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审计准则现状缺陷与优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名称:
政府审计准则现状、缺陷与优化研究
院(系)
国际教育学院
专
业
会计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二 二 九 〇 一 九 月 年 五 月
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一、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二、论文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文中所有引用他人观点、材料、数据、图表均已注释说明来源; 三、论文无抄袭、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思想、学术成果及伪造、篡改数据的情况; 四、本人知晓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将被严肃处理,并可能导致开除学籍、取消学士学位资格或注销并被追回已发放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的严重后果; 五、若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论文(设计)检查、评比中,被发现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签名日期为提交论文时间)
目录 引言.......................................................................................................................................0
一、
政府审计准则相关概念综述....................................................................................0
(一)政府审计的概念 .......................................................................................................0
(二)政府审计目的及意义 ...............................................................................................1
(三)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 ...............................................................................................1
(四)政府审计的权限 .......................................................................................................1
二、
政府审计准则内容分析............................................................................................1
(一)主要内容分析 ...........................................................................................................2
(二)准则内容范围分析 ...................................................................................................2
(三)准则内容涉及的重要事项 .......................................................................................3
三、
政府审计准则现状....................................................................................................4
四、
浙江省财政厅 2009 年度财政绩效审计分析..........................................................4
(一)审计内容 ...................................................................................................................4
(二)实施方法 ...................................................................................................................4
(三)审计结果 ...................................................................................................................5
(四)审计意见分析 ...........................................................................................................5
五、
政府审计准则缺陷分析............................................................................................6
(一)独立审计机构不健全 ...............................................................................................6
(二)审计制度准则不完善 ...............................................................................................6
(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7
(四)缺乏创新方法运用 ...................................................................................................7
六、
对策与建议................................................................................................................8
(一)保障审计机构独立性 ...............................................................................................8
(二)提升审计人员审计能力 ...........................................................................................8
(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9
(四)推动创新审计方法的应用 .....................................................................................10
七、
总结..........................................................................................................................10
八、
参考文献..................................................................................................................11
九、
致谢..........................................................................................................................12
政府审计准则现状、缺陷与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是实现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审计监督作为行政监督体制中的一项重要监督制度,对监督财务行政,维护财经秩序,推动依法行政,有着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政府审计体制,贯彻落实廉政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利用内部审计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促进政府自我监督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形状,具体分析了目前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存在机构和人员设置不理想、法律防控保障不到位、审计创新不及时三个方面的问题,并结合目前我国政府内部审计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政府审计;准则;缺陷;审计创新;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defects and optimization of government auditing standards
Abstract:The internal audit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As an important supervision system in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audit supervis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administration, the maintenance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order and the promotion of law-based administration.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a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reforming the government audit system, implementing the building of a clean government, and accelerating the socialist economic modernization.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internal audit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promote the government“s ability to improve self-supervis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f the shape of the internal audit work development,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f internal audit institutions and personnel Settings not ideal, the legal guarante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the audit innovation three aspects of the problem, not in time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 in China targeted optimiz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Keywords :
Government audit;Criterion;Defects;Audit Innovation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当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形成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的政府监督体系,把政府内部监督和社会多元化监督统一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实现政务工作阳光健康发展。政府审计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巩固其政治统治和完善政治体制的重要机制。
我国的政府审计在经济活动和行政权力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审计职能已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处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传统政府审计制度面临着各种特殊的严峻考验。
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是通过国家政策落实和各项财经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实行内部监督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增强政府内部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效率性。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在我国审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政府内部基础审计风险防范,才能更好的实现政府作风效能转变,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政府审计准则相关概念综述(一)政府审计的概念
政府审计,指政府审计机关对会计账目进行独立检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结果进行独立的监督。我国政府审计包括中央、地方以及行政单位预决算审计。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管理活动,从根本上讲是为维护财产所有人或出资人的利益服务的。国家(政府)审计来说,其实际是代表纳税人(人民或公众)在监督政府对财政资金或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作为出资人,他们不仅应该知道政府将钱用在那里,而且还应该知道其实际的使用效果如何。这就要求,国家审计机关不但要对政府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以检查其资金使用
是否在国家预算范围内。总之,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运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审计。
(二)政府审计目的及意义
监督国家财政预算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对财政决算情况作出客观的鉴定与公证,为财政管理提供改进措施,并揭露违法行为。
政府审计的监督作用,是国家审计机关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政府审计监督对于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管理均能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
1、制约作用: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
2、促进作用: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三)
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
政府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政、金融与保险、公共投资、政府行政部门、公营企业及公债等进行审计。具体内容主要是: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事业审计、政府审计、企业审计。
(四)政府审计的权限
国家依法赋予政府审计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享有的资格和权能就是政府审计机关的权限。从我国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来看,审计机关权限具有如下特征:权威性、强制性、专属性、广泛性。政府审计机关的权限包括:审查权、要求报送资料权、审计检查权、审计调查取证权。
二、政府审计准则内容分析 2010 年 9 月 1 日,审计署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自201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此次准则修订参照美国等国审计机关的做法,制定
单一的国家审计准则,并在审计准则之下开发若干审计指南或者审计手册,这种体系结构可以克服制定多个单项审计准则容易出现的体系庞杂、单项准则问内在关系不够清晰、内容重复交叉多等缺陷。
修订后的国家审计准则共 7 章,200 条,包括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与责任和附则。
(一)主要内容分析
我国政府审计对象包括财政审计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审计。而财政审计主要又由公共财政审计和政府预算审计两部分构成。公共财政审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下产生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宏观经济的失衡、收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上起到了监督作用。政府预算审计是对经过发布程序批准并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公共财政收支安排和使用计划的审计,其目的是保证收入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支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审计是一种有效的防止和治理官员腐败的经济监督手段,其主要内容是考核评价指标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任期经济职责目标的实现情况;重大经济决策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财政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任期内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遵守财经法纪及廉洁自律的情况;内部行政管理状况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
(二)准则内容范围分析
《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既包括原先六号令规定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定(第四章到第六章),也包括审计机关执行审计业务的资格条件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要求(如法定职责权限、职业道德包括廉洁自律爱岗敬业保守秘密、独立性回避、审计人员交流、聘用外部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包括信息技术胜任能力),还包括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以及审计档案管理、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和考评。
(三)准则内容涉及的重要事项
1.审计证据的特性 审计证据具有适当性(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其中,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真实、可信。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审计人员在评估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和审计证据质量的基础上,决定应当获取审计证据的数量。
2.审计取证的方法 审计取证的方法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和分析七个基本取证方法。
3.审计(调查)报告包括 7 个要素和 8 个方面内容。
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三条详细指明。
4.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应当讨论确定 7 个事项。
第一百三十一条详细指明。
5.审计组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处罚意见时,应当关注 4 个以上方面的因素。
第一百三十五条详细指明。
6.审计整改需要了解 4 个事项。
第一百六十四条中详细指明。
7.应当建立 5 个方面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第一百七十三条中详细指明。
8.审计业务分级质量控制应分 7 个层级。
第一百七十四条中详细指明。
9.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包括六个方面:运用职业判断、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记录、检查重大违法行为、编写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
10.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 3 种类型。
三、政府审计准则现状 中国审计署 2017 年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9.2 万个,政府内部审计人员达 28 万。全年回应社会关注热点或者舆情 80 余次,并且依法受理并且办结政府内部审计案件 94 件,经过审计结果给予行政处分 635 人。主动向社会公开政府内部审计信息 2.8 万件,审计中发现整改项目金额达到 4.6 亿元。
根据中国审计署 2018 年数据显示:审计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持续加大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2018 年第三季度,对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 38 个中央部门、10 户中央企业进行审计,抽查了 1510 个单位、3018 个项目,涉及资金 4185.69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 312.72 亿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政府内部审计已经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流程化、标准化和制度化逐渐完善,内部审计队伍日益成熟,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现代化审计标准依然具有一定的差距。
四、浙江省财政厅 2009 年度财政绩效审计分析(一)审计内容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浙江省财政厅的财政资金安全与绩效,审计人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条文于 2009 年对省财政厅核算管理的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土保资金、财政周转金出借、管理情况及财政资金存款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二)
实施 方法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的基本方法有:
1、观察法。审计组在广泛调查、掌握初步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本次审计的重点,为审计工作找到突破口。
2、核对法。账账核对,审计人员把该财政厅期内支出明细,按照开支内容、发生时间先后顺序和发生地点频繁与否进行了详细登记和汇总。
3、查询法。审计人员查阅了被审计单位的报表、账册、会计凭证及其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的有关条例、管理规定、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并从侧面了解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与问题。
除此之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详细审计与抽样审计相结合,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相结合的方去,采取实地观察、听取汇报等多种形式。
(三)审计结果
根据审计厅的数据显示:2009 年,海关未及时批复所属单位的预算为三点二亿元人民币,其中,将收费业务费项目支出预算用于基本支出一亿多元,自行用行政管理费和缉私警察经费预算安排住房改革支出一点八多亿元。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预算问题为:海关部分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制不细化。
2009 年,海关在上海财政厅基本建设项目支出预算时,其中的一千三百九十万元未及时详细上报该笔款项所用于的具体单位和项目名称,财政厅也未明细批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海关总署将上述一千三百九十万元实际用于均建交流干部住房及宿舍等生活设施。其次,审计过程中还发现,海关自行调整使用基建项目资金八百万元,未经财政厅批准动用以前年度本级政府机关经费经常性结存两千五百多万元。
(四)审计意见 分析
1.违规使用收费业务费项目支出预算资金
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使用收费业务费项目支出预算的问题,应总结分析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尽快制定全面整改措施,确保今后使用收费业务费项目支出预算合法、规范。建议市环保和财政部门及时检查没有抽查到的其他区及有关单位,查看是否出现类似的问题,同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要求整改。
2.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制未细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明确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的使用,建议市、区环保和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制的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开发管理新模式。
3.监督和管理不善
建议加强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细则。对已建各项资金的资助项目加强跟踪监管,监管内容包括项目进展、监管银行是否履行责任,项目单位是否定期报告以及是否真实以及项目完工后的验收和绩效评价等环节。
4.经济责任绩效审计系统存在漏洞 应发挥对权力的免疫为切入点,确立以决策为龙头,按照决策、执行、结果绩效自上而下式的审计工作思路。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为目的,突出“民主、民生、民意”的审计方法。
五、政府审计准则缺陷分析 (一)独立审计机构不健全
目前,在很多机构因为编制的因素,内部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而是由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的临时审计小组,相对于独立的审计部门不仅在功能上有所弱化,其审计结果关联部门较多,难以保证独立的审计结果。在人员的配置上,很多审计人员不是专业科班出生,基于财务、纪检监察、工会等人员兼职的情况比较突出。这种情况下,由于从事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制约,缺乏高层次的审计专业理论和技巧,导致审计质效不佳。人员来源于机构内部各部门,受多层次领导因素的影响,审计中的人为性和随意性比较大,严重影响了政府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审计制度准则不完善
当前,部分法律法规规范我国政府内部审计的法律有所涉及。《会计法》和《审计法》中明确提出“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规定了我国政府各级部门中,均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
度。通过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审计制度的建立在法律规定中运用“应当、均应”此类词语,在规定上缺乏强制性,尚无一套明确的法律来规定政府内部审计制度或者准则。由于法律规定中不到位制度规范不及时,造成了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中主要是围绕年度发展工作,领导思维掺杂比较严重。导致了内部审计常态化发展不足,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不足。
(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相对而言,我国的审计人员综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国社会经济在高速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国际地位影响力越来越强,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国际的接轨越来越平凡,这种形式下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严格,审计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不能总是停留在单一的理论知识上,要结合当今社会和国际社会的更替发展的需求来加强自身的发展。
首先,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正义之心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敢于执法,做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其次,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具备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一定水平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处理法规条文与事实的适用,对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判断,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更需要从问题的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对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现状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能够把握审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统筹分析基础上才能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做到对问题准确的处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缺乏创新方法运用
在审计方法使用上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审核账目、账物、账表等是否符合的传统审计方法,主要停留在审计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监督上。没有采取系统性的审计标准,根据政府各部门自身所履行的职责和特点进行客观的项目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审计年年有,问题依然存在的恶性循环现象。同时,因为传统方法的使用,大多数的审计后果
依然是事件发生以后才采取及时有效的审计方法,审计监督作用发挥滞后。
六、对策与建议 (一)保障审计机构独立性
保障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实现政府内部审计廉洁守法、与时俱进。一是转变各级政府审计委托形式,确保审计机构自身的独立性。在我国各级政府内部建立起严格有效的审计责任体系和组织领导机构,实现审计依附部门行政管理脱离的目的,保证在行使审计权利时的独立性。通过审计机构独立性的设置,有效的避免目前审计行为中因对上级领导和管理领导负责的影响,造成实际审计工作中畏首畏尾的现象。独立的审计机构只受限部门党委领导,坚持对党委负责的原则,依法落实审计监督职能。二是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编制,解决人员财政经费实现编制人员独立性。针对目前很多部门缺少编制,没有专门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的现象。建议各级部门增加或者合理利用单位编制,确定审计人员编制和地位。在年度编制预算时候,做好编制预留或者审计人员专项编制,通过编制考核的形式形成一支专项的内部审计队伍。在年度预算的时候充分考虑审计部门在工作中的实际费用预算,严格落实审计预算专款专用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经费独立。通过编制和经费独立的形式,构建审计有阵地、有经费保障的持续发展局面,保证政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三是实现各部门间交叉审计。为了确保政府各部门间审计的独立性,建议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交叉审计原则,实现不同职能、不同地区间政府部门审计工作交叉。
(二)提升审计人员审计能力
不断提升政府部门审计人员的素质,保证审计工作主观性过硬。我国在政府部门审计职能的改革和进程加快,需要产生相应的审计专职人员。因此,必须不断强化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培养,不断适应现代化治理中“强作风、高效能”的政府工作作风。一是加强政府部门审计人员的准入制度。明确政府审计部门准入制度,强化人员基本素养建设,达不到审计任职准则的一律不得从事该种工作。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不断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逐步形成一支有业务能力、有政治信仰、思想过硬的部门内部审计队伍。二是强化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通过挖掘部门内外审计教育力量,开展继续教育拓展培训形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审计力量。推进审计专题培训、专业培训进程,不断推展财务、税务、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业务技能。强化道德教育准侧,做好审计人员道德警示和法律警示,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
(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的重要原因在于缺少配套的法律制度。国家层面加快形成关于政府内部审计专项法律,以此规范政府内部审计的相关洗发制度建设。例如:在《审计法》中增加政府内部审计相关法律,从不同角度规范政府审计制度的落实和形式,通过法律明文规定政府内部审计全面改革的推动工作。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建立政府部门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形成前馈控制的审计局面。首先必须明确政府审计目标。我国政府内部审计必须有明确的审计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下,政府职能也在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因此,政府内部审计应该坚持内部控制管理提高政府行政职能和经济效益发展为目标,定位于领导层面参谋助手的目的实现管理型审计职能的转变。这样才能有效的防范审计监督中的风险。其次,强化各部门审计责任人的审计责任,尤其是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明确审计监管的作用和重要性,才能保证政府行政中各责任人牢固树立审计目标和标准,依法行使自身权利。再次,强化政府部门内部财务预算编制,发挥财务内部控制职能。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政府在依法行政的条件下,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用最大化使用程度。通过财务预算编制的形式,能够在政府职能部门内部形成一种财务控制和内化审计的标准,通过财务控制的形式把内部审计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发展。财务控制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各类财政行为加以控制,减少各类严重违反审计原则的事件发生。最后,不断拓展政府部门审计服务和审计咨询服务。在政府内部审计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对于各部门管理者提供咨询服务,能够确保各部门围绕审计原则和审计工作开展自身日常工作。让各部门在工作中准确定位,坚持阳光化
发展,形成一种单位行政发展和内部审计观念相统一的战略格局。从而将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外化与行,确保政府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能和审计工作统一起来,营造风清气正的审计环境。
(四)推动创新审计方法的应用
确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和指标,建立健全政府内部审计方法和指标。一是创新政府内部审计工作方法。改变传统账目审计方式,确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评价质变,适当引进信息化建设体系,实现数据审计的大审计格局。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做账方式,确立不同的审计方法。因为传统的审计方法和信息化数据审计方法出入比较大,建议受限采取数据模拟的形式进行内部审计,再结合传统的方式相互验证审计结果。另一方面是针对目前信息数据工作比较充分或者有开发数据能力的部门,可以在部门审计工作中实现数据分析的方式进行审计,通过数据可以分析出工作中的相关性和历史性,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政府工作的审计指标应该包括定性审计指标和定量审计指标两种。在具体指标的设计中,应该严格遵循评价标准,形成权责分明、综合评价、差异评价等评价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其中应该包括财务信息、绩效管理和内部风险控制等量化指标,配合内部财务控制职能,能够有效分析出政府部门在廉洁从政、依法行政中的具体体现,从而能够全面的反映政府部门在内部行政工作中的具体情况。有效实现内部风险控制管理。
七、总结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的政府审计在经济活动和行政权力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审计职能已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需求,需要结合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实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审计过程进行优化。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目前政府部门独立审计机构不健全、法律防控保障不到位、审计创新不及时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保障机构独立性、提升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推动创新审计方法的应用的建议。通过对审计人员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与
培训、对审计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审计工作的效益与质量将进一步提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政府的审计工作将向着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在我国审计体系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政府内部基础审计风险防范也将更加全面,更好的实现政府作风效能转变,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署 2018 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EB/OL].http://.2018-5-8.[2] 罗杰思,何思沁.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26):162.[3] 张 帆.政 府 审 计 与 内 部 审 计 联 动 路 径 创 新 研 究 [J].财 会 通讯,2017(28):103.[4] 卢 晓 萍.当 前 政 府 部 门 内 部 审 计 的 现 状 与 思 考 [J].时 代 金融,2016(17):206-207.[5] 陈 露 丹.依 托 内 审 机 构 夯 实 政 府 审 计 全 覆 盖 [J].商 业 会计,2017(08):68-72.[6] 刘宁博.基于政府审计融合内部审计成果的陕西省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构建[J].审计与理财,2017(08):10-12.[7] 胡 智 强.我 国 《 国 家 审 计 准 则 》 规 范 设 置 研 究 [J].现 代 法学,2012(5):93-99.[8]
薛仁进.我国新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比较研究[J].商业会计, 2012(16):54-55.[9]
孙兴华.方宇.中国注册会计师肩负社会环境审计责任[J].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3.[10]
李莫愁.周红.夏立军.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是否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敏感性[J].财经研究,2015(9):41.[11]
郑石桥.政府审计准则模式: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会计之友, 2015(21):125-130.九、致谢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从一无所知,我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试验,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十分稚嫩作品逐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善都是我学习的收获,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会让我兴奋好一段时间。我的论文作品不是很成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十分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潜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我要发自内心地对我的指导老师致谢。经由老师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才会让我常常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
受我最诚挚谢意!
第二篇:我国政府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曹玉明
2013-2-20 15:18:43来源:《中国新通信》2012年第20期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社会组织、企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家庭中应用广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政府信息化在行政管理改革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政府信息及其它公共服务,构建了一个高效、透明、简捷、具有更高品质的电子化政府。我国政府信息化现状
我国政府信息化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首先,各类政府机构IT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备,网络建设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都已建成了覆盖全系统的专网。其次,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适应政府机关办公业务和辅助领导科学决策需求的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但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可概括为是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还不是很完善,不能适应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能反映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比如政府机构设置非常不合理,层次多、部门多,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办事没有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行政过程透明度低等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须有新型的管理体系才能与其相适应。
2.部门统筹协作不力,规划不协调
政府信息化需要政府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系统之间、地区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等统一建设、统一规划的力度不够,未能改变部门协作不力,规划不协调的现状。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最初的政府信息化都尚未进行全面规划,政府信息化的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政府部门信息流通障碍重重,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
3.相应的信息法律体系不健全
政府信息化建设需要法律和法规来保障,健全的法律体系将大大地促进我国政府信息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在信息化法制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立法研究不成熟,信息法律体系建设缓慢。许多法律中的盲点、空白点已严重影响到政府信息化的发展。
4.信息化建设硬件和软件基础薄弱
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化的物质条件,硬件和软件基础薄弱成为政府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在硬件方面,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不足,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尚没有较为完整的地方性政府的统一网络。在软件方面,信息化人才匾乏,缺乏专门从事网络维护和信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政府政务信息的资源整合力量不足,政府部门的网站内容单一,更新速度比较缓慢。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对策
2.1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政府机构的改革
政府信息化改革是按照市场经济和电子政务的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按照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深化政府机构的改革,把政府信息化与转变政府职能和政府机构改革结合起来。在这方面,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组织结构、行政流程和政务信息的重组和整合等问题。首先,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通过重组整合,使政府机构的运行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其次,建立统一的政府部门工作规范、改革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简便、集中和高效”的客观要求;最后,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打破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互联互通,并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
2.2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和完善我国的有关信息化的法律。通过立法明确网上政府、公民的职责、权利、义务,明确政府公开信息的法律法规,增强信息和决策透明度,明确政府信息保密方面的法律制度。
2.3 强化组织管理,统一规范标准
针对政府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首先,必须成立一个层次高、有权威、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进行指导建设,协调管理要对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统一的规划;其次,利用先进的信息整合平台,整合原有的基础设施,整合原有的应用系统。这样一种信息整合平台,不仅可以充分整合和利用原
有的政务应用系统,而且能够快速方便地使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连接到平台,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孤岛”。
2.4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
通过各种途径引进资金,用于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人员培训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合适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借助高校力量,加快相关人才的培养。
第三篇: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使地球环境质量急剧恶化,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空前增加的同时,对于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的出现意味着环境管理的开始,环境审计是环
境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环境绩效审计则是环境审计的重要方面和发展趋势。
一、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每年都要拿出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5%以上的资金作为环境保护的投入。在我国,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也逐年增加,2001-2006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分别为1106.6亿元、1367.2亿元、1627.7亿元、1909.8亿元、2388.0亿元、2566.0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为1.01%、1.14%、1.20%、1.19%、1.30%、1.22%。然而,环境问题并没有随着人们的重视及越来越大的投入而得到显著改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仍然令人触目惊心。这说明,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展开全面系统的环境管理,其中,环境绩效审计是一个重要环节。
我国的环境审计大多局限于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相对很少,这与国际环境审计的发展是相脱节的。刘家义审计长曾在计算机国际审计研讨会上指出:“今后我国的绩效审计将沿着公共资源使用效能和环境资源效益两条线有重点地进行。”因此,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1、开展环境绩效审计顺应了社会公众的需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注重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环境问题的外部经济性危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政府作为社会公众代理人必然要履行相应的职责,环境管理构成了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改善环境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广泛开展环境审计(包括环境绩效审计),能够拓宽审计领域,促进现代审计向更广阔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
2、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完善环境管理的需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科技的、社会的、经济的、行政的综合方法和措施,从其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中全面着力,这就要开展全面系统的环境管理,而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必然要求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研究,以便充分发挥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
3、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提高环保工作效率的需要。面对仍然严峻的环境形势,增大环保投入只是一方面,提高投入的使用效率和环境政策的适当性更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环境审计发展时间不长,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还很模糊,对于作为环境审计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的环境绩效审计更是缺乏了解,因此,开展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4、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是更好地进行审计实践的需要。长期以来,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论是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都还远远落后于指导审计实践的需要。审计工作者在进行有关环境的绩效审计实践时,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缺少应有的理论指导。所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审计实践经验,在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研究,可以更好地满足审计实践的需要。
5、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是发展审计理论的需要。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特别是环境管理的需要,受托经济责任迅速扩展到环境领域,形成受托环境责任,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受托环境绩效责任。为了确保受托环境绩效责任的有效运行,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可见,环境绩效审计是随着受托经济责任的扩展而形成的审计新领域,并且积极加强该领域的系统化和深入化研究工作,是完善现有审计理论,发展新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思路。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研究
㈠、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和要点
按照受托责任观对审计的理解思路,我们将环境绩效审计定义为:环境绩效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或民间审计组织执行的,对受托环境绩效责任承担者履行其职责的情况进行综合系统地审查、分析,并对照一定的标准评定受托环境绩效责任的履行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建议,促进其更全面有效地履行受托环境绩效责任、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特殊的审计控制。
根据这一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环境绩效审计的本质是一种控制,是保证受托环境绩效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一种特殊的控制机制。
2、环
境绩效审计的主体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三类。非审计机构或非审计人员所进行的审查或经济分析活动,即使其审查的目的、内容、方法、等和环境绩效审计相似,也不能认为是环境绩效审计。
3、环境绩效审计的对象:从本质上讲是受托环境绩效责任。审计的本质对象是受托经济责任,受托经济责任在环境领域的扩展推动
环境绩效审计等新型审计的形成,因此,环境绩效审计的本质对象就是受托环境绩效责任。
4、环境绩效审计的本质目的是保证受托环境绩效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环境绩效审计的主要作用就是完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的绩效。
5、环境绩效审计是一种建设性审计。环境绩效审计使环境审计从公证性、防护性发展到建设性,它综合系统地审查分析受托环境绩效责任的履行现状和潜力,提出建议性的审计意见,使审计人员成为了被审计者的良师益友。这是环境绩效审计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的更高的要求。
㈡、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
总的说来,由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环境绩效审计属宏观层次,主要对政府制订的环境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价,看环境政策是否促进了环境和生态的改善,审查环境项目的实施是否真正有助于防治环境污染,调查环保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标等。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政府环境政策的绩效审计。该审计主要是对政府制订的环境政策,包括对环境经济政策和行政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时只需考虑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而非过多针对政策本身。对政府环境政策的绩效进行评价,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环境政策的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在达到目标的前提下,政策的实施费用能否最小。
2、政府环境保护资金的绩效审计。该审计主要是对其拨付使用情况和效果的监督,具体应审查:各级财政及主管部门是否及时将环保资金拨付给使用单位,有无少拨、不拨,或延迟拨付的现象;拨付后,使用单位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并对此后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看是否发挥了应有作用。
3、政府环境项目的效益审计。实施该项审计首先要了解项目本身,如果项目被分解在不同地区、阶段实施,还要了解项目分解情况。在了解项目之后,还应清楚其目标,在审计能力有限时,应以是否实现目标为重点:如未实现目标,则审查其原因;如达到目标,则审查成本是否超过预算,从而实现使用最少成本取得最大的项目效益。
三、环境绩效审计的应用理论研究
㈠、环境绩效审计的准则
1、环境绩效审计准则的含义
审计标准对任何审计活动都很重要,没有审计标准,审计活动就无法进行,环境绩效审计也不例外,环境绩效审计的标准就是环境绩效审计准则,它既是环境绩效审计原则的具体化,又是相关实践经验的理论化;它既是指导和保证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实务的具体标准和规范,也是对环境绩效审计主体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的要求和保障。因此,环境绩效审计准则可以简单定义为:环境绩效审计准则是由权威机构制定或认可的,用以明确环境绩效审计主体资格、指导环境绩效审计人员工作和评价其工作质量的专业规范。
2、环境绩效审计准则在审计准则体系中的定位
现有的审计准则体系已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审计法》、《独立审计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为常规审计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规范。尤其是独立审计,形成了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及执业规范指南在内的一整套准则体系,为审计实践提供了有力保证。从环境绩效审计与环境审计、环境审计与常规审计的关系来看,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的一部分,而环境审计作为传统审计的新领域,仍然是审计的一个分支。所以,环境审计准则应放置于常规审计准则之下,作为一个实务公告来处理,而环境绩效审计准则是环境审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环境绩效审计准则的内容
环境绩效审计准则作为环境审计实务公告的一部分,应具体规定环境绩效审计特有的一些内容,而环境绩效审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审计实施过程和审计报告过程中,所以环境绩效审计准则主要应对环境绩效审计的实施过程和报告过程进行规范。
环境绩效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因素:
⑴、审计计划。与常规审计工作相比,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更具复杂性,因而在环境绩效审计准则中规范审计计划,能为计划的制定提供标准和指南。在环境绩效审计计划中,要重点考虑审计标准的选用问题,特别是对环境绩效的计量方法,尽可能选用被审单位能接受的审计标准,以便降低审计风险。
⑵、内部控制评价。环境绩效审计的内控制度,是指被审单位对环境管理绩效有影响的各种理念、制度和程序。环境管理的绩效受多种可控或不可控因素影响,在研评被审单位的内控时,要仔细分析各项关键内控制度对哪些环境绩效影响因素产生了作用,其作用的大小如何等情况,进而确定环境绩效审计的重点和程序。
⑶、审计证据及其获取。环境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着眼于对环境绩效改善的建设性,因此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审计证据不仅应具有充分性和适当性,以适用于常规审计的取证程序,而且需要对原有程序的内涵加以丰富,并相应增加其他程序。所以,如何充分规范合理地利用分析性程序获取证据将构成环境绩效审计准则不可缺少的内容。
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无疑又加大了审计风险。同时,审计风险评估和重要性水平是密切联系的,为使审计人员合理运用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概念,应在环境绩效审计准则中加以规范,尤其要使审计人员特别关注由环境问题所带来的风险。
⑸、审计意见及其表达。环境绩效审计报告是环境绩效审计意见的载体,环境绩效审计意见的表达应具公允性,包括环境绩效审计意见本身的公允,也包括公允地表达了环境绩效审计意见。在环境绩效审计准则中对审计报告进行规范时,还应注意不应规定的过细过死,要鼓励多给审计一些灵活处理的空间,充分发挥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以适应因环境绩效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审计程序的多种多样。
㈡、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特殊性
环境绩效审计虽具有绩效审计的共性,可运用绩效审计的一般方法,但环境绩效审计毕竟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在应用绩效审计的一般方法是也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包括:
1、环境绩效的范围广。“环境绩效”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所取得的有形与无形收益,既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所以,在评价环境绩效时,范围的界定就应该尽量的宽广一些,以便将所有的环境绩效都包括进来。例如,对一个防护林工程说,环境绩效既包括木材提供、农田增产等经济效益,也包括空气优化、水上保持等环境效益,还应该包括人们因环境的改善对生活满意程度的提高。这些效益的显现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环境绩效的评价困难。尽管许多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可采用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收集证据,但毕竟相当一些的环境问题不仅涉及范围广,而且因为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而造成评价困难。例如空气质量等级的提高,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等,不能以货币衡量而只能采用某种技术的或实物的计量手段去衡量,甚至于有些情况下连任何量化都不易做到。加之对环境绩效而言,内在的因果关系特别复杂,很难分析,例如人们健康状况的改善,既可能源于空气质量的改善,也可能由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运用非货币和定性方法,仔细地分析环境绩效的内在因果关系,恰当地进行评价,是环境绩效审计的关键环节。
3、审计方法的选择风险大。环境绩效审计是一个新领域,审计方法的选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然而,审计方法的选用对审计结果却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审计方法可能会导致审计结果的重大差异,所以,在选择审计方法时,存在巨大的风险。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减少在审计方法选用上可能存在的争议,在选用审计方法时,要多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尽量达成一致,以体现环境绩效审计建设性的特点。
㈢、环境绩效审计报告的特点
1、报告的内容是综合性的。环境绩效审计是一种以考核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活动为对象的综合性审计。一方面,包括环境资金流转的管理活动,保证环境资金得以高效使用;另一方面,由于影响环境管理绩效审计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还包括非环境资金的环境管理活动,如环境规划、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等。
2、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的写法,反映的内容也各不相同。环境绩效审计是一个新领域,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缺乏统一的规范,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规范,以形成审计部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均接受的报告格式。
3、审计报告更侧重于建设性。审计报告通常包括成绩、问题、评价和建议等内容。审计人员在对环境绩效进行评价的同时,更注重对提高环境绩效提出必要的建议,以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工作,是环境绩效审计报告更具有建设性。
4、审计结论的强制程度较低。由于环境绩效审计着眼于经济、效率和效果等方面,评价标准也较为灵活,加之影响环境绩效的因素很多,因此环境绩效审计一般不作出决定,审计人员通常以讨论、说服的语言来发表意见、提出审计建议和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供被审计单位和主管部门采纳。
四、与环境绩效审计相关的其他问题研究
㈠、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审计中的地位
1、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审计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三部分。环境财务审计侧重于审查财务报表或环境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信息的公允性和可靠性,环境合规性审计侧重于检查国内外各种环境法规制度的遵守情况,而环境绩效审计则侧重于考察和分析各种环境管理活动的绩效状况,提出改进环境管理绩效的建设性意见。可见,环境财务审计、环境合规性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从不同的侧面执行着环境审计的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组成了完整的环境审计。
2、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的难点
一方面,环境绩效审计是以环境财务审计和环境合规性审计为基础的,只有在保证了环境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和环境管理活动的合法性的基础上才有必要、有可能探讨环境管理的绩效问题;另一方面,环境绩效审计是一种建设性的审计,它旨在分析评价影响环境管理绩效的各种因素,帮助环境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提高环境管理的绩效,因此,审计人员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环境管理专业知识,才能胜任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或许正是因为环境绩效审计的这种困难性,环境绩效审计的发展才相对于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显得较为缓慢。
3、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的发展方向
面对这样严峻的环境形势,除了继续增加对环保的投入外,提高投入的使用效率、增加环境政策的适当性就成为政府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由此可见,环境绩效审计正逐步成为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
㈡、当前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障碍及对策
1、对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加强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己经得到共识,但对于如何加强环境管理以及环境审计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等问题,认识的普遍不够深入。一般认为,要搞好环境管理,只要增加环境投入和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就行了。对于环境审计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认为主要是保证环境资金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对于开展环境绩效审计,认为没有必要或必要性不大。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环境绩效审计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要推进环境绩效审计,首要的任务是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让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普遍认同。
2、环境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发展不充分。环境绩效审计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审计,它需要以环境财务审计和环境合规性审计为基础。目前,在我国的环境管理中,环境信息弄虚作假,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层出不穷,这说明我国的环境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做得还很不够,需要大力加强。在环境财务信息不真实和环境管理时常违规的条件下,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力开展环境财务审计和环境合规性审计,保证环境信息的真实性和环境工作的规范性,是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必要前提。
3、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对于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准备不足。环境绩效审计不但需要财务知识,更需要环境工程方面的知识,而现有的审计人员大部分为专业的财务人员,缺乏应有的环境工程方面的知识,这是阻碍环境绩效审计开展的另一原因。可见,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是推进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方面。
4、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准备不足。充分的理论准备,是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目前,对于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对于各种重要的理论问题,如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主体、客体、标准、程序、方法等都没有相对统一的认识。这种理论上的肤浅认识也阻碍着环境绩效审计的开展。因此,鼓励开展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工作势在必行。
第四篇:2012年表面缺陷检测研究现状报告
目前表面缺陷检测的主要应用领域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带钢表面缺陷检测
2,塑料薄膜缺陷检测
3,布匹表面缺陷检测
其中布匹表面缺陷检测包括有纺织布料检测和无纺布料检测: 纺织布料检测
缺陷主要包括:飞絮、蚊虫、脏点、断(错)经、断(错)纬、结头、漂白不匀等(根据国家的布匹检验标准,总共有超过50种以上的缺陷,这些缺陷将布匹分成不同档次)。印染过程中的缺陷包括:套印不准、偏色等。种类较多。
无纺布料检测
检测系统主要是为了发现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缺陷信息并将信息图象进行自动分类判别。检测对象:纺粘、水刺、热扎、化学粘合、热风等无纺布材料生产过程中布面缺陷与疵点。检测内容:无纺布材料表面疵点(孔洞,熔点,亮点和昆虫等)种类较少。
布匹表面检测要求:
(1)实时性。系统要求实时地对布匹疵点进行标记和记录,这对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在速度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常布匹自动检测系统中,布匹运动速度高达60米/分,一般要求布匹检测系统能够检测到最小尺寸为0.5mm的疵点,因此系统需要有高性能硬件和高效率的检测算法支持才能保证检测系统与布匹运动同步。
(2)高检测精度。高精度检测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系统要能快速准确地鉴别和分出大小、方向、形状各异的疵点类型,可用于诊断生产前序步骤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3)自适应能力。检测系统需要有很好的自标定能力。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往往要求标定过程在线完成。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国内外一般将疵点检测分成三个层次:疵点判别、疵点分割和疵点分类。
疵点判别要求有很好的实时性、简单并且最好能在硬件平台上实现。
主要采用的技术是:
(1)基于共生矩阵特征
(2)基于分形的特征
(3)基于自适应小波分解的特征
(4)基于模型的特征
(5)规则度和局部方位特征:该方法适用于结构性较强的纹理,易受噪声干扰。
(6)基于离散小波包分解的特征:
疵点分割
(1)疵点分割中最常用的滤波器是Gabor滤波器
(2)边缘检测算子
(3)形态学运算
(4)基于邻域关联的方法
疵点分类和评价
(1)基于几何特征
(2)基于统计特征
(3)基于频率特征
主要的问题:
1,布匹流水线对检测实时性要求较高
2,一般布匹使用的是高速高分辨率摄像头,拍摄照片
主要是为了检测出来杂质的数量,大小,颜色,位置。高速运动的布匹流水线对光线有产生反射,会产生大量的噪声。
一般布匹检测(自动识别)先利用高清晰度、高速摄像镜头拍摄标准图像,在此基础上设定一定标准;然后拍摄被检测的图像,再将两者进行对比。但是在布匹质量检测工程中要复杂一些:
1. 图像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图像,每块被测区域存在的杂质的数量、大小、颜色、位置不一定一致。
2. 杂质的形状难以事先确定。
3. 由于布匹快速运动对光线产生反射,图像中可能会存在大量的噪声。
4. 在流水线上,对布匹进行检测,有实时性的要求。
由于上述原因,图像识别处理时应采取相应的算法,提取杂质的特征,进行模式识别,实现智能分析。
市场上主要使用的系统:
国外的有:
(1)以色列EVS的I-TEX 验布系统
该验布系统用于检测单色、简单组织织物,在 330 cm幅宽时能以 100 m/min的验布速度检测出小至0.5 mm的疵点。系统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检测时,首先是初始的学习阶段,用时约1min,对织物的第一米记录其正常外观特征参数,然后进入检测阶段,寻找与正常外观不同的局部异常,对其分析、标记并记录。
(2)比利时Barco 公司的视觉 Cyclops 在线布匹检测系统
它拥有一个可以游动的摄像头,这使得它可以自由的适应布匹的宽度,而无需增加摄像头的数量。Cyclops 在线验布系统和相应的织布机一起工作,是一种在线疵点检测系统。Cyclops 当检测到严重疵点或者一个不断增长的疵点时,便会停车,进行修整。Cyclops 扫描系统包括 CMOS 摄像头和照明系统。检测软件在系统特殊硬件里和 PC 机里协同工作。每个 Cyclops 扫描头能扫描布匹宽度为 260 厘米。
(3)瑞士Uster公司的最新系统 Fabricsan 系统
该公司的系统能检测布匹速度的120 米/分,检测解析度0.3 毫米。它能检测布匹的宽度为 110-440 厘米。Uster 的布匹类分为两个坐标轴,Y轴表示不同的疵点类型对比,X轴表示疵点的长度。系统保存检测结果到数据库中,产生相关质量报表。
国内的有:
(1)无锡动视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对象
水刺无纺布、热合无纺布、浆粕气流成网无纺布、湿法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缝编无纺布等
主要性能
1.典型瑕疵: 污点、节点、蚊虫、异物、油污、褶皱、纤维等
2.检测宽度:任何宽度(增加相机的组合来满足不同的幅宽);
3.检测速度:最大2000m/min;
4.检测精度:最大检测精度为1um(增加相机的数量来提高检测精度)
(2上海恒意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检查对象:无纺布
典型缺陷:污点、节点、蚊虫、异物、油污、褶皱、纤维等;
检测宽度:可满足2600mm以上幅宽(可通过相机的组合满足不同的幅宽)
检测速度:可适应300m/min以上的车速;
检测精度:0.2mm~1mm(取决于车速、材质以及相机数量)。
(3)QCROBOT Corporation
检测对象:纺织布料检测,棉纺异纤清除【QCROBOT-T02】
1,纺织布料材质在线鉴定,如棉纤维成熟度 绒毛鳞片结构分析 反射特性等
2,合成纱线横截面分析、纱线结构分析.3,花纹识别,纹理分析比较。
4,精准套色
5,实时监控产品质量、可检出纤维、纱线、织物.棉结等织物疵点(色差、断线,缺经、断纬、轻微划伤、吊经、磨损,油斑、水迹,断丝)
布匹检测系统主要应用于纺织行业中的各种布匹的生产缺陷检测以及布匹染印过程中出现的染印缺陷。缺陷主要包括:飞絮、蚊虫、脏点、断(错)经、断(错)纬、结头、漂白不匀等(根据国家的布匹检验标准,总共有超过50种以上的缺陷,这些缺陷将布匹分成不同档次)。印染过程中的缺陷包括:套印不准、偏色等。
检测对象:无纺布在线检测系统【QCROBOT-T03】
检测纺粘、水刺、热扎、化学粘合、热风等无纺布材料生产过程中布面缺陷与疵点检测
无纺布生产线速度:最大800米/分钟
检测幅宽:任何宽度(多相机)
图像精度:0.1mm-0.5mm
检测内容:无纺布材料表面疵点(孔洞,熔点,亮点和昆虫等)
最小疵点缺陷识别尺寸:0.2mm*0.2mm
发现疵点处理办法:报警(根据手动设定),自动记录位置(卷长方向和宽度方向),自动判别疵点类型,自动保存疵点图片信息。
检测结果汇总:系统自动生成无纺布卷材质量报表和疵点分布图表。
国内纺织业分布情况
我国纺织工业主要集中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福建六大省份,出口额占全国80%左右。
广东主要出口香港;
浙江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
江苏、山东以棉制品为主,利润较高;
上海是主要的出口口岸;
福建以针织、机织服装成衣为主。
当然这六大省市也存在分化,上海的发展明显已经减速,江浙两省填补了上海留下的大量空白。山东纺织业在环渤海经济圈已显示出强大的领头作用,其纺织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广东纺织业的增速不很理想,一方面是由于该地区纯加工贸易的模式存在弊端;另一面,该地区也逐渐有选择地退出传统行业而专注于新兴产业,但是广东纺织业的整体工业化水平高于江浙两省。
从区域分布的前景来看,短期内这个格局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可能存在的变化有两个:第一是福建可能超越上海;第二是中西部的产业质量可能会得到一些提高。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纺织工业本身发展阶段的进一步跃升以及沿海省份在高新产业上的逐步壮大,国内特
别是中西部地区物流水平继续提高,纺织产业有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
中国纺织研究中心认为,“十二五”时期,东部沿海纺织产区继续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目前,虽然低成本比较优势有所减弱,但凭借完备的配套产业体系和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东部沿海地区仍将作为中国纺织业领先地区和主要的纺织出口基地。
苏浙沪的纺织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模大,分布趋于集中。
江苏省作为门类齐全的纤维大盛面料大盛服装大省,服装年产量、销售额、利润都位居全国前列。
浙江省作为纺织行业的生产大省和市场大省,有43家企业进入行业“双百强”,支撑着中国印染业的“半壁江山”;化纤产量占全国26%,印染布占全国50%,生丝及丝织品分别占46%、53%,针织品占20%,服装占15%。
上海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交汇点、海派服饰的发源地,拥有中国纺织大学、拉萨尔国际服装设计学院、上海服装科技信息中心等众多的服装教育及研究机构,在全国纺织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聚酯聚合能力为1264万吨/年,苏浙沪占全国总能力的65.2%。
近年来,苏浙沪地区的纺织业集群现象日益凸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牌的全国32个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36个特色城(镇),苏浙沪地区占了很大比例。如孕育了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家纺、神花经编毛巾7个全国产销“单打冠军”的常熟市;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4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纺织企业的江阴市;唐朝时即已“日出万丈布”,如今被形象地称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绍兴县;化纤能力高达140万吨的杭州萧山区;领带产量占国内80%、全球30%的浙江嵊州市;家纺布艺产品年销量达50亿元的余杭区;一个衬衫产品售出15亿元的诸暨市枫桥。这些市县、城镇的纺织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解决群众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吸引外来资本、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柱。
(二)产业链条长,专业市场发达。
苏浙沪地区已形成从纺织原料、织物织造到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较长的纺织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产品丰富多样。纺织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市场网络化。如绍兴市纺织业专业市场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主要有中国轻纺城、钱清化纤原料市尝越城区轻纺原料市尝装饰布市尝大唐袜业市尝嵊州领带城、上虞伞布市尝新昌兔羊毛衫市场等。其中,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全国面料市场的“晴雨表”,是亚洲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去年成交额达226亿元。中国轻纺城占地面积4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35万间,拥有4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其中纺织品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类市场5个,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设备改造步伐快,技术装备水平高。
近年来,苏浙沪十分重视纺织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投入,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设备明显增加,并成为全国喷水织机最集中的地区。化纤行业,多数采用的是涤纶长丝和聚酯国产嫁接装备。织造行业,多数为进口纺机、织机,主要来自比利时、日本和意大利等世界三大纺机先进国家,无梭化程度高,部分企业如纵横集团、越隆纺织、南方集团等甚至高达100%,居全国领先地位;江苏吴江的盛泽、南马两个乡镇拥有无梭织机4万台,比绍兴县的织机多三分之一,拥有千台织机的企业不在少数。印染行业,生产装备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服装行业,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管理技术,立体熨烫包装,吊挂式生产流水线等国际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大大促进了产业升级。
(四)名牌产品多,知名度高。
苏浙沪纺织业的上、中、下游产品知名度高,部分产品是中国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江苏省437个著名商标中,纺织业商标有72个,占16.5%;27个驰名商标,纺织业产品有红豆、虎豹、波司登、AB、阳光、梦兰、雅鹿等7个,占26%;“波司登”羽绒服连续9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2003年“波司登”的品牌价值达36.18亿元,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服装品牌。江苏是中国的面料基地之一,“阳光”、“黑牡丹”、“太平洋”等一批面料品牌支撑起了“江苏面料”的天空,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企业生产的超薄色织府绸、牛仔布及色织布在国内独领风骚。浙江省首次推出的十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纺织服装独占七席——湖州织里的中国童装、宁波鄞州的中国服装、嵊州的中国领带、诸暨大唐的中国袜业、海宁的中国皮革、义乌大陈的中国衬衫、义乌的中国袜业等七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上海以发展国际时尚品牌服装(饰)博览会等会展经济为动力,把服装业全面推向时尚化、品牌化、国际化,加快发展步伐。
第五篇: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的研究
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的研究
一、审计效率的现状
(一)不少被审计单位年年审计年年违纪
在充分监督制度下的上市公司存在的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势必衬托出非上市公司存在会计造假的严重事实,审计打假也成了审计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每一个工作在审计一线的政府审计人员来说,都有这样的感受:审计过的单位几乎无一例外地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是审计的悲哀吗?政府审计是经济活动中履行监督职能的专职机构,是需要有锐气和勇气的,可制度的非约束性,审计的无风险性和对问题处理的非规范性,不自觉地形成了对敏感问题的回避,弱化了审计监督的力度,审计的威慑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从而造成对同一个企业、同一个行业、同一个部门,甚至同一个经济个体年年审计年年问题不断,同样的问题有的被审计单位年年犯的情况。这样的现象,不能不使我们对政府审计的工作力度、威慑作用进行一番反思。
(二)权力寻租也是目前政府审计无法回避的社会丑恶现象
有权力的地方就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审计定位于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又相对独立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并依照法律赋予的行政执法权进行执法活动,这样毫无疑问地也会产生权力设租和权力寻租的社会陋习。
(三)政府审计中难以回避的政府情结,折扣了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之所在,没有审计的独立性就不能够完成政府审计目标。政府审计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难以回避的政府情结,又折扣了政府审计的独立性。首先,体现在地方保护主义上。地方保护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可审计过程出现的地方保护现象屡见不鲜。其次,体现在部门利益上。审计监督是要得罪人的,但又不能把所有的人全部得罪,在现行体制下的政府审计不得不考虑相关部门众口铄金的影响,审计部门也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造成政府审计不足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政府审计人员素质低下:政府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审计效率。政府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其次,政府审计程序混乱:审计程序在政府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在项目审计中无法保证审计工作有秩序进行,紊乱无章;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安排不合理,增大审计费用,阻碍了提高审计效率的提高。再次:机构设置不合理,由于政府审计机关在机构设置上的不合理,致使审计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响着政府审计效率。最后:会计造假的惩戒力度欠缺,惩戒力度欠缺是导致审计单位进行会计造价的根本原因。被审计单位之所以进行会计造假,就是因为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
三、为提高政府审计的效率采取的相应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政府审计机关还应制订相应的准入制度对政府审计人员的资格做出要求。如可参照英国《政府审计法》的规定,要求政府审计人员必须至少取得一个职业会计团体的资格证书。政府审计可以仿效注会,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是法定的,每年一次,否则不能通过年检。注册会计师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因为学习的结果与收入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学习可以降低执业风险和减少潜在失业可能性。这样政府审计增加了竞争就增加了活力,增加了危机感就增大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规范政府审计程序
规范政府审计程序主要包括:①审计准备阶段要制定科学、周密的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是审计机关为达到预期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前对审计项目作业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方案的科学与周密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效率和效果。审计方案对组织方式、分工协作、汇总、处理等事项作出行动纲领,提出要求。制定审计方案时,一是审计进度安排要明确,审计组要在规定时间完成各项任务。要通过事前调查尽可能摸清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避免因临时变更审计方案、打乱进行节奏而影响审计效率。二是审计人员分工要合理。既要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特长,又要均衡工作量。三是审计任务要量化。要具体到每个项目审计到什么程度、审计抽样的样本量达到多少比例等等。
(三)已精简高效为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并爱妻附属机构进行合并与简化
政府审计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英国政府审计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英国审计署的内部机构只设立了六个局,其中第一局为综合行政部门,其他五个局为专业审计部门。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将许多综合的行政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及一些事业单位进行合并,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四)进行政府审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我国政府审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行政型的审计模式影响了审计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应将这种行政型的政府审计模式过渡到人大领导下的立法行政型政府审计模式,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彻底消除各级政府的本位主义行为,提高政府审计效率。
(五)加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作为组织实现其目标,加强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在组织内部管理监督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提高审计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要建立科学、完善、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必须解决合理授权、对被控对象的控制程度、企业具体控制范围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好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控制面和控制点的关系和内部控制运行的人文环境。
(六)健全法律法规,加大会计造假的惩戒力度,提高审计效率
政府审计法律法规是由国家规定或认可的,具有法定的约束力,由国家强制保障其遵守执行的审计规范。审计法律法规的强制力,能够对违规单位的惩罚力度。惩罚力度的加强能够给被审计单位以警示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审计客体的造价成本,最终得以提高审计效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政府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政府审计部门的不断改革,审计环境的不断完善,政府审计定能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保驾护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