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的铁路运输作用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领域不断取得喜人成果,铁路行车安全高效、自动化程度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就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构成与安全设计展开分析,并详细论述了铁路信号微机联锁在铁路运输自动化中的作用。
关键词: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铁路运输
相较于传统的继电电气集中系统,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具备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综合效益优秀、综合性能强等特点,这些就使得近年来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应用日渐广泛化。为了最大化该系统效用发挥,正是本文围绕铁路信号微机联锁在铁路运输自动化中作用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构成与安全设计
1.1系统构成本文研究的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属于二级集散式控制系统,图1对该系统的控制结构进行了直观展示,由此可见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主要由人机对话层、联锁运算层、复核驱动层、接口电路层、监控对象层五部分组成,各部分组成如下所示:
(1)人机对话层。通过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可对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进行控制,同时能够使用显示器显示站场信息。通过设置操作命令采集机可保证输入命令的有效判别与传输,站场规模较大带来的影响将由此顺利应对。
(2)联锁运算层。联锁运算层属于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核心,该层主要负责判别操作输入内容、调理联锁信号、逻辑运算、故障诊断等任务,结合实际需要设置复数以上联锁计算机,同时配置手动按钮、软件、故障自动三种切换方式,即可较好保证联锁运算层的安全性、可靠性。
(3)复核驱动层。PLC为复核驱动层的主要构成,该层主要负责采集信息、转化操作命令为安全控制信号的任务,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操作命令复核检查也由复核驱动层承担。
(4)接口电路层。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接口电路层主要负责监控设备表示信息与PLC输出驱动信号的安全逻辑转换,同时还负责规范监控设备测控流程。
(5)监控对象层。监控对象层由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现场设备组成,包括信号灯、轨道电路、电动转辙机。
1.2安全设计
为保证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安全水平,该系统采用了如下安全设计:
(1)核心设备选择。选择了西门子生产的PLC作为核心设备,该PLC具备可靠性高、寿命长的特点,其安全运行寿命可达106~107h,这相当于一般联锁计算机寿命的10倍。
(2)硬件结构设计。采用了2×2取2的冗余机构,上下位机为双套、互为热备,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得到了更好保障。
(3)工业级双网络。不同于普通网络,工业级双网络具备自定义数据包、双网络并发模式功能,数据共享的可靠性将由此得到保障。
(4)系统、语言选择。下位机选择了step7语言编程,上位机选择了Windows操作系统与可视化语言编程,由此实现的双程序校验能够较好保证执行命令的正确,危险侧输出的几率也将由此大大降低。
2铁路信号微机联锁在铁路运输自动化中的作用
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电气集中联锁的高一级替代,这是由于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具备强大的扩展功能,而这就为我国铁路运输自动化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实际调研中发现,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与机车安全控制系统、铁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紧密结合,可见该系统的作用之强。
2.1基本作用
结合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构成,可以确定其具备的以下几方面基本作用:
(1)基本联锁功能。进路选排、进路锁闭、进路解锁、道岔动作、信号开放、总取消、人工解锁等联锁运算属于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基本作用,这些作用可以为路运输自动化实现提供基础支持。
(2)人机对话功能。通过输入设备,操作工作站显示器可动态显示区段、道岔、站场图形动态等设备信息,同时能够自动播报故障、各类操作的语音提升。
(3)计算机辅助设计。可通过图形方式直观输入站场数据,联锁设计周期大大缩短,以往因人工大量参与导致的输入错误问题也会成为过去式。
2.2铁路运输自动化中的作用
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在铁路运输自动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便于改造、扩展性优秀、防溜预警、调度监督。
2.2.1便于改造
实际调研发现,很多对铁路运输依赖性较强的企业存在场内生产改造频繁情况,这就使得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往往需要一同进行改造。对于有的企业来说,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改造便利程度、改善劳动强度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功能极为重要。例如,攀钢将在近两年内完全取消了重力式安全性继电器,全面落实了计算机控制、电子开关等技术,这些会使得该企业的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减少了大量配线,由此实现的站场改造便捷化、维护简单化、减员增效直观证明了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在铁路运输自动化中所能够发挥的显著作用。
2.2.2扩展性优秀
随着各领域的快速发展,业界、企业往往会对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提出新的或特殊的功能要求,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自动化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环节、新内容更对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提出了较强挑战。以上文提及的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为例可以清楚发现,该系统能够与机车安全控制系统、铁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紧密融合,而这就使得其在实现特色联锁功能方面表现优秀,结合实际需要、特殊需求开展灵活设计可进一步提升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在铁路运输自动化中的作用发挥。
2.2.3防溜预警
线路复杂、通过公铁道口较多属于很多企业铁路存在的特点,而由于公铁道口附近铁路站场多设置股道线,这就使得股道线上停留车辆受站场坡度影响可能出现自动溜出的隐患,这显然不利于铁路运输自动化的实现。但在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支持下,该系统可以灵活联动溜车预警设备,车辆自动溜出隐患自然能够得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为实现车辆自动溜出隐患的更深入解决,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还应联动安全应急措施,同时将公路方向的通过信号自动转换成禁止信号且通过系统实现声光报警,即可进一步减少车辆自动溜出带来的损失。
2.2.4调度监督
调度监督属于铁路运输自动化实现中需突破的难点,而本文研究的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便能够在这一难点的突破中发挥重要作用。攀钢通过光纤开展了运输部网络环网布置,该环网连接了运输部每个站内的交换机,由此微机联锁数据信息、行调数据信息、货调数据信息即可通过网线传送至环网系统,通过总服务器实现集中交换,可大幅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迅速性。在运输部建立的以太网支持下,开展了分布式调度监督系统的建立,该系统具备向调度员、有关人员准确提供实时现场信号设备状态、列车运行情况功能,而这些均能够在设备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在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支持下,攀钢通过明确“联锁”机制明确了有效信号采集点。这里的有效信号采集点源于大量的继电器组合,信号灯、轨道电路、电动转辙机均属于其中的重要组成。在分布式调度监督系统的运行中,分布式控制结构能够将数据信息通过总线传输至调度中心,在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支持下,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现场数据信息传输至以太网,最终满足运输部及时查看现场运行情况的需要,由此即可为铁路运输自动化的实现提供更有力支持。
3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能够在铁路运输自动化中发挥较为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晶.微机联锁系统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优势及前景展望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3):231.[2]王法军.铁路信号微机联锁仿真系统初探[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04):207-208.[3]任栋.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管理与维护[J].信息通信,2014,(09):275.
第二篇:铁路信号业务管理论文
地铁信号业务管理设备维护
城轨控制 201308033116 池孙涛
一、地铁机械维护管理
1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探析
1.1建立预防性维修管理体系,提高维修管理工作效率
在现代机械设备维修养护管理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的总结中,预防性维修养护理论是最为科学的管理理论。该理论通过对设备实际情况的掌握,改变了传统周期性维修方式。根据设备运行实际工况及设备易损零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确定小范围维修体系,以此减少设备维修对设备运行的应用。根据这一理论、根据地铁运行需求,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维修中应引入预防性维修理论。利用预防性维修理论,减少地铁机电设备养护维修工作对地铁运行的应用,保障地铁运行安全。因此,现代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以预防性养护维系理论为中心建立维修管理体系。针对地铁机电设备的特点及实际运行环境,确定预防性维修重点及内容,以此提高机电设备运行安全性。
1.2以地铁机电设备实际运行工况的调研为基础,提高预防性维修理论应用效果
同时了解并熟知地铁机电设备实际运行环境下易发故障点及零部件使用寿命。因此,在预防性维修理论应用前,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对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科学掌握地铁机电设备易损零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掌握机电设备使用频率与使用寿命的关系。根据地铁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实现科学的维修周期确定。以科学的维修周期为基础,实现对地铁机电设备的科学维修,减少传统养护方式对地铁运行的影响、避免传统维修方法造成零部件更换成本过高现象。
1.3以地铁机电设备实际使用情况为基础建立维修数据库
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为地铁机电设备预防性维修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能够总结并归纳地铁机电设备实际维修信息,并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掌握与分析提高预防性维修理论的应用效率。因此,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机构应建立维修数据库,将地铁机电设备的实际维修情况,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分类、归档,以此为基础,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分析地铁机电设备的实际维修情况、掌握易损零部件的更换情况奠定基础,为预防性维修理论应用奠定基础。
1.4强化地铁机电设备维修过程的技术监督,提高维修质量 在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总结中,维修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安装水平是影响地铁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现代地铁机电设备运行需求、提高地铁机电设备维修能力,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还应强化机电设备维修过程的技术监督。通过维修过程中的技术监督,确保维修人员按照维修、安装规范进行零部件的更换及维修,确保安装质量符合机电设备运行需求。以维修现场技术管理以及技术指导工作,实现地铁机电设备维修能力及维修水平的提高,保障地铁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2强化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培养,提高维修管理水平
为了满足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需求、满足预防性维修管理需求,现代地铁运营管理企业应加强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预防性养护理论的培训、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理论知识的强化,促进地铁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促进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此为基础促进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能力。
3小结
现代地铁工程建设与发展对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慢组件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需求,地铁运营管理单位应建立预防性维修管理体系。针对地铁机电设备运行环境下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科学制定养护维修计划。针对地铁机电设备运行环境下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养护,以此保障地铁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地铁运行安全。
二、设备的后期管理
1维保理念
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保模式研究的本质是探索运营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国内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中引入市场机制,以社会化手段进行设施的日常维护、集中维护和应急维修工作,追求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和最佳的配置模式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维保模式研究的基本理念可总结为如下“四化”。(1)最优化:指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实现综合效益最优。任何维保模式的选择,都将以安全前提下的效益追求作为首要目标,这也是评价地铁运营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
(2)市场化:指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政府应加以宏观指导,避免竞争无序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3)动态化:指最佳的维保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外部环境(政策、市场机制等)和内部因素(技术水平、管理体制等)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有规律可循,可以通过合理的预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探索不同阶段的最佳的运行模式。(4)综合化:指不能仅仅依据单一的一条或两条地铁线路来决定维保模式,而应全面考虑整个地铁线网建成后的情况,从整体的地铁网络运营管理角度实现资源的综合优化,尽力避免各地铁运营线路间的资源配置严重不均。
根据技术要求、维护频率等因素的不同,地铁运营管理的维保工作可以分为如下3类。
(1)日常维护:指对一些设备的例行常规性质的检查维护。其技术要求低,频率高。
(2)集中维护: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维持设备良好状态,使其正常的运行。其技术要求一般,维护频率根据系统特性有一周(月、年)等。(3)应急维修:指在设备出现故障、无法运作时,迅速组织维修队伍,保证设备在规定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其技术要求高,机动性强。综合评价
本文从安全性、经济性、风险性等角度出发,结合了国家政策法规、人力资源、区位影响和轨道网络运营等方面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3层次:最高层(即目标层)是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综合评价;安全性、经济性、风险性等因素作为中间层(准则层);各准则层可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指标层。如安全性可以细化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应急维修的及时性等方面组成的指标层。在该层次结构中,中间层次的元素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这种从上至下的支配关系形成了一个3层的递阶层次结构。
1)安全性
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包括维修人员和系统特性两个层次。维修人员的因素包括:① 维保人员技术水平(可根据维修队伍的职称、学历、技术等级、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衡量);② 应急维修的及时性(衡量的是维修队伍对故障部件的检测和维修速度,可以根据维修队伍检测设施的可靠性、维修队伍的交通便捷性等因素综合考虑);③ 责任分担的明确程度(不同的维保模式,如完全委外维保与联合维保的责任分担明确程度有较大的差别)。系统特性的因素包括:① 重要性(指该系统在地铁各系统中相对于其他系统的地位);② 稳定性(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无故障等特性的衡量,可以结合已有的系统故障发生率等统计资料考虑);③ 复杂性(对系统构成的复杂程度、维修难度等方面的衡量);④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对该系统与其他系统关联性的衡量,以及该系统发生故障时对其他系统的波及影响程度)。
2)经济性
经济性分析是指在保证地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使费用趋向最小化。主要考虑以下各种形式的费用:① 设备投资费(包括检测设备购置费、储存费等);② 人力资源费(包括人员工资、培训费、福利待遇等相关费用);③潜在故障损失费(即设备正常寿命周期与实际寿命
周期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分摊的设备折旧费问的差值);④ 维保费用(主要考虑合同内界定的维保费用);⑤ 备品备件购置费。
3)风险性
风险性分析是从市场、技术、工程、外部协作等方面,对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展开分析。
市场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 维保单位的可持续性(考虑了维保单位可能存在效益下降、陷入困境而不能继续承担维保工作的情况,可以根据维保单位的注册资金、盈利状况、技术资质、信用等级等方面综合确定);② 维保单位的可替代性(考虑了维保单位无法继续维保工作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可替代的维保单位及其他解决措施)。
技术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 厂家技术壁垒(考虑了提供技术的厂家可能存在对技术的支持不足、封锁等不利情况);② 厂家技术兼容性(考虑了相关技术的升级换代中可能存在着新旧设备之间兼容性差等不利情况)。
工程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工程质量合格性(考虑工程进行时对维保工作的方便性考虑不够或工程设施所处的特殊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外部协作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 外协单位合作态度(考虑了外协单位的软性约束,即可能存在的对维保工作的不合作态度);② 外协单位技术支持程度(考虑了外协单位的硬性约束,是指外协单位可能的对维保工作无法提供合格的技术支持)。
3小结
由于上述评价指标中除经济性指标外均属于定性指标,因此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值和相应的权重系数。对于经济性指标,可以通过费用现值评价法进行量化。即将系统运行期间各个阶段发生的费用通过一定的利率折算为现值,以现值的大小来评价维保模式的经济性优劣;最后利用线性加权求和的方式综合上述结果,得到每一系统的各种维保模式的优劣排序,从而实现维保模式的优选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当然,基于每一系统的特性差异,评价指标可以有所增删,权重系数可以有所侧重。
第三篇:铁路运输服务论文
铁路客运服务
第一章:铁路运输业的地位 第二章:铁路客运服务
2.1铁路客运概述 2.1.1客运服务的内涵 2.1.2客运服务的特点 2.1.3创新的服务理念
2.1.4充分认识客运服务的新变化
2.2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 2.3客运服务礼仪 2.3.1仪容仪表的修饰 2.3.2不同岗位的服务礼仪 2.3.3列车长的礼仪
2.3.4熟知其他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和饮食习惯
第三章:总结
铁路客运服务
【摘要】:铁路客运服务礼仪,是指铁路车站、列车服务工作中向旅客表示敬意的仪式和礼节,是客运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服务规范。
【关键词】:重要性服务质量标准化礼仪礼貌用语
一、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行官”,是全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
全国主要工业产品中50%以上的产量由铁路来运输;钢铁工业生产中,63%产量亦由铁路来运输;粮食、棉花、木材等要大量通过铁路长途调运;人们的旅行、大量的生活必需品要由铁路运输;部队和军事物资的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总支,铁路联系着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联系着千家万户,铁路必须保证畅通无阻。铁路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铁路法》,认真贯彻“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加强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
二、(一)、铁路客运服务概述
客运服务关系到铁路“窗口”的总体形象,关系到铁路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全面提高客运服务质量,才能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旅客的满意,赢得市场,赢得效益。
1、客运服务的内涵
所谓客运服务,就是在客运工作中,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的旅行需求,而提供安全、舒适、准确、高效、便捷的劳务活动,实现从始发地到目的地位移的全程服务。铁路客运服务 铁路运输业的地位
客运服务总则: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树立“以人为本,旅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实现安全正点、方便快捷、设备良好、环境整洁、饮食卫生、文明服务的质量标准。
2、客运服务的特点
因为旅客运输的产品是人的位移,是无法具体化、实物化的产品,所以面向客运产品的服务也体现出与面向实物产品的服务不同的特点。
(1)、运输服务的无形性
(2)、运输服务产生和消费的同步性
(3)、客运服务质量的多样性
(4)、客运服务的易逝性
3、创新的服务理念
所谓服务理念,是指人们从事服务活动的主导思想意识,是在一定的经济、文化环境影响下,在人们长期的营销服务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反应人们对服务活动的理性认识。
客运工作要本着旅客至上的原则坚持“人们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周到热情地为旅客服务。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服务理念的创新,没有服务理念的创新,就没有服务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创新。
(1)、树立“旅客至上”的理念
(2)、树立质量是运输企业生存之本的理念
(3)、树立客运服务质量标准化的理念
4、充分认识客运服务的新变化
(1)、社会经济下发生较大变化,旅客消费层次不断提高
(2)、社会民主法制建设发生较大变化,旅客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二)、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化标准是指根据客运质量特性的要求,按照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利用科学原理,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有关规定,为保证和提高客运工作服务质量而作的统一规定并制定的技术文件。
客运服务质量标准本身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认真按服务标准去做,会把自身原有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在服务实践中,又会不断涌现新的、先进的服务方式和经验,经过提炼和精选,再充实到现行服务标准中,使服务标准始终保持先进性。只有标准化才能适应客运服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1、安全秩序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组织健全,制度落实,安全设备设施齐全。客运人员必须坐到知位置、知性能、会使用。客运人员一定要保证精力充沛,严禁在工作中饮酒。
2、文明服务
做到“全面服务、重点照顾”“三要、四心、五主动”,仪容仪表大方正解,注意言谈举止文明。
3、人员要求
熟知本岗位业务知识和职责,技术业务熟练。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具备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站容卫生
站容整洁美观,标志齐全醒目,设施功能良好。
5、基础管理
制度管理健全,有制度、有考核、有记载。业务资料配备齐全。
6、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齐全,尽量满足旅客需求,做到“以人为本”。
7、候车、问询
对旅客携带品进行安全检查,组织旅客有序候车。做到用语文明、态度和蔼、回答准确。
8、站台
引导旅客有序进出站。
(三)、客运服务礼仪
铁路客运服务礼仪,是指铁路车站、列车服务工作中向旅客表示敬意的仪式和礼节,是客运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服务规范。
1、仪容仪表的修饰
(1)、仪容美
着装统一规范,整洁大方,佩戴职务标志。职业妆要求大方得体,不追求另类,不突兀。
(2)、仪态美
(3)、语言美
对旅客讲话时应态度和蔼、音量适宜、称呼恰当、语言表达准确得体;听旅客讲话时应认真倾听,不得随意打断。
2、不同岗位的服务礼仪
在不同的岗位上服务礼仪也不一样,熟知自己所在岗位的服务礼仪,更好的为旅客服务。
3、列车长的礼仪
列车长是车班的一级领导,是全班乘务人员出乘途中的核心和灵魂。列车长对礼仪礼貌的认识和执行,直接影响到整趟列车的服务质量和铁路信誉,列车长在班组人员中要起着示范表率、检查督促和推动教育三大作用。
(1)、提高认识讲自觉
(2)、言传身教作表率
(3)、检查督促严要求
(4)、注重教育塑形象
4、熟知其他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和饮食习惯
三、总结
在铁路旅客运输服务中,注意礼仪礼貌、坐到礼貌待客,是做好客运服务工作的关键,体现了铁路部门对旅客的基本态度,也反应了客运服务人员的文化
修养和素质。而娴熟的服务技能、技巧是决定服务质量水平的基础,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技术保证。因此,每个客运工作人员都应加强礼仪、礼貌的修养,提高自身服务技能,在客运服务工作中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平,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第二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 马丽华 梁丽 王郁葱,客运心理与礼仪,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3】 宾任祥,铁道概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4】 吴军 黄燕,客运员,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第四篇:铁路运输论文正文
我国铁道站段安全管理研究
第一章 站段运输安全及管理
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铁路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铁路作为企业,已经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最前沿,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铁路企业的最终目的,但取得效益的前提必须要确保安全。为了能够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2007年全路进行了第六次大提速,虽然这些举措使铁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主动,但是也对铁路的安全生产特别是运输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节 运输安全在铁路运输工作中的重要性
铁路即是生产部门,同时有是社会服务部门。铁路运输担负着大量旅客及货物运送任务,其服务质量和安全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若安全得不到保障,也就无信誉可言。由于铁路运输生产是庞大的联动机,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都会影响到全局甚至全路,影响整个运输工作,也对铁路的自身生产造成破坏。统计资料表明,近十年来,我国每年平均发生铁路行车事故约17000件左右,毁坏各种车辆3000多辆,中断正线行车约2000小时,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左右,间接的经济损失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基层站段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线,即是安全生产的直接作业者,更是安全生产最有利的把关者。一个站段少则管辖几个车间十几个班组,多则管辖几十个班组甚至上百个班组。这些班组是各项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等最终的落实者。任何一个班组或班组的任何一个人,没有认真落实作业标准、按章办事,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影响全局。
例如:1978年12月15日,郑州铁路局,陇海线,杨庄站发生了一起特大事故,一列由西安开往徐州方向的386次旅客列车应进入杨庄站停车,由于机车乘务员值乘中睡觉,列车错过了制动时机与下行正在通过的,南京至西宁的87次列车相撞。巨大的冲击使几节车厢与列车主体断开,造成
第二章 站段安全管理问题
第一节 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外力推动问题
1、职工作业标准化上存在的外力推动问题
职工工资关系到广大职工的生活来源,是职工最为关心的内容。只有把职工对工资的关心引导到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关心,才能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过去,我所在的段在工资分配上主要是采取加大对职工二次捆绑的力度和增加一次性资金的发放量的模式来加强对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关心。这种方式在安全生产曾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天空跨越式发展的深入,这种分配制度在保障安全上“激励不够、约束不强”的弊端日渐突出;造成职工执行标准化作业的自觉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存在着作业标准化靠抓、“两违”控制靠罚的外力推动现象。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罚款多、奖励少。
在现场的奖罚通报中,我们几乎天天看到“****”问题,罚“****”多少钱,多大标。而很少看到“****”好事,奖“****”多少钱。过去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现在,榜样少了,身边典型少了,天天听到看到的罚款多了,罚惯了。少数职工常说,罚就罚了吧,个别干部说,撤就撤了吧。都已经习惯了。在这个问题上看,现在领导层的硬性、和强化性指标过多,造成问题无法真正分析研究和完善。造成职工的积极性很难调动,积极向上的精神很难调动,主观能动性很难发挥。
(2)职工的压力过大,收支不平衡,个别职工消极性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大幅度提高上涨,给职工造成了很大压力。尤其是职工子女就业、就学、住房问题是影响职工的又一个因素。目前职工子女就业成为了影响职工的又一个因素。职工子女就业成为了影响职工又一大难题。个别职工子女生活无着落,职工在岗上心事丛丛,高昂的学费,使职工无处着手。还有就是现今高昂的住房,使个别职工天天琢磨如何去抓钱,如何去做生意。生产做得如何不要紧,不怕罚。还编出了“农业损失,副业补”,拿主业当副业,拿副业当主业的随口流。
第三节 站段安全管理工作主要问题
自去年“3·18”以来,铁道部刘志军部长代表部党组多次就新体制下站段安全管理规范、安全基础建设进行了科学、完整的阐述,明确指出:站段虽然不是企业,不具有法人地位,但作为我国铁路“三级管理”的一级,也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承担着安全工作落实和现场安全控制的主体责任。界定站段的安全管理职责,要突出站段现场管理的特点,强化站段现场管理职能;一定要细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形成严密、科学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局站段的整体安全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安全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但通过对刘志军部长多次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对照铁道部相关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对我局站段安全工作的实际调研,个人认为当前我局站段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同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安全管理的规范提出自己的思考,供同志们参考。
1.整体运作的制度关系界限不清、相互交叉
我们说,一个单位涉及运输生产活动的各种制度的设立,其基本意义在于有效、科学、全面地规范单位全体人员在不同的工作或生产岗位的行为标准,以使所有人员都能朝着既定的目标有序、有效、有质量、按计划地协同动作。其分类无外乎:管理类制度、技术类标准、作业类标准。管理类制度又可分为材料、人事、财务、安全管理等;技术类标准应该是以《技规》为龙头的各级规程、规则、规范、规章、细则以及一些办法等;作业类标准则包括各种工艺、作业指导书、操作手册、操作规程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各种作业卡等。由于我们长期习惯了以文件、措施、会议等为主要形式来实施各种具体的运作,因此出现了大量制度、办法不分,同一文件或措施中管理、技术、作业内容交叉;同一项工作或作业有多项文件或制度、措施、细则、办法等进行规定或约束的情况;尤为突出的是,对本应属于岗位工作或作业标准的内容,通过各种细则、措施等文件来进行规定,标准之外还有措施,致使岗位工作人员在作业中对岗位要求难以准确、完整地掌握,工作或作业标准的简洁、准确、完整、唯一性和严肃性无从保障,管理的有效性、岗位作业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作业标准与岗位应知应会的混淆。作业标准是岗位作业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而后者仅是指该岗位作业人员应该具有的基本技术能力。一个是上岗作业的行为准则,另一个是上岗的资格和条件。
工作面前没有旁观者。这是由安全本身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并依附于全部生产活动中每一个环节这一基本属性所决定的。作业人员有严格按照作业标准进行作业的责任,管理者有合理生产组织、劳动组织,制定作业标准,优化工艺流程,改善作业环境,教育引导员工,提供作业保障,监控作业过程等管理责任。因此,安全责任理应覆盖全体人员。其次,我们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如何负责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工作或作业是否建立对应的工作或作业标准的问题。因为,责任可以分解为工作或作业的内容、流程,以及工作或作业的质量水平。因此问题归结为对每一项工作或作业我们是否有标可依,每一个岗位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岗位工作或作业标准。这里必须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应该树立起这样的理念:管理者尽可能去按照岗位的工作标准做事,而作业者应该或者仅需要按照确立的岗位作业标准做工。这应该成为我们规范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把一线职工学习讲话、会议精神和各种文件、措施、规章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学习掌握本职岗位的作业标准和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上来;把学习贯彻讲话、会议精神、上级规章要求等工作放在各级管理人员身上,并通过他们结合实际的消化吸收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相关岗位的工作或作业标准,应该成为我们规范安全工作的努力方向。需要特别给予重视的是:
(1)关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能定位。长期以来,我们比较突出地强调了一线技术人员在技术工艺设计、技术方案审查、技术鉴定、技术规章的管理等技术管理以及具体技术问题的处理方面的作用发挥,在质量工作方面也是更多的突出了对工装设备等工程质量的关注,而对一线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立足于对现场作业严格执行质量要求的技术监督明显不足,把本应最具有技术监督能力和条件的职能,通常是转移给了工长、检查员、施工负责人。
(2)质量检查员隶属于车间管理的不合理性。在车间领导下的质量检查因缺乏基本的质量制约机制而使其作用的最大发挥受到制约。为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以技术部门为主管,整合全段质检资源并对全段所有作业实施统一质量管理的,第三方质量监督的工作架构。站段技术人员应该是在全面担负技术管理、技术监督、技术攻关(创新)、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基本职能的基础上,特别突出其技术监督的作用发挥。
(3)鉴于安全是对所有生产活动各环节的一项基本要求,自然覆盖了一切工作和作业过程。因此,在我们确立了每个岗位的生产责任制以后,再去制定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便会显得多余。即:生产责任制应该完全覆盖安全生产的岗位责任要求。
(4)要特别强调岗位责任与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专业系统负责的相互关系。岗位负责是责任制的基础,其它三项是立足于岗位责任基础上。就整体安全管理责任的分解和实现形式,工人作业的岗
门跨车间的安全问题,应由提出问题的车间或部门的分管领导,组织专题的段级安全分析会加以解决。
(2)完善会议制度,安委会会议要安排对全年安全工作目标、推进计划和前期布置的安全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参会成员要集中反映当前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并应就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建议提出必要的分析和对策;会前要由有关部门在部门、车间分析会的基础上搜集整理议题,在征求分管领导意见的基础上,由安委会主要领导把关纳入议程。要注意的问题是议题不宜过多,强调分析问题要有深度,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足够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会议应强调技术部门对技术标准、作业标准、施工方案等在实践中的适应性进行有重点的评估和分析,以不断完善作业标准;对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包括施工质量)进行重点分析或评估并提出建议;安监部门应对作业过程质量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应安排适时的对涉及安全的管理制度(例如:考核、分配、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教育培训机制等)的有效性、针对性进行必要的评估;要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计划、推进落实、质量检查、责任追究等事项纳入不同时期的安委会会议;要将问题库的动态管理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安委会对重点问题的解决有机结合起来。考虑到安全分析会自身的定位和局限,安全分析会应尽可能就某一方面甚至某一突出的具体问题展开分析讨论,立足于一次会议解决一两个现实问题为宜。
体对隐藏在现象背后规律或缘由的探索;多提几个“怎么样”?就能够引起对形成安全生产顽症过程的理性思考。所以,发现问题是问题的基础。管理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很多重大的发明或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发现者促成的。没有问题意识,没有发现问题的“眼睛”,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安全管理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强化“问题”管理,要强化“问题意识”的作用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在学习中的价值及提问的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同理,在安全管理中,具有良好“问题”意识的管理者常常会对存在的问题,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求。同时,具有“问题”意识的管理者不只关心问题的结果,更会注重为解决问题而去获取新知识或创新新方法的过程,从而有利于促进管理者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适应铁路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强化“问题”意识也有利于管理者良好管理风格的形成。在安全管理的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针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大量问题,由于选用了一名好的管理干部,一名具有良好管理风格的领导者,对影响安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果断、坚决地解决问题,使安全管理活动富有成效。反之,如果一个单位本来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但是由于选用了一些自身素质、事业心、责任感和管理风格都较差的管理者,也可能造成大量的新问题的产生,使事故接二连三,这方面的教训是应该汲取的。要提倡各级管理者做安全生产的“智者”,要善于吸取别人的事故教训,要养成研究分析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习惯,要树立扑下身子、硬起手腕抓管理的优良作风,培养良好的管理风格。
强化“问题意识”,也有利于管理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关键和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有了富有创新能力的队伍,安全生产就有了坚实的基石。在管理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不会提出有质量,有水平的问题,就谈不上对安全管理的创新。因为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产生。因此,问题意识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是新的管理思想诞生的摇篮,是创新精神的萌芽。
第二节 “结合部”管理,是安全管理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在安全管理中所有问题的管理,尤其以“结合部”管理最为关键,1
合上不能互相监督监控,这种协调配合上的管理不足而造成的损失也往往是巨大的。
另外由于协调配合不够出现的错误,也会在相对封闭的多个子系统中持续发挥作用,或者对其他子系统引发连锁反应。在沈阳铁路局2005年以来车务系统发生的四十多起事故中,因为职工协调配合出现错误或者互控失去作用造成的事故,占全部事故的很大比例,事故发生后,不但事故单位受到处罚,因为配合、互控的原因,被处理的往往是多个人。因此,“结合部”管理的失管失控还具有隐蔽的特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结合部”管理是安全基础管理的经常性工作
强化“结合部”管理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必要性上,也体现在其经常性上,这是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例如:行车部门与客运部门;行车部门与货运;行车部门与电务的信号部门等每天都在互相联系,协同工作。铁路是一架大联动机,确保大联动机的运行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安全工作永远要从零做起,这是安全管理的特点。因而运输安全的“结合部”管理对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而言,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四、强化“结合部”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结合部”产生的问题,时刻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认识
实践证明,安全工作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时刻保持对安全生产“结合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推动全段安全基础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这是从实践中得到的结论,也是我们抓安全必须坚持的基本思想。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在安全管理上,特别是在安全生产“结合部”的管理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一定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突出安全“结合部”管理,打主动仗,打攻坚战,打持久战。
五、必须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内外部结构
安全管理组织是安全管理所有参与方的组成形式,其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对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一方面,安全管理任务在分解定责时必须适度,避免不合理的分解目标任务的做法。专业分工细化是铁路运输生产发展的一大特点,这体现了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也是现代化管理发展的趋势。但是有的时候在安全管理中把目标任务分得过细,无形中人为使“结合部”大量增加,给安全管理、协调工作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安全管理系统中各子系统自身的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指导过多,要求过细,3
接班的没有到岗,值班站长上控制台进行操作,本来铁路有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在那时候没有了。一班作业的完整性出现了空档,管理中出现了不闭合现象,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是突出“闭合管理” 是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前进,铁路企业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落实机制和系统负责、岗位负责、分工负责、逐级负责等制度非常完备,关键在于落实。而全面贯彻落实了这些管理要求,实质上也就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准,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于突出“闭合管理”。
三、怎样实现“闭合管理”
第一,必须落实逐级负责制。
实行逐级负责制是突出“闭合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安全基础建设的基本原则。只有把安全管理的压力和责任等强传递到每一个管理者的身上,使各级管理者按照领导负责、逐级负责,系统负责和岗位负责的要求,自上而下逐级管理,自下而上逐级负责,把逐级负责制真正落到实处,职责明确,压力到位,考核从严,才能够调动起各级管理者的责任心和自觉性,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的闭合。
第二、必须解决好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要突出“闭合管理”,就必须树立“重点把关”和“层层抓差”的思想,以深化专项整治为载体,抓住“木桶效应”中最短的板块,确保“闭合”管理环状运行机制的良好发展和顺畅运作。安全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决定安全是否稳定的,并不是最好的单位、设备和管理,而恰恰是最差的那一“点”。鞍山车务段在安全生产上认真研究,能抓住关键,例如交接班时间不是容易出现问题吗?为此车务段要求各站,值班干部提前二十分钟上岗,全程监督交接班。有效的避免了下班的想走,心神不定,上班的没来,可能空岗的现象。正是抓住了安全的关键时间,从而确保了安全生产。
四、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应该注意三方面。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我们铁路运输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安全管理的普遍原则。
管理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面临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新体制,针对在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建设上,存在的管理不顺、职责不清、力量分散、监管不力、落实较差等问题,与日益严格的安全工作和路局直管站段新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段领导班子清楚的认识到目前的管理模式到管理方法,从安全管理的理念到管理思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适应改革的新体制需要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认真研究出台具体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制度,重新修订新的《白音胡硕车务段安全生产考核办法》,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住了安全不稳的趋势。在保证“电煤运输”、同时,完成运输收入十三亿元,各项运输生产指标都创历史同期最好。通过八个月的时间里安全情况来看,车务段的安全形势已经趋于平稳,这与这个段的安全管理办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在设备改造施工及临时故障等情况下,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就会影响运输安全。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
第二节 强化协调管理
设备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关键,三者是相辅相承、紧密相联、互相制约的统一体;同时,三者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保持相对的协调和稳定,安全才有保证,忽视了三者的动态协调与统一,维持安全稳定的支撑就将倾斜。
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从运输安全的角度规范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施工方案给定的时间进行施工;实施施工、验收质量责任追究,避免低标准的重复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次数;接收部门要严格执行日常维修、检查制度,及时处理潜在的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率。在设备发生意外故障后,能在最短时间(查标定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抢修,及时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
2、跟踪
(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2)跟踪设备变化,完善规章制度
①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规章制度。随时掌握设备变化情况,以及现场设备的特点和性能,及时修订安全防范措施,修订有关规章制度。
②完善施工与交接、培训制度。施工部门应有对车站技术管理人员(包括接收部门的工电维修部门)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的义务和责任,有跟踪、处理使用中发生意外问题的责任,限定最少跟踪时间;接收部门的维修人员要尽快掌握设备特点、性能和处理故障的能力。(3)严格培训上岗制度。
(4)制定特殊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哈尔滨铁路局正在研究制定适合本局设备特点的《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3、强化人员素质,执行作业标准
(1)强化岗位相关知识的应知应会培训。制定各工种应知必会范围,定期学习、考核和举行技术比武,引进激励机制和岗位轮岗制度。
(2)进行事故案例教育,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强化作业人员对规章的理解。
(3)强化停电、施工、设备临时故障等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
揭示》,编制《施工明示图》;机车乘务员、运转车长要熟悉施工方案,认真抄录《运行揭示》。
铁路是大联动机,须各工种协同作业。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采用,加强施工过程中设备、制度、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结合部的管理,必能达到自控、互控、他控,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第五章 站段安全管理工作思考
第一节 以人为本、防微杜渐
1、站段安全管理工作应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工作日程上,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可宝贵的,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是目前每个管理者必须思考的话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有一句古语说的好:“亡羊补牢,忧末未晚”。我们今天可以说,每一次血的教训如果真的能够发人深醒,我们可以吸取多少的前车之鉴。我们的个别职工从认识上观点不明,态度不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次事故的出现决非偶然的疏忽,分析每一次事故的背后,对应着多少次的险情,每一个险情的背后,必然有着一连串的违章,每一个违章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不良的作业习惯。正是因为这种量的积累,才形成了质的变化,由违章而造成的千万事故,正是因为不良的作业习惯的形成,才导致困扰铁路安全生产的一个难题,违章现象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绝。为什么有些规章制度严不起来,落不下去,其根本在于,习惯使然。因此,夯实安全基础的关键在于纠正不良作业习惯。
2、智者通过教训制止流血,愚者通过流血制造教训。铁路的安全管理中,“亡羊补牢”的想法虽然不可取,防微杜渐、居安思危,从神经末梢的表现来确诊中枢神经的病症,抓小防大,才是有效的管理。在日常的管理中,对于出现的办法只停留在就事论是,处罚,迟报了事,而缺乏对个人、对问题长期有效的跟踪分析,这样是对问题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因此,我们对试行统计所有安全生产中出现的一类问题,分类编号,定责落人,长期跟踪每一个职工所有的违章记录,每一个问题出现的原因,频次。每一类问题出现机率与作法,形成一种自下而上,定点管理的安全管理模式,1
结束语
安全是中国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安全管理涉及生产的全过程、生产的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本文通过最基层站段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进行一些思考。随着科技的进步、设备的更新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步伐的加快。更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创新安全管理,确保安全,为铁路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铁路要发展必须要走向市场。这就更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确保运输安全,树立良好的铁路运输企业形象。其中人的安全素质、人的安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生理因素、心理素质、群体素质,这几个素质都达标或处于最佳状态,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发挥正常,使安全生产处于有序可控状态。而安全运输是铁路企业各项工作的中心,是铁路的生命线。要想提高铁路企业生产效率设备潜力得到最终大限度的挖掘,物资消耗达到最低水平,安全运输能够得到有力的保证,生产任务能够及时完成,都必须依靠每一个劳动者的努力,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长期细致的安全教育来实现,随着铁路工人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就的将来就会实现,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铁路事业。
324-
第五篇:铁路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1
铁路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运输是物流的中心业务活动,也是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之一。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重大的作用。在点到点的大批量运输中,铁路运输在现代运输体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行业政策的支持下,铁路应该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领先者。本文在基于对现代物流的认识,结合铁路运输发展,分析铁路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物流 作用
1.物流的认识
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物流中的“物”是物品、物资、物料、货物。“流”是流动、传递。物流是商品的物体实质的流动。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直接关系,因此物流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之一。物流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你朋友从网上购买了你的生日礼物,通过快递公司送到你家里给你,等等。
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包括运输、储存、配送。辅助功能要素是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管理。传统物流的特点是只提供简单的位移,是被动服务;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传统物流无统一服务标准;传统物流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是单一环节的管理。
现代物流则提供增值服务,是主动服务;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即将货物的现在的所在地与即将去的地方都公布在相关网站,货主可以通过订单号查询;现代物流实施标准化服务,从货物的包装到配送也都是流水线的,有一套标准的流程;现代物流构建全球服务网络,物流的网点遍布各地,我国物流公司--顺丰,它的网络布局合理,各个网点的选址也十分的合理,为了更好的服务,它拥有着11架货机;现代物流是整体系统优化,从各个方面的优化物流进行的流程,更好的控制成本。
2.铁路运输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体察人们的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不难发现总是靠着交通运输业来进行一定的货物和人的移动。交通运输业的生产过程虽然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但是它是联结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铁路运输要在这整个运输市场中占据地位和份额。我们就要顺应我国的政策,把握市场时机。铁路运输企业要从传统的、以运输为主的企业转变成规模经营、系统服务、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铁路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我们要进一步的完善路网,不断地提高服务能力和品质。
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
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既要认识自身的优点,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又要认识自己的不足,想办法将自己的不足,尽可能的降低影响,甚至使之变得不存在。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应该与其他的运输方式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机衔接,构建综合运输网络。
相较于其他的运输方式,铁路具有以下的优势:铁路货车的通用性能好,重量大的货物、长大货物、军事武器,铁路都可以运送,远远优于管道运输;铁路运输具有安全、正点、可靠的巨大优势,安全系数远高于公路,风险远比海上运输小;铁路还是绿色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电力牵引的方式,使得铁路的废气排放量远小于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受气候影响非常小,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定期的、有规律的、准确的运转;铁路运输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动车时代的到来,铁路有着陆地航空的美称,铁路货运速度每昼夜可达几百公里,一般货车可达100 km/h左右,远远高于海上运输;铁路运输量巨大,国家在加大投入修建新线和改建既有线,提高铁路运输能力,铁路一列货物列车一般能运送3000t货物,而大秦线上,一列货车包括102节载重80吨的车皮,一列旅客列车能搭乘旅客几千人,远远高于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铁路运输能源消耗较低,铁路运输耗油约是汽车运输的二十分之一;铁路运输成本低,铁路运输费用仅为汽车运输费用的几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
3.铁路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
有利于发展同欧亚各国的经济贸易。中国铁路线路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并通过众多专用线深入工矿企业,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的铁路运输网络,对开展国际物流服务具有相当的基础条件。我国铁路与亚欧大陆桥的衔接。更是加强了与国际的经济贸易。自50年代以来,我国与朝鲜、蒙古、越南、原苏联的进出口货物,绝大部分仍然是通过铁路运输来完成的;我国与西欧、北欧和中东地区一些国家也通过国际铁路联运来进行进出口货物的运输。
铁路运输也是联系国内各省市、开展国内贸易的一种重要物流运输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国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经由铁路运输的货物,其运输量正在逐年迅速增加。特别是上海、香港作为同际贸易的重要港口。通往世界各地的海、空运定期航线,交通运输非常发达,因此,充分发挥其在转口贸易中的作用,开展我国与世界各地区的陆空联运和陆海联运,就更需要依靠铁路运输才能实现。在长三角等地建设的高速铁路更是加快了国内人员与物流的流通速度,大大的缩短了运输时间,加快了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流动与整合。
铁路运输在我国进出口货物的集散物流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海运进口货物大部分利用铁路从港口运往内地,交付给收货人,海运出口货物大部分也是由内地通过铁路向港口集中,因此铁路运输是我国国际货物运输的重要集散方式。我国进出口货物的集中与疏运,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通过这些铁路货运站或货场到达或分发到全国各地。至于国内各地区之间物资和原料、半成品与成品、包装物料的调运,大部分也是通过铁路运输来完成的。使资源快速整合与配送,铁路运输在我国国际货物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与亚欧大陆桥的衔接。对于我国铁路如何向现代化物流转变,我认为要么就大力兴
建货场、高铁、信息化等物流设施,以先进的技术设施和优秀的服务态度去吸引顾客,占领市场,降低成本,要么就以原有的技术和设施加强管理去降低成本,在慢慢的更新设施,逐渐的建设物流网络。总之,我们要依据客户的要求,结合自身的资源,符合政策环境要求,以发展铁路。
在这全新的课题,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在运输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潘尤兴.现代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
[2]吴克俭.铁路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铁路货运,2003年06期
[3]赵岚.铁路运输市场营销[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