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格林生态庄园的必要性研究论文
一、生态庄园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于旅游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强,返璞归真,亲近自然,重返自然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休闲方式。农家乐更是成为了城市居民假日度假的好去处。农家乐和生态农庄为游客体验幽静的田园生活,感受乡村宁静的生活环境、清新的空气和淳朴的民风提供了可能。
来自于中国旅游网的一项调查数据:选择短途旅游的消费者人群占旅游总消费人数的比重如下:39.3%的人选择市内公园和游乐园,24.2%的人选择郊区景区,27.2%的人选择乡村游和农家乐,只有3.03%的人选择去外地。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了度假休闲、乡村游及农家乐的市场份额所占比例较大,仅次于市内公园和游乐园的消费者比重。可以看出,消费者更加看重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消费方式。选择假日农庄游乐的消费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且还将呈现上升趋势,这就预示着诸如这样以自然环境、农业景观、农事活动和民俗风情等农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前提,以市民休闲、度假、体验、求知和探索为目的新型旅游方式正应运而生,而农家庄园正是这种休闲生态旅游的典型代表。
随着居民对生活水平要求提高,传统的的旅游模式有着日趋冷淡的趋势,而短途休闲旅游在市民的旅游消费中所占比重日益上升,有着田园生活般庄园文化和生态休闲的休闲农庄能带给游客颐养身心,物我两忘,回归自然的感觉。可见,创建一所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最终面向大众的生态休闲庄园已经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生态庄园的模式与特点
目前,我国传统的旅游品种大致分为如下几类:自然景观旅游模式,四川九寨沟,龙门石窟,湖南张家界;文化名胜旅游,如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异域风光,购物体验式,如新马泰、香港等大城市;此外,还有以民族风情为主的旅游模式等。
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城郊休闲农庄,地处郊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枢纽位置,同时具有便利的交通,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大批的城市居民,引导游客来到郊区,吃农家乐,住民家房,耍农家乐,做农家活,无形之中向消费者倡导一种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的出游方式。
格林生态休闲农庄选址于生态环境好,自然资源丰富,污染小和风光旖旎的城郊,这里有优美的乡村自然景观,有难得的乡村野味,还提供一定的娱乐设施,如室外温泉,游泳馆、水上乐园、桌球、台球厅、儿童乐园、马场、垂钓、自助烧烤和疗养场所,以满足人们的观赏、休闲、度假、娱乐、游玩等需求;庄园还设立专供商务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展厅,以供大型公司举行年会和半年会;还有丰富多彩的节目,如篝火晚会和舞会等。此外,庄园通过建立生态果蔬园、科学培育生态花园,让游客体验到农家自助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即发展了生态观光旅游,又愉悦了游客的身心,更为庄园实现了创收,体现了名副其实的多赢。
三、格林生态庄园创建的目的与传统的农家乐相比,格林生态庄园的创建旨在打造一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生态休闲农庄,它及采摘、园艺、旅游及景观园林于一身,便于消费者享受到假日观光、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体验甜美的乡村乐趣。其次,这样的休闲农庄使大型企业商务活动的举行从城市酒店过渡到近郊环境优美的生态庄园,使人与自然近距离接触,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与调整。同时也为户外婚礼项目如婚纱摄影、婚礼仪式提供天然的环境;不仅如此,它对现有的农家乐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服务水平得到一个整体提升。通过充分利用空间和自然资源,建立素拓场地、生态园以拓宽消费者市场。
四、格林生态庄园创建的意义
格林生态庄园的创建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休闲度假、怡养身心的理想场所。
首先,生态休闲庄园的建立是对当地本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特色的民俗风情的一种传播。它让农村特有的本土文化、民俗风情和技艺得以延续和传承;还可以增进城乡居民的交流,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同时使消费者有机会体验农村生活,增长农业知识。
其次,格林生态庄园的建立有利于对当地自然资源实施最大限度的开发与保护。在有目的的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维护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收益。
再次,休闲农庄的建立可以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亦增加了国家税收。而且将带动和延长绿色产品等环保产业相关生产链条和消费链条的发展,促进了城郊“生态经济带”的形成。
此外,大量的客流将被吸引至此,可以刺激当地的消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五、格林生态庄园创建的市场前景
以“农家乐”为例,2006年五一期间,西安市八个县区接待游客64万人,实现收入1450万元;2007年与上一年持平,2008年十一期间,西安农家乐接待游客55万人,实现收入1350万元,2009年五一三天假期,接待游客61.2万人,实现收入1986万元。由此可见,休闲农庄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农家乐规模小,管理不善,卫生健康方面不能保证,其休闲娱乐方式单一,而庄园扬长避短,将农家乐带入庄园进行统筹管理,在规模上适当扩大,卫生及管理上相应改善,做到规范经营,把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为休闲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现如今,更多企事业单位更愿意到一些设备齐全服务完善的休闲农庄去放松,而庄园的目标消费者以短期休闲的旅游群体为主,如商务群体,青少年等闲散旅游群体,外景拍摄群体,户外婚礼群体等。由此可见,格林休闲农庄的建立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邹统钎,齐昕.大都市郊区休闲“庄园”发展模式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5):104-109.[2]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态势与前景[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2,(2):40-43.[3]戴美琪,游碧竹.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4):144-148.[4]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97-1605.
第二篇:生态庄园策划书
概念生态庄园设计与规划项目书
生命科学学院
1、现在居住环境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的现况下,能够拥有一个舒适、安静的居住空间。对现在的人们来说,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包含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舒适,而且还包含精神方面的享受要求,尤其后者的优劣,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等生活的效率,而且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建设、人居环境开发日益强调环境效应,“绿色地球”、“绿色城市”、“森林都市”、“园林城市”等等设想和实践成为当今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新世纪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将呈现出追求精神满足享受和谐环境趋势。而当下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比比皆是。首先就是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为追求利益大量的历史建筑、标志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整齐划一的现代化高楼,表面上看是一派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但却牺牲了城市千百年来的积淀和传承,城市失去了自己独有的记忆。其次是城市绿化无规划,城市色彩杂乱无章。城市住宅小区的建筑绿化色彩各自为政,十分凌乱而城市整体的绿化与保护工作不尽完善,绿化了却很少保护。最后是开发商过于追求经理利益,小区绿化有名无实。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们一个焦点,但很多开发商只是说到做不到,或者一劳永逸不再保护修整。因此人们更加渴望得到一个环境优美的居住地,而生态庄园就是一个享受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地方。
2、生态庄园设计与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生态庄园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目的是利用农村荒芜的耕地或闲置农田资源,引导社会能人和民营资本,以租赁、转让、购买土地使用权等形式,集中流转一定规模的土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目的,通过资本多元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生产标准化,实现了土地与资本的结合,农业与生态的结合,资源与产业的结合,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一二三产的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劳作负担。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其意义包括:
1.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提高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2.改变传统农业,发展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减轻环境污染 3.结合一二三产业,实现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
4.发展农村改变农村落后局面,促进农村设施设备完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
5.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存进全国进行改革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之种模式,社会有需求,农民有利益,投资者有意愿,只要政 府有引导、政策有扶持,生态庄园经济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生态庄园设计与规划遵循的原则与要求 1.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原则
生态园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的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态农庄是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其发展的基础是运行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和具有生态意识的管理者、经营者和旅游者。要处理好古老民俗、民居的保留同新建具有旅游生态农庄特色的新农村的关系。对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加强他们的生态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从而对游客产生影响,保持农业效益的持久性和高效性,最终实现生态农庄的可持续发展。3.打造特色、突出重点的原则
生态农庄项目的开发要根据地域差异以及自然、人文环境特色确立主题,以特色占领市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这样才能组合开发出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态农庄。4.市场导向与多种产业结合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建设符合多种消费人群的环境、产品、居所等且结合旅游、生产、生态、文化、教育等
4、生态庄园设计方案和各功能区总体布局 1.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无公害原则。肥料采用来自动植物的有机肥,农产品无农药生产利用生物杀虫物理机
械法杀虫,作物用于牧业或者发展沼气,动物粪便发展沼气,减少电灯多采用沼气灯。并使用清洁能源
2.观光旅游区域
生态园规划以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采摘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牧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3.科普教育功能区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4.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应充分体现环境优美,氛围安静,安全环保,整洁干净特色。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设置不同类型的居住地。并设有超市餐厅与药店,保障日常需要。5.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的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
6.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7.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5.生态庄园设计运用的生态学原理和优点
1.物质循环利用原理。作物和动物粪便制作有机肥或生产沼气
优点在于充分利用各物质的残余能量,减少人为的经济投入并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庄园。
2.害虫防治反面采取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减少污染,生产无公害产品,同时提高收入。
3.农作物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能。渔业捕捞期在k/2左右保证种群密度,加快恢复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6、生态庄园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预测 1.经济效益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日渐火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看农家景,干农家活”已成一股巨大潮流,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代,许多前期投资建成的特色家庭农场,天天门庭若市。而生态庄园不仅有乡村旅游还能体验农村生活参观农业科技品尝无公害产品。其特色规模远超简单的乡村旅游,社会有需求,农民有利益,投资者有意愿。生态庄园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巨大的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
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体现了能人带农民、企业带农业、庄园带农村的发展效应,农民当股东,年年分红提高经济收入。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并带动一个地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巨大。3.生态效益
生态庄园原则之一就是“生态立庄、绿色先行”的理念,把生态作为重要的效益,发展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减轻环境污染,并且绿化庄园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同时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物肥料排泄与污染,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庄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绿色、有机产业,生产了大量绿色有机的农产品。且有模范带头作用生态效益巨大。
第三篇: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位于省市东南部,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5镇、5乡、204个行政村,人口16万,面积2028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以来,我县依托移民搬迁旧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天,全省生态庄园
经济现场会议在我县召开,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支持,更是对我们的鼓舞和激励。在此,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前来参加现场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简要汇报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情况,敬请批评指正。
一、县为什么要发展生态庄园经济
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由于山大沟深,石多土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祖居这里的农民往往广种薄收,由此导致人口分布非常分散。建国以来,全县最多曾有1000多个村庄散布全境。底,还保留有379个行政村、336个自然村,平均每村人口不到200人,其中100人以下的村子就有200多个。基于以上实际,我们确立了“一城34个中心村”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就是以县城为龙头,同时确定基础好、潜力大、位置优、人口相对集中的34个行政村为中心村,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梯次转移,引导偏远山区群众逐步进入县城和中心村。到2020年,县城人口要达到10万,其余人口全部进入中心村,形成“一城34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从到现在,全县整体搬迁行政村19个、自然村119个,移民6300余户、2.1万人,加上群众自主搬迁,全县累计移民3.5万人。县城人口由的不足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万人。随着移民搬迁进程不断加快,一些“空壳村”随之出现,移民搬迁村原有土地撂荒,几十年积累下的水、电、路、房屋等资源被闲置,成为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我们着眼于促进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着眼于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鼓励支持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二次创业”回报社会,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向农业拓展,对遗留下的旧村旧址进行庄园式开发。生态庄园经济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用群众的话说就是:“农民下平川,‘老板’进深山,‘四荒’着新绿,旧村变庄园。”
二、我县推动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是我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创新之举。县委、县政府既是生态庄园经济的倡导者,更是生态庄园经济的服务者,为推动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生态庄园经济开发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职人员负责对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进行指导、服务;将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作为考核、考评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调动了全县上下支持帮助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连续出台推进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刘省长指示精神,结合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实际,积极创新,大胆突破,制定了《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所涉土地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实施办法》、《关于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所涉农村闲置住宅及宅基地处置实施意见》、《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实施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县人行、县农村信用联社、县人民法院也分别出台了支持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办法,为生态庄园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三是全面构建服务支撑体系。编制完成了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规划,为生态庄园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农、林、水、电、交通等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方案,为庄园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组建了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为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每年动态确定一批部门、单位、企业与生态庄园结成对子,明确责任,重点帮扶。
四是努力强化激励引导机制。一是会议宣讲推动。先后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通过讲道理、看事实、算效益等方式宣传开发生态庄园经济的重要意义和良好效益,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开发的积极性;二是典型示范带动。在每年经济工作会议上隆重表彰奖励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先进典型。每年动态确定10个标兵大户、10个重点大户给予重点扶持,并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比如分别可以参加全县正科级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三是媒体宣传促动。县内外媒体对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做了大量宣传报道,使其社会影响越来越广,参与力量越来越大,发展氛围越来越浓。
三、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现状
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符合县情
实际、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生态庄园数量、规模、投资迅速增长。三年多时间,生态庄园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在县遍地开花。截止到目前,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140处,经营规模24.4万亩。累计投资8727万元。发展经济林2.4万亩,生
态林3.4万亩,养殖畜禽5.8万头(只)。
(二)生态庄园产业类型、经营形式、投资主体日趋多元。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吸引了大量有识之士投资开发,生态庄园经济开发级次不断提高,开发内涵更加丰富。从产业类型上看,主要有规模种植、特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多种经营综合开发等模式。特别是集种植养殖、标本观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庄园正在成为不少庄园的发展目标;从经营形式上看,主要有独资、股份制、自然人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村集体经营等形式;从投资主体上看,主要有民营企业家、普通农户、离岗机关干部、在职职工、周边省市外来人员及外商等,生态庄园经济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三)生态庄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令人鼓舞。一是经济效益初显。虽然大多生态庄园仍在投资开发过程中,但一些种植、养殖庄园已经开始见到经济效益。如粟城乡赵和会夫妻在山上安营扎寨,承包荒山荒沟发展生态庄园经济,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嫁接枣树、栽植核桃、养殖笨鸡,年收入已达到10万元;日月星生态庄园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和规模养殖,年综合收入超过100万元。一般地讲,庄园经济有一个投入递减和效益递增的规律,随着时间推移效益回报会越来越丰厚。如龙泉乡华鼎生态庄园种植核桃4.2万株,仅此一项后年产值就可达420万元,15年后还可再增一倍。开发者高兴地说,一个庄园就是一个“绿色银行”。这样高的回报有力推动了全县核桃产业发展。近三年全县新栽核桃树76万株,其中生态庄园完成54万株。为保证核桃产业和生态庄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重点扶持麻田顺康公司核桃加工龙头企业,其年加工能力完全可以转化全县的核桃生产总量。
二是社会效益明显。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体现了“能人带穷人、庄园带农民、企业带农村”的发展效应,出现了三个喜人的现象:第一,是“土地搞流转,不种有钱赚”。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依托的土地使用权是从农民手里租赁或购买来的,通过土地流转可为农民带来直接收益。目前农民从土地流转中获益达到900余万元。第二,是“农民当股东,年年能分红”。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中创造了多种入股形式,农户的土地、资金、甚至饲养的畜禽都可以入股。股份分红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渠道。第三,是“农民变‘工人’,就近能打工”。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如龙泉乡华鼎生态庄园常年用工20余个,人均工资收入高达1万元。茂丰生态庄园常年用工30多人,高峰时用工200多人,开发以来为当地农民发放工资已达200万元。据统计,去年全县生态庄园累计雇佣农民长期工600多人,人均收入8000多元,约为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4倍;雇佣季节性工人4000多人次,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根据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如果具有一定规模的庄园经济大户达到400个,平均每个庄园常年用工30人,就可为全县农民提供1.2万个就业机会。按每人每年出工100天,每天工资50元计算,劳务收入可实现6000万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750元。
三是生态效益凸显。基于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生产种植习惯,我县生态庄园经济以林业开发为主。发展生态庄园经济,见效最明显的就是生态建设。目前,生态庄园经济开发者用于植树造林的资金已达5000余万元,累计造林5.8万亩。去年造林绿化占到全县造林面积的30%,今年可达50%。以生态庄园经济形式发展林业,由于产权明晰,管护到位,造林标准高、质量好、成活保存率高,对全县林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县生态庄园经济的特点和创新意义
生态庄园经济是依托移民搬迁旧址遗留下来的耕地、“四荒”等资源,以多元化方式筹集社会资本,以租赁、购买土地使用权等形式集中一定规模的土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的农业产业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庄园经济从组织形式上讲,是规模经济;从经济性质上讲,是民营经济;从管理机制上讲,是公司经济;从产业形态上讲,是多元经济;从发展内涵上讲,是生态经济;从生产流程上讲,是循环经济。生态庄园经济体现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
(一)促进了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创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庄园经济通过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实现了土地的集约使用和适度规模经营,打破了过去以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格局,使农村经营形式实现了由“大锅饭”到“大包干”改革之后的又一次新的变革。这种规模经营形式生产能力更强、经济效益更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二)促进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综合开发利用创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县生态庄园经济大多是在移民搬迁后的“空壳”村实施。搬迁村原有的土地、“四荒”等资源得到重新开发,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同时,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使农民群众在搬迁之后获得比以往更多的经济收益,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移民搬迁的热情,加快了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促进了农业生产模式和功能创新,推动了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具有吸纳、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动力机制,而且讲求规模效应,注重综合开发,从而使各类农业技术人员成了香饽饽,使过去劳动力+土地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转变成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规模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使传统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等综合功能发展,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促进了农村融资方式创新,破解了农村发展面临的金融瓶颈。融资难是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难题。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单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必须依靠利益驱动、盈利带动。生态庄园经济长远看效益明显、回报可观,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使过去农村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被大量抽走用于城市或工业发展,转变为企业和城市资金被吸引到农村投资,实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
(五)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创新,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在庄园务工的农民由过去春种秋收、靠“地”吃饭,转变为不论丰歉盈亏都能得到工资性报酬的“农业产业工人”,特别是为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返乡的农民工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除此以外,农民群众还可以通过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实现了收入渠道的多元化,这对于农民增加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为我县编制的生态庄园经济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县生态庄园将达到400处,经营面积50.5万亩,年总产值4.75亿元,相当于我县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倍,净收益可达到1.97亿元。因此,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当然,作为新生事物,生态庄园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规范和完善。希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实践、努力创新,推动生态庄园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让的山更绿、水更清、城更靓、村更美、人民更富裕、社会更和谐、前景更美好!
谢谢大家!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
一、引言
自上世纪大力发展工业以来,全球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步恶化。目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已成难以回避的问题,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大战略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改革的三十年里,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资源短缺等困难,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布置了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生态文明是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文明的形态,是人与社会文明 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发展现实和发展要求的客观反映【1】。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资源、环境和生态等因素对今后十几年、几十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我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说,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是今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完整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价值观是对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亦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场和价值取向的必然归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结论。
早在19世纪环境问题初露端倪时,马克思、恩格斯已敏锐的感到来自生态环境的威胁,并表达了生态文明的思想。马克思与恩格斯当年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却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同时还提出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简言之,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相互依存,人与自然必须和谐,而且能够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对自然采取敌对的态度,人类在支配自然的同时必须服从自然界发展规律,按客观的规律办事。自然界对人的制约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忽视。否则,就会导致对自然界的破坏,最终人类只能自食苦果,社会的发展将被限制甚至阻断。恩格斯曾明确的说过:“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2】的”。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的前瞻性是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应对当前的生态问题,仍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党中央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根据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文明,而是在马、恩生态文明的思想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有三个主要观点: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价值观——自然观、和谐观与发展观;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三是中国共产党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想上的成熟。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共产党思想和我国古代文化结合的共同产物。从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构建,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到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再到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等理论形成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形成、丰富并不断发展的过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在于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 模式,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要前提。此前我国在经济上奉行的是“唯GDP论”,“唯GDP论”时期多采用粗犷式经济发展方式,这对生态文明是极具破坏性的。以“绿色GDP”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核算与评估指标,全面推行实施“绿色GDP核算”成为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彻底转变上述不合理的发展观、政绩观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需要“顶层设计、中层落实、基础行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治自觉。高度的政治自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建设。用完善的制度激励、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要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有关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能效与环保标识认证制度,从而有力地推进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培育全社会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优先”,形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1、对消费者而言
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大众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可持续消费转变。只有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才能真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有可能逐渐扭转极为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
2、对生产而言
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化工企业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形成“低消耗、少污染、可循环”的生态化生产方式。产业生态化是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建立可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可以把产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最低的程度。
3、对产业结构而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应加紧产业结构的升级,由轻纺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以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高附加价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将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升级。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必然发展路线,也是生态文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可行方向【4】。
4、对政府而言
生态文明是不可能自发形成的,其形成需要一个强制力量的推动。我国幅员辽阔,国土空间多样,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政府的大力推动才可完成,即依托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各个地区落实。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地顺应世界生态文明运动潮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果。只有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才能真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有可能逐渐扭转极为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384页 [3]潘文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2015 [4]黄勤: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2015
第五篇:左权县 日月星生态庄园模式探秘
左权县日月星生态庄园模式探秘
时间: 2011年09月05日 来源:晋中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李喜涛李波 浏览:
595次
初秋时节,细雨绵绵,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行进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中。顺着山路往上行,只见镶嵌在“核桃树坐底、仁用杏缠腰、用材林盖帽”一片绿海中的左权县日月星生态庄园显得格外靓丽。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经过庄园主的精心开发,呈现出勃勃生机。放眼望去,玉带般的柏油路缠绕着绿色的山体蜿蜒而上,一排排石板房沿着山势层次分布,这些红色基调的建筑在一丛丛绿树的掩映下,倾吐着自豪和帅气。朦胧的夜幕中,用五彩华灯勾勒出轮廓的山庄淳厚古朴、璀璨夺目、喜气盈盈。一场秋雨过后,庄园以崭新的姿态迎来了参加全市首届林业生态庄园研讨会的百余位远方客人。这些客人将亲自体验“住石板房、睡大吊炕、吃笨鸡蛋、看小花戏”的乐趣,共同感受演绎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传奇的生态庄园风范。
如果说该庄园的模式促进了山川增绿、农民增收,盘活了土地资源,实现了乡村自治,惠及了一方百姓,奏响了一曲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进行曲,那么我们还得从上世纪的90年代说起——
一个农村老支书对土地的情结
在左权县营圪道村的十里八乡,人们提到陈拉成无不称道,这个任职36年的营圪道村党支部书记经历了共和国农村从互助组、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包产到户、林权改革的全过程。各个时期都是劳动模范的陈拉成不仅自己有半尼龙口袋的获奖证书,就是他领导的营圪道村也是县里不同时期响当当的模范村。但是,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敬重他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记录着他闪光瞬间的荣誉,也不仅仅因为他是村里的老支书,更因为他对大山、对脚下的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乡亲们发自肺腑的深厚情意。
新世纪以来,随着左权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使营圪道这个仅有30多户的自然村成了“空壳村”。已到耄耋之年的陈拉成虽然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搬到了离此8公里外的下庄村,但他仍像惦记自己的孩子一样惦记着这个生他养他,并让他付出了毕生精力想带领乡亲们致富而没有富起来的营圪道村。他有事没事都会经常回村里转转,回老屋看看,摸摸他种地用过的镢头,尝尝山上那口老井里的甜水。当他看到昔日洒满汗水的土地上长满一人多高的茅草,几十年战天斗地垒起来的石头堰坝破碎不堪时,他的心就像刀割一样阵阵剧痛。一日,他把五个儿女们全部召集回来,老泪纵横地说: “我看到咱营圪道村荒芜了心痛呀!我听说县里提出要拍卖„四荒‟,你们打听打听政策,看咱能不能把它买下来,如果能,我想让你们摊钱把它买下来,种上树,管起来,替公家管起来,哪怕山上树成材后咱再还给公家也行,我就是不想让咱营圪道村就这样荒芜了。”当时在很多人看来,陈拉成是老糊涂了,膝下儿女都已走出大山事业有成,日子也过得富足安逸,何必又给孩子们找罪受。但儿女们都非常敬重父亲的为人,自打他们记事起,父亲总是白明黑夜带领全村的青壮年劳力苦战在农田里,农忙时午饭都得送到地里吃,而父亲总是苦活累活干在前,吃饭下工在最后。他的人品也深深地影响着儿女们。1994年,他虽然已经从村支部书记的位置退下来并搬到了下庄村住,但他一再嘱咐儿女们:“今后你们富裕了,不要忘记咱营圪道村还有穷人,你们碗里有了一碗饭也要分给村里穷人半碗,你们就是开上了小汽车,遇见咱营圪道村的人一定要捎他们一程。”他是营圪道人心中永远的支书,这个支书是发自情感的产物,与职务无关。儿女们知道父亲对土地的情感,也了解父亲就是不愿意让守候了一辈子的大山和土地就此撂荒,而陈拉成也首先带头把自己毕生积蓄的8万元拿出来用于购买了3000亩“四荒”。在老父亲的带动下,几个儿女每人拿出5万元,开始了营圪道村的拓荒之旅。老支书再次带领一伙人在营圪道的沟沟梁梁上种下希望,种下情感,种下绿色,随之,一座叫“日月星”的生态庄园在营圪道村的半山坡上诞生了。
几年过去了,山绿了,庄园建成了,而陈拉成却去了。在弥留之际,他又一次把儿女们叫到病床前,再三嘱咐他们:“一定要把庄园建好管好,不要半途而废。”
日月星庄园正在建设阶段,每年投资巨大,可他却告诫儿女们:“今后庄园挣了钱,你们不要全部分掉,一定要拿出一部分来分给咱营圪道村孤寡老人一点,哪怕是一袋面,一壶油。要不给村里爱看戏的老人唱上几台戏也行。”
陈拉成走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给他送行。儿女们把他安葬在营圪道村的土地上让其长眠,让他在土地的怀抱中,在营圪道村的山坡上永远看着日月星庄园的发展壮大,看着儿女们如何继承他的遗愿,完成他未竟的事业,陈拉成的大儿子陈有良说:“没有老父亲,就没有今天的日月星庄园。日月星庄园不是农民下山、老板上山这个时髦语言能够解释清楚的。因为父亲,我选择了土地,重新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大山。”有人笑着对陈有良说:“你是不是有精神病,好不容易从穷山沟里闯出来了,何必再回去找罪受?”但陈有良深知父亲和土地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他毅然决然地再一次选择了大山,选择了农村。
一个“空壳村”奏响了林下循环经济的乐曲
日月星生态庄园地处太行襟腰,清漳缀带,扼晋冀要冲,锁东藩门户。四周群山矗立,峰峦叠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营圪道以及与其相距十几里的和顺县松烟镇前、后营村一起见证着自古以来战略要冲的地位。
日月星生态庄园加上不易绿化的岩石、山峰总共有5000余亩。它的模式为人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一是植树造林,改善了生态环境。整个庄园种植了刺槐、山桃、山杏、油松、核桃等100余万株;二是挖掘资源,综合利用。它不仅在耕地上种植核桃树,而且在荒坡上也种植了大量的核桃树,同时利用石材在原来的旧村庄上建起了富有当地传统特色的石板房,盘活了土地资源;三是发展了林下循环经济,生产出无公害产品。林下养鸡不仅节省了饲料,而且提高了鸡蛋的质量和价值,与养猪业产生的农家肥,满足了核桃种植的肥料需要,提高了核桃的品质和产量,实现了林下经济的自然有效循环,同时游客在庄园还可以享受到绿色无公害的肉蛋食品;四是实现了乡村自治,惠及了一方百姓,村民不出村即可在庄园就业致富。
由于日月星庄园大量种树,如今营圪道村周围已成为绿色的海洋。春来杏花满山,桃花芳菲,一畦芳草绿,十里槐花香,山庄弥漫在浓郁的地方风情之中,整个庄园成了一曲凝固的《桃花红杏花白》。日月星庄园不仅使昔日的穷山恶水地变成今朝的花果飘香园,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整个庄园现在仅林业年可收入20余万元,养殖区里散养的2万余只土鸡和现存栏200余头、年出栏300多头的山猪、藏香猪、长白长、多洛克等品种的猪生产的肉、蛋,加上餐饮住宿业年可收入100余万元。
整个庄园由绿而兴,有了绿色就可以发展养殖,养殖产生的粪回归土地,滋养绿色。养殖和种植所产生的绿色产品又端上了餐桌。这一整套的循环实现了零污染、零耗能,净化了空气,肥沃了土地,涵养了生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践证明,生态庄园经济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开发利用农村、农业资源的有效探索,是以工补农,培育农民企业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的重要来源。
一个庄园展现给世人的人文生态
在日月星生态庄园的顶端有一座关公庙,红面长须的关羽是人们心中“忠义”的化身。金融大酒店的员工们戏称他们的老总陈有良是“stone”,以喻其坚韧挺拔的太行风骨。在营圪道周边群众的眼里,他就像忠义双绝的关羽,以凛凛风骨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个道德标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孟子毕生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论在此复活并得到升华。
省委书记袁纯清曾说,种树就是种银行,种树就是种人文,种树就是种历史。而老陈则朴素地认为种树就是延年益寿,种树就是积德行善。
日月星生态庄园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有关人士算了一笔账,5年之后整个山上用材林年可收入100余万元,养殖业年可收入200余万元,核桃等干果收入每年也在100万元以上,餐饮住宿年可收入100余万元。
日月星生态庄园让经济发展与人文生态的优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发展了当地经济,致富了一方百姓,又涵养了人文生态。原来营圪道村所有核桃树都流转到陈有良的手中,由于庄园建成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吸引回部分搬走的村民,回流后的村民没有太多的收入,老陈就拿出400棵老核桃树重新分给村民。庄园的建成带动了周边村七八十个劳力就业,使这些劳力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别的地方用工,用的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日月星庄园用的劳力都是60岁以上年老或体残的弱势群体。他们有些常年在此打工,有些则是瞅自己的闲暇空来帮忙,但不论是常年工还是季节工,逢年过节庄园都要发给他们猪肉、面粉、月饼等福利。此外,只要是营圪道村的村民,即使是搬到下庄村住,逢年过节庄园都要给每家每户发面、发肉、发对联。村民们常说:“给日月星庄园干活心里舒坦。”村民李林凤的儿子品学兼优,但是家里困难上不起学,老陈拿钱资助孩子上学,如今孩子已大学毕业在北京从事英语教学。2009年春节村民黄宝孩突患重病,在家过年的老陈不仅用车把他送到医院,并拿钱为他住院治病。在庄园养鸡的黄乃云,3个子女上学都受到老陈的资助。陈有良做人奉行这样一个原则:以忠孝立身,以忠义处世。他常说:“一个人如果不忠不孝,我不与其深交。”在日月星庄园干活的村民,子女上不起学可以预支工资,家里有红白喜事可以预支工资,有疾病也可以预支工资。由于用工的特殊性,庄园对每一个员工的生活、安全都全权负责,甚至要为其养老送终。但是老陈从来不愿让别人知道他的善举,当记者问起这些事情时,他居然连资助者的姓名都记不起。
日月星生态庄园涵养了历史传统,使当地的村民能在庄园经济的主导下实现了就业不离家,致富不离村,实现了老有所安,老有所依,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在一定层面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乡村自治模式。