工作,不但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平台、校内板报等宣传报道,更要向上级、校外有关媒体进行推送。

2.加强优秀毕业生事迹宣传工作:深入挖掘优秀毕业生,认真整理材料,进行校内优秀事迹展,推荐上报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省大中专就业服务中心微信平台。

八、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新常态,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第三篇:2013年就业工作要点

2013年就业工作要点

一、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就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保证上创新提升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规划人生提供指导。学生处将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培养一批课程主讲教师,并通过组建生涯规划专家指导团,今年要邀请知名学者、专家、人力资源经理成立我校学生生涯发展导师团为学生授课;进一步加强我校职前教育网建设,使低年级的学生能较早的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立由企业、社会团体等组成的二工大就业促进联谊会。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联动。

二、继续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月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将继续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月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实习资讯,开设应聘面试咨询,邀请校企合作企业来学校开设专场招聘会,组织我校大型人才转聘专场,邀请校友来学校讲座,为毕业生提供档案、户籍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结合我校建设上海市高校就业创新基地的要求,学生处将完善就业服务网络,打造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工厂,为我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三、资源整合,积极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要充分发挥校技师学院在高技能人才和高级职业资格培训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地域优势,积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主动对接大飞机、迪斯尼、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开发区等大量吸纳应届毕业生地区用人单位,与相关行业集团、大型企业和单位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这些单位对员工的需求,设计相关教学环节和大纲,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将就业基地的建立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使这些基地成为实习(实践)就业“双基地”,全面拓展学生就业基地建设,形成毕业生“就业指导—实训实习—择业就业”一体化机制。

四、要精心培育就业市场,实现学生充分就业。充分利用校友和教师资源,发挥我校劳模传统优势,精心培育行业性就业市场。要利用已建成的就业信息云,建设好高层次企业、就业率高企业和校友担任企业高管的“三高”企事业单位信息库,拓宽就业高端市场。坚持办好学校综合类大型供需见面会,增加高层次企业小型招聘会和知名企业专场招聘会数量,建设好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积极为企业和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制定学校大学生就业基地建设办法,组织学生开展“走进我心目中的企业”等活动,逐步建立起一个“以大型企业为支撑,大中型企业为保证,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学生就业基地网络。完善产学研、校企合作单位吸纳毕业生就业的配套政策,扩大政策性就业的学生规模,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第四篇:2009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要点

**市2009年就业工作要点

根据云南省就业局《云南省就业局关于印发云南省2009年就业工作要点的通知》(云就局〔2008〕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2009年我市就业工作的要点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市委、市政府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云南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实施办法》等国家有关就业法规政策,以“稳定就业局面、拓宽就业渠道、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为工作思路,确保完成我市的各项就业工作任务。

一、稳定就业局面

(一)努力稳定企业现有职工队伍,防止隐性失业向显性失业转变。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及时掌握企业关闭停产的动向,对本地可能出现的规模裁员和失业增加等情况,及时向政府报告,并采取措施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全力维持就业局势的稳定。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政策及相关措施,鼓励国有企业带头承担社会责任,尽量减少裁员。对关闭停产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要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在支持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方面的政策措施。

(二)努力稳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大积极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援助,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实行社保补贴等措施进行重点帮扶,并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三)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工作。要重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强化服务,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技能不适应岗位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援助制度,使长期失业等困难毕业生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就业援助。

(四)加强职业培训,缓解就业压力。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金,加强对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的转岗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以及对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要结合基本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努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充分就业。

(五)充分发挥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稳定就业的作用。要认真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云南省失业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云政发[2006]97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应对当前经济形势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措施相关文件的通知》(丽劳社〔2009〕1号)等就业再就业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最低工资补差、转岗培训补差、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就业录用补贴。最大限度的稳定就业局势和促进就业。

二、拓宽就业渠道

(六)保护和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结合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加快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本区、县优先重点发展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完善鼓励发展的资金支持、金融信贷、社会服务等扶持政策。以促进企业吸纳更多人员就业。

(七)全面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11号)及省政府有关创业工作的文件精神,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培训,强化创业服务,引导更多劳动者创业并带动就业。

(八)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结合当前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积极挖掘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各项就业政策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

三、加强能力建设

(九)强化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好就业工作的能力。各级就业部门都要加强学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好各项就业工作的能力。

(十)强化失业预警机制。各级就业部门都要建立观察点,及时调度当地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职工待岗失业、工资支付等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动向。要在对失业率、长期失业人员比例、失业人员增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就业形势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失业预警线,制定预案,在进入预警状态时启动相应措施,及早控制和解决失业增加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

(十一)强化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加强对就业资金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培训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就业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安全高效。

(十二)强化统计分析机制。要切实抓好

统计分析工作,要按要求报送报表,确保数据真实、逻辑关系明晰,目标任务进展情况与目标规划、时间进度相对应,同一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对应。要定期、不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做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城镇失业登记人员、失业保险、劳动力市场供求、零就业家庭和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情况以及农民工转移就业情况等的统计分析工作,发挥信息对决策的支

持作用。

(十三)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要切实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力度,做好应用系统的推广工作,按照省就业局的要求,2009年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要实现全覆盖。

四、提升服务质量

(十四)认真组织开展好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认真组织实施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

(十五)进一步做好创业服务工作。要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使之成为就业工作的新亮点,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与项目支持、开业指导、创业咨询和跟踪服务等措施,提高创业成功率。

(十六)积极开展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要及时了解本区、县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就业状况和返乡情况,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监测和统计,作出分析判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要落实好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应对当前经济形势所采取的18条措施(云劳社发〔2008〕25号)等各项政策,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创业培训等就业服务。

第五篇:招生就业处工作要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招生就业处工作要点招生就业处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继续做好2010年招生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与服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协同各部门共同创造条件,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具体工作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本学期招生就业处的工作将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吉林省有关招生、就业的政策和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确保我校招生的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率的基本稳定为出发点;以做好招生宣传、咨询、录取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信息的搜集与发布、就业市场的拓宽与巩固等各项工作为重点;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为工作动力;以明确责任,树立服务意识为己任;以全面提高招生就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规范管理为工作保障;以提高招生、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将招生、就业工作抓好抓强。

二、主要工作

(一)招生工作

1、执行国家教育部、吉林省教育厅有关招生工作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全国计划报送工作及分省计划报送工作。

2、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招生指南、相关管理规定、实施办法以及印刷等工作。

3、充分利用好省内外报刊、专刊的文字功能,开展各种形式的招生宣传工作。

4、做好考生及家长来人、来电的接待和咨询工作。

5、建立和维护招生系统信息网络,开展网上宣传和网上咨询工作。

6、招生宣传队伍建设和生源基地建设工作。

7、做好招生录取工作及新生入学的前期准备工作。

8、招生方面的日常性工作。

(二)就业工作

2010年学院预计有毕业生1715人。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总结过去就业工作的基础上,仍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为目标,根据国家及吉林省有关就业工作的精神,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我校2010年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坚定信心、开拓思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能够充分的就业”这一宗旨,全面做好2010届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1招生就业处

(1)、继续做好2010届毕业生招聘、推荐工作。积极关注并组织毕业生参加省内外(省、市人才)组织召开的招聘会。

(2)、广泛通过网上查询、新闻媒体的报导、人脉关系等形式,获取用人招聘信息,并将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利用校园网、就业橱窗、食堂等有影响的地方及时发布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3)、积极主动与一些大型的用人单位取得联系,邀请来学校召开专场招聘会。

(4)、认真做好上学期已签约的毕业生的协议收集,并及时统计就业率情况。

(5)、加强就业基地的建设,广泛与用人单位联系,进行密切沟通,大力开拓就业空间,巩固老市场,开发和培育建立一批较稳定的就业市场。根据近两年校园招聘会情况看,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吉林省内,特别是吉、长两市的单位占的比例非常的大,因此,考虑如果条件允许,能否每周或两周出行一次,对这些用人单位进行回访。

(6)、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并完成2007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任务。

(7)、认真编制2010届毕业生就业派遣方案,并上报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毕业生就业方案的审批工作。

(8)、做好2010届毕业生派遣、离校的各项工作以及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9)、要密切关注国家陆续出台的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及有关文件精神,在毕业生中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使积极的政策在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落实。(如:去年的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10)、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态,为学校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2各系需要做工作

(1)、各系要详细了解、掌握未签约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及就

业意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帮助毕业生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抓住机会,及早签约。

(2)要结合招生就业处的就业统计工作,将毕业生分为已签约、将要签约、考研的、不想就业的、想就业而没有眉目的等几类情况,进行认真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要及时收交已签约的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书,并送交招生就业处。要求毕业生按照签约日期在签约当月将协议书上交,配合招生就业处的就业统计工作。

(3)、各系要充分调动本系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宽就业市场,积极推荐未签约的毕业生就业。抓住3.4月份这个有利的时机,根据系情和专业特点,结合上学期召开专场招聘会的情况,加大力度联系、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完成全年召开不少于6次的专场招聘会的工作任务,并填写招生就业处最新下发的“专场招聘会记录簿”本学期末将记录簿报送招生就业处。

(4)、各系学工办要全面认真清理、整理毕业生的档案材料,毕业班辅导员老师要组织毕业生认真填写《毕业生登记表》,确保毕业生档案材料准确、无误。

(5)、加强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各系要结合本系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毕业生系列教育活动,特别要做好对毕业生进行派遣、离校的教育工作,寓教育于活动当中,充分调动毕业生的积极性,使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文明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

(6)、要严格控制违约现象的发生,无正当理由或理由不充分的,坚决不予办理违约手续(特别是已签约到中冶、中建、中铁、中交等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教育毕业生要严格履行协议、信守承诺、讲究道德,自觉维护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声誉。

(7)、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聘请成功人士、资深专家、优秀毕业生和校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择业观念、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8)、各系建立各自的用人单位的信息库,并主动电话联系或进行走访一些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引导毕业生高度关注就业网站、就业橱窗专栏以及毕业生单元公布的招聘会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9)、各系要指派专人充分进行校友资源的整理、联系、沟通,一方面是利用新的平台进一步推进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为校庆10周年做前期准备工作和今后的就业工作积累资源。

(10)、做好毕业生灵活就业、用工证明的统计上交工作,按照学院制定的《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2010届毕业生各个系就业率指标》的要求,认真完成所规定的各项指标。

招 生 就 业 处

2010年3月5日

下载全市就业工作要点(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市就业工作要点(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1年度就业扶贫工作要点

    XX区2021年度就业扶贫工作要点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各级对就业扶贫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好就业扶贫各项工作,保持建档立......

    2013年就业促进司工作要点

    2013年就业促进司工作要点2013年就业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

    2013年就业创业工作要点5篇范文

    2013年就业创业工作要点主要目标任务: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0万元,培训城乡劳动力3000人次......

    就业服务中心2011年工作总结2012年工作要点

    就业服务中心2011年工作总结 2012年工作要点2011年,就业服务中心在局党委、机关服务中心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以经营创收为重点,......

    2014年就业工作要点(再修改)(5篇)

    2014年就业工作要点1、加大就业工作量化考核力度,构建长效激励机制,在院内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就业工作量化考核暂行办法和细则并实施; 2、建立“以学院为主导、以系为主体、分级......

    就业协议书维权要点

    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者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就业协议书一般由国家和各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制表,一式三份,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各执......

    2010年峡江县就业服务工作要点(精选5篇)

    2010年峡江县就业服务工作要点 2010年全县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保企业与保就业并举、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举、县内增岗与劳务输出并举,围......

    工作要点

    2008年度工作要点 2008年是 “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实现本届乡党委既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三合乡党委、政府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