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论文5则范文

时间:2020-02-20 17:2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论文》。

第一篇:浅析《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论文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已经出版,内容是《老子》,这是继马王堆帛书《老子》、郭店竹简《老子》公布以来,又一先秦、西汉前期的《老子》文本,相信会对《老子》与《老子》学的研究,再起一个积极的作用。

一、校读(一)校勘、通假后之第六十章隶定文字

《老子》第六十章:“治(1)大国(2)(3),若(4)烹(5)小鲜(鳝)(6)。以道筱(7)天下(8)。其鬼不神(伸)(9)。非(10)其鬼不神(伸),其神(伸)不伤人(11)。非其神(伸)不伤人,(12)圣人亦不伤0(13)夫两不相伤,(14)故其文德(15)交归焉。景龙碑本不分章,四十七字。敦煌本、河上公本同,王弼本、范应元本四十八字,傅奕本四十九字。敦煌本题为“治大国章”,河上公题“居位第六十”,王弼本题“六十章”,范应元本题“治大国章第六十”。

(二)校勘、训读

(1)“治”,《后汉书·循吏传》注引、《后汉书·逸民传》引作“理”。

(2)“大国”,《诗经·桧风·匪风》之《序》云:“思周道也。国小政乱,忧及祸难,而思周道焉。It sas指的是“治小国”。“大国”“小国”,儒家、道家都有定义,《老子》书中之“小国寡民”,应指诸侯之国,此处之“大国”则指天下;儒家的部分,请参考拙文《马王堆帛书<经法·君正>章试解—兼论<老子>乙卷前古佚书之性质与先秦汉初<论语>之传》所论,此不赘述。《北堂书钞》二十七引无“大”字。

二、集释

(一)《韩非子·解老》:“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虚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二)《文子·道德》:“故治大国若烹小鲜,曰勿挠而已。

(三)河上公注:“‘鲜’,鱼也。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

三、说明

对于“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训解,传统的说法,以“不扰民”之说,最为大宗。但是,这样的见解,不是不能商量的。我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这一章的主旨,只是一个意思或概念的结论,它的说明,是从“以道在天下”至“故其文德交归焉”的文字,这些文字,只是在形容“天”与“圣人”(和“人”)的关系。“人”和“圣人”都是指“君王”,“人”是一般的君王,“圣人”是高等的君王。

结论

《说文》."懈(蟹),有二敖(鳌)八足,旁行,非它(蛇)鲜(鳝)之穴无所庇。从虫,解声。”段玉裁注:“‘鲜’者,今之‘鳄’字‘鳄’者,鱼名,见《鱼部》,鱼之似蛇者也,常演切。又作伙龟旦’,今《大戴礼》作气龟旦’,或误‘焦月’。《荀子》作‘擅’,许书古本多作‘鲜’,盖汉人多假貉国‘鲜鱼’之字为之,本无正字也。玄应曰:“‘负罩”又作“鳝”、“鲜”二形,同。’《劝学》篇曰:‘蟹二鳌八足,非她焦旦之穴而无所寄者,用心躁也。是以知,“它”即“蛇”;而“鲜”字,在其他传世典籍中。

第二篇:老子的论文

关于老子文化的调研及其现代化进程

其实,放手写这篇文章之前是就就不敢动笔。只感觉自己懒懒散散的学习《道德经》五年余,所懂所悟达不到形成文字的水平。细想。“道不远人”,每个人都可以悟“道”。鄙人暂且发表一些自己的一些意见。

一门学问一旦成为文化,算起来要比原来的学问就大多了。前一段时间平南县荣获”广西诗词文化之乡”称号.中国书协副主席聂成文等中国知名的大家都参与其中,可谓盛会了。而中华诗词学会发出文件决定授予藤县“全国诗词之乡”的称号。相对的阵势就没那么大了.形成文化的就是

暂且不考虑《老子》一书到底何时著作,老子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子故里在哪„„这些在没有新的证据的情况下,基本已经定下来。我的立场是:正视历史,不要因为现在的价值而扭曲历史。这是对古人的不尊重,也是治学不严谨的表现。

如果仅是拾人牙慧,道前人所说。那便不足为文。老子文化大体包括“道学”“道教”“《道德经》文化”等。老子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秦朝兴于法家,亡于法家;汉朝兴于道家,亡于儒家;唐朝兴于道家,亡于佛教;宋朝从未中兴,亡于儒家;元朝兴于法制,亡于佛教;明朝兴于道家,亡于儒家;清朝兴于道家,亡于儒佛。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了国家的兴衰是取决于文化,而不是制度,纪晓岚编著《四库全书》,说过:“

第三篇:当代大国论文

当 代 大 0

国 关 系 研 究 论 文

系别:土木工程系班级:建工姓名:孙婷授课老师:李良玉课程名称:当代大国关系 1301班

守城

求新

创业

修能

学号:2013040639

通过本学期对《当代大国关系》的学习,深深感受到大国关系的发展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是那我对我国外交、经济等看法。

摘要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继续发展,大国关系处于深刻的调整和变动之中,冲突与合作并存,在全球公共问题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又在涉及到各自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存在诸多矛盾。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这样的局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把握大国关系,制定正确的外交策略和发展路线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准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分量。

关键词:大国关系

机遇

挑战

战略

一、古代中国外交

总体来说我国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是对外开放的,秦朝张骞出使西域架起了与欧洲友好往来的关系;隋唐时期我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家有较频繁的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宋元时期我国的对外关系进入最繁盛时期,亚洲、东欧、非洲海岸都有频繁的商业往来,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十几年,撰写《马可波罗游记》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西亚和欧洲。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但清朝末年,国家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从而导致了落后。由此可见,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与国家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交往的越多,机遇和挑战越多,进步也就越多,实力自然越强大,地位自然越高。

冷战结束前后,中国大国关系面临考验。从1989年6月开始,美国、欧盟、日本等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参与对华制裁,企图在政治上、外交上孤立中国,通过延缓贷款、撤走技术人员、恶化贸易等方式加重中国的经济困难,中止高技术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在军事上威胁中国,达到以压促变的政治目的。中国确立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强调从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国家间关系,提出“坚持原则、利用矛盾、广交朋友、多做工作、打破制裁、避免孤立”的对策,首先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积极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系。其次,利用西方国家的矛盾,从日本和欧洲突破开始。1990年7月日本恢复对华贷款,10月欧共体外长会议决定取消对华限制措施,恢复同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正常关系。11月,钱其琛正式应邀访美,美国中止高层互访的制裁被打破。1993年11月中美领导人在西雅图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晤,标志着西方大国制裁政策彻底破产。

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为标志,中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进入全面崛起时期。2001年,中国崛起效应开始全面展现。这一年,中国加入WTO,彰显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与欧盟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促进中欧关系进入蜜月期;抓住“9·11事件”,促使中美关系走上成熟之道。在此背景下,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总体外交战略布局。中国十分重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强调“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群雄并起,中国积极加强与它们的战略合作关系,进而与各地区主要大国进一步加强合作,中国大国关系体现出积极、建设性、全面性的特征。

当我们说到世界大国时,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发达国家首当其冲,但我们同时

第1页

4/19/2017 守城

求新

创业

修能

学号:2013040639 也不会忽略中国、印度等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当前世界格局千变万化,因为一方面,美国力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另一方面,多个新兴大国发展迅速。这两种进程相互交错发展,使现行国际体系处于一种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状态,各种力量在互动中不断寻求平衡。这就导致各国之间相互牵制,互利共生,这些联系的加强使我们面临很多的机遇,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现代大国关系的特点是:

1、“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主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小。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美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成为引领大国关系新一轮互动的关键,中美间又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全局的一条主线。

2、“逐利竞争”激烈: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因竞争引发的矛盾与摩擦增多。油气资源事关各国核心利益,油气供给大国越来越趋向于以资源为工具,施以政治影响,构建于己有利的大国关系。美国攻打伊拉克、俄乌天然气之争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后面的经济因素日益复杂,各国对能源、资源的竞争将会持续作用于西西、南北关系的发展、演变。

3、“因时谋势”多变。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印、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一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同时,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但也面临新问题。

4、“新老互动”明显。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上升,牵动国家关系新变化,主要大国对中国的战略或策略借重增加。

5、“区域合作”活跃。美日俄欧对亚洲区域合作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备受重视。中、日、印、韩、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围绕中国崛起而加速调整。东亚合作进程中虽然复杂因素不少,但也出现了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6、“多边协调”日强。热点问题继续牵动大国关系,各主要大国更加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的作用,协调与合作不断增加,手法也更趋灵活务实。

总的看,当前大国关系呈良性互动,如能保持这一态势,热点问题的处理就不会失控,大国会更加冷静地应对相互间的矛盾和分歧,不致激化。大国关系可望继续向着重视相互协调与合作的方向互动和发展。由此创造的稳定的外部环境无疑是利于我国综合实力的发展的,复杂的大国关系也会使各国联系加强,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为我国在世界树立形象创造了很多机会。

二、现代的世界大国关系

今年以来,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传统因素和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因素对大国关系的影响都在上升,大国关系呈现以下特点:

一、“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主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校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美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成为引领大国关系新一轮互动的关键,中美间又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全局的一条 主线。

二、“逐利竞争”激烈。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加紧博弈,能源外交活跃,因竞争引发的矛盾与摩擦增多。油气资源事关各国核心利益,油气供给大国越来越趋向于以资源为工具,施以政治影响,构建于己有利的大国关系。俄乌天然气之争;俄反制美欧“颜色革命”;伊朗重炼浓缩铀;中东海湾伊斯兰极端化;委内瑞拉加强与古巴、玻利维亚的联系;尼日利亚、苏丹、安哥拉等非洲产油

第2页

4/19/2017 守城

求新

创业

修能

学号:2013040639 国政治外交上更为活跃与独立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后面的经济因素日益复杂,各国对能源、资源的竞争将

会持续作用于西西、南北关系的发展、演变。

三、“因时谋势”多变。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英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一些传统三角关系趋于活跃。美欧与俄结构性矛盾的一面渐趋明朗,俄对美欧关系处于守势。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美俄关系复杂面凸现;欧俄关系热度下降,战略互信下降。同时,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但也面临新问题。

四、“新老互动”明显。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新兴经济体国情各异,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扼守战略航道,地处反恐前沿的“不稳定槐,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深浅不同,大国更加重视与之对话与磋商。美重塑其全球同盟体系,着力反恐的同时,向传统安全观回摆,加强了对中、俄、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关注;G8加强了与新兴工业国进行对话,北南大国间的对话与合作呈上升态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上升,牵动国家关系新变化,主

要大国对中国的战略或策略借重增加。

五、“区域合作”活跃。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区域合作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各种地区多边组织空前活跃,各大国和新兴力量为争夺区域经济合作主导权加大投入,直接或间接卷入,并争相发挥影响,区域内外国家间力量分化组合继续深化发展。东亚成为大国竞争及新一轮区域合作发展的重点,美日俄欧对亚洲区域合作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备受重视。中、日、英韩、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围绕中国崛起而加速调整东南亚合作进程中虽然复杂因素不少,但也出现了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各大国通过扩大地区融合,加强利益捆绑。

六、“多边协调”日强。热点问题继续牵动大国关系,大国日益重视多边机制在解决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两核一线(朝核、伊核、中东一线)”热点问题的解决上,各主要大国更加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的作用,协调与合作不断增加,手法也更趋灵活务实。布什连任以来,美实力超强地位未变,但对国际事务的操控能力有所削弱,被迫调整对外战略,从单一的武力打恐转向从自由民主改造入手的综合治理,从崇尚单边主义转向更为强调大国协调与合作,从“先发制人”战略转向更加注重外交努力。美借重多边合作之机,力图继续保持在大国关系中的核心地位。

总的看,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呈良性互动,如能保持这一态势,热点问题的处理就不会失控,大国会更加冷静地应对相互间的矛盾和分歧,不致激化。协调、妥协、合作,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主要趋势。

三、当今国际形势中中国面临的挑战

1.国内收入不平衡,东西差距巨大,贫富分化严重。中国在以全球“第一高速”批量创造“富裕一极”的同时,也以全球“第一高速”批量创造“贫困一极”。据说依照国际标准,凡是房贷按揭数额超过月收入1/3的人即可被称作“房奴”。而很多国人根本拿不出首付,连成为“房奴”的资格都没有。贫富分化使资本力量膨胀,富人们依照行业、地区等组织起来,形成日益强大的利益集团,对国家决策乃至立法产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权力与资本交媾,商人与官员联姻,政府诸多经济政策制定被利益集团所左右,使决策倾向富人;即便是照顾弱势群体、穷人的政策,也会被不断侵蚀。

2.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如今台独、疆独、藏独行情不断看涨往往得益于西方坚挺,挑拨离间若干族群与汉人之间关系,鼓动策划分离势力对抗中央主权管辖这一努力自然从未停止过。普通西方人士对台湾,尤其是新疆、西藏背景了解极为有限,但多少年来西方政府

第3页

4/19/2017 守城

求新

创业

修能

学号:2013040639 几乎不约而同地通过各种方式对主流社会持续宣传,那些从孩提时代即被洗脑的自由追逐者便悍然以拯救斗士自居,对中国评头论足。

3.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首先,朝鲜半岛风云突变,对东北亚安全形势影响甚大,也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由朝鲜发射火箭和进行新的核试验所诱发的紧张局势,尽管不是这一地区首次出现的问题,但此次危机对抗性强,造成的连锁反应超过以往。其次,海上安全问题愈益凸现,东海和南海争端同时爆发,中国的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面临重大挑战。今年以来,围绕钓鱼岛和南沙群岛争端以及海上划界问题,中日之间以及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之间,产生了严重纷争。这些问题的出现,有联合国审议海上划界方案的原因,同时也是某些国家违背承诺,蓄意惹事造成的结果。中印关系虽已正常化,但并未建立相互信任,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不确定因素,加之印巴纷争尚未根本消除,中国西南边陲不可掉以轻心。

4.中国在核心科技方面应当加强。中国各个产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惊人的相似,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基本都依靠进口。在缺乏可新技术和部件的情况下,很多产业的贸易壁垒和行业集中度比较低,企业盈利能力高度依靠于销售能力和通路,盈利水平轻易受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起伏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进发展,技术瓶颈题目越来越严重。随着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成为发展中国家寻求突破和跨越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改变了长期对科技发展的不干预政策,大幅增加研究经费,把争夺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面对发达国家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中国更应加快树立自主创新的信心与决心。自主创新,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二是加强集成创新;三是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四、对于我国在世界格局下机遇与挑战的思考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机遇,我们要善于把握,对于挑战呢,我们要勇于面对。

经济上所遭受的寒潮已经领略,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在党的领导下,一点可以化险为夷。中国所能做的就是保持货币稳定,避免通货膨胀。同时救济那些经济下滑很严重的国家,本着世界稳定的信念。

周边环境险恶,国家应该加强维和,保障中国人民和周边弱小国家的安全。我国的和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战略目标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我国的和平发展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风险,外部环境是复杂严峻的。我们要坚定信念,和平发展必会取得成功。

国家不仅要面临国际上的挑战还有国内的纷争,要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才是最重要的。住房问题,养老保险,官员贪污还有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急需整顿和解决。房价应当下降,照顾更多的人;老龄化加重,应当适时的一对夫妻两个孩子。上级拨的款应当派人进行跟踪调查,防止中饱私囊。很多问题都有待一一解决。

随着中国不断的崛起,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就给我国的外交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遇。但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也面临一些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化不利为有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中国才能更好的屹立于民族之林

当前,大国关系正经历新一轮的调整和分化组合,各主要大国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中国在大国关系分化组合中机遇与挑战同在,有利因素和挑战同时在增加。大国协调与合作不断增加,为中国发展同各大国的关系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安全和世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大国间的共同利益增多,日益重视合作解

第4页

4/19/2017 守城

求新

创业

修能

学号:2013040639 决非传统安全威胁,协调与合作增加。从发展趋势看,大国关系将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大国在一些涉及人类共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上将加强合作与协调。这种趋势与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不谋而合,为中国稳定和拓展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发展中大国纷纷崛起,使中国在大国外交中有更多的回旋空间。近年来,“金砖四国”、“展望五国”等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大国的崛起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地区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多边主义的发展。同时,这些国家在许多国际事务中与中国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容易沟通与协调。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在不断改善和加深,这不仅为中国发展同其他大国的关系增加了回旋余地,也对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和谐世界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中国在大国关系中的影响力增强,各大国纷纷从战略层面谋划对华关系。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不断提升,各大国把发展对华关系作为主要战略取向,均期望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获益。中国在大国中实力对比的上升使中国在大国关系中的影响力相应上升。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不仅提高自己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已成为主要大国借重的对象。

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开展大国外交虽有一定优势,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首先,中国的利益拓展已触及其他大国的利益,中国与主要大国之间的权势变化加剧了其他大国对中国发展的矛盾心态和战略疑虑。尤其经济危机过后,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提出希望中国扮演“负责人的领导角色”承担更大的所谓维护国际体系的责任。导致其他国家不满、疑虑和担忧。其次中国和主要大国之间互动模式调整导致互相不适应矛盾。也引来了许多关于中国不实的批评。再次,中国与主要大国之间身份定位和利益格局调整使得双方对“核心利益”的认知差距变大,政策协调难度增加。

四、中国与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

首先要继续坚持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同舟共济的精神指导下全面发展与各主要大国的关系。其次明确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多层次战略定位,加快形成中美关系与其他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及相互支撑的战略布局。第三加强新兴大国多边合作机制的运筹,积极构筑中国的大国关系的战略支撑。

综上所述,目前的大国关系稳定与复杂多变共存,大国关系的急速互动与调整呈现出较强的相互协调,在保持良性竞争的同时表现出更多的稳步合作,中国的战略回旋空间与战略主动权有所增加,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了不少挑战。从古至今,想要有较好的发展,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是必须面临的问题,是提高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在的机遇,实现中国的复兴。

参考文献:

赵青海

稳健发展的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

国际热点问题透视

陈晓东 国际安全格局的演变及中国与大国关系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六期

李铁映

21世纪初的中国和世界机遇与挑战

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12月 高中历史课本 百度大国关系

第5页

4/19/2017

第四篇:大国关系论文

我看大国关系

进入新世纪之后,国际格局继续在朝着有利于多极而不利于单极的方向演变,这是当前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为了在强国林立的世界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各国都努力的调整着与各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以求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的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各国之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冲突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怎样在平衡竞争与合作在国家关系中的地位,以谋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但同样也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处理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尤为应当小心谨慎。以下就是我对当今世界各大国之间关系的一个浅薄理解,其中以中国与各国关系的阐述为重,并附以与中国利益紧密相关的各大国之间关系的概要。

(一)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尽管美国至今在全球力量对比中仍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随着近年来其单极霸权战略的连连受挫,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有所下降,其中“软”实力衰退的迹象更是十分明显。从美国自身的状况来看,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来自海外的投资逐年减少,目前已从当年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在国际事务中,美国越来越难以做到独行其是,相反倒是迫切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战胜全球恐怖主义。而在伊朗和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上,美国同样离不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的合作。从全局来看,美国的战略地位离其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

(二)大国关系的多样化

由对抗走向合作,是当代大国关系一个新的变化。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大国明确意识到它们在维护世界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合作以及解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问题方面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共同利益,大国之间合作的增强,并不排除大国之间仍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当前它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竞争仍然有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冲突和对抗,这是因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此,简单地用“合作”、“竞争”或“对抗”这样的概念来说明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恐怕都不够全面。这在中美关系中表现尤为明显。从美国的对华战略来看,它一方面意识到与中国存在着多方面的共同利益,因此需要与中国建立一种“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由于担心中国的崛起而要把中国看作“未来竞争对手”加以防范与遏制。可以说,中美关系的演变典型地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多样化这样一种新的特点。

(三)国际体系的多元化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主权国家是国际体系中几乎惟一和最基本的行为体,因为很难设想还存在组织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其他形式。然而事实上这样的形式不仅存在,而且其作用也越来越大。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多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大体上,活跃于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国际组织。从性质上,它们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IGO)和非政府组织(NGO);从层次上又可以分为全球性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地区性组织(北约、欧盟、东盟)。另一种类型是跨国公司。显然,新的非国家行为体的大量出现和在国际舞台上日趋活跃的现实,需要人们以一种新的多维视角重新审视当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方式。

(四)国际政治的经济化

在当前国际关系的现实中,经济已成为最大的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化的表现十分明显:第一,国家间实力竞争的重心从军事转移到经济和科技领域,从一种外在的占有,转向内在的参与,第二,经济交往包括经济上的合作与摩擦,日益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内容。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趋增强,也不允许一个国家关起门来单独发展。因此,经济交往越来越成为国家对外关系的中心内容,过去是根据国际政治利益的需要来调节国际经济交往,现在是根据国家经济利益来调整国家间政治交往。第三,各个国家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一个国家能否保持政局的稳定,一个政党能否赢得人民的信任,关键是看能否把经济搞上去。经济和政治密不可分,经济是最大的政治。

此外,与中国利害相关的重要大国关系还有:美俄关系反复多,美日关系炒作多,美欧关系暗算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第五篇:大国政体论文

大国崛起之日本

摘要:日本作为一个面积狭窄的小国,在战后迅速实现经济崛起,跻身于大国的行列之中,这与日本的文化思想与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期间的经验也是我们值得借鉴的。

Abstract : Japan as an area of small and narrow in the rapid implement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the nations of the procession, the Japanese culture ideas and system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eriod of experience is also worthy of our lessons.关键词: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 战略 当代外交 借鉴

政治制度的转变

明治维新以前的政治制度

日本国家形成较晚,3世纪初期才出现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即邪马台国。约4世纪,在本州中部又兴起了一个更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即大和国。到5世纪,日本奴隶社会进入繁盛时期。646年,大和国发生“大化改新”,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701年以后,又积极推行律令制度,于702年和718年分别制定和颁布了《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进一步肯定了大化改新的成果,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完成了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制国家的转变。

明治维新后的政治制度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频频叩关,民族矛盾和封建社会内部矛盾激化。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结束了封建幕府政治,成立了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政府。史称“明治维新”。通过1868年的版籍奉还和1871年的废藩置县,将封建领主占据的藩地统归天皇管辖。特别是经过1868~1869年平息士族反叛的戊辰战争,日本开始走上近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轨道。1885年结束了明治初年以来的太政官制,创设了内阁制。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二月)正式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通称《明治宪法》)。接着,又相继制定了《皇室典范》、《议会法》、《贵族院令》、《众议院议员选举法》、《会计法》等,确立了天皇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

现代日本政治制度

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1937、1941年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军占领日本。1945年10月,占领军最高司令官D.麦克阿瑟命令日本政府修改《明治宪法》。在松本草案被占领军总司令部否定后,代之以麦克阿瑟草案。日本政府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宪法修正纲要”,1946年6月交付帝国议会讨论,议会通过后,于同年11月3日公布,1947年5月3日实施。由11章103条构成,正式名称为《日本国宪法》。根据这部宪法,日本由战前具有浓厚军国主义、封建主义色彩的君主立宪制改为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原则,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天皇作为国家象征被保留;实行“地方自治”原则;放弃战争,不保持武装力量。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概况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大致分成四个阶段:战后复兴期、高速成长期、过渡期和稳步成长期。

1.战后复兴期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2.高速成长期(1955~1973年)

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品物价持续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日本国民生活。在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3.过渡期(1973~1985年)

1971年末,日元在维持了约20年的固定汇率之后第一次上调了16.8%,从1美元兑360 日元升至1美元兑308日元。1973年2月,美元贬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260日元。同年末,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价格爆涨了4倍,各种初级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扬。日元升值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二重因素对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经济是个沉重打击。1978年秋,日本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征兆。虽然在1979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经济滑坡、物价上涨的情况又有所发生,但由于较好地总结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教训,不到一年就基本消除了石油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滑坡。80年代前半期,在经济低速增长的前提下,日本开始建立健全财政制度、扩充社会资本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经济政策的导向也由追求高速发展转向追求经济活动质量的提高。到1985年底,日本的经常项目收支达492亿美元。

4.稳步成长期(1985~)

在日本经济实力稳步增长的同时,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实力则在相对下降。西方其它工业国要求日本分担其国际义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1985年9月,西方7国财长作出了协调外汇市场的决定,日元因此而急速上升;1986年4月,“前川报告”(前川为当时的日本银行总裁,又任产业结构审议会委员长,该委员会向内阁提交的关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报告一般称为“前川报告”)出台,指出: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和发展的需要,日本自身必须调整结构,以缩小贸易顺差。“前川报告”的要点有:①扩大内需;②改变经济结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③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④推进日元的稳定化和国际化;⑤促进对外技术和经济合作。“前川报告”对8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日本文化外交的观念

透视战后日本国际形象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日本的成功之道在于善用文化手段,借重文化外交去改变、重构国家对外形象。21世纪后,面对全球化的强劲发展趋势,日本对“文化立国”战略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信心,目标更加清晰,即从过去的“引进欧美优良技术加以改造”的“模仿和追随的文化开发时代”,转向“传播和培育独创技术”的“首创和领先的文化开拓时代”。

日本“推进文化外交恳谈会”报告书认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发达的世界中,良好的对外形象及好感度将形成广大的对其国家行为及主张的理解和认同感的基础,然后又会变成对其国际舆论的支持、赞同。因此,文化交流最有助于国家、市民对外形象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好感度。经济与文化全球化推进了日本举国创建“日本国家品牌”、打造“酷日本”的文化产业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推进文化产业振兴战略过程中,日本政府尤其注重文化外交对实现日本新型国际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的特殊功能。因此,日本文化外交首先在理念上出现了变化,即强调“发信”、“受容”以及“共生”的新理念。

(一)关于“发信”理念的行动指南

随着网络等媒体的飞跃发展,近年来舆论对外交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强。为了顺利展开外交政策,不单是对象国政府,对象国国民的理解也是不可缺少的,即信息与文化的国际传播极为重要,因此,日本文化外交逐步凸现“发信”理念。“发信”的具体内涵与路径是:(1)海外宣传:通过邀请那些对世界舆论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访日、驻日,促进对日本的理解,驻外使领馆官员主动与当地媒介接触,投稿介绍日本情况,用多国语言制作介绍日本的宣传手册、视听资料,改善官方网站,提升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关注度;(2)对各国政府、民众和海外媒体关于日本舆情的关注与应对:收集和关注国际媒体对日本的相关报道和对日民意调查情况,政府及时发布相关真实信息同时批评不实报道;(3)振兴旅游:外务省通过驻外使领馆向海外受众宣传日本,通过介绍日本的录像带、小册子、网页,吸引外国人来日旅游。

(二)关于“受容”理念的行动指南

该理念的实质就是如何接收外来文化问题。日本长期以来对外来文化采取“拿来主义”的政策,积极引进和学习外国先进科技、思想和文化并为己所用,同时结合本民族文化进行改造吸收。面对信息化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国际背景,针对外来文化,日本不只是简单地吸收即“受容”,还认为有必要积极开展自我创造,提供文化交流的“公共空间”,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共同生活、共享经验,加深相互理解,形成连带感,更进一步谋求与多样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自身社会的变化,并以此为原动力向创造性的“受容”转变。为此,以艺术家、通俗文化的旗手、研究者、留学生以及相关媒体为中心,积极接收各个领域中异文化交流的旗手,创造出对国际社会、地域社会都开放的文化交流空间,把日本变为21世纪“文化创造的基地”。

(三)面向“共生”理念的行动指南

许多日本学者,如早稻田大学平野健一郎在其著作《国际文化论》、庆应大学关根正美在其著作《多文化主义社会的到来》中都不赞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他们认为21世纪世界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多文明和多文化共存共生的时代。日本“推进文化外交恳谈会”报告书也认为,在以多样文化为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日益密切的时代,从不同文化、文明中找出其共有价值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并指出“通过对话的多文化共生与价值的共有”是现在文化交流最受期待的课题。“共生”理念具体包括四个方面:(1)尊重“和”与“共生”之心;(2)作为多样性文化与价值桥梁的日本;(3)坚持创建“文化公共空间”的日本;(4)推进文明间对话、体育交流的网络建设和文化遗产协作平台的建设。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就注重把文化外交的精神贯彻到实际政策当中,从较为深层的教育体制、教育政策,到国际文化交流的政策与实践,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当时负责执行日本文化外交的主要机构“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发表了《国际文化交流行动计划》,它充分体现了冷战结束后日本文化外交的理念与政策要求。该计划声称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以此来促进世界和平,加深相互理解,使国际社会了解日本,促进日本的国际化,并贡献于世界文化。与此相比,进入21世纪后日本文化外交的新理念在原来重视文化、教育国际交流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传播媒介、文化产业在文化外交中的角色和建构国际形象中的作用,更加注重自身文化创造力建设和与其他国家分享日本的文化成就,更加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共生”、培育和展示日本文化的世界胸怀。新理念不仅有利于日本外务省直接作用于对象国国民,使其加深对日本外交政策或一般事物的理解,综合地展开海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发送日本的“21世纪型酷”,而且最终有利于赢得世界人民的心、建构与传播让世人理解和尊重的亲切的国际形象。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追求与其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政治、军事大国地位。二十多年来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在不断演进和发展。近年来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日趋成熟,并通过经济、法律、外交、传媒等途径全方位推进“政治大国”战略。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日本政治家的不断努力,日本国家战略的定位日趋明朗,提出并积极推进在构筑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实现其成为世界重要一极的“政治大国”战略。21世纪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第一,扩大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介入地区国际事务,争取与西方大国平等的权利和国际地位;第二,保持在亚太地区的领先权;第三成为新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通过联合国来维护日本自身的利益。目前日本国家战略依然是推进国家正常化,促成日本成为“正常国家”、“政治大国”。积极推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使日本完全地、彻底地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政治大国”,并确保日本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以便在国际事务上拥有更多发言权和决策权。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我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它的任何举动都会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日本政治大国战略对中日关系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日本在新世纪的国家战略走向和日本政治大国战略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有助于我国在对日关系中制定有效的对外战略,赢得先机。对于日本我们要学习他们先进的地方,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尊重我们国家的客观实际,学以至用。日本人能做出来的我们中国人一样能成功,而且做的更好。而最基本的是我们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国要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善于借鉴别国经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下载浅析《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论文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论文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领导学论文,老子无为思想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领导学的启示 李鸿发 (行管08***) 摘 要: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巨大的财富。笔者通过探讨我国古代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老子思想研读论文5篇

    “道’’是“无为”却“有为’’ -----浅谈老子思想对领导者个人修为的启示 孙连超“实际上道家的‘无为’,也就是‘无不为’,以道家的精神做事做人,做到外表看来不着痕迹,不费......

    中国哲学概论-老子哲学论文

    中国哲学概论-老子哲学 2010学年第一学期《老子哲学》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 教师姓名: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中国·重庆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中国文化......

    老子道德经期末论文[合集]

    试卷编号:QR34010-01《老子道德经》期末试卷(论文)任课教师姓名:黄胜海副教授考试限时:第十八周随堂进行80分钟考试时间:2013-2014学年度 上学期;2013年 12月考核方式:开卷笔试论文/......

    大国崛起分析-论文

    《大国崛起》观后感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 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题记 《大国崛起》是一部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

    大国崛起论文(近现代史)

    大国崛起 序:《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我在高中时期就已看过全集,如今再次观看,给我的感触只有比原来更深。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宏伟的历史人文教育大百科。荷兰、葡萄牙、西班牙、......

    大国崛起论文(5篇)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21708138史先飞 在马列主义哲学课上,我观看了《大国崛起》系列片。这部系列片系统介绍了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从思想、经济、政治、文......

    大国关系的论文

    一直以来,大国关系都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决定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传统的大国关系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国之间需要发展成为一种以合作共赢为主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