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
(共14题;
共33分)1.(2分)…用相同的小棒按左图方法拼组,如果拼成的图形中含有10个小正方形,需要_______根小棒,154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中含有_______个小正方体. 2.(4分)下面图形分两类怎么分合适,动脑想一想。
第一种分法:_______、_______。
第二种分法:_______、_______。
3.(2分)在△△○△△○△△○…中,12个△之间有_______○;
第16个是_______. 4.(1分)用直径为5毫米的钢筋做成外直径为4厘米的圆环,由10个这样的圆环构成的钢链长_______分米. 5.(4分)摆一个△要_______根小棒,摆一个 要_______根小棒,摆一个 要_______跟小棒,每次增加一个△,只需增加_______根小棒。
6.(2分)找规律。
_______ _______ 7.(2分)(2015·福建福州)一些小球按如图的方式堆放。
那么第⑤堆有_______个小球,第⑩堆有_______个小球。
8.(2分)如图:用火柴按照如图的方法摆正方形,照这样,摆n个正方形需要_______根火柴,如果n=15,则需要_______根火柴. 9.(3分)按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0.(5分)根据图中数字的规律,在最后一个图形中填空. 11.(1分)如图是用棋子按某一规律摆出来的一行“广”字,按这种规律,第2013个“广”字中的棋子数为_______个. 12.(2分)找规律填数。
①_______ ②_______ 13.(2分)(2015•湛河区)用小棒按照如下的方式摆图形,摆一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摆4个需要_______根小棒,摆n个需要_______根小棒. 14.(1分)如图,按这个规律第10个点阵中应有_______个点. 二、综合题。
(共1题;
共5分)15.(5分)按规律填数或画图形。
(1)2285,_______.2295,_______2305,2310。
(2)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三、解答题。
(共3题;
共15分)16.(5分)一张桌子坐4人,两张桌子并起来坐6人,三张桌子并起来坐8人,…照这样计算,10张桌子并成一排可坐多少人?如果一共有26人,需要并多少张桌子? 17.(5分)像这样拼下去,第6个图形是什么样的?先画下来,再数数所用的小棒数. 18.(5分)观察图形,完成下表. 小正方形的个数 1 2 3 … 6 露在外面的面数 5 13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14题;
共33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综合题。
(共1题;
共5分)15-1、15-2、三、解答题。
(共3题;
共15分)16-1、17-1、18-1、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5、86页例
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水果的图片,大家按照图片的出现读出来好不好?(出示图片)
生读:苹果、香蕉、葡萄、草莓;苹果、香蕉。
师:你知道后面是什么吗?
生答。
师:同学们猜的真准,那老师再拿出一行考考大家。(出示苹果、香蕉、葡萄、草莓的图片。)你知道下面的图片是什么吗?
生猜答。
师:为什么不敢猜了呢?为什么我们第一行猜得好,第二行猜得不好?这两行有什么区别?第一行有什么?第二行没什么?
生答。(教师提示,引出课题:找规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水果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猜图片制造冲突,让学生产生质疑,从而引出课题。
二、理解“规律”。
(一)出示“哭脸笑脸图”。
师:这一行有规律吗?
生答:一个笑脸一个哭脸,一个笑脸一个哭脸,一个笑脸一个哭脸。
师:先出来一个笑脸一个哭脸,后面和前面一样。我们把一个笑脸一个哭脸叫做一组。
<设计意图:将“规律”这个词的理解拆分,使学生更易接受。
师:谁和谁是一组?
生答。(注意回答问题的完整。)
<设计意图:将习惯渗透到课堂的每个地方。
师:既然一个笑脸和一个哭脸是一组,那老师将它们用方框圈出来。这样好看吗?(生答)
(二)出示“水果图”。
师:再看刚才的水果图。出示(水果图)。
师:现在不说谁们一组,我们通过读让大家知道谁和谁一组。
生答。(引导读完每一组时停顿一下。)
师小结:我们发现在找规律中,有两个一组的有三个一组的。
练习:出示“汽车摩托车图”和“铅笔盒铅笔图”。
(三)出示“红黄黄圆圈图”。
师:再看第三行。(出示红黄黄圆圈图)
同上。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如看、听、读,对“一组”加深理解。
(四)出示“红蓝红圆圈图”。
师:有规律吗?(生答。)
师:几个图形一组?(三个)读一读,看看后面的和前面的一样不一样?(生读:红蓝红 红蓝红 红蓝红)
师:第一组是红蓝红,第二组和前面一样吗?第三组呢?(一样)后面的和前面出现的一模一样,我们叫做重复出现。
<设计意图:通过提高对“一组”的认识,引出“重复出现”,对“重复出现”进行理解,也是找规律中的第二个要素。(生读“重复出现”。)
师小结:如何找规律呢?(生答)
判断:出示圆圈图。
如何改正?
(五)出示学生举办联欢会的图。
师:找一找图中有规律吗?相互说一说。
生小组合作,汇报。(注意回答的完整性。)
师总结:我们刚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围成圈跳舞的同学们,都是有规律的,像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就是有规律地排列。
过渡:下面有三关等待着同学们,有信心吗?
三、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谁?(对比)
提问:几个为一组?
小结:有的两个一组,有的三个一组,还有多个一组的。有的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有的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
第二关:火眼金睛。
小结:有的颜色不相同,形状也不同。
第三关:真假色。
如果继续摆下去,第5个是蓝色吗?
四、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五、完成课本第85页做一做。
六、欣赏规律的美。
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找规律
一组 重复出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7页例
3、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数列与数组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与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与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数列与数组的变体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数列与数组排列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激励引入
(一)成果展示,复习旧知:
1.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生活的规律美吧?这些图片漂亮吗?谁来图片中的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都是按什么规律来排列的?
2.请你说一说:这些图片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重复出现。
(二)点明课题,提出挑战:
1.师:其实规律有很多种,刚才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的重复出现。
2.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找规律,但今天学习的规律要比上节课的更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数列中的变化规律
1.数形对应,感知规律
(1)说一说:
分步呈现例3的第(1)小题上面的四组图形:你们能找到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让学生与同伴互相说一说,并请学生代表汇报。
(2)摆一摆:你能利用手中的笔将几组图形画出来吗?
(3)想一想:先让学生来谈一谈:摆图形与画图形时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很麻烦?再启发学生: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把这样的规律也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将每组图形相对应的正方形个数用数表示出来。
(4)如果按这样的规律再往后摆一组图形,应摆几个?为什么?如果让你按这样的规律再来表示出几组,你是愿意摆图形还是写数呢?
(5)比一比:我们今天找到的规律与上一节课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的排列规律是一组图形或数字的重复,而今天学习的这些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发现下面这些图形与数排列的规律?
(2)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3)比较:这一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与上面的那一组一样吗?
(4)小结:相同点: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不同点:上面一组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这一组是依次减少相同的个数。
3.独立学习,认知规律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看看哪个同学先找到规律,并把你的发现与同伴说一说。
(2)学生代表汇报,教师配合板书。
(3)比较、归纳:这两组的变化规律是:都是依次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
(4)让学生在直接在书上填写出剩余的四个数。师生再进行简单汇报。
4.适时反馈,巩固认识
(1)完成P87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2)你能自己设计这样的一组数吗?
5.探究数组中的变化规律:课件完整呈现例4。
(1)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看看哪一组先找到其中的规律,并完成填空。
(2)小组代表汇报:师:两个括号里分别填多少?为什么?
(3)多让几个学生来说一说其中的规律。可能会有:
①想45+50=90;②想90-40=50;③想40和50组成90。对于这些发现,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比较规律,提炼方法。
(1)想一想:这道题每组数的规律与前面的等差数列的规律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前面是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差不变;而这一题是这三个数之间都有不变的和或差的关系。
(2)教师小结:
①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规律虽然不再是通过简单的重复得到的,每组图形、每个数或每组数都在变,但其中一定还隐藏着不变的东西,我们就是先要找到这些不变的东西才能找到规律。
②我们在找规律时,要善于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和差关系。
应用方法,设计规律:
(1)请你按照这样类似的规律来设计一个数列与数组,来考考大家。
(2)学生汇报自己设计的作业,教师板书,与学生一起来找其中的规律。
(3)完成P87“做一做”的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
(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的。第二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察得到的。
4.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
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4.师小结: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三)回顾反思
1.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如何证明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她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3.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得出:通过摆一摆,证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整理小结
(1)说一说: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先怎么做的?
(2)师生共同小结(师板书): ①认真审题,发现规律; ②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③按照规律,补上珠子; ④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四)练习反馈 课件呈现P88的“做一做”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一)基本练习P90练习二十第9题。
(二)提高练习P89练习二十第4题:
(三)拓展练习P91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四、回顾小结: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我们能在以后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你将会发现更多、更有趣、更神奇的规律。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找规律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找规律(1)
(共3题;共25分)
1.(15分)芳芳的父母分别在两家公司上班,10月1日是芳芳、爸爸、妈妈三人的共同休息日.爸爸每工作2天休息1天,妈妈每工作3天休息1天,而芳芳虽然过的是双休日,但她星期六每隔一次要去文化宫学舞蹈.
10月份
观察日历,填写下面各图.
(1)分别写出他们本月全部的休息日.
(2)请你在日历上用红色笔圈出爸爸、妈妈共同的休息日,用蓝色笔圈出芳芳和爸爸共同的休息日,用黄色笔圈出芳芳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
(3)在10月份里,除了10月1日是他们三人共同的休息日外,还有吗?
2.(5分)找规律,看哪个图形不符合规律,把它划掉,并在画出正确的图形。
(i)
(ii)
(iii)
3.(5分)按规律接着画。
二、找规律(2)
(共2题;共6分)
4.(1分)小强星期天在家练书法“第一实验小学第一实验小学……”依次写下去,那么他写的第36个字应是_______。
5.(5分)找规律填数。
三、找规律(3)
(共4题;共17分)
6.(2分)用小棒摆三角形,照这样摆下去,摆10个三角形需_______根小棒,摆n个三角形需_______根小棒.
7.(5分)找规律填数。
8.(5分)写一写,读一读.
9.(5分)哪一行的规律与其他三行不一样?把它圈出来。
四、找规律(4)
(共2题;共19分)
10.(15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气球共有48个,按3红、2黄、1蓝的顺序排列。
(1)红气球有多少个?红气球的个数占气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2)黄气球有多少个?黄气球的个数占气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3)蓝气球有多少个?蓝气球的个数占气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11.(4分)找规律填一填,画一画。
(1)88
_______ _______
(2)
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找规律(1)
(共3题;共25分)
1-1、1-2、1-3、1-4、1-5、1-6、1-7、1-8、1-9、2-1、3-1、3-2、二、找规律(2)
(共2题;共6分)
4-1、5-1、三、找规律(3)
(共4题;共17分)
6-1、7-1、8-1、9-1、四、找规律(4)
(共2题;共19分)
10-1、10-2、10-3、11-1、11-2、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
28+32=26+30=76-32=25+35=81-7-30=
96-40=42+8=87-43=65-25=23+7+9=
20+80=59-26=15+70=46+35=93-60+6=
60-4=71-5=8+63=20+8=54+10+3=
二、填空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2.28比19多(),37比75少()。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0=83+()=5385-()=3546+()=49
()+40=70()-()=60()+()=50
4.在里填上“>”、“<”、“=”。
43–192034+2929+3499角1元
56–273053-3654-368元+12角10元
5.6角+9角=()角=()元()角5角+3元=()元()角
10元-6元8角=()元()角2元5角+5角=()元
5元-3元6角=()元()角50.80元=()元()角
6.按规律填一填。
(1)29、31、33、()、()、()。
(2)6、12、18、24、()、()、()
(3)20、()、60、80、()
7.买一把尺子8角钱,小明拿了1元钱,买一把尺子,应找回
()角。
8.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三、用竖式计算。
64-38=81-38=39+21=76-34+13=
50-33=37+58=72+17=65-47-16=
四.圈一圈。
1、书包的价钱接近30元,书包的价钱可能是多少元?
(28元50元21元)
2、足球比30元贵得多,足球的价钱可能是多少元?
(25元35元65元)
五.解决问题。
1.一班有38人,二班有36人,有60顶帽子,每人一顶够吗?
2.原来有92位客人,走了27位,又来了15位,现在一共有多少位客人?
3.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22个25个
小梅一共踢了95个毽子,第三次踢了多少个?
(1)台灯的价钱比书包贵多少元钱?
(2)付50元买台灯,应找回多少元钱?
(3)拿90元钱去买台灯和书包,还剩多少元钱?
5.图书室借出44本故事书后,还剩28本书,图书室原来有多少本
故事书?
6.一本故事书有92页,小明第一天看了37页,第二天看了40页。小明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学反思
科任教师:危卫兰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猜魔术”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3、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4、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涂色,摆学具、活动,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从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5、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